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浆热液出溶和演化对斑岩成矿系统金属成矿的制约 被引量:78
1
作者 张德会 张文淮 许国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93-202,共10页
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对于与岩浆热液有关矿床的形成非常重要。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岩浆结晶阶段和低于固相线的热液阶段过程和演化 ,但对于流体从熔体出溶到熔体最后固结过程的理解却很有限。基于流体包裹体冷热台研究、单个流体和熔体包裹... 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对于与岩浆热液有关矿床的形成非常重要。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岩浆结晶阶段和低于固相线的热液阶段过程和演化 ,但对于流体从熔体出溶到熔体最后固结过程的理解却很有限。基于流体包裹体冷热台研究、单个流体和熔体包裹体原位无损成分分析技术 ,并结合挥发份和成矿元素在共存相间分配的实验和质量平衡计算模拟 ,岩浆热液出溶和演化对金属成矿制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文中从岩浆中挥发份的出溶和演化、成矿元素在岩浆热液过渡体系各相之间的分配、斑岩矿床成矿流体及与金属成矿的关系、浅成热液矿床成矿流体及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 :( 1)岩浆熔体不仅含有足够的挥发性组分 ,而且出溶的挥发份能够被圈闭在流体包裹体中而成为岩浆出溶热液的实物证据。 ( 2 )挥发份和成矿元素不仅在岩浆熔体和出溶的溶液间分配 ,还将在熔体与盐水溶液、熔体与气相以及盐水溶液与气相间进行分配。Cu在岩浆蒸气中比在共存的熔体中要富集数百倍 ,而Cu ,As,Au(可能作为HS配合物 )则偏向于分配进入与液体相共存的蒸气相中。 ( 3 )成矿元素在熔体 /溶液间的分配系数受控于熔体中初始水含量与饱和水含量之比值和岩浆熔体与共存出溶水溶液的w(Cl) /w(H2 O)和w(F) /w(Cl)比值。 (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溶 斑岩成矿系统 制约作用 岩浆热液矿床 成矿流体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豫西老里湾银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常云真 裴海洋 +2 位作者 范海洋 赵康 王中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6-268,共23页
河南省老里湾银铅锌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华熊地块崤山断隆区,是近年来在崤山东部浅覆盖区新发现的一处大型矿床。老里湾矿床的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主要呈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和脉状赋存于早白垩世花岗斑岩体内的NW向和NNW向断裂破碎带... 河南省老里湾银铅锌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华熊地块崤山断隆区,是近年来在崤山东部浅覆盖区新发现的一处大型矿床。老里湾矿床的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主要呈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和脉状赋存于早白垩世花岗斑岩体内的NW向和NNW向断裂破碎带中,亦有少量的矿体产于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内的断裂中。根据矿物共生组合、矿石组构及脉体穿插关系,将老里湾银铅锌矿床的成矿过程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即:(1)绢云母+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阶段(早阶段);(2)重晶石+闪锌矿+方铅矿+银矿物±碳酸盐±石英阶段(中阶段);(3)闪锌矿+方铅矿+银矿物阶段(晚阶段)。文章对花岗斑岩的石英斑晶和热液阶段重晶石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石英斑晶中主要发育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富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WL型)及少量的富气两相水溶液包裹体(WG型);重晶石中主要发育WL型包裹体。花岗斑岩的石英斑晶中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介于338~586℃,平均494℃;盐度w(Na Cleq)介于11.0%~70.2%,密度为0.87~1.27 g/cm^3,属于高温、高盐度的H_2O-Na Cl体系。成矿中阶段的重晶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8~401℃,平均254℃;盐度w(Na Cleq)为1.6%~8.1%,密度0.59~0.95g/cm^3,属于中温、低盐度的H_2O-Na Cl体系。