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法权利思维的局限与社会公共维度的解释展开 被引量:48
1
作者 梅夏英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35,191,共22页
当代中国民法典编纂缺少对于个人和社会公共维度之间的话语空间的关注,这制约了民法典的社会性发展和功能定位的评价。民法权利思维定式过于僵化,它缺乏对以公共秩序形式彰显的法益的构建力和解释力,导致权利化表达范围的局限和非理性扩... 当代中国民法典编纂缺少对于个人和社会公共维度之间的话语空间的关注,这制约了民法典的社会性发展和功能定位的评价。民法权利思维定式过于僵化,它缺乏对以公共秩序形式彰显的法益的构建力和解释力,导致权利化表达范围的局限和非理性扩张,高估了权利及请求权对法律生成的作用,忽视了权利运行的公共社会基础和义务底色。社会公共维度的关注对于当代民法的意义在于:"公共之善"在当代彰显的现实价值;公私法区分相对性的当代深入展现;权利"孤岛"和法益社会化中私法退守的必然性;信息时代立法社会化诉求的加强。基于民法与社会的互动,主观权利和强制个人独立的民法体系趋向式微,民商法单行法功能性立法趋势逐步确立。当代民法典因其政治动力不足、价值引导力的衰退、涵盖面缺乏以及可预期性减弱,已逐步成为一个关于物权、债权等传统基本私法关系的规范群,民法所面临的超复杂社会将导致可变的实证法时代逐步来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维度 权利思维 法益 预期强制 实证法
原文传递
法律何以能被信仰?——兼与法律信仰不可能论者商榷 被引量:22
2
作者 许娟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2,共10页
法律信仰是信仰者结合超验体验和理性确信、穿越精神虚拟和物质现实,强化主体意识和工具价值的一种超现实的精神活动。当代中国必须建构实在法、伦理法和自然法三位一体的法律信仰的理想图景,以解开僵化的"制度之网",弥合法... 法律信仰是信仰者结合超验体验和理性确信、穿越精神虚拟和物质现实,强化主体意识和工具价值的一种超现实的精神活动。当代中国必须建构实在法、伦理法和自然法三位一体的法律信仰的理想图景,以解开僵化的"制度之网",弥合法律文化的断裂和混乱,进而发挥法律信仰的精神激励、文化整合、凝聚和约束功能,至此从根本上验证了为现实功利所累,站在此岸看彼岸的法律信仰不可能论者的不堪一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信仰 超现实 实在法 自然法
下载PDF
试论民间习惯在民间纠纷调解中的作用——以河北省某村的实地调查为个案 被引量:17
3
作者 于语和 于浩龙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5-62,共8页
习惯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纠纷解决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很多情况下,人们遵从习惯多于遵从法律。本文以个案为角度,探讨了在民间纠纷调解中民间习惯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发生机制。从调查的案例得出结论,习惯的最大作用在于受到广泛的认同,通... 习惯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纠纷解决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很多情况下,人们遵从习惯多于遵从法律。本文以个案为角度,探讨了在民间纠纷调解中民间习惯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发生机制。从调查的案例得出结论,习惯的最大作用在于受到广泛的认同,通过习惯解决纠纷有利于执行。文章结论在我国法治建设中,应当注重发挥习惯的作用,应当承认习惯的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习惯 民间纠纷 调解制度 制定法 中国
原文传递
自然、法律与社会:新兴权利证成的三种法哲学路径——兼驳新兴权利否定论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方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4-126,共13页
新兴权利的提出和证成具有多种路径,主要包括体现自然法思维的自然路径、基于法律的实证路径以及带有法社会学色彩的社会路径。自然法路径证成新兴权利契合了人自身对需要的满足,具有自然合理性和价值正当性,但容易使权利话语流于宽泛... 新兴权利的提出和证成具有多种路径,主要包括体现自然法思维的自然路径、基于法律的实证路径以及带有法社会学色彩的社会路径。自然法路径证成新兴权利契合了人自身对需要的满足,具有自然合理性和价值正当性,但容易使权利话语流于宽泛。根据实证法律证成新兴权利有利于强化新兴权利的法律权威性,并避免权利话语冲突,但是这种证成路径过于保守。而基于社会现实证成权利具有现实合理性,同样可能导致权利泛化和过于功利。新兴权利证成的不同路径反证了新兴权利不断出现的现实,否定新兴权利概念和理论会导致权利话语失去对社会现实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权利 自然法学 实证法学 法社会学
下载PDF
TNT空中爆炸冲击波传播数值模拟及数值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姚成宝 王宏亮 +2 位作者 张柏华 田宙 浦锡锋 《现代应用物理》 2014年第1期39-44,共6页
