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O权力、风险承担与公司成长性——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李海霞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8-210,共13页
本文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CEO权力、风险承担与公司成长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CEO权力与公司风险承担正相关;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相比,CEO集权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在国有上市公司中更加突出;进一步,公司风险承担对公司成长性具... 本文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CEO权力、风险承担与公司成长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CEO权力与公司风险承担正相关;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相比,CEO集权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在国有上市公司中更加突出;进一步,公司风险承担对公司成长性具有显著的拖累效应,即风险承担水平越高,公司成长性越差;风险承担的这种拖累效应在国有上市公司中表现地更为显著。本研究对于制约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CEO集权、合理控制风险、提高公司成长性等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权力 风险承担 公司成长性 拖累效应
原文传递
水下仿生机器鱼的研究进展III——水动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梁建宏 王田苗 +1 位作者 魏洪兴 陶伟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4-308,共5页
作为仿生推进技术研究的一个主要环节 ,仿生机器鱼平台的实验测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建立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机器鱼水动力学定性观察 ,定量测量的实验环境 ,并进行了速度功率参数影响测定实验、鱼体流动显示实验和鱼体运动阻力... 作为仿生推进技术研究的一个主要环节 ,仿生机器鱼平台的实验测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建立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机器鱼水动力学定性观察 ,定量测量的实验环境 ,并进行了速度功率参数影响测定实验、鱼体流动显示实验和鱼体运动阻力测定实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仿生机器鱼 水动力学实验 功率测试 流动显示 阻力测试 机器人
下载PDF
中型单拖网渔船拖力与渔具系统匹配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崔建章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89-296,共8页
中国有数十艘中型单拖渔船在大西洋中东部海域捕鱼,但对渔船拖力与网具、网板之间的匹配研究较少。作者经对三种不同型号渔船的测试,并同外国同类作业渔船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网具、网板和纲索三者阻力的合理分配比例。同时提出确定渔... 中国有数十艘中型单拖渔船在大西洋中东部海域捕鱼,但对渔船拖力与网具、网板之间的匹配研究较少。作者经对三种不同型号渔船的测试,并同外国同类作业渔船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网具、网板和纲索三者阻力的合理分配比例。同时提出确定渔具系统总阻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 拖力 渔具系统 拖网渔船
下载PDF
Hydrodynamic analyses of typical underwater gliders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亚君 陈红勋 马峥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5年第4期556-561,共6页
The underwater glider changes its weight and the weight distribution through the battery use, to move up and down and forward in the sea. It enjoy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a long endurance, and a long operational rang... The underwater glider changes its weight and the weight distribution through the battery use, to move up and down and forward in the sea. It enjoy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a long endurance, and a long operational range with its unique devi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underwater glider can not evaluated only by the dra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s also one of the key factors. In this paper, the power conversion ratio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transfer efficiency from the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energy to the available work, and the performances of three typical underwater gliders are evaluated from multi-angles, such as the drag, the power conversion ratio and the barycenter's offset. So the glide performance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 various motion states can be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f underwater gli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underwater glider the dra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the power conversion ratio
