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氧化镨对氧化镁陶瓷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狄玉丽 何霞 +2 位作者 邹阳雪 王城 黄海燕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6-64,共9页
为探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稀土氧化镨(Pr_(6)O_(11))对氧化镁(MgO)陶瓷材料烧结、硬度及抗热震性能的影响,采用MgO粉末为原料,Pr_(6)O_(11)作为添加剂,聚乙烯醇(PVA)为黏结剂,干压成型后常压烧结制得氧化镁陶瓷材料;其成型烧结温度为158... 为探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稀土氧化镨(Pr_(6)O_(11))对氧化镁(MgO)陶瓷材料烧结、硬度及抗热震性能的影响,采用MgO粉末为原料,Pr_(6)O_(11)作为添加剂,聚乙烯醇(PVA)为黏结剂,干压成型后常压烧结制得氧化镁陶瓷材料;其成型烧结温度为1580℃并保温3 h,然后检测MgO陶瓷的物相、烧结性能、硬度、表面形貌及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Pr_(6)O_(11)对MgO陶瓷材料的烧结性能(密度和收缩率)有一定增强效果但增幅不大,而对MgO的硬度和抗热震性增强效果显著;当稀土Pr_(6)O_(11)的添加量为8%时,MgO陶瓷的洛氏硬度和抗热震次数最高,分别为60.1 HRA和17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镁陶瓷 稀土氧化物 氧化镨 烧结性能 抗热震性能
下载PDF
Eco-friendly green synthesis of novel magnetic Fe3O4/SiO2/ZnO-Pr6O11 nanocomposites for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 被引量:4
2
作者 Mohammad Ali Ebrahimzadeh Sobhan Mortazavi-Derazkola Mohammad Ali Zazouli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3-20,共8页
This study reports the successful so nochemical synthesis of novel Fe3O4/SiO2/ZnO-Pr6O11(Fe/Si/Zn-Pr6O11) nanocomposites using fructose as a green capping agent.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parameters containing capping a... This study reports the successful so nochemical synthesis of novel Fe3O4/SiO2/ZnO-Pr6O11(Fe/Si/Zn-Pr6O11) nanocomposites using fructose as a green capping agent.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parameters containing capping agent,power and time of ultrasound irradiation was investigated to reach optimum morphology and size conditions.The products obtained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DRS),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a(FT-IR),vibration sample magnetometer(VS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energy dispersive X-ray microanalysis(EDS) and X-ray diffraction(XRD).The Fe3O4/SiO2/ZnO-Pr6O11 nanocomposites display remarkably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s rhodamine b degradation(89.6%)and Congo red(84.7%) under UV irradiation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products.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photocatalytic efficiency of magnetic nanocomposites is very much higher than pure Pr6O11nanostructures.Magnetic photocatalyst still has good stability after five successive runs.So,these recyclable nanocomposites can play a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both industrial and domestic contaminated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ochemical synthesis NANOCOMPOSITE PHOTOCATALYSIS Electron microscopy Rhodamine b praseodymium oxide
原文传递
TPD-质谱研究稀土氧化镨晶格氧及其与H_2和CO的反应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应品良 李灿 辛勤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88-492,共5页
