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气后喷对高压直喷天然气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敬瑞 王解托 +3 位作者 刘海峰 刘腾 董晶瑾 尧命发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0,共10页
利用流体动力学软件CONVERGE建立了高压直喷天然气船机的三维仿真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了后喷策略对高压直喷天然气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后喷比例增大,最高燃烧压力略升高,燃烧持续期增长;随着喷射间隔的增大,最高燃烧压力... 利用流体动力学软件CONVERGE建立了高压直喷天然气船机的三维仿真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了后喷策略对高压直喷天然气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后喷比例增大,最高燃烧压力略升高,燃烧持续期增长;随着喷射间隔的增大,最高燃烧压力不变,但后喷燃烧相位推迟,燃烧持续期增长。与无后喷算例相比,后喷比例增大到10%和20%时,碳烟排放分别降低了7.7%~13.5%和1.5%~11.5%,NOx排放分别升高了12.0%~15.0%和5.0%~7.0%,指示燃油消耗率分别增大了约0.1%和1.0%;而后喷比例为30%时,碳烟排放升高了2.0%~8.0%,NOx排放降低了5.0%~7.7%,指示燃油消耗率增大了约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燃喷射 高压直喷 天然气 碳烟 后喷
下载PDF
后喷对轻型柴油机燃烧过程及排放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尹必峰 何建光 +2 位作者 徐毅 贾和坤 刘胜吉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6-510,共5页
以某轻型柴油机为样机,研究了常用转速1 600 r.min-1、小负荷率工况下,后喷对柴油机NOx和soot排放特性、燃烧过程及油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后喷会使缸内温度在主燃烧末期再次提升;随着后喷油量增加,主燃烧段缸内压力、最高燃烧温度、... 以某轻型柴油机为样机,研究了常用转速1 600 r.min-1、小负荷率工况下,后喷对柴油机NOx和soot排放特性、燃烧过程及油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后喷会使缸内温度在主燃烧末期再次提升;随着后喷油量增加,主燃烧段缸内压力、最高燃烧温度、平均燃烧温度及主燃烧放热率峰值逐渐降低;随着喷间隔角增加,主燃烧段缸内压力及烧放热率峰值略微上升,但缸内平均温度降低.在小负荷率工况,后喷可以同时有效降低NOx和soot排放,随着后喷油量增加,NOx和soot排放逐渐减少;随着后喷间隔角的增加NOx排放不断减少,soot排放呈现先减小后增加趋势;后喷会增加柴油机的燃油消耗,且随着后喷油量和后喷间隔角的增加,燃油消耗不断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后喷 高压共轨 排放 燃烧
下载PDF
进气门晚关与两次喷射协同作用对柴油机中转速中等负荷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刘二喜 战强 +3 位作者 邬斌扬 于晓洋 李云强 苏万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1-488,共8页
通过对一台高密度-低温燃烧(HD-LTC)柴油机在1,600,r/min和1,900,r/min、中等负荷(50%负荷,平均有效压力为1.0,MPa)下进行研究,分析了进气门晚关(IVCA)机构在开启或关闭状态下及IVCA机构在开启条件下采用主喷加后喷策略对发动机的燃烧... 通过对一台高密度-低温燃烧(HD-LTC)柴油机在1,600,r/min和1,900,r/min、中等负荷(50%负荷,平均有效压力为1.0,MPa)下进行研究,分析了进气门晚关(IVCA)机构在开启或关闭状态下及IVCA机构在开启条件下采用主喷加后喷策略对发动机的燃烧、排放和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开启IVCA相比,HD-LTC柴油机在开启IVCA结构时,NOx与soot的折中排放大幅降低,同时有效热效率上升.采用主喷加后喷策略后,当后喷比例和定时适当时,soot排放大幅降低,NOx排放也略有下降.与1,600,r/min相比,1,900,r/min的最优后喷比例较低且定时较早,表明中等负荷下转速从中到高的变化过程中,同时降低后喷比例和提前后喷定时,有利于获得更优的排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进气门晚关 后喷 燃烧 排放
下载PDF
后喷对高压共轨柴油机排放及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立淼 宋崇林 +4 位作者 李浩 宋金瓯 吕刚 武政杰 马鹏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8-253,共6页
在一台高压共轨直喷国Ⅳ柴油机上,研究了后喷策略对常规排放物和燃油消耗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后喷油量的增加或者后喷时刻的推迟,颗粒物(PM)排放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氮氧化物(NOx)排放则是逐渐降低;随着后喷油量的增大,... 在一台高压共轨直喷国Ⅳ柴油机上,研究了后喷策略对常规排放物和燃油消耗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后喷油量的增加或者后喷时刻的推迟,颗粒物(PM)排放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氮氧化物(NOx)排放则是逐渐降低;随着后喷油量的增大,碳氢化合物(HC)和一氧化碳(CO)排放量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HC和CO随着后喷油时刻的推迟,排放量逐渐增大.在1800,r/min,负荷率75%工况下,后喷油量6,mg,后喷时刻1,100,μs时为最优排放后喷工况;与单次喷射相比较,PM排放降低16.42%,NOx排放降低4.78%,CO排放降低28.99%,HC排放降低6.16%,同时燃油消耗率变化不大.因此,优化后喷策略可以在不引起燃油消耗率增加的情况下,保持CO和HC排放标准,同时降低颗粒物和NOx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后喷 排放 燃油消耗率
