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斯皮瓦克和她的后殖民女权主义批评 被引量:18
1
作者 于文秀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7-92,共6页
斯皮瓦克的后殖民批评最突出特色是理论与方法上的异质性特征和鲜明的女性主义视角。她的后殖民女权主义批评的主要内容是揭露殖民主义和男性中心的权力话语对于第三世界女性的遮蔽和歪曲。她通过对西方白人女性的文学文本所作的后殖民... 斯皮瓦克的后殖民批评最突出特色是理论与方法上的异质性特征和鲜明的女性主义视角。她的后殖民女权主义批评的主要内容是揭露殖民主义和男性中心的权力话语对于第三世界女性的遮蔽和歪曲。她通过对西方白人女性的文学文本所作的后殖民的解读,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拓展了新的空间,也使后殖民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皮瓦克 后殖民女权主义 双重话语霸权 第三世界女性
下载PDF
族群政治、性别政治和阶级政治的三维空间——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视角简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刘莉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0-115,共6页
后殖民女性主义以其强烈的批判性直指西方对东方的知识霸权。它揭露了西方知识霸权的生产机制,解构了西方女性主义的分析范畴———"妇女",质疑西方女性主义的方法论,揭示出帝国主义和父权制是相互勾结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把... 后殖民女性主义以其强烈的批判性直指西方对东方的知识霸权。它揭露了西方知识霸权的生产机制,解构了西方女性主义的分析范畴———"妇女",质疑西方女性主义的方法论,揭示出帝国主义和父权制是相互勾结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把西方女权主义惟一关注的"性别压迫"拓展到"性别、族群、阶级压迫"的三维空间,凸现出性别压迫与其他形式压迫的相互连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 批判空间 西方女性主义 知识霸权
下载PDF
重构黑人女性身份 再现自我化过程——《宠儿》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婷 石云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83-87,共5页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研究小说《宠儿》,通过分析莫里森笔下遭受性别歧视及种族歧视双重压迫的黑人女性悲惨命运,探讨黑人女性无身份、无自主权的边缘化状态,揭示了对黑人女性的身份建构思想,即只有重新书写黑人历史、黑人女性自我意识...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研究小说《宠儿》,通过分析莫里森笔下遭受性别歧视及种族歧视双重压迫的黑人女性悲惨命运,探讨黑人女性无身份、无自主权的边缘化状态,揭示了对黑人女性的身份建构思想,即只有重新书写黑人历史、黑人女性自我意识得到觉醒、自我得以回归、自我身份得到重构,才能摆脱种族主义及性别主义的双重压迫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儿》 后殖民女性主义 黑人女性 身份建构
下载PDF
沉默·抵抗·对话——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看伍慧明小说《骨》中的华裔女性形象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莉 《皖西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95-97,共3页
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伍慧明是美国文坛上近几年出现的后起之秀,她的处女作《骨》成功地塑造了四位鲜活的女性角色。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对文中处于父权主义和种族主义社会"双重边缘"的美籍华裔女性进行了尝试性分析,展现了她们... 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伍慧明是美国文坛上近几年出现的后起之秀,她的处女作《骨》成功地塑造了四位鲜活的女性角色。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对文中处于父权主义和种族主义社会"双重边缘"的美籍华裔女性进行了尝试性分析,展现了她们从沉默到抵抗再到对话的独特心理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女性 父权主义 种族主义 后殖民女性主义
下载PDF
从他者到自我,从历史到未来——《耻》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4
5
作者 刘蓉蓉 《绥化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17-120,共4页
诺贝尔获奖作家库切在《耻》中塑造了众多努力实现去父权化去殖民化,重构自我身份,掌握自主权和话语权的黑人女性,以及生活在殖民地上的白人女性旨在承担历史,化解冲突和矛盾,实现联接对话的理想。库切笔下的黑人女性和白人女性融合为... 诺贝尔获奖作家库切在《耻》中塑造了众多努力实现去父权化去殖民化,重构自我身份,掌握自主权和话语权的黑人女性,以及生活在殖民地上的白人女性旨在承担历史,化解冲突和矛盾,实现联接对话的理想。库切笔下的黑人女性和白人女性融合为一个整体,共同实现从他者到自我,从历史到未来的过渡,彰显了女性的主体性和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独特的超越性的地位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 库切 后殖民 女性
下载PDF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卡玛拉·玛坎达雅《筛子中的甘露》 被引量:3
6
