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威代尔葡萄成熟及后熟过程中游离态萜烯类香气的变化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芳 张晓旭 +4 位作者 杨晓 刘翠平 杨丽丽 高尚文 李景明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7-192,共6页
目的:以酿制冰葡萄酒的主要品种——威代尔葡萄为试材,研究威代尔葡萄果实中重要的香气成分——萜烯类化合物在成熟、后熟过程中含量的变化,为掌握、调控冰葡萄酒中的香气形成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HS-SPME-GC/MS对成熟及后熟阶段威... 目的:以酿制冰葡萄酒的主要品种——威代尔葡萄为试材,研究威代尔葡萄果实中重要的香气成分——萜烯类化合物在成熟、后熟过程中含量的变化,为掌握、调控冰葡萄酒中的香气形成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HS-SPME-GC/MS对成熟及后熟阶段威代尔葡萄果实中游离态萜烯类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共检测到8种萜烯类香气成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花后120~150 d之间,游离态萜烯类香气成分的含量变化显著,大多数萜烯类香气成分在达到最高含量后,伴随气温的下降而急剧下降。结论:采用HS-SPME-GC/MS有效实现了威代尔葡萄样品中游离态萜烯类化合物的提取与检测,8种游离态萜烯类香气成分在果实成熟期得到最大程度的积累,而后熟期其含量普遍下降,这与产地气温的降低有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代尔葡萄 成熟 后熟 游离态萜烯类化合物
原文传递
油茶籽储藏品质变化规律及条件优化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广飞 刘海 +4 位作者 李卫 刘嫣红 谢雨岑 张悦 谢永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1-311,共11页
为探讨不同储藏条件下油茶籽品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找出适宜的储藏条件,该文分别以物料含水率、空气相对湿度和储藏温度为单因素,研究油茶籽储藏过程中的含油率、酸值、过氧化值等品质的变化规律及相应的脂肪酶、脂氧合酶活性,并对微... 为探讨不同储藏条件下油茶籽品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找出适宜的储藏条件,该文分别以物料含水率、空气相对湿度和储藏温度为单因素,研究油茶籽储藏过程中的含油率、酸值、过氧化值等品质的变化规律及相应的脂肪酶、脂氧合酶活性,并对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响应面法,综合考察上述因素对油茶籽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籽的储藏过程存在3至4个月的后熟期,酸值、过氧化值均随含水率、温度和储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脂肪酶及微生物的繁殖与酸值的关系比较显著。优化的油茶籽储藏工艺参数为:空气相对湿度57.6%~67.4%,储藏温度17.2~20.4℃,物料含水率8.9%~10.4%和储藏时间62.2~110.3 d。该研究可为油茶籽储藏及后续加工提高出油率和保障品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 储藏 品质控制 油茶籽 后熟 优化 参数
下载PDF
玉米籽粒后熟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曹勇 许秀颖 +5 位作者 蔡丹 刘回民 张浩 赵城彬 郑明珠 刘景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共7页
为科学评价玉米在后熟阶段籽粒的生理特征和营养品质,对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两个品种玉米籽粒在后熟过程中的14个生理生化和品质性状指标,包括水分含量与状态、呼吸速率、可溶性糖含量、α-淀粉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过... 为科学评价玉米在后熟阶段籽粒的生理特征和营养品质,对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两个品种玉米籽粒在后熟过程中的14个生理生化和品质性状指标,包括水分含量与状态、呼吸速率、可溶性糖含量、α-淀粉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己糖激酶活性、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脂肪酸值、淀粉含量、千粒质量和快消化淀粉含量变化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籽粒在后熟过程中的品质性状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玉米籽粒后熟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提取出不耐储因子、产量因子和消化特征因子3个主成分。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3.436%、18.466%和12.857%,累计贡献率为84.759%。根据综合分析F值变化规律,可以对玉米的后熟品质与后熟时间进行判定。新收获玉米Zd958和Xy335的后熟时间分别为50、30d。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新玉米后熟品质的判定及玉米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后熟 品质性状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糖代谢对甜瓜果实后熟软化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强 代文婷 +1 位作者 李冀新 金新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117,共6页
