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法上的财产占有概念 被引量:112
1
作者 周光权 李志强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9-47,共9页
刑法上的占有是指对物的事实上控制与支配 ,它的成立必须兼具客观支配状态与占有意思两个要件。自罗马法以来 ,就存在着民法与刑法上占有的区别。较之于民法上的占有 ,刑法占有的客观支配形态更为现实 ,主观占有意思更具规范成份 ,占有... 刑法上的占有是指对物的事实上控制与支配 ,它的成立必须兼具客观支配状态与占有意思两个要件。自罗马法以来 ,就存在着民法与刑法上占有的区别。较之于民法上的占有 ,刑法占有的客观支配形态更为现实 ,主观占有意思更具规范成份 ,占有性质合法与否也不重要 ,这与两种占有制度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与功能密切相关。几种特殊情形的占有归属 ,如存在上下主从关系的占有、共同占有、以及包装物、死者财产、不动产和遗忘物的占有 ,应依具体的事实支配关系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概念 财产占有 民法 共同占有 不动产 遗忘物
下载PDF
数据化财产性利益的刑法占有形式及属性界定 被引量:6
2
作者 郑洋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3-135,共13页
数字经济时代,经济活动中的交易媒介完成了由现金等实体性财物到以数据化形式呈现的虚拟性财产性利益的变迁。基于有体性财物与数据化财产性利益在获取方式、存在形态及支配方式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不应直接套用以有体物为核心构建的... 数字经济时代,经济活动中的交易媒介完成了由现金等实体性财物到以数据化形式呈现的虚拟性财产性利益的变迁。基于有体性财物与数据化财产性利益在获取方式、存在形态及支配方式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不应直接套用以有体物为核心构建的传统刑法占有理论来分析财产性利益的占有问题。鉴于虚拟本性,数据化的财产性利益本身不会发生物理性的占有转移。但是,财产性利益转移的本质是法律关系的消灭与生成,权利人可以借助相应法定凭证作为媒介来控制支配财产性利益,进而完成财产性利益的占有转移。肯定财产性利益的占有不会导致刑法占有的过度观念化,也不会破坏盗窃罪构成要件的定型性。在肯定财产性利益占有的基础上,应将财产性利益纳入我国盗窃罪的对象范畴,这不仅符合刑法体系解释结论、契合数字社会发展趋势,而且与我国的定罪模式相吻合,也符合我国关于财物犯罪的体系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窃罪 数据化财产 财产性利益 刑法占有
原文传递
数字化时代刑法占有理论的应然转向:从封闭的一元论到开放的二元论 被引量:6
3
作者 史雯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122,共12页
立足一元论立场的现有刑法占有理论无法为各类刑法占有难题提供妥当的解释,“重概念、轻标准”的研究方向亦无法适应以央行数字货币为代表的财产体系变革之需要。刑法占有实际上并非纯粹的事实性概念或规范性概念,事实要素与规范要素是... 立足一元论立场的现有刑法占有理论无法为各类刑法占有难题提供妥当的解释,“重概念、轻标准”的研究方向亦无法适应以央行数字货币为代表的财产体系变革之需要。刑法占有实际上并非纯粹的事实性概念或规范性概念,事实要素与规范要素是二元并重的正相关关系,两者均具有开放属性。在数字化时代,刑法占有理论应当转向开放的二元占有论,这不仅符合占有概念的核心构造和量差关系原理,更能强化经济效益、提高占有理论的时代适应性。开放的二元占有论以内外双重视角构建了占有判断的一般规则。当央行数字货币、银行存款及网络支付账户余额能被数字化控制手段现实支配时,占有成立;数字化财产的占有归属以规范限制为准,能够以平台协议或私人协议排除他人控制财产可能的一方才是真正的占有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占有 事实与规范 一元论 二元论 央行数字货币
下载PDF
非法占有封缄物的刑法定性分析
4
作者 陈玉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9年第3期108-115,共8页
刑法语境下的封缄物具有区别于一般包装物的封闭特性,其目的在于阻隔他人对内容物的支配控制。故在封缄物的占有归属问题上,应考量刑法占有的特殊性,根据刑法上占有的事实及法律的支配排他性本质特征,结合占有的事实和占有的意思综合确... 刑法语境下的封缄物具有区别于一般包装物的封闭特性,其目的在于阻隔他人对内容物的支配控制。故在封缄物的占有归属问题上,应考量刑法占有的特殊性,根据刑法上占有的事实及法律的支配排他性本质特征,结合占有的事实和占有的意思综合确定占有处分权人。考虑到委托者采用的加封手段以及体现在主观上的对受托者接触支配封缄物内部财物的排斥意图,对封缄物的占有归属应采取区别说,即封缄物整体由受托者占有,而封缄内容物由委托者占有。因此,秉持刑法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对于私取封缄物的行为定性需区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非法占有封缄物整体的行为构成侵占罪;另一种,即私取内容物的行为则成立盗窃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缄物 盗窃罪说 侵占罪说 区别说 刑法的占有
下载PDF
取走滞留在ATM机中无卡无折存款的行为认定
5
作者 陈鑫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4-19,共6页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银行ATM机发展出了无卡无折快速存款业务,但在ATM机上办理该项业务的储户因不熟练等原因常在未竟操作的情况下离去,后续储户将前者滞留在ATM机中的待存现金取走的行为该如何认定,司法实务界尚存争议。绝大多数疑...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银行ATM机发展出了无卡无折快速存款业务,但在ATM机上办理该项业务的储户因不熟练等原因常在未竟操作的情况下离去,后续储户将前者滞留在ATM机中的待存现金取走的行为该如何认定,司法实务界尚存争议。绝大多数疑难复杂的财产犯罪案件都与"占有"这一刑法概念有关,本文将从两则案例切入,在对刑法占有的建立、维系、消逝与归属进行系统论述的基础上,结合ATM机的实际运作机理,最终判定滞留在ATM机里的待存现金仍归被害人占有,他人将此取走将涉嫌构成盗窃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卡无折存款 刑法占有 侵占罪 盗窃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