稀土氧化物具有一定的催化氧化特性.Sm_2O_3和调变后的Pr_6O_(11)被认为是有希望的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Gaffneg等报导了氧化镨的甲烷氧化偶联活性、尤其以Na为助剂时其活性和选择性又提高了许多,所提出的机理认为是氧化镨的Redox性质起... 稀土氧化物具有一定的催化氧化特性.Sm_2O_3和调变后的Pr_6O_(11)被认为是有希望的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Gaffneg等报导了氧化镨的甲烷氧化偶联活性、尤其以Na为助剂时其活性和选择性又提高了许多,所提出的机理认为是氧化镨的Redox性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Poirier等发现镨的价态变化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镨 晶格氧 一氧化碳
下载PDF
稀土Pr_6O_(11)上CO和表面羟基反应的原位FT-IR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蒋宗轩 李灿 辛勤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85-190,共6页
利用FT-IR原位考察了稀土氧化镨上CO和表面羟基的反应。在473K以下,未检测到CO和氧化镨表面反应的吸附物种;在CO气氛中,升温到473K,观察到甲酸根吸附物种的红外特征峰1578,1371和1367cm^(-1)。用同位素D_2部分还原的氧化镨吸附CO以及甲... 利用FT-IR原位考察了稀土氧化镨上CO和表面羟基的反应。在473K以下,未检测到CO和氧化镨表面反应的吸附物种;在CO气氛中,升温到473K,观察到甲酸根吸附物种的红外特征峰1578,1371和1367cm^(-1)。用同位素D_2部分还原的氧化镨吸附CO以及甲酸吸附证实了CO与氧化镨表面的羟基反应可生成表面甲酸根吸附物种。讨论了CO在氧化镨表面的反应机理及甲酸根的氧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镨 一氧化碳 表面羟基
下载PDF
钇和镨的氧化物对氨基磺酸盐镀镍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闫泽鹏 宋平新 张迎九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7-200,共4页
研究了稀土氧化物Y_2O_3、Pr_6O_(11)对氨基磺酸盐电镀镍层性能的影响。基础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氨基磺酸镍400~500 g/L,氯化镍5~15 g/L,硼酸30~40 g/L,p H 3.5~4.5,温度50~60°C,电流密度8.0 A/dm^2,时间5 min。镀液中添加1.00 g... 研究了稀土氧化物Y_2O_3、Pr_6O_(11)对氨基磺酸盐电镀镍层性能的影响。基础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氨基磺酸镍400~500 g/L,氯化镍5~15 g/L,硼酸30~40 g/L,p H 3.5~4.5,温度50~60°C,电流密度8.0 A/dm^2,时间5 min。镀液中添加1.00 g/L Y_2O_3或0.05 g/L Pr_6O_(11)时,可获得表面平整、均匀,晶粒细小的镀层,它们的显微硬度分别比纯镍镀层大161 HV和77 HV。但添加1.00 g/L Y_2O_3时的沉积速率比添加0.05 g/L Pr_6O_(11)时高50%,并且前者所得镀层更平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磺酸盐 电镀镍 氧化钇 氧化镨 微观结构 显微硬度
下载PDF
镨黄颜料的研制及其生成机理的探讨(Ⅰ) 被引量:1
6
作者 柯德秀 张其昕 郭立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2期56-62,共7页
本文报导从SiO_2-ZrO_2-Pr_6O_(11)-NaF-CeO_2-NH_4Cl与SiO_2-ZrO_2-Pr_6O_(11)-NaF-CdCO_3-Na_2SO_3-S两个体系烧成镨黄颜料的研究结果。烧制温度只要950~1000℃,保温时间只要2小时多。研究表明,ZrSiO_4不要在1200℃,只需在1000℃以... 本文报导从SiO_2-ZrO_2-Pr_6O_(11)-NaF-CeO_2-NH_4Cl与SiO_2-ZrO_2-Pr_6O_(11)-NaF-CdCO_3-Na_2SO_3-S两个体系烧成镨黄颜料的研究结果。烧制温度只要950~1000℃,保温时间只要2小时多。研究表明,ZrSiO_4不要在1200℃,只需在1000℃以下即可大量生成。显色作用是镨(Ⅳ)进入ZrSiO_4晶格,以及CeO_2或CdO起协同作用导制的。烧制过程要在物料表面有一种中性或还原性气氛的保护下进行,使在中等温度下产生的PrO_2不会在高温下氧化分解为合镨(Ⅲ)的复杂氧化物,这在配料时需予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料 镨黄 氧化镨 机理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空气中氧化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立锋 阴海静 +2 位作者 周凯红 金文莉 白玉臻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4,共4页
用微孔滤膜采样,硝酸和高氯酸溶解样品,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稀土企业电解车间空气中氧化镨浓度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用硝酸和高氯酸溶解样品并加热溶液冒高氯酸烟,不但样品溶解完全,而且能使采样过程中吸附在微孔滤膜... 用微孔滤膜采样,硝酸和高氯酸溶解样品,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稀土企业电解车间空气中氧化镨浓度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用硝酸和高氯酸溶解样品并加热溶液冒高氯酸烟,不但样品溶解完全,而且能使采样过程中吸附在微孔滤膜上的氟挥发而除去,从而消除了氟对测定的干扰;仪器信号漂移和基体效应对测定的影响可通过加内标元素铯的方法消除。氧化镨浓度在5~50ng/mL范围内校准曲线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12ng/mL,测定下限为0.040ng/m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7%~102%之间。方法已应用于稀土企业电解车间空气中氧化镨的测定,测定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0.8%~2.3%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空气 氧化镨 滤膜