为研究糖代谢及其基因表达与甜瓜果实后熟软化的关系,将甜瓜果实分别在20、2℃下直接贮藏、1-MCP处理后在20℃下贮藏,测定果实后熟软化过程中硬度、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并对其关键酶基因(AM、SPS、SS... 为研究糖代谢及其基因表达与甜瓜果实后熟软化的关系,将甜瓜果实分别在20、2℃下直接贮藏、1-MCP处理后在20℃下贮藏,测定果实后熟软化过程中硬度、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并对其关键酶基因(AM、SPS、SS和AI)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甜瓜果实采后淀粉快速降解,在此过程中,果实硬度也迅速下降,淀粉酶(amylase,AM)是果实软化初期的关键酶。在果实后熟软化过程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有所下降,蔗糖代谢也参与了甜瓜果实后熟软化。此外,低温和1-MCP处理对甜瓜果实糖代谢、淀粉代谢过程中酶活性与相关基因表达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后熟 软化 糖代谢 酶活性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不同变温处理对徐香猕猴桃后熟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余庭庭 姚悦 +2 位作者 包会英 张瑞 周会玲 《保鲜与加工》 CAS 2023年第4期1-8,共8页
为研究不同变温处理对徐香猕猴桃后熟生理的影响,探索变温催熟技术在猕猴桃上的应用,分别以在0℃冷库中贮藏0d(S1)和30d(S2)的徐香猕猴桃为试材,采取3种方式进行催熟处理,即处理1(5℃处理24h→10℃处理24h→15℃处理至可即食)、处理2(1... 为研究不同变温处理对徐香猕猴桃后熟生理的影响,探索变温催熟技术在猕猴桃上的应用,分别以在0℃冷库中贮藏0d(S1)和30d(S2)的徐香猕猴桃为试材,采取3种方式进行催熟处理,即处理1(5℃处理24h→10℃处理24h→15℃处理至可即食)、处理2(15℃处理24h→25℃处理24h→15℃处理至可即食)、处理3(15℃恒温处理至可即食),定期测定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VC含量等生理指标,至果实达即食状态,随后考察不同处理猕猴桃货架期间(常温和4℃)失重率和腐烂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催熟处理组的徐香猕猴桃后熟期间品质差异较大。对S1组徐香猕猴桃进行变温催熟处理时,以处理2组的果实催熟时间最短,8d达到即食状态,分别较处理3和处理1提前2d和4d,且催熟期间处理2组的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下降最快,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明显快于处理1和处理3,呼吸和乙烯峰值提前,但VC含量和货架期间果实失重率变化与其他处理组无显著差异;对S2组猕猴桃进行变温催熟处理时,各处理组催熟时间均较S1组缩短2d,同样以处理2组的催熟时间最短(6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香猕猴桃 变温处理 后熟 生理品质
下载PDF
剁椒山笋后熟过程中微生物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添艳 苏伟 +1 位作者 母应春 尹学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0-189,共10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剁椒山笋后熟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潜在相关性。结果表明: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黄单胞菌属(Xanth...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剁椒山笋后熟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潜在相关性。结果表明: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欧文氏菌属(Erwinia)、劳尔氏菌属(Ralston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片球菌属(Pediococcus)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在剁椒山笋后熟贮藏过程中占据主导优势。在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到71种挥发性化合物,总含量从406.57μg/kg上升至900.08μg/kg。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剁椒山笋样品在后熟初期与末期分离明显。