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社会的后现代性——鲍曼思想解读 被引量:5
1
作者 何林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40,共5页
鲍曼全面细致地描述了当代社会的后现代性质,认为后现代知识分子身份已从立法者转变为阐释者,流动的个体化社会表征为自由的获得和安全感的缺乏,后现代精神的基本特征是不确定性和多元主义,因此需要建立一种保证和体现"道德自我&qu... 鲍曼全面细致地描述了当代社会的后现代性质,认为后现代知识分子身份已从立法者转变为阐释者,流动的个体化社会表征为自由的获得和安全感的缺乏,后现代精神的基本特征是不确定性和多元主义,因此需要建立一种保证和体现"道德自我"自由选择的个人主义性质的后现代伦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性 知识分子 个体化社会 自由 不确定性 多元主义 后现代伦理
下载PDF
悦纳他者——戴维·马洛夫战争小说中后现代伦理的叙事策略
2
作者 李朔 张勇先 《理论界》 2024年第8期79-86,共8页
不同于现代西方伦理学对中心的维护、对自我的强调,后现代伦理观认为自我应主动承担起对他者的绝对责任,构建一种“为他”的伦理。戴维·马洛夫战争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手法如降格叙事、复调叙事、拼贴叙事与他的后现代伦理... 不同于现代西方伦理学对中心的维护、对自我的强调,后现代伦理观认为自我应主动承担起对他者的绝对责任,构建一种“为他”的伦理。戴维·马洛夫战争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手法如降格叙事、复调叙事、拼贴叙事与他的后现代伦理思想珠联璧合、浑然天成,消解了小说人物的话语权威和作者的叙述特权,全方位地揭示了他对澳大利亚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批判和对他者的同情。本文将通过讨论马洛夫的三部后现代小说《约翰诺》《飞去吧,彼得》《大世界》研究作者的后现代伦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维·马洛夫 后现代小说 他者 后现代伦理
原文传递
走出现代性道德的困境——马克思主义与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后现代主义伦理学的跨时空对话
3
作者 黄学胜 常子龙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61,共14页
在马克思主义与以麦金泰尔为代表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和以利奥塔、鲍曼等人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伦理学之间展开思想对话,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他们共同面对的都是现代性道德及其后果,但由于立场、对时代的判断和各自认... 在马克思主义与以麦金泰尔为代表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和以利奥塔、鲍曼等人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伦理学之间展开思想对话,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他们共同面对的都是现代性道德及其后果,但由于立场、对时代的判断和各自认可价值规范的不同,导致了三种不同且典型的伦理学应对方案。可从切入点、应对方案及性质和成效三个方面展开比较研究,这种比较有助于深化理解西方道德传统的近现代演化、各学派的路径及其可能局限,也能为探寻克服和应对现代性道德困境的可靠出路、激活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当代意义、正确看待当前社会的伦理状况以及推动后续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等问题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道德 马克思主义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后现代主义伦理学
下载PDF
沃尔曼作品中的回应、面对、正义和移情——后现代他者伦理观 被引量:6
4
作者 陈世丹 尹宇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124,147,148,共11页
威廉·沃尔曼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以擅长描写边缘人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他者”这一后现代伦理核心概念的哲思。本文运用后现代伦理观对其代表作《格洛丽亚的妓女们》、《穷人》和《欧洲中心》中诸多他者形象,以... 威廉·沃尔曼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以擅长描写边缘人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他者”这一后现代伦理核心概念的哲思。本文运用后现代伦理观对其代表作《格洛丽亚的妓女们》、《穷人》和《欧洲中心》中诸多他者形象,以及专著《起伏》的伦理内涵进行了深度分析,揭示了沃尔曼的创作观本质上是以“自我”与“他者”的伦理关联为基础的后现代伦理观。总结其创作手法是运用移情回应他者叙事、面对他者“面容”、书写他者历史以消弭对他者暴力并维护他者正义。本文认为他的作品回归了文学的伦理价值,能引导人们走向善良与和平。沃尔曼的伦理观在后现代伦理碎片化和当今世界多元多极格局下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面容 正义 移情 后现代伦理
