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网络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郑成强 谭凌霄 +1 位作者 周天秀 张虹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9-473,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中枢调控机制。方法:以14例PTS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调神醒脑"针法,即以百会、神庭为主穴,四神聪、风池为配穴进行针灸治疗。针刺得气后连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每次治疗30min,每周3...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中枢调控机制。方法:以14例PTS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调神醒脑"针法,即以百会、神庭为主穴,四神聪、风池为配穴进行针灸治疗。针刺得气后连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每次治疗30min,每周3次(隔日1次),连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结束时,对PTSD患者PTSD临床监测量表(clinician administered PTSD scale,CAP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定;使用Siemens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静息态扫描,以双侧海马作为感兴趣区,进行全脑功能连接分析。结果:电针治疗后,患者CAPS、SAS、SD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双侧海马与右侧中央后回、左侧顶上小叶存在功能连接增强(2.3<Z<4.0,P<0.05),左侧海马旁回和右侧杏仁核的连接被抑制。结论:电针对PTSD的症状改善具有一定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顶叶与海马的联系,抑制海马与海马旁回、杏仁核的功能连接,间接影响其他边缘系统相关脑区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电针 功能磁共振技术 功能连接 海马
原文传递
2004-2014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文献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燕 韦国永 黄永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89-693,共5页
目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相关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贵州数字图书馆等数据库,收集2004年1月-2014年9月关于PTSD的相关文献。由3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编码和制作类目表,并根据类目表进行内容分析... 目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相关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贵州数字图书馆等数据库,收集2004年1月-2014年9月关于PTSD的相关文献。由3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编码和制作类目表,并根据类目表进行内容分析。结果:最终确定54篇硕士论文,10篇博士论文和710篇期刊文献为内容分析样本。2010年PTSD研究论文数量达到顶峰,共118篇;关注研究对象的文献共531篇、研究症状345篇、创伤类型408篇、影响因素528篇、发病机制136篇、治疗方法198篇。其中,以社会人员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占72.13%,多方面综合症状的文献占55.36%,创伤类型为自然灾害的文献占46.81%,影响因素为综合因素的文献占26.89%,发病机制为生理机制的文献占74.27%,治疗方法为心理治疗的文献占45.96%。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对象范围广、影响因素多,研究注重多方面综合症状、自然灾害创伤类型、生物学发病机制以及心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内容分析法 创伤
下载PDF
地震后6月灾区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学生伴发焦虑及抑郁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陶炯 范方 +1 位作者 杨肖嫦 郑裕鸿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91-993,共3页
目的对汶川地震后6月都江堰地区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伴发焦虑及抑郁症状的状况进行分析。方法整群分层抽取都江堰地区中学生49个班级,利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量表(SCARED)、儿童... 目的对汶川地震后6月都江堰地区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伴发焦虑及抑郁症状的状况进行分析。方法整群分层抽取都江堰地区中学生49个班级,利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量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进行评估,共1925人完成调查。结果PTSD的检出率为15.9%,焦虑症状的检出率为40.8%,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24.4%。其中,PTSD与焦虑症状的共患率为13.6%,PTSD与抑郁症状的共患率为8.5%,PTSD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共患率为8.1%。PTSD总分与DSRSC抑郁指数(r=0.475,P〈0.01)、SCARED焦虑总分(r=0.650、P〈0.01)呈正相关。在检出PTSD的青少年中,有85%检出焦虑症状(x^2=295.160,P〈0.01),53.4%检出抑郁症状(x^2=166.504,P〈0.01)。在检出PTSD的女性青少年中,有88%检出伴发焦虑症状,高于男性(x^2=4.010,P〈0.05)。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女性、生活在农村、亲人伤亡严重、财产损失大、主观支持少、对支持的利用度低、消极应对方式是PTSD伴发焦虑的危险因素;女性、非独生子女、生活在农村、亲人伤亡严重、社会支持少、对支持的利用度低、消极应对方式是PTSD伴发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地震后6个月,青少年PTSD伴发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高,女性PTSD伴发焦虑症状的发生率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ptsd 焦虑 抑郁 症状共存
原文传递
“非典”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追踪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燕 徐勇 +1 位作者 张克让 杨红 《中国健康教育》 2005年第8期572-575,共4页
目的追踪研究'非典'患者出院后3个月、12个月两个阶段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对有PTSD的'非典'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作干预后评价.方法采用经修订的事件影响量表(IES-R)、自编的应激源、认知问卷等量表对114名'... 目的追踪研究'非典'患者出院后3个月、12个月两个阶段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对有PTSD的'非典'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作干预后评价.方法采用经修订的事件影响量表(IES-R)、自编的应激源、认知问卷等量表对114名'非典'患者进行测试,并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本调查30.7%的'非典'患者在事件结束后3个月被精神科医生确诊为PTSD,其中27人IES-R总分超过19分,闪入症状出现的频率较高;12个月后这些'非典'患者经1~4次电话心理干预后PTSD症状减轻.结论部分'非典'患者在事件结束后PTSD症状持续存在,临床应该持续评估其心理状态,并进行及时干预;电话心理干预有效,经干预后'非典'患者症状减轻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 患者 ptsd 心理干预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治疗的研究热点——基于美国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庞焯月 席居哲 左志宏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82-1196,共15页