由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变量投影重要性大于1筛选出28种重要代谢物。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菌对风味的影响大于真菌,且优势菌与多数风味物质呈正相关。本研究将为发酵辣椒制品后熟贮藏过程中风味品质的改善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剁椒山笋 后熟 微生物多样性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籼稻后熟对米粉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莫西亚 易翠平 +1 位作者 祝红 李彩云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7,共7页
文章综述了籼稻后熟作用对米粉品质的宏观影响,分析了影响米粉品质变化的后熟原料籼米粉的理化性质(糊化特性、质构特性、水合特性)变化,及相应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主要大分子的结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与米粉品质变化的相关性。
关键词 籼稻 后熟 米粉 品质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光照对油茶鲜果后熟过程代谢物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范兴 卢燕燕 吴建文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40-50,共11页
为解析光照条件下油茶鲜果的特征性代谢物,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electrospray ionis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ESI-MS/MS)对后熟过程油茶鲜果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物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739种... 为解析光照条件下油茶鲜果的特征性代谢物,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electrospray ionis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ESI-MS/MS)对后熟过程油茶鲜果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物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739种代谢物,其中正离子模式和负离子模式下鉴定的代谢产物数量分别为711种和28种,共55个代谢物种类,主要有萜类118种、生物碱类97种、黄酮类88种、酚类53种、苯丙素类52种、类黄酮44种等。主成分及聚类热图分析表明,油茶鲜果不同后熟处理中光照对其代谢物有明显影响。代谢途径富集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了类黄酮、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鲜果 后熟 代谢组学 光照 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
下载PDF
牡丹籽仁发育及后熟对其脂肪酸含量和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正 石红梅 +1 位作者 盖树鹏 张玉喜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6-111,共6页
以油用牡丹品种‘凤丹’为试材,记录了蓇葖果和籽仁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及质量,并利用GC-MS测定脂肪酸含量,分析了后熟对脂肪酸含量和成分的影响,以期为牡丹籽粒收获和脂肪酸生产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籽仁发育过程可分为籽仁发育初期、籽... 以油用牡丹品种‘凤丹’为试材,记录了蓇葖果和籽仁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及质量,并利用GC-MS测定脂肪酸含量,分析了后熟对脂肪酸含量和成分的影响,以期为牡丹籽粒收获和脂肪酸生产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籽仁发育过程可分为籽仁发育初期、籽仁快速生长期、籽仁发育定型期和籽仁成熟期4个时期。未经后熟处理的情况下,授粉后120 d时含油量最高,之后下降。后熟处理显著提高了籽仁的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及总脂肪酸含量,其中100 d,后熟30 d的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因此100 d采收后熟30 d是较佳的采收组合方式。研究结果对油用牡丹高产栽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研究后熟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籽仁发育 脂肪酸 后熟 GC-MS
原文传递
收获期及后熟处理对甘蓝型油菜种子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新乾 杨倩 +2 位作者 张海清 贺记外 鞠灏 《作物研究》 2021年第2期165-171,共7页
