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麻醉恢复室患者安全转运前的应用 被引量:31
1
作者 黄媛 张稳 +1 位作者 王婷 鲁汉杰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8期608-611,共4页
目的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麻醉恢复室(PACU)患者安全转运前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5年1-12月术后在PACU复苏转运的全身麻醉患者689例,2015年1-6月采取普通工作模式对346例PACU患者进行复苏转运前护理作为对照组,2015... 目的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麻醉恢复室(PACU)患者安全转运前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5年1-12月术后在PACU复苏转运的全身麻醉患者689例,2015年1-6月采取普通工作模式对346例PACU患者进行复苏转运前护理作为对照组,2015年7-12月采取在普通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方法对343例PACU患者进行复苏转运前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麻醉苏醒期优先风险数值、失效模式的发生情况及医护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期优先风险数值总和由(229.00±52.91)分降至(57.14±16.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8,P=0.00).观察组患者失效模式发生率为2.62%(9/3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36%(67/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9,P〈0.01).医护对恢复室的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由74.36%(58/78)提高到93.59%(7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2,P〈0.01).结论HFMEA管理方法能够及时发现PACU患者安全转运前的失效模式,有效降低失效模式所带来的影响,有利于PACU护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患者 麻醉恢复室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安全转运
原文传递
脊柱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晏蓉 李素云 +4 位作者 陈婷 刘云访 米元元 柯卉 赵诗雨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1-26,共6页
目的将脊柱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法遵循澳大利亚JBI证据临床应用模式,检索并总结脊柱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制定审查指标,通过证据应用前的基线... 目的将脊柱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法遵循澳大利亚JBI证据临床应用模式,检索并总结脊柱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制定审查指标,通过证据应用前的基线审查、实践变革和证据应用后再审查,判断实施效果。结果最佳证据应用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由2.90%降至0;医护人员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知识得分,出血风险评估、机械及药物预防、健康宣教执行率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最佳证据的应用,可提高医护人员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水平,规范预防管理行为,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 术后患者 深静脉血栓 预防 管理 最佳证据 出血风险评估 循证护理
下载PDF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用于降低术后患者床边监护仪报警失效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立 安利群 +3 位作者 戴焕 华芳 张慧 沙鸣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46-48,共3页
目的 降低术后患者床边监护仪报警失效,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根据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方法,成立床边监护仪报警HFMEA小组,对床边监护仪报警流程及规范进行失效模式及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 目的 降低术后患者床边监护仪报警失效,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根据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方法,成立床边监护仪报警HFMEA小组,对床边监护仪报警流程及规范进行失效模式及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对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改进.结果 实施HFMEA管理后,术后患者床边监护仪报警未开启率及报警参数设置错误率显著低于管理前(均P<0.01);80.95%~100%外科护士对HFMEA管理持肯定态度.结论 运用HFMEA评估并改进床边监护仪报警流程,可以降低术后患者床边监护仪报警失效,提高术后患者监护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患者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床边监护仪 报警 风险控制 护理安全
下载PDF
应关注术后患者出凝血问题及实验室指标 被引量:4
4
作者 关振鹏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9-343,共5页
2012年2月初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第9版《抗栓治疗和血栓预防指南》对骨科大手术后抗凝安全性主要变化有:(1)新加入了新的口服抗凝剂如阿哌沙班、达比加群、利伐沙班以及前8版指南中特别强调没有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阿司匹林(1B级)。(2... 2012年2月初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第9版《抗栓治疗和血栓预防指南》对骨科大手术后抗凝安全性主要变化有:(1)新加入了新的口服抗凝剂如阿哌沙班、达比加群、利伐沙班以及前8版指南中特别强调没有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阿司匹林(1B级)。(2)基于对抗凝安全性的考虑,给出了优先选择低分子肝素(LMWH)的建议(2B级)。(3)特别强调了对于接受骨科大手术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的患者的用药开始时间要在12 h以外,再加上其他措施,使得在保证VTE预防效果的同时,加大了对抗凝安全性的强调。同时外科医生一定要在术后密切关注术后出血的风险及由抗凝带来的一些其他问题,并且要深入了解和掌握诊断这些出血风险的实验室指标及意义,从而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凝血问题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 术后患者
原文传递
品管圈在肛痔术后灌肠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汪列兵 许姝暄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7年第6期184-186,共3页
目的降低肛痔术后灌肠患者的疼痛率,提升护士的专科护理及操作技能。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从全员培训、规范流程、主题选定、现状分析、对策拟定与实施等过程,针对选定的主题进行一系列小组活动。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肛痔术后灌肠患... 目的降低肛痔术后灌肠患者的疼痛率,提升护士的专科护理及操作技能。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从全员培训、规范流程、主题选定、现状分析、对策拟定与实施等过程,针对选定的主题进行一系列小组活动。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肛痔术后灌肠患者疼痛率明显下降,由原来的43.59%降为12.28%,护士关注住院患者的病情及感受,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结论品管圈活动使护理工作质量改善,能引导护理人员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降低了护理风险,提升了护理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肛痔术后灌肠 护理 circle(QCC)
下载PDF
Narcotrend监测下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胃肠道肿瘤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唐东彪 田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5-478,共4页
目的:探讨镇静深度监测系统Narcotrend(NT)监测下麻醉深度与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的相关性,及其在预测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的价值... 目的:探讨镇静深度监测系统Narcotrend(NT)监测下麻醉深度与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的相关性,及其在预测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的价值。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择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行胃肠道肿瘤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90名,患者术中行NT监测麻醉深度,采用近红外光谱仪持续监测rSO2。分别采集患者术前1 d、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4 h的外周血,ELISA法检测血浆中S100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的表达变化。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测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估患者术后24 h的认知功能。结果:术后24 h共有25例患者被诊断为POCD,POCD患者术中Narcotrend指数(Narcotrend index, NTI)<35的时间显著高于非POCD组(P<0.05)。POCD患者术中ΔrSO2>13%和rSO2<55%的时间均显著高于非POCD组,术中NTI<35的时间与ΔrSO2>13%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62,95%CI=0.35~0.89,P=0.004)。POCD患者外周血中S100β浓度显著高于非POCD组(P<0.05),但两组之间IL-6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深麻醉可能加剧老年患者术中脑内氧供需失衡,进而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Narcotrend监测下合理调控麻醉深度可能有助于预防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COTREND 麻醉深度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局部脑氧饱和度 老年患者