为了解近10年(2006~2016)来美国18岁及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治疗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利用Bicomb 2.0软件和IBM 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对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查询到的363篇论文进行了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结... 为了解近10年(2006~2016)来美国18岁及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治疗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利用Bicomb 2.0软件和IBM 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对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查询到的363篇论文进行了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美国儿童青少年PTSD治疗研究可分为两个大的研究领域。领域一为儿童青少年PTSD的精神科和神经生物学相关的治疗,包括了两个小的研究热点:(1)儿童青少年PTSD精神科药物治疗相关的研究;(2)儿童青少年PTSD眼动脱敏再加工治疗等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疗法。领域二为儿童青少年PTSD的心理学治疗,包括了两个小的研究热点:(1)家庭暴力导致的儿童青少年PTSD心理学治疗研究;(2)儿童青少年PTSD的认知行为治疗研究。其中关于儿童青少年PTSD的认知行为治疗研究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领域,但关于儿童青少年PTSD治疗效果的长期纵向研究还较为缺乏,未来研究者应加强对儿童青少年PTSD治疗效果的追踪研究,并开展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疗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治疗 知识图谱 信息可视化 儿童青少年
下载PDF
军人军事行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2
6
作者 卢家春 王文春 +7 位作者 陈喆思 张安仁 卢豪 江玥 袁青 庞日朝 王倩 呼永河 《西南军医》 2016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了解某部参加军事演习的官兵3个月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2011年4月—2014年7月通过结构式问卷调查和心理量表测评对某部参加军事演习3个月的690名官兵进行相关因素调查。PTSD诊断采用PTSD筛查量表-军人版(... 目的了解某部参加军事演习的官兵3个月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2011年4月—2014年7月通过结构式问卷调查和心理量表测评对某部参加军事演习3个月的690名官兵进行相关因素调查。PTSD诊断采用PTSD筛查量表-军人版(PCL-M)进行初筛,再由精神科医师依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标准中PTSD的诊断标准,对初筛结果高于划界分者进行一对一晤谈确定诊断,使用SPSSl3.0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实际调查690人,收回有效问卷637例,确诊病例30例,占4.71%。个体阳性心理症状与中国男性青年常模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P<0.05);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有:独生子女、居住城镇、服役满意度低、遇到困难时不能获取经济帮助、受伤、演习任务过重、不满意上级指示;应激事件对个体短期内的性格因素没有影响(P>0.05)。结论军事演习官兵3个月后PTSD的患病率较常人高,加强官兵的心理防护和危机干预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军事演习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中医药拮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7
作者 郭宏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3-219,共7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由于遭受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而诱发的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近年来,随着战争、自然灾害、严重交通意外、暴力犯罪等重大创伤意外的不断增多,PTSD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本...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由于遭受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而诱发的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近年来,随着战争、自然灾害、严重交通意外、暴力犯罪等重大创伤意外的不断增多,PTSD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检索2006-2016年被中国知网(CNKI)收载的有关中医药拮抗PTSD的临床和实验性研究文献。从PTSD所属中医病证的范畴;中医对PTSD的病因病机的认识;PTSD的临床辨证分型与选方用药;中医药治疗PTSD的临床研究;针灸治疗PTSD的临床研究;中药拮抗PTSD的实验研究等6个方面对中医药拮抗PTSD的现状进行了综述。通过对检索的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多数学者将PTSD归属于中医百合病、嗜睡、心悸、不寐、健忘、厥证、郁证、奔豚气、梅核气等范畴;PTSD的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所涉及了心、肝、脾、肺与肾五脏,尤其是心、肝二脏;电针头穴治疗PTSD具有显著地临床疗效优势;中药复方拮抗PTSD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海马区域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与盐皮质激素受体(MR)受体的表达变化及调节HPA轴是中药复方拮抗PTSD的作用靶点或关键环节。对中医药拮抗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创伤后应激障碍 实验研究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认知行为疗法配合穴位刺激调控法治疗地震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滢 冯斌 +2 位作者 谢建平 徐方忠 陈炯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3-515,共3页