下载PDF
预喷与后喷参数对柴油机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尹来承 邱爽 +1 位作者 马宁 于泽浩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81,共6页
为了探究预喷射与后喷射对柴油机尾气中有害物质的影响,通过高压共轨柴油机台架试验,在不同的预喷与后喷参数下对柴油机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针对柴油机进行燃油预喷射可有效抑制尾气中NO_(x)的产生,但烟度值有... 为了探究预喷射与后喷射对柴油机尾气中有害物质的影响,通过高压共轨柴油机台架试验,在不同的预喷与后喷参数下对柴油机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针对柴油机进行燃油预喷射可有效抑制尾气中NO_(x)的产生,但烟度值有所升高;加入燃油后喷射后,NO_(x)与烟度值均呈现减小趋势;随着近后喷射燃油喷射量的增加,尾气中烟度值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NO_(x)排放的变化无明显规律;根据试验数据确定了YN33发动机在各个工况下的最优排放点,在该排放点,尾气中各种有害物质排放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预喷 后喷 排放
下载PDF
后喷时刻对柴油机燃烧影响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靳森嘉 刘福水 +3 位作者 何旭 曾威霖 田国弘 李向荣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78-2082,共5页
后喷可改善柴油机的颗粒物排放特性。在光学发动机上,保持总喷油量不变,变换不同主、后喷间隔时刻,对缸内燃烧过程进行高速摄影,研究后喷时刻变化对柴油机缸内燃烧特性的影响。将获取的缸内燃烧火焰图像,利用双色法计算得出缸内温度场... 后喷可改善柴油机的颗粒物排放特性。在光学发动机上,保持总喷油量不变,变换不同主、后喷间隔时刻,对缸内燃烧过程进行高速摄影,研究后喷时刻变化对柴油机缸内燃烧特性的影响。将获取的缸内燃烧火焰图像,利用双色法计算得出缸内温度场和表征碳烟浓度的KL因子分布情况,并分析缸内燃烧温度和碳烟生成特性。研究表明,随主、后喷间隔角增加,温度分布及KL因子总量呈双峰分布,KL因子总量后期减少速度增加,即碳烟氧化速度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喷 双色法 温度场 碳烟 光学发动机
原文传递
后喷射改善轻型商用车柴油机排放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明星 王辉 +2 位作者 周道林 黎幸荣 陈土润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77,共4页
为改善轻型商用车柴油机的排放,在喷油过程中采用后喷射控制策略,研究了后喷射控制参数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后喷射定时、后喷射喷油量的优化,排气烟度大大降低,而其他性能指标和排放指标无明显恶化。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放 后喷射 控制策略
下载PDF
多次喷射控制策略对发动机性能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8
作者 莫富林 《现代车用动力》 2014年第2期48-52,共5页
为了研究多次喷射对发动机性能排放的影响,在一台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上布置了测试系统,详细研究了喷射策略对发动机性能排放的影响,并深入研究了预喷、后喷对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通过对喷射控制策略进行优化,进一步降低了发动机排放。
关键词 高压共轨柴油机 多次喷射 控制策略 性能 排放 预喷 后喷
下载PDF
益肾养血通络法联合耳后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春玲 《智慧健康》 2018年第29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益肾养血通络法联合耳后注射在临床中治疗神经性耳鸣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3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耳后注射、耳... 目的观察分析益肾养血通络法联合耳后注射在临床中治疗神经性耳鸣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3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耳后注射、耳后注射联合益肾养血通络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 (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耳鸣耳聋、腰酸膝软中医证候评分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四项中医证候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神经性耳鸣患者而言,选择耳后注射联合益肾养血通络法进行治疗,不仅可有效改善多项临床症状,还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在临床中具有可观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后注射 益肾养血通络法 神经性耳鸣
下载PDF
DPF机内再生的控制策略研究
10
作者 段旭东 姬凯凯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57-163,共7页
