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中心56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辉 王孟龙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联合肝切除的5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联合小范围切肝组(12例)与联合大范围切肝组...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联合肝切除的5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联合小范围切肝组(12例)与联合大范围切肝组(44例),对比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率及远期生存率,对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并分析各因素与预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1)小范围切肝组及大范围切肝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和65.9%,后组明显高于前组(P〈0.05);(2)肝门部胆管癌小范围切肝组术后第1、3年生存率分别为60%和15%;大范围切肝组术后第1、3年生存率分别为64%和1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3)R0切除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R1/R2切除组(22个月比10个月,P〈0.05);(4)单因素分析显示,与肝门部胆管癌手术预后相关的因素是年龄、术前血清CA19-9水平、肿瘤分化程度、镜下切缘情况、肝动脉侵犯及门静脉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多因素分析显示镜下切缘程度和术后肿瘤分化程度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手术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R0切除能够明显延长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生存期,手术应该重视获得病理阴性切缘;在保证R0切除的基础上,对选择性患者进行小范围肝切除能够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小范围肝切除 术后并发症 手术切除 生存率
原文传递
13248例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治疗 被引量:18
2
作者 周福有 韩孝存 《中国肿瘤》 CAS 2003年第5期256-257,共2页
[目的]总结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肿瘤医院胸外科1976年~2001年13248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治疗资料。[结果]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切除率分别为94.8%和93.1%,总切除率94.3%。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死亡率分别为... [目的]总结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肿瘤医院胸外科1976年~2001年13248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治疗资料。[结果]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切除率分别为94.8%和93.1%,总切除率94.3%。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死亡率分别为1.7%和1.0%,总手术死亡率1.5%。食管癌术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31.6%和10.3%,贲门癌术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18.5%和5.0%,总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26.9%和8.4%。[结论](1)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手术适应证逐渐扩大,手术切除率不断提高,术后死亡率明显降低。(2)对食管癌应扩大切除范围,对胸上、中段食管癌应采用右侧剖胸切除,以提高长期生存率。(3)提高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早期诊断率是食管癌临床工作的重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胃肿瘤 外科治疗 并发症 生存率
下载PDF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rectal cancer:The state of the art 被引量:16
3
作者 Carlo Staudacher Andrea Vignal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CAS 2010年第9期275-282,共8页
At present time,there is evidence from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 of the success of laparoscopic res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olon cancer with reported smaller incisions,lower morbidity rate and earlier recovery... At present time,there is evidence from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 of the success of laparoscopic res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olon cancer with reported smaller incisions,lower morbidity rate and earlier recovery compared to open surgery.Technical limitations and a steep learning curve have limited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miniinvasive surgery for rectal cancer.The present article discuss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laparoscopic resection for rectal cancer.A review of the more recent retrospective,prospective a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data on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rectal cancer including the role of 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 and robotics was performed.A particular emphasis was dedicated to mid and low rectal cancers.Few prospective and RCT trials specif ically addressing laparoscopic rectal cancer resection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Improved short-term outcomes in term of lesser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reduced analgesic requirements and a shorter hospital stay have been demonstrated.Concerns have recently been raised in the largest RCT trial of the oncological adequacy of laparoscopy in terms of increased rate of circumferential margin.This data however was not conf irmed by other p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ies.Moreover,a similar local recurrence rate has been reported in RCT and comparative series.Similar f indings of overall and disease free survival have been reported