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5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限权与分权: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警察权 被引量:265
1
作者 陈兴良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68,共17页
警察权存在的正当根据在于维护社会治安 ,其行使应遵从公共原则、责任原则、比例原则和程序原则。我国现有的警察权设置具有垄断、广泛、重大的特征 ,对此应通过分权实现对警察权的限制 ,将行政警察与司法警察分立 ,行政警察内部再根据... 警察权存在的正当根据在于维护社会治安 ,其行使应遵从公共原则、责任原则、比例原则和程序原则。我国现有的警察权设置具有垄断、广泛、重大的特征 ,对此应通过分权实现对警察权的限制 ,将行政警察与司法警察分立 ,行政警察内部再根据职责分工进一步分立。警察权的合理构造有赖于侦羁分离和侦鉴分离的实现 ,需要强调控辩平衡和司法审查 ,以最终符合刑事法治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权 刑事法治 行政 限权 根据 比例原则 公共 分权 垄断 分立
下载PDF
论侦查权的司法控制 被引量:119
2
作者 陈卫东 李奋飞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11-119,共9页
侦查权的行使大都与公民的各种权益有关 ,如果缺乏必要的程序保障措施 ,侦查权就可能被滥用而侵犯公民的权利。我国以检察监督为主的侦查权控制方式由于存在着重大的缺陷 ,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不少弊端。因而需要借鉴西方各国侦查权良性... 侦查权的行使大都与公民的各种权益有关 ,如果缺乏必要的程序保障措施 ,侦查权就可能被滥用而侵犯公民的权利。我国以检察监督为主的侦查权控制方式由于存在着重大的缺陷 ,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不少弊端。因而需要借鉴西方各国侦查权良性运作的经验 ,并对侦查权的司法控制机制是否具有内在的正当性进行系统的考察 ,从而对我国侦查权的司法控制机制之建构作一宏观上的设计 ,以规制我国侦查权的行使 ,保护被追诉人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权 司法控制 检察监督 程序公平
原文传递
监察制度与《刑事诉讼法》的衔接 被引量:127
3
作者 汪海燕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95,共12页
国家监察制度改革后,我国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权转隶至监察委员会。为确保职务犯罪调查工作在法治框架内开展,监察委员会与刑事诉讼法需要进行有效的衔接。依据调查案件性质的不同,监察委员会"调查权"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 国家监察制度改革后,我国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权转隶至监察委员会。为确保职务犯罪调查工作在法治框架内开展,监察委员会与刑事诉讼法需要进行有效的衔接。依据调查案件性质的不同,监察委员会"调查权"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针对违反党纪和行政法规的一般调查;二是针对职务犯罪的刑事调查。刑事调查活动应受刑事诉讼法基本原理规制。与此同时,职务犯罪的监察权还应与我国检察权、审判权有效衔接,接受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遵循审判中心的诉讼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委员会 调查权 法律监督 审判中心
原文传递
电能质量监测技术发展新趋势——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 被引量:47
4
作者 杨进 肖湘宁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2-87,共6页
在简述电能质量特点、监测目的和要求的基础上,从监测方式、内容、系统功能等各方面介绍了电能质量监测技术正在向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指出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应适应信息电力新概念的提出,充分利用已建立的电力信息网络。... 在简述电能质量特点、监测目的和要求的基础上,从监测方式、内容、系统功能等各方面介绍了电能质量监测技术正在向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指出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应适应信息电力新概念的提出,充分利用已建立的电力信息网络。更广泛地获取电网的运行参数.对具有动态特性的电能质量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收集和综合评价,从而实现电力市场条件下科学规范的电力运行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新趋势 电力市场 标准化 网络化 发展 技术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 电网 运行
下载PDF
中国公共行政监督机制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被引量:35
5
作者 陈奇星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6-29,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 ,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公共行政监督体系 ,并在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公共行政监督机制还不完善 ,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影响了公共行政监督的力度和效果。本文对此...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 ,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公共行政监督体系 ,并在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公共行政监督机制还不完善 ,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影响了公共行政监督的力度和效果。本文对此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并就当前如何完善中国公共行政监督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公共行政监督机制 法制建设 监督力度 法规 监督方式 综合协调机构
下载PDF
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动因和权力监督特征研究 被引量:52
6
作者 戚振东 尹平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19,27,共6页