柴油机的后处理系统需要缸内后喷射以实施定期主动再生,而后喷射通常是基于查表法的前馈控制来实现的,但基于查表法的后喷射控制需要大量的校准工作以保持.因此,我们提出通过缸压反馈来控制后喷射,为了优化控制策略,基于一台轻型柴油机... 柴油机的后处理系统需要缸内后喷射以实施定期主动再生,而后喷射通常是基于查表法的前馈控制来实现的,但基于查表法的后喷射控制需要大量的校准工作以保持.因此,我们提出通过缸压反馈来控制后喷射,为了优化控制策略,基于一台轻型柴油机,研究后喷定时与排放之间的关系,以及利用燃烧分析推导出放热率最大值L_(HRRmax)位置后的燃烧速率;使用最大放热率后的燃烧速率S_(LHRRmax)和主喷油量确定出放热率最大值位置后燃烧X%的质量分数对应的燃烧相位.根据燃烧相位确定的曲轴转角来反馈调节最佳的近后喷定时,可以实现再生时排放较低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喷 主动再生 后处理 燃烧放热率
下载PDF
后喷射对电控共轨柴油机排放性能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峰 潘美俊 张洪涛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36-42,共7页
利用发动机仿真软件,对某电控柴油机主-后喷射双次喷射方案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与试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研究后喷射量、主-后喷间隔对排放、油耗、压力升高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相同主-后喷间隔不同后喷射量时,随着后喷射量增加NO... 利用发动机仿真软件,对某电控柴油机主-后喷射双次喷射方案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与试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研究后喷射量、主-后喷间隔对排放、油耗、压力升高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相同主-后喷间隔不同后喷射量时,随着后喷射量增加NOx排放呈一直减小趋势,且减小幅度较大;碳烟排放随着后喷油量的增加而减少,且低于单次喷射.相同后喷射量不同后喷间隔时,NOx排放随着主-后喷间隔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碳烟排放随着间隔增加逐渐减小.以排放、油耗、压力升高率为优化目标,得出了特定工况下最优主-后喷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喷射 柴油机 性能 喷油规律
下载PDF
Key technology for construction of connection between steel pylonand concrete pile cap of middle pylon of Taizhou Bridge 被引量:1
12
作者 Sun Yuxiang Zhang Hong +2 位作者 Xiao Wenfu Huang Tao You Xinpeng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12年第3期8-11,共4页
Taizhou Bridge is a suspension bridge with three pylons and two 1 080 m main spans. The middle pylon is a steel frame with longitudinal herringbone shape and lateral gate shap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teel pylon and ... Taizhou Bridge is a suspension bridge with three pylons and two 1 080 m main spans. The middle pylon is a steel frame with longitudinal herringbone shape and lateral gate shap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teel pylon and concrete pile cap is a key part to transfer the huge inner force from the pylon to the foundation. Its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a critical factor to the overall structural loading of the whole bridge ; therefore the contact ratio between the bearing steel plate of pylon and concrete pile cap is required to be over 75 %. The inclined joint surface in two directions, longitudinally at 39/1 920 and laterally at 1/4, posted a challenge to the construction work. A procedure test was carried out to find an optimal construction method by comparison, and finally the post-injection method was selected as i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concrete strength and contact ratio at the connection.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the post-injection method in Taizhou Bridge can nrovide an examnle and reference for similar nroiect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dle pylon CONNECTION steel pylon concrete pile cap contact ratio post-injection method