but the follow-up time period is too short in all these studies and the few RCT trials currently available do not draw any def initive conclusions.On the basis of available data in the literature,the mini-invasive approach to rectal cancer surgery has some short-term advantages and does not seem to confer any disadvantage in term of local recurrence.With respect to longterm survival,a definitive answer cannot be given at present time as the results of RCT trials focused on long-term survival currently ongoing are still to fully clarify this iss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ECURRENCE rate 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 Robotics Long-term outcome Prognosis RECTAL cancer LAPAROSCOPY
下载PDF
低位和中高位直肠癌手术方式、并发症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澎 朱宇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比较低位直肠癌和中高位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将76例直肠癌患者根据肿瘤位置不同分为低位直肠癌组和中高位直肠癌组,分别为46例和3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 目的比较低位直肠癌和中高位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将76例直肠癌患者根据肿瘤位置不同分为低位直肠癌组和中高位直肠癌组,分别为46例和3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低位直肠癌组以Miles术(76.1%)为主,而中高位直肠癌组以Dixon术(80.0%)为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直肠癌组术后并发症以输尿管损伤、排尿功能障碍及性功能障碍为主,而中高位直肠癌组则以肠梗阻和下肢静脉血栓为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位直肠癌组2年生存率(41.3%)低于中高位直肠癌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转移是影响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直肠癌肿瘤位置不同,其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预后均有差异,淋巴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学 肛管/外科学 肠系膜下动脉/外科学 淋巴转移 手术后并发症 存活率 预后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左半结肠癌梗阻可切除病例的术式选择 被引量:15
5
作者 楼人望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211-213,220,共4页
作者收治可切除左半结肠癌梗阻67例;一期切除49例,其中一期吻合27例,Hartmann's手术22例;二期切除18例。结果表明,一期吻合并发症(74.2%)明显高于Hartmann's手术(36.4%)(P<0.0... 作者收治可切除左半结肠癌梗阻67例;一期切除49例,其中一期吻合27例,Hartmann's手术22例;二期切除18例。结果表明,一期吻合并发症(74.2%)明显高于Hartmann's手术(36.4%)(P<0.01),而病死率前者(14.8%)也高于后者(4.5%)。在随访的42例中,一期切除的5年存活率(44.0%)明显高于二期(11.7%),生存率比较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作者认为Hartmann's手术是一种既能提高5年存活率,又能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左半结肠癌梗阻的首选术式。此外,作者还讨论了Hartmann's手术的有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外科手术 并发症 术式 肠梗阻
下载PDF
营养风险筛查对结直肠癌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黎敏 周凤如 +2 位作者 林庆凡 李航 李黎洪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筛查对结直肠癌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福建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行择期开腹手术的289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按照Reilly营养风险评分(Reilly NRS)和欧洲临床营养与代... 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筛查对结直肠癌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福建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行择期开腹手术的289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按照Reilly营养风险评分(Reilly NRS)和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协会的营养风险评分(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结果 289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5%(10/28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4%(82/279).按Reilly NRS评分,营养风险组(≥4分,89例)和无营养风险组(<4分,200例)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5.6%(5/89)和2.5%(5/200)(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1%(31/83)和26.5%(51/196)(P>0.05).按NRS-2002评分,营养风险组(≥3分,105例)和无营养风险组(<3分,184例)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5.7%(6/105)和2.2%(4/184)(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4%(38/99)和24.4%(44/180)(P<0.05).经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证实,NRS-2002评分是结直肠癌手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7,OR=3.14,95%CI:1.63~6.29).结论 NRS-2002评分作为一种术前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可有效预测结直肠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营养风险评估 术后并发症 死亡率
原文传递
POSSUM及P-POSSUM对胃肠外科手术风险度的评价 被引量:10
7
作者 路忠志 李丽 +2 位作者 杨宏伟 吴斌 李东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9-413,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使用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对预测胃肠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准确性。方法以POSSUM和P-POSSUM各项指标及常见临床影响因素为参考,对近1年内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33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的评估... 目的探讨术前使用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对预测胃肠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准确性。方法以POSSUM和P-POSSUM各项指标及常见临床影响因素为参考,对近1年内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33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的评估,并与患者实际并发症、死亡情况进行比较。以Logistic回归分析,非参数独立样本t检验,ROC曲线,预测和实际病死率及并发症符合度(OE比率)等统计学方法评价POSSUM及P-POSSUM预测的准确性。结果POSSUM预测并发症发生数为229例,实际发生数为188例;P-POSSUM预测死亡数为44例,实际死亡数为34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危机组(R1>38,R2>50)预测更具准确性,预测和实际病死率和并发症率符合度等于1;而在低危机组(R1<38,R2<50)则其死亡发生率被高估,预测和实际病死率和并发症率符合度大于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功能、血糖、体高比、手术时间和术中血压的平稳因素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均有相关性。结论对于胃肠外科患者,POSSUM预测其并发症率和P-POSSUM预测其病死率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科手术 手术风险 手术后并发症 病死率
