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中国农村贫困的动态演化 被引量:63
1
作者 李实 李玉青 李庆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0-42,189,共14页
2020年,现行标准下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将基本消除,但这并不意味着贫困的终结,中国的扶贫工作重心将由解决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02、2013、2018年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农村地区相对贫困状况及其动态... 2020年,现行标准下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将基本消除,但这并不意味着贫困的终结,中国的扶贫工作重心将由解决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02、2013、2018年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农村地区相对贫困状况及其动态变化,并对缓解相对贫困的可行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发现中国农村地区相对贫困发生率逐渐上升,部分特殊人群的贫困发生率较高依然是相对贫困人口的典型特征。新农保、最低社会保障支出和政策性惠农补贴等政府转移支付对于缓解农村相对贫困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绝对贫困 相对贫困 结构特征 社会保障
下载PDF
精准扶贫视角下中国东北农村贫困地域性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7
2
作者 王士君 田俊峰 +2 位作者 王彬燕 程利莎 杜国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49-1458,共10页
基于结构性问卷,采用入户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法,解析中国东北地区农村贫困空间格局与地域性特征,并对区域内部典型农村贫困区贫困问题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与解构。研究认为:1东北地区农村贫困人口与贫困县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南麓和黑、... 基于结构性问卷,采用入户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法,解析中国东北地区农村贫困空间格局与地域性特征,并对区域内部典型农村贫困区贫困问题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与解构。研究认为:1东北地区农村贫困人口与贫困县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南麓和黑、吉、辽三省与内蒙古东部交界地区以及中俄、中朝边境地区,形成东、西两大片区,西部片区呈带状自北向南延伸,东部片区内存在两个团块状贫困人口集聚区,整体表现出"大集聚,小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2)区域内部存在5个农村贫困高发区,分别为中俄北部边境贫困高发区、中俄东部边境贫困高发区、松嫩平原贫困高发区、西部贫困高发区、中朝边境贫困高发区;农村贫困发生率"北高南低,西低东高"的特征明显。(3)农村贫困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文化水平整体较低,吃穿与医疗保障问题突出;罹患疾病以及耕地不足、耕地利用率低是导致东北地区农村贫困的主因,发展现代农业和外出务工是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4)区域内部存在西部农牧交错区、东部边境山地朝鲜族聚居区、东部平原与丘陵过渡区三大典型农村贫困区,西部农牧交错区农村贫困问题的产生主要受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农产品市场价格下行、农户自身思想认识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区域自然生态条件不利等多种因素的协同影响;东部边境山地朝鲜族聚居区农村贫困问题主要由劳动年龄人口的持续性外流所引发的系列效应导致;东部平原与丘陵过渡区农村贫困问题的出现主要受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导致自然灾害多发、耕地资源不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农村贫困 地域性特征 贫困县 东北地区
下载PDF
后全面小康社会中国相对贫困:内涵、识别与治理路径 被引量:33
3
作者 李鹏 张奇林 高明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101,共9页
相对贫困治理是我国在精准脱贫取得巨大战略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治理相对贫困需立足我国国情,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识别与治理相对贫困,需要嵌入政策衔接和可持续视角,逐步扩展和... 相对贫困治理是我国在精准脱贫取得巨大战略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治理相对贫困需立足我国国情,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识别与治理相对贫困,需要嵌入政策衔接和可持续视角,逐步扩展和丰富城乡统筹的相对贫困识别标准,增强公共政策治理体系的包容性和协同性。文章建议:坚持政策兜底理念,通过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投资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路径,综合应用政府治理、市场机制和再分配政策工具,为相对贫困群体和地区增能赋权。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低收入群体收入可持续增长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全面小康社会 相对贫困 内涵 识别 治理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区贫困农户生计资本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 被引量:29
4
作者 刘春芳 刘宥延 王川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3-162,共10页
