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浓度钾抑制杜氏盐藻生长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沛然 武维华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6期617-623,共7页
在含1mol/LNaCl的杜氏盐藻(Dunalielasalina(Dunal)Teod.)培养液中加入50mmol/L以上的KCl可观察到K+对杜氏盐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当KCl达100mmol/L时,杜氏盐... 在含1mol/LNaCl的杜氏盐藻(Dunalielasalina(Dunal)Teod.)培养液中加入50mmol/L以上的KCl可观察到K+对杜氏盐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当KCl达100mmol/L时,杜氏盐藻的生长被完全抑制。另一方面,当培养液中缺乏K+时,杜氏盐藻的生长也被显著抑制。在正常培养条件下,伴随着杜氏盐藻的生长,培养液的pH由8左右升高至10左右,而高浓度K+则显著抑制杜氏盐藻培养液pH的升高;而在培养液pH为7.0至10.0的范围内,不同pH对杜氏盐藻的生长无明显影响。将杜氏盐藻在高浓度K+条件下预处理12h以上,杜氏盐藻的光合放氧速率显著下降,光合速率下降的程度与K+浓度的高低和预处理的时间长短呈正相关。高浓度K+处理也引起杜氏盐藻叶绿素含量的显著下降。对经高浓度K+预处理的杜氏盐藻的光合放氧速率与培养液中pH变化同时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K+抑制杜氏盐藻光合速率的同时也显著抑制了光照条件引起的培养液pH的上升。实验结果表明,K+抑制杜氏盐藻光合作用以及抑制杜氏盐藻生长与K+影响跨盐藻质膜的质子运输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盐藻 光合作用 质子运输
下载PDF
土壤缺钾对棉花钾运转和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刚卫 田晓莉 +5 位作者 谢湘毅 李博 段留生 王保民 何钟佩 李召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3-178,共6页
在盆栽条件下应用86Rb+标记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常规棉中棉所12、中棉所35和转基因抗虫棉新棉99B、中棉所41四个品种的钾运转和分配情况。盛花期中棉所35上部叶的86Rb+主要运转到主茎,中部叶的86Rb+主要运转到产量器官。缺钾促... 在盆栽条件下应用86Rb+标记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常规棉中棉所12、中棉所35和转基因抗虫棉新棉99B、中棉所41四个品种的钾运转和分配情况。盛花期中棉所35上部叶的86Rb+主要运转到主茎,中部叶的86Rb+主要运转到产量器官。缺钾促进了棉花下部主茎叶和果枝叶中的钾向上部和中部转移,有利于提高钾在植株体内的再利用;而抗虫棉新棉99B和中棉所41下部主茎叶和果枝叶中钾的转运能力较差,可能是它们在生产上后期易早衰的原因之一。产量器官是棉花钾营养的第一大和最终库器官,而主茎则担负着储存和中转的功能。土壤缺钾时,棉花主茎叶和产量器官的钾运转和分配比例提高;另外,种子和纤维的钾浓度随供钾水平的变化在棉株各器官中最小。这些结果说明,钾缺乏时棉株一方面会尽可能维持叶片的功能,从而满足棉株对同化产物的需求;另一方面会利用有限的钾资源优先保证后代的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缺钾 钾运转 钾分配
下载PDF
Potassium and phosphorus transport and signaling in plants 被引量:20
3
作者 Yi Wang Yi-Fang Chen Wei-Hua W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期34-52,共19页
Nitrogen(N), potassium(K), and phosphorus(P) are essential macronutrients for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their availability affects crop yield. Compared with N, the relatively low availability of K and P in soi... Nitrogen(N), potassium(K), and phosphorus(P) are essential macronutrients for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their availability affects crop yield. Compared with N, the relatively low availability of K and P in soils limits crop production and thus threatens food security and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Improvement of plant nutrien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provides a potential route to overcome the effects of K and P deficiencies. Investigation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how plants sense, absorb, transport, and use K and P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to improve crop nutrien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K and P transport and signaling in plants, mainly taking Arabidopsis thaliana and rice(Oryza sativa) as examples. We also discuss the mechanisms coordinating transport of N and K, as well as P and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PHORUS plant nutrition potassium transport SIGNALING
