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 被引量:237
1
作者 张倩 郑涌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3年第3期6-10,共5页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美国出现的一个新兴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它对二战后心理学中存在以病理学研究为重点的倾向提出了异议,主张心理学应对人类自身拥有的正向品质加以研究。文章从其思想主张出发,结合有关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对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美国出现的一个新兴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它对二战后心理学中存在以病理学研究为重点的倾向提出了异议,主张心理学应对人类自身拥有的正向品质加以研究。文章从其思想主张出发,结合有关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对积极心理学进行了一个概括的介绍及简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积极心理学 积极预防 心理治疗 乐观主义 人格特质 社会文化价值观 精神病理学
下载PDF
破窗理论与犯罪规制模式的重构 被引量:15
2
作者 姜涛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100,174,共16页
破窗理论以实证的方式使人们相信,无序、违法和犯罪三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主张把零容忍政策作为犯罪控制的基本策略。强化积极预防乃是破窗理论作用于刑法理念的产物,而积极预防要求立法者重视对微罪的治理,以防止微罪演变成为重罪... 破窗理论以实证的方式使人们相信,无序、违法和犯罪三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主张把零容忍政策作为犯罪控制的基本策略。强化积极预防乃是破窗理论作用于刑法理念的产物,而积极预防要求立法者重视对微罪的治理,以防止微罪演变成为重罪。既如此,中国刑法那种结果取向的犯罪认定模式就值得反思,不仅无法发挥刑法的行为规制机能,而且不利于有效防卫社会,因此应当予以修正:应建构我国的轻犯罪体系,并明确积极预防的适用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窗理论 积极预防 零容忍 轻罪 风险犯罪
原文传递
法益保护目的不能甄别不法论的立场 被引量:6
3
作者 冀洋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7-157,共11页
关于行为不法(不正当)的评价,我国学界存在规范违反说与法益侵害说两种立场之争,但由于对法益保护目的之功能存在误解,从而双方争论中有重大失焦问题。法益保护是刑法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的预防性法益保护,它与刑罚预防目的是同一的,刑... 关于行为不法(不正当)的评价,我国学界存在规范违反说与法益侵害说两种立场之争,但由于对法益保护目的之功能存在误解,从而双方争论中有重大失焦问题。法益保护是刑法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的预防性法益保护,它与刑罚预防目的是同一的,刑罚预防效果之达成等于法益保护目的之实现,因而法益保护目的仅说明了刑罚正当性的一个方面:目的正当。但目的正当不能代表手段正当,不能从"刑法的目的是保护法益"推出"犯罪的本质是侵犯法益",因为前者是预防性的,后者报应性的,法益侵害说必须从法益保护目的之外寻找根基。规范违反说以积极一般预防为中心,它的确更有利于周延地保护法益,但其导致刑法的高度刑事政策化,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嫌,无法仅从法益保护目的中证立自身合理性。因此,法益保护目的并不能甄别不法论的基本立场,更不能从中得出刑法的至高价值,它在教义学上的功能值得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益保护目的 积极一般预防 规范违反 法益侵害
原文传递
转折中的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论略 被引量:2
4
作者 苗元江 朱晓红 龚继峰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5期43-46,共4页
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积极取向,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诠释心理学。本文从如何看待心理学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如何预防心理疾病、如何看待和治疗心理问题三个方面... 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积极取向,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诠释心理学。本文从如何看待心理学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如何预防心理疾病、如何看待和治疗心理问题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引领心理学走向积极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积极品质 积极预防 积极治疗
下载PDF