作者 肖望华 孙妮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05-108,共4页
卡玛拉·玛坎达雅是当代杰出的印度裔英国移民女作家。她一直关注印度女性的生存状况,同时深刻了解印度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其小说《筛子中的甘露》,分析玛坎达雅塑造的坚强独立的新女性形象,揭示... 卡玛拉·玛坎达雅是当代杰出的印度裔英国移民女作家。她一直关注印度女性的生存状况,同时深刻了解印度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其小说《筛子中的甘露》,分析玛坎达雅塑造的坚强独立的新女性形象,揭示印度女性如何在双重压迫下做到突破印度传统,抵制西方殖民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玛拉·玛坎达雅 《筛子中的甘露》 后殖民女性主义
下载PDF
“他者”身份的颠覆——《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3
7
作者 石岩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67-70,共4页
汤亭亭是最具影响力的美国华裔女作家之一,她的处女作《女勇士》通过描写华裔女主人公在美国的成长经历,揭示了华裔女性在美国社会面对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困境,展现了华裔女性为摆脱"他者"身份所表现出的决心和做出的努力。采... 汤亭亭是最具影响力的美国华裔女作家之一,她的处女作《女勇士》通过描写华裔女主人公在美国的成长经历,揭示了华裔女性在美国社会面对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困境,展现了华裔女性为摆脱"他者"身份所表现出的决心和做出的努力。采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探讨华裔女性的双重"他者"身份以及颠覆这一身份的艰难过程,旨在探寻汤亭亭在这部小说中对华裔女性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勇士》 后殖民女性主义 “他者” 颠覆
下载PDF
从沉默到“呐喊”:论《接骨师之女》中的身份建构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静 曹永俐 +1 位作者 赵羽 何军侠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27-30,共4页
谭恩美的代表作《接骨师之女》以母女关系为载体,通过描写华裔女主人公遭受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关注她们在美国主流社会的生活和情感状况。以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剖析作品中女性人物"失语"的原因,探讨被边缘化的... 谭恩美的代表作《接骨师之女》以母女关系为载体,通过描写华裔女主人公遭受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关注她们在美国主流社会的生活和情感状况。以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剖析作品中女性人物"失语"的原因,探讨被边缘化的华裔女性如何寻回失去的声音,重新构建自我的主体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接骨师之女》 身份 失语 后殖民女性主义
下载PDF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阈下的《皮格马利翁》 被引量:1
9
作者 段绍俊 赵瑾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26-128,共3页
后殖民女性主义认为除了父权制,压迫妇女的因素还有很多。鉴于此,该理论倡议将性别问题放在国家、种族、殖民与被殖民的各种因素中去探讨。在反抗父权制的同时,必须反抗殖民主义及帝国主义。通过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萧伯纳的剧... 后殖民女性主义认为除了父权制,压迫妇女的因素还有很多。鉴于此,该理论倡议将性别问题放在国家、种族、殖民与被殖民的各种因素中去探讨。在反抗父权制的同时,必须反抗殖民主义及帝国主义。通过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萧伯纳的剧作《皮格马利翁》,我们可以看到:伊莉莎遭受了源自阶级差异、男权意识和父权制思想的殖民压迫,同时也遭受了源于性别差异的性别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格马利翁》 后殖民女性主义 殖民压迫 性别压迫
下载PDF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我的个神啊》
10
作者 田秒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44-47,共4页
《我的个神啊》是由印度U T V影业出品的电影,于2 0 1 5年5月引进中国院线,继"三傻大闹宝莱坞"后又一次在国人中掀起了一股"印度热"。影片既不可避免地流露出了东方主义色彩,同时也呈现了导演一定的反殖民意识。以... 《我的个神啊》是由印度U T V影业出品的电影,于2 0 1 5年5月引进中国院线,继"三傻大闹宝莱坞"后又一次在国人中掀起了一股"印度热"。影片既不可避免地流露出了东方主义色彩,同时也呈现了导演一定的反殖民意识。以后殖民理论为切口,对电影《我的个神啊》进行民族寓言式文本细读,进而探讨第三世界电影"出路"问题,是为第三世界电影导演提供有效的创作路径的肯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他者 文化含混性 后殖民女性主义
下载PDF
当代儿童小说话语层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话语分析——以程玮作品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帅乃 《昆明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9-13,共5页
