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美国“大屠杀后意识”小说散论
被引量:
6
1
作者
宋飞焱
《北方论丛》
2003年第6期26-30,共5页
“大屠杀后意识小说”在美国文学界异军突起,成就斐然。“大屠杀后意识小说”属于美国犹太文学的一部分。但“大屠杀后意识”小说内涵指向比犹太文学更具体、更清晰。“大屠杀后意识”小说关怀幸存者的命运,以及大屠杀本身所造成的直接...
“大屠杀后意识小说”在美国文学界异军突起,成就斐然。“大屠杀后意识小说”属于美国犹太文学的一部分。但“大屠杀后意识”小说内涵指向比犹太文学更具体、更清晰。“大屠杀后意识”小说关怀幸存者的命运,以及大屠杀本身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强调对往昔的追忆。这种文学艺术风格的转型,使犹太文学、大屠杀文学表达的客体更丰富。研究“大屠杀后意识小说”,对进一步认识美国文学界的现状与成就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屠杀后意识
辛格
犹太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E.L.多克托罗小说《上帝之城》中的大屠杀后意识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顺春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6-31,共6页
E.L.多克托罗小说《上帝之城》融入大屠杀意识,并直接描写大屠杀,从而表现出深刻的大屠杀后意识。犹太女拉比莎拉之父乃大屠杀幸存者,其断续的大屠杀叙述再现了犹太人的大屠杀记忆;犹太人在格托中的生存及其对纳粹的反抗,表现了犹太人...
E.L.多克托罗小说《上帝之城》融入大屠杀意识,并直接描写大屠杀,从而表现出深刻的大屠杀后意识。犹太女拉比莎拉之父乃大屠杀幸存者,其断续的大屠杀叙述再现了犹太人的大屠杀记忆;犹太人在格托中的生存及其对纳粹的反抗,表现了犹太人做人的形象和尊严,亦反应了犹太人的英雄主义精神;而战后对纳粹战犯的追捕则表明犹太人向往公正和正义之决心和理想。多克托罗不仅建构了二战期间犹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而且还揭示了大屠杀后犹太人所处的历史和文化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
L
多克托罗
《上帝之城》
大屠杀
大屠杀后意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大屠杀后意识”
3
作者
李顺春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39-43,共5页
国内外学界对E.L.多克托罗小说之研究多从政治、宗教、后现代艺术技巧、新历史主义及新现实主义等视角进行阐释,而对其小说中的"大屠杀后意识"则少有人问津。其实,多克托罗小说皆渗透着浓厚的"大屠杀后意识",可称之...
国内外学界对E.L.多克托罗小说之研究多从政治、宗教、后现代艺术技巧、新历史主义及新现实主义等视角进行阐释,而对其小说中的"大屠杀后意识"则少有人问津。其实,多克托罗小说皆渗透着浓厚的"大屠杀后意识",可称之为"大屠杀后意识"小说。在千禧年前",大屠杀后意识"主要以大屠杀隐喻方式渗入其小说文本之中,而其后之作如《上帝之城》等则通过对大屠杀之显性在场的描写,揭示其对纳粹屠犹之深层反思。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大屠杀后意识"凸显其对大屠杀创伤及其影响之关注,更表达其对犹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命运之关注和人类道德之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
L
多克托罗
小说
大屠杀
大屠杀后意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女性主义叙事学视域下《罗莎》中主人公的后大屠杀意识探究
4
作者
曲涛
巨萱雅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美国杰出犹太裔作家辛西娅·欧芝克的中篇小说《罗莎》讲述了丧女的大屠杀幸存者罗莎在后大屠杀时代的创伤体验,以及她如何在他人的帮助下逐渐走出创伤梦魇、摆脱自我认同危机。小说叙事形式别具一格,作家一改传统犹太写作将男性置...