原文传递
电力拖动系统过渡过程浅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罗光祥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81-82,85,共3页
从转动物体的运动方程出发,导出他励式直流电动机电力拖动系统过渡过程的一般公式,并以能耗制动为例,说明了分析过渡过程的要点。
关键词 电力拖动 过渡过程 飞轮矩 时间常数 指数规律
下载PDF
CST可控驱动装置在煤矿胶带机上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毅 《同煤科技》 2010年第2期37-38,共2页
对CST可控驱动装置进行了简单介绍。该装置可对胶带输送机进行优化控制,且有较强的组网能力,还可与胶带机控制系统配套使用,改善胶带机的技术性能,延长胶带机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 电力拖动 煤矿胶带输送机 CST可控驱动装置
下载PDF
涡桨发动机风车特性评估方法及试飞验证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海刚 王朝蓬 任丁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49-1653,共5页
涡桨发动机在空中起动之前的风车状态会产生一定的风车阻力,严重影响飞机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因此需进行风车阻力特性的准确计算评估,以化解飞行风险。针对涡桨发动机装机飞行中的风车特性,采用基于标准桨特性图修正原理,建立计算评估方案... 涡桨发动机在空中起动之前的风车状态会产生一定的风车阻力,严重影响飞机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因此需进行风车阻力特性的准确计算评估,以化解飞行风险。针对涡桨发动机装机飞行中的风车特性,采用基于标准桨特性图修正原理,建立计算评估方案,并以某型涡桨发动机设计定型试飞为依托,进行不同工况下的试飞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高度,低速风车状态下,风车阻力随着速度增加而增大,而高速风车状态下,风车阻力随着速度增加而减小;随着高度增加,低、高速风车阻力均减小;低速风车状态下,桨叶角基本处于限动位,而转速随着速度增加而增加;高速风车状态下,转速达到平衡转速,桨叶角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可见,建立的涡桨发动机风车阻力计算方法合理、可行,计算结果精度满足试飞要求,能够为后续涡桨发动机空中起动科目的飞行试验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性图 风车状态 功率系数 拉力系数 风车阻力
下载PDF
疏水Rushton搅拌桨的减阻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杨锋苓 梁国林 +1 位作者 张翠勋 王贵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682-4690,共9页
为了减小搅拌阻力与功耗,本研究提出了疏水叶片搅拌桨的设想。首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非疏水Rushton桨搅拌容器内的流场进行了模拟,通过与文献中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和模拟方法的可靠性。随后研究了湍流状态下疏水Rushton... 为了减小搅拌阻力与功耗,本研究提出了疏水叶片搅拌桨的设想。首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非疏水Rushton桨搅拌容器内的流场进行了模拟,通过与文献中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和模拟方法的可靠性。随后研究了湍流状态下疏水Rushton搅拌桨的流体动力学性能,分析了不同疏水状态下的流场结构、剪应力和压力分布以及减阻效果和搅拌功耗,并与非疏水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疏水处理后Rushton桨搅拌容器内的流场没有明显变化,但流体的轴向泵送能力有所增强,高速度区域略有扩大,超疏水时效果更明显。疏水处理可降低Rushton桨的剪应力和桨叶前后表面间的压差,具有减阻效果,超疏水时减阻幅度高达39.56%。另外,疏水Rushton桨的搅拌功耗有所降低,与非疏水桨相比,超疏水桨的功率准数降低了8.53%,具有显著的节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容器 疏水Rushton搅拌桨 流体动力学 功耗 减阻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创新型风机的设计方法和风电技术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1
9
作者 严强 《风力发电》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主要提出了在现有叶片固定的中小型垂直风力发电机的设计问题和理论误导,指出了叶片角度固定的中小型垂直风力发电机的设计方法以及在此设计方法下可达到的效果:说明了“主动实时可变功角”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用实例说明了“... 本文主要提出了在现有叶片固定的中小型垂直风力发电机的设计问题和理论误导,指出了叶片角度固定的中小型垂直风力发电机的设计方法以及在此设计方法下可达到的效果:说明了“主动实时可变功角”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用实例说明了“主动实时可变功角技术”作为多盘面理论和传统风电单盘面理论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如何创造的提出超级风机的设计方案,指出未来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垂直 水平 升力 阻力 超级风机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n effect of drag models on flow behavior of power-law fluid–solid two-phase flow in fluidized bed
10
作者 Zihan Yuan Shuyan Wang +3 位作者 Baoli Shao Lei Xie Yujia Chen Yimei Ma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43-54,共12页
