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1
作者 王恩博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208-210,共3页
对于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刻画难度大,如何寻找剩余油甜点区成为提高水驱采收率关键。以H区块为例,在分析不同韵律性储层水淹特征基础上,开展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生产井间、断层附近剩余油富集以及... 对于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刻画难度大,如何寻找剩余油甜点区成为提高水驱采收率关键。以H区块为例,在分析不同韵律性储层水淹特征基础上,开展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生产井间、断层附近剩余油富集以及正韵律和渗透率极差小的反韵律厚油层顶部,并对不同类型剩余油制定合理的挖潜对策,包括实施加密井、老井侧钻及厚层顶部部署水平井等,现场部署实施各类井23口,日注水量增加440方,日产油量最高增加170t,采油速度提高0.28%,阶段累增油5.7万t,预计可提高水驱采收率5%,实现水驱控制储量有效动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剩余油 分布特征 挖潜对策
下载PDF
油田开发早期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2
作者 刘超 赵汉卿 陈存良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9期90-95,共6页
渤海湾盆地L油田目前处于开发早期,剩余油的挖潜是该油田今后持续稳产的重点方向。利用测井、钻井及岩心资料,分析了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特征,其主要表现在平面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及层内非均质性3个方面,结合动态资料,研究发现储层非... 渤海湾盆地L油田目前处于开发早期,剩余油的挖潜是该油田今后持续稳产的重点方向。利用测井、钻井及岩心资料,分析了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特征,其主要表现在平面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及层内非均质性3个方面,结合动态资料,研究发现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明显,总结出L油田3种剩余油的富集模式:层间干扰型、平面差异型和层内富集型,层内富集型又分为单期河道内富集模式和多期河道富集模式。平面差异型主要是受注采方位和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平面展布所控制,河道主流向水淹特征明显,剩余油在河道边部富集;层间干扰型主要是由于Ⅱ、Ⅲ油组储层纵向差异及大段合采所引起的,剩余油主要在Ⅱ油组富集;层内富集型是受单期河道内部构型界面或者多期河道叠置界面所控制,在单期河道内部易形成底部水淹而顶部剩余油富集,在两期河道切割叠置下,注入水会突破两期河道界面,在早期河道水淹,而晚期河道剩余油富集。针对不同的剩余油富集模式,采取相对应的挖潜治理策略,为提高油田采收率提供了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 剩余油 富集模式 挖潜策略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海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策略 被引量:19
3
作者 金宝强 舒晓 邓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6033-6040,共8页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受储层韵律性、平面非均质性、断层边界及纵向夹层等影响,油层水淹规律及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为进一步提高油田采收率,结合新钻井水淹层测井解释成果、密闭取心、生产动态及油藏数值模拟等资料,对渤海Q油田水淹...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受储层韵律性、平面非均质性、断层边界及纵向夹层等影响,油层水淹规律及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为进一步提高油田采收率,结合新钻井水淹层测井解释成果、密闭取心、生产动态及油藏数值模拟等资料,对渤海Q油田水淹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调整井挖潜策略。认为油层底部、井点附近及边水油藏注采主流线水淹严重,油层中上部、井间区域、遮挡带附近和底水油藏边部水淹较弱或未水淹,纵向上井间区域水淹层占比为8%~65%,平面上生产井有效动用半径为70~150 m。提出利用水平井进行井间加密、边部完善井网、垂向穿夹层动用屋檐油及井网调整等挖潜策略。结果表明:利用水平井挖潜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可有效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并为海上类似油田的调整挖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渤海Q油田 水淹特征 剩余油分布规律 挖潜策略
下载PDF
夏盐11井区剩余油分布特征与挖潜对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段波龙 李垚银 +3 位作者 孙志雄 常志勇 党思思 马艳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4-119,共6页
针对新疆油田夏盐11井区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强,产量持续下降,注水开发后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清楚,持续稳产能力较差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油藏工程方法及动态监测资料开展了非均质性强油藏不同类型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明确了下步挖潜... 针对新疆油田夏盐11井区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强,产量持续下降,注水开发后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清楚,持续稳产能力较差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油藏工程方法及动态监测资料开展了非均质性强油藏不同类型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明确了下步挖潜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夏盐11井区剩余油挖潜潜力区可分为3种,Ⅰ类为注采井网不完善控制型剩余油,剩余油饱和度高,平均大于45%,油层厚度不小于4.5 m,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挖潜对策为储层改造提高低渗区域的物性;Ⅱ类为井间滞留型剩余油,剩余油饱和度较高,平均为20%~45%,油层厚度为3.0~4.5 m,主要发育河口坝,挖潜对策为油水井补孔、完善注采井网;Ⅲ类为水淹程度较高型剩余油,剩余油饱和度较低,平均小于20%,油层厚度不超过2 m,剩余油分布零散,挖潜对策为老井补孔和水井分注,同时进行注水井调剖,对低产井进行重复压裂、补孔。该研究可为同类型非均质性油藏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注采井网 开发调整 非均质性 挖潜对策 新疆油田
下载PDF
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对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廉培庆 李琳琳 段太忠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5,84,共6页
以国外某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为例,开展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在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研究。首先分析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精确描述隔夹层,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其次,通过流线模拟方法研究水线分布规律,弄清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最后,对... 以国外某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为例,开展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在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研究。首先分析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精确描述隔夹层,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其次,通过流线模拟方法研究水线分布规律,弄清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最后,对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总结,分析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针对不同剩余油提出了相应的挖潜策略。通过对该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方案的优化,使得最终采收率提高了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与天然气能源 孔隙型碳酸盐岩 高含水期 剩余油 挖潜策略
下载PDF
基于储层构型的剩余油精细表征方法及挖潜策略--以渤海L油田东营组东二下亚段油层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郑彬 廖新武 +3 位作者 刘宗宾 刘玉娟 张静 闫志明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36-42,共7页
渤海L油田从投入开发,经历了内部加密、变井网、转流线等多轮次调整,平面剩余油分布零散,纵向水淹规律异常复杂,剩余油挖潜难度大。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地震、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厚层油藏储层进行精细刻画,指导剩余油精细表征和挖潜。... 渤海L油田从投入开发,经历了内部加密、变井网、转流线等多轮次调整,平面剩余油分布零散,纵向水淹规律异常复杂,剩余油挖潜难度大。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地震、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厚层油藏储层进行精细刻画,指导剩余油精细表征和挖潜。研究发现,该油田单砂体平面以对接式为主,纵向叠置以切叠式为主,南部垂向加积型朵叶体剩余油富集在断层附近、潜山围区、砂体沉积边部,可部署定向井挖潜,中部前积型朵叶体剩余油富集在厚砂体顶部及薄夹层下部,可部署水平井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层油藏 储层构型 剩余油 表征 挖潜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