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环京津贫困带的时空演变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23
- 1
-
-
作者
何仁伟
樊杰
李光勤
-
机构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调查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
出处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61040)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7YJA002)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一般项目(2017C4523)
-
文摘
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反映农村贫困的指标,时间跨度为1980—2015年,采取统计分析法和GIS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环京津贫困带农村贫困的时空演变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贫困带与京津远郊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空间差异非常显著,绝对差异呈持续上升趋势,相对差异阶段性、波动变化特征明显。自然地理环境禀赋和经济社会资源禀赋是贫困带与京津远郊区空间差异的重要原因;相对差异演变特征与宏观扶贫政策和贫困带的相关政策体制具有较强的耦合性。(2)京津冀县域各年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和天津地区,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环京津贫困带。1980—2003年,贫困带低值空间集聚由弱变强,该时段京津地区对贫困带经济溢出效应为负;2003—2015年,贫困带的空间聚焦效应有所减弱,该时段京津地区对贫困带经济溢出效应为正。最后,简单探讨了贫困带脱贫的路径与对策。
-
关键词
农村贫困
扶贫与脱贫
农民人均纯收入
时空演变
形成机理
环京津贫困带
-
Keywords
rural poverty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shake off poverty
rural per capita net income(RPFI)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formation mechanism
the poverty belt around Beijing and Tianjin
-
分类号
F126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