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皮质激素及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郭怡辰 姚淋尹 魏永祥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585-1588,1592,共5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醋酸泼尼松对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PVOD)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明确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嗅觉障碍,同时排除鼻腔阻塞因素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醋酸泼尼松和醋酸泼尼松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醋酸泼尼松对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PVOD)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明确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嗅觉障碍,同时排除鼻腔阻塞因素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醋酸泼尼松和醋酸泼尼松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分别行T&T嗅觉测试和Sniffin Sticks嗅觉测试,将治疗前后嗅觉功能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PVOD患者经过醋酸泼尼松治疗,T&T嗅觉测试结果显示5例(25.00%)患者嗅觉功能恢复正常,9例(45.00%)改善;Sniffin Sticks嗅觉测试结果显示4例(20.00%)患者嗅觉功能恢复正常,10例(50.00%)改善。22例PVOD患者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T&T嗅觉测试结果显示7例(31.82%)患者嗅觉功能恢复正常,11例(50.00%)改善;Sniffin Sticks嗅觉测试结果显示6例(27.27%)患者嗅觉功能恢复正常,12例(54.55%)改善。结论:醋酸泼尼松和醋酸泼尼松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对PVOD有治疗效果。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虽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但联合银杏叶提取物的治疗效果有好于单独使用醋酸泼尼松的趋势。治疗时间延长有助于嗅觉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 糖皮质激素 银杏叶提取物
原文传递
天突穴与迎香穴水针疗法治疗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的临床增效作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媚 王慈 +4 位作者 丁毅 王丽华 胡蓉 张珺珺 郭裕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0年第4期266-271,共6页
目的探讨比较天突穴与迎香穴水针疗法对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30例)、迎香穴组(30例)和天突穴组(30例)。西药组采用口服及鼻用激素联合其它口服药物治疗;迎香穴组在西药... 目的探讨比较天突穴与迎香穴水针疗法对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30例)、迎香穴组(30例)和天突穴组(30例)。西药组采用口服及鼻用激素联合其它口服药物治疗;迎香穴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加用双侧迎香穴穴位注射治疗;天突穴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加用天突穴位注射治疗。穴位注射每周2次,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嗅觉功能检测评估。结果①西药组有效率最低为23.3%,迎香穴组有效率最高为60.0%,天突穴组有效率为50.0%。②迎香穴组与西药组、天突穴组与西药组之间有效率比较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而迎香穴组与天突穴组之间有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③疗效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治疗前嗅功能状态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治疗方式相关(P<0.01)。结论天突穴水针疗法对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的治疗具有明确临床增效作用,可以运用于不能耐受迎香穴治疗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突穴 穴位注射 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 增效作用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红奇 李梅 顾丽群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8年第10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采取针刺+嗅觉训练+药物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PVO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随访成功的62例PVO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运用嗅觉训练+药物治疗,实验组运用针... 目的观察采取针刺+嗅觉训练+药物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PVO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随访成功的62例PVO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运用嗅觉训练+药物治疗,实验组运用针刺+嗅觉训练+药物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行T&T嗅觉测试,并对治疗前后嗅觉功能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P<0.05)和3个月(P<0.0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为41.38%,实验组有效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嗅觉减退与嗅觉丧失的治疗有效率为31.03%和10.35%(P<0.05),实验组为42.42%和24.24%(P<0.05)。结论针刺+嗅觉训练+药物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PVOD有相对较好的疗效;治疗时间的延长有助于嗅觉功能的恢复;嗅觉减退的治疗效果好于嗅觉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感染后嗅觉障碍 针刺治疗 嗅觉训练 药物治疗 疗效
下载PDF
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患者化学感觉功能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怡辰 姚淋尹 +3 位作者 孙智甫 刘佳 黄小兵 魏永祥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5,共7页