原文传递
品特戏剧《看管人》中的后现代他者伦理观
5
作者 王佳希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看管人》是品特的代表作之一,该剧描绘了阿斯顿、米克兄弟与流浪汉戴维斯三人间复杂微妙的伦理关系。品特通过阿斯顿被强制送进疯人院的经历解构了西方社会“友爱”观念中隐藏的同质性与暴力,为长期被压抑的他者发声;同时,米克的出现... 《看管人》是品特的代表作之一,该剧描绘了阿斯顿、米克兄弟与流浪汉戴维斯三人间复杂微妙的伦理关系。品特通过阿斯顿被强制送进疯人院的经历解构了西方社会“友爱”观念中隐藏的同质性与暴力,为长期被压抑的他者发声;同时,米克的出现激发了戴维斯作为他者的复杂面相,品特借此思考当“他者”以敌对形式与“我”遭遇时应该如何认识责任的无限性。阿斯顿与戴维斯间的伦理实践则构建了尊重他者的异质性、对他者承担绝对责任的后现代伦理观。品特对伦理关系的哲学思辨为上世纪后半叶英国社会的道德与信仰危机指明了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伦理 他者 责任 《看管人》
下载PDF
话语伦理学:在传统与后现代之间
6
作者 金丹 张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44,共5页
以康德为代表的普遍主义规范伦理是启蒙以来现代性伦理学的主流。随着元伦理学概念的提出,规范伦理学受到了当代西方哲学三方面的攻击,特别是后现代伦理将矛头直指康德。哈贝马斯认为后现代主义在批判传统伦理学的先验主义、独断主义、... 以康德为代表的普遍主义规范伦理是启蒙以来现代性伦理学的主流。随着元伦理学概念的提出,规范伦理学受到了当代西方哲学三方面的攻击,特别是后现代伦理将矛头直指康德。哈贝马斯认为后现代主义在批判传统伦理学的先验主义、独断主义、单主体主义的倾向中显示出自己力量的同时亦暴露了其偏见与缺陷。哈氏在与后现代主义的论辩中反思批判地吸收了其理论的启示,既捍卫了规范伦理传统的价值又发展了现代性伦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伦理学 后现代伦理学 话语伦理学 传统 后现代
下载PDF
困境与张力:鲍曼后现代语境下的道德之维 被引量:1
7
作者 和思鹏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92-95,共4页
齐格蒙特·鲍曼被称为当代西方最著名的研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问题的理论家之一。鲍曼以批判的视角来审视现代性的伦理困境,揭示出理性的普遍实践恰恰造成了非理性的伦理后果;并从后现代视角对道德现象进行了展望,进而提出构建一种体... 齐格蒙特·鲍曼被称为当代西方最著名的研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问题的理论家之一。鲍曼以批判的视角来审视现代性的伦理困境,揭示出理性的普遍实践恰恰造成了非理性的伦理后果;并从后现代视角对道德现象进行了展望,进而提出构建一种体现"道德向个人回归"的后现代伦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理性 后现代伦理
下载PDF
文学中的后现代伦理:晚期德里达、莫里森及其他
8
作者 希利斯.米勒 何卫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86,共8页
本文从后现代伦理的角度分析了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塞丝杀婴行为所产生的伦理的悖论性,同时揭示了社群中所蕴涵和运作的矛盾结构,即晚期德里达所论述的免疫性与自身免疫性逻辑:每个社群在自我保护的同时,又在针对自身。这种结... 本文从后现代伦理的角度分析了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塞丝杀婴行为所产生的伦理的悖论性,同时揭示了社群中所蕴涵和运作的矛盾结构,即晚期德里达所论述的免疫性与自身免疫性逻辑:每个社群在自我保护的同时,又在针对自身。这种结构存在于不同层面,美国的南北战争、黑人社群、塞丝同自己孩子的关系,甚至当前的反恐斗争都遵循这种逻辑。最后,本文指出,文学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控当前世界局势的种种机制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儿》 伦理 社群 免疫性 自身免疫性 恐怖主义
下载PDF
马丁·艾米斯《莱昂内尔·阿斯博》中的后现代伦理向度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国良 杜兰兰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58,共7页