原文传递
The Arabidopsis AP2/ERF Transcription Factor RAP2.11 Modulates Plant Response to Low-Potassium Conditions 被引量:18
4
作者 Min Jung Kim Daniel Ruzicka +1 位作者 Ryoung Shin Daniel P. Schachtman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5期1042-1057,共16页
Plants respond to low-nutrient conditions through metabolic and morphology changes that increase their ability to survive and grow.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RAP2.11 was identified as a component in the response to low... Plants respond to low-nutrient conditions through metabolic and morphology changes that increase their ability to survive and grow.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RAP2.11 was identified as a component in the response to low potassium through regulation of the high-affinity K+ uptake transporter AtHAK5 and other components of the low- potassium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RAP2.11 was identified through the activation tagging of Arabidopsis lines that contained a luciferase marker driven by the AtHAK5 promoter that is normally only induced by low potassium. This factor bound to a GCC-box of the AtHAK5 promoter in vitro and in vivo. Transcript profiling revealed that a large number of genes were up-regulated in roots by RAP2.11 overexpression. Many regulated genes were identified to be in functional cate- gories that are important in Iow-K+ signaling. These categories included ethylene signal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 duction, and calcium signaling. Promoter regions of the up-regulated genes were enriched in the GCCGGC motif also contained in the AtHAK5 promot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RAP2.11 regulates AtHAK5 expression under Iow-K+ con- ditions and also contributes to a coordinated response to low-potassium conditions through the regulation of other genes in the Iow-K+ signaling casc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assium deprivation transport transcription factor nutrient sensing signal transduction.
原文传递
Transport, signaling, and homeostasis of potassium and sodium in plants 被引量:18
5
作者 Eri Adams Ryoung Sh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31-249,共19页
Potassium (K+) is an essential macronutrient in plants and a lack of K+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potential for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y contrast, sodium (Na+), while beneficial to some extent, at high ... Potassium (K+) is an essential macronutrient in plants and a lack of K+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potential for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y contrast, sodium (Na+), while beneficial to some extent, at high concentrations it disturbs and inhibits various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and plant growth. Due to their chemical similarities, some functions of K+ can be undertaken by Na+ but K+ homeostasis is severely affected by salt stress, on the other hand. Recent advances have highlighted the