成矿中阶段重晶石中流体的δ^(18)O水值介于5.9‰~8.4‰,δDV-SMOW值介于-89.7‰^-65.5‰,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重晶石的δ^(13)CPDB变化于-22.9‰^-12.5‰,具有花岗质岩浆演化形成的流体特征。矿石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1.9‰~5.9‰,平均3.5‰,具有深源硫的特征;成矿阶段重晶石的δ^(34)S值介于9.2‰~11.1‰,平均10.2‰。重晶石的δ34S值大于硫化物的δ^(34)S值,是同位素分馏造成的。矿床金属硫化物的Pb同位素组成较为集中,^(206)Pb/^(204)Pb介于17.262~17.430;^(207)Pb/^(204)Pb介于15.444~15.501;^(208)Pb/^(204)Pb介于37.774~38.050。S-Pb同位素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流体包裹体 H-O-C-S-Pb同位素 斑岩型成矿系统 热液脉型银铅锌矿床 老里湾 豫西
下载PDF
内蒙古兴和县曹四夭超大型斑岩钼铅锌金成矿系统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范海洋 李铁刚 +7 位作者 武文恒 张明玉 黄凡 赵正 张彤 许立权 李香资 权知心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5-370,共16页
曹四夭斑岩钼矿床位于内蒙古兴和县,是华北克拉通北缘最大的钼矿床。该矿床中部发育斑岩型钼矿体,外围和上部产出热液脉型铅锌金矿体。文章选取1件与斑岩钼矿化共生的绢云母样品进行了40Ar-39Ar定年,获得40Ar-39Ar坪年龄为(144.4±1... 曹四夭斑岩钼矿床位于内蒙古兴和县,是华北克拉通北缘最大的钼矿床。该矿床中部发育斑岩型钼矿体,外围和上部产出热液脉型铅锌金矿体。文章选取1件与斑岩钼矿化共生的绢云母样品进行了40Ar-39Ar定年,获得40Ar-39Ar坪年龄为(144.4±1.2)Ma,相应的39Ar/36Ar-40Ar/39Ar等时线年龄为(146.4±2.2)Ma(MSWD=0.31),将等时线年龄认作绢云母的Ar封闭年龄,表明曹四夭斑岩钼矿化发生在约146 Ma前。选取14件脉型铅锌矿石中的闪锌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样品开展了Rb-Sr定年,获得4件闪锌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5.1±3.0)Ma(MSWD=0.63);5件黄铁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5.2±1.3)Ma(MSWD=0.53);4件闪锌矿、5件黄铁矿和1件磁黄铁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5.3±1.0)Ma(MSWD=0.43)。硫化物Rb-Sr定年结果表明曹四夭矿床脉型铅锌矿化形成于约145 Ma前。本次绢云母40Ar-39Ar和硫化物Rb-Sr定年结果表明,曹四夭矿床斑岩型钼矿化和脉型铅锌金矿化为同期产物,两者均形成于晚侏罗世末期,属于同一个斑岩成矿系统。曹四夭矿床硫化物的w(Rb)和w(Sr)分别为0.1867×10^(-6)~1.305×10^(-6)和0.3175×10^(-6)~6.935×10^(-6),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介于0.709 919~0.711 951之间,平均值0.710 952,结合前人获得的辉钼矿Re含量,认为曹四夭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绢云母40Ar-39Ar定年 硫化物Rb-Sr定年 斑岩成矿系统 曹四夭 内蒙古 华北克拉通北缘
下载PDF
塞尔维亚Timok成矿带北段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4
作者 谭威 罗玉川 +4 位作者 林明钟 曾育龙 王虎 林健 曾兴宝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2-1283,共12页
塞尔维亚Timok地区作为特提斯成矿域西段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现已发现20余处大型-超大型铜金矿,且近年来在该区陆续有新的找矿发现,显示该区巨大的成矿潜力。本文在近年来Timok成矿带找矿实践的基础上,系统归纳总结了该成矿带北段主要... 塞尔维亚Timok地区作为特提斯成矿域西段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现已发现20余处大型-超大型铜金矿,且近年来在该区陆续有新的找矿发现,显示该区巨大的成矿潜力。本文在近年来Timok成矿带找矿实践的基础上,系统归纳总结了该成矿带北段主要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Timok成矿带北段以斑岩型铜金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及矽卡岩型铜金多金属矿床为主,成岩成矿年代主要可分两期,并表现出由东向西矿床形成时代逐渐年轻的趋势。区内已发现矿床(点)主要分布在Ⅳ号高重低磁异常西部梯度带及II号低磁中低重力异常带中。低磁异常主要与研究区广泛分布的褪色蚀变密切相关,高重异常主要与隐伏岩体相关。本文将研究区划分五个主要的找矿远景区,提出进一步找矿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已有大型-超大型矿山及矿床(点)深边部,即“就矿找矿,探边摸底,缺位找矿预测”仍有较大潜力;二是沿区域主要控岩控矿构造如Krivelj、Bor和Lipa等断裂还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成矿系统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Timok成矿带 塞尔维亚