下载PDF
Au/Pr(OH)3和Au/Pr6O11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CO氧化中的性能研究
8
作者 李海莲 史俊杰 +2 位作者 欧舒婷 苏慧娟 祁彩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2-87,共6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棒状氢氧化镨,通过焙烧(400℃、4 h)将其转化为氧化镨。以氢氧化镨和氧化镨为载体,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相应的纳米金催化剂。通过比较两者在CO氧化中的催化行为发现,氢氧化镨负载的纳米金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通...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棒状氢氧化镨,通过焙烧(400℃、4 h)将其转化为氧化镨。以氢氧化镨和氧化镨为载体,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相应的纳米金催化剂。通过比较两者在CO氧化中的催化行为发现,氢氧化镨负载的纳米金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通过XRD、FT-IR和HRTEM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氢氧化镨载体上增加的氢氧根基团与增加的催化活性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镨 氢氧化镨 负载型金催化剂 CO氧化
下载PDF
梭形碱式碳酸镨及氧化镨的合成(英文)
9
作者 张武 彭凯山 +3 位作者 陈洁 曾庆龙 岳云 王正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7,共5页
利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梭形碱式碳酸镨PrCO3(OH)1.68,其形貌及结构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FE-SEM)及红外光谱(IR)表征.热重分析表明在温度超过800°C时,PrCO3(OH)1.68可以完全转变为Pr6O11,在800°C高温下煅烧6个... 利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梭形碱式碳酸镨PrCO3(OH)1.68,其形貌及结构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FE-SEM)及红外光谱(IR)表征.热重分析表明在温度超过800°C时,PrCO3(OH)1.68可以完全转变为Pr6O11,在800°C高温下煅烧6个小时,得到立方相Pr6O11,其晶体表面除了有微小的孔外,仍然保持梭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氧化镨
下载PDF
氧化镨室温储存稳定性及其与水反应活性分析
10
作者 李俊霞 侯银红 +1 位作者 姜恒 宫红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5年第3期31-35,共5页
通过对实验室中自然储存10年的Pr6O11样品的分析,发现样品中含有质量分数约19%的Pr(OH)3.采用热重(TG)、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只有Pr6O11、Pr O2和Pr(OH)33种物相.考察了纯Pr6... 通过对实验室中自然储存10年的Pr6O11样品的分析,发现样品中含有质量分数约19%的Pr(OH)3.采用热重(TG)、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只有Pr6O11、Pr O2和Pr(OH)33种物相.考察了纯Pr6O11在室温和相对湿度为100%条件下样品质量随时间的变化,60 d后增重趋势减缓.用纯Pr6O11作为吸附剂对水溶液中磷酸根脱除实验进行了考察,验证了Pr6O11与H2O反应生成Pr(OH)3.通过在190℃下不同水热时间(24-96 h)观察,Pr O2也可以与水缓慢反应生成Pr(OH)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镨 稳定性 水热反应 二氧化镨
下载PDF
稀土氧化镨对氧化铝陶瓷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洋 李文杰 《山东陶瓷》 CAS 2016年第3期3-5,30,共3页
实验研究了添加氧化镨对氧化铝陶瓷微观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稀土氧化镨能够有效的抑制氧化铝晶粒的长大,但是,氧化镨在球磨中不容易分散均匀,严重影响了氧化铝晶粒的均匀分布。
关键词 氧化铝 氧化镨 均一性
下载PDF
稀土Pr_6O_(11)表面上低碳烃氧化反应的原位FT-IR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宗轩 李灿 辛勤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29-233,共5页
