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东海大气边界层高度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5
1
作者 涂静 张苏平 +2 位作者 程相坤 杨万裕 杨育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8,共12页
根据2006—2007年大连、青岛和台州逐日高分辨率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探空资料、地面观测资料以及再分析资料,采用干绝热法和位温梯度法分别计算了各个台站的边界层高度,继而分析了黄东海边界层高度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和空间演变特征。结... 根据2006—2007年大连、青岛和台州逐日高分辨率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探空资料、地面观测资料以及再分析资料,采用干绝热法和位温梯度法分别计算了各个台站的边界层高度,继而分析了黄东海边界层高度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和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用清晨探空资料计算每日边界层高度,干绝热法比位温梯度法更为合理可靠;(2)沿海台站边界层高度有显著季节变化,夏季最低,秋季最高,这有别于陆地边界层普遍存在的夏季高、秋冬季节低的季节变化;(3)通过小波分析,发现边界层高度有显著的2~4d天气尺度振荡和10~20d准双周振荡;(4)黄东海上空海洋大气边界层在时间尺度上同样存在着明显的春夏季节低、秋冬季节高的季节变化特征,大部分海区空间上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 黄东海 探空 干绝热法 位温梯度法 时空变化规律
下载PDF
风廓线雷达C^(2)_(n)资料和L探空资料确定济南夏季边界层高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栋成 汤子东 +2 位作者 邱粲 董旭光 曹洁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2期96-105,共10页
基于济南站边界层风廓线雷达(WPR)观测的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2)_(n)),采用偏离度法确定夏季白天的对流边界层高度(HCBL),并与L探空虚位温梯度法、L探空湿度梯度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WPR偏离度法判别的HCBL成功率高,07、13... 基于济南站边界层风廓线雷达(WPR)观测的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2)_(n)),采用偏离度法确定夏季白天的对流边界层高度(HCBL),并与L探空虚位温梯度法、L探空湿度梯度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WPR偏离度法判别的HCBL成功率高,07、13、19时分别可达96.9%、100.0%、89.3%,尤其19时的判别成功率远高于L探空两方法的46.4%、57.1%。(2)WPR偏离度法与L探空两方法判别的同时刻HCBL结果一致性好,相关系数高。07时WPR判别的边界层高度平均值分别较后两者的差+14.3、+9.3 m,13时的差+36.4、+21.6 m,19时的差-27.3、-25.4 m;与后两者的标准偏差,07时的分别为84.555、77.412 m,13时的分别为125.978、126.783 m,19时的分别为52.743、68.755 m;与后两者的相关系数,07时的分别为0.894、0.911,13时的均为0.980,19时的分别为0.980、0.969。WPR能够将夏季HCBL确定结果的绝对误差降至近似其垂直分辨率水平。(3)济南6、7月逐小时HCBL最高可达3460.0、3220.0 m,小时平均最高分别为2205.0、2157.1 m;逐小时最高值在1316时均可出现,且以15时的最多;通常0715时的HCBL呈波浪起伏式缓慢增高态势,1519时的HCBL则是断崖式快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边界层高度 风廓线雷达 L探空 偏离度法 虚位温梯度法 湿度梯度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