目的研究穴位刺激调控法对地震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疗效。方法对汶川大地震后的91例PTSD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其中对照组(认知行为疗法)24例,治疗组(认知行为疗法加穴位刺激调控法)67例。以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的中文版本和... 目的研究穴位刺激调控法对地震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疗效。方法对汶川大地震后的91例PTSD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其中对照组(认知行为疗法)24例,治疗组(认知行为疗法加穴位刺激调控法)67例。以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的中文版本和自编的重大创伤后心理状况调查表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IES-R总分、各因子分以及心理状况调量表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各因子减分值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穴位刺激调控法对地震所致PTSD具有肯定的疗效,并且优于单纯认知行为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认知行为疗法 穴位刺激调控法 创伤后应激障碍
原文传递
烧伤科护士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孔悦 夏哲远 +1 位作者 黄榕 殷婷婷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5年第10期3740-3743,共4页
[目的]探讨烧伤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职业倦怠量表(MBI)、组织支持感量表(POS)对纳入本研究的烧伤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的... [目的]探讨烧伤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职业倦怠量表(MBI)、组织支持感量表(POS)对纳入本研究的烧伤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的不同工作年限、职称PCL-C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支持感中,除工具性支持与回避/麻木、警觉性增高两维度不具有相关性外,组织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PCL-C总分及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职业倦怠中,除去人格化与重新体验、警觉性增高两维度不具有相关性外,各维度与PCL-C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情感耗竭、情感性支持、低成就感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烧伤科护士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高危人群,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维护其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科 创伤后应激障碍 职业倦怠 组织支持 心理健康
下载PDF
疏肝调神针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海马CA1及CA3区神经编码时空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中亭 张奥 +4 位作者 张彦峰 朱田田 赵怡坤 刘安国 严兴科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895-3900,共6页
目的:观察"疏肝调神"针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海马CA1、CA3区异常神经编码时空模式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抓取组、西药组和针刺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以复合应激法造模同时对... 目的:观察"疏肝调神"针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海马CA1、CA3区异常神经编码时空模式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抓取组、西药组和针刺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以复合应激法造模同时对应组分别以盐酸帕罗西汀、"疏肝调神"针法干预和抓取固定治疗。在体多通道记录海马CA1、CA3区神经元集群电活动,分析放电频率和波形幅值,留取图谱。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和抓取组CA1、CA3区放电频率缩短,集中分布频带降低,呈阵发性;放电波稀疏、凌乱,波形变窄,波形幅值减小(P<0.01)。与抓取组相比,西药组和针刺组CA1、CA3区放电频率延长,集中分布频带升高,呈断续性;放电波规则、整齐,波形幅值增大(P<0.01);两组CA1区波形增宽,但CA3区仅针刺组增宽。与西药组相比,针刺组CA3区波形幅值较宽,平均波形幅值较高(P<0.05)。结论:复合应激法可使大鼠海马CA1、CA3区神经编码时空模式异常改变,相关治疗均可显著调节部分异常改变,但"疏肝调神"针法整体效应更明显,这可能是针刺干预PTSD的重要中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调神”针法 创伤后应激障碍 海马 神经编码 放电频率 波形幅值 CA1 CA3
原文传递
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姚青芳 夏澜 +3 位作者 王先伟 江湖 候英英 蒲亨萍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1期88-93,共6页
目的调查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在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病房、门诊及盆底肌康复中心,采用便利抽样法,招募分娩后0~12月的产妇,运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及城市分娩创伤量表(City BiTS)对其进行调查... 目的调查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在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病房、门诊及盆底肌康复中心,采用便利抽样法,招募分娩后0~12月的产妇,运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及城市分娩创伤量表(City BiTS)对其进行调查。结果243名产妇中有22名达到产后PTSD诊断标准,阳性率为9.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状况(OR=15.112,95%CI=1.905~119.856,P=0.010)、阴道助产(OR=6.556,95%CI=1.678~25.610,P=0.007)、是否存在孕期不适(OR=3.936,95%CI=1.205~12.862,P=0.023)是产后PTSD的影响因素。结论本地区产后PTSD阳性率处于中等水平,提示临床工作者及管理者应提高对无固定工作、分娩方式为阴道助产、存在孕期不适产妇的重视,并早期实施预防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 影响因素 阴道助产 孕期不适 护理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社会支持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耿谊 高镇松 陈政雄 《河北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社会支持。方法:对3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PTSD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并于入院时和治疗4周末评定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然后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 目的: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社会支持。方法:对3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PTSD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并于入院时和治疗4周末评定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然后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前后的社会支持情况。结果:PTSD患者的主要精神症状为: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创伤体验、情境回避和持续的警觉性增高、选择性遗忘和对未来失去信心,多伴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抗抑郁药和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较佳,显好率分别达90.9%和83.3%。治疗前的SSRS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两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治疗4周末(P<0.05或P<0.01)。结论:PTSD患者具有接触创伤性事件、重现创伤体验、回避和警觉性增高四个特点,主观支持不足和对支持利用度差,需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和适当抗抑郁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焦虑 抑郁 抗抑郁药物 社会支持