马丁·艾米斯拒绝在作品中对人物进行道德评判,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挑战阅读经验、颠覆阅读期待,促使读者在强烈冲击和反复思考中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这一立场在《莱昂内尔·阿斯博》中表现为后现代伦理向度。小说分别在个体与他... 马丁·艾米斯拒绝在作品中对人物进行道德评判,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挑战阅读经验、颠覆阅读期待,促使读者在强烈冲击和反复思考中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这一立场在《莱昂内尔·阿斯博》中表现为后现代伦理向度。小说分别在个体与他者、个体与自我和个体与社会三个层面上表达了对资本主义道德价值体系、现代人身份焦虑和消费社会伦理困境的冷静思考,进而对西方规范伦理的正当性和有效性提出质疑,强调源于道德良知的责任感对个体更具有约束和拯救意义,指出修复以"母子"人伦为缩影的基本伦理关系是重建后现代伦理秩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艾米斯 《莱昂内尔·阿斯博》 后现代伦理
原文传递
身体的改写与重置——论金原瞳小说里的后现代伦理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晨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82,共9页
金原瞳是日本新生代作家中相当“多产”的一位。她擅长采用多视角及多线叙事,通过刻画略显偏执、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女主人公形象,呈现出了一个充满矛盾与不确定性的后现代伦理世界。后现代伦理基于身体,寻求的是多维时空中生命经验的解... 金原瞳是日本新生代作家中相当“多产”的一位。她擅长采用多视角及多线叙事,通过刻画略显偏执、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女主人公形象,呈现出了一个充满矛盾与不确定性的后现代伦理世界。后现代伦理基于身体,寻求的是多维时空中生命经验的解辖域、去层化。金原瞳小说里反复出现的,对身体进行技术改造(舌洞)、对“情欲”、“母性”等身体经验进行改写与重置的书写,包蕴着深层的后现代伦理拷问,并由此形成一股难以抗拒的文学张力。近作《一无所有》作为一部典型的震灾后文学作品,将伦理身体介入灾害叙事,从而完成了一场性别化的、对“3·11”震灾记忆的镜像反观,呈现出此前作品不曾有的聚焦现世冲突的伦理关怀,是对如何从伦理层面观照灾害书写问题的有力揭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原瞳 身体 后现代伦理 “3·11”东日本大震灾 灾害书写
原文传递
伦理危机与个体责任:后现代伦理学视角下的《十字路口》
11
作者 刘露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8-155,共8页
美国作家弗兰岑的新作《十字路口》以小说中希尔德布兰特一家各成员所面临的道德困境,书写了1970年代初新旧交替的美国社会中的伦理危机。在齐格蒙特·鲍曼后现代伦理学的框架下观照该作品,可以发现小说人物理性指导下的善举以自我... 美国作家弗兰岑的新作《十字路口》以小说中希尔德布兰特一家各成员所面临的道德困境,书写了1970年代初新旧交替的美国社会中的伦理危机。在齐格蒙特·鲍曼后现代伦理学的框架下观照该作品,可以发现小说人物理性指导下的善举以自我为中心,充满悖论色彩,而个体非理性的道德冲动则有可能带来对他者和社会正义的责任感。作家探究美国社会分裂的根源、提出带有乌托邦色彩的解决方案,不仅体现出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问题的关切,也是一次后现代伦理学意义上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纳森·弗兰岑 《十字路口》 后现代伦理学 道德责任
原文传递
复调中的具像、群体与合唱:《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中的“他者”意识
12
作者 陈钰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第11期77-81,共5页
诺贝尔奖得主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是一部前苏联女兵的采访实录,其完整记述了女兵们经历的战时苦痛与战后创伤:战争中,原有的价值体系和伦理道德被悬置,女兵们承受着生理与心理的双重伤害;战后她们... 诺贝尔奖得主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是一部前苏联女兵的采访实录,其完整记述了女兵们经历的战时苦痛与战后创伤:战争中,原有的价值体系和伦理道德被悬置,女兵们承受着生理与心理的双重伤害;战后她们回归本位,但他者的地位却未改变,因无法融入社会而产生身份认同危机。作家以个体复调描摹他者具像,以群像复调亲近他者苦难,以作家与人物复调引领他者“合唱”,体现了后现代伦理学倡导的对“他者”的负责意识。《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不仅呼吁战争年代和平永驻,更彰显出在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下,推动人类社会伦理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伦理 复调叙事 纪实文学 他者