下载PDF
后喷参数对柴油机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浩 游靖 +1 位作者 沈黎明 罗福强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1-113,118,共4页
以某型高压共轨柴油机作为试验样机,研究了在转速2850r·min^(-1),负荷率为75%的工况下,轨压、主喷正时、后喷油量及主-后喷间隔角对柴油机烟度、NO_x排放及燃油消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的轨压可以降低烟度和燃油消耗率,而推迟... 以某型高压共轨柴油机作为试验样机,研究了在转速2850r·min^(-1),负荷率为75%的工况下,轨压、主喷正时、后喷油量及主-后喷间隔角对柴油机烟度、NO_x排放及燃油消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的轨压可以降低烟度和燃油消耗率,而推迟主喷正时可以明显降低NO_x排放量;随着后喷油量的增加,NO_x排放逐渐降低,燃油消耗率逐渐增大,CO、HC和烟度排放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随着主-后喷间隔角的增大,NO_x排放逐渐降低,CO、HC排放和燃油消耗率逐渐增大,烟度排放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与单次喷射相比,引入后喷射能使NO_x和烟度的排放均有所降低,但燃油消耗率会有所增加;采用合理的后喷射参数可以实现柴油机排放和燃油消耗率的折中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高压共轨 后喷射 排放
下载PDF
多次喷射改善柴油机怠速排放性能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王成存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1年第6期52-54,共3页
以某轻型车用柴油机为样机,研究了在怠速工况下采用不同喷射策略及喷油参数时,NOx、soot及燃油消耗率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次喷射并进行参数调整后,样机怠速工况下NOx和soot排放分别降低49.5%和36%。
关键词 柴油机 怠速 预喷射 后喷射 排放
下载PDF
VIMP后注射阶段纤维预成型体厚度变化影响研究
15
作者 邢素丽 刘山 +3 位作者 杨金水 尹昌平 鞠苏 唐俊 《纤维复合材料》 CAS 2020年第4期3-11,共9页
真空导入模塑工艺(Vacuum infusion molding process,VIMP)是适用于大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整体成型的低成本成型技术。本文考察了耦合渗流时VIMP后注射阶段纤维预成型体的厚度变化和流体压力变化。结果表明,持续抽真空保压和树脂收集器... 真空导入模塑工艺(Vacuum infusion molding process,VIMP)是适用于大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整体成型的低成本成型技术。本文考察了耦合渗流时VIMP后注射阶段纤维预成型体的厚度变化和流体压力变化。结果表明,持续抽真空保压和树脂收集器保压均会形成真空源,对流体均会产生牵引力;模型A时流体更易迁移且其相应的流体压力变化比模型B大。预成型体层数较少、树脂黏度较低时,流体迁移对厚度影响较大;随预成型体层数较多、树脂黏度较高时流体迁移对厚度的影响减弱,致使固化收缩对厚度的影响比重增大。在恒定室温时,EP760E/766H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收缩率与时间的关系满足指数关系,其自由收缩的最大固化收缩率为6.808%。环氧树脂黏度较高时受到树脂和纤维界面性能的影响不能发生自由收缩。采用模型A制备的复合材料比模型B相同铺层的复合材料纤维体积分数高,持续抽真空保压得到的纤维体积分数比树脂收集器保压得到的纤维体积分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导入模塑 复合材料 纤维预成型体 后注射 厚度变化 耦合渗流
下载PDF
采用缸内后喷和排气管喷油的DOC辅助DPF再生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刘宏威 张凯凯 +2 位作者 姚广涛 张卫锋 资新运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1-395,共5页
为克服传统喷油助燃再生方式存在的火焰难以形成、点火容易丢失和引起二次污染等问题,采用了缸内后喷与排气管喷油相结合的微粒捕集器(DPF)再生系统。利用台架试验研究了缸内后喷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为满足氧化催化器(DOC)工作温... 为克服传统喷油助燃再生方式存在的火焰难以形成、点火容易丢失和引起二次污染等问题,采用了缸内后喷与排气管喷油相结合的微粒捕集器(DPF)再生系统。利用台架试验研究了缸内后喷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为满足氧化催化器(DOC)工作温度需求,在发动机排气温度250~350%范围内的工况进行试验,得到不同工况下的最佳缸内后喷时刻、喷油量和排气管喷油量,并绘制了相应的MAP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捕集器 氧化催化器 缸内后喷 排气管喷油
下载PDF
DPF主动再生过程中缸内远后喷策略对柴油机排放及DOC升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鹏超 宋崇林 +1 位作者 吴兆阳 吕刚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52,共8页
