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通道的CT测量 被引量:160
1
作者 谭明生 王慧敏 +5 位作者 张光铂 移平 梁立 韦宏宇 杨峰 李子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提供国人寰椎CT测量的数据,探讨寰椎经后弓侧块行螺钉置钉的可行性。方法:采用50具寰椎骨标本,对经寰椎后弓侧块的螺钉固定通道进行多个切面的CT断层扫描并测量。结果:将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mm的矢状面与后弓下缘上方2mm处的... 目的:提供国人寰椎CT测量的数据,探讨寰椎经后弓侧块行螺钉置钉的可行性。方法:采用50具寰椎骨标本,对经寰椎后弓侧块的螺钉固定通道进行多个切面的CT断层扫描并测量。结果:将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mm的矢状面与后弓下缘上方2mm处的水平面的交线在后弓后方的投影点确定为进钉点;进钉方向保持与冠状面垂直,在矢状面上钉尖向头侧倾斜约5°,是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较理想的置钉通道。结论:寰椎具备行经后弓侧块螺钉内固定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后弓 侧块 螺钉固定 CT测量
下载PDF
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4
2
作者 谭明生 移平 +5 位作者 王文军 谭远超 张恩中 韦宏宇 杨峰 蒋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手术可操作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寰枢椎脱位并有高位颈脊髓受压症状及体征的患者应用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C1、C2置钉,复位... 目的:探讨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手术可操作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寰枢椎脱位并有高位颈脊髓受压症状及体征的患者应用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C1、C2置钉,复位固定,椎板后弓植骨。其中16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采用经口腔前路松解,一期后路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融合。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42例84枚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术后36例获3 ̄42个月随访,平均18.6个月,患者均在3 ̄6个月寰枢椎骨性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和寰枢椎再移位现象。其中4枚螺钉穿入椎动脉孔内缘1mm,但无椎动脉损伤的临床表现。31例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5例好转。结论: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寰枢椎脱位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后弓 侧块 螺钉固定 椎弓根钉 寰枢椎脱位 经寰椎“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通道的影像学测量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慧敏 谭明生 +3 位作者 张光铂 移平 梁立 韦宏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 :提供国人寰椎CT测量的数据 ,评价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置钉的可行性。方法 :针对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通道 ,对 5 0具寰椎骨标本进行多个切面的CT断层扫描并测量。结果 :将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 18~ 2 0mm的矢状面与后弓下缘的上方... 目的 :提供国人寰椎CT测量的数据 ,评价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置钉的可行性。方法 :针对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通道 ,对 5 0具寰椎骨标本进行多个切面的CT断层扫描并测量。结果 :将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 18~ 2 0mm的矢状面与后弓下缘的上方 2mm处的冠状面的交线在后弓后方的投影点确定为进钉点 ;于冠状面上保持垂直进钉 ,矢状面上钉头向头侧倾斜约 5° ,是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较理想的置钉通道。结论 :寰椎具备行经后弓侧块螺钉内固定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后弓 侧块 螺钉固定通道 影像学测量 CT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翟明玉 王春萍 +3 位作者 刘玉强 朱耀辉 梅伟 母心灵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评估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手术可操作性和疗效,并选择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治疗寰枢椎脱位。