下载PDF
地震灾区中学生PSS与PTSD趋势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叶运莉 刘娅 +3 位作者 陈敏 张俊辉 杨超 袁萍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53-855,共3页
目的探讨"5.12"汶川地震后灾区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阳性率和领悟社会支持(PSS)的变化趋势,以及PSS对PTSD的影响。方法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5.12汶川地震灾区3所中学1 ... 目的探讨"5.12"汶川地震后灾区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阳性率和领悟社会支持(PSS)的变化趋势,以及PSS对PTSD的影响。方法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5.12汶川地震灾区3所中学1 966名中学生先后进行3次自填式问卷随访调查。结果 3次调查PTSD筛查阳性率(χ2趋势=65.440,P<0.001)和严重程度变化(χ2趋势=48.368、P<0.001;Gamm a=-0.168、P<0.001)均呈下降趋势;3次调查PSS总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平均分为(59.19±11.08)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领悟各方面社会支持均是PTSD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稳定的社会支持促使部分PTSD阳性患者恢复了心理健康,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灾区中学生尤其是PTSD阳性学生各方面的社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创伤后应激障碍 领悟社会支持 趋势 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艾滋病感染者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率及症状结构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倩 高隽 杨蕴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2-486,共5页
目的:本研究考察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率及其症状结构。方法:样本1为云南省HIV感染者91名,样本2为该省和北京HIV感染者366名,施测自编创伤事件问卷及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PCLC),用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 目的:本研究考察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率及其症状结构。方法:样本1为云南省HIV感染者91名,样本2为该省和北京HIV感染者366名,施测自编创伤事件问卷及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PCLC),用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访谈对样本1被试进行诊断评估,确定PCL-C区分PTSD的分界点;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比较PTSD症状结构的3个竞争模型。结果:1再体验-回避-麻木-警觉一阶四因子模型拟合最优;2PCL-C区分HIV感染者罹患PTSD的最佳分界点为44分,对应敏感度0.842,特异度0.906,诊断效能0.94,样本1中PTSD发病率为41.80%。结论:PTSD在HIV感染者人群中发病率高,PCL-C在该人群中呈一阶四因子一阶相关结构,提示该种症状分类具有跨样本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感染者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发病率 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核表 因子结构
原文传递
基于16S rRNA测序分析陈皮-枳壳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佟常青 孙天石 +5 位作者 周芹 李梦佳 李卫红 刘燕 陈子杰 宋月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740-4744,共5页
目的: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探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经陈皮-枳壳治疗后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变化。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采用单次延长应激法复制PTSD模型,治疗组给予0.5 g·kg^(-1)·d... 目的: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探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经陈皮-枳壳治疗后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变化。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采用单次延长应激法复制PTSD模型,治疗组给予0.5 g·kg^(-1)·d^(-1)陈皮-枳壳颗粒剂混合溶液,其余两组给予等量蒸馏水。7 d后收集粪便样本,运用16S rRNA测序技术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得出结论。行为学测试包括旷场实验和僵立行为测试。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直立次数显著增加(P<0.01),僵立时间显著减少(P<0.01);拟杆菌门各水平差异菌群相对丰度上调,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蓝藻菌门各水平差异菌群相对丰度下调。结论:陈皮-枳壳可能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环境,促进拟杆菌门相关细菌繁殖,抑制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蓝藻菌门部分细菌生长,这是其治疗PTSD可能的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肠道菌群 16S rRNA 高通量测序 陈皮 枳壳
原文传递
针灸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效应机制的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中亭 张微 +1 位作者 邢家铭 严兴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85-1088,共4页