下载PDF
机遇与挑战:《失落的秘符》中后现代伦理身份探寻的两种可能
13
作者 束少军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20-123,共4页
伦理学上的后现代转向应现代伦理危机而生,其结果便是道德个人化。它一方面使得个人拥有极大的伦理选择自由,但同时又让其陷入需要权威但又找不到或者怀疑任何权威的不确定状态中。《失落的秘符》中,布朗以后现代伦理身份为切口,试图为... 伦理学上的后现代转向应现代伦理危机而生,其结果便是道德个人化。它一方面使得个人拥有极大的伦理选择自由,但同时又让其陷入需要权威但又找不到或者怀疑任何权威的不确定状态中。《失落的秘符》中,布朗以后现代伦理身份为切口,试图为这种困境提供出路。布朗以人们自身为权威,设定身体和心灵两种可能的探寻之路。尽管两条道路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布朗还是对后现代伦理下的人类未来充满了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伦理 欲望机器 上帝式个人
下载PDF
直面他者“面容”:凯恩剧作的后现代伦理观
14
作者 雷瑜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0-149,共10页
英国剧作家萨拉·凯恩(Sarah Kane,1971-1999)运用"直面戏剧"的创作手法,直面他者"面容",倾听他者之声,描绘了英国社会边缘群体的生存困境,体现了其对他者这一后现代伦理核心概念的哲思。本文以后现代伦理观对... 英国剧作家萨拉·凯恩(Sarah Kane,1971-1999)运用"直面戏剧"的创作手法,直面他者"面容",倾听他者之声,描绘了英国社会边缘群体的生存困境,体现了其对他者这一后现代伦理核心概念的哲思。本文以后现代伦理观对《摧毁》《清洗》和《渴望》中诸多他者形象以及伦理内涵进行深度分析,揭示了凯恩"直面戏剧"的创作观本质是基于自我和他者之间伦理关联的后现代伦理观,总结了凯恩剧作中他者的"面容"是对自我的救赎、规训与召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恩戏剧 他者 面容 后现代伦理
原文传递
生态文明与人类的责任——以后现代伦理为视角
15
作者 商红日 《鄱阳湖学刊》 2010年第5期68-71,共4页
建设性后现代伦理,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由现代性所导致的问题,形成了人类应有的问题意识,这成为本文的重要视角。现代生态伦理无论是非人类中心论,还是人类中心论,都存在着重要缺陷。本文提出了以后现代伦理来认识生态文明价值的问题,强调... 建设性后现代伦理,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由现代性所导致的问题,形成了人类应有的问题意识,这成为本文的重要视角。现代生态伦理无论是非人类中心论,还是人类中心论,都存在着重要缺陷。本文提出了以后现代伦理来认识生态文明价值的问题,强调对自然的新的理解和与自然和解的观点,提出了他者优先权、全球公义和人类责任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人类责任 后现代伦理
下载PDF
对小说《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中主人公维尔纳的后现代道德伦理透视
16
作者 张莹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10期184-186,共3页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是一部内容庞大的战争小说,本文结合后现代道德伦理,深入剖析小说主人公维尔纳的道德痛楚及其解脱拯救,揭露后现代道德伦理的困境并解读什么才是我们看不见的光。
关键词 后现代伦理 道德痛楚 道德理性
下载PDF
“雌雄同体”神话重写与后现代伦理叙事
17
作者 王素英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3-80,共8页
当代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的小说《苹果笔记本》改写了传统的1+1=1的“雌雄同体”神话,创造了1+1=4的后现代伦理“雌雄同体”模式。在小说的叙事中,结构关系中的现实与想象之间,时间关系中的当下与历史之间,空间和文化关系中的本... 当代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的小说《苹果笔记本》改写了传统的1+1=1的“雌雄同体”神话,创造了1+1=4的后现代伦理“雌雄同体”模式。在小说的叙事中,结构关系中的现实与想象之间,时间关系中的当下与历史之间,空间和文化关系中的本土与异域之间以及人物关系中的爱者与被爱者之间都呈现为交叉并置共存的关系,形成一种隐喻的“雌雄同体”,但是每一个“雌雄同体”中的“雌”与“雄”之间是不可规约、拒绝同一的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从而叙事成为后现代伦理“雌雄同体”的隐喻。这种叙事模式蕴含了温特森在创作中对超越自我、面向他者的伦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妮特·温特森 《苹果笔记本》 雌雄同体 叙事 后现代伦理