原文传递
冷圈套切除较大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琳 赵晶 +4 位作者 金海峰 黄亮 金波 毛立祺 吕宾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1年第10期823-827,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采用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 CSP)与热圈套息肉切除术(hot snare polypectomy, HSP)治疗10~15 mm结直肠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接受结肠镜检查、发现至少1枚10~15 mm... 目的探讨内镜下采用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 CSP)与热圈套息肉切除术(hot snare polypectomy, HSP)治疗10~15 mm结直肠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接受结肠镜检查、发现至少1枚10~15 mm息肉、并行结肠镜下切除患者资料154例, 息肉173枚, 形态表现为巴黎分型Ⅰsp、Ⅰs或Ⅱa。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息肉随机分成CSP组(息肉85枚)和HSP组(息肉88枚)。比较两组手术方式在息肉大小、位置、形态、组织学分类、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切除时间、金属夹使用数量等方面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肠镜指征、回肠末端插管成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息肉在大小、位置、形态、组织学分类上具有可比性。CSP组在息肉完全切除率、术中出血率、术后延迟出血、穿孔等方面与HSP组比较, 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CSP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HSP组[(63.5±23.6)s比(184.3±62.4)s, P<0.05], 使用金属夹亦明显少于HSP组[(0.8±0.5)枚比(1.4±0.7)枚,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SP与HSP在切除10~15 mm结直肠无蒂息肉上有相似的完全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但CSP手术时间更短, 金属夹使用数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手术后并发症 冷圈套息肉切除术 热圈套息肉切除术 完全切除率
原文传递
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虎 杨洁 +1 位作者 王伟霖 李磊 《癌症进展》 2017年第10期1162-1164,1220,共4页
目的比较甲状腺微小癌全切术与传统手术的疗效。方法比较82例经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观察组)与82例经传统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对照组)的疗效、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 目的比较甲状腺微小癌全切术与传统手术的疗效。方法比较82例经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观察组)与82例经传统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对照组)的疗效、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1年复发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78.05%(3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1.5±11.4)min、(42.5±12.8)ml、(5.2±1.0)cm、(4.4±1.2)d,均低于对照组的(68.7±14.6)min、(83.6±10.6)ml、(6.2±1.4)cm、(6.3±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32%(3/41),低于对照组的29.27%(1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88%(2/41)、4.88%(2/41)、7.32%(3/41),均低于对照组的19.51%(8/41)、21.95%(9/41)、26.83%(1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疗效明显,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同时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和转移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癌 甲状腺全切术 术后并发症 复发率 颈部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Outcomes of adult-to-adult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 被引量:8
10
作者 FENG Xi YUAN Ding WEI Yong-gang LI Fu-qiang WEN Tian-fu ZENG Yong ZHAO Ji-chun WANG Wen-tao XU Ming-qing YANG Jia-yin MA Yu-kui CHEN Zhe-yu YE Hui YAN Lti-nan LI Bo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7期781-786,共6页
Background Since January 2002, adult-to-adult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ALDLT) has gained increasing popularity in China in response to the shortage of cadaveric donor livers. This study presents a detail... Background Since January 2002, adult-to-adult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ALDLT) has gained increasing popularity in China in response to the shortage of cadaveric donor livers. This study present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outcomes of AALDLT in a single center. Methods A total of 70 patients underwent AALDLT at our center between January 2002 and January 2007. Among these, 67 patients received a right lobe graft without the middle hepatic vein and 3 patients received dual grafts. Three-dimensional volumetric computed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ith angiography and cholangiography were performed preoperatively. Recipient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transfusion requirement, length