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渤海南岸6000年来的岸线演变
被引量:
36
1
作者
庄振业
许卫东
李学伦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2期99-110,共12页
冰后期的海侵,淹没了渤海地区;大约在距今6000年左右,海侵达到最大范围。本文按照海相地层的分布,讨论了渤海南岸当时的海侵界线,又根据粉砂淤泥质海岸平均高潮线上发育的贝壳堤的位置,确定了尔后的几条古岸线。从而表明在该区6000年来...
冰后期的海侵,淹没了渤海地区;大约在距今6000年左右,海侵达到最大范围。本文按照海相地层的分布,讨论了渤海南岸当时的海侵界线,又根据粉砂淤泥质海岸平均高潮线上发育的贝壳堤的位置,确定了尔后的几条古岸线。从而表明在该区6000年来的海岸淤长过程中,曾出现过海岸线的数次停顿,这与黄河三角洲河口的交替摆动有密切关系。从而为研究渤海南岸的全新世地质历史,黄河三角洲的发育和区内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冰后期
贝壳堤
海侵
古岸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藏高原腹地湖泊沉积对第四纪晚期古季风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
6
2
作者
胡东生
张华京
+3 位作者
徐冰
李炳元
孔照辰
温景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3-489,共7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腹地的综合科学考察和对中心钻孔岩芯剖面的最新研究,用层序地层学与年代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相结合的方法,分辨出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沉积记录(孔深7.25 m)的第四纪晚期距今3万余年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沉积物磁化率等因子综合...
通过对青藏高原腹地的综合科学考察和对中心钻孔岩芯剖面的最新研究,用层序地层学与年代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相结合的方法,分辨出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沉积记录(孔深7.25 m)的第四纪晚期距今3万余年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沉积物磁化率等因子综合表征的高原古季风变化是波动发展的,发生在仙女木期地质环境事件中的季风活动具有强烈暴发的特点,是高原季风发展中的突变事件,而且地表热点效应对其起到了激发作用。综合分析的研究成果表明,它的变化频谱与激变因子及其运行机制是伴随着青藏高原地质效应的演变而发展的,为研究第四纪冰消期以来的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气候记录
古季风变化频谱
第四纪晚冰期环境
青藏高原腹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沙尘暴与冰后期古气候进程的关系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兴诗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关于沙尘暴的成因,学界大多认为其是近期以来人为破坏荒漠植被的结果。通过分析第四纪黄土生成历史,以及古文献中的大量关于“雨土”的记录,可以发现其实沙尘暴古已有之,古代沙尘暴活动剧烈程度较今日有过之而无不及。事实上,黄土...
关于沙尘暴的成因,学界大多认为其是近期以来人为破坏荒漠植被的结果。通过分析第四纪黄土生成历史,以及古文献中的大量关于“雨土”的记录,可以发现其实沙尘暴古已有之,古代沙尘暴活动剧烈程度较今日有过之而无不及。事实上,黄土堆积即沙尘暴的直接产物,“雨土”是其过程和现象。第四纪冰期结束以来的全新世期间,存在着以2500-3000年为周期的冷暖干湿变化周期。目前,地球已经历了大约2500年的亚大西洋期行将结束,新的灾变时期即将来临。因此,从地球总的气候发展趋势来看,沙尘暴活动加剧是不可避免的,人类活动并非导致沙尘暴的主要原因,只不过加剧其程度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黄土
“雨土”
第四纪冰后期
气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U_(37)~K指标在南海末次盛冰期表层海水古温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4
作者
姚龙奎
薛斌
+4 位作者
姚梅
陈荣华
赵庆英
张宏
杨丹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31,共8页
根据1998年6~9月采集于南海海域沉积岩芯中的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和SiO2、CaCO3地球化学地层序列,标定了南海的年代框架,并应用U^K37指标重建了南海南、北部末次盛冰期以来表层海水的古温度。结果显示:南海南部冰后期和末次盛冰...
根据1998年6~9月采集于南海海域沉积岩芯中的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和SiO2、CaCO3地球化学地层序列,标定了南海的年代框架,并应用U^K37指标重建了南海南、北部末次盛冰期以来表层海水的古温度。结果显示:南海南部冰后期和末次盛冰期时U^K37海水表层估温分别为24.5~27.4℃和23.8~25.3℃,平均水温分别为26.3℃和24.3℃。南海北部冰后期和末次盛冰期时U^K37海水表层估温分别为23.3~26.9℃和22.2~23.8℃,平均水温分别为26.6℃和22.8℃。南海北部温差比南部大,也比同一纬度的其它观察点大得多,充分表明南海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程度远大于开放性大洋,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边缘海对于冰期旋回的环境信号具有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K37指标
古温度
冰后期和末次盛冰期
中国南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南岸6000年来的岸线演变
被引量:
36
1
作者
庄振业
许卫东
李学伦
机构
青岛海洋大学地质系
出处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2期99-110,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488007
文摘
冰后期的海侵,淹没了渤海地区;大约在距今6000年左右,海侵达到最大范围。本文按照海相地层的分布,讨论了渤海南岸当时的海侵界线,又根据粉砂淤泥质海岸平均高潮线上发育的贝壳堤的位置,确定了尔后的几条古岸线。从而表明在该区6000年来的海岸淤长过程中,曾出现过海岸线的数次停顿,这与黄河三角洲河口的交替摆动有密切关系。从而为研究渤海南岸的全新世地质历史,黄河三角洲的发育和区内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
渤海
冰后期
贝壳堤
海侵
古岸线
Keywords
post
-
glacial period
shell
bank
transgression,paleocoastline.
