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日高 余洋 樊效鸿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6期490-492,共3页
目的观察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4例,行椎板间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应用疼痛视... 目的观察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4例,行椎板间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8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5.4±6.3)个月(22~34个月)。术前、术后3 d、3个月及最后一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7.5±1.2)分、(1.8±0.4)分、(0.5±0.05)分、(0.3±0.03)分,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 d、3个月及最后一次随访时的ODI指数分别为(70.4±15.1)%、(21.2±5.4)%、(17.2±4.8)%、(7.3±2.1)%,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58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结论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椎板间入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伴有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2
2
作者 崔冠宇 舒雄 +4 位作者 刘亚军 孙宇庆 何达 刘波 田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7期4333-4338,共6页
背景: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于高髂嵴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由于髂嵴的阻挡增加了手术难度和不确定性。目的:总结分析侧方入路和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 背景: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于高髂嵴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由于髂嵴的阻挡增加了手术难度和不确定性。目的:总结分析侧方入路和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伴有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和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A组31例为侧方入路的伴有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B组33例为后方椎板间入路的伴有高髂嵴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组35例为侧方入路的非高髂嵴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各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2年的目测类比评分评价患者下肢痛程度,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腰椎功能;术后2年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①A组和C组的手术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5),但A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A组和C组的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多于B组(P﹤0.05);A组的透视次数多于C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各组内术后各时间点下肢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3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按照MacNab标准术后2年随访时,A、B、C组的优良率均为97%;⑤提示伴有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用侧方入路较后方入路手术时间长,透视次数多;伴有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用侧方入路较非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时间长,透视次数多,但无统计学差异;伴有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用后方入路有一定优势,同时要综合考虑椎间盘突出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 椎间孔镜 高髂嵴 侧方入路 后方椎板间入路
下载PDF
侧后路椎间孔镜与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对比
3
作者 林斌珍 曹立颖 +4 位作者 尹小锋 陈开明 钟南 官奕云 吴清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8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侧后路椎间孔镜与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40例设为A组,采取... 目的:分析侧后路椎间孔镜与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40例设为A组,采取侧后路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将2021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0例设为B组,采取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并于术后评价两组疼痛程度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1周,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术后24 h,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3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00%,高于B组的10.00%,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后路椎间孔镜与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两种手术方案各有优劣,前者术后疼痛程度更轻,出血量更少,后者手术时间更短、腰椎功能恢复更快,两者并发症风险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后路椎间孔镜 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 临床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