of intensive care unit stay,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liver function tests, coagulation tests and surgical outcomes were routinely investigated throughout this study. Results All donors survived the procedure with an overall complication rate of 15.3%. Overall recipient 1-year survival and complication rates were 87.1% and 34.2%, respectively. Among the 70 cases, average graft recipient weight ratio was 0.94% (0.72%-1.43%) and average graft volume/standard liver volume ratio was 46.42% (31.74%-71.68%). All residual liver volumes exceeded 35%. Liver function and coagulation recovered rapidly within the first 7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on. Conclusions AALDLT is a safe procedure for the donors and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end-stage liver disease. Patient selection and timely decision-making for transplantation are essential in achieving good outcomes. With accumulation of experience in surgery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timely feedback and proper modification, we foresee better outcome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ULT living donors liver transplantation survival rat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建华 陈文亮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339-343,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晋中市榆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8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8,腹腔镜胆囊切...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晋中市榆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8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8,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研究组(n=43,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肝功能指标、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3.59±4.59)min、(7.24±1.17)d、(15.51±2.09)d、(2.88±0.42)d、(15.07±1.32)mL,均优于对照组的(55.23±5.47)min、(9.12±1.32)d、(26.48±3.48)d、(3.53±0.58)d、(24.65±1.48)mL(t=10.411、6.796、17.426、5.823、6.864,均P=0.000);研究组术后1 d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蛋白(TP)水平分别为(24.39±2.21)μmol/L、(29.09±4.68)U/L、(29.02±4.41)U/L、(21.95±2.52)g/L,均低于对照组的(28.43±2.31)μmol/L、(34.39±4.28)U/L、(35.31±3.08)U/L、(25.28±2.42)g/L(t=8.038、5.293、7.348、6.046,均P=0.000);研究组术后3 d的TBIL、ALT、AST、TP水平分别为(20.32±2.24)μmol/L、(24.61±4.26)U/L、(23.68±4.79)U/L、(18.94±2.89)g/L,均低于对照组的(24.45±2.02)μmol/L、(29.81±3.32)U/L、(27.94±4.50)U/L、(21.41±2.87)g/L(t=8.669、6.609、4.109、3.851,均P=0.000);对照组、研究组的复发率分别为5.26%(2/38)、6.98%(3/4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2,P=0.749);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2/43),低于对照组的21.05%(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5,P=0.025)。结论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疗效更优,可减少对肝功能的损害,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病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 手术后并发症 胆红素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 复发率
原文传递
肺癌的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死亡率 被引量:8
12
作者 潘铁成 郑智 +4 位作者 周涛 李军 赵金平 刘立刚 徐沁孜 《实用癌症杂志》 2003年第4期409-410,共2页
目的 了解肺癌手术风险性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 114 4例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了解术后不同时间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167例 (14 .6% )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 ,死亡 2 5例 (2 .2 % )。常... 目的 了解肺癌手术风险性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 114 4例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了解术后不同时间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167例 (14 .6% )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 ,死亡 2 5例 (2 .2 % )。常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支气管胸膜瘘、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衰竭、脓胸、胸腔出血等。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 1~ 3天 ,以心律失常、呼吸功能衰竭、胸腔出血和心功能不全多见。术后 10天后并发症以支气管胸膜瘘多见。结论 肺癌手术存在一定风险 ,手术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 1~ 3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手术治疗 术后并发症 手术死亡率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3
