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建明 徐达传 +1 位作者 王众 郭松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报道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的解剖特点与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在 1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新鲜下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股后皮神经血供及其筋膜皮支的分布范围 ,设计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窝、髋关节周围软... 目的 :报道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的解剖特点与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在 1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新鲜下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股后皮神经血供及其筋膜皮支的分布范围 ,设计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窝、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 6例。结果 :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主要来源臀下动脉、穿动脉和动脉后侧穿支的升皮支 ,并在股后区形成网状吻合营养股后侧皮肤。皮瓣 5例全部成活 ,1例皮瓣远端少量坏死 ,换药后愈合。经 12~ 44个月随访 ,皮瓣无破溃 ,膝、髋关节功能活动良好。结论 :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转位是一种修复窝、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良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后皮神经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岛状皮瓣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臀部不同部位压疮治疗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永清 何晓清 +6 位作者 范新宇 崔轶 郭远发 李军 王腾 蔡兴博 李霞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5-260,共6页
目的探讨臀部不同部位压疮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20年3月,收治157例(170处)臀部不同部位压疮患者,其中骶尾部82处,坐骨结节52处,股骨大转子(无髋关节外露)24处,股骨大转子压疮同时合并髋关节外露12处。根据臀部不同部位的压疮... 目的探讨臀部不同部位压疮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20年3月,收治157例(170处)臀部不同部位压疮患者,其中骶尾部82处,坐骨结节52处,股骨大转子(无髋关节外露)24处,股骨大转子压疮同时合并髋关节外露12处。根据臀部不同部位的压疮,采用:①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骶尾部71例71处;②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10例10处、修复坐骨结节压疮36例42处;③阔筋膜张肌皮瓣修复股骨大转子压疮24例24处、骶尾部压疮1例1处;④股薄肌肌皮瓣修复坐骨结节压疮2例2处;⑤髋关节离断治疗大转子压疮同时合并髋关节外露10例12处;⑥单纯插入式VSD治疗坐骨结节压疮8例8处。压疮面积5.0 cm×8.0 cm-15.0 cm×30.0 cm,皮瓣面积10.0 cm×12.0 cm-17.0 cm×32.0 cm。随访主要采用门诊和微信两种方式。结果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阔筋膜张肌皮瓣、股薄肌肌皮瓣及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坐骨结节压疮皮瓣全部成活;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骶尾部压疮10块有4块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采用皮瓣修复患者共139例,136例压疮愈合,1例骶尾部压疮和1例股骨大转子压疮患者因年龄大,长期低蛋白血症及贫血致压疮长期不愈合,1例坐骨结节压疮因骨髓炎伤口不愈合。髋关节离断治疗股骨大转子压疮同时合并髋关节外露10例和单纯插入式VSD治疗坐骨结节压疮8例,全部愈合。术后随访0.5-15.0年,平均7.5年,除3例压疮未愈合外,其余154例压疮愈合,无复发。结论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切取简单,是修复骶尾部压疮较好的方法;阔筋膜张肌皮瓣血供可靠,切取简单,是修复股骨大转子压疮的较好方法;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或V-Y推进修复坐骨结节压疮,简单有效;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骶尾部压疮,皮瓣远端容易部分坏死,不推荐使用。股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部 压疮 臂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阔筋膜张肌皮瓣 股薄肌肌皮瓣 负压引流技术
原文传递