[方法]2003年6月-2009年2月,行一期经口咽入路寰枢关节前路松解,后路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并高位... [目的]评估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手术可操作性和疗效,并选择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治疗寰枢椎脱位。[方法]2003年6月-2009年2月,行一期经口咽入路寰枢关节前路松解,后路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并高位脊髓压迫症14例。术前均行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C1、2置钉,复位固定,椎板后弓植骨。术后除枕颈融合需颈托固定3个月外,其它无需外固定。[结果]所有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14例病人均获得了平均18个月的随访,均达到了骨性愈合。没有神经、血管损伤,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和寰枢椎再移位病例。12例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2例好转。[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满意、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寰枢椎脱位患者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椎弓根钉 后弓 螺钉固定 脱位
原文传递
正畸治疗对第二磨牙错位萌出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林非欧 林新平 倪振宇 《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调查正畸治疗中第二磨牙错位萌出与正畸门诊患者第二磨牙错位的发病率和分布规律,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0~16岁的正畸门诊患者,根据初诊时第二磨牙是否萌出分为2组。实验组为初诊时4个第二磨牙均未萌出,治疗... 目的调查正畸治疗中第二磨牙错位萌出与正畸门诊患者第二磨牙错位的发病率和分布规律,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0~16岁的正畸门诊患者,根据初诊时第二磨牙是否萌出分为2组。实验组为初诊时4个第二磨牙均未萌出,治疗结束时均已萌出,随机抽取样本222例;对照组为初诊时4个第二恒磨牙已萌出建,随机抽取样本474例,在全景片和石膏模型上分析两组患者各类第二磨牙错的发病率和分布规律,用卡方检验将2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结果对照组第二磨牙总错发病率为70%,上颌第二磨牙颊倾发病率最高(36.27%),下颌舌倾发病率最高(31.65%)。实验组第二磨牙总错发病率为79.73%,正畸治疗后下颌磨牙近中倾斜、远中倾斜、阻生的发生率增加,深覆盖的发生率增加。结论正畸治疗患者第二磨牙错发病率较高,要将第二磨牙纳入矫治计划,选择适当的矫治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磨牙 错 发病率 牙弓后段
下载PDF
第二恒磨牙错位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晓莉 邵玶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64-67,共4页
目的:调查第二恒磨牙错位的相关因素,为口腔正畸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500例符合条件的正畸患者,男196例,女304例,平均年龄(21.54±3.7)岁。根据模型对第二恒磨牙错位的发病率进行调查。并从中选取120例(40例第二... 目的:调查第二恒磨牙错位的相关因素,为口腔正畸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500例符合条件的正畸患者,男196例,女304例,平均年龄(21.54±3.7)岁。根据模型对第二恒磨牙错位的发病率进行调查。并从中选取120例(40例第二恒磨牙正常萌出,40例上颌第二恒磨牙错位萌出,40例下颌第二恒磨牙错位萌出)正畸患者进一步研究。对120例样本的记存模型、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研究的变量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二恒磨牙错位的发病率为52%。上颌第二恒磨牙错位与上颌第一恒磨牙处牙槽弓宽度、ANB角、上颌后牙弓段拥挤度存在相关性(P<0.05);下颌第二恒磨牙错位与下颌第一、二恒磨牙间牙槽弓宽度、SNB角、ANB角及下颌后牙弓段拥挤度存在相关性(P<0.05)。第二恒磨牙错位与SN/MP、第二恒磨牙牙冠宽度、第三恒磨牙的存在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较窄的第一恒磨牙间牙槽弓宽度、较小的ANB角和拥挤的上颌后段牙弓是引起上颌第二恒磨牙错位的因素。较窄的下颌磨牙间牙槽弓宽度、较小的SNB角、较大的ANB角及拥挤的下颌牙弓后段是导致下颌第二恒磨牙错位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恒磨牙 错位 病因学 正畸学
下载PDF
寰椎后弓环抱钩棒设计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曹正霖 刘宏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11期1009-1011,共3页
目的为研制寰椎后弓环抱钩棒提供形态学参数。方法采用48个正常成年人干燥寰椎标本,测量各相关距离和角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决定寰椎后弓环抱钩棒的形态学参数范围。结果置钩中心点选择定位于后弓内环距椎动脉沟后缘5 mm处,置钩... 目的为研制寰椎后弓环抱钩棒提供形态学参数。方法采用48个正常成年人干燥寰椎标本,测量各相关距离和角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决定寰椎后弓环抱钩棒的形态学参数范围。结果置钩中心点选择定位于后弓内环距椎动脉沟后缘5 mm处,置钩中心点高度(6.0±1.3)mm,前后径(5.0±1.3)mm,两侧置钩中心点外环间距(26.0±5.1)mm。结论寰椎后弓环抱钩棒的设计在形态学上具有可行性,置钩中心点的位置选取合适,为了置放牢固、操作方便、避免副损伤,各部件参数有一定的选取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寰椎 内固定 寰椎后弓环抱钩棒