为探索油菜高活力种子的适宜收获期和后熟处理方式,以甘蓝型油菜湘杂油420、湘杂油787为材料,设置6个收获期、2种后熟处理方式,对不同处理油菜种子的活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盛花后34~45 d内收获,随着收获期的延迟,种子千粒质量... 为探索油菜高活力种子的适宜收获期和后熟处理方式,以甘蓝型油菜湘杂油420、湘杂油787为材料,设置6个收获期、2种后熟处理方式,对不同处理油菜种子的活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盛花后34~45 d内收获,随着收获期的延迟,种子千粒质量、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呈增加趋势,电导率呈下降趋势。后熟处理具有显著提高种子粒重和活力的效果,室内阴干比自然晾晒效果更佳。收获期太迟,后熟处理效果不明显,且种子活力有下降趋势。湘杂油420在盛花后40~42 d收获,后熟处理4 d,其种子活力最高;湘杂油787在盛花后41~43 d收获,后熟处理4 d,其种子活力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子 收获期 后熟 种子活力
下载PDF
延缓番茄果实后熟过程的初步研究
11
作者 杨玲 张继澍 王韶唐 《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2期44-47,共4页
将绿白熟期番茄果实采后分别置于高温(33℃)和低温(3~5℃)下处理7天,与置室温条件下(18~25℃)相比:果实软化速度、番茄红素的形成、乙烯释放速率、呼吸强度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均被抑制,显示整个后熟过... 将绿白熟期番茄果实采后分别置于高温(33℃)和低温(3~5℃)下处理7天,与置室温条件下(18~25℃)相比:果实软化速度、番茄红素的形成、乙烯释放速率、呼吸强度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均被抑制,显示整个后熟过程明显变慢。高温处理比低温处理效果更明显,且诱导出一条过氧化物同工酶新酶带,可能与“热击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温度处理 后熟 PG 保鲜 贮藏
下载PDF
不同后熟发酵时间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治华 黄驰 +5 位作者 王自鹏 姚英政 董玲 李浦 谢江 陈福生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80-184,共5页
分析后熟发酵过程中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后熟发酵时间的郫县豆瓣酱电子鼻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结合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很好的将不同后熟发酵时间豆瓣酱样品... 分析后熟发酵过程中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后熟发酵时间的郫县豆瓣酱电子鼻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结合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很好的将不同后熟发酵时间豆瓣酱样品区分开,根据传感器对样品的敏感度和区分度进行优化,最佳传感器组合为S1S4S7S10;3种不同后熟发酵时间的郫县豆瓣酱共分离鉴定出44种挥发性化合物,后熟发酵1 a共鉴定出36种化合物,占总检出化合物的81.8%;后熟发酵2 a共鉴定出30种化合物,占总检出化合物的68.2%;后熟发酵3 a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占总检出化合物的63.6%;3种不同后熟发酵酱中含有19种相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是4-乙基-2-甲氧基苯酚、苯乙醇、2-乙基苯酚、苯甲醛、苯乙醛、水杨酸甲酯、1-庚醇,它们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别;感官分析显示后熟发酵1 a的样品在色泽、酱香等方面与后熟发酵2、3 a存在较大差异,而后熟发酵2、3 a的样品整体上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郫县豆瓣酱 后熟发酵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风味成分
下载PDF
切割伤害对油桃果实后熟软化及乙烯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姜爱丽 马艳 +2 位作者 胡文忠 田密霞 刘程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4-268,共5页
研究鲜切油桃果实贮藏过程中,不同切割层面的细胞壁多糖降解相关酶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相关酶活性及乙烯生成量、1-氨基环丙烷-1-羟酸合成酶(ACS)、1-氨基环丙烷-1-羟酸氧化酶(ACO)活性的变化,旨在探讨鲜切油桃果实不同切割层面乙烯生成机... 研究鲜切油桃果实贮藏过程中,不同切割层面的细胞壁多糖降解相关酶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相关酶活性及乙烯生成量、1-氨基环丙烷-1-羟酸合成酶(ACS)、1-氨基环丙烷-1-羟酸氧化酶(ACO)活性的变化,旨在探讨鲜切油桃果实不同切割层面乙烯生成机制及其与果实成熟软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鲜切油桃2d时便出现ACS和ACO活性高峰以及乙烯释放量高峰,明显早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高峰和酯氧合酶(LOX)活性高峰,说明切割伤害引发的乙烯大量生成启动了细胞壁水解进程及膜质过氧化作用的发生。切割上层细胞壁水解和膜质过氧化作用的程度最为严重,2d时切割上层细胞的原果胶含量比对照低83.7%,丙二醛含量比对照高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桃 切割伤害 后熟软化 乙烯合成 酯氧合酶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下载PDF
