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准扶贫背景下驻村机制的实践困境及其后果——以豫中J县驻村“第一书记”扶贫为例? 被引量:157
1
作者 许汉泽 李小云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2-89,共8页
从豫中J县"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调查资料分析中可知,"第一书记"与上级政府、派出单位、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多元主体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当下驻村机制呈现出复杂的社会性、结构性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书记"扶... 从豫中J县"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调查资料分析中可知,"第一书记"与上级政府、派出单位、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多元主体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当下驻村机制呈现出复杂的社会性、结构性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受到了上级政府目标设置权责不匹配与原单位有限资源的条件限制;另一方面遭遇了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共谋"与"乡-村"关系的闭合。这样双重排斥的结构性变化不仅影响了"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本身,还导致了驻村帮扶制度的变迁,使得国家对于农村基层社会的控制能力弱化。因此,必须采取增加驻村干部权力、加大资源支持以及打破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共谋"与"垄断"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第一书记 结构排斥 驻村机制
原文传递
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与实现机制 被引量:112
2
作者 郭远智 周扬 刘彦随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19-2832,共14页
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需要,当前中国贫困地区乡村发展正逐渐由低层次的脱贫向更高层次的振兴转变,两者的紧密关联使得减贫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探讨两... 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需要,当前中国贫困地区乡村发展正逐渐由低层次的脱贫向更高层次的振兴转变,两者的紧密关联使得减贫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探讨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而从多个维度剖析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实践如何助推其乡村振兴。结果表明:①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旨在科学诊断致贫因子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帮扶,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各种障碍性因素;乡村振兴则重点在于通过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②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内在一致性使得两者存在紧密的逻辑顺承性,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本前提,而乡村振兴是精准扶贫的深化和保障,可以说农村减贫的过程也是乡村逐步振兴的过程。③通过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补齐乡村人、地、业等发展短板,贫困地区重塑了要素耦合、结构合理、功能复合的乡村地域系统,从而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振兴,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和农村美的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 乡村地域系统 城乡关系 贫困地区
原文传递
项目制扶贫的运作逻辑与地方性实践——以精准扶贫视角看A县竞争性扶贫项目 被引量:103
3
作者 李博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6-112,共7页
通过对国家级贫困县A县竞争性扶贫项目运作逻辑的探析发现,依附于科层制之下的扶贫项目在实施前的选择性平衡、实施中的反科层制逻辑以及落地后的短期效应,共同造成项目制在扶贫开发中功能的式微。扶贫项目在地方实践中的非均衡分配规... 通过对国家级贫困县A县竞争性扶贫项目运作逻辑的探析发现,依附于科层制之下的扶贫项目在实施前的选择性平衡、实施中的反科层制逻辑以及落地后的短期效应,共同造成项目制在扶贫开发中功能的式微。扶贫项目在地方实践中的非均衡分配规制了贫困地区脱贫的步伐,项目进村时呈现出的"委托—代理"关系使地方在扶贫项目打包中以"反控制"的策略从中谋利,项目制"短、平、快"的目标导向弱化了扶贫开发的可持续性。面对扶贫项目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项目执行的监管力度,提高基层政府的精准扶贫治理能力,制定扶贫开发的后续扶持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扶贫开发 竞争性项目 项目制 科层制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网络扶贫与电子商务进农村研究 被引量:89
4
作者 杜永红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7-108,112,共13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是深入实施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而电子商务进农村正是促进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贫困地区获取资源与发展的能力弱,资源配置效率低,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存在着制约瓶颈。因此,应大力实施农户... 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是深入实施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而电子商务进农村正是促进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贫困地区获取资源与发展的能力弱,资源配置效率低,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存在着制约瓶颈。