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后乡土性视角看短视频社交媒体中的乡土性变迁——以抖音平台“D村”为例
1
作者 付晓光 覃雅婷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3年第6期208-221,共14页
本文基于后乡土社会的理论视角,以抖音中形成的线上村落“D村”为例,研究短视频社交媒体中乡土社会的乡土性变迁。从研究发现来看,短视频社交媒体中的乡土社会总体上与后乡土性一样,呈现出乡土性与现代性混合的特点,但线上的乡土社会也... 本文基于后乡土社会的理论视角,以抖音中形成的线上村落“D村”为例,研究短视频社交媒体中乡土社会的乡土性变迁。从研究发现来看,短视频社交媒体中的乡土社会总体上与后乡土性一样,呈现出乡土性与现代性混合的特点,但线上的乡土社会也发生了新变化,体现为“土气”的延续、流动性的延展、“熟悉信任”与“认同信任”共同连接的社会关系。此外,乡土性在短视频社交媒体上呈现出“机械迁移”的特点,乡土性与现代性并不完全相融,乡土性的半封闭性与平台的开放性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乡土性 后乡土社会 乡土文化 社交媒体
下载PDF
后乡土社会的信任格局与政治参与效能-——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溢轩 《社会建设》 2018年第2期87-96,共10页
当前以社会信任的工具化为代表的后乡土社会逐渐形成,并成为了研究乡村治理的重要视角,居民的政治参与效能则是影响乡村治理改革的关键因素。通过利用相关全国性数据,本文分析了社会信任对村民政治参与效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人际信任... 当前以社会信任的工具化为代表的后乡土社会逐渐形成,并成为了研究乡村治理的重要视角,居民的政治参与效能则是影响乡村治理改革的关键因素。通过利用相关全国性数据,本文分析了社会信任对村民政治参与效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人际信任层面,普遍信任对政治参与效能有正向影响,特殊信任则对政治参与效能有负向影响。在制度信任层面,公权机构信任对政治参与效能有积极影响,而社会机构信任则对政治参与效能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任结构与政治参与效能之间的互动关系映射出了国家权力与地方性文化的激烈冲突,人际信任仍然是影响村民政治参与效能的重要因素,制度信任则没有完全嵌入到乡村社会的转型之中,对村民政治参与效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乡土社会 社会信任 政治参与效能 乡村治理
下载PDF
农村社区矫正模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伟 《朝阳法律评论》 2014年第1期111-122,共12页
二元格局下城市与乡村社区迥然不同,东西部乡村社会发展水平、社会结构与民族分布差异,使我国东西部农村社区大相径庭;社区矫正与社区建设紧密关联,差异化的社区决定了我国农村社区矫正注定选择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在后乡土社会开展社区矫... 二元格局下城市与乡村社区迥然不同,东西部乡村社会发展水平、社会结构与民族分布差异,使我国东西部农村社区大相径庭;社区矫正与社区建设紧密关联,差异化的社区决定了我国农村社区矫正注定选择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在后乡土社会开展社区矫正,面临诸多挑战。东部农村社区矫正实践之'枫桥模式'具有其局域化特色,从东西部乡村社会结构的横向比较来看,西部乡村社区矫正模式的构建应重视发现、传承、利用并创新本土资源,探讨符合差异化的乡村社会的社区矫正模式与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乡土社会 社区矫正 多元化
原文传递
协同与融合: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48
4
作者 朱德全 王志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4-125,共12页
中国的任何现代化进程,都绕不开乡村的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抉择与必由之路。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实现,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功能支持与路向引领。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把乡村社会系统解构为结构、要... 中国的任何现代化进程,都绕不开乡村的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抉择与必由之路。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实现,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功能支持与路向引领。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把乡村社会系统解构为结构、要素和功能3个因素单元,以此析厘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核心因素,借以建构以“跳出来”的跨界思维为逻辑前提、“走下去”的扎根行动为逻辑位育以及“融其中”的协同机制为逻辑进阶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框架。在此基础上,以资源统整盘活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技术赋能,供给耦合激活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内部机理,多元联动保障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持久效能,进而构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协同融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逻辑理路 乡村社会 后乡土性
下载PDF
后乡土社会孝道嬗变的现实图景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6
5
作者 汪倩倩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35,共8页