理解经济责任审计产生动因是研究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和推动实践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从国家治理视角探讨了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动因,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政体国体及其权力运行现状下的特殊产物,是权力安全运行自律和自控的机制设计... 理解经济责任审计产生动因是研究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和推动实践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从国家治理视角探讨了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动因,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政体国体及其权力运行现状下的特殊产物,是权力安全运行自律和自控的机制设计,是现行干部管理体制实践总结的制度完善,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的必然要求。籍此,文章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强调权力运行过程外部独立的监督、突出自上而下的权力监督和彰显经济权力行为监督等权力监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 国家治理 权力监督 产生动因
下载PDF
司法责任制改革研究 被引量:48
7
作者 陈卫东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1-41,共11页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司法责任制改革以来,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就成为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央有关部门及最高人民法院相继推出了...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司法责任制改革以来,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就成为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央有关部门及最高人民法院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对于如何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理论上有不同的认识,实践中也有一些误区。本文对司法权的主体、审判责任的概念与设置原则、审判责任的构成要件与豁免条件、错案追究的主体和程序、审判权的监督与制约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有裨益于当前推进的司法责任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责任制 司法权 构成要件 责任豁免 监督制约
原文传递
网络反腐:权力监督的新形式 被引量:46
8
作者 王世谊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5-110,共6页
当代中国以自下而上方式出现的网络反腐是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这种公众通过网络以政治参与的形式对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的方式,提升了公众参与反腐败行动的积极性,被证明是有效的权力监督新形式。网络反腐的优势与缺陷同在。为此,应当... 当代中国以自下而上方式出现的网络反腐是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这种公众通过网络以政治参与的形式对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的方式,提升了公众参与反腐败行动的积极性,被证明是有效的权力监督新形式。网络反腐的优势与缺陷同在。为此,应当构建网络反腐模式的制度支持;建立网络反腐模式的法律机制;培育公民社会及公民精神,促进网络反腐;运用网络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反腐 权力监督 新模式
下载PDF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边界 被引量:45
9
作者 黄明涛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21,共18页
《宪法》第62条第16项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了兜底式授权。鉴于全国人大在我国的特殊优越地位,如何在宪法框架内为其划定权力边界,是理论上与实践上的重大议题。宪法上所称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应当作为一个规范概念予以把握... 《宪法》第62条第16项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了兜底式授权。鉴于全国人大在我国的特殊优越地位,如何在宪法框架内为其划定权力边界,是理论上与实践上的重大议题。宪法上所称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应当作为一个规范概念予以把握,以判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限。第一,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最高"是指在公权力机关序列中的相对优越,而不是绝对无限;第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行使监督权时,不应损及被监督者依据宪法而享有的职权的完整性与独立性;第三,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实际"行动能力"决定了"应当由其行使的职权"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第62条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权力边界 权力监督
原文传递
权力监督哲学与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建设 被引量:43
10
作者 黄文艺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42,共12页
从世界各国情况看,对执法司法权的制约监督,往往是权力监督的关键环节,也是权力监督理论的重点议题。在中国政法体制下,中国共产党的权力监督哲学是认知、思考和解决执法司法权制约监督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近年来,在中国共产党新的... 从世界各国情况看,对执法司法权的制约监督,往往是权力监督的关键环节,也是权力监督理论的重点议题。在中国政法体制下,中国共产党的权力监督哲学是认知、思考和解决执法司法权制约监督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近年来,在中国共产党新的权力监督哲学的引领下,中国政法界深入推进执法司法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系统完备、权威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这一体系既具鲜明的中国特色,包括党的监督、相互制约监督、内部制约监督、人民群众监督、数据监控等机制,又遵循了权力制约监督的普遍原理,内含着以制度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科技制约权力等四大控权模式。面对快速变革的权力监督实践,中国法理学的既有监督理论应当进行重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监督 权力制约 权力监督哲学 党的监督 政法体制