利用LS-DYNA有限元软件模拟了无限空间中TNT装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传播过程,通过调整JWL状态方程参数,得到了与相关实测结果比较一致的超压峰值和正压冲量等冲击波参量。讨论了网格密度和无反射边界条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对当量为1kg... 利用LS-DYNA有限元软件模拟了无限空间中TNT装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传播过程,通过调整JWL状态方程参数,得到了与相关实测结果比较一致的超压峰值和正压冲量等冲击波参量。讨论了网格密度和无反射边界条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对当量为1kg、1t和1kt TNT空中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进行了数值分析,数值模拟结果符合空中爆炸相似律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爆炸 LS-DYNA 峰值超压 正压冲量 相似律
下载PDF
法的社会科学研究在中国:一个学术史的考察 被引量:5
6
作者 侯猛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3,共12页
法的社会科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国内兴起,后又经历了自发研究和自觉研究的阶段,从最早的法社会学拓展到法社会科学。法的社会科学研究包括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两个方面。外部视角关注法与社会的关系,内部视角则是对立法、执法、司... 法的社会科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国内兴起,后又经历了自发研究和自觉研究的阶段,从最早的法社会学拓展到法社会科学。法的社会科学研究包括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两个方面。外部视角关注法与社会的关系,内部视角则是对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过程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当前,法的社会科学研究在国内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并且出现了分化与交锋,如何处理法律经验研究与法律理论研究、法律定性研究与法律定量研究、部门法学(法教义学)研究与法的社会科学研究这三组关系成为新的焦点。就整体来看,法的社会科学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与部门法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联系,特别是要注意在法律实务中总结社会科学的运用经验,密切关注国外法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力求在中国经验和理论反思的基础上建构中国自主的法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社会学 法社会科学 法律经验研究 部门法学 整体论
下载PDF
国际法方法的源流与发展 被引量:9
7
作者 潘德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0年第8期56-62,77,共8页
在欧美,对国际法方法论的系统研究发轫于实在法的勃兴,其间经历了实在法危机,并促成了实在法的完善。到了20世纪后半期,研究国际法现象的"新方法"层出不穷,视角各异,自成一体,但均未超出实证分析和价值判断两种基本法学方法... 在欧美,对国际法方法论的系统研究发轫于实在法的勃兴,其间经历了实在法危机,并促成了实在法的完善。到了20世纪后半期,研究国际法现象的"新方法"层出不穷,视角各异,自成一体,但均未超出实证分析和价值判断两种基本法学方法。国际法新方法将"自然法"与"实在法"融合在一起,在与传统的国际法方法的共生与互动中,使国际法在向前发展的进程中得以反省,并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方法 国际法学说 法律方法 自然法 实在法
下载PDF
论积极行政法的构建——兼及以法律促进行政 被引量:11
8
作者 柳砚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64,共9页
法律对于行政的"严管"和"高压"策略,一定程度上窒息了行政的活力和创造性。积极政府、服务行政理念呼唤"积极行政法",要求将"促进与激励政府"纳入行政法的核心理念。为使我国行政法理论与制度... 法律对于行政的"严管"和"高压"策略,一定程度上窒息了行政的活力和创造性。积极政府、服务行政理念呼唤"积极行政法",要求将"促进与激励政府"纳入行政法的核心理念。为使我国行政法理论与制度不致落后于世界潮流,"法律对于行政的控制"不应该成为行政法的核心意蕴,"法律对于行政的激励"才是当下法律人应该思考的重要命题。在"积极行政法"理念之下,法律与行政关系的主旋律应当是:法律的价值取向由控制行政权转向保障权利自由和增进福利;在积极行政领域确认"无法律之行政",拓展政府的"造福功能";法律应当摒弃授益行政行为的"行为法定"理念。为践行积极行政法理念,我国当下制度设计中的"合法行政"、"合法性审查"等应作应对性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权 积极 激励 行政法 应对
下载PDF
“实证法学”的概念术语回顾与回归--基于文献的实证法学研究整合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熊谋林 《湖湘法学评论》 2024年第1期21-49,共29页