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使得中西文化的撞击效应越来越多地投射入文学文本中。考察当代书写中西文化碰撞命题的儿童小说会发现,其话语层面往往蕴含着较复杂的"国族/性别"意识形态。如程玮的作品中,就较为典型地存在西方中心主义与... 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使得中西文化的撞击效应越来越多地投射入文学文本中。考察当代书写中西文化碰撞命题的儿童小说会发现,其话语层面往往蕴含着较复杂的"国族/性别"意识形态。如程玮的作品中,就较为典型地存在西方中心主义与男权话语的共谋现象,其第三世界的女性和儿童都承受着双重的压抑而难以自由表达自我。因此,儿童文学应拆解包藏等级秩序的二元对立思维框架,避免对"属下"国族女性及儿童形成多重的权力压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儿童小说 后殖民女性主义 中西文化 西方中心主义 男权话语 文化霸权
下载PDF
消声、言说与成长:马歇尔的《褐姑娘、褐砖房》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红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CSSCI 2017年第1期3-7,共5页
本文以消声与言说为切入点,提出葆拉·马歇尔的《褐女孩、褐砖房》将少女萨丽娜的声音置于被母亲消声与个体发声的张力之间,置于种族主义的消声压力与黑人发声努力的张力之间,置于个体自我发声与巴巴多斯族群发声双重需要之间。这... 本文以消声与言说为切入点,提出葆拉·马歇尔的《褐女孩、褐砖房》将少女萨丽娜的声音置于被母亲消声与个体发声的张力之间,置于种族主义的消声压力与黑人发声努力的张力之间,置于个体自我发声与巴巴多斯族群发声双重需要之间。这一设计不仅成功以女性双声言说的变化表现少女的成长,也以叛逆期少女不畏权威、伸张自我寓意种族歧视语境中被消声女性具有言说能力,体现了兼顾族群发展与女性个人发展的后殖民女性主义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声 言说 成长小说 后殖民女性主义
原文传递
失语者的抗争——以谭恩美《喜福会》华裔女性为例
13
作者 阮逸蓉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53-56,共4页
《喜福会》中的四位华裔母亲和她们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女儿两代女性,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承受男权主义压力和西方主流文化的“东方人”压力。她们被迫沦为边缘人、失语者。但是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主动打破沉默,积极抗争,打破男性话语... 《喜福会》中的四位华裔母亲和她们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女儿两代女性,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承受男权主义压力和西方主流文化的“东方人”压力。她们被迫沦为边缘人、失语者。但是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主动打破沉默,积极抗争,打破男性话语权和西方主流文化的压迫,实现自我身份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福会》 后殖民女性主义 失语者 身份重塑
下载PDF
《藻海无边》中的“女勇士”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涛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5-20,共6页
简·里斯在其代表作《藻海无边》中解构了他者人物的失语状态,使其重获话语权。其中,黑人奶妈克里斯托芬在身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双重压迫下敢于发出令权威心虚的声音,帮助受难的女主人公母女,还不遗余力地为追求自我解放而斗争。... 简·里斯在其代表作《藻海无边》中解构了他者人物的失语状态,使其重获话语权。其中,黑人奶妈克里斯托芬在身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双重压迫下敢于发出令权威心虚的声音,帮助受难的女主人公母女,还不遗余力地为追求自我解放而斗争。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克里斯托芬反殖民反父权压迫的斗士形象进行文本分析,能给予这位处于双重文化边缘的次要人物一个全新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海无边》 女勇士 后殖民女性主义 抵抗话语
下载PDF
后殖民女性主义下汤亭亭小说中的华裔女性身份缺失与建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畅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508-512,共5页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小说充分反映了华裔女性在父权文化和异质文化下遭受的双重压迫以及女性在压迫下的抗争。双重压迫使华裔女性完全丧失话语权,处于失语状态,进而造成身份缺失,在女性意识觉醒后,华裔女性通过抗争重拾话语权,追求独...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小说充分反映了华裔女性在父权文化和异质文化下遭受的双重压迫以及女性在压迫下的抗争。双重压迫使华裔女性完全丧失话语权,处于失语状态,进而造成身份缺失,在女性意识觉醒后,华裔女性通过抗争重拾话语权,追求独立和自由,实现身份建构。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分析汤亭小说中华裔女性的身份缺失与身份建构,这不仅拓宽了汤亭亭小说的研究视角,而且为汤亭亭小说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使汤亭亭小说研究提升到更高的理论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 汤亭亭 华裔女性 身份缺失 身份建构
下载PDF