美国杰出犹太裔作家辛西娅·欧芝克的中篇小说《罗莎》讲述了丧女的大屠杀幸存者罗莎在后大屠杀时代的创伤体验,以及她如何在他人的帮助下逐渐走出创伤梦魇、摆脱自我认同危机。小说叙事形式别具一格,作家一改传统犹太写作将男性置于叙事中心的常规,将叙事聚焦于女性人物罗莎战后的创伤体验;通过多重叙述声音讲述犹太女性的身份焦虑;变换叙述距离体现情感建构过程,增强叙事张力。基于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本文通过叙述视角、叙述声音和叙述距离三个层面探讨作家如何在后大屠杀时代建构犹太女性的话语权威,突显女性主体意识,以及作家选择特定叙述技巧的社会历史原因,以期从新的角度探讨小说的主题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莎》
女性主义叙事学
后大屠杀意识
创伤
身份焦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国“大屠杀后意识”小说散论
被引量:
6
1
作者
宋飞焱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外语系
出处
《北方论丛》
2003年第6期26-30,共5页
文摘
“大屠杀后意识小说”在美国文学界异军突起,成就斐然。“大屠杀后意识小说”属于美国犹太文学的一部分。但“大屠杀后意识”小说内涵指向比犹太文学更具体、更清晰。“大屠杀后意识”小说关怀幸存者的命运,以及大屠杀本身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强调对往昔的追忆。这种文学艺术风格的转型,使犹太文学、大屠杀文学表达的客体更丰富。研究“大屠杀后意识小说”,对进一步认识美国文学界的现状与成就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大屠杀后意识
辛格
犹太人
Keywords
post
-
holocaust
consciousness
,
Singer,
Jew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E.L.多克托罗小说《上帝之城》中的大屠杀后意识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顺春
机构
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6-31,共6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历史与记忆--E.L.多克托罗‘大屠杀后意识’小说研究"(项目编号:2012SJD750031)
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研究"(项目编号:11WWD016)
文摘
E.L.多克托罗小说《上帝之城》融入大屠杀意识,并直接描写大屠杀,从而表现出深刻的大屠杀后意识。犹太女拉比莎拉之父乃大屠杀幸存者,其断续的大屠杀叙述再现了犹太人的大屠杀记忆;犹太人在格托中的生存及其对纳粹的反抗,表现了犹太人做人的形象和尊严,亦反应了犹太人的英雄主义精神;而战后对纳粹战犯的追捕则表明犹太人向往公正和正义之决心和理想。多克托罗不仅建构了二战期间犹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而且还揭示了大屠杀后犹太人所处的历史和文化困境。
关键词
E
L
多克托罗
《上帝之城》
大屠杀
大屠杀后意识
Keywords
E.L.Doctorow
City
of
God
the
holocaust
post
-
holocaust
consciousness
分类号
H106.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大屠杀后意识”
3
作者
李顺春
机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39-43,共5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历史与记忆--E.L.多克托罗‘大屠杀后意识’小说研究"(编号:2012SJD750031)
2011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研究"(编号:11WWD016)
2011年度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美国新现实主义文学研究"(编号:KYY11059)
文摘
国内外学界对E.L.多克托罗小说之研究多从政治、宗教、后现代艺术技巧、新历史主义及新现实主义等视角进行阐释,而对其小说中的"大屠杀后意识"则少有人问津。其实,多克托罗小说皆渗透着浓厚的"大屠杀后意识",可称之为"大屠杀后意识"小说。在千禧年前",大屠杀后意识"主要以大屠杀隐喻方式渗入其小说文本之中,而其后之作如《上帝之城》等则通过对大屠杀之显性在场的描写,揭示其对纳粹屠犹之深层反思。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大屠杀后意识"凸显其对大屠杀创伤及其影响之关注,更表达其对犹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命运之关注和人类道德之关怀。
关键词
E
L
多克托罗
小说
大屠杀
大屠杀后意识
Keywords
E.
L.
Doctorow
fiction
the
Holocasut
"
post
-
holocaust
consciousness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女性主义叙事学视域下《罗莎》中主人公的后大屠杀意识探究
4
作者
曲涛
巨萱雅
机构
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出处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英国维多利亚文学中的犹太性书写及其史学价值研究(1837—1914)”(20YJA752010)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英国19世纪小说中犹太人物形象叙述研究”(2019JYT11)
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YJSCX2021-055)。
文摘
美国杰出犹太裔作家辛西娅·欧芝克的中篇小说《罗莎》讲述了丧女的大屠杀幸存者罗莎在后大屠杀时代的创伤体验,以及她如何在他人的帮助下逐渐走出创伤梦魇、摆脱自我认同危机。小说叙事形式别具一格,作家一改传统犹太写作将男性置于叙事中心的常规,将叙事聚焦于女性人物罗莎战后的创伤体验;通过多重叙述声音讲述犹太女性的身份焦虑;变换叙述距离体现情感建构过程,增强叙事张力。基于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本文通过叙述视角、叙述声音和叙述距离三个层面探讨作家如何在后大屠杀时代建构犹太女性的话语权威,突显女性主体意识,以及作家选择特定叙述技巧的社会历史原因,以期从新的角度探讨小说的主题意蕴。
关键词
《罗莎》
女性主义叙事学
后大屠杀意识
创伤
身份焦虑
Keywords
“Rosa”
feminist
narratology
post
-
holocaust
consciousness
trauma
identity
anxiety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美国“大屠杀后意识”小说散论
宋飞焱
《北方论丛》
2003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E.L.多克托罗小说《上帝之城》中的大屠杀后意识
李顺春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大屠杀后意识”
李顺春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女性主义叙事学视域下《罗莎》中主人公的后大屠杀意识探究
曲涛
巨萱雅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