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是指重症患者在生理、认知和心理方面新出现或加重的一系列功能障碍,这些障碍在患者出院后,持续影响患者本人或患者家属。其主要表现有:生理障碍,如ICU获得性衰弱(ICU-acquired weak...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是指重症患者在生理、认知和心理方面新出现或加重的一系列功能障碍,这些障碍在患者出院后,持续影响患者本人或患者家属。其主要表现有:生理障碍,如ICU获得性衰弱(ICU-acquired weakness,ICU-AW)、废用性萎缩、日常活动不能、睡眠紊乱等;认知障碍,如谵妄,记忆、注意力障碍。展开更多
对成人ICU转出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成人ICU转出患者近期和远期HRQOL的现状、HRQOL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目前成人ICU转出患者近期和远期HRQOL仍不理想,由于HRQOL的影...对成人ICU转出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成人ICU转出患者近期和远期HRQOL的现状、HRQOL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目前成人ICU转出患者近期和远期HRQOL仍不理想,由于HRQOL的影响因素较多、ICU转出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建议在临床工作中开展针对影响因素的个性化护理干预,进一步探索有效改善ICU转出患者HRQOL的干预方法,为构建系统化干预方案提供依据。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运动锻炼对重症患者身体功能、心理健康、生存质量及ICU后综合征(PIC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数据等数据库,有关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目的系统评价早期运动锻炼对重症患者身体功能、心理健康、生存质量及ICU后综合征(PIC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数据等数据库,有关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成人患者早期运动锻炼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月。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为比常规运动锻炼更早的时间点或者入ICU 7 d内给予的锻炼。由2名研究者应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进行资料提取。采用Meta分析评价早期运动锻炼对危重患者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发生率、肌肉力量?〔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MRC-Score)〕、谵妄发生时间、焦虑抑郁发生率?〔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价〕、生存质量?〔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价〕、PICS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9篇RCT研究、共917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ICU-AW发生率显著降低〔优势比(OR)=0.42,95%可信区间(95%CI)=0.22~0.82,P=0.01〕,MRC-Score明显升高〔加权均数差(WMD)=4.44,95%CI=1.18~7.71,P=0.008〕,而两组谵妄发生时间(WMD=-0.05,95%CI=-0.25~0.15,P=0.60)、焦虑抑郁发生率(OR=0.79,95%CI=0.30~2.10,P=0.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生存质量分析中,两组EQ5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5.30,95%CI=-26.81~16.22,P=0.63),而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WMD=12.32,95%CI=11.38~13.27,P<0.000?01)。仅有1项研究涉及PICS发生率,故未进行Meta分析。结论早期运动锻炼可以改善重症患者身体功能,但对患者心理健康、生存质量的影响尚不明确,且缺乏对PICS发生率的有力证据。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患者症状特征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各类别患者在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上的差异。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8月16日—2020年1月16日、2020年6月8日—2020年10月30日选取贵州省某...目的探讨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患者症状特征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各类别患者在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上的差异。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8月16日—2020年1月16日、2020年6月8日—2020年10月30日选取贵州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患者转出ICU 1个月时,采用PICS相关症状评估量表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对PICS患者的症状特征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识别其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99例ICU患者,其中165例(55.18%)出现PICS症状。PICS患者的症状特征分为3个潜在类别,分别为“疲劳-睡眠障碍组”(44.24%)、“焦虑组”(16.97%)、“症状高发组”(38.79%)。“症状高发组”与“疲劳-睡眠障碍组”比较,PICS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越高归于“疲劳-睡眠障碍组”的概率越小(OR=0.882,P=0.001),无呼吸系统疾病史和无气管切开归于“疲劳-睡眠障碍组”的概率较大(OR=5.443,P=0.048;OR=4.015,P=0.006);“症状高发组”与“焦虑组”比较,PICS患者的APACHEⅡ越高归于“焦虑组”的概率越小(OR=0.903,P=0.027),年龄<50岁归于“焦虑组”的概率较大(OR=3.392,P=0.025);“疲劳-睡眠障碍组”与“焦虑组”比较,年龄<50岁的PICS患者归于“焦虑组”的概率较大(OR=4.422,P=0.005)。结论PICS患者的症状特征存在异质性,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高APACHEⅡ、有呼吸系统疾病史和气管切开的PICS患者归为“症状高发组”的概率较大,年龄<50岁的PICS患者归为“焦虑组”的概率较大。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PICS患者症状特征的异质性,对不同类别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展开更多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作为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承担着抢救生命、降低患者死亡率、维持生存的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重症医学得到重视且飞速发展,ICU转出率不断提高[1],但由于ICU的密闭环境、各种有创...