在HIV感染者中开展“阳性预防”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力 郭岩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0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评价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中开展"阳性预防"的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设计,以云南省瑞丽市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为对象,陇川县的为对照,进行干预前后问卷调查。结果 (1)基线调查:瑞丽市调查317人,陇... 目的评价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中开展"阳性预防"的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设计,以云南省瑞丽市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为对象,陇川县的为对照,进行干预前后问卷调查。结果 (1)基线调查:瑞丽市调查317人,陇川县调查308人,共625人,有效应答率99.20%。追踪调查,瑞丽市203人,随访率89.43%;陇川县274人,随访率88.96%。两地前后调查人群无明显偏倚。(2)干预后,大部分问题瑞丽市的知晓率超过陇川县,在自觉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自觉采纳健康行为的收益和主观准则4个信念维度上的均分显著增加;过去3个月,婚内性行为中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略有增长,非婚性行为中不用和几乎不用安全套的比例由23.08%下降到5.88%,最近一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也从77.97%提高到97.69%;不过,在减少吸毒和共用针具上的证据不足。结论 "阳性预防"有效提高了干预对象的相关知识和信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高风险的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阳性预防
原文传递
生物安全犯罪的法益侵害与规制路径
6
作者 袁佳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714-723,共10页
随着《生物安全法》的实施和《刑法修正案(十一)》中相关罪名的增加,生物安全犯罪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然而,目前生物安全犯罪还存在着行为边界模糊、侵害法益定位不明、规制路径不周延等诸多问题。对生物安全犯罪进行规范化分析和功能... 随着《生物安全法》的实施和《刑法修正案(十一)》中相关罪名的增加,生物安全犯罪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然而,目前生物安全犯罪还存在着行为边界模糊、侵害法益定位不明、规制路径不周延等诸多问题。对生物安全犯罪进行规范化分析和功能解读,是刑法规制生物安全风险的前提和客观需要。生物安全的侵害法益作为一种新兴法益,对其进行范畴归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稳定的社会秩序是生物安全保障的应有之义和根本目的,生物安全法益理应归属于刑法中的公共安全法益范畴。在规制生物安全犯罪的路径上,一方面为防止生物安全风险的无限扩大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刑法应当秉持积极预防主义,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应坚持多法衔接,构筑完善的生物安全犯罪防范体系,从而为保障生物安全起到保驾护航的法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样态 侵害法益 积极预防主义 犯罪防范体系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原理在警察心理健康建设中的运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孙青 朱甜甜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1-53,9,共4页
新时期公安工作特有的高风险、高负荷和高应激性以及警察自身的个性心理特点都制约着警察的心理健康,从而影响公安工作的效率和民警的身心健康。将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应用到警察心理健康建设中,帮助每一位民警在工作中找到积极体验,预防... 新时期公安工作特有的高风险、高负荷和高应激性以及警察自身的个性心理特点都制约着警察的心理健康,从而影响公安工作的效率和民警的身心健康。将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应用到警察心理健康建设中,帮助每一位民警在工作中找到积极体验,预防心理疾病,增强耐挫力,提高工作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心理问题 积极预防 积极心理学
原文传递
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与防范对策
8
作者 张吉焕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2-23,共2页