孝道是乡土文明的核心内容。随着乡土社会向后乡土社会的快速转变,孝道也随之发生了嬗变。以M村为实践调研点,从事生、事死两方面将孝道的内涵细化为养亲、敬亲、侍亲、顺亲、葬亲、祭亲等6个维度,全面考察孝道在后乡土社会中的诸多变... 孝道是乡土文明的核心内容。随着乡土社会向后乡土社会的快速转变,孝道也随之发生了嬗变。以M村为实践调研点,从事生、事死两方面将孝道的内涵细化为养亲、敬亲、侍亲、顺亲、葬亲、祭亲等6个维度,全面考察孝道在后乡土社会中的诸多变化与流动形式,深入剖析孝道嬗变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在后乡土社会,孝道嬗变是城镇化、市场化、国家制度等社会结构性力量与乡村社会的微观实践共同形塑的结果。孝道嬗变应在社会转型与乡村变迁的事实基础上去考量与判定,并将其作为基本出发点,构建起传统与现代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的新孝道伦理秩序,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服务于后乡土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乡土社会 孝道 伦理秩序
下载PDF
当下中国农村法治的迟滞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5
6
作者 陆俊杰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3期47-50,共4页
后乡土社会改变了乡土社会封闭、固定与坚持的传统,属于农村经济、政治与思想转换进程中的过渡性阶段,需要逐渐寻找自己生存的法治根基。当下农村向现代法治社会转变中遇到了市场机制缺乏、民主政治根基薄弱、农民法治意识落后等现实阻... 后乡土社会改变了乡土社会封闭、固定与坚持的传统,属于农村经济、政治与思想转换进程中的过渡性阶段,需要逐渐寻找自己生存的法治根基。当下农村向现代法治社会转变中遇到了市场机制缺乏、民主政治根基薄弱、农民法治意识落后等现实阻隔。在推进法治进程中,应当以当下后乡土的现实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和诱致性制度变迁为辅的理论与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法治 后乡土社会 强制性制度 诱致性制度
下载PDF
乡村教育的现代化张力及其调适 被引量:4
7
作者 柳丽娜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8,共8页
形塑现代教育系统的现代化力量和后乡土社会的约束力共同作用于乡村教育。在现代化力量的形塑下,乡村教育具有教育系统一致化、标准化和不确定性的现代化品质。在后乡土社会的约束力下,乡村教育具有偏重于追求工具理性价值、难以割裂与... 形塑现代教育系统的现代化力量和后乡土社会的约束力共同作用于乡村教育。在现代化力量的形塑下,乡村教育具有教育系统一致化、标准化和不确定性的现代化品质。在后乡土社会的约束力下,乡村教育具有偏重于追求工具理性价值、难以割裂与“乡村”固有联系和不确定中蕴含确定性的特质。乡村教育处于“无为”和“为乡”,“供给单一”和“需求多元”,“确定的不确定性”和“有条件的不确定性”的三重张力之中。后乡土社会乡村教育现代化张力的调适可以从三方面努力:明晰乡村教育服务乡村的定位,发挥乡村教育振兴乡村的功能,确定乡村教育融入乡村的发展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后乡土社会 现代化张力
原文传递
后乡土社会视角下农民集中居住区秩序重建及反思--基于苏北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2
8
作者 田鹏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及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人口、产业、生态等资源要素在城乡互惠流动的同时,传统乡土性逐渐消解式微,如何重塑后乡土社会地域认同及整合机制是农民集中居住区重建的关键。基于后乡土社会理论视角,从地域空间、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及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人口、产业、生态等资源要素在城乡互惠流动的同时,传统乡土性逐渐消解式微,如何重塑后乡土社会地域认同及整合机制是农民集中居住区重建的关键。基于后乡土社会理论视角,从地域空间、组织体系及社会结构维度考察苏北农民集中居住区秩序重建的实践过程发现,完成物理空间整合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依然不同程度延续着传统乡土社会整合机制,使得现代普遍主义价值取向的地域关联及社会认同机制难以有效建立,后乡土社会样态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公共性重建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因此,如何突破制度红利型动力机制及行政主导实践逻辑重塑后乡土社会整合机制,就成为农民集中居住区重建地域公共性并顺利过渡到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集中居住区 后乡土社会 乡土性 秩序重构
下载PDF
破土与重建:“后乡土”时代农村社会关系的变迁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郭长伟 王跃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31-135,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以及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快速发展急剧改变了中国农村面貌、农村社会结构和农民生活方式。同时,促使村落社会转型,乡村由此也进入到所谓的"后乡土"时代。"后乡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以及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快速发展急剧改变了中国农村面貌、农村社会结构和农民生活方式。同时,促使村落社会转型,乡村由此也进入到所谓的"后乡土"时代。"后乡土"时代,社会结构、乡土文化、人际交往世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乡土社会从而出现一个由"破"到"立"的内在要求。为整合乡土社会,再造乡土团结,应加大国家政权对乡土政权的介入和对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农村自治组织建设,提高村落整合能力;积极发展新型城镇化,尝试建设中心村;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架起外出人员对乡土的情感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乡土”社会 农村社会关系 农村变迁
下载PDF
后乡土社会嘉绒藏寨公共空间的失落与再造——以松岗、直波嘉绒藏寨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晶 翟辉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传统的、封闭的乡村逐渐在不平衡的城乡引力和乡建大潮中瓦解,从乡土社会迈入后乡土社会,激活乡村公共空间对新时期的乡村建设有重要影响.以松岗镇两个嘉绒藏寨为研究案例,经过实地调研,在空间层面,文化性和生活性两类公共空间在适用性... 传统的、封闭的乡村逐渐在不平衡的城乡引力和乡建大潮中瓦解,从乡土社会迈入后乡土社会,激活乡村公共空间对新时期的乡村建设有重要影响.以松岗镇两个嘉绒藏寨为研究案例,经过实地调研,在空间层面,文化性和生活性两类公共空间在适用性方面都有欠缺;在社会层面,产业发展滞后性、使用主体流动性和文化异质性是造成嘉绒藏寨公共空间失落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原因,利用后乡土社会的"机遇",探讨公共空间再造的途径:多元合作振兴乡村产业,重联嘉绒藏族的文化与秩序,以活化利用乡村遗产为目的改造乡村公共空间,通过一系列途径激活乡村公共空间这个"触媒"以振兴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乡土社会 乡村 公共空间 嘉绒藏寨 松岗镇