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高建明 王众 +2 位作者 张焱 储绪东 郭松华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4年第2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解剖特点与临床应用疗效。方法自1999年~2003年,在1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新鲜下肢标本中,解剖观测股后皮神经血供及其筋膜皮支的分布范围,并设计应用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腘窝、髋关... 目的探讨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解剖特点与临床应用疗效。方法自1999年~2003年,在1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新鲜下肢标本中,解剖观测股后皮神经血供及其筋膜皮支的分布范围,并设计应用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腘窝、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12例。结果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主要来源臀下动脉和腘(股)动脉后侧穿支的升皮支,并在股后区形成网状吻合营养股后侧皮肤。本组皮瓣11例全部成活,仅1例皮瓣远端少量坏死,换药后愈合。经2~50个月随访,皮瓣无破溃,膝、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是一种修复腘窝、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后皮神经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手术方法 应用解剖 皮瓣血供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股后肌瓣联合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闭式灌洗治疗Ⅳ期坐骨结节压疮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曹学新 张永磊 +2 位作者 赵树青 张庆 池征璘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探讨股后肌瓣联合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闭式灌洗治疗Ⅳ期坐骨结节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1年3月—2022年3月,德州东城医院收治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Ⅳ期坐骨结节压疮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31~7... 目的探讨股后肌瓣联合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闭式灌洗治疗Ⅳ期坐骨结节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1年3月—2022年3月,德州东城医院收治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Ⅳ期坐骨结节压疮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31~72岁。压疮创面大小为6.0 cm×4.5 cm~10.0 cm×6.0 cm,创腔直径10~14 cm。5例患者合并坐骨结节骨感染。清除病灶后,移植股二头肌长头肌瓣(面积10.0 cm×4.0 cm~18.0 cm×5.0 cm)和半腱肌肌瓣(面积8.0 cm×4.0 cm~15.0 cm×5.0 cm)联合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面积6.5 cm×5.5 cm~10.5 cm×6.5 cm)修复压疮创面,将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于创腔内置管行闭式灌洗2~3周。术后观察肌瓣和皮瓣成活情况、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观察压疮复发情况、皮瓣质地和外观及供受区瘢痕情况。结果15例患者术后所有肌瓣和皮瓣均顺利成活。2例患者术后1周因翻身不当导致受区切口受压裂开,经换药治疗3~4周后愈合;其余患者供受区创面均愈合良好。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12个月显示,患者压疮均未复发,皮瓣质地、色泽、厚度与受区皮肤相近,供受区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采用股后肌瓣联合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闭式灌洗治疗Ⅳ期坐骨结节压疮时,可用组织瓣充分填塞压疮无效腔,治疗后创面愈合好,供受区外观较佳,压疮不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溃疡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坐骨结节 股二头肌长头肌瓣 半腱肌肌瓣 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闭式灌洗
原文传递
以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5
作者 林炎生 廖进民 +4 位作者 魏建华 陆卓琼 罗少军 孔禄生 欧阳向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6-137,共2页
目的:为膝后区带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膝后区的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详细观测。结果:股后皮神经在窝上角处的横径为1.7±0.6mm,在该区的干长为16... 目的:为膝后区带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膝后区的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详细观测。结果:股后皮神经在窝上角处的横径为1.7±0.6mm,在该区的干长为16.1±2.3cm。营养动脉平均2.3(1~3)条,外径为0.8±0.3mm,分别来源于穿动脉的肌皮支(占49.3%)和动脉的筋膜皮支(占50.7%)。静脉回流有营养动脉的伴行静脉和浅静脉,外径分别为1.1±0.5mm和2.1±1.9mm。结论:该区的神经血管恒定,可制成带感觉的转位筋膜皮瓣,用以修复膝关节附近的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股后 皮神经 血管蒂 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个性化联合间隙平衡 被引量:5
6