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作为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承担着抢救生命、降低患者死亡率、维持生存的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重症医学得到重视且飞速发展,ICU转出率不断提高[1],但由于ICU的密闭环境、各种有创性操作、机器报警及与医护人员沟通不足等现实问题的存在[2],致使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在生理、心理、认知等方面出现障碍,导致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的发生。这些障碍甚至可持续至患者转出ICU后,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后期康复及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国外研究表明[3],ICU日记作为ICU过渡期的干预方式,有效降低ICU幸存者及其家属的相关症状的发生率。作为一种治疗手段,ICU日记在欧洲、北美等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疗效[4],但在国内尚缺乏医院开展ICU日记研究的报道。鉴于此,本文就近年来国外ICU日记在家属ICU后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ICU患者家属的护理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心血管外科术后患者发生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检验预测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10月在长沙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外科术后转入ICU的...目的探讨心血管外科术后患者发生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检验预测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10月在长沙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外科术后转入ICU的304例患者进行调查,并于患者转出ICU后3个月时进行随访,根据随访时患者是否发生PICS分为发生PICS组(n=103)和未发生PICS组(n=201),筛选PICS的危险因素并根据Logistic回归结果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采用Bootstrap自助法重抽样1000次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最终构建的模型为:Logit P=0.722×性别+0.903×年龄+0.968×心理弹性得分+1.073×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0.706×手术时长+0.797×入住ICU时长-3.212。预测模型的ROC下面积为0.817,灵敏度为59.2%,特异度为85.6%。Bootstrap自助法进行内部验证的结果显示,C指数为0.804,提示模型预测效果良好。结论该研究构建的心血管外科术后患者PICS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有助于预测PICS的发生,为今后相关干预措施的制订与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是指重症患者在生理、认知和心理方面新出现或加重的一系列功能障碍,这些障碍在患者出院后,持续影响患者本人或患者家属。其主要表现有:生理障碍,如ICU获得性衰弱(ICU-acquired weakness,ICU-AW)、废用性萎缩、日常活动不能、睡眠紊乱等;认知障碍,如谵妄,记忆、注意力障碍。
文摘对成人ICU转出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成人ICU转出患者近期和远期HRQOL的现状、HRQOL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目前成人ICU转出患者近期和远期HRQOL仍不理想,由于HRQOL的影响因素较多、ICU转出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建议在临床工作中开展针对影响因素的个性化护理干预,进一步探索有效改善ICU转出患者HRQOL的干预方法,为构建系统化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文摘目的探讨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患者症状特征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各类别患者在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上的差异。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8月16日—2020年1月16日、2020年6月8日—2020年10月30日选取贵州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患者转出ICU 1个月时,采用PICS相关症状评估量表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对PICS患者的症状特征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识别其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99例ICU患者,其中165例(55.18%)出现PICS症状。PICS患者的症状特征分为3个潜在类别,分别为“疲劳-睡眠障碍组”(44.24%)、“焦虑组”(16.97%)、“症状高发组”(38.79%)。“症状高发组”与“疲劳-睡眠障碍组”比较,PICS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越高归于“疲劳-睡眠障碍组”的概率越小(OR=0.882,P=0.001),无呼吸系统疾病史和无气管切开归于“疲劳-睡眠障碍组”的概率较大(OR=5.443,P=0.048;OR=4.015,P=0.006);“症状高发组”与“焦虑组”比较,PICS患者的APACHEⅡ越高归于“焦虑组”的概率越小(OR=0.903,P=0.027),年龄<50岁归于“焦虑组”的概率较大(OR=3.392,P=0.025);“疲劳-睡眠障碍组”与“焦虑组”比较,年龄<50岁的PICS患者归于“焦虑组”的概率较大(OR=4.422,P=0.005)。结论PICS患者的症状特征存在异质性,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高APACHEⅡ、有呼吸系统疾病史和气管切开的PICS患者归为“症状高发组”的概率较大,年龄<50岁的PICS患者归为“焦虑组”的概率较大。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PICS患者症状特征的异质性,对不同类别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文摘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作为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承担着抢救生命、降低患者死亡率、维持生存的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重症医学得到重视且飞速发展,ICU转出率不断提高[1],但由于ICU的密闭环境、各种有创性操作、机器报警及与医护人员沟通不足等现实问题的存在[2],致使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在生理、心理、认知等方面出现障碍,导致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的发生。这些障碍甚至可持续至患者转出ICU后,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后期康复及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国外研究表明[3],ICU日记作为ICU过渡期的干预方式,有效降低ICU幸存者及其家属的相关症状的发生率。作为一种治疗手段,ICU日记在欧洲、北美等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疗效[4],但在国内尚缺乏医院开展ICU日记研究的报道。鉴于此,本文就近年来国外ICU日记在家属ICU后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ICU患者家属的护理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