因此,应大力实施农户联合与经济协作,为农业一体化奠定基础;统筹规划大数据下的农产品生产,解决农产品同质化问题;推动农产品品牌战略,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与产业结构;形成线上线下融合流通生态,有效解决"卖难"问题;面向广大小散农户,健全农业质量追溯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电子商务市场,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构建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服务百姓惠及民生;打通"互联网+贫困户"的教育渠道,加快电商人才培训,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贫困地区 网络扶贫 电子商务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大数据 公共服务体系
下载PDF
论我国健康扶贫的关键问题与体系构建 被引量:79
5
作者 方鹏骞 苏敏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63,共4页
健康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贫困人口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健康状况低下又加剧了贫困的发生,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严重。各类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依然较低、医疗救助制度尚不完善、县域内医疗... 健康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贫困人口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健康状况低下又加剧了贫困的发生,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严重。各类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依然较低、医疗救助制度尚不完善、县域内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较低、县域外转诊率高、贫困地区公共卫生问题较为突出。我国健康扶贫体系的构建,要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的多元健康扶贫主体,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多路径健康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健康扶贫 健康保障 体系构建
下载PDF
扶贫场域内科层组织的制度弹性——基于广西L县扶贫实践的研究 被引量:69
6
作者 林雪霏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8,138-139,共12页
基于广西自治区L县的个案研究发现,在依托于政府庞大科层组织构建起来的扶贫场域中存在着各种"动员体制的再造形式",包括扶贫"领导小组"、扶贫管理的任务-目标取向、对口支援、定向扶贫和扶贫运动等制度安排以及社... 基于广西自治区L县的个案研究发现,在依托于政府庞大科层组织构建起来的扶贫场域中存在着各种"动员体制的再造形式",包括扶贫"领导小组"、扶贫管理的任务-目标取向、对口支援、定向扶贫和扶贫运动等制度安排以及社会多元参与机制等。这些动员形式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缓解科层组织包括政策部门化、制度僵化等"科层制反功能"。本文引入"制度弹性"这一分析性概念,从制度内涵和运作过程两个维度考察这些再造形式,其中定点帮扶的扶贫手段在实际运作中的制度弹性最高,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够通过强激励将制度执行者与制度施与对象紧密联系,形成"共容利益"。依次递减的是领导小组的扶贫组织和任务-目标取向的管理方式,而社会多元参与机制基本缺失。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文章主要是对这些制度安排在扶贫场域内的动员机制和运作过程进行分析,对于制度背后激励设置、委托代理关系等学理机制有待深入的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场域 制度弹性 科层制 动员体制
原文传递
民族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 被引量:68
7
作者 黄梅芳 于春玉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6-410,共5页
利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结合德尔菲法和定量模型方法,从长期和短期两个维度构建了关于民族旅游扶贫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广西28个国定贫困县之一的龙胜各族自治县民族旅游扶贫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该县民族旅游扶贫绩... 利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结合德尔菲法和定量模型方法,从长期和短期两个维度构建了关于民族旅游扶贫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广西28个国定贫困县之一的龙胜各族自治县民族旅游扶贫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该县民族旅游扶贫绩效处于良好等级,但自然村通公路率、劳动人口受教育水平、小学专任教师数、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的实际得分与标准得分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影响了该县民族旅游扶贫的绩效。为此,提出3点主要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建设,提高道路质量等级和标准;增强中小学专职教师队伍,建立和完善劳动人口的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扩大民族旅游的覆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旅游 扶贫绩效 指标体系
下载PDF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同性——基于不同时序脱贫县(市)的比较 被引量:62
8
作者 廖文梅 虞娟娟 袁若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2-142,共11页