伴随着实证研究概念和范畴的思想大讨论,法学界在过去几十年涌现出大量相关的方法或学科术语。虽然各种术语本来根植于实证研究,但由于每种术语未对既有术语作细致的文献回顾和概念分析,而呈现出术语间前后矛盾、自我否定、相互攻击、... 伴随着实证研究概念和范畴的思想大讨论,法学界在过去几十年涌现出大量相关的方法或学科术语。虽然各种术语本来根植于实证研究,但由于每种术语未对既有术语作细致的文献回顾和概念分析,而呈现出术语间前后矛盾、自我否定、相互攻击、相互整合的泛化和分化现象。从方法和学科层面来看,要实现实证研究的发展和繁盛,就必然需要在开放和团结的学术平台下统一学术理念,“实证法学”应该是整合研究队伍的最妥当路径。将当代实证法学研究的源头定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了解钱学森和吴世宦所引领的法学研究方法大讨论对实证法学的影响,可以澄清有关起源问题的误解。实证法学的传统术语在早期都包含定量和定性,近十年才因个人理解或方法偏爱引发术语之争。新兴术语虽然在定量或定性、样本大小、理念内涵、技术方法上有所差异,但都是基于实证研究发展起来的,其术语之争也源于割裂文献所致的自创概念。回归实证研究的本质,停止术语和概念之争,只要正确和恰当地定义实证法学,便可以实现整合实证法学研究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实证 实证主义法学 社科法学 计量法学 计算法学 数量法学 数据法学 数字法学
下载PDF
法学的科学性与“法”:以纯粹法理论为中心 被引量:9
10
作者 毋国平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共11页
凯尔森关于科学性的主张以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观念为基础,即拒斥一切探讨价值的法学。这一主张首先必须通过对作为法学对象的"法"的界定加以实现,即将制定法所包含的价值因素摒弃在法学的研究范围之外,并形成属于"特殊... 凯尔森关于科学性的主张以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观念为基础,即拒斥一切探讨价值的法学。这一主张首先必须通过对作为法学对象的"法"的界定加以实现,即将制定法所包含的价值因素摒弃在法学的研究范围之外,并形成属于"特殊事实命题"的"法学之法"来实现上述目的。无论是要借鉴抑或是要批判,凯尔森的此种主张对法学和法律实践的方法论研究皆助益良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观念 制定法 法学之法
原文传递
法理和中国的法律渊源体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晨 吴坚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1-13,共3页
法理作为我国法律的正式渊源 ,是基于现实的明智选择。本文从理论上阐明法理的具体指称 ;在技术层面上则以疑难空白案件为平台 ,通过法理—判例—法官造法三者互动关系的考察指出法理作为我国法律渊源的现实性、必要性、可能性 ,最后落... 法理作为我国法律的正式渊源 ,是基于现实的明智选择。本文从理论上阐明法理的具体指称 ;在技术层面上则以疑难空白案件为平台 ,通过法理—判例—法官造法三者互动关系的考察指出法理作为我国法律渊源的现实性、必要性、可能性 ,最后落实到中国法律渊源体系的重新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法律渊源体系 实在法 习惯法 法理 法律理念 法官
下载PDF
政治与法律的良性互动——英国法治道路成功的根本原因 被引量:8
12
作者 程汉大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3-79,共7页
政治和法律既相辅相成,又相反相克。二者关系结构的不同,直接影响着甚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法治文明进程。英国的法治道路是一条较为顺畅的成功之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政治与法律之间建立和保持了一种良性互动关系。16世纪以前,适度强... 政治和法律既相辅相成,又相反相克。二者关系结构的不同,直接影响着甚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法治文明进程。英国的法治道路是一条较为顺畅的成功之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政治与法律之间建立和保持了一种良性互动关系。16世纪以前,适度强大的政治权威促成了英国法治传统的生成以及自治型、制度化普通法体系的建立和衡平法的产生。16~17世纪,借助于普通法制度积极有效的制衡作用,英国有幸绕过了绝对专制统治的历史弯路,先于其他各国跨入了现代法治社会。认真总结英国法治经验,对于当前我国的法治建设事业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互动 习惯法 普通法 专业—制度化
原文传递
“经验”方法与法学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建宏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33-39,共7页
在科学发展史上,方法论的突破往往带来科学发展的重大突破。历史地看,“实证”研究是一个在社会科学的发展中被扬弃的概念,科学的提法是“经验研究”。经验方法以定量研究为主,强调科学研究必须以客观观察所获得的准确资料为基础。在法... 在科学发展史上,方法论的突破往往带来科学发展的重大突破。历史地看,“实证”研究是一个在社会科学的发展中被扬弃的概念,科学的提法是“经验研究”。经验方法以定量研究为主,强调科学研究必须以客观观察所获得的准确资料为基础。在法学研究中,经验方法只适用于研究与效用有关的问题,不适用于研究与价值有关的问题。进行经验研究,必须完成一个话语体系的转变,即从理论思维或逻辑思维转变到数量形式的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研究 经验研究 法学方法论 法学研究
下载PDF
从判例看美国反托拉斯法的历史与未来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林林 《河北法学》 2001年第5期131-133,共3页