羌活种胚后熟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14
作者 史静 马小军 +2 位作者 蒋舜媛 赵鑫 陈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3-276,共4页
目的阐述羌活种胚后熟过程中内源激素与种胚发育和休眠解除的关系。方法激素测定用HPLC法,外标法定量,质量分数以μg/100 g表示。结果羌活种胚后熟过程中,玉米素(Z)有2个高峰和2个低谷,第1个峰值出现在层积20 d时,第2个峰值出现在层积10... 目的阐述羌活种胚后熟过程中内源激素与种胚发育和休眠解除的关系。方法激素测定用HPLC法,外标法定量,质量分数以μg/100 g表示。结果羌活种胚后熟过程中,玉米素(Z)有2个高峰和2个低谷,第1个峰值出现在层积20 d时,第2个峰值出现在层积100 d时;第1个低谷出现在层积70 d时,第2个低谷出现在层积150 d时。吲哚乙酸(IAA)层积20 d时出现高峰,层积100 d和层积150 d时没能检测到。脱落酸(ABA)的变化和IAA相似,不同在于层积220 d未完成生理后熟和层积220 d发芽的种子中都不能检测到ABA的量。赤霉素(GA3)的量比其他激素高很多,出现2个峰值,第1个出现在层积20 d,第2个出现在层积150 d时;完成生理后熟种子中的GA3量比未完成生理后熟种子中的高。结论层积20 d后Z、IAA、ABA和GA3量的增加启动了羌活种胚的发育。Z能促进羌活种胚的发育和萌发。GA3可能对打破羌活种子休眠没有直接的作用,但是能促进种胚的生长。层积中后期没有检测到ABA的量,ABA可能不是羌活种子萌发的主要抑制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活药材 休眠 种胚后熟 内源激素
下载PDF
不同保鲜剂对贵长猕猴桃后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曹森 李江阔 +4 位作者 张鹏 尹连兵 王红 江彤 罗冬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50-56,共7页
目的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结合生物保鲜剂处理对贵长猕猴桃后熟品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贵长”猕猴桃为实验材料,采用3种处理方法(1-MCP;1-MCP+乳酸链球菌素(Nisin);1-MCP+纳他霉素(Nata))对贵长猕猴桃进行常温(20±1)... 目的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结合生物保鲜剂处理对贵长猕猴桃后熟品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贵长”猕猴桃为实验材料,采用3种处理方法(1-MCP;1-MCP+乳酸链球菌素(Nisin);1-MCP+纳他霉素(Nata))对贵长猕猴桃进行常温(20±1)℃货架期保鲜研究,并与对照组(CK)相比较,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贵长猕猴桃生理品质变化特性的影响。结果采用1-MCP结合生物保鲜剂的处理方法能够延缓贵长猕猴桃的生理代谢水平,推迟果实的衰老进程。其中1-MCP结合纳他霉素处理方法有利于延缓果实腐烂率的上升,降低果实丙二醛(MDA)含量、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抑制贵长猕猴桃硬度、Vc含量和还原糖含量的下降,促进果实固酸比的下降,保持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论采用1-MCP结合纳他霉素的处理方法对贵长猕猴桃后熟品质的影响最显著,能够降低果实货架期间的代谢水平,维持贵长猕猴桃的后熟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生物保鲜剂 后熟品质 衰老生理
下载PDF
1-甲基环丙烯保鲜贴纸延缓香蕉后熟衰老进程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孟祥春 黄泽鹏 +1 位作者 凡超 向旭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2527-2532,共6页
目的研究新型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 1-MCP)保鲜贴纸在延长黄熟香蕉货架期方面的应用。方法分析1-MCP保鲜贴纸对黄熟蕉的后熟阶段值、硬度、果实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等后熟衰老指标、果实外观色泽和品质变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研究新型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 1-MCP)保鲜贴纸在延长黄熟香蕉货架期方面的应用。