下载PDF
吸入不同时长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老年患者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双双 张树波 +3 位作者 张莹莹 刘铁军 王晓涛 白洁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4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吸入不同时长一定浓度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老年患者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组(P组)、半程七氟烷组(PS1组)和全程七氟烷组(PS2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 目的探讨吸入不同时长一定浓度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老年患者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组(P组)、半程七氟烷组(PS1组)和全程七氟烷组(PS2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均常规静脉麻醉诱导,之后P组泵注丙泊酚维持麻醉;PS1组麻醉前半程泵注丙泊酚+吸入1.0 MAC七氟烷,后半程仅泵注丙泊酚维持麻醉;PS2组全程泵注丙泊酚+吸入1.0 MAC七氟烷维持麻醉。术前1 d(T 0)和术后6 h(T 1)、1 d(T 2)、3 d(T 3)、7 d(T 4)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将对照组不同时点MMSE评分作为对照,采用Z计分法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进行判定,计算三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三组T 0、T 1、T 2、T 3时血清S100β蛋白水平;观察并记录三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与T 0时相比,三组T 1、T 2时MMSE评分均降低(P<0.05或<0.01)。与P组T 1、T 2时相比,PS1组、PS2组MMSE评分均高(P均<0.05)。P组T 1、T 2、T 3、T 4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6.7%、30.0%、13.3%、3.3%,PS1组分别为36.7%、20.0%、6.7%、0,PS2组分别为30.0%、13.3%、6.7%、3.3%,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 0时相比,三组T 1、T 2时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升高(P均<0.01)。与P组T 1、T 2时相比,PS1组、PS2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低(P均<0.05)。与P组相比,PS1组、PS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缩短(P均<0.05),但PS1组和PS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和丙泊酚麻醉均可引起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在短时间内下降,但与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认知功能影响小,术后麻醉复苏快,但吸入不同时间七氟烷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七氟烷 复合麻醉 S100Β蛋白 老年人
下载PDF
肌内效贴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疗效 被引量:16
8
作者 唐英华 承晓定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江苏省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术后并发淋巴水肿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在常...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江苏省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术后并发淋巴水肿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引入肌内效贴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ASH)、双侧上臂周径差值、上肢淋巴流量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DAS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双侧上臂周径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上肢淋巴流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前屈、后伸、内收及外展等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肌内效贴配合等速肌力训练可增加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淋巴回流量,有效减少淋巴水肿,提高上肢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等速肌力训练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
原文传递
预防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毅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563-566,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护理干预在降低老年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术后患者47例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术后患者47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预防护理干预在降低老年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术后患者47例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术后患者47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预防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4.2%(2/47)、23.4%(11/47),组间差异经统计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老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选择和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护理干预 老年术后患者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关节镜下非打结型与打结型缝合锚钉Bankart重建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 被引量:8
10
作者 郑小飞 黄华扬 +1 位作者 张余 李凭跃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2年第2期90-96,共7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非打结型与打结型缝合锚钉对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Bankart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44例复发性肩关节脱位Bankart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关节镜下修复方式的不同...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非打结型与打结型缝合锚钉对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Bankart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44例复发性肩关节脱位Bankart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关节镜下修复方式的不同分为非打结组(可吸收非打结型缝合锚钉修复,20例)和打结组(打结型缝合锚钉修复,24例)。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对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记录肩关节活动范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4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非打结组术前和终末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角度、外展90°时外旋角度分别为(163±9)°和(170±4)°、(58±14)°和(90±6)°,术后外展90°时患侧外旋角度较健侧受限(8±6)°;术前和终末随访时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77.4±3.7)分和(94.3±2.6)分、(78.1±4.6)分和(93.9±3.