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式呼吸训练联合耻骨调整技术对产后耻骨联合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舜 宋成宪 +2 位作者 李太良 王润妹 廖佳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42-1444,1449,共4页
目的观察腹式呼吸训练联合耻骨调整技术对产后耻骨联合功能障碍患者骨盆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运动性测试筛选和确诊有耻骨联合功能障碍的产后骨盆带痛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治疗组采用肌肉能量技术(MET)调整耻骨的运动趋势,联... 目的观察腹式呼吸训练联合耻骨调整技术对产后耻骨联合功能障碍患者骨盆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运动性测试筛选和确诊有耻骨联合功能障碍的产后骨盆带痛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治疗组采用肌肉能量技术(MET)调整耻骨的运动趋势,联合治疗组增加腹式呼吸训练,观察所有患者第3天和2周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第3天两组患者VAS、ODI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周后单纯治疗组骨盆带痛的复发率为55%,联合治疗组为22%,两组复发率及VA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但两组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耻骨运动趋势调整技术能较快改善耻骨联合功能障碍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但有部分患者的骨盆带痛仍会反复,联合腹式呼吸训练可强化治疗效果,对疼痛的缓解可起到较好的持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联合功能障碍 产后骨盆带痛 整骨 腹式呼吸训练 运动性测试
下载PDF
产后骨盆痛患者耻骨联合分离与疼痛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12
2
作者 乔杰 张军 +2 位作者 董晓俊 张慧 刘强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产后骨盆痛患者耻骨联合分离间距与疼痛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产后骨盆痛患者临床资料,以初诊时骨盆正位X线平片耻骨联合间距分为A组(6mm≤间距<12mm,11人)、B组(12mm≤间距<20mm,15人)、C组(20≤间距... 目的:初步探讨产后骨盆痛患者耻骨联合分离间距与疼痛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产后骨盆痛患者临床资料,以初诊时骨盆正位X线平片耻骨联合间距分为A组(6mm≤间距<12mm,11人)、B组(12mm≤间距<20mm,15人)、C组(20≤间距<30mm,8人)。比较3组患者初诊时一般情况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观察2月后复诊时耻骨联合间距与VAS的变化。结果:初诊时3组VA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初诊时相比复诊时3组VAS均明显降低(P<0.05);C组耻骨联合间距较前减小(P<0.05),A组、B组耻骨联合间距较前均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产后骨盆痛患者耻骨联合分离间距与疼痛程度无明显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骨盆痛 耻骨联合 疼痛 相关性
原文传递
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对产后骨盆带疼痛的效果
3
作者 王雪妍 张鹏燕 +3 位作者 廖烜东 丁懿 许强强 李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9-725,共7页
目的探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对产后骨盆带疼痛(PPGP)的效果。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PPGP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两组均接受常规物理治疗和健康宣教,对照组接受运动疗法,观察组接受... 目的探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对产后骨盆带疼痛(PPGP)的效果。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PPGP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两组均接受常规物理治疗和健康宣教,对照组接受运动疗法,观察组接受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骨盆带问卷(PGQ)、主动直腿抬高试验(ASLR)进行评估,采用超声测量腹横肌休息和收缩时厚度和收缩率,表面肌电图测量盆底肌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中位频率(MF)和平均功率频率(MP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78.57%(Z=2.728,P<0.05);除休息状态下腹横肌厚度外,两组各项指标均改善(|t|>2.080,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161,P<0.05)。结论悬吊推拿运动技术能够减轻疼痛,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提高负荷转移能力和生活质量,优于单纯运动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骨盆带疼痛 悬吊推拿运动 核心肌力 疼痛
下载PDF
盆骶调筋针法联合手法整复治疗产后骨盆痛: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家满 卓缘圆 +3 位作者 覃晓玲 于晓英 胡珊 宁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的:观察盆骶调筋针法联合手法整复与单纯手法整复对产后骨盆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产后骨盆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手法整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盆骶调筋针法针刺治疗,穴取命门、大... 目的:观察盆骶调筋针法联合手法整复与单纯手法整复对产后骨盆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产后骨盆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手法整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盆骶调筋针法针刺治疗,穴取命门、大肠俞、腰阳关、次髎、中髎、环跳、阳陵泉。两组均隔日1次,每周3次,3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法(PFDI-20)、盆底功能影响问卷(PFIQ-7)评分及性生活指标(性生活次数、性高潮频次)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优于对照组的77.5%(31/40,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ODI、PFDI-20和PFIQ-7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JOA评分、性生活指标较治疗前增加(P<0.01),且以上指标的变化幅度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盆骶调筋针法联合手法整复可有效减轻产后骨盆痛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盆底肌纤维的肌力,疗效优于单纯手法整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骨盆痛 盆骶调筋针法 针刺 手法整复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