前文报道了CO与Pr_6O_(11)表面反应的结果.已发表的关于烃类与氧化物表面反应的研究,旨在了解烃类的活化和表面氧化机理,而且大部分工作都是在过渡金属氧化物上进行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稀土氧化物将是有潜力的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的催化... 前文报道了CO与Pr_6O_(11)表面反应的结果.已发表的关于烃类与氧化物表面反应的研究,旨在了解烃类的活化和表面氧化机理,而且大部分工作都是在过渡金属氧化物上进行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稀土氧化物将是有潜力的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的催化剂,在消除环境污染的烃类完全氧化催化剂中,稀土氧化物也常被用作助剂或活性组分,但对于稀土氧化物本身的催化表面研究尚不多见.作者曾较系统地研究了CeO_2的表面催化性质,发现表面上存在多种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乙烷 乙烯 表面氧化 氧化镨
下载PDF
高纯氧化镨中非稀土元素的原子发射光谱测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见微 李洁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16-318,共3页
本文以NaCl为载体,In为内标直流电弧激发直接光谱法测定高纯氧化镨中Sn、B、Cr、Sb、Bi、Mn、Co和Pb等,比较了在不同气氛中载体对上述杂质元素测定的影响。各元素的最低测定浓度为5×10^(-5)%~5×10^(-4)%。
关键词 原子发射光谱 氧化镨 非稀土元素
下载PDF
活性翠蓝镨染料的制备及其光谱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小珍 袁亚琴 +2 位作者 蔡蕍 朱贤 王艳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50-952,共3页
以活性翠蓝和氧化镨为原料 ,制备了活性翠蓝镨染料。用该染料对真丝绸进行了染色 ,分别测定了活性翠蓝、活性翠蓝镨的紫外 可见光吸收光谱以及染色后真丝绸的红外光谱。在 2 0 0~ 80 0nm范围内 ,活性翠蓝有 4个吸收峰 ,最大吸收峰的... 以活性翠蓝和氧化镨为原料 ,制备了活性翠蓝镨染料。用该染料对真丝绸进行了染色 ,分别测定了活性翠蓝、活性翠蓝镨的紫外 可见光吸收光谱以及染色后真丝绸的红外光谱。在 2 0 0~ 80 0nm范围内 ,活性翠蓝有 4个吸收峰 ,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为 2 5 9 0 0nm ,在可见光范围内活性翠蓝有 2个吸收峰 ,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为 6 6 1 5 0nm ;活性翠蓝镨有 3个吸收峰 ,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为 2 6 4 0 0nm ,在可见光范围内只有 1个吸收峰 ,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为 6 18 0 0nm。活性翠蓝与镨离子是以配位键相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翠蓝镨染料 制备 真丝绸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红外光谱
下载PDF
Pr_2O_3掺杂SnO_2陶瓷电极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庆卫 王宏志 +1 位作者 宁伟 李万波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5-708,共4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Pr2O3的二氧化锡电极样品,主要研究了在SnO2陶瓷电极中添加不同含量的Pr2O3对形貌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借助于XRD和SEM分析试样的晶型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Pr2O3能促进二氧化锡晶粒长大,并产生新的第二相Pr2Sn2O...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Pr2O3的二氧化锡电极样品,主要研究了在SnO2陶瓷电极中添加不同含量的Pr2O3对形貌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借助于XRD和SEM分析试样的晶型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Pr2O3能促进二氧化锡晶粒长大,并产生新的第二相Pr2Sn2O7。当Pr2O3含量从1%增加到5%(质量分数)时,第二相依次增多并镶嵌在主晶格中。通过电阻率和力学性能的测定,发现掺杂3%Pr2O3有利于提高SnO2电极的烧结致密化和降低电阻率,过量的Pr2O3则会产生过多第二相而不利于致密化烧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氧化镨 二氧化锡 表征 稀土
原文传递
直接沉淀法制备Pr_6O_(11)纳米材料及其表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震平 李国祥 +1 位作者 陈晓霞 杨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0-141,158,共3页
研究了直接沉淀法合成纳米结构氧化镨(Pr6O11)的相关工艺参数。通过控制沉淀反应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可制备出组成分布较均匀、良好热稳定性的氧化镨纳米材料。实验结果表明:焙烧反应温度和焙烧反应时间是影响氧化镨粒度和晶型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氧化镨 稀土材料 纳米材料 沉淀法
下载PDF
Pr_6O_(11)和烧结工艺对BeO陶瓷相对密度和热导率的影响
17
作者 李婷婷 彭超群 +2 位作者 王日初 王小锋 刘兵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4-107,共4页
