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昆仑苦子干新生代透辉石正长岩和透辉石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袁亚娟 陈玮岩 +3 位作者 夏斌 张玉泉 肖敬国 周厚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78-2993,共16页
苦子干钾质碱性杂岩体主要由正长岩类和花岗岩类组成,其中透辉石正长岩主要造岩矿物为钾长石和透辉石,透辉石花岗岩主要造岩矿物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透辉石。杂岩体中赋存的透辉石和钙铁辉石,均属于钙质辉石。两种岩石均属于钾质... 苦子干钾质碱性杂岩体主要由正长岩类和花岗岩类组成,其中透辉石正长岩主要造岩矿物为钾长石和透辉石,透辉石花岗岩主要造岩矿物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透辉石。杂岩体中赋存的透辉石和钙铁辉石,均属于钙质辉石。两种岩石均属于钾质碱性岩,具有富碱、高钾、富钙的特征;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Pb,贫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含量高(ΣREE=372.37×10^-6~1218.07×10^-6),富集轻稀土(LREE/HREE=21~37),具有轻微的铕负异常(Eu/Eu*=0.66~0.84)。锆石U-Pb定年显示,透辉石正长岩成岩年龄为11.7±0.1 Ma,透辉石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1.0±0.3 Ma,均属于喜马拉雅期,相当于中新世末。两类岩石锆石εHf(t)范围在-9.4^-5.5之间,介于球粒陨石与下地壳之间。研究表明,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导致西昆仑-喀喇昆仑地区岩石圈大幅度缩短并加厚,引发加厚岩石圈拆沉引起软流圈物质上涌底侵,使得加厚下地壳物质的重熔,伴随地壳的拉张和抬升,最终形成苦子干钾质碱性杂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钾质碱性杂岩体 苦子干
下载PDF
滇西北中甸甭哥碱性杂岩体岩相学和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玉蓬 邹金汐 +4 位作者 刘清强 吴春章 刘显凡 邓江红 任科法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9-103,共15页
滇西北甭哥碱性杂岩体主要由正长岩、正长斑岩、煌斑岩以及角闪岩、闪长岩、煌斑岩等包体岩石组成,经历了复杂的岩浆—流体作用过程。其寄主岩及包体岩相学和矿物学分析表明,杂岩体存在岩浆混合、混染及交代作用特征。岩体不同岩石类型... 滇西北甭哥碱性杂岩体主要由正长岩、正长斑岩、煌斑岩以及角闪岩、闪长岩、煌斑岩等包体岩石组成,经历了复杂的岩浆—流体作用过程。其寄主岩及包体岩相学和矿物学分析表明,杂岩体存在岩浆混合、混染及交代作用特征。岩体不同岩石类型中浅色矿物基本为正长石,个别代表混合及交代作用残留的样品存在斜长石。暗色矿物均显示出富Si、Mg,贫Al及碱质的特征,不同岩石类型的岩浆来源也不同,其中正长岩类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片俯冲作用有关,为壳幔混合来源,而煌斑岩则是新生代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引发的幔源钾质—超钾质岩浆作用产物。两种不同性质的岩浆处于一个封闭体系,并伴随运移和成岩过程发生相应的岩浆混合、混染及交代作用。因此,甭哥碱性杂岩体的成岩作用受制于晚三叠世到新生代以洋壳俯冲为主的岩浆—流体—构造作用的多期叠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学及矿物学特征 岩浆混合 钾质-超钾质 交代作用 多期叠加 中甸甭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