在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上,研究了用于颗粒捕集器(DPF)再生的缸内远后喷策略对发动机排放、油耗率及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DOC)升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氢化合物(HC)和一氧化碳(CO)排放浓度均随后喷油量的增加而升高,HC排放浓度随着后... 在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上,研究了用于颗粒捕集器(DPF)再生的缸内远后喷策略对发动机排放、油耗率及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DOC)升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氢化合物(HC)和一氧化碳(CO)排放浓度均随后喷油量的增加而升高,HC排放浓度随着后喷定时的延迟先升高后稳定,而CO排放浓度则先升高后降低;氮氧化物(NOx)和碳烟排放均随后喷定时的延迟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远后喷的引入使NOx排放降低了9.8%~24.0%,NOx排放浓度随后喷油量的增加而降低,而碳烟排放浓度在后喷定时小于70°时随后喷油量的增加而降低,在70°后则相反;后喷油量为14、17mg,而后喷定时在上止点后80°~140°范围的远后喷工况下,DOC后排气温度均可达到DPF主动再生温度600℃;DOC能量利用率随后喷油量的增加而升高,随后喷定时的延迟先升高后保持稳定,后喷定时在80°~140°范围内的DOC能量利用率保持在62.73%~75.75%之间,且在上止点后100°时刻达到最大能量利用率。研究结果为缸内远后喷DPF再生及其控制策略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远后喷 排放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下载PDF
后喷策略下喷油压力对柴油机缸内颗粒物粒径分布和形貌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光耀 范晨阳 +1 位作者 吕刚 宋崇林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2-269,共8页
基于全气缸取样平台,运用称重法、发动机粒数粒径测试分析仪(EEP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采集到的燃烧过程中的颗粒物进行分析处理,研究高压共轨柴油机在后喷策略下,喷油压力对于柴油机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粒径分布和形貌特征的影... 基于全气缸取样平台,运用称重法、发动机粒数粒径测试分析仪(EEP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采集到的燃烧过程中的颗粒物进行分析处理,研究高压共轨柴油机在后喷策略下,喷油压力对于柴油机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粒径分布和形貌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后喷的加入会延长燃烧持续期;当喷油压力由100,MPa上升到120,MPa时,缸内燃烧温度压力升高、燃烧始点提前,预混燃烧在整个燃烧过程中所占比例增大,生成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由双峰变为单峰,粒子数密度和碳烟质量浓度均降低,除此之外增大喷油压力还会导致燃烧过程中生成的链状颗粒减少,分形维数增大,同时减小后喷对于燃烧持续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气缸取样平台 后喷 喷油压力 颗粒物粒径分布 形貌特征
下载PDF
柴油机缸内后喷对DOC温度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曹明柱 王晓鹏 +2 位作者 王云鹏 陈怀望 周全 《内燃机》 2015年第4期52-54,57,共4页
为了满足国内五阶段排放法规的要求,颗粒捕集器正在成为降低颗粒物排放的首选方法。以采用DOC+DPF后处理系统的某型柴油机为样机,试验分析了缸内后喷对DOC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喷正时、后喷正时、油量以及空燃比对DOC温度有直接影响... 为了满足国内五阶段排放法规的要求,颗粒捕集器正在成为降低颗粒物排放的首选方法。以采用DOC+DPF后处理系统的某型柴油机为样机,试验分析了缸内后喷对DOC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喷正时、后喷正时、油量以及空燃比对DOC温度有直接影响。分析结果对D PF后处理系统的性能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后处理 颗粒捕集器 缸内后喷再生 DOC温度
下载PDF
缸内后喷对CDPF温度特性及再生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程晓章 徐瑞根 韦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97-1301,共5页
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氧化催化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催化型柴油颗粒捕集器(catalyzed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CDPF)已经成为降低柴油机排放CO、THC和颗粒物的主流技术,而CDPF再生是目前技术发展的主要阻碍之一... 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氧化催化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催化型柴油颗粒捕集器(catalyzed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CDPF)已经成为降低柴油机排放CO、THC和颗粒物的主流技术,而CDPF再生是目前技术发展的主要阻碍之一,文章研究了再生过程中缸内后喷对DOC、CDPF的影响,得出缸内后喷可以使尾气达到DOC的起始工作温度,而次后喷可以使DOC出口温度达到CDPF的再生温度;试验过程中通过良好地控制CDPF入口再生温度,得到了再生效率的变化规律,在500℃、20min工况下再生效率达到98%,满足再生要求,并且总结了一种标定的试验方法,为后续研究的进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后处理 氧化催化转化器(DOC) 催化型柴油颗粒捕集器(CDPF) 缸内后喷 再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