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以及保温时间下氧化镨(Pr6O11)加入量对BeO陶瓷相对密度和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和1%(质量分数)Pr6O11的BeO陶瓷分别具有最高的相对密度(92.43%)和最高的热导率(234.18 W/(m.K));当保温时间相同... 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以及保温时间下氧化镨(Pr6O11)加入量对BeO陶瓷相对密度和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和1%(质量分数)Pr6O11的BeO陶瓷分别具有最高的相对密度(92.43%)和最高的热导率(234.18 W/(m.K));当保温时间相同且温度在(1 550~1 650℃)范围内时,BeO陶瓷相对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烧结温度相同时,BeO陶瓷的相对密度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但增幅较小。采用阿基米德排水法测得BeO陶瓷的相对密度,并从显微组织和声子导热理论角度解释影响BeO陶瓷热导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O陶瓷 氧化镨 烧结工艺 相对密度 热导率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高纯氧化镨中稀土杂质 被引量:13
18
作者 尹明 李冰 +1 位作者 曹心德 张岩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04-308,共5页
深入考察了ICP-MS法测定高纯氧化镨时基体对稀土杂质测定的影响,研究了P_(507)萃淋树脂分离大量基体Pr_6O_(11)的实验条件,建立了采用内标补偿直接测定大部分稀土杂质和经P_(507)萃淋树脂分离基体后测定被干扰离子Tb相结合测定高纯Pr_6O... 深入考察了ICP-MS法测定高纯氧化镨时基体对稀土杂质测定的影响,研究了P_(507)萃淋树脂分离大量基体Pr_6O_(11)的实验条件,建立了采用内标补偿直接测定大部分稀土杂质和经P_(507)萃淋树脂分离基体后测定被干扰离子Tb相结合测定高纯Pr_6O_(11)中稀土杂质的ICP-MS分析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05~0.021mg/L;加标回收率为89.1~102%;测定精度RSD为0.76%~3.2%.本法适用于纯度为99.99%~99.9999%的高纯Pr_6O_(11)中稀土杂质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 MS 高纯氧化镨 稀土杂质 氧化镨 杂质 测定
下载PDF
高价稀土氧化矿物中氯离子的测定 被引量:7
19
作者 叶晓萍 马毅红 曾素霞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8-50,共3页
文中对分析测定高价稀土氧化矿物中痕量氯离子时介质条件的影响进行了探索,从中得 出了分析测定的最佳条件,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间接测定了高价氧化镨矿物中氯离子的含量,为 生产单位提供了一种简便、经济的分析检验方法。
关键词 高价氧化镨 分光光度法 银离子 氯离子 测定
下载PDF
Fabrication,characterization,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properties of Pr_6O_(11) nanoparticles 被引量:4
20
作者 Bahaa M.Abu-Zied Youssef A.Mohamed Abdullah M.Asiri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7期701-708,共8页
PrrOll nanoparticles were obtained by subsequent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 as-prepared precipitate formed under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using NaOH as precipitant. The calcination process was affected, for ... PrrOll nanoparticles were obtained by subsequent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 as-prepared precipitate formed under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using NaOH as precipitant. The calcination process was affected, for 1 h in static air atmosphere, at 400-700 ℃ temperature range. The different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in situ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The obtained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nano-crystalline Pr6O11, with crystallites size of 6-12 nm, started to form at 500 ℃. Such value increased to 20-33 nm for the sample calcined at 700℃. The as-synthesized PrrOll nanoparticles presented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due to electron hopping between Pr(III)-Pr(IV) pa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crystalline praseodymium oxide Pr6O11 nano structured materials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