贫困农户生计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恶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贫困农户的生计问题不仅关系到其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实施扶贫政策的效果。文章构建了黄土丘陵区县域贫困农户生计资本的评价指标体系,... 贫困农户生计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恶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贫困农户的生计问题不仅关系到其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实施扶贫政策的效果。文章构建了黄土丘陵区县域贫困农户生计资本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6年完成的甘肃省榆中县2 3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聚类分析法与空间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该县各乡镇贫困农户的生计资本聚集类型与分布特征,进而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了生计资本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榆中县中部川区的各乡镇的总体生计资本状况较好,而北部山区和南部山区各乡镇的农户生计资本总体呈匮乏状况;(2)县域农户生计资本之间存在着一定空间关联性与依赖性,空间差异明显,表现出高高(HH)集聚、低低(LL)集聚两种集聚类型;(3)在7个GWR解释变量中,人口密度与农户生计资本总量之间呈负相关性,蔬菜总产量、路网密度、降水、气温、人均GDP和粮食总产量与生计资本总量之间呈正相关性,蔬菜总产量和路网密度是对农户生计资本影响最大的2个因素。最后,对提升和改善该类型区域贫困农户生计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 黄土丘陵区 贫困农户 生计资本 GWR模型 空间分异
原文传递
家庭人力资本投入、社会网络与农村代际贫困 被引量:25
5
作者 刘欢 胡天天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72,共7页
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解决长期贫困问题开始进入理论研究和贫困治理决策者的视野。文章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库数据,运用二值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效应,结果显示农村贫困家庭父辈对子辈经济贫困的传递效... 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解决长期贫困问题开始进入理论研究和贫困治理决策者的视野。文章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库数据,运用二值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效应,结果显示农村贫困家庭父辈对子辈经济贫困的传递效应显著,收入依赖性强,代际收入弹性大。代际收入传递效应OLS回归检验结果显示,父辈收入不仅直接影响到子辈收入,也通过父辈的受教育年限影响子辈受教育年限、健康值等间接的影响子辈收入水平;最后,在考虑其他非经济影响因素对贫困、低收入代际传递影响的进一步分析中,引入父辈贫困特征变量对子辈影响的检验结果显示,父辈经济贫困、受教育年限、政治面貌变量对子辈教育、健康和社会网络变量均有显著的影响,这也进一步验证了贫困家庭父辈的贫困代际传递不仅有直接的经济贫困传递,还包括其他间接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进一步强化基础教育、健康医疗和增加社会服务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贫困 人力资本 父辈特征 社会网络
下载PDF
边缘与困境中的女性——妇女贫困问题的社会与文化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婧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50-54,共5页
本文从社会与文化的视角,通过对广州市贫困妇女群体特征的描述和原因的分析,初步对减轻妇女贫困的途径做方向性探讨,以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妇女的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 广州妇女 贫困 特征 原因 脱贫途径
下载PDF
轨迹与趋向:民族地区70年扶贫历程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肖时花 吴本健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4-111,共8页
民族地区扶贫是中国扶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以来,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大致经历了小规模的救济式扶贫、体制改革推动的间接瞄准扶贫、项目开发推动的区域瞄准扶贫、八七扶贫攻坚阶段的综合性扶贫、西部大开发以来至2013年的以整村... 民族地区扶贫是中国扶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以来,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大致经历了小规模的救济式扶贫、体制改革推动的间接瞄准扶贫、项目开发推动的区域瞄准扶贫、八七扶贫攻坚阶段的综合性扶贫、西部大开发以来至2013年的以整村推进为主的扶贫和精准扶贫六个阶段。其突出特点体现在扶贫动因以经济增长为主;扶贫对象由以"面"为主到"点、面"结合再到以"点"为主;扶贫模式由救济式转向开发式再转向开发与社会保障并重。未来民族地区扶贫将面临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经济增长的相对减贫效应大幅下降,城市化进程、人口流动导致更多贫困人口从扶贫政策漏出,以及文化的差异持续对民族地区贫困的减缓产生不利影响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扶贫 历史演进 特点 挑战
下载PDF
返贫问题研究40年:脉络、特征与趋势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晓园 汤艳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2-821,共10页