fascinating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K+ and Na+ transport and signaling in plant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ree major topics: (i) the transport mechanisms of K+ and Na+ from the soil to the shoot and to the cellular - compartments; (ii)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plants sense and respond to K+ and Na+ availability; and (iii) the components involved in maintenance of K+/Na+ homeostasis in plants under salt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MEOSTASIS potassium SIGNALING SODIUM transport
原文传递
磷钾在红壤中的迁移及扩散系数 被引量:9
6
作者 董元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47-252,共6页
以圆形土柱顶部施加KH_2PO_4,模拟磷钾在红壤中的一维扩散迁移,并用Fick方程dc/dt=D′·d ̄2c/dx ̄2进行描述。对分别培养了3、7、14d的土柱进行磷钾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磷钾在供试红壤中迁移很... 以圆形土柱顶部施加KH_2PO_4,模拟磷钾在红壤中的一维扩散迁移,并用Fick方程dc/dt=D′·d ̄2c/dx ̄2进行描述。对分别培养了3、7、14d的土柱进行磷钾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磷钾在供试红壤中迁移很慢,扩散系数D’值很小;钾的迁移速率稍快于磷,钾的D′值亦稍大于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 扩散系数 红壤
下载PDF
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及钾素积累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宇飞 刘立志 +2 位作者 马昱萱 王晓纯 戴建军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2-127,共6页
通过探究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及钾素积累转运的影响,为制定玉米秸秆还田配套的合理耕作方式提供参考。以玉米品种合众11为试验材料,在东北农业大学向阳试验基地进行了两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采用土壤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探究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及钾素积累转运的影响,为制定玉米秸秆还田配套的合理耕作方式提供参考。以玉米品种合众11为试验材料,在东北农业大学向阳试验基地进行了两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采用土壤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相结合的方法,设置免耕+秸秆还田、免耕+秸秆不还田、旋耕+秸秆还田、旋耕+秸秆不还田、翻耕+秸秆还田、翻耕+秸秆不还田6个处理,测定并分析玉米产量及相关因子、钾积累量、钾转运量及利用效率。与免耕相比,翻耕和旋耕的玉米产量、钾积累量及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钾积累量。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各指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与免耕+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翻耕+秸秆还田和旋耕+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产量和钾积累量与利用效率。在6种耕作模式中,翻耕+秸秆还田处理的产量和钾素积累量最高,2016年产量翻耕+秸秆还田较免耕不还田提高了32.19%,2017年提高了23.30%。钾素积累量2016年抽雄期、成熟期翻耕+秸秆还田较免耕不还田分别提高了19.86%、14.15%,2017年抽雄期、成熟期翻耕+秸秆还田较免耕不还田分别提高了40.75%、20.03%,且与免耕+秸秆不还田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翻耕结合秸秆还田有利于产量和钾素积累利用的提高。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翻耕是适宜的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玉米产量 钾素积累 钾素转运
原文传递
不同水氮管理下麦茬杂交稻氮磷钾吸收和转运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余华清 丁峰 +3 位作者 殷尧翥 杨志远 孙永健 马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7-343,共7页
以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设置不同灌溉方式(淹灌、干湿交替灌溉)和氮肥运筹(总氮150kg/hm2,基肥、蘖肥、穗肥的质量比分别为4:4:2(T1)、3:3:4(T2)、2:2:6(T3),以不施氮为对照),研究水肥耦合对麦茬杂交籼稻茎叶氮、磷、钾吸收和转运影响及... 以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设置不同灌溉方式(淹灌、干湿交替灌溉)和氮肥运筹(总氮150kg/hm2,基肥、蘖肥、穗肥的质量比分别为4:4:2(T1)、3:3:4(T2)、2:2:6(T3),以不施氮为对照),研究水肥耦合对麦茬杂交籼稻茎叶氮、磷、钾吸收和转运影响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淹灌相比,干湿交替灌溉有利于抽穗期和成熟期茎叶氮、钾及成熟期穗部和植株钾积累,并随氮肥后移量的增加,抽穗期茎叶、成熟期穗部和植株磷、钾积累呈先增后降趋势;淹灌能明显促进磷积累,且随着氮肥后移量的增加,茎叶的氮、磷、钾积累提高;干湿交替灌溉能够明显提高茎叶的氮、钾转运量及转运贡献率,增加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促进增产;适宜氮肥后移增产显著,T2较T1、T3增产9.09%、6.48%(淹灌)和11.24%、11.05%(干湿交替灌溉).干湿交替灌溉,总施氮量为150kg/hm2,基肥、蘖肥、穗肥的质量比为3:3:4时,麦茬杂交籼稻的增产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水氮管理 吸收 转运 产量