本文构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江西省2011一2018年10个贫困县(市),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同模型,测算脱贫攻坚指数、乡村振兴指数以及两者的耦合协同度。研究结果显示:①各县(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井冈... 本文构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江西省2011一2018年10个贫困县(市),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同模型,测算脱贫攻坚指数、乡村振兴指数以及两者的耦合协同度。研究结果显示:①各县(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井冈山市和吉安县均保持领先水平,不同时序脱贫县(市)的脱贫攻坚指数时间演化趋势基本一致。②两者的耦合协同度呈稳定增长态势,从2011年的中度协同(0.4547)走向2018年的极度协同(0.8038),整体上呈现东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其最高水平仍为井冈山市和吉安县。不同时序脱贫县(市)耦合协同度及其所处协同阶段差异非常显著,2017年脱贫县(市)经历高度协同、极度协同阶段;2018年脱贫县(市)要滞后一个阶段,起始于中度协同,最终步入极度协同;而2019年脱贫县(市)和未脱贫县(市)只经历前三个协同阶段。③良好耦合协同度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共促共进的结果,实现乡村振兴各个维度的均衡发展能促进贫困县早日脱贫,同时也是构建良好协同关系的重要基础,产业兴旺是影响贫困县(市)脱贫时序、乡村振兴水平及其耦合协同度差异化的重要驱动因素,而生活富裕成为不同时序脱贫(市)的乡村振兴的共同均衡点。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思考:对脱贫较晚的县(市),耦合协同度相对滞后,要加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以乡村振兴带动脱贫攻坚以激发脱贫的内在动力,未来发展应该抓重点,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加快产业转型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脱贫较早的县(市),其耦合协同度相对领先,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的成果,要突出解决乡村振兴发展中的短板和不足,从而达到五个维度的协同推进,形成区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熵值赋权法 相对指数法 耦合协同度
下载PDF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框架与展望 被引量:62
9
作者 龙花楼 陈坤秋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共9页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相关研究系统性不足,缺乏空间视角,亟需通过多学科融合与多方法集成构建系统性理论框架并开展分区分类研究。文章沿着"问题—理论—...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相关研究系统性不足,缺乏空间视角,亟需通过多学科融合与多方法集成构建系统性理论框架并开展分区分类研究。文章沿着"问题—理论—实证—调控"的总体思路展开研究,以实现乡村振兴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与实现机制为研究对象,以现实差距与困境为出发点,借鉴国内外二者有效衔接的经验,探讨其理论框架构建、情景模拟与实现路径、发展模式以及管控体系与政策方案的问题。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不仅要努力实现理论创新,助推学科发展,也要服务国家战略决策。研究需要在方法论、分析工具、话语体系上寻求多维突破。未来研究需要重点关注全球扶贫开发与乡村发展的时空格局与关键问题、相对贫困治理机制与成效提升策略、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互馈机制与区域模式以及乡村科学与人地系统科学发展等科学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理论框架 时空格局 管控体系 乡村科学
原文传递
中国教育脱贫的政策设计与制度创新 被引量:61
10
作者 薛二勇 周秀平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9-37,共9页
教育脱贫政策是国家脱贫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脱贫是消解贫困的有效手段。运用政策工具及其分类解释框架,以中国三个扶贫开发纲要为节点,将1985年以来的教育脱贫政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构建、基本形成、逐步完善阶段,其阶段特... 教育脱贫政策是国家脱贫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脱贫是消解贫困的有效手段。运用政策工具及其分类解释框架,以中国三个扶贫开发纲要为节点,将1985年以来的教育脱贫政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构建、基本形成、逐步完善阶段,其阶段特征分别表现为以组织建设性政策工具为主、强制与引导性政策工具并重、以能力建设性政策工具为主形成教育脱贫政策体系。基于教育脱贫新形势、新问题,提出完善教育脱贫政策对象瞄准工具、完善教育脱贫政策评估指标工具、持续优化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工具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脱贫 政策工具 政策设计 制度创新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视域下涉农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分析 被引量:57
11
作者 刘爱玲 薛二勇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3期3-5,共3页
乡村振兴、精准脱贫,关键靠人。目前,我国涉农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涉农人才整体上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涉农人才培养学历和就业结构不合理;涉农人才的"入口不通、出口不畅";高校涉农人才培养质量与需求不匹配;等等。新... 乡村振兴、精准脱贫,关键靠人。目前,我国涉农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涉农人才整体上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涉农人才培养学历和就业结构不合理;涉农人才的"入口不通、出口不畅";高校涉农人才培养质量与需求不匹配;等等。新形势下,完善和创新涉农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可采取以下措施:构建涉农人才培养的体制,完善政策体系;完善涉农人才培养财政投入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构建涉农人才培养高地,发挥人才培养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立常规化合作体制机制;建立数据库,逐步解决涉农人才供需信息的对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涉农人才培养 体制 机制