作者 宋丹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21期170-172,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进行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患者14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则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进行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患者14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则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11%,低于对照组的35.14%(P <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29%,高于对照组的86.49%(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腔镜下甲状腺手术 围术期 术后并发症 满意度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心脏术后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颖 许卫江 胡述立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第8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术后早期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50例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入ICU后2h同时测定Scv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动脉血乳酸(Lac),并计算氧利用率(02ER)。按ScvO2水平分为A组(Sc... 目的探讨心脏术后早期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50例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入ICU后2h同时测定Scv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动脉血乳酸(Lac),并计算氧利用率(02ER)。按ScvO2水平分为A组(ScvO2〈0.65,23例)、B组(ScvO2 0.65.0.75,18例)、C组(ScvO2〉0.75,9例)。分析三组ScvO2与Sv02、02ER的相关性,ScvO2与Lac的相关性以及各组间Lac的差异。比较各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时间。结果50例患者ScvO2、Sv02、02ER、Lac水平分别为0.656±0.086、0.639±0.081、0.356±0.084、(2.6±1.3)mmol/L。50例患者ScvO2与Sv02呈明显正相关(r=0.688,P〈0.01),与02ER呈明显负相关(r=-0.640,P〈0.01)。A组Lac与ScvO2呈明显负相关(r=-0.772,P〈0.01),c组Lac与ScvO2呈明显正相关(r=0.717,P〈0.05),B组Lac与ScvO2无明显相关性(r=-0.358,P〉0.05)。A组及C组Lac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2.0±0.9)、(4.8±2.1)mmol/L比(1.6±0.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O.01)。A组低氧血症、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也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和C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均较B组延长(P〈0.05)。结论ScvO2是衡量心脏术后早期患者组织氧供需平衡和预后的良好指标。ScvO2过高或过低均提示组织缺氧,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加和治疗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手术后并发症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氧利用率
原文传递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坤 宋泽汎 童凤翔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9期104-107,共4页
目的 探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 EMR)在胃肠道息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江苏省宿迁市中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6例胃肠道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信封法分组,对照... 目的 探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 EMR)在胃肠道息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江苏省宿迁市中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6例胃肠道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信封法分组,对照组43例患者接受电凝电切手术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息肉成功切除、疾病复发、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息肉成功切除率更高,疾病复发率较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腹胀、腹痛、便血并发症发生率(25.58%)低于对照组(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0,P<0.05)。术后,观察组的炎性因子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胃肠道息肉患者,临床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手术治疗的效果确切,可保证患者胃肠道息肉成功切除,避免疾病二次复发,对减少机体因手术而发生的炎症反应有重要意义,可提高临床疗效,还可保证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手术 电凝电切手术 胃肠道息肉 术后并发症 炎症因子 疾病复发 成功切除率
下载PDF
POSSUM与P-POSSUM评分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预测作用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海龙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51-45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生理学和手术严重性评分系统(POSSUM与P-POSSUM)对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骨科接受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92例进行研究,采用POSSUM与P-POSSUM对患者手术后进行并发... 目的探讨改良生理学和手术严重性评分系统(POSSUM与P-POSSUM)对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骨科接受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92例进行研究,采用POSSUM与P-POSSUM对患者手术后进行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进行预测,并与实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9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27例,其中5例并发2种并发症,死亡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9.35%、病死率为1.09%;POSSUM评分系统预测92例髋部骨折手术后并发症为31例(33.70%)与实际发生并发症27例(29.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SSUM评分系统预测92例髋部骨折手术后死亡8例(8.70%)高于实际病死率1例(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92例髋部骨折手术后死亡3例(3.26%)与实际病死率1例(1.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SSUM评分系统预测髋部骨折手术后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髋部骨折手术后患者病死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 髋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死亡率 POSSUM/P-POSSUM评分系统
原文传递