作者 樊宗庆 储成顶 +4 位作者 聂宇 潘檀 刘坤 符东林 胡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830-1835,共6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19年11月本科行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果,34例采用个性化... [目的]探讨个性化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19年11月本科行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果,34例采用个性化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技术完成TKA(联合组);34例常规采用股骨后髁外旋3°截骨完成TKA(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明显并发症。术中出现初始屈曲间隙不平衡联合组为3例,而常规组为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出血量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透视次数、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等级以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91±1.20)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KSS评分和ROM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联合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联合组KSS评分和ROM均优于常规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FTA角和MPTA角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相应时间点两组间FTA、MPTA、α角、β角、SFA、ST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技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有利于获得膝关节屈曲间隙平衡,近期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测量截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股骨假体旋转 股骨后髁截骨 屈膝间隙平衡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后髁个体化截骨方法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晏涛 张云飞 +3 位作者 李鹏 余志勇 王慧声 郜玉忠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介绍一种术前精确测量股骨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的方法并行临床应用,比较使用传统参考股骨后髁线(posterior femoral condylar line,PCL)外旋3°截骨和个体化测量PCA截骨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 目的介绍一种术前精确测量股骨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的方法并行临床应用,比较使用传统参考股骨后髁线(posterior femoral condylar line,PCL)外旋3°截骨和个体化测量PCA截骨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晚期膝骨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取6具正常国人膝关节标本为研究对象,男2例,女4例;年龄55~76岁,平均(67.2±6.1)岁;左4例,右2例。分别行CT扫描分析和解剖标记,将股骨外上髁最凸点、内上髁最凹点、外后髁最低点与内后髁最低点所在的4副图像同轴心重叠为1副图像,测量PCA值,并行临床应用;对行初次TKA治疗的61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的临床效果。3°PCL截骨组30例,其中男6例,女24例;年龄57~79岁,平均(68.2±5.2)岁;个体化测量PCA值组31例,其中男9例,女22例;年龄56~78岁,平均(67.9±5.5)岁。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时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等。结果6例膝关节标本经CT超薄层扫描后,股骨远端后髁角的4个“真性”解剖标志点清晰可辨,图像重叠技术分别在影像学测量与解剖学测量中结果相同。术后6个月时KSS评分:个体化截骨组(81.9±8.8)分优于3°PCL截骨组的(77.5±6.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个体化截骨组(2.1±0.7)分低于3°PCL截骨组的(2.6±0.9)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M:个体化测量组术后屈曲活动度(106.8±15.6)°优于3°PCL截骨组的(102.1±16.2)°,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测量组术后伸直滞缺角度(1.4±2.4)°明显小于3°PCL截骨组的(3.0±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图像重叠技术可精确测量PCA角度,可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旋转截骨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旋转截骨 股骨外科上髁轴 后髁线 后髁角
下载PDF
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腘窝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5
8
作者 吕小星 李学拥 +3 位作者 李跃军 李靖 蒋立 李望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429-2430,共2页
目的:探讨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腘窝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采用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腘窝软组织缺损6例,其中烧伤3例,外伤2例,烧伤后不稳定性瘢痕1例.皮瓣切取最大面积12cm×15cm,最小7cm×9cm.结... 目的:探讨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腘窝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采用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腘窝软组织缺损6例,其中烧伤3例,外伤2例,烧伤后不稳定性瘢痕1例.皮瓣切取最大面积12cm×15cm,最小7cm×9cm.结果:6例皮瓣均一期成活,随访8~25mo,腘窝部均获满意得外形及功能,股后部供瓣区亦未遗留明显畸形.结论: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充分、供区较隐蔽、可供切取范围广、手术操作简单、不牺牲下肢主要动脉,是修复腘窝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后皮神经 皮瓣 腘窝 皮肤软组织缺损 修复