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打结组术前和终末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角度、外展90°时外旋角度分别为(162±8)°和(170±6)°、(61±13)°和(91±6)°,术后外展90°时患侧外旋角度较健侧受限(5±3)°;术前和终末随访时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75.8±2.9)分和(95.1±3.7)分、(76.2±5.9)分和(92.8±5.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再脱位,均重返伤前工作岗位。结论肩关节镜下Bankart重建手术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的有效方法,非打结型和打结型缝合锚钉修复Bankart损伤疗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脱位 BANKART损伤 关节镜检查 缝合锚钉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腹部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丘宇嫦 钟梅芳 宋福云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9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腹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7年4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2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腹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7年4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2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老年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老年腹部手术 综合护理
下载PDF
不同剂量的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高迁移族蛋白B1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安丽媛 李兵 苏纲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121-125,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高迁移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05月至2020年9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行择期手术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60...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高迁移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05月至2020年9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行择期手术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60~84岁,体重46~74 kg,ASA分级Ⅰ~Ⅲ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U1、2、3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前经静脉滴注乌司他丁0.5万U/kg、1万U/kg、1.5万U/kg,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静滴。记录患者年龄、学历、住院天数、术后VAS评分等一般情况;收集患者入室后5 min(T1)、出PACU前5 min(T2),术后1 d(T3)、3 d(T4)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试验监测患者HMGB1浓度;使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法评估患者术前(T1)、术后1(T2)、3(T3)、5(T4)、7(T5)d认知功能状况。结果HMGB1浓度在各组患者均表现T2、T3、T4时刻较T1时刻升高(P<0.05),但T4时刻较T3时刻稍有回落(P<0.05);术毕时间点,1.5万U/kg的UTI组的HMGB1上升得不如空白组明显(P<0.05);术后第1天,1.0万U/kg、1.5万U/kg剂量组HMGB1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患者基础MMS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UTI组在术后1 d和3 d MMSE评分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术后5 d、7 d与术后1 d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对照组MMSE分数明显比1.5万U/kg乌司他丁组低(P<0.05)。结论1.5万U/kg乌司他丁可降低全麻择期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循环血中HMGB1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乌司他丁 老年 炎症反应 高迁移族蛋白B1
下载PDF
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下肢骨科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彩玲 马拥 +1 位作者 张小凤 李皇清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1期76-78,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在老年下肢骨科患者中分别实施全身麻醉以及硬膜外麻醉两种方式对术后短期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7年9月在梅州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96例。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 目的:研究分析在老年下肢骨科患者中分别实施全身麻醉以及硬膜外麻醉两种方式对术后短期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7年9月在梅州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96例。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各时间段下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测量表(MMSE)分数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后24 h两组患者的MMSE分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后6 h、12 h的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术相比,硬膜外麻醉术对老年下肢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为轻微,术后POCD的发生率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骨科手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人
下载PDF
8805例外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14
作者 董叶丽 陈坤 +3 位作者 赵武英 李桂馥 袁斌 高建利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讨外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及细菌分布、耐药性,为临床采取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全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前瞻性地调查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并有样必采,进行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外... 目的探讨外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及细菌分布、耐药性,为临床采取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全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前瞻性地调查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并有样必采,进行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外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人次发病率为2.2%,例次发病率为3.1%;鉴定出的226株病原体中,G+菌64株,占28.3%,G-菌126株,占55.8%,真菌36株,占15.9%。按分离菌株数排列,依序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鲁氏不动杆菌、粪肠球菌、白假丝酵母菌、阴沟肠杆菌。MRSA和MRCNS检出率分别是66.7%和95.5%,大肠埃希菌等G-杆菌对3代头孢类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70%。结论该院外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符合一般规律,其病原体以G-菌为主,且对3代头孢类等高档抗菌药物多重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术后患者 医院感染 调查与分析
下载PDF
针灸治疗肠癌病人术后癃闭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玉莲 李凌 宋冰冰 《针灸临床杂志》 2003年第1期10-10,共1页
目的 :以针灸治疗肠癌术后癃闭 ,解除患者小便闭塞不通、小便不利等症状。方法 :取三阴交、膀胱俞、太溪、阴陵泉等穴位 ,直刺 ,提插捻转 ,行平补平泻法。结果 :5 0例肠癌术后癃闭患者 ,经本法治疗后 ,临床治愈 11例 ,显效 2 4例 ,有效 ... 目的 :以针灸治疗肠癌术后癃闭 ,解除患者小便闭塞不通、小便不利等症状。方法 :取三阴交、膀胱俞、太溪、阴陵泉等穴位 ,直刺 ,提插捻转 ,行平补平泻法。结果 :5 0例肠癌术后癃闭患者 ,经本法治疗后 ,临床治愈 11例 ,显效 2 4例 ,有效 7例 ,无效 8例 ,总有效率为 84 .0 %。结论 :肠癌病人术后常因膀胱气化不利而发生癃闭 ,以中医经络理论指导针灸 ,辨证施治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临床结果证明此方法对肠癌术后癃闭确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癃闭 肠癌 手术后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