下载PDF
教育扶贫政策体系的政策研究 被引量:48
12
作者 吴霓 王学男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84,共9页
教育扶贫作为我国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教育扶贫政策。在政策梳理与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教育扶贫政策体系构建的决策依据与结构内容进行分析,并通过可视化的呈现方式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 教育扶贫作为我国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教育扶贫政策。在政策梳理与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教育扶贫政策体系构建的决策依据与结构内容进行分析,并通过可视化的呈现方式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对政策类型的模式转变、政策目标的调整与政策文本的表达与知晓进行了审辩性反思,最后对我国教育扶贫政策体系的总体特征进行讨论并提出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扶贫 政策体系 政策分析 审辩性反思
原文传递
政策执行与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46
13
作者 王春光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精准扶贫是一项自上而下的政策实践过程,由于各级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行动能力不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策的实施效果和目标。这种自上而下的政策实践既不采取项目制、行政包干制,也不是一种纯粹的科层常规治理,而是混合了行政... 精准扶贫是一项自上而下的政策实践过程,由于各级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行动能力不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策的实施效果和目标。这种自上而下的政策实践既不采取项目制、行政包干制,也不是一种纯粹的科层常规治理,而是混合了行政性和政治性、常规性与运动型,因此内含着多样的问题。作为末端的建档立卡户和村民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被淹没在混合型的自上而下治理之中而得不到有效体现,反过来又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政策的实施效果。修正现有政策实践逻辑缺陷的关键,是建构激发民众参与反贫困的积极性、主动性的机制和政策环境,让自下而上的回应和表达,与自上而下的决策及执行,形成长期的、常规的互动、回应运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项目制 行政性 政治性
原文传递
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39
14
作者 彭芬 刘璐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75-81,共7页
贫困的代际传递,资源要素匮乏形成的发展制约以及制度约束造成的分配不平等是我国农村地区贫困的主要影响因素。将电子商务融入扶贫工程,有助于消减贫困文化,推动要素流程,促进要素对接。要实现十九大提出的脱贫目标,需要不断进行管理... 贫困的代际传递,资源要素匮乏形成的发展制约以及制度约束造成的分配不平等是我国农村地区贫困的主要影响因素。将电子商务融入扶贫工程,有助于消减贫困文化,推动要素流程,促进要素对接。要实现十九大提出的脱贫目标,需要不断进行管理创新、体系创新,从更为宏观的层面,进行扶贫体系设计。从参与者及互动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视角,构建包括电子商务体系要素、扶贫体系要素的电子商务扶贫体系是消减农村贫困的重要手段。电子商务扶贫体系的构建,应因地制宜,合理定位;融合多方资源协同参与;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联动,强化品牌建设,以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子商务 电商扶贫 扶贫体系
下载PDF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涵、机理与模式 被引量:37
15
作者 李宁慧 龙花楼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18,共8页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亟需寻求系统性方案。文章从科学内涵出发,对实现二者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与机理,地域类型分异与村庄分类视角下的模式选择及实现路径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下的扶贫开发与乡...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亟需寻求系统性方案。文章从科学内涵出发,对实现二者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与机理,地域类型分异与村庄分类视角下的模式选择及实现路径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下的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启示。结果表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本质上是通过缩小乡村内部分化水平,在转型统筹与良性互馈机制下,提升乡村居民发展能力与村庄发展禀赋的过程。脱贫攻坚解决乡村振兴的前端问题与底线短板,乡村振兴是对乡村地域整体功能的全方位诊断与优化,为乡村贫困问题的解决提供全方案。实现二者有效衔接需要从发展目标、发展主体、发展机制与实现路径上实现多维立体衔接,实现路径中政策供给是根本,要素供给是重点,动力供给是关键。不同类型地域与村庄需要选取差异化发展模式与路径。需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破解贫困问题,促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整合协同,以城乡融合发展助推城乡地域系统功能的整体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扶贫开发 地域分异 村庄分类 城乡融合发展 新型城镇化 乡村地域系统
原文传递
中国精准扶贫治理体系研究 被引量:35
16
作者 冷志明 茹楠 丁建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72-77,共6页