分类号
P736.22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腹地湖泊沉积对第四纪晚期古季风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
6
2
作者
胡东生
张华京
徐冰
李炳元
孔照辰
温景春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
出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3-489,共7页
基金
国家科委
中国科学院
+2 种基金
国家环保局
青海省可可西里地区综合科学考察基金项目
淮海工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同资助成果
文摘
通过对青藏高原腹地的综合科学考察和对中心钻孔岩芯剖面的最新研究,用层序地层学与年代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相结合的方法,分辨出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沉积记录(孔深7.25 m)的第四纪晚期距今3万余年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沉积物磁化率等因子综合表征的高原古季风变化是波动发展的,发生在仙女木期地质环境事件中的季风活动具有强烈暴发的特点,是高原季风发展中的突变事件,而且地表热点效应对其起到了激发作用。综合分析的研究成果表明,它的变化频谱与激变因子及其运行机制是伴随着青藏高原地质效应的演变而发展的,为研究第四纪冰消期以来的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关键词
湖泊沉积气候记录
古季风变化频谱
第四纪晚冰期环境
青藏高原腹地
Keywords
climatic
records
of
the
lake
sediment
variety
frequency
charts
of
the
paleo-
monsoon
environmentof
the
post
-
glacial period
of
Quaternary
inland
of
Qinghai-
Xizang
Plateau.
分类号
P53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沙尘暴与冰后期古气候进程的关系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兴诗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出处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文摘
关于沙尘暴的成因,学界大多认为其是近期以来人为破坏荒漠植被的结果。通过分析第四纪黄土生成历史,以及古文献中的大量关于“雨土”的记录,可以发现其实沙尘暴古已有之,古代沙尘暴活动剧烈程度较今日有过之而无不及。事实上,黄土堆积即沙尘暴的直接产物,“雨土”是其过程和现象。第四纪冰期结束以来的全新世期间,存在着以2500-3000年为周期的冷暖干湿变化周期。目前,地球已经历了大约2500年的亚大西洋期行将结束,新的灾变时期即将来临。因此,从地球总的气候发展趋势来看,沙尘暴活动加剧是不可避免的,人类活动并非导致沙尘暴的主要原因,只不过加剧其程度而已。
关键词
沙尘暴
黄土
“雨土”
第四纪冰后期
气候
Keywords
sand-dust
storm
loess
"rain
dust"
post
-
glacial
of
the
Quaternary
period
weather
分类号
P425.5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U_(37)~K指标在南海末次盛冰期表层海水古温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4
作者
姚龙奎
薛斌
姚梅
陈荣华
赵庆英
张宏
杨丹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31,共8页
文摘
根据1998年6~9月采集于南海海域沉积岩芯中的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和SiO2、CaCO3地球化学地层序列,标定了南海的年代框架,并应用U^K37指标重建了南海南、北部末次盛冰期以来表层海水的古温度。结果显示:南海南部冰后期和末次盛冰期时U^K37海水表层估温分别为24.5~27.4℃和23.8~25.3℃,平均水温分别为26.3℃和24.3℃。南海北部冰后期和末次盛冰期时U^K37海水表层估温分别为23.3~26.9℃和22.2~23.8℃,平均水温分别为26.6℃和22.8℃。南海北部温差比南部大,也比同一纬度的其它观察点大得多,充分表明南海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程度远大于开放性大洋,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边缘海对于冰期旋回的环境信号具有放大效应。
关键词
U^K37指标
古温度
冰后期和末次盛冰期
中国南海
Keywords
U^K37
index
paleotemperatures
post
glacial period
/Last
glacial
Maximum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P736.2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渤海南岸6000年来的岸线演变
庄振业
许卫东
李学伦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
3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藏高原腹地湖泊沉积对第四纪晚期古季风变化的响应
胡东生
张华京
徐冰
李炳元
孔照辰
温景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沙尘暴与冰后期古气候进程的关系
刘兴诗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U_(37)~K指标在南海末次盛冰期表层海水古温度研究中的应用
姚龙奎
薛斌
姚梅
陈荣华
赵庆英
张宏
杨丹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