下载PDF
灵知中的“真理”探寻——《供水系统》中灵知主义下的后现代伦理表述
18
作者 赵丽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5-440,共6页
美国后现代作家E.L.多克特罗的创作具有浓重的伦理意识。在《供水系统》中,作者对"美国梦"下的社会问题进行了伦理反思,认为在文化和价值取向中占有主导地位的理性主义,是诱发一系列道德难题的症结所在。在灵知主义的启示下,... 美国后现代作家E.L.多克特罗的创作具有浓重的伦理意识。在《供水系统》中,作者对"美国梦"下的社会问题进行了伦理反思,认为在文化和价值取向中占有主导地位的理性主义,是诱发一系列道德难题的症结所在。在灵知主义的启示下,多克特罗探究灵知主义与后现代伦理观的思想契合之处,以"灵知"作为一种道德知识来建构后现代伦理观。作者希冀借助灵知主义,将后现代伦理打造成为普适道德观,以探寻道德真理存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德加·劳伦斯·多克特罗 《供水系统》灵知 灵知主义 后现代伦理
下载PDF
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与实践——陈世丹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晶 陈世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6-35,共20页
后现代主义消解权威和中心,承认并尊重差异,主张彻底多元化的基本观念实际上是一种后现代伦理诉求,是后现代西方伦理学的思想基础。伦理学总是随着社会变革而发生变化,后现代西方伦理学解构和批判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重建后现代道... 后现代主义消解权威和中心,承认并尊重差异,主张彻底多元化的基本观念实际上是一种后现代伦理诉求,是后现代西方伦理学的思想基础。伦理学总是随着社会变革而发生变化,后现代西方伦理学解构和批判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重建后现代道德价值体系,重构自我尊重他者的道德关系,强调自我担负对他者的绝对责任,主张为他者的人道主义,对于指导后现代人和人类共同体的行为,促进全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和谐发挥了而且正在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新的批评理论,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从后现代西方伦理学视角阐释后现代主义文学文本,讨论作品所表现的后现代伦理思想,揭示文学文本通过虚构的人与社会所表现的后现代伦理关系和道德秩序的变化及其引发的各种问题和导致的不同结果,为后现代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经验和教诲。同时研究作品中表现后现代伦理思想的后现代伦理的狂欢化和互文性叙事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西方伦理学 后现代西方文学伦理学批评 后现代伦理的叙事形式
下载PDF
走向一种建设性后现代宇宙中心主义伦理学 被引量:1
20
作者 费瑟林.彼得诺夫 吴伟赋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4-171,共8页
作为怀特海(或建设性后现代)环境伦理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宇宙中心主义伦理学认为必须从宇宙中心主义的视角对怀特海哲学展开详尽的研究,因为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索宇宙中心主义伦理学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之道,而且也有助于更好... 作为怀特海(或建设性后现代)环境伦理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宇宙中心主义伦理学认为必须从宇宙中心主义的视角对怀特海哲学展开详尽的研究,因为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索宇宙中心主义伦理学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之道,而且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宇宙中心主义伦理学与怀特海哲学的关系,即它对怀特海形而上学的依赖关系。整体论和动态论作为建设性后现代形而上学的最新发展形式和宇宙中心主义伦理学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宇宙中心主义伦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必须采取整体论、动态论的形式,而建设性后现代宇宙中心主义伦理学的发展则有助于我们重新反思的人类现有的价值观,最后找到人类在宇宙中的正确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性后现代哲学 怀特海形而上学 环境伦理学 宇宙中心主义伦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