In this study,a Eulerian-Eulerian two-fluid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kinetic theory of granular flow is adopted to simulate power-law fluid–solid two-phase flow in the fluidized bed.Two new power-law liquid–solid dra... In this study,a Eulerian-Eulerian two-fluid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kinetic theory of granular flow is adopted to simulate power-law fluid–solid two-phase flow in the fluidized bed.Two new power-law liquid–solid drag model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rheological equation of power-law fluid and pressure drop.One called model A is a modified drag model considering tortuosity of flow channel and ratio of the throat to pore,and the other called model B is a blending drag model combining drag coefficients of high and low particle concentrations.Predictions a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measured by Lali et al.,where the computed porosities from model B are closer to the measured data than other models.Furthermore,the predicted pressure drop rises as liquid velocity increases,while it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article size.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creases of consistency coefficient and flow behavior index lead to the decrease of drag coefficient,and particle concentration,granular temperature,granular pressure,and granular viscosity go down according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law liquid-solid drag models power-law fluid Liquid-solid two-phase flow Eulerian-Eulerian two-fluid model
原文传递
40客全垫升气垫船(7226型)的研究设计
11
作者 曲志超 吴文虎 《船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7-20,共4页
本文通过对本型全垫升气垫船研究设计的总结 ,扼要地叙述了在研制过程中 ,运用优化流体动力性能的技术原理和设计方法 ,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 ,解决了某些技术关键问题 ,最终实现了本船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目标。同时就本船的应用前景提出了... 本文通过对本型全垫升气垫船研究设计的总结 ,扼要地叙述了在研制过程中 ,运用优化流体动力性能的技术原理和设计方法 ,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 ,解决了某些技术关键问题 ,最终实现了本船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目标。同时就本船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机气垫船 主尺度 气垫压力系数 垫升功率 峰值阻力 推进效率 流体动力性能
下载PDF
列表视图控件的拖放研究
12
作者 陶荣 张永胜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03年第9期42-43,共2页
控件是构造 Power Builder(PB)应用程序界面的基本部件 ,利用控件和程序代码可以实现界面的强大功能。研究了 PB中用列表视图控件的拖放来实现数据窗口中数据的联动显示。
关键词 powerBUILDER 数据库 数据窗口 应用程序 程序代码 列表视图控件
下载PDF
全数字航空电源拖动系统设计
13
作者 张西虎 王鑫 《电子测试》 2015年第2X期22-24,共3页
普通发电机试验在测试过程中无法实现各项动态性能参数的测试,也无法对发电机的总体性能进行全方位的测评。本文研制了一种全数字航空电源拖动系统,可以实现发电机的各项性能测试,满足航空电源试验对稳态和动态性能的要求,具备数据保存... 普通发电机试验在测试过程中无法实现各项动态性能参数的测试,也无法对发电机的总体性能进行全方位的测评。本文研制了一种全数字航空电源拖动系统,可以实现发电机的各项性能测试,满足航空电源试验对稳态和动态性能的要求,具备数据保存分析能力,并且通过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电源 拖动系统
下载PDF
PTCR加热总成在汽车空调系统中的性能分析
14
作者 匡娇 许伟康 罗颖 《汽车工程师》 2015年第7期45-46,50,共3页
由于纯电动车没有发动机的热源支持,需要采用一种新的热源来满足空调的制热需求。PTCR电加热器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发热器已被众多汽车企业采用。阐述了PTCR的电阻-温度(R-T)特性曲线及其工作原理,讨论了不同进风量及进风温度对PTCR功率... 由于纯电动车没有发动机的热源支持,需要采用一种新的热源来满足空调的制热需求。PTCR电加热器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发热器已被众多汽车企业采用。阐述了PTCR的电阻-温度(R-T)特性曲线及其工作原理,讨论了不同进风量及进风温度对PTCR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进风量越大,PTCR加热系统功率越高,以及在客户需求功率一定的情况下,选择低居里温度的PTCR芯片更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空调 PTCR加热系统 功率 风阻 居里温度
下载PDF
中小型耙吸挖泥船动力配置
15
作者 易辉 安超 全向宏 《船舶与海洋工程》 2019年第6期19-22,共4页
针对我国中小型耙吸挖泥船动力系统存在的利用率低、能源消耗量大和运营成本高等问题,以6500m3耙吸挖泥船为研究对象,提出“一拖三”和“一拖二”的混合拖动的动力配置方案。针对该方案,分别进行航行工况、挖泥装载工况和排岸工况下的... 针对我国中小型耙吸挖泥船动力系统存在的利用率低、能源消耗量大和运营成本高等问题,以6500m3耙吸挖泥船为研究对象,提出“一拖三”和“一拖二”的混合拖动的动力配置方案。针对该方案,分别进行航行工况、挖泥装载工况和排岸工况下的功率校核计算。结果表明,该动力配置方案满足目标船在各类工况下对各机械设备的功率需求,能为我国中小型耙吸挖泥船的动力配置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耙吸挖泥船 动力配置 混合拖动