以严厉而著称的美国反托拉斯法,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其中许多重要的原则和制度都是通过不同时期的判例确立的。这些判例是根据成文法的原则规定结合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做出的,不仅丰富了成文法的规定... 以严厉而著称的美国反托拉斯法,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其中许多重要的原则和制度都是通过不同时期的判例确立的。这些判例是根据成文法的原则规定结合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做出的,不仅丰富了成文法的规定,并成为其后来运用的基础,同时也记载着美国适用反托拉斯法的历史演变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引导着美国反托拉斯法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托拉斯法 判例 成文法 垄断 合理原则 本身违法 结构主义 行为主义
下载PDF
农地流转正外部性的经济法激励探讨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元聪 叶茂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77-85,共9页
从农地流转的一般理论出发,提出农地流转的正外部性主要表现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等方面。为了提升农地流转正外部性,必须坚持经济法的平衡协调理念、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实现经济效率、经济公平... 从农地流转的一般理论出发,提出农地流转的正外部性主要表现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等方面。为了提升农地流转正外部性,必须坚持经济法的平衡协调理念、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实现经济效率、经济公平和社会和谐的目标。在实践层面,分析了美国、日本和法国等在农地流转正外部性激励方面的有益经验,提出应从产权划分法律制度、财政税收法律制度、金融信贷法律制度及中介主体法律制度等方面着手,实现对我国农地流转正外部性的法律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正外部性 国外经验 经济法 激励机制
下载PDF
中国古代自然法:表达、特征与再认识
16
作者 孙康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110,共11页
中国古代自然法中公认的元概念是“天”,具体存在三种表达。天道是一种自然法则,道家是较为完整纯粹的自然法思想的代表,其中庄子讨论了“恶法非法”等涉及自然法价值的命题,但对实证法影响不大。天谴是一种政治法则,由董仲舒将阴阳家... 中国古代自然法中公认的元概念是“天”,具体存在三种表达。天道是一种自然法则,道家是较为完整纯粹的自然法思想的代表,其中庄子讨论了“恶法非法”等涉及自然法价值的命题,但对实证法影响不大。天谴是一种政治法则,由董仲舒将阴阳家和儒家学说相融合形成,阴阳家也蕴含较纯粹的自然法思想。天理是一种社会法则,由朱熹等理学家抽象而来,为君主、官吏和百姓所共享,体现了儒家自然法思想。儒家局部蕴含着一定的自然法思想,对法律实证化具有重要作用,但将儒家整体视为自然法主义,进而将其与被视为实证法主义的法家二元对立并不准确。虽然中西自然法皆源于自然规律,但中国古代自然法以儒家为载体,在向以人为中心的“人法”转化的过程中,既没有发展出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以限制君权,也没有进化出财产权理论以保护私权,国家基本法律制度主要围绕维系君权独尊的目标而构建。儒家蕴含的自然法成分具备有限的工具理性,整体上存在碎片化缺陷。但中国古代自然法对民众守法意识的形成影响深远,依然可为当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提供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法 实证法 限制权力 民本论 守法儒家化
原文传递
法律史的反思:法律的历史维度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立行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8-146,共9页
法律史作为法律学科的一个独立部门,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法律史在法律学科中始终处于一种边缘地位,似乎也是学界共识。为此,法律史学界进行了长时间的反思,并产生了法律史是历史还是法学的分歧。法律史的边缘地位... 法律史作为法律学科的一个独立部门,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法律史在法律学科中始终处于一种边缘地位,似乎也是学界共识。为此,法律史学界进行了长时间的反思,并产生了法律史是历史还是法学的分歧。法律史的边缘地位和法律史的身份困惑有关:一方面,法律史往往聚焦于对历史上法律的研究,看起来似乎成了历史研究的一部分,但是研究的范围和视角又使它区别于历史研究;另一方面,尽管其以历史上的法律为研究范畴,但因为不关注现行法,造成与现实法律问题的疏离。因此,如果改变法律史在法律学科的边缘地位,就需要向现行法回归,以现行法为研究对象,将法律史视为一种方法或视角,在现行法中挖掘历史的空间,构建针对现行法的法律史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史 现行法 历史维度
原文传递
The Construction of an Academic System for Administrative Law in China
18