下载PDF
健身锻炼中股后肌群训练动作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伟 王琨 郭东雪 《四川体育科学》 2019年第3期36-42,共7页
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吃、穿、住、用、行等问题都基本解决[1],但是迎面而来巨大问题是全民体质处于一个不断下坡的趋势,亟待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因此习总书记提出全面健身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体育发... 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吃、穿、住、用、行等问题都基本解决[1],但是迎面而来巨大问题是全民体质处于一个不断下坡的趋势,亟待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因此习总书记提出全面健身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2]。而健身就是采用各种科学的方法进行锻炼,使身心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3][4],因此方法是关键,不懂或者是模棱两可,于人于己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本文主要研究方向是全民健身股后肌群的训练动作的有效性的研究,旨在为全民健身提供科学有效地训练方法。方法选取西安体育学院大二健身健美专项30名男生为实验对象,训练不足一年无比赛无等级且健康无伤病,年龄为20~25岁,平均身高:175±5.36cm,平均体重:77.56±7.94kg,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和医学影像等研究方法和测量手段,根据股后肌群的生理解剖特征、功能及相关训练理论,利用表面肌电测试对众多动作对肌肉刺激大小进行排序、利用等速肌力测试对运动员股后肌群最大力量进行测试和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试对受试者进行股后肌群的厚度测试,并获取指标,经数理统计分析得出结果,从而选择出对股后肌群训练特别有效地动作,为全面健身提供参考依据。结果8个训练动作对股后肌群刺激大小由大到小依次为反向腿弯举、俯卧腿弯举、站姿腿弯举、坐姿腿弯举、弓箭步深蹲、直腿硬拉、史密斯深蹲、弓背挺身。在一定程度上,运动员的体重、股后肌群力量、股后肌群肌肉厚度成正比。大部分人的屈伸肌群比例失调。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体重越大,屈肌力量越大,屈肌力量越大其股后肌群厚度也就越大。不同的训练动作对目标肌群的刺激强弱不同,单关节运动的动作对肌肉刺激大于多关节运动对肌肉的刺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健身 健身锻炼 股后肌群 训练动作 LSD多重比较 有效性
下载PDF
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臀骶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5
10
作者 戚剑 劳镇国 +2 位作者 朱庆棠 李平 向剑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05-1207,共3页
目的探讨以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顺行岛状皮瓣修复臀骶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7月~2005年5月,收治臀部皮肤鳞状细胞癌3例,Ⅲ度褥疮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31~59岁。病程5~12个月... 目的探讨以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顺行岛状皮瓣修复臀骶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7月~2005年5月,收治臀部皮肤鳞状细胞癌3例,Ⅲ度褥疮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31~59岁。病程5~12个月。清创或肿瘤切除后臀骶部软组织缺损为15 cm×8 cm^16 cm×10 cm,采用以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切取皮瓣范围15 cm×8 cm^18 cm×10 cm。供区宽度<8 cm均可直接缝合,余植皮覆盖。结果术后6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及供区创面均Ⅰ期愈合,随访2.5~12个月,皮瓣质地、外观及感觉良好。2例褥疮未再出现皮肤溃疡。结论以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顺行岛状皮瓣切取容易、安全,神经解剖恒定,不损伤主干血管,切取范围较大,术后感觉好,可作为修复大面积臀骶部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后皮神经 皮神经忤养血管皮瓣 臀骶部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基于CT分析膝关节前外侧韧带损伤的股骨后髁形态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石敏 邱蓝玉 +4 位作者 李佳 盛波 肖智博 吕发金 吕富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384-1388,共5页