原文传递
后乡土社会与法律信仰:我国乡土社会法律信仰培育路径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文奎 申毛毛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26-34,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通过自治、法治、徳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三治”融合,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新时代中国国情的精准把握。具体到法治层面,乡土社会法律信仰问题事关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通过自治、法治、徳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三治”融合,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新时代中国国情的精准把握。具体到法治层面,乡土社会法律信仰问题事关国家法治化进程的整体实现。处于过渡期的后乡土社会法律信仰的塑造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将法律信仰放置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去审视,在界定后乡土社会与法律信仰内涵的基础上,细致剖析后乡土社会法律信仰缺失的表现与缘由,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后乡土社会法律信仰的路径:加强普法宣传、促进法治文明建设、处理好国家法与民间法关系以及完善法律运行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乡土社会 法律信仰 乡村振兴战略
下载PDF
后乡土社会村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芮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2-95,共4页
十八大以来,村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当前村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组织设置滞后;服务能力较弱;服务方式行政化。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上级乡镇对村级基层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农村人才流失;党组织趋于科层化... 十八大以来,村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当前村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组织设置滞后;服务能力较弱;服务方式行政化。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上级乡镇对村级基层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农村人才流失;党组织趋于科层化以及乡村特有的政治生态问题。为此,要把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最大政绩来抓;拓宽选拔农村人才培养渠道;转变服务方式,实现复合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乡土社会 村级 服务型 党组织
下载PDF
后乡土社会视域下陕南乡村社会治理与发展路径优化思考
13
作者 王晓娥 陈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3期261-263,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中国乡村社会经历了重大的变迁与发展,中国乡村社会由此进入后乡土社会时代,在对后乡土社会的内涵与特征进行相关理论阐释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村干部综合素质以及村民自身等三个维度分析了后乡土社会时... 20世纪90年代,中国乡村社会经历了重大的变迁与发展,中国乡村社会由此进入后乡土社会时代,在对后乡土社会的内涵与特征进行相关理论阐释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村干部综合素质以及村民自身等三个维度分析了后乡土社会时代陕南地区在乡村社会治理与发展领域出现的关键问题,并以独特的视角对当前陕南地区乡村社会治理与发展的路径给出了具有实效性的见解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乡土社会 社会治理 发展 路径
下载PDF
后乡土社会视域下农村治理的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大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1-14,79,共5页
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破除,农村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迅速的解构,已由传统乡土社会逐步进入"后乡土社会"发展模式。后乡土社会视域下农村存在农民自我意识强化与传统治理模式矛盾、农村政治精英角色多重化影响其决策行动的公... 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破除,农村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迅速的解构,已由传统乡土社会逐步进入"后乡土社会"发展模式。后乡土社会视域下农村存在农民自我意识强化与传统治理模式矛盾、农村政治精英角色多重化影响其决策行动的公正性两大治理困境。提高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主动性、推动广大村民群体主动参与农村治理,同时建立完善的农村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以及农村文化建设及法制建设是化解以上困境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乡土社会 农村治理 矛盾 参与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