腹腔引流管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克 《中外医疗》 2014年第28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引流管在普外科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普外科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普外科2012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引流管在普外科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普外科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普外科2012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普外科手术基础上运用腹腔引流管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临床治愈率、出血例数)。结果研究组普外科患者通过采用腹腔引流管,并发症发生4例(6.7%)、临床治愈54例(90%)、出血2例(3.3%),明显优于对照组8例(13.3%)、48例(80%)、4例(6.7%),取得了比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实施普外手术患者运用腹腔引流管,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出血几率,提高临床治愈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普外科手术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引流管 普外科手术 术后并发症 临床治愈率
下载PDF
术中冷冻消融和冷热复合消融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钱祝银 张彬 +3 位作者 陈奕秋 吴迎春 顾玉青 朱一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03-1207,共5页
目的:比较术中冷冻消融(intraoperative cryoablation therapy,IOCT)和冷热复合消融(intraoperative combined cryoablation and hyperthermia,ICCH)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胰腺中心收治的... 目的:比较术中冷冻消融(intraoperative cryoablation therapy,IOCT)和冷热复合消融(intraoperative combined cryoablation and hyperthermia,ICCH)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胰腺中心收治的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分为IOCT组(101例)与ICCH组(35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手术方法,分组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肿瘤指标及疼痛评分。结果:与IOCT组相比,ICCH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禁食时间更短(P <0.01)。ICCH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严重程度均低于IOCT组(P <0.05)。胰头癌患者术后1年内的生存率,ICCH组显著高于IOCT组(P=0.034)。结论:ICCH较IOCT对不可切除胰腺癌的治疗效率更高,风险更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切除胰腺癌 冷热复合消融 术后并发症 生存期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不规范手术的弊端和补救 被引量:5
19
作者 葛明华 刘爱华 +4 位作者 王可敬 郭良 谭卓 陈超 赏金标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5-368,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不规范手术的弊端,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不规范手术后补救手术的必要性和方式。方法总结1990年1月—2000年1月因行甲状腺乳头状癌不规范手术后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补救手术的332例和同期在头颈外科行初次规...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不规范手术的弊端,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不规范手术后补救手术的必要性和方式。方法总结1990年1月—2000年1月因行甲状腺乳头状癌不规范手术后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补救手术的332例和同期在头颈外科行初次规范手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561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相关内容进行对比。结果补救手术者术后病理证实原发灶区肿瘤阳性率53·9%(179/332),颈淋巴转移率39·2%(130/332),颈前肌保存率30·7%(102/332),甲状旁腺明确保存率74·1%(246/332),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3·3%(11/332),原发灶区5年复发率7·5%(25/332),总的5年、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90·2%、84·4%。初次治疗者颈淋巴转移率37·4%(210/561),颈前肌保存率96·1%(539/561),甲状旁腺明确保存率93·0%(522/561),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1·2%(7/561),原发灶区5年复发率3·7%(21/561),总的5年、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94·0%、92·5%。全组原发灶区复发患者10年累积生存率67·8%,未复发患者10年累积生存率92·9%。统计学分析显示补救组与初次组间颈前肌保存率、甲状旁腺明确保存率、原发灶区5年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生存率低于无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不规范手术后原发灶区有较高的肿瘤阳性率,有必要行补救手术,但即使补救手术仍将导致较高的复发率,进而影响生存状况。同时二次手术将增加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因而首次手术的规范化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再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存活率
原文传递
儿童肝移植8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靳曙光 王文涛 +3 位作者 向波 杨家印 赖巍 严律南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295-299,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肝移植的手术经验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施肝移植术的88例儿童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50例;年龄3个月~17岁7个月,中位年龄2岁3个月。活体肝移植77例,尸体肝移... 目的总结儿童肝移植的手术经验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施肝移植术的88例儿童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50例;年龄3个月~17岁7个月,中位年龄2岁3个月。活体肝移植77例,尸体肝移植11例。左半肝移植39例,左外叶肝移植49例。术后主要免疫抑制方案为肾上腺皮质激素+他克莫司(FK506)或环孢素,术后应用肝素抗凝治疗。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观察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5±2.4)h,术中出血量中位数475(100~2000)ml,输注红细胞1.8(0~6.5)U,热缺血时间2.5(1.0~10.0)min,冷缺血时间188(110—590)min,下腔静脉阻断时间75(35—170)min。患者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49例,其中血管并发症发生率11%(10/88),包括肝动脉血栓形成4例,门静脉血栓形成5例,肝静脉狭窄1例;晚期并发症16例,其中胆道并发症发生率12%(11/88),包括胆管炎9例,胆漏、胆管狭窄各1例。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81%、75%。结论近年来儿童肝移植的手术成功率及术后生存率均有明显提高,但术后血管和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应不断改进手术方式,个体化调整免疫抑制剂、抗凝等治疗方案以取得更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肝移植 手术后并发症 存活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