方法分析1-MCP保鲜贴纸对黄熟蕉的后熟阶段值、硬度、果实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等后熟衰老指标、果实外观色泽和品质变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1-MCP保鲜贴纸可明显延长黄熟蕉的货架期3 d,一定程度地减缓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延缓硬度下降,延迟衰老梅花点的出现,但1-MCP保鲜贴纸对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维生素C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乙烯催熟后的黄熟香蕉可采用1-MCP保鲜贴纸延长运输及货架销售期,降低黄熟蕉由于快速后熟衰老软化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商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环丙烯保鲜贴纸 黄熟香蕉 货架期 后熟衰老 硬度
下载PDF
不同瓜龄、后熟期对西葫芦采种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守如 陈艳丽 +2 位作者 赵香梅 曾凯 栗燕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32,共4页
西葫芦不同瓜龄和后熟期对种子质量均有影响。在30~60d,瓜龄越长,种子的千粒重、单瓜产种量、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越高;延长种瓜后熟期能明显地改善种子质量;在后熟期0~30d,随着后熟期的延长,种子的质量明显提高。瓜龄为40d,后... 西葫芦不同瓜龄和后熟期对种子质量均有影响。在30~60d,瓜龄越长,种子的千粒重、单瓜产种量、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越高;延长种瓜后熟期能明显地改善种子质量;在后熟期0~30d,随着后熟期的延长,种子的质量明显提高。瓜龄为40d,后熟期为10d的西葫芦种子,接近正常的种子质量标准,可作为生产上采种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熟期 西葫芦 采种 种子质量标准 产种量 种瓜 发芽势 指标 影响 标的
下载PDF
层积条件和激素处理对朝鲜淫羊藿种子后熟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明月 王蕾 +1 位作者 王克凤 董然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44-2051,共8页
为探明朝鲜淫羊藿种子后熟机理及解决种子育苗难问题,以其6至7成熟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比较自然层积和4℃低温层积两种条件下种子完成后熟情况,并进一步筛选促进种胚生长的激素浓度。结果表明:自然层积种子率先完成后熟,后熟时间最短为8... 为探明朝鲜淫羊藿种子后熟机理及解决种子育苗难问题,以其6至7成熟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比较自然层积和4℃低温层积两种条件下种子完成后熟情况,并进一步筛选促进种胚生长的激素浓度。结果表明:自然层积种子率先完成后熟,后熟时间最短为80 d,层积至120 d时胚长达2.703 3 mm、胚宽达0.76 mm、胚率达70.33%,三项指标均显著优于低温层积;赤霉素(GA3) 400 mg/L为自然层积条件下最佳激素浓度,层积至120 d时其胚率达88.23%,低温层积条件下各外源激素均不能明显促进种胚发育。综上,种子采后经自然层积120 d能顺利完成种胚后熟过程,配合使用赤霉素(GA3) 400 mg/L效果更好。该研究为朝鲜淫羊藿种子后熟及萌发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淫羊藿 种子后熟 层积条件 激素
原文传递
工厂化栽培杏鲍菇优良菌株筛选及菌包后熟培养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胡中娥 钟国祥 +4 位作者 陈柳萌 李菁 程正新 沈爱喜 陈庆隆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87-88,共2页
采用人工控制条件进行杏鲍菇的工厂化生产,经菌株对比试验,筛选到杏鲍菇1号和3号适宜工厂化生产需要。菌包满袋后经过5~6d的后熟期再搬入冷库,杏鲍菇菌蕾分化快,形成早,予实体在冷库中生长时间最短。
关键词 杏鲍菇 工厂化栽培 品比试验 菌包后熟
下载PDF
铁筷子种胚形态后熟过程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雪艳 王莉 +2 位作者 王方圆 周亚福 李艳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8期56-58,共3页
铁筷子是毛茛科铁筷子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特有种。其干燥根和根茎可做药用,同时也是优良的观赏植物。本研究利用植物解剖法研究铁筷子种胚在层积处理下的发育过程和大小。结果表明采收期成熟的铁筷子种胚处于心形胚阶段,胚率为8.... 铁筷子是毛茛科铁筷子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特有种。其干燥根和根茎可做药用,同时也是优良的观赏植物。本研究利用植物解剖法研究铁筷子种胚在层积处理下的发育过程和大小。结果表明采收期成熟的铁筷子种胚处于心形胚阶段,胚率为8.13%。在层积条件下种胚经历心形胚阶段和鱼雷胚阶段,最终发育至成熟的子叶胚,胚率为41.11%。铁筷子种胚存在严重的形态后熟现象,种胚发育不成熟是导致铁筷子种子休眠和萌发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筷子 种胚、形态后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