原文传递
司法权的“中国”问题 被引量:40
11
作者 葛洪义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3,共5页
司法权的"中国"问题,首先是一个公共权力的理性化与民主化问题,以及由此而必然产生的法治化问题,其次才是司法问题。司法权的重要是基于公共权力的理性化和民主化的需要,而公共权力的理性化与民主化则又是社会生活理性化的结... 司法权的"中国"问题,首先是一个公共权力的理性化与民主化问题,以及由此而必然产生的法治化问题,其次才是司法问题。司法权的重要是基于公共权力的理性化和民主化的需要,而公共权力的理性化与民主化则又是社会生活理性化的结果。因此,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的司法制度,形成一个以理性与民主精神为灵魂和价值取向的强大的司法权,维护理性与民主基础上的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必然是研究中国司法权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就决定了,研究中国的司法权问题,必须且不能不将司法权的监督与制约问题摆在中心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权 中国问题 司法腐败 监督 制约
下载PDF
论我国民事审判监督制度的改革 被引量:24
12
作者 江伟 徐继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35,共8页
为了完善我国的民事审判监督制度 ,作者提出了重构我国民事审判监督制度的两条主线 :一是既判力下的平衡 ;二是诉权与监督权的平衡。在两条主线的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我国民事审判监督制度改革的两步走方针 :一是在现有民事诉讼法框架内... 为了完善我国的民事审判监督制度 ,作者提出了重构我国民事审判监督制度的两条主线 :一是既判力下的平衡 ;二是诉权与监督权的平衡。在两条主线的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我国民事审判监督制度改革的两步走方针 :一是在现有民事诉讼法框架内对制度进行改良 ;二是在重新制定民事诉讼法的基础上建立以再审之诉为核心的三层次的再审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监督制度 改革 中国 民事诉讼法 再审制度 监督权 诉权 既判力
下载PDF
论民事督促起诉——对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监管权的监督 被引量:35
13
作者 傅国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45-54,共10页
民事督促起诉是指针对正在流失或即将流失的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不行使或懈怠于行使自己的监管职责,检察机关以监督者的身份,督促有关监管部门履行自己的职责,依法提起民事诉讼,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种监督方式既是对国家和社会公... 民事督促起诉是指针对正在流失或即将流失的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不行使或懈怠于行使自己的监管职责,检察机关以监督者的身份,督促有关监管部门履行自己的职责,依法提起民事诉讼,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种监督方式既是对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公力救济,又具有典型的监督属性,它始终以公权力监督为贯穿主线,体现为对有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监管部门的直接监督、有限监督。这是近年来民事检察实践中正在探索的一种新的监督方式,理论上的研究尚属罕见。据此,从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优先权和公力救济有限性的角度,对民事督促起诉的范围、条件,以及民事督促起诉与民事公诉衔接等程序问题作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利益 公共利益 监管权 检察监督 督促起诉 程序
下载PDF
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价值基础与制度构建 被引量:41
14
作者 吴建雄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3-63,共11页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其价值基础在于构建高效权威的反腐败国家监察体系,优化国家机关的权力配置和职权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要坚持党对权力运行全方位监督原则,权力属于人...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其价值基础在于构建高效权威的反腐败国家监察体系,优化国家机关的权力配置和职权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要坚持党对权力运行全方位监督原则,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监督权力原则,改革于法有据、立法逐步完善原则,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原则。应秉持思想先行、机构整合、职权界定、合署办公、制度配套的进路创设国家监察体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体制 改革 权力监督 价值基础 制度构建
原文传递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要注重对监察权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39
15
作者 莫纪宏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3-51,共9页
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共同实现反腐败的制度目标,由此必然产生二者共同行使监察权的问题。从政治宪法学的角度,可以把中国特色监察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党的执政权延伸出来的政治权力性质的监察权,这种监察权的正... 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共同实现反腐败的制度目标,由此必然产生二者共同行使监察权的问题。从政治宪法学的角度,可以把中国特色监察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党的执政权延伸出来的政治权力性质的监察权,这种监察权的正当性来自于党管干部原则;另一部分是需要借助于国家权力体系运行的国家监察权,这种监察权需要纳入由宪法和法律所确立的国家权力运行体系以及法律监督权的运行秩序中。基于监察权的性质和功能,当前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成立的监察委员会在组织领导体制上虽然由同级人大选举产生、对同级人大负责,但在具体运行机制上不需要向同级人大报告工作,而应向上级监察机构报告工作。监察委员会并没有改变国家权力体系中法律监督权的结构,而是通过抓住党员干部及在国家机关中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廉政建设这条主线来进一步强化国家权力体系中各国家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的人事监督权,从而构成反腐败制度体系,进一步提升反腐败机制的运行效率。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创制的中国特色监察权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权,而且可以进一步优化国家权力体系中法律监督权的运行效果,形成反腐败工作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监察委员会 监察权 监察监督 国家权力体系
