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基磺原酸钾-MIBK萃取原子吸收测定重晶石中铅、镉 被引量:7
1
作者 秦萼 杨丽娟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6-69,共4页
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以乙基磺原酸钾作为金属分离的溶剂萃取试剂测定重晶石中铅、镉的条件,并确定了测定方法。铅和镉与乙基磺原酸钾反应生成白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水相溶液(pH4~10)中能定量地萃入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 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以乙基磺原酸钾作为金属分离的溶剂萃取试剂测定重晶石中铅、镉的条件,并确定了测定方法。铅和镉与乙基磺原酸钾反应生成白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水相溶液(pH4~10)中能定量地萃入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中。它们的回收率分别为97%~103%和96%~101%。铅和镉分别在0~6g/mL和0~0.8g/mL呈线性关系。本法可测定0.000x%~0.x%Pb、0.0000x%~0。0x%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晶石 原子吸收 光度法
下载PDF
蒙脱石对乙基钾黄药-铅复合污染体系的吸附平衡与动力学 被引量:8
2
作者 郝艳 吴小莲 +5 位作者 莫测辉 李彦文 黄献培 屈相龙 向垒 梁嘉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213-3219,共7页
为揭示黄药-重金属复合污染体系的环境行为,以蒙脱石为吸附剂进行静态吸附试验,探讨乙基钾黄药-铅复合污染体系的吸附平衡与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乙基钾黄药在蒙脱石上的吸附作用很小,它通过与Pb2+反应形成悬浮态物质而严重影响Pb2... 为揭示黄药-重金属复合污染体系的环境行为,以蒙脱石为吸附剂进行静态吸附试验,探讨乙基钾黄药-铅复合污染体系的吸附平衡与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乙基钾黄药在蒙脱石上的吸附作用很小,它通过与Pb2+反应形成悬浮态物质而严重影响Pb2+在蒙脱石上的吸附作用,使Pb2+的吸附速率常数由10.40 g/(mg.min)提高到54.76 g/(mg.min),而平衡吸附量(qe)则由9.80 mg/g降低到4.27 mg/g;影响程度随着乙基钾黄药浓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Pb2+浓度、pH和蒙脱石投加量的升高而减弱。研究结果可为黄药-重金属复合污染环境的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黄药 污染控制 吸附等温线 动力学
下载PDF
6-巯基嘌呤的合成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云龙 李永曙 谭成侠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13年第3期23-25,共3页
以乙醇、二硫化碳和氢氧化钾为原料制得乙基黄原酸钾,乙基黄原酸钾再与6-氯嘌呤经取代,经水解制得6-巯基嘌呤。考察了乙基黄原酸钾和水的用量、温度和时间对反应的影响。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m(6-氯嘌呤)∶m(水)=1∶15,n(6-氯嘌呤)∶n(... 以乙醇、二硫化碳和氢氧化钾为原料制得乙基黄原酸钾,乙基黄原酸钾再与6-氯嘌呤经取代,经水解制得6-巯基嘌呤。考察了乙基黄原酸钾和水的用量、温度和时间对反应的影响。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m(6-氯嘌呤)∶m(水)=1∶15,n(6-氯嘌呤)∶n(乙基黄原酸钾)=1∶1.05。收率为93.4%。该方法避免了有机溶剂及严重污染环境的五硫化二磷的使用,反应步骤少、操作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氯嘌呤 乙基黄原酸钾 水解 6-巯基嘌呤
下载PDF
尾矿库中乙基黄原酸钾光降解趋势的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彩霞 李华昌 +1 位作者 栾和林 姚文 《矿冶》 CAS 2007年第2期61-63,103,共4页
本文研究了在可见光和紫外光条件下选矿药剂乙基黄原酸钾自身以及在模拟的尾矿库环境中的降解规律,分析了乙基黄原酸钾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趋势,以及尾矿和不同的光存在条件下对乙基黄原酸钾降解的影响。
关键词 乙基黄原酸钾 乙醇 羰基硫 光降解
下载PDF
不同粒度CuO及与乙基黄原酸钾复合污染对土壤脲酶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邢奕 王志强 +3 位作者 李益飞 洪晨 沈茜 杨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66-1473,共8页
纳米氧化铜不同于常规的氧化铜,纳米氧化铜的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对生态环境存在潜在危害.本次通过向土壤中加入不同比例的纳米氧化铜(N CuO)和微米氧化铜(M Cu0)(0,50,200,800,1600mg/kg干土)观察它们对土壤脲酶活性和細菌群落的影响.同... 纳米氧化铜不同于常规的氧化铜,纳米氧化铜的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对生态环境存在潜在危害.本次通过向土壤中加入不同比例的纳米氧化铜(N CuO)和微米氧化铜(M Cu0)(0,50,200,800,1600mg/kg干土)观察它们对土壤脲酶活性和細菌群落的影响.同吋,进一步研究了N CuO和M CuO分別与乙基黄原酸钾(PEX)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N CuO较M CuO对脲酶活性有更强的抑制作用,只有M CuO浓度为1600mg/kg对脲酶的影响较明显.N CuO对脲酶活性的抑制可能与破坏细菌的細胞膜或刺激细菌产生活性氧,造成細菌細胞的衰退有关,N CuO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也较大.N CuO与PEX复合污染加剧了N CuO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使脲酶的活性大幅度降低,细菌的群落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N CuO及其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机制需进一歩研究.通过比较研究N CuO和M CuO的生态毒性,纳米颗粒的生态毒性更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铜颗粒 微米氧化铜颗粒 乙基黄原酸钾 脲酶活性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的乙基黄原酸钾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文艳 罗延谷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12-1815,共4页
乙基黄原酸钾在301nm处有最大吸收峰。在酸性条件下,乙基黄原酸钾能迅速分解,同时其吸收峰消失。根据此特性,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生产废水中乙基黄原酸钾的含量。以待测废水样作背景校正,可以有效的消除干扰。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1... 乙基黄原酸钾在301nm处有最大吸收峰。在酸性条件下,乙基黄原酸钾能迅速分解,同时其吸收峰消失。根据此特性,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生产废水中乙基黄原酸钾的含量。以待测废水样作背景校正,可以有效的消除干扰。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1m g/L,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4—18m g/L。水样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3%。加标回收率为98.65%—102.3%。该方法具有线性关系好,准确度高,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乙基黄原酸钾 废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