推行利率市场化 ,必然会给商业银行带来选择权、再定价、信用、市场竞争、经营道德等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在转轨过程中 ,应主动增强风险意识 ,积极从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开发衍生金融工具、提高混业经营能力、完善信用制度、实现信贷与保... 推行利率市场化 ,必然会给商业银行带来选择权、再定价、信用、市场竞争、经营道德等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在转轨过程中 ,应主动增强风险意识 ,积极从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开发衍生金融工具、提高混业经营能力、完善信用制度、实现信贷与保险有机结合五个方面入手 ,进行有效的防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风险 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风险类型 风险防范 风险管理体系 衍生金融工具 混业经营 保用制度
下载PDF
从公安机关角度谈中小学生被害预防
9
作者 王虎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97-99,共3页
近年来,针对中小学生实施的暴力案件时有发生。如何预防中小学生被害成了热点问题。从治安防范的角度来看,中小学生心理和生理方面尚不成熟,容易被犯罪分子所控制。中小学生的被害预防应主要依靠以公安机关为首的社会力量来进行,而公安... 近年来,针对中小学生实施的暴力案件时有发生。如何预防中小学生被害成了热点问题。从治安防范的角度来看,中小学生心理和生理方面尚不成熟,容易被犯罪分子所控制。中小学生的被害预防应主要依靠以公安机关为首的社会力量来进行,而公安机关又要从自身建设、社会防范建设两个方面入手进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被害预防 主动自救预防模式
下载PDF
我国轻罪化社会治理模式的立法反思与批评 被引量:71
10
作者 冀洋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4-139,共16页
我国先后十一部刑法修正案新增28个轻罪,但表现出了“轻重并进,重罪为主”的立法特征,轻罪制度并未成为立法主线,“轻罪化”之所以屡被用于渲染当前的犯罪化立法及其趋势,源于对“废除劳教制度”法治意义的误解。劳教制度被废的根本原... 我国先后十一部刑法修正案新增28个轻罪,但表现出了“轻重并进,重罪为主”的立法特征,轻罪制度并未成为立法主线,“轻罪化”之所以屡被用于渲染当前的犯罪化立法及其趋势,源于对“废除劳教制度”法治意义的误解。劳教制度被废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从教育帮扶性措施异化为罪刑失衡的监禁处罚,因而轻罪化立法不应是“劳教功能”的栖身之所。“轻罪化”作为刑法参与社会治理的立法方案源于“严而不厉”的目标导向,但“严而不厉”内含“严”与“厉”概念交叉、狭义解读刑法谦抑性、迷信刑法积极预防功能等不足,在“去重刑化”目标尚未实现之前追求法网之“严”,则导致刑法结构“又严又厉”。增设轻罪也不是校正.重刑主义司法偏向的恰当措施,重罪构成要件的司法扩张是解释者背离罪刑法定原则使然,应正视司法恣意性的根源而非通过轻罪化立法为之开脱,否则将陷入“司法无限倒逼立法”的恶性循环。因此,追求法网严密的轻罪化立法应予放弃,从而为发挥刑法之外其他规范及其主体的功能让渡空间,真正促成社会治理所需的多元共治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十一) 轻罪化 社会治理 严而不厉 重刑主义 积极刑法观
下载PDF
行为无价值论与积极一般预防 被引量:46
11
作者 周光权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8,共11页
犯罪是和刑罚相对应的概念,合理的违法性论必定与能够充分发挥其效果的刑罚论相联系;离开对刑罚相关问题的认识,不可能清晰地揭示犯罪的本质。特殊预防和由费尔巴哈所首倡的消极一般预防都存在明显缺陷。积极一般预防论的主旨是通过指... 犯罪是和刑罚相对应的概念,合理的违法性论必定与能够充分发挥其效果的刑罚论相联系;离开对刑罚相关问题的认识,不可能清晰地揭示犯罪的本质。特殊预防和由费尔巴哈所首倡的消极一般预防都存在明显缺陷。积极一般预防论的主旨是通过指导公众的行为,确立公众对于规范的认同、尊重进而预防犯罪。行为无价值二元论认为犯罪的本质是违反行为规范进而造成法益侵害,刑法的目的就是维护社会基本行为准则的存在并最终保护法益,相应地,对刑罚的目的就不应当定位于通过威慑来阻止现实或者潜在的犯罪人和社会一般人今后不犯罪,而是要凸显规范的意义,引导公众按照行为规范行事,因而主张积极的、规范的一般预防,使犯罪论和刑罚论浑然一体、前后照应。肯定积极的一般预防论有助于准确认定中止犯、过失犯;同时,不会造成重刑化,不会无端限制个人行动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无价值论 结果无价值论 刑罚目的 积极的一般预防
下载PDF
刑罚的正当化危机与积极的一般预防 被引量:29
12
作者 陈金林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4-163,共10页
随着矫治与改善理论的无效性被普遍地接受,刑罚再次陷入了正当化的危机之中。一种能够使刑罚走出正当化危机的理论,必须根据自身的理论属性,一方面通过经验有效性与(或)规范妥当性的检验,另一方面对刑罚的内容与形态、刑罚所涉的主体以... 随着矫治与改善理论的无效性被普遍地接受,刑罚再次陷入了正当化的危机之中。一种能够使刑罚走出正当化危机的理论,必须根据自身的理论属性,一方面通过经验有效性与(或)规范妥当性的检验,另一方面对刑罚的内容与形态、刑罚所涉的主体以及刑罚的存在范围作全面的合理阐释。传统的特殊预防理论、威慑的一般预防理论、报应理论以及综合理论都无法达到前述标准。积极的一般预防理论以"民众对规范有效性的认同"缓和了刑罚经验有效性的逼问,以宏观上回应民众期待与微观上的"合比例原则"兼顾了民众与罪犯的利益,并能对经验研究的结论持开放的态度。结合部分经验性结论和相关原则,这种理论能解除刑罚的正当化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的正当化 经验有效性 规范妥当性 周全性 积极的一般预防