原文传递
寰椎后弓和侧块的解剖及CT测量在螺针技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刘如月 韩江红 +1 位作者 付升旗 朱金富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索寰椎后弓和侧块螺钉技术的进钉点及进钉角度,为寰椎后路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正常成人寰椎标本100例和未发现寰椎病变的颈椎CT影像100例,确定螺钉的进钉点,测量螺钉进钉点周围结构的径线和进钉角度... 目的探索寰椎后弓和侧块螺钉技术的进钉点及进钉角度,为寰椎后路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正常成人寰椎标本100例和未发现寰椎病变的颈椎CT影像100例,确定螺钉的进钉点,测量螺钉进钉点周围结构的径线和进钉角度、长度,比较干、湿标本及其与CT影像的差别。结果干、湿寰椎标本各结构径线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数据合并处理为干湿标本均值。干湿标本均值和CT影像的寰椎侧块的高度(M_7)、宽度(M_8)、长度(M9)、螺钉进钉点至侧块前缘中点的距离(F3)、螺钉进钉点处后弓的高度(F4)、寰椎椎弓根的高度(C1)、宽度(C2)分别为(12.69±1.44)、(11.52±1.28)、(22.64±1.50)、(27.37±1.93)、(5.98±1.66)、(5.45±0.83)、(9.54±1.01)mm和(12.20±1.17)、(11.99±1.14)、(22.73±1.69)、(26.65±1.71)、(5.81±2.35)、(5.38±0.73)、(9.54±1.01)mm,干湿标本均值和CT影像的内倾角(ɑ)、上倾角(β)分别为(15.09±2.17)°、(4.10±1.12)°和(15.42±1.34)°、(4.03±1.26)°,干、湿寰椎标本的螺钉进钉点周围各结构径线和进钉角度均值与CT影像的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寰椎的解剖及CT测量为临床实施寰椎后弓和侧块螺钉固定技术提供了个体化治疗资料和依据。寰椎后弓和侧块可选择直径3.0~3.5 mm、长度22.0~28.0 mm的螺钉进行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弓 侧块 寰椎 解剖标本 CT影像
下载PDF
寰椎后弓交叉螺钉置入相关参数的三维CT分析
9
作者 朱希田 徐杰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应用CT三维重建测量技术对寰椎后弓交叉螺钉置入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研究影响置钉的解剖结构因素。方法从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行头颈CT血管造影扫描的患者中选取头颈部未见异常者305例,利用其CT影像数据进行寰椎三... 目的应用CT三维重建测量技术对寰椎后弓交叉螺钉置入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研究影响置钉的解剖结构因素。方法从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行头颈CT血管造影扫描的患者中选取头颈部未见异常者305例,利用其CT影像数据进行寰椎三维数字化重建,测量寰椎后弓交叉螺钉置钉相关的解剖学数据,并分析寰椎后弓交叉螺钉固定的解剖限制性因素。结果寰椎后结节中央高度值为(9.53±1.67)mm,其中小于7mm的占6.2%,距中线5mm、10mm、15mm处后弓高度分别为(8.53±2.05)mm、(6.91±1.82)mm、(4.53±1.45)mm,其中小于3.5mm的分别占4.4%、11.5%、18.9%,寰椎后结节中央宽度为(7.51±1.82)mm,距中线5mm、10mm、15mm处后弓宽度分别为(7.03±1.53)mm、(6.51±1.27)mm、(6.63±1.05)mm,其中小于3.5 mm的分别占4.3%、5.7%、5.2%。寰椎后弓交叉螺钉置钉点位于后中线旁开左侧为(2.98±0.65)mm,右侧为(3.07±0.88)mm,理想钉道长度左侧为(17.78±2.65)mm,右侧为(17.37±2.48)mm,钉道的外展角为左侧(27.65±7.36)°,右侧(26.84±7.64)°。不同性别和身高层次之间长度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钉道外展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寰椎后弓高度和宽度为后弓交叉螺钉固定的主要解剖限制性因素,钉道长度小于15mm有利于避免螺钉穿破后弓骨皮质,减少对椎动脉的损伤,术前应通过CT测量获得准确的个体化置钉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后弓 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第二恒磨牙正锁(牙合)畸形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唐顼晶 刘月华 兰庭超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 CAS 2007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引发下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相关因素,为口腔正畸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800例符合条件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49例,女451例,平均年龄21.7±3.31岁,其中45例发生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测量上颌后段牙弓间隙... 