作者 Zhou Youyong 崔丹丹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23年第2期38-55,共18页
In terms of principle,the intrinsic structural elements of the academic system of Chinese administrative law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omponents:the positive law(de lege lata)system,th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the sys... In terms of principle,the intrinsic structural elements of the academic system of Chinese administrative law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omponents:the positive law(de lege lata)system,th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the system of methodology.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academic system,positive law mainly consists of the normative and institutional systems of administrative law;as the heart of the academic system,the theoretical system contains the theoretical basis,the system of basic principles and the system of categories of administrative law;and the system of methodology is the link and the conversion mechanism between positive law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including the three research methods of politicolegal jurisprudence,Rechtsdogmatik(legal dogmatics)and social science jurisprudence.Along with institutional practice and the deepening of doctrine over the past thirty years since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Law(1989),the academic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law in China has been maturing.However,we are conscious that problems still exist.The basic approach to achieving further innovation includes adv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administrative law through codification;enhancing academic quality by jurisprudential thinking;shaping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y rule of law practice;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whole academic system in a complete 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academic system of Chinese administrative law the positive law system the theoretical system the system of methodology
原文传递
制定法与判例法的比较及确立刑事判例补充制度的可行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晓明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前学术界对我国是否可确立刑事判例制度争论甚大 ,甚至两种观点截然对立。文章通过对制定法与判例法的优劣比较研究 ,尤其是基于目前两大法系新近出现的趋于融合的纵深分析 ,加之我国刑事司法实际工作的需要 ,笔者认为目前在我国确立... 目前学术界对我国是否可确立刑事判例制度争论甚大 ,甚至两种观点截然对立。文章通过对制定法与判例法的优劣比较研究 ,尤其是基于目前两大法系新近出现的趋于融合的纵深分析 ,加之我国刑事司法实际工作的需要 ,笔者认为目前在我国确立刑事判例补充制度 ,不仅必要而且完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制定法 刑事例法 刑事判例 补充制度 可行性分析
下载PDF
论修宪权的界限 被引量:3
20
作者 豆星星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3-9,共7页
修宪权并非是一种绝对的权力,客观上存在着内在和外在界限。修宪权的界限体现在受宪法基本精神与原则、自然法和国际法的制约,以及修宪权在实定法上的约束。
关键词 修宪权 制宪权 自然法 实定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