如何破解并阻断返贫风险对于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1979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返贫文献进行词频分析,将我国返贫研究分为以农村救济式扶贫研究为主、以农村开发式扶贫研究为主和以农村精准... 如何破解并阻断返贫风险对于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1979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返贫文献进行词频分析,将我国返贫研究分为以农村救济式扶贫研究为主、以农村开发式扶贫研究为主和以农村精准脱贫研究为主3个阶段。研究表明:40年我国返贫研究呈现六大特征:文献呈波动上升趋势;研究者以西部最多,东部次之;研究主题聚集于主体、政策、产业和生态4个关键词;学科视角以经济管理为主;研究对象以政府和返贫户为主;研究方法多样以案例和量化分析为主。最后从深化返贫前因、返贫防治和预警机制、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互联网赋能返贫和加强返贫交叉学科等方面提出返贫研究的未来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贫 脉络 特征 趋势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新时期西部农村贫困特征与反贫困对策 被引量:10
9
作者 赖景生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8年第3期59-66,共8页
新时期西部农村反贫困,对于推进城乡统筹、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特殊的重大战略意义。对大量的调查数据资料分析表明,新时期西部农村贫困除了人口数量大分布广之外,还呈现贫困程度深、边境性、民族性与脆弱生态环境空间... 新时期西部农村反贫困,对于推进城乡统筹、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特殊的重大战略意义。对大量的调查数据资料分析表明,新时期西部农村贫困除了人口数量大分布广之外,还呈现贫困程度深、边境性、民族性与脆弱生态环境空间分布高度一致性等新的特征。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必须将农村反贫困问题纳入其要义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农村 贫困 特征 对策
下载PDF
西安市微区域收入及贫困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黄晶 薛东前 马蓓蓓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36,共6页
以街道办事处为研究单元,以居民收入数据为基础,采用FGT指数法和矢量数据符号法,分别从收入等级、收入差距、贫困程度等方面对西安市主城区的收入及贫困空间格局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收入等级空间特征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 以街道办事处为研究单元,以居民收入数据为基础,采用FGT指数法和矢量数据符号法,分别从收入等级、收入差距、贫困程度等方面对西安市主城区的收入及贫困空间格局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收入等级空间特征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中心城区,高低交错";2街道办之间平均收入差距不大,街道办内部个人收入差距较大;3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老城衰退区、老工业区、城中村棚户区及近郊城乡交错区;4收入高低、收入差距分别与贫困程度呈现反比和正比关系。本文的研究为政府部门从街道层面制定脱贫对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特征 收入分布 新城市贫困 FGT 空间格局
原文传递
新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因素综合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艾沙江.艾力 瓦尔斯江.阿布力孜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4-408,共5页
贫困人口问题始终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地区发展的重要问题。地处我国最西部的新疆地区的贫困人口更是与边疆稳定、团结少数民族等政治目标相联系。随着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迅速发展,吸收消化了贫困地区农村大量剩... 贫困人口问题始终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地区发展的重要问题。地处我国最西部的新疆地区的贫困人口更是与边疆稳定、团结少数民族等政治目标相联系。随着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迅速发展,吸收消化了贫困地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改变了单纯农业结构,提高了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业在贫困地区经济中所占比重,增加了财政收入。此外,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第二欧亚大陆桥的沟通,新疆的外向型经济和旅游业也得到了空前未有的发展。这些成就在新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道路上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有部分地区变化不大,有的则出现了反复,贫困状况未能得到根本改变。这些贫困地区的存在,始终影响着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其贫困特征及原因,指出这些地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 特征 原因 脱贫 新疆
下载PDF
中国城乡居民相对贫困特征及变动原因研究——基于ELES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章贵军 刘盟 罗良清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3-74,共12页
消除绝对贫困是我国脱贫攻坚时期的重要任务,缓解相对贫困则为后扶贫时期我国扶贫事业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2010—2018年双数年份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基于ELES模型测度了城镇和农村地区的相对贫困线,并采用夏普里值(Shapley V... 消除绝对贫困是我国脱贫攻坚时期的重要任务,缓解相对贫困则为后扶贫时期我国扶贫事业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2010—2018年双数年份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基于ELES模型测度了城镇和农村地区的相对贫困线,并采用夏普里值(Shapley Value)分解方法对贫困特征及变动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ELES模型设定的城乡地区的相对贫困线识别贫困特征更利于反映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性;(2)城镇居民以选择性贫困为主,农村居民则是持久性贫困、暂时性贫困以及选择性贫困并重;(3)农村居民相对贫困问题相对于城镇居民而言贫困范围更广、贫困程度更深、贫困强度更大;(4)2010—2018年期间,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缓解城乡相对贫困,而经济增长引致的生活成本的提高则抑制了减贫效应,收入不平等性对农村减贫效应的抑制作用大于城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ELES模型 贫困特征 夏普里值