原文传递
网络黑产犯罪“源头治理”政策的司法误区 被引量:28
13
作者 冀洋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81,共15页
随着网络强国和依法治国战略的同步推进,互联网空间治理的法治化愈发重要,"源头治理"成为公认的治本之策,进而成为"打早打小"的网络化刑事政策。但"源头治理"的观念及其方式仍有待揭示,尤其在"法律... 随着网络强国和依法治国战略的同步推进,互联网空间治理的法治化愈发重要,"源头治理"成为公认的治本之策,进而成为"打早打小"的网络化刑事政策。但"源头治理"的观念及其方式仍有待揭示,尤其在"法律不能替代技术"这一常识中,通过入罪方案实现"源头治理"更需要接受检验。我国刑法在参与源头治理时,存在显性或变种的"恶意论",刑法主观主义挥之不去:将恶意购买、恶意软件、恶意注册互联网账号等失范行为一律入罪,单纯把主观恶意/善意作为区分罪与非罪的惟一标准,将"恶意(谋利目的)+获得利益"通过各种解释方法认定为网络黑产犯罪,屡屡突破罪刑法定。入罪"恶意论"的司法哲学是积极一般预防论,即倡导刑法积极参与网络治理,这不仅难以摆脱威慑预防的痼疾,还助推了重刑主义,遮蔽了网络时代社会治理中的新问题。因此,网络治理法治化需认清"源头治理"功能与误区,在网络黑灰产治理中更加强调"构成要件行为"以及"构成要件对应的法益侵害结果"的意义,避免用偷换概念、以刑定罪等政策性思维掩盖"解释黑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黑灰产 源头治理 恶意论 法定构成要件 积极一般预防
原文传递
《刑法修正案(十一)》若干要点解析——从预防刑法观的立场出发 被引量:24
14
作者 黎宏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2年第2期1-25,共25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遵循问题导向,通过降低未成年人负刑事责任年龄、增设新犯罪等弥补刑法处罚上的空白、调高相关犯罪的法定刑、加大对相关利益方的保护力度... 《刑法修正案(十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遵循问题导向,通过降低未成年人负刑事责任年龄、增设新犯罪等弥补刑法处罚上的空白、调高相关犯罪的法定刑、加大对相关利益方的保护力度的方式,对近年来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当前的焦点议题进行积极回应,体现了刑法与社会生活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要“与时俱进”这一积极一般预防的理念,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通过“犯罪化”“重罚化”来体现积极的一般预防理念所具有的边界值得关注,作为一般人行为指南的行为规范和作为司法人员工作指南的裁判规范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十一)》 积极的一般预防 重刑化 行为规范 裁判规范
下载PDF
积极一般预防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话语 被引量:18
15
作者 孙道萃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76-86,共11页
预防主义包括一般和特殊两个层面。一般预防主义主要以经验有效性与"理性人"为理论假设,长期表现为以威吓主义和心理强制主义为核心的消极一般预防主义。德国刑法理论开启积极一般预防主义的讨论并形成一定的理论形态,积极一... 预防主义包括一般和特殊两个层面。一般预防主义主要以经验有效性与"理性人"为理论假设,长期表现为以威吓主义和心理强制主义为核心的消极一般预防主义。德国刑法理论开启积极一般预防主义的讨论并形成一定的理论形态,积极一般预防主义倡导规范意识培养与规范的有效性及社会有机体认同,但也面临经验有效性检验等问题。国内的规范"忠诚论"及其展开主要因袭德国理论的步伐,行为无价值论导入积极一般预防主义作为新近动向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一般预防 经验有效性 规范有效性 规范忠诚论 行为无价值论
下载PDF
现代社会中的刑法与两种安全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璇(译)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23年第4期150-158,共9页
现代社会需要妥善地处理通过国家实现的安全和免遭国家侵犯的安全,这两种安全之间的关系。如今,立法者为了满足安全保障方面的需求,愈加频繁地诉诸刑法。刑法之所以能成为保障安全的有效手段,是因为它有助于推动人们形成对规范有效性的... 现代社会需要妥善地处理通过国家实现的安全和免遭国家侵犯的安全,这两种安全之间的关系。如今,立法者为了满足安全保障方面的需求,愈加频繁地诉诸刑法。刑法之所以能成为保障安全的有效手段,是因为它有助于推动人们形成对规范有效性的信赖。危险犯的立法一方面提高了刑法保护法益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严重限制了规范对象者的自由空间。危险犯有其自身独立的不法,这就导致危险犯的法定刑并不必然低于实害犯的法定刑。现代安全刑法的某些内容,并不符合法治国自由刑法的传统原则,也很容易催生出一种纯粹象征性的刑事政策。我们应当坚持不懈地寻找更为适当的替代措施。对于社会冲突的解决而言,刑法只能是最后手段,而不可能是最佳甚至唯一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刑法 危险犯 积极的一般预防 风险社会
下载PDF
刑事合规司法效果的厘定及其刑法证成 被引量:8
17
作者 童德华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3-76,共14页