下载PDF
植物钾(K^+)离子通道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程钰宏 赵瑞雪 董宽虎 《山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2期3-7,共5页
钾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许多重要的作用,钾离子通道是植物吸收钾离子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钾离子通道可分为Shaker家族通道、KCO通道、其他通道。对上述植物钾离子通道蛋白的生化特性以及结构功能及相关基因研究的... 钾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许多重要的作用,钾离子通道是植物吸收钾离子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钾离子通道可分为Shaker家族通道、KCO通道、其他通道。对上述植物钾离子通道蛋白的生化特性以及结构功能及相关基因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离子 通道蛋白 转运体
下载PDF
春大豆植株钾素积累与转运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曾祥亮 宋秋来 +2 位作者 张磊 龚振平 马春梅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69-1174,共6页
钾是大豆植株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对大豆的产量形成有重要作用。试验以小金黄、绥农14和秣食豆为试验材料,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的钾素含量动态变化和钾素积累分配与转运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豆各营养器官中钾的百分含量... 钾是大豆植株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对大豆的产量形成有重要作用。试验以小金黄、绥农14和秣食豆为试验材料,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的钾素含量动态变化和钾素积累分配与转运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豆各营养器官中钾的百分含量以苗期最高,随着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大豆各营养器官中钾百分含量的变化均呈下降趋势;(2)在整个生育期内,大豆植株钾素积累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营养器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荚果钾素积累量一直升高;(3)出苗至始花期(R1)、始花期(R1)至始粒期(R5)、始粒期(R5)至成熟期(R8)的钾素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比例3个供试品种平均为29.15%±5.47%、49.44%±5.66%、21.41%±6.86%;(4)在大豆生育前期叶片为钾素积累中心,其次为茎部,而到生育后期积累中心转移至荚果,成熟期荚果的钾素积累量占植株的钾素积累量的85.49%±1.67%;(5)荚果中的钾素63.49%±1.45%来自营养器官的转入,其中,来自叶片、叶柄、茎、根转移的比例分别为24.07%±1.02%、11.14%±1.32%、22.51%±1.03%、5.78%±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钾素 积累与转运
原文传递
施钾对黄土高原旱区胡麻钾素分配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董宏伟 郭娟娟 +3 位作者 高玉红 剡斌 王旺田 吴兵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37-1444,共8页
为探究黄土高原地区胡麻产量形成对钾肥高效利用下的关系,以2个当地主栽胡麻品种"陇亚11号"(V1)、"定亚23号"(V2)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钾(K0,K2O 0 kg hm^(-2))、低钾(K1,K2O 30 kg hm^(-2))、中钾(K2,K2O 60 kg hm^... 为探究黄土高原地区胡麻产量形成对钾肥高效利用下的关系,以2个当地主栽胡麻品种"陇亚11号"(V1)、"定亚23号"(V2)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钾(K0,K2O 0 kg hm^(-2))、低钾(K1,K2O 30 kg hm^(-2))、中钾(K2,K2O 60 kg hm^(-2))与高钾(K3,K2O 90kg hm^(-2))4个钾肥水平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胡麻植株钾素积累分配转运及产量形成和钾肥高效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后V1和V2两胡麻品种钾素积累量分别上升6.67%~16.47%和12.74%~22.12%,茎钾素转运率增加10.25%~14.23%和1.64%~10.26%,籽粒钾素分配比例上升-1.68%~4.76%和3.45%~14.51%,产量分别增加1.68%~10.72%和6.68%~17.77%;中(K2)、高钾(K3)处理的V1和V2胡麻品种茎钾素转运量上升3.15%~11.59%和8.62%~48.27%,叶钾素转运量上升0.73%~7.13%和5.69%~9.72%。