下载PDF
农村居民家庭贫困的特征与原因研究——基于对甘肃省调研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昊源 崔琪琪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86,共8页
当前,个体性、顽固性贫困已经成为我国农村贫困的主要形式。因此,从微观层面揭示农户贫困的特征和原因对于有效扶贫至关重要。该文采用农村居民家庭的调研数据,基于五种不同的贫困识别标准,运用Logestic模型,从户主特征、家庭基本状况... 当前,个体性、顽固性贫困已经成为我国农村贫困的主要形式。因此,从微观层面揭示农户贫困的特征和原因对于有效扶贫至关重要。该文采用农村居民家庭的调研数据,基于五种不同的贫困识别标准,运用Logestic模型,从户主特征、家庭基本状况、家庭资产状况和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四个方面研究了农户的贫困特征,剖析了农户贫困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贫困特征 贫困原因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县域贫困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杜国明 姜莹莹 +2 位作者 孙晓兵 刘文琦 黎春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0-467,共8页
科学准确地刻画贫困空间格局并揭示其影响机制是制定区域扶贫政策的重要依据。以县域为单元,在对黑龙江省贫困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模型量化贫困程度的影响因素,揭示县域贫困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县域贫困发... 科学准确地刻画贫困空间格局并揭示其影响机制是制定区域扶贫政策的重要依据。以县域为单元,在对黑龙江省贫困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模型量化贫困程度的影响因素,揭示县域贫困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县域贫困发生率均值为3.92%,贫困县和非贫困县的贫困发生率均值分别为8.98%和1.19%,县域贫困发生率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干旱盐碱区、漫川漫岗区、低山丘陵区和偏远农业区。黑龙江省县域贫困发生率影响因素包括县域城镇化率、人均耕地面积、平均温度、坡度、水田比率、耕地质量等别、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垦殖率和中小学在校生比例,其中,前6项指标呈负相关,后3项呈正相关。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等经济因素对县域贫困发生率的影响具有直接性与短期性,而气候和地貌等自然地理状况对县域贫困发生率的影响具有间接性与长期性。因此,黑龙江省应结合气候特征和地形地貌状况,充分挖掘贫困县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地制定扶贫措施,确保扶贫工作能够切实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发生率 贫困特征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县域 黑龙江省
原文传递
贫困本质与贫困地区发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成升魁 丁贤忠 《自然资源》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9-34,共6页
作者从贫困关系图解出发,认为自然、社会和历史综合因素形成了贫困,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剧着相对贫困.贫困的本质在于人的贫困.市场经济对贫困地区的发展具有双重效应,从长远看,贫困地区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对贫困的人进行改造:... 作者从贫困关系图解出发,认为自然、社会和历史综合因素形成了贫困,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剧着相对贫困.贫困的本质在于人的贫困.市场经济对贫困地区的发展具有双重效应,从长远看,贫困地区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对贫困的人进行改造:近期操作上,在稳定解决粮食温饱的前提下,应选择好与资源相匹配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特征 贫困本质 贫困地区 发展 区域经济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贫困的基本特点与脱贫模式探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梁汉媚 方创琳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66,共6页
本文通过城市贫困家庭的收入情况、消费情况、社交情况以及城市贫困的社区分布分析中国城市贫困的基本特点。提出三条形成城市贫困的相互影响的机制链条,即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保障不完善和政府财政实力较弱以及人... 本文通过城市贫困家庭的收入情况、消费情况、社交情况以及城市贫困的社区分布分析中国城市贫困的基本特点。提出三条形成城市贫困的相互影响的机制链条,即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保障不完善和政府财政实力较弱以及人力资本偏低和市场需求高三方面引发城市贫困。并构建了城市贫困脱贫模式,分析了脱贫过程以及将"内外结合、标本兼治"作为脱贫模式的核心。得出了四个解决措施:一是加强政府反贫困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提高贫困主体自身素质,强化脱贫意识;三是积极推进再就业工作,完善再就业服务;四是发展非政府组织的扶贫事业,拓宽救助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贫困 基本特点 脱贫模式 脱贫对策