现有中国精准扶贫治理体系建构主要为实现目标、实现路径、根本要求、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我国精准扶贫脱贫实践面临各级政府及帮扶对象之间的"道德风险"、社会公众与帮扶对象之间扶贫"供需脱节"... 现有中国精准扶贫治理体系建构主要为实现目标、实现路径、根本要求、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我国精准扶贫脱贫实践面临各级政府及帮扶对象之间的"道德风险"、社会公众与帮扶对象之间扶贫"供需脱节"、多主体不协同产生的"碎片化扶贫"三大难题。故精准扶贫治理体系建构要依托"互联网+"技术,发挥第三方专业化服务、资源整合转化和双边市场支持的优势,尽量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治理体系
下载PDF
论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 被引量:32
17
作者 洪名勇 洪霓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共5页
习近平同志对中国贫困及扶贫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关注,并提出自己解决贫困的一系列扶贫思想。他在对中国扶贫实践进行大量调研、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精准扶贫思想,精准扶贫是其扶贫思想的新发展。习近平同志的精准扶贫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 习近平同志对中国贫困及扶贫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关注,并提出自己解决贫困的一系列扶贫思想。他在对中国扶贫实践进行大量调研、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精准扶贫思想,精准扶贫是其扶贫思想的新发展。习近平同志的精准扶贫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管理和精准扶贫的体制机制等,习近平同志的精淮扶贫思想对于推进中国扶贫开发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扶贫思想 精准扶贫 科学体系 精准脱贫 扶贫机制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兰州市扶贫开发绩效评价及其启示 被引量:31
18
作者 付英 张艳荣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25-30,共6页
根据系统工程的理论,在对农村扶贫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政策相关性、扶贫效率、扶贫效果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入手,共设置4个准则层、11个关键问题层和35项具体指标,建立了针对贫困地区的综合性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兰州市"... 根据系统工程的理论,在对农村扶贫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政策相关性、扶贫效率、扶贫效果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入手,共设置4个准则层、11个关键问题层和35项具体指标,建立了针对贫困地区的综合性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兰州市"三县一区"为研究样本进行总体评价与动态评价。研究结论显示:贫困人口的受益程度与该组织对扶贫项目投入之间呈指数关系;政策相关性是决定扶贫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生存相关类项目扶贫绩效较高,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开发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兰州市
下载PDF
“互联网+远程医疗”推动基层学科发展的构想和实践 被引量:28
19
作者 张军跃 陈梓尧 卢清君 《中国医院》 2018年第1期56-58,共3页
远程医疗的关键作用是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优势,帮助基层医生提升诊疗能力,推动分级诊疗。重点阐述了"互联网+"通过推动县级基层医院的学科发展来全面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实践经验:一是增强基础技能培训,强化县级医生培训;二... 远程医疗的关键作用是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优势,帮助基层医生提升诊疗能力,推动分级诊疗。重点阐述了"互联网+"通过推动县级基层医院的学科发展来全面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实践经验:一是增强基础技能培训,强化县级医生培训;二是通过发展专科医联体,提升县级专科医师培训质量和效率;三是建立专科精准扶贫协同体系,支持贫困边远地区健康脱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远程医疗 远程培训 专科医联体 精准扶贫 分级诊疗
下载PDF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扶贫开发监管制度的完善——以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中心 被引量:25
20
作者 卢丽娟 刘世红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6-59,共4页
在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旅游扶贫开发效果调研中发现: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扶贫开发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从法治视角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扶贫监管制度存在缺陷是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扶贫开发中存在诸多问题的重要动因,从... 在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旅游扶贫开发效果调研中发现: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扶贫开发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从法治视角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扶贫监管制度存在缺陷是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扶贫开发中存在诸多问题的重要动因,从此意义上说,完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扶贫开发监管制度具有必然性。基于此认识,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扶贫开发监管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粗线条建议,以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旅游扶贫 监管 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