目的观察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post-viral olfactory dysfunction,PVOD)患者的嗅觉功能、鼻内三叉神经功能和味觉功能变化,探讨PVOD患者化学感觉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嗅觉... 目的观察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post-viral olfactory dysfunction,PVOD)患者的嗅觉功能、鼻内三叉神经功能和味觉功能变化,探讨PVOD患者化学感觉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嗅觉味觉中心就诊的PVOD患者42例,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48.86±11.47)岁(xˉ±s,后同)。根据PVOD患者性别比选取正常对照组受试者20例。对受试者进行Sniffin′Sticks嗅觉测试,包括察觉阈(threshold,T)、辨别能力(discrimination,D)和识别能力(identification,I)测试,3项测试得分总和为TDI值。同时对受试者进行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lfac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oERPs)、三叉神经事件相关电位(trigeminal event-related potentials,tERPs)检查和味觉功能测试。根据味觉功能测试结果将PVOD患者分为味觉功能正常(normal gustation,NG)组和味觉功能障碍(gustatory dysfunction,GD)组。比较不同组间的嗅觉、味觉、鼻内三叉神经功能检查结果,并进行相关分析。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2例PVOD患者的病程为5(3,6)[M(Q_(1),Q_(3))]个月,其中14例(33.3%)患者伴有GD。PVOD患者的味觉功能与性别(r=0.565,P<0.001)、吸烟(r=-0.512,P=0.001)、嗅觉障碍病程(r=-0.357,P=0.020)和嗅觉功能(P值均<0.05)相关。GD组患者嗅觉功能较NG组患者差,其中两组间TDI值和T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25±4.58)分比(13.35±3.61)分,(1.54±0.66)分比(2.10±0.88)分,t=2.40、2.10,P值均<0.05]。GD组患者oERPs和tERPs的各波振幅明显低于NG组患者(P值均<0.05)。结论PVOD患者的主、客观嗅觉功能、鼻内三叉神经功能和味觉功能均有下降,并存在相关性,提示PVOD患者化学感觉功能间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障碍 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 味觉障碍 三叉神经功能 化学感觉功能
原文传递
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怡辰 姚淋尹 +3 位作者 孙智甫 黄小兵 刘佳 魏永祥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57-1062,共6页
目的:分析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PVOD)患者主客观嗅觉功能测试结果,评估预后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门诊的PVOD患者,给予嗅觉训练治疗4个月,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Sniffin’Sticks... 目的:分析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PVOD)患者主客观嗅觉功能测试结果,评估预后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门诊的PVOD患者,给予嗅觉训练治疗4个月,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Sniffin’Sticks嗅觉测试,根据嗅觉功能改善情况分为嗅觉功能改善组和嗅觉功能无改善组,分析患者一般情况、Sniffin’Sticks嗅觉测试和事件相关电位(ERPs)结果,评估嗅觉预后相关因素。结果:63例PVOD患者的嗅觉改善率为52.38%(33/63)。与嗅觉功能无改善组比较,嗅觉功能改善组病程短(P<0.001),治疗前嗅觉功能好(P<0.001),嗅觉阈值低(P<0.001)。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ERPs)和三叉神经事件相关电位(tERPs)的引出率分别为52.38%(33/63)和87.30%(55/63),嗅觉功能改善组oERPs引出率明显高于嗅觉功能无改善组(P<0.05),而tERPs引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嗅觉功能改善组oERPs的N1波潜伏期(N1L)和P2波潜伏期(P2L)高于嗅觉功能无改善组(P<0.05),N1波振幅(N1A)和P2波振幅(P2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RPs的N1波和P2波振幅及潜伏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前阈值(OR=21.376,95%CI:2.172~210.377,P=0.009)、oERPs的N1L(OR=0.994,95%CI:0.988~0.999,P=0.029)和病程(OR=0.607,95%CI:0.405~0.920,P=0.016)与嗅觉预后显著相关。结论:嗅觉障碍病程、嗅觉障碍严重程度、嗅觉功能阈值、oERPs的N1L可作为评估PVOD患者预后的指标。而年龄、嗅觉辨别能力、识别能力、oERPs的振幅和tERPs各波值等对预后评估价值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 嗅觉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检查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嗅觉训练结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临床观察
6
作者 米彦芳 王施梦 +2 位作者 宋云韬 王言言 郭小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3期359-362,共4页
目的观察嗅觉训练结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嗅觉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临床收治的56例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患者,观察组31例采取神经生长因子30μg肌内注射,1次/d,并指导患者购买嗅觉训练嗅笔,早晚各进行一次嗅觉训... 目的观察嗅觉训练结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嗅觉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临床收治的56例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患者,观察组31例采取神经生长因子30μg肌内注射,1次/d,并指导患者购买嗅觉训练嗅笔,早晚各进行一次嗅觉训练治疗。对照组25例仅采取嗅觉训练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例痊愈,21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80.6%;对照组14例有效,11例无效数,有效率5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6,P=0.046)。嗅觉丧失组24例,嗅觉训练(12例)有效率75%,嗅觉训练+神经生长因子治疗(12例)有效率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3)。嗅觉下降组32例,嗅觉训练(13例)有效率84.2%,嗅觉训练+神经生长因子治疗(19例)有效率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和嗅觉训练可以协同作用,促进嗅上皮和嗅觉通路的恢复、重建,有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障碍 嗅觉训练 神经生长因子 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