目的探讨引发下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相关因素,为口腔正畸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800例符合条件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49例,女451例,平均年龄21.7±3.31岁,其中45例发生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测量上颌后段牙弓间隙,下颌后段牙弓间隙,ANB角,上颌第一磨牙区和上颌第二磨牙区的牙槽弓宽度和下颌第一磨牙区和下颌第二磨牙区的牙槽弓宽度,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发生率为5.6%,其性别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回归方程:第二磨牙正锁(牙合)=22.9748+2.0257×上颌后段牙弓拥挤度+1.5372×下颌后段牙弓拥挤度+1.0071×ANB角度+0.3785×上颌第二磨牙处牙槽弓宽度-0.4897×下颌第二磨牙处牙槽弓宽度。结论第二磨牙正(牙合)与上颌后段牙弓拥挤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与下颌后段牙弓拥挤度、ANB角度和上颌第二磨牙处牙槽弓宽度呈正相关关系,与下颌第二磨牙处的牙槽弓宽度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磨牙正锁[牙合] 上颌后段牙弓间隙 下颌后段牙弓间隙 ANB角 牙槽弓宽度
下载PDF
13—18岁汉族正常(牙合)青少年上牙弓后段可利用间隙变化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莉莉 林久祥 +1 位作者 许天民 张兴中 《口腔正畸学》 2007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13—18岁汉族正常骀青少年上牙弓后段可利用间隙的增龄性变化。方法对26名汉族正常骀青少年(男12人,女14人)13—18岁每年同期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连续6年,进行 X 线头影测量纵向分析。结果(1)13—18岁上牙弓后段可用间隙的变化... 目的探讨13—18岁汉族正常骀青少年上牙弓后段可利用间隙的增龄性变化。方法对26名汉族正常骀青少年(男12人,女14人)13—18岁每年同期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连续6年,进行 X 线头影测量纵向分析。结果(1)13—18岁上牙弓后段可用间隙的变化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每侧间隙共增长3.29mm,男性共增长5.25mm;(2)13—18岁牙弓后段可利用间隙的增加与上颌骨的生长改建及上颌磨牙近中漂移有关;(3)女性比男性较早结束颌骨的生长改建,女性14岁、男性15岁上颌后段骨改建基本结束;13—18岁期间存在上颌磨牙近中漂移现象,第二、三磨牙的萌出力可能会加速其近中漂移。结论上牙弓可用间隙的增龄性变化具有年龄、性别等差异,临床上可参考本研究结果预测相关可用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弓后段 可利用间隙 生长发育 正常[牙合]
原文传递
单侧后牙反的正畸治疗 被引量:10
12
作者 段银钟 孙应明 +1 位作者 王峰 张云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 :探讨矫治单侧后牙反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方法 :采用后前位X线片、全颌曲面断层片描图测量和模型测量进行鉴别诊断 ,将单侧后牙反分为 3种不同类型。然后应用单侧分裂基托式活动矫治器或四眼簧扩弓器进行非对称性扩大牙弓 ... 目的 :探讨矫治单侧后牙反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方法 :采用后前位X线片、全颌曲面断层片描图测量和模型测量进行鉴别诊断 ,将单侧后牙反分为 3种不同类型。然后应用单侧分裂基托式活动矫治器或四眼簧扩弓器进行非对称性扩大牙弓 ,还可以在反侧施行上下后牙的交互颌间牵引等矫治方法。结果 :78例单侧后牙反病例 ,依据 3种临床分型 ,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均达到满意疗效。结论 :单侧后牙反患者治疗前正确地诊断其临床类型 ,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 ,才能保证矫治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后牙反HE 扩大牙弓 颌间交互牵引
下载PDF
上颌扩弓治疗纠正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楠 段银钟 +1 位作者 耿春艳 何玉宏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通过头颅定位后前位片(P-A)测量,探讨上颌扩弓纠正单侧后牙反牙合,改善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方法混合牙列或早期恒牙列,单侧后牙反牙合伴有或不伴有前牙反牙合,下颌功能性偏斜患者16名,采用上颌Quad-Helix扩弓的方法,矫治前后头颅定... 目的通过头颅定位后前位片(P-A)测量,探讨上颌扩弓纠正单侧后牙反牙合,改善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方法混合牙列或早期恒牙列,单侧后牙反牙合伴有或不伴有前牙反牙合,下颌功能性偏斜患者16名,采用上颌Quad-Helix扩弓的方法,矫治前后头颅定位后前位片P-A测量分析,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单侧后牙反牙合矫正后,下颌骨两侧结构不对称性有明显改善.下颌骨两侧综合长度差亦减小(P<0.01),两侧下颌体长度差明显减小(P<0.01).结论混合牙列或早期恒牙列,由于单侧后牙反牙合导致的功能性下颌偏斜,采用扩大上颌牙弓,可以使下颌骨的不对称得到一定的改善,是早期纠正下颌功能性偏斜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后牙反[牙合] 下颌偏斜 面部不对称 扩大牙弓
下载PDF