双重“他者”的逃离: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关于桑蓓莉卡女郎的日记》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佳 王美萍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92-96,共5页
美国作家乔治·桑德斯的短篇小说《关于桑蓓莉卡女郎的日记》中,来自第三世界贫苦家庭的桑蓓莉卡女郎迫于家庭生计来到第一世界,她们深受男权中心和白人中心文化下性别和种族的双重压迫。在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探讨桑蓓莉卡女郎在... 美国作家乔治·桑德斯的短篇小说《关于桑蓓莉卡女郎的日记》中,来自第三世界贫苦家庭的桑蓓莉卡女郎迫于家庭生计来到第一世界,她们深受男权中心和白人中心文化下性别和种族的双重压迫。在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探讨桑蓓莉卡女郎在帝国主义主流文化中双重"他者"的生存困境,揭示出了第三世界妇女对双重"他者"身份的逃离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 第三世界妇女 他者 觉醒
下载PDF
黑人女性身份建构研究——以《斯苔拉如何回到最佳状态》为例
17
作者 毛艳华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82-87,共6页
文章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考察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作家麦克米兰的小说《斯苔拉如何回到最佳状态》中的女性身份建构问题及其所蕴涵的身体、劳动性别分工和种族观念。麦克米兰的作品关注当代美国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其笔下的女性人物尽... 文章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考察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作家麦克米兰的小说《斯苔拉如何回到最佳状态》中的女性身份建构问题及其所蕴涵的身体、劳动性别分工和种族观念。麦克米兰的作品关注当代美国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其笔下的女性人物尽管生活在后民权主义时代,但仍然会遭遇性别、种族甚至阶级等方面的歧视与压迫。斯苔拉作为这些女性的典型代表,勇于挑战性别规范、冲破劳动分工观念束缚,以开放、自主的心态积极建构自我身份,彰显了作者关于女性身份问题所作的时代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米兰 《斯苔拉如何回到最佳状态》 后殖民女性主义 身份建构
下载PDF
“忆苦”还是“思甜”:透析《喜福会》中的东方“他者”形象
18
作者 常敏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2X期293-294,共2页
《喜福会》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小说描写了四位中国母亲和她们的女儿从误解、冲突到理解的故事。该文拟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解读这部以女性为主体的小说。进而论证,在这种"忆苦思甜"的叙事模式下,小说中的... 《喜福会》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小说描写了四位中国母亲和她们的女儿从误解、冲突到理解的故事。该文拟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解读这部以女性为主体的小说。进而论证,在这种"忆苦思甜"的叙事模式下,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乃至东方形象不自觉地落入了"他者"化的窠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喜福会》 后殖民女性主义 “他者”
下载PDF
从《爱情和其他魔鬼》看马尔克斯的后殖民女性观
19
作者 唐思思 《镇江高专学报》 2020年第4期21-24,共4页
马尔克斯的《爱情和其他魔鬼》成功塑造了3位女性形象:行为神秘诡异的贵族少女谢尔娃·玛利亚、放纵的“疯女人”贝尔纳达·卡布雷拉、为自由而杀人的修女马尔蒂娜·拉波尔德。马尔克斯认为女性只有自我意识觉醒、自我精神... 马尔克斯的《爱情和其他魔鬼》成功塑造了3位女性形象:行为神秘诡异的贵族少女谢尔娃·玛利亚、放纵的“疯女人”贝尔纳达·卡布雷拉、为自由而杀人的修女马尔蒂娜·拉波尔德。马尔克斯认为女性只有自我意识觉醒、自我精神回归、自我身份重构,才能摆脱种族、阶级、性别三重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克斯 《爱情和其他魔鬼》 后殖民女性观
下载PDF
迷途知返,人生礼赞——《寡妇赞歌》中艾维的文化身份建构
20
作者 江妍 孙妮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90-92,共3页
《寡妇赞歌》是葆拉·马歇尔的第三部小说,也是她自传型小说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为加勒比裔移民后代的美国黑人妇女,在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下面临着文化选择困境与身份认同危机。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分析女主人公艾维丢失文... 《寡妇赞歌》是葆拉·马歇尔的第三部小说,也是她自传型小说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为加勒比裔移民后代的美国黑人妇女,在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下面临着文化选择困境与身份认同危机。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分析女主人公艾维丢失文化身份的原因和寻找文化身份的过程,指出只有尊重过去,认可自己的民族文化及其传统仪式,才能成功建构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葆拉·马歇尔 《寡妇赞歌》 后殖民女性主义 身份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