下载PDF
新型高温空气加热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聂欣 周俊虎 +1 位作者 吕明 岑可法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12,16,共5页
高温空气加热器是高温空气点火试验台的关键设备,将中频加热设备和静态混合器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高温空气加热器,并对其运行过程中的电源波动特性、冷热态的阻力特性、加热效率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原有的空气加热器进行比较表明,不... 高温空气加热器是高温空气点火试验台的关键设备,将中频加热设备和静态混合器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高温空气加热器,并对其运行过程中的电源波动特性、冷热态的阻力特性、加热效率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原有的空气加热器进行比较表明,不锈钢材料在中频加热条件下,仍然呈现一定的弱磁性,其冷热态阻力与进口冷空气流速符合幂函数关系。该加热器具有结构简单,加热效率高等优点,明显优于原有的加热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空气 加热器 静态混合器 电源特性 阻力 加热效率
下载PDF
幂律流体中岩屑颗粒沉降速度实验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孙晓峰 纪国栋 +3 位作者 冯松林 陈志学 李显义 曲从锋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0-124,共5页
钻井过程中,任何井型都需要钻井液有效携带岩屑上返,以保持井眼清洁;但由于岩屑颗粒与钻井液存在密度差,遇到接单根、停钻等工况,岩屑颗粒就会在钻井液中沉降。对于大斜度井和水平井,岩屑沉降后会堆积在造斜和水平井段,形成岩屑床,造成... 钻井过程中,任何井型都需要钻井液有效携带岩屑上返,以保持井眼清洁;但由于岩屑颗粒与钻井液存在密度差,遇到接单根、停钻等工况,岩屑颗粒就会在钻井液中沉降。对于大斜度井和水平井,岩屑沉降后会堆积在造斜和水平井段,形成岩屑床,造成恶性井下安全事故,因此,深入研究岩屑颗粒在钻井液中的沉降规律十分重要。文中首先综述了不同形状、不同粒径的固体颗粒在牛顿流体中的阻力系数和沉降速度计算模型,分析了牛顿流体中固体颗粒雷诺数和阻力系数之间的关系;应用与研究固体颗粒在牛顿流体中沉降的相同方法,并通过室内实验,得到了不同粒径岩屑颗粒在幂律流体中的沉降速度模型、颗粒雷诺数与阻力系数之间的关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屑颗粒 沉降 幂律流体 阻力系数 沉降速度
下载PDF
走锚预报数学模型 被引量:10
18
作者 廖河树 蒋维清 叶宝聪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通过对锚泊船进行受力分析和受力计算,应用船舶操纵基本方程,建立了风流浪等外力作用下,锚泊船在浅水、低速、大漂角中的运动方程。通过对船舶运动与锚链受力及锚链受力与锚抓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一般运输船单锚泊时,... 本文通过对锚泊船进行受力分析和受力计算,应用船舶操纵基本方程,建立了风流浪等外力作用下,锚泊船在浅水、低速、大漂角中的运动方程。通过对船舶运动与锚链受力及锚链受力与锚抓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一般运输船单锚泊时,在设定的海况下进行走锚预报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对实船进行模拟计算,取得了与实际情况比较符合的效果。本文对研制开发走锚预报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提高锚泊安全性作了一种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链力 锚抓力 预报 船舶 锚泊 走锚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水平轴风力机的功率极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姜海波 曹树良 阳平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3-118,共6页
为求得理想风力机的功率系数随尖速比和翼型升阻比变化的表达式,作为实际风力机功率系数的理论极值,采用叶素—动量理论,推导出理想叶片弦长公式;沿理想叶片翼展积分,得到功率系数表达式。在该表达式中令阻力系数为0,得到与尖速比关联... 为求得理想风力机的功率系数随尖速比和翼型升阻比变化的表达式,作为实际风力机功率系数的理论极值,采用叶素—动量理论,推导出理想叶片弦长公式;沿理想叶片翼展积分,得到功率系数表达式。在该表达式中令阻力系数为0,得到与尖速比关联的功率系数极限公式;进一步令尖速比趋近于无穷大,得到贝兹极限(16/27)。为给出实际风力机功率系数极限值,以及为便于理论分析,对升阻比在10~1 000和尖速比在1~10范围内的理想风力机的功率系数进行详细计算,给出了数据表格。研究结果表明,理想风力机的功率系数仅是尖速比和升阻比的函数,只有当尖速比和升阻比都趋近于无穷大时功率系数才趋近于贝兹极限。研究还表明,升阻比小于100的实际风力机的功率系数不可能超过0.538,如果考虑有限叶片数和叶片形状的影响,实际风力机的功率系数难以超过0.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利用 水平轴理想风力机 气动效率 功率系数极限 贝兹极限 升阻比 尖速比
下载PDF
自转旋翼机飞行性能理论建模技术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俊超 李建波 韩东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244-3253,共10页
为研究自转旋翼机的飞行性能理论建模技术,基于基本分析法和配平分析法,对自转旋翼机整机需用功率的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自转旋翼机的桨盘迎角特性、升阻特性以及自转旋翼桨叶剖面迎角分布特性等。研究表明:建立的基本分析法和... 为研究自转旋翼机的飞行性能理论建模技术,基于基本分析法和配平分析法,对自转旋翼机整机需用功率的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自转旋翼机的桨盘迎角特性、升阻特性以及自转旋翼桨叶剖面迎角分布特性等。研究表明:建立的基本分析法和配平分析法计算模型均可以准确计算自转旋翼机的整机需用功率和自转旋翼桨盘迎角,两种方法均可用于自转旋翼机飞行性能的分析;小速度时整机需用功率主要来自于自转旋翼功率,大速度时机身废阻功率成为整机需用功率的主要来源;适当增加总距可以提高自转旋翼和整机的升阻比;在自转旋翼设计时可以对桨叶剖面翼型的展向分布进行优化,在桨根处优先采用相对不易失速的翼型以推迟失速对最大飞行速度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转旋翼机 旋翼 性能 功率 配平 升阻比 迎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