成都地区正常恒牙青少年X线片后段牙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楚峰 曹阳 +1 位作者 赵志河 赵美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 通过对正常恒牙青少年X线片后段牙弓长度的测量及上下第三磨牙发育情况分析 ,为临床判断磨牙位置是否前移以及正畸治疗时推磨牙向后的可能性提供参考。方法 对 81名第二磨牙已萌出的正常青少年 ,平均 (1 2 73± 1 1 9)... 目的 通过对正常恒牙青少年X线片后段牙弓长度的测量及上下第三磨牙发育情况分析 ,为临床判断磨牙位置是否前移以及正畸治疗时推磨牙向后的可能性提供参考。方法 对 81名第二磨牙已萌出的正常青少年 ,平均 (1 2 73± 1 1 9)岁 ,男 4 0名、女 4 1名 ,拍摄X线片并进行头影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年龄段青少年上颌后段牙弓长度男性 (1 6 5 2± 2 35 )mm稍大于女性 (1 6 4 2± 2 5 5 )mm ,但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下颌后段牙弓长度男性 (1 3 0 0± 2 4 4 )mm稍大于女性 (1 2 4 3± 2 1 8)mm ,统计学分析同样无显著性差异。上下颌第三磨牙牙胚绝大多数已形成且牙冠已钙化完成 ,其出现率为上颌 84 0 % ,下颌 85 2 % ;下颌牙胚大多为中位前倾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恒牙He 青少年 X线片 后段牙弓 第三磨牙
下载PDF
正畸治疗中磨牙的拔除和保留(三十一)——750名青少年牙弓后段生长情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邓凯雄 刘进 +1 位作者 郭鑫 韩剑丽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8年第6期381-383,共3页
目的:调查青少年阶段牙弓后段的生长变化情况。方法:对750名8~18岁青少年全牙列曲面体层片进行测量统计。结果:女生14岁,男生16岁以后牙弓后段长度趋于稳定;同一个体中有第三磨牙牙胚侧的牙弓后段长度比无第三磨牙牙胚侧要长。结论:了... 目的:调查青少年阶段牙弓后段的生长变化情况。方法:对750名8~18岁青少年全牙列曲面体层片进行测量统计。结果:女生14岁,男生16岁以后牙弓后段长度趋于稳定;同一个体中有第三磨牙牙胚侧的牙弓后段长度比无第三磨牙牙胚侧要长。结论:了解牙弓后段的增龄变化对磨牙的拔除和保留的矫治设计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弓后段 正畸 第三磨牙
原文传递
成都地区青少年下颌牙弓后段可利用间隙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军 赵志河 +1 位作者 刘楚峰 罗颂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青少年牙弓后段可利用间隙的增龄性变化 ,为临床应用全牙弓间隙分析提供依据。方法 将 1999~ 2 0 0 0年在原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 11~ 2 0岁初诊患者 ,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 ,共获得5 2 6例 ,其中男 2...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青少年牙弓后段可利用间隙的增龄性变化 ,为临床应用全牙弓间隙分析提供依据。方法 将 1999~ 2 0 0 0年在原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 11~ 2 0岁初诊患者 ,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 ,共获得5 2 6例 ,其中男 2 32例 ,女 2 94例。按颌骨的矢状向、垂直向异常分类 ,通过头影测量分析获得牙弓后段可利用间隙量。分析成都地区青少年牙弓后段可利用间隙增龄性变化规律 ,用多变量相关分析检测牙弓后段间隙量与年龄、性别、安氏错类型、垂直骨面型的相关性。结果  (1)下颌牙弓后段间隙量与年龄、安氏错类型相关。 (2 )男女性的下颌牙弓后段可利用间隙增龄性变化曲线有一定差异。 (3)骨性Ⅲ类患者的牙弓后段可利用间隙增龄性变化量明显大于安氏Ⅰ、Ⅱ类患者。结论 成都地区青少年的数值同国外数值差异较大 ,提示在进行全牙弓间隙分析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地区 青少年 下颌牙弓后段 可利用间隙 预测 研究
下载PDF
ARCH钢板在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俞阳 范海泉 +1 位作者 陈铭 黄宏杰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616-2618,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中使用脊柱内固定系统-椎板成型系统(ARCH钢板)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9月,本科在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中采用ARCH钢板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2例,其中,男8...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中使用脊柱内固定系统-椎板成型系统(ARCH钢板)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9月,本科在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中采用ARCH钢板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60.5岁,临床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进行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评估。结果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39%,椎管扩大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1例发生再关门现象或颈椎反曲畸形。结论对于OPLL,ARCH钢板在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中的使用,能有效减少再关门可能,术后颈部轴性症状少,近期疗效确切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 骨化症 arch钢板 颈椎椎管成形术