施钾后胡麻植株钾素积累差异关键时期为盛花期至青果期,生育前期,中钾处理胡麻钾素积累较高,较对照平均增加27.99%,至生育后期高钾处理胡麻植株钾素积累较高,较对照平均增加17.54%。青果期是胡麻籽粒钾素积累的关键期,籽粒分配比例平均为36.19%。虽V1胡麻品种的平均钾素积累量较V2品种高出16.37%,但V2品种的茎钾素转运量、籽粒钾素分配比例、产量较V1品种平均增加34.41%、7.23%、23.23%。V2品种在生育前期对中等施钾水平响应积极、在籽粒形成期钾素分配合理,为其钾素高效利用和高产获得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本年度农田气候条件下,在试验地块或同等地力农田区,种植"陇亚11号(V1)"、"定亚23号(V2)"胡麻施钾(K2O)60 kg hm^(-2)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钾肥偏生产力,使胡麻的钾素利用特征得到较好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钾素 积累 分配转运 产量
原文传递
氮、磷、钾素在土壤中垂直运移研究现状 被引量:7
12
作者 洪仁辉 《热带林业》 2011年第2期14-17,13,共5页
随着土壤溶质运移理论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化肥施用后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氮、磷、钾素在土壤中的运移情况,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文章主要对当前氮、磷、钾素在土壤中垂直运移研究现状进行简单... 随着土壤溶质运移理论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化肥施用后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氮、磷、钾素在土壤中的运移情况,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文章主要对当前氮、磷、钾素在土壤中垂直运移研究现状进行简单概述,以期为我国南方砖红壤上氮、磷、钾素垂直运移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磷素 钾素 垂直运移 研究现状
下载PDF
叶面施肥对烟叶中K和Zn元素的吸收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舒迪 杨晨滟 +3 位作者 邓小鹏 夏妍 沈振国 陈亚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0-340,共11页
[目的]研究缺K或缺Zn烟叶在叶面增施K或Zn肥后,烟叶对K或Zn元素的吸收以及在不同叶位间的转运和分配规律。[方法]采用水培试验,控制不同供K(0、1、2、3、6、12、24和48 mmol·L^(-1))或Zn(0、0.1、0.2、0.4、0.6、0.77、3.08和6.16... [目的]研究缺K或缺Zn烟叶在叶面增施K或Zn肥后,烟叶对K或Zn元素的吸收以及在不同叶位间的转运和分配规律。[方法]采用水培试验,控制不同供K(0、1、2、3、6、12、24和48 mmol·L^(-1))或Zn(0、0.1、0.2、0.4、0.6、0.77、3.08和6.16μmol·L^(-1))水平,研究烟叶合适的K或Zn含量及缺素临界值;对缺K或缺Zn烟株的中位叶(倒3叶)施用30 g·L^(-1)KNO_3或3 g·L^(-1)ZnSO_4溶液,分别于处理后0、0.04、0.17、0.5、1、2、4、7、14和21 d取样,测定中位叶及上位叶、下位叶的干质量和元素含量。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能谱分析(EDS)测定3个部位叶片主叶脉或叶柄不同组织K、Zn的相对含量。[结果]营养液供K水平低于4 mmol·L^(-1)或供Zn水平小于0.4μmol·L^(-1)时,会明显影响烟株生长;烟叶缺K或缺Zn的临界值分别为11.5%和14.2 mg·kg^(-1)。对缺K或缺Zn烟株中部叶片(倒3叶)施用K或Zn肥,K或Zn在不同叶片间的转运速度很快,0.04 d后即转运到上位叶或下位叶;上位叶K含量明显高于下位叶,说明K优先向上位叶转运;而下位叶Zn含量大于上位叶,Zn会大量积累在下位叶。能谱分析表明:K容易向幼嫩的分生组织转运;K可以同时通过韧皮部和木质部向上位叶及下位叶转运,但通过韧皮部转运较多;烟草叶片叶脉内K主要分布于薄壁组织,中位叶施K肥后,上位叶、中位叶、下位叶的近轴表皮、近轴薄壁组织、维管组织、远轴薄壁组织和远轴表皮的K相对含量均增加,薄壁组织增加较多。[结论]叶面施K肥后,K可以同时通过韧皮部和木质部快速向其他缺素叶片转运,K优先向上位叶转运。而叶面施Zn肥后,Zn能快速向上位叶、下位叶转运,且在下位叶有大量的积累。如果烟株严重缺K,建议每隔4 d重复叶面喷施30 g·L^(-1)KNO3溶液;对于缺Zn烟叶,喷施1次3 g·L^(-1)即可起到明显的补Zn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肥 K ZN 烟草 转运 能谱分析
下载PDF
大豆钾营养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苗苗 汤锐恒 +3 位作者 台玉莹 杨薇 贠金霞 王幼宁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4-453,共10页
钾元素对大豆的产量、品质以及抗逆性均有重要影响。土壤中富含钾元素,但大部分钾不能被根系直接吸收利用,导致植物缺钾。生产中需要额外施入钾肥满足大豆生长发育所需钾素,而过量的钾肥使用又加剧了环境污染。解决这一两难困局的重要... 钾元素对大豆的产量、品质以及抗逆性均有重要影响。土壤中富含钾元素,但大部分钾不能被根系直接吸收利用,导致植物缺钾。生产中需要额外施入钾肥满足大豆生长发育所需钾素,而过量的钾肥使用又加剧了环境污染。解决这一两难困局的重要举措在于提高大豆对钾素的吸收利用效率。因此,掌握大豆吸收利用钾素的规律并解析其背后的分子遗传机制是实现大豆钾高效的重要前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者对大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钾素的吸收、积累及转运再分配规律相关研究数据,重点对大豆钾营养高效分子遗传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同时针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值得研究和关注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钾吸收 钾转运 分子机制
下载PDF