刑法是刑事合规最有效的依据。当前的刑事合规改革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刑法理论滞后的制约。为了实现政策性合规向法治化合规的转变,必须为其提供三重证成。首先是效果证成。必须着眼于刑事合规的多重效果,从多个角度扩大刑事合规的司法适... 刑法是刑事合规最有效的依据。当前的刑事合规改革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刑法理论滞后的制约。为了实现政策性合规向法治化合规的转变,必须为其提供三重证成。首先是效果证成。必须着眼于刑事合规的多重效果,从多个角度扩大刑事合规的司法适用范围,改变检察机关“孤军作战”的局面。其次,制度证成,要充分挖掘刑事合规的刑法根据。企业合规从广义上看包括国内和国外的诸多规范,域外法律规范可以对我国刑事合规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但刑事合规的依据只能是国内刑法规范。国内刑法规范包括刑法总则、分则等直接规范以及前置性规范。再次,法理证成。刑事合规明显是在积极的特殊预防观念中融入了修复性的司法理念,因此具有重塑刑法制度的功能;从合规目的的实现路径来看,它依赖于刑法采取规范违反说作为评价实质违法性的主要根据。在处理涉案企业责任分配的时候,转嫁罚理论不适合我国单位犯罪的处罚原理,不应让员工为企业犯罪背锅。同时,涉案企业、负责的主管人员与其他责任人员承担的责任不同,这决定了刑事合规可适用于主管责任人员并适用于重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合规 法律依据 积极的特殊预防 涉案企业 监督过失责任
下载PDF
对积极的一般预防论中量刑基准的反思及其启示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冠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59-65,共7页
刑罚目的与量刑基准关系密切,量刑时必须考虑预防犯罪的目的。积极的一般预防论在目的刑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试图从提升公民的法律信仰、发扬公众的守法精神、强化一般人的法律忠诚信念的角度正面论证一般预防的积极效果。但是,它所... 刑罚目的与量刑基准关系密切,量刑时必须考虑预防犯罪的目的。积极的一般预防论在目的刑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试图从提升公民的法律信仰、发扬公众的守法精神、强化一般人的法律忠诚信念的角度正面论证一般预防的积极效果。但是,它所提倡的量刑基准可能不利于实现预防效果,无助于提供清晰的刑罚限度,导致处罚的扩大化和严厉化。通过反思积极的一般预防论中量刑基准的缺陷,可以给我国刑法理论带来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的一般预防 消极的一般预防 特别预防 责任 量刑基准
下载PDF
事后合规刑法激励的正当性根据——积极一般预防的论证路径
19
作者 唐志威 《财经法学》 2024年第4期124-138,共15页
刑事合规激励是“规制的自我规制”这一现代规制理念的体现。事前与事后合规的区分根据在于刑法激励的正当性根据不同,两者各自对应的教义学构造因此也存在显著差异。面对当前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的正当性危机,法益恢复理论、需罚性理论(... 刑事合规激励是“规制的自我规制”这一现代规制理念的体现。事前与事后合规的区分根据在于刑法激励的正当性根据不同,两者各自对应的教义学构造因此也存在显著差异。面对当前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的正当性危机,法益恢复理论、需罚性理论(功能责任论)与特殊预防理论皆无法为涉案企业事后合规减免刑罚提供恰当、融贯且周延的依据。相反,积极一般预防理论为论证涉案企业事后合规激励的正当性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正当性论证框架。从积极一般预防“学习效果”“信赖效果”与“和解效果”的具体维度考察,涉案企业有效的事后合规措施可以作为刑罚的(部分)替代,从而降低大众的“刑罚需求”。然而,刑罚需求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核心内容,也为事后合规刑法激励划定了适用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合规 事后合规 法益恢复理论 需罚性 积极一般预防
下载PDF
基因编辑犯罪刑罚正当性根据的检视 被引量:4
20
作者 葛金芬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CSSCI 2021年第3期55-64,共10页
基因编辑风险是现代医学科技发展过程中因“人为决定”而产生的风险,属于风险社会所指的生物安全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不确定性、人为性等特征。不少国家已经将基因编辑行为作为犯罪加以规制,只是规制范围有所不同。我国刑法对此也予... 基因编辑风险是现代医学科技发展过程中因“人为决定”而产生的风险,属于风险社会所指的生物安全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不确定性、人为性等特征。不少国家已经将基因编辑行为作为犯罪加以规制,只是规制范围有所不同。我国刑法对此也予以关注,但是,基于预防导向将风险发展走向不明确的行为犯罪化,就需要说明刑罚的正当性根据,即解释刑罚何以适用于基因编辑行为。分析基因编辑犯罪的刑罚正当性根据,也有利于反思、考察刑法介入的正当性。基因编辑犯罪中,将刑罚积极一般预防作为刑罚正当性根据更加适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风险预防 刑罚正当性根据 刑罚积极一般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