下载PDF
早期上颌扩弓纠正单侧后牙反改善功能性下颌偏斜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楠 段银钟 +1 位作者 耿春艳 何玉宏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通过头颅定位后前位片(P-A)测量,探讨上颌扩弓纠正单侧后牙反牙合,改善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的临床效果。方法:混合牙列或早期恒牙列,上颌单侧后牙反牙合伴有/或不伴有前牙反牙合,下颌功能性偏斜病例16例,采用上颌Quad-Helix扩弓方法... 目的:通过头颅定位后前位片(P-A)测量,探讨上颌扩弓纠正单侧后牙反牙合,改善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的临床效果。方法:混合牙列或早期恒牙列,上颌单侧后牙反牙合伴有/或不伴有前牙反牙合,下颌功能性偏斜病例16例,采用上颌Quad-Helix扩弓方法,矫治前后头颅定位后前位片(P-A)测量分析,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单侧后牙反牙合矫正后,面部不对称有明显改善。结论:混合牙列或早期恒牙列,由于单侧后牙反牙合导致的功能性下颌偏斜,采用扩大上颌牙弓方法,可使下颌骨的不对称得到明显改善,是早期纠正下颌功能性偏斜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后牙反(牙合) 下颌偏斜 面部不对称 扩大牙弓
原文传递
后路不同术式治疗腰椎退变性滑脱65例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玉海 孔畅 +1 位作者 林定坤 陈博来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25-26,29,共3页
目的:比较几种不同后路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退变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患者根据是否可行内固定及融合方式分成A(单纯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B(椎弓根固定+后外侧植骨)、C(椎弓根固定+椎体间自体植骨)、D(椎弓根固定+椎体间融合+Cage)... 目的:比较几种不同后路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退变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患者根据是否可行内固定及融合方式分成A(单纯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B(椎弓根固定+后外侧植骨)、C(椎弓根固定+椎体间自体植骨)、D(椎弓根固定+椎体间融合+Cage)4组,采用ODI评分方法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情况进行评估,VAS评分标准进行疼痛程度评估,SUK标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正侧位片及动力位片进行融合评估。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1~2年随访,B、C、D 3组在腰椎稳定性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A组,D组在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方面均优于A、B、C 3组。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退变滑脱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滑脱 后路椎间融合 椎弓根
原文传递
X线平片分析寰椎后弓椎动脉沟环与颈性眩晕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彭辉 谢再汉 +1 位作者 云永兴 欧阳晓明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2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寰椎后弓椎动脉沟环与颈性眩晕的关系。方法通过收集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2008-08~2009-09 800例颈椎摄片中,选出发现有寰椎后弓椎动脉沟环的63例颈椎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患者中,椎动脉沟环合并颈椎退行性变者21例(3... 目的探讨寰椎后弓椎动脉沟环与颈性眩晕的关系。方法通过收集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2008-08~2009-09 800例颈椎摄片中,选出发现有寰椎后弓椎动脉沟环的63例颈椎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患者中,椎动脉沟环合并颈椎退行性变者21例(33.3%)。Ⅰ型36例,占57.1%;Ⅱ型14例,占22.2%,其中Ⅱa型5例,Ⅱb型9例;Ⅲ型13例,占20.6%。结论寰椎后弓椎动脉沟环的存在,在头颈部的旋转或屈伸运动时,可引起椎动脉痉挛或狭窄,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出现间歇性眩晕有密切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椎动脉沟环 椎动脉 供血不足 颈性眩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