下载PDF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多维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42,共12页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从个体的基本特征、家庭特征、社会特征和其他特征4个维度,采用二值Logit模型,考察这些特征变量对于农村人口陷入贫困可能性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比较分析这些特征变量对农村贫困人口和非...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从个体的基本特征、家庭特征、社会特征和其他特征4个维度,采用二值Logit模型,考察这些特征变量对于农村人口陷入贫困可能性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比较分析这些特征变量对农村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不同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农村,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的人群陷入贫困的可能性较大: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自身、配偶或父母)、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少数民族、未婚状态、家庭抚养负担过重、无宗教信仰、没有非农工作、周工作时间较短、使用电视或互联网频率较低(这里理解为获取与农业生产和非农就业相关信息)。此外,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不同维度下特征变量对收入水平影响的大小和方向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人口 多维特征 LOGIT回归 分位数回归
下载PDF
西藏县域多维贫困度测定及贫困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茹 周璇 +1 位作者 杨松柳 鲜逸峰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70,共11页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核心,贫困对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通过构建"多维贫困度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西藏74县(区)的贫困程度及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西藏贫困县(区)"全域大分散、局部大集...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核心,贫困对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通过构建"多维贫困度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西藏74县(区)的贫困程度及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西藏贫困县(区)"全域大分散、局部大集中",7地(市)的空间分布呈"竖向连片分割、横向边缘集中"聚集特征,昌都市、日喀则市、那曲地区是西藏扶贫攻坚的三大主战场,物质、人力、社会三种资本匮乏是西藏全域贫困的主要成因。因此,应高度重视区域贫困差异,更加注重扶智扶志,大力开展特色资源开发、旅游扶贫等内源式扶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贫困度测定 空间特征
下载PDF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减贫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7
19
作者 叶兴庆 殷浩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2-128,共7页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贫困以相对贫困为主,大部分采用基于收入中位数或平均数的相对贫困线来界定贫困。其贫困主要来自经济社会结构和制度不合理导致的结构性问题,贫困人口主要在城市地区,集中于妇女、儿童、老人、特殊民族等人群。发达国...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贫困以相对贫困为主,大部分采用基于收入中位数或平均数的相对贫困线来界定贫困。其贫困主要来自经济社会结构和制度不合理导致的结构性问题,贫困人口主要在城市地区,集中于妇女、儿童、老人、特殊民族等人群。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减贫措施包括:以全面的社会福利制度构建救助贫困群体的第一道防线,以分类救助的特殊帮扶政策对贫困者进行针对性的帮扶,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强化脱贫能力,以"福利到工作"制度消除福利依赖,以制定落后地区的区域发展政策促进减贫。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减贫历程表明相对贫困会长期存在,我国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相对贫困和特殊贫困群体,并在制度设计上避免产生福利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达国家 相对贫困 贫困特征 减贫措施
下载PDF
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决定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浩名 岳希明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2-125,共14页
教育是减少贫困的重要手段,教育发展有助于提高私人回报和社会回报,因此贫困与教育的关系一直是学界持续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影响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归纳和分析,首先介绍了贫困家庭人口特征和家庭经济因素对... 教育是减少贫困的重要手段,教育发展有助于提高私人回报和社会回报,因此贫困与教育的关系一直是学界持续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影响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归纳和分析,首先介绍了贫困家庭人口特征和家庭经济因素对子女受教育程度产生的影响;然后阐释了公共政策、教育成本和助学制度等政策因素对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了社区因素中同伴和邻居的示范效应,社区环境和资源的变化对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性;最后对后续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贫困 家庭特征 公共政策 社区条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