下载PDF
权力监督的类型分析——基于“制度—技术”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38
16
作者 黄其松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8-113,共6页
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和内容。通过比较权力监督中制度与技术之间的差异性与互补性,本文论证了一种"制度—技术"分析框架的逻辑起点。借助该分析框架,本文将权力监督中制度与技术的... 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和内容。通过比较权力监督中制度与技术之间的差异性与互补性,本文论证了一种"制度—技术"分析框架的逻辑起点。借助该分析框架,本文将权力监督中制度与技术的组合划分为弱制度—低技术、弱制度—高技术、强制度—低技术、强制度—高技术四种类型,并运用有关腐败案例对其解释力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引入技术维度,进而从制度、技术双重维度对权力监督进行研究是对权力监督理论研究的有益补充,对腐败形成机理有着较强的解释能力,可以为完善我国政府权力监督的理论分析提供理念与实践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监督 制度 技术 信息不对称
原文传递
论检察监督模式之转型 被引量:28
17
作者 万毅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8,共6页
宪法赋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之所以难于落到实处,其根本原因在于《刑事诉讼法》违背检察权配置的规律和原理,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模式定位为一种以"消极中立"为理论支撑的"外在式"监督。这种监督模式直接导致实... 宪法赋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之所以难于落到实处,其根本原因在于《刑事诉讼法》违背检察权配置的规律和原理,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模式定位为一种以"消极中立"为理论支撑的"外在式"监督。这种监督模式直接导致实践中侦查监督难、审判监督难、执行监督难等困境。为确保检察监督的实效性,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借鉴大陆法系国家刑事诉讼法中的有关规定,转变法律监督的模式,即由"外在式"监督转变为"参与式"监督,将检察机关定位为侦查权以及刑罚执行指挥权的法定主体,并通过积极介入侦查、审判、执行等程序,具体行使侦查权、公诉权和执行权的方式来履行其法律监督职能,乃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权力配置 “外在式”监督 “参与式”监督
原文传递
国有企业高管为什么会滋生隐性腐败? 被引量:32
18
作者 杨德明 赵璨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4-74,共11页
本文以超额在职消费作为量化高管隐性腐败的代理变量,利用中国国有上市公司2006—2012年相关财务数据,研究国有企业高管隐性腐败的原因。实证研究发现,权力过大、信息不透明、监督机制不健全是国有企业高管滋生隐性腐败的主要成因,而激... 本文以超额在职消费作为量化高管隐性腐败的代理变量,利用中国国有上市公司2006—2012年相关财务数据,研究国有企业高管隐性腐败的原因。实证研究发现,权力过大、信息不透明、监督机制不健全是国有企业高管滋生隐性腐败的主要成因,而激励机制对高管隐性腐败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信息透明度的提高能抑制利用权力的腐败行为,还能强化监督机制对腐败的抑制作用。因此,要抑制国有企业高管隐性腐败,就应当限制高管权力,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更为重要的是,应强化国有企业高管个人信息披露,提高国有企业经营运作的信息透明度,把权力置于阳光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腐败 权利 监督 激励 阳光
原文传递
透明度、权力监督与高校腐败治理 被引量:32
19
作者 尹晓敏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0-24,共5页
高校办学权在监督盲区中自由伸展是高校腐败风险之源。高校应当以信息公开开启权力监督之门以有效治理腐败。高校信息公开能彰显权力监督本源,降低权力监督成本,强化权力监督基础,增强权力监督实效。高校腐败治理之要义在于切实提升办... 高校办学权在监督盲区中自由伸展是高校腐败风险之源。高校应当以信息公开开启权力监督之门以有效治理腐败。高校信息公开能彰显权力监督本源,降低权力监督成本,强化权力监督基础,增强权力监督实效。高校腐败治理之要义在于切实提升办学透明度,高校应当战略性地公布办学权力"清单",实质性地提升办学信息公开度,系统性地建构信息公开监督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腐败治理 透明度 信息公开 权力监督
原文传递
官员“为官不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A省垂直系统的数据 被引量:30
20
作者 文宏 张书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0-107,共8页
官员"为官不为"是一种隐性腐败方式,影响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制约政府工作效率的提升。官员"为官不为"是一种蕴含多种因素的复杂行为,需要分析其影响因素,确定形成机制中的关键变量,才能准确在管理实践中做到有的... 官员"为官不为"是一种隐性腐败方式,影响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制约政府工作效率的提升。官员"为官不为"是一种蕴含多种因素的复杂行为,需要分析其影响因素,确定形成机制中的关键变量,才能准确在管理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本文以A省垂直系统公务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权力制衡结构和权力监督体制会以权力运行机制为中介,对为官不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人格特质会对权力运行机制和为官不为的关系产生调节作用,公共服务动机和职业技能会对为官不为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官不为 权力运行 制衡结构 监督体制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