水稻钾素营养的基因型特征及分子机制初探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鹏姝 杨顺瑛 +1 位作者 郝东利 苏彦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6,共10页
理解水稻(Oryza sativa)的钾素营养特征是提高水稻的钾素利用效率及其生产效应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土壤钾素供应的时空非均匀性,采用水培和分根模拟试验,研究了日本晴(NB)、武育粳18(WYJ18)、南光(NG)及桂单4号(GD4)4个水稻基因型品种... 理解水稻(Oryza sativa)的钾素营养特征是提高水稻的钾素利用效率及其生产效应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土壤钾素供应的时空非均匀性,采用水培和分根模拟试验,研究了日本晴(NB)、武育粳18(WYJ18)、南光(NG)及桂单4号(GD4)4个水稻基因型品种的钾素营养特征。结果表明:低钾(0.1 mmol/L K^(+))或高钾(5 mmol/L K^(+))条件均会显著抑制水稻的生长。与高钾条件相比,NB和GD4在低钾及正常供钾(1 mmol/L K^(+))水平下即可保持较高的生物量,推测NB和GD4有更强的钾吸收及转运能力。分根供钾试验表明,4种基因型水稻缺钾一侧的根长和根表面积均受到诱导,而地上部生物量与全根供钾时没有明显差异,说明局部根系供钾即可满足水稻生长需求。进而以NB为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水稻根内钾转运基因OsKAT1;1主要定位于根部,且受高钾和低钾抑制,地上部钾分配基因OsAKT2/3主要定位于地上部且受高钾诱导,根–茎钾传输系统OsSKOR基因主要定位于距根尖大于1.5 cm的成熟区,且在根部的表达丰度受低钾诱导;水稻伤流试验结果表明,低钾条件下伤流液的强度和组分与根–茎传输基因OsSKOR的表达特征有较好的吻合度,推测OsSKOR基因可能在根–茎钾转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理响应 钾转运 分子机制
下载PDF
根际微生态系统中钾素转化与循环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丽红 刘英杰 +4 位作者 张宏 陈光 吕江涛 刘正学 王禄山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6-172,共7页
钾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钾素在植物代谢和植物组织与器官之间营养物质的运输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植物主要通过根部吸收土壤中的钾素并由转运蛋白运输,此外钾素的转化和循环与解钾微生物紧密相关,在植物-土壤-微生物生... 钾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钾素在植物代谢和植物组织与器官之间营养物质的运输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植物主要通过根部吸收土壤中的钾素并由转运蛋白运输,此外钾素的转化和循环与解钾微生物紧密相关,在植物-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根际微生态系统中钾素的转化与循环,包括土壤中钾的存在形式和转化、植物对钾的吸收和利用、土壤微生物解钾菌的研究。深入了解根际微生态领域钾素转化与循环的过程,可为农业生产中钾素调控及植物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微生态 转运蛋白 生物胁迫 非生物胁迫 解钾微生物 解钾机理
下载PDF
适应大水位变化的全天候钾肥出运码头工艺设计
17
作者 邱俊霖 安东 《港口装卸》 2023年第4期61-64,共4页
以海外某钾肥厂配套出运码头项目为例,介绍了能够适应大水位变化并保证物料运输全过程干燥的内河码头布置及其相应配备的装卸工艺系统,可有效解决大水位变化及降雨情况下可作业天数不足引起的吞吐量受限问题,可为其他易受环境影响的码... 以海外某钾肥厂配套出运码头项目为例,介绍了能够适应大水位变化并保证物料运输全过程干燥的内河码头布置及其相应配备的装卸工艺系统,可有效解决大水位变化及降雨情况下可作业天数不足引起的吞吐量受限问题,可为其他易受环境影响的码头提供装卸工艺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卸工艺 钾肥 散货运输 大水位差
下载PDF
适度提高血钾浓度可改善心肺复苏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功能
18
作者 石佳欣 李诺 +4 位作者 杨叶桂 方卫 覃斯娜 黄京菊 陈蒙华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24-728,共5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时适度提高血钾浓度能否改善脑组织线粒体功能。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生理盐水组(NS组)及氯化钾低(LK组)、中(MK组)和高剂量组(HK组),每组16只。经食道电刺激诱导心室颤动建立心跳骤停(CA)/CPR...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时适度提高血钾浓度能否改善脑组织线粒体功能。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生理盐水组(NS组)及氯化钾低(LK组)、中(MK组)和高剂量组(HK组),每组16只。经食道电刺激诱导心室颤动建立心跳骤停(CA)/CPR模型。CA后6 min启动CPR,同时经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氯化钾。观察并记录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平均动脉压(MAP)、血钾,以及ROSC后24 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海马组织HE染色的细胞形态、海马组织ATP含量、Na^(+)/K^(+)-ATP酶活性、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的活性。结果与NS组相比,MK组、HK组ROSC后1 min、10 min血钾升高(P<0.05)。与NS组相比,MK组复苏后MA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SC后24 h NDS升高(P<0.05),而HK组ROSC后8 min内的MAP明显下降(P<0.05),ROSC后24 h NDS无改善。与NS组相比,LK组海马组织呼吸链复合物Ⅲ活性升高,ATP生成增加(P<0.05);与NS组相比,MK组ROSC后24 h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活性升高,ATP生成增加、Na^(+)/K^(+)-ATP酶活性升高(P<0.05),ROSC后24 h海马区细胞形态改善;与NS组相比,HK组呼吸链复合物Ⅲ活性升高(P<0.05)。MK组各评估指标改善最明显。结论CPR早期适度升高血钾可改善脑组织线粒体功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钾 心肺复苏术 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电子转运 复合体