目的基于CT图像定量测量并分析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nterolateral ligament, ALL)损伤的股骨后髁形态特征。方法回顾性筛选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本院41例急性ALL损伤的膝关节作为损伤组,并匹配41例膝关节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有膝关节完... 目的基于CT图像定量测量并分析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nterolateral ligament, ALL)损伤的股骨后髁形态特征。方法回顾性筛选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本院41例急性ALL损伤的膝关节作为损伤组,并匹配41例膝关节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有膝关节完整的影像资料,利用其CT图像定量测量两组的膝关节形态学参数,包括髁总宽度(medial-lateral width of epicondyle, MLW)、内侧后髁宽度(medial posterior condyle width, MPCW)、外侧后髁宽度(lateral posterior condyle width, LPCW)、外侧髁长度(lateral condyle length, LCL)、内侧髁长度(medial condyle length, MCL)、外侧后髁长度(lateral posterior condyle length, LPCL)、内侧后髁长度(medial posterior condyle length, MPCL)、内侧后髁高度(medial posterior condyle height, MPCH)、外侧后髁高度(lateral posterior condyle heigh, LPCH)。另计算后髁宽度(LPCW/MLW、MPCW/MLW)和长度(LPCL/LCL、MPCL/MCL)比值使得个体差异最小化。统计分析两组各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间后髁形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宽度:ALL损伤组MLW大于对照组(P=0.042),LPCW/MLW和MPCW/MLW低于对照组(P<0.05);(2)长度:ALL损伤组MCL、MPCL和LCL大于对照组(P<0.05),LPCL/LCL低于对照组(P<0.01);(3)高度:两组间内、外侧后髁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LL损伤组的内侧股骨后髁更窄,外侧股骨后髁更窄更短,可能通过改变膝关节的内部运动而增加ALL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外侧韧带 创伤和损伤 股骨后髁 形态学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股后皮神经痛诊治的解剖学基础(系列报道之十)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宁侠 许凤琴 +2 位作者 高湘伟 朱爱侠 金绍岐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2年第4期319-320,共2页
目的 介绍股后皮神经痛的诊断与局部注射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门诊确诊为股后皮神经痛的患者9例,采用强的松龙混悬液加局部麻药的局部注射神经通过臀大肌下份深处的治疗方法。结果 所有病例皆在注射后短时完全止痛,多数病例一周后痊愈... 目的 介绍股后皮神经痛的诊断与局部注射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门诊确诊为股后皮神经痛的患者9例,采用强的松龙混悬液加局部麻药的局部注射神经通过臀大肌下份深处的治疗方法。结果 所有病例皆在注射后短时完全止痛,多数病例一周后痊愈,少数经2次注射后痊愈。结论 对诊断正确的患者,采取强的松龙局部注射法,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治疗 局部注射 强的松龙 股后皮神经痛 解剖学基础
下载PDF
远红外陶瓷微珠干预下肌肉损伤疼痛分级指数、目测类比评分和现有疼痛程度的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建伟 张君梅 +2 位作者 张莹 许剑 杨小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561-2566,共6页
背景: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出的远红外陶瓷微珠产品,应用陶瓷胶态注射成型工艺制造而成,是运动康复以及日常保健领域中的一种新型理疗材料,以其独特的颗粒细小圆形结构能够完整覆盖敷于脚... 背景: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出的远红外陶瓷微珠产品,应用陶瓷胶态注射成型工艺制造而成,是运动康复以及日常保健领域中的一种新型理疗材料,以其独特的颗粒细小圆形结构能够完整覆盖敷于脚部、腰部、大腿等损伤部位进行全面刺激干预。目的:探讨远红外陶瓷微珠对肌肉损伤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8-21岁各体育专业符合股后肌群损伤诊断标准的在校学生30名,均对试验方案知情同意。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名,按摩组进行按摩治疗,远红外仪组进行普通远红外治疗仪治疗,陶瓷微珠组进行远红外陶瓷微珠治疗,连续干预2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7,14天测定McGill疼痛量表评分(包括疼痛分级指数、目测类比评分和现有疼痛程度),并进行组内、组间比较。结果与结论:①疼痛分级指数(感觉分、情绪分和总分)、目测类比评分和现有疼痛程度3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②陶瓷微珠组治疗3 d后各项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按摩组、远红外仪组(P<0.05);治疗7,14 d后,陶瓷微珠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按摩组、远红外仪组(P<0.01);③陶瓷微珠组治疗3 d后,各项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与同时相其他2组相比也显著降低(P<0.05);④陶瓷微珠组治疗7 d后,各项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与同时相其他2组相比也显著降低(P<0.05);⑤治疗14 d后,按摩组、远红外仪组各项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陶瓷微珠组各项疼痛评分也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与同时相其他2组相比也显著降低(P<0.01);⑥提示远红外陶瓷微珠可有效减轻股后肌群受伤肌肉的疼痛程度,有效促进肌肉损伤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红外陶瓷微珠 股后肌群损伤 按摩 目测类比评分 疼痛量表
下载PDF
股后皮神经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2
14