对针灸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中医学理论基础、针灸选穴依据和刺灸方法进行理论探讨,并从神经生物学、脑功能影像学等角度对针灸干预PTSD的实验研究关键机制进行综述,进一步明确针灸干预PTSD的效应机制。发现PTSD是一种伴发多种精... 对针灸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中医学理论基础、针灸选穴依据和刺灸方法进行理论探讨,并从神经生物学、脑功能影像学等角度对针灸干预PTSD的实验研究关键机制进行综述,进一步明确针灸干预PTSD的效应机制。发现PTSD是一种伴发多种精神异常表现的应激综合征,针灸治疗本病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此基础上,评述当前对PTSD机制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相关实验研究提供思路,以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针灸 效应机制 综述
原文传递
灾后未成年人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心理救助的启示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秀丽 王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1-137,共7页
灾难的多发性对人类身心造成的伤害是现代灾害学、社会学、生态学和心理学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相对于成年人而言,灾难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伤害尤为严重,但不同的未成年人面对同样的灾难其心理反应各不一致,主要是因为灾难并非是影响心... 灾难的多发性对人类身心造成的伤害是现代灾害学、社会学、生态学和心理学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相对于成年人而言,灾难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伤害尤为严重,但不同的未成年人面对同样的灾难其心理反应各不一致,主要是因为灾难并非是影响心理反应的唯一因素。笔者试图从个体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灾难本身刺激性因素四个方面全面分析灾后未成年人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因素分析提出灾后心理救助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心理问题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下载PDF
米诺环素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冲 石佐林 +1 位作者 王振 董玉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研究米诺环素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单次延长应激(SPS)方法制备大鼠PTSD模型,通过灌胃方法给予大鼠米诺环素治疗(PTSD+Mino group)或者生理盐水(PTSD group)。通过黑白箱穿梭实验检测大鼠的行... 目的:研究米诺环素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单次延长应激(SPS)方法制备大鼠PTSD模型,通过灌胃方法给予大鼠米诺环素治疗(PTSD+Mino group)或者生理盐水(PTSD group)。通过黑白箱穿梭实验检测大鼠的行为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部位离子钙结合适配分子1(Iba-1)的表达,ELISA检测脑海马IL-1β和TNF-α的含量,实时定量RT-PCR(RT-qPCR)方法检测海马部位IL-1β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SPS刺激后大鼠3 d后,大鼠焦虑样行为明显,海马Iba-1表达增加,海马组织中IL-1β和TNF-α含量增加。而米诺环素治疗明显减少PTSD大鼠焦虑样行为,降低海马中Iba-1的表达,同时米诺环素治疗还可以降低海马IL-1β和TNF-αmRNA和蛋白的水平。结论:米诺环素治疗可以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改善PTSD大鼠的焦虑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创伤后应激障碍 神经炎症 小胶质细胞 海马 大鼠
下载PDF
人格特征对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梁冰 梁晶冰 +1 位作者 邢姿 陈少娟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9期3146-3148,3149,共4页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患病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人格特征对急性心肌梗死所致PTSD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医院住院治疗的1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患病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人格特征对急性心肌梗死所致PTSD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医院住院治疗的1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SD患病率为23.03%。单因素分析显示,PTSD患者E量表得分低于非PTSD患者,N量表得分高于非PTSD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OR=0.92,95%CI:0.86~0.97)是急性心肌梗死所致PTSD的保护因素;绝望程度高(OR=2.01,95%CI:1.35~2.67)、恐惧死亡程度高(OR=2.94,95%CI:2.35~3.26)及N量表得分高(OR=3.78,95%CI:3.42~4.39)是急性心肌梗死所致PTSD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所致PTSD的患病情况值得重视,具有神经质人格特征的人群更易患PT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急性心肌梗死 人格特征
下载PDF
5·12地震后一般灾区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调查 被引量:5
20
作者 唐龙 景璐石 +12 位作者 贺伟 李琴 李瑞 杨彪 左显会 何静 黄国娇 冯文静 范方敏 张帅 贾雪 庞敏 曹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年第6期730-732,共3页
目的调查"5·12"汶川地震后,一般灾区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救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成都某医学院校3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目的调查"5·12"汶川地震后,一般灾区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救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成都某医学院校3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自编)、事件影响量表(IES)进行集体施测。结果 PTSD症状的发生率为8.52%(23/270)。经单因素分析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相关的影响因素有:震后家人情况(2χ=44.502,P=0.00)、震后亲戚/朋友情况(χ2=44.690,P=0.00)、家乡受灾情况(χ2=47.192,P=0.00)、震后房屋受损状况(χ2=31.193,P=0.00)、震后财产受损状况(χ2=26.433,P=0.00)5个因素。经非条件逐步Log istic回归筛选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影响因素有:震后家人情况(t=4.326,P=0.00)、震后亲戚/朋友情况(t=5.240,P=0.00)、家乡受灾情况(t=-5.805,P=0.00)。结论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一般灾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特别是家在重灾区,有家人或亲戚、朋友伤亡的学生更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般灾区 调查研究 大学生 5·12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