下载PDF
Highly active artificial potassium channels having record-high K^(+)/Na^(+) selectivity of 20.1
19
作者 Haowen Ma Ruijuan Ye +5 位作者 Lei Jin Shaoyuan Zhou Changliang Ren Haisheng Ren Jie Shen Huaqiang Ze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89-195,共7页
Replicating extraordinarily high membrane transport selectivity of protein channels in artificial channel is a challenging task.In this work,we demonstrate that a strategic application of steric code-based social self... Replicating extraordinarily high membrane transport selectivity of protein channels in artificial channel is a challenging task.In this work,we demonstrate that a strategic application of steric code-based social self-sorting offers a novel means to enhance ion transport selectivities of artificial ion channels,alongside with boosted ion transport activities.More specifically,two types of mutually compatible sterically bulky groups(benzo-crown ether and tert-butyl group)were appended onto a monopeptide-based scaffold,which can order the bulky groups onto the same side of a one-dimensionally aligned H-bonded structure.Strong steric repulsions among the same type of bulky groups(either benzo-crown ethers or tert-butyl groups),which are forced into proximity by H-bonds,favor the formation of hetero-oligomeric ensem-bles that carry an alternative arrangement of sterically compatible benzo-crown ethers and tert-butyl groups,rather than homo-oligomeric ensembles containing a single type of either benzo-crown ethers or tert-butyl groups.Coupled with side chain tuning,this social self-sorting strategy delivers highly ac-tive hetero-oligomeric K+-selective ion channel(5F12-BF12)_(n),displaying the highest K+/Na+selectivity of 20.1 among artificial potassium channels and an excellent ECso value of 0.50μmol/L(0.62 mo1%relative to lipids)in terms of single channel concen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Artificial membrane transporters Artificial potassium channels Crown ethers Social self-sorting transport selectivity
原文传递
稻草固定床热解过程中不同赋存状态钾的迁移转化行为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英杰 陈雪莉 +1 位作者 陈汉鼎 刘海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7-433,共7页
选取稻草、水洗稻草及添加质量分数为5%KCl的微晶纤维素颗粒作为热解原料,进行固定床快速和慢速热解,研究稻草热解过程中全钾和四种赋存状态钾的析出规律以及四种赋存状态钾之间的相互迁移转化。结果表明,稻草热解过程中钾的析出率随温... 选取稻草、水洗稻草及添加质量分数为5%KCl的微晶纤维素颗粒作为热解原料,进行固定床快速和慢速热解,研究稻草热解过程中全钾和四种赋存状态钾的析出规律以及四种赋存状态钾之间的相互迁移转化。结果表明,稻草热解过程中钾的析出率随温度变化分为两个区间,热解温度低于700℃时钾的析出率受温度影响较小;热解温度高于700℃时四种赋存状态钾相继达到释放点从而导致钾析出率急剧增加;热解过程中钾的析出主要是由水溶态和残渣态钾的减少造成;同时水溶态钾和有机态钾能够发生相互迁移转化;残渣态的碳骨架钾在热解时断裂,一部分转化成水溶态钾,一部分仍以残渣态钾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固定床 热解 赋存状态 迁移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