作者 纪荣明 朱吉林 +3 位作者 党瑞山 黄瀛 汪立鑫 周世臣 《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4期270-272,共3页
本文在25具(男14女11)专供研究用的成人尸体上解剖测量了股后皮神经在臀部和股部主干的长度、前后径、横径、股后皮神经与股后正中线的距离,穿出深筋膜的位置等。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并记录了神经束的数目和排列关系。
关键词 股后皮神经 显微外科解剖
下载PDF
TKA术中股骨内侧后髁软骨磨损对股骨假体旋转对线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邵禹棋 王瑞 +2 位作者 陈哲峰 周皓 刘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8-724,共7页
目的:比较CT与MRI测量内翻性膝骨关节炎股骨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0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1例患者(73例内翻骨关节炎膝关节)的全下肢CT... 目的:比较CT与MRI测量内翻性膝骨关节炎股骨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0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1例患者(73例内翻骨关节炎膝关节)的全下肢CT及膝关节MRI资料。分别使用CT及MRI图像对PCA进行测量,采用MRI图像测量股骨内外后髁及股骨远端内外髁软骨厚度。同时测量标本股骨内外侧后髁软骨厚度,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根据CT图像测量的PCA[(4.09±1.39)°]显著大于MRI测量的PCA[(2.25±1.01)°](P<0.01)。标本上股骨内侧后髁软骨厚度[(1.9±0.6)mm]与标本上股骨外侧后髁软骨厚度[(2.8±0.6)mm],MRI测量股骨内侧后髁的软骨厚度[(1.9±0.6)mm]与MRI测量股骨外侧后髁的软骨厚度[(2.8±0.5)mm],MRI测量股骨远端内侧髁软骨厚度[(1.3±0.4)mm]与MRI测量股骨远端外侧髁软骨厚度[(2.5±0.4)mm]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标本股骨内外侧后髁软骨厚度与MRI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股骨外侧后髁软骨与股骨内侧后髁软骨厚度相差2 mm,CT测量PCA将比MRI测量PCA大接近3°。结论:内翻性膝骨关节炎普遍存在股骨内侧后髁软骨的磨损,并对依据股骨后髁线确定的股骨假体旋转产生显著影响。MRI与CT的术前测量存在显著差异,关节外科医生在制定术前计划时必须把这种差异考虑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翻性膝骨关节炎 股骨内侧后髁 软骨磨损 假体旋转 影像学
下载PDF
股后肌群力量的增强对初中生立定跳远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范艳芝 卢向阳 《湖北体育科技》 2019年第9期807-810,共4页
目的为了研究增强股后肌群力量训练对初中生立定跳远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法对72名初中生进行测验,采取两种训练方法,即用下肢力量训练与下肢力量训练+专门的股后肌群训练。结果两种训练方法均可提高跳远成绩,对照组、实验组干预前后成... 目的为了研究增强股后肌群力量训练对初中生立定跳远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法对72名初中生进行测验,采取两种训练方法,即用下肢力量训练与下肢力量训练+专门的股后肌群训练。结果两种训练方法均可提高跳远成绩,对照组、实验组干预前后成绩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在增加专门的股后肌群训练的干预后,立定跳远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对照组成绩(188.75±24.09cm)与实验组成绩(205.33±26.38cm)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7,t=-2.785);从不同性别分析,男、女生在干预后的跳远成绩都有明显提高,男生干预后的对照组(204.00±19.97cm)与实验组(224.50±17.31cm)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t=-3.468),女生干预后的对照组(169.69±12.31cm)与实验组(181.38±11.90cm)之间存在统计学上差异(p=0.010,t=-2.730),男生在第4周之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明显性差异,女生则在第12周之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出现显著性差异。结论下肢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跳远成绩,但增加专门的股后肌群力量训练对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定跳远 下肢力量 股后肌群 肌肉平衡
下载PDF
腘窝直接动脉穿支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基础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加福 陈雪松 +1 位作者 林金堆 郑和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腘窝直接动脉穿支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学基础。方法于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股后皮神经走行与分布;腘窝直接动脉穿支与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间吻合关系。另在1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上进行摹... 目的探讨腘窝直接动脉穿支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学基础。方法于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股后皮神经走行与分布;腘窝直接动脉穿支与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间吻合关系。另在1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股后皮神经主干由臀大肌下缘中点穿出入股后部,主干沿股后正中线下行,终支伴小隐静脉下降,达小腿后面中部。其在穿臀大肌下缘和腘窝上角处横径分别为(3.0±0.6)mm和(2.0±0.7)mm。其营养血管为多节段、多源性,其中腘窝直接动脉穿支的位置相对恒定,于膝关节平面上7~11cm处,起于腘动脉上段后壁,起点外径(0.8±0.2)mm,伴行静脉1~2条。该动脉为股后皮神经下段主要血供来源,上行过程中发出5~8支皮支与股深动脉(第1~3穿动脉)皮穿支、闭孔动脉穿支和旋股外侧动脉皮穿支吻合,在股后形成顺沿中线和股后皮神经纵轴的血管丛。摹拟手术结果显示可形成腘窝直接穿支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结论腘窝直接动脉穿支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相对恒定、手术操作简便,移位后可用于修复腘窝及膝周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窝直接动脉穿支 股后皮神经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修复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股后及股外侧皮神经移植的应用解剖
18
作者 瞿佐发 汤桂成 +4 位作者 徐锐 丁志兵 李红军 李兴富 吴先国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607-609,共3页
目的 为自体股后及股外侧皮神经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5具成人尸体 ,其中男性 12具 ,女性 3具 ,共 30侧下肢 ,经股动脉灌注氨水稀释的红色乳胶后 ,进行大体解剖和观测。结果 股后皮神经浅出点横经 (2 .5 2± 0 .39)mm、长... 目的 为自体股后及股外侧皮神经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5具成人尸体 ,其中男性 12具 ,女性 3具 ,共 30侧下肢 ,经股动脉灌注氨水稀释的红色乳胶后 ,进行大体解剖和观测。结果 股后皮神经浅出点横经 (2 .5 2± 0 .39)mm、长度 (2 3.2 7± 1.6 9)cm、浅出点距体表深度 (1.81± 0 .6 9)cm、分支有多条 ,股外侧皮神经浅出点横经 (1.92± 0 .5 5 )mm、长度 (9.6 6± 3.0 7)cm、浅出点距体表深度(0 .72± 0 .42 )cm ,分支有两条 ,股后皮神经小动脉数多于股外侧皮神经 ,但管径细小 ;寻找每条神经 ,都有一个可靠的手术部位。结论 根据移植需要 ,可从最佳位置获取所需长度和横径的股后及股外皮神经作移植供体。此二神经不适合带血管神经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后皮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 自体神经移植 应用解剖 周围神经缺损
下载PDF
基于“远端取穴”原则研究针刺肾俞穴对田径运动员股后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严明 《福建体育科技》 2018年第4期40-42,共3页
目的:基于"远端取穴"原则,观察针刺肾俞穴对田径运动员股后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0例股后肌损伤的田径运动员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刺肾俞穴)和对照组(针刺阿是穴),每组10例,急性期后观察组采用针刺肾俞穴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针... 目的:基于"远端取穴"原则,观察针刺肾俞穴对田径运动员股后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0例股后肌损伤的田径运动员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刺肾俞穴)和对照组(针刺阿是穴),每组10例,急性期后观察组采用针刺肾俞穴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阿是穴进行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比较治疗前后田径运动员股后肌损伤的疗效、股后肌群疼痛积分、股后肌群肿胀压痛积分和行走功能恢复积分,探讨基于"远端取穴"原则,观察针刺肾俞穴对田径运动员股后肌损伤的影响。结果:(1)观察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80%。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田径运动员治疗后疼痛积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治疗后股后肌群疼痛积分与对照组具有统计性差异(P<0.05)。结论:基于"远端取穴"原则,针刺肾俞穴可以改善田径运动员股后肌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后肌损伤 远端取穴 肾俞
下载PDF
股后皮神经及其主要分支神经痛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苑继承 史文锋 +3 位作者 程琰 樊永卫 许凤琴 金绍岐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6期623-625,共3页
目的探讨股后皮神经、臀下皮神经及阴唇(囊)后长神经各支神经痛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我院门诊软组织病痛患者中诊断为股后皮神经痛者159例,臀下皮神经痛者40例及阴唇后长神经痛者56例。诊断依据是按疼痛的部位及性质,查体所见的痛觉... 目的探讨股后皮神经、臀下皮神经及阴唇(囊)后长神经各支神经痛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我院门诊软组织病痛患者中诊断为股后皮神经痛者159例,臀下皮神经痛者40例及阴唇后长神经痛者56例。诊断依据是按疼痛的部位及性质,查体所见的痛觉改变区域与各神经的分布区一致。治疗方法是用强的松龙混悬液1.2 mL(30 mg),加2%利多卡因5 mL及生理盐水5 mL,注射至臀大肌深处及下缘,1周后如不愈,再行第2次注射,少数2周后再行第3次注射。结果所有病例皆在注射后10min内止痛,检查神经分布区内痛觉丧失,数小时后大多数病例再现疼痛。1周后痊愈者共有190例,39例经第2次注射后痊愈,16例经第3次注射后痊愈,10例失访。结论对疑为股后皮神经或其分支臀下皮神经或阴唇(囊)后长神经痛者,经查体确定,排除臀部或腰部可能诱发疼痛的其他病变以后,采取强的松龙注射至臀大肌深处的方法,简便易行,疗效可靠,不失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后皮神经 神经痛 强的松龙 局部注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