下载PDF
滇西白象厂铅-锌-银-(铜-金)多金属矿床矽卡岩型铁-铜-(金)矿化类型的发现及找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罗达 韩润生 +1 位作者 王明志 Mahmoud.H.H.N 《矿产与地质》 2020年第4期710-723,共14页
滇西白象厂铅-锌-银-(铜-金)多金属矿床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带中的典型矿床之一,主要由与喜马拉雅期石英二长斑岩密切相关的斑岩型铜-金(钼)矿化和热液脉型铅-锌-银矿体组成。目前该矿床浅部的主要成矿类型和... 滇西白象厂铅-锌-银-(铜-金)多金属矿床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带中的典型矿床之一,主要由与喜马拉雅期石英二长斑岩密切相关的斑岩型铜-金(钼)矿化和热液脉型铅-锌-银矿体组成。目前该矿床浅部的主要成矿类型和开采对象是大理岩中热液脉型铅-锌-银矿体,但矿床深部是否存在矽卡岩型成矿类型和斑岩型多金属成矿系统至今不明,直接影响到矿床资源潜力的判断和深部找矿工程部署。为此,应用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填图方法,在矿区坑道PD7-3和PD2-3,发现矽卡岩型铁-铜-(金)矿化(体),且矽卡岩内分带性完整,从内接触带→外接触带,特征矿物组合依次为透辉石-石榴子石(钙铁-钙铝榴石)→绿帘石-阳起石-角闪石-磁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钼矿-金)-磁黄铁矿-石英-萤石-方解石;各蚀变带内∑REE、LREE/HREE、(La/Yb)N、(La/Sm)N总体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表明成矿流体交代作用明显。弱Eu和Ce负异常→强Eu正异常和弱Ce负异常→弱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指示矽卡岩型矿石形成于较高温氧化环境。矽卡岩型矿石Y/Ho比值相近,表明它们具有一致的成矿物质来源。在此基础上,与区域内毗邻的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马厂箐大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床对比研究,认为该矿床深部具有矽卡岩型铜-金矿的找矿潜力。本次发现的矽卡岩型铁-铜-(金)矿化类型,不仅为该矿床斑岩型成矿系统提供了新依据,而且对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对“三江”特提斯成矿域成矿研究的价值不言而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 铅-锌-银-(铜-金)多金属矿床 斑岩型成矿系统 三江特提斯成矿域 滇西白象厂
下载PDF
玉龙铜矿带马拉松多斑岩体岩石学及成岩成矿系统年代学分析 被引量:43
6
作者 梁华英 莫济海 +4 位作者 孙卫东 张玉泉 曾提 胡光黔 Charllote ALLEN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5-392,共8页
马拉松多斑岩铜钼矿床是玉龙斑岩铜矿带中第二大的大型斑岩铜钼矿床,本文分析了岩体化学组成及用锆石LA-ICP-MS U-Pb法以及黑云母K-Ar法测定了成岩成矿体系同位素年代.赋矿岩体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斑岩及碱长花岗斑... 马拉松多斑岩铜钼矿床是玉龙斑岩铜矿带中第二大的大型斑岩铜钼矿床,本文分析了岩体化学组成及用锆石LA-ICP-MS U-Pb法以及黑云母K-Ar法测定了成岩成矿体系同位素年代.赋矿岩体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斑岩及碱长花岗斑岩组成,晚期岩体主要由碱长花岗斑岩组成.早期岩体和晚期岩体在化学组成上有一定的差异,早期岩体富Al2O3.MgO,CaO,Na2O,Fe2OT3,TiO2,晚期岩体则相对富SiO2及K2O;马拉松多早期岩体锆石LA-ICP-MS U-Pb年龄(36.9±0.4Ma,MSWD=1.52)与晚期岩体锆石LA-ICP-MS U-Pb年龄(36.9±0.3Ma,MSWD=1.38)相同,也和黑云母K-Ar年龄(36.9±0.6Ma)及前人的辉钼矿Re-Os年龄一致.早期和晚期岩体是在现有同位素体系难以区别的相同的时闻间隔内脉动侵入形成的,马拉松多成岩成矿系统在很短时期内从高温(800℃,锆石U-Pb封闭温度)冷却至中低温(300℃黑云母Ar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温度),成岩成矿时间跨度小于1Ma.玉龙矿带主要赋矿岩体锆石年龄表明,玉龙斑岩铜矿带岩浆活动时间跨度4.3Ma内,约发生过四次成岩成矿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钼矿床 成矿年龄 斑岩成矿系统时间跨度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甲马和知不拉铜多金属矿床的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100
7
作者 李光明 芮宗瑶 +5 位作者 王高明 林方成 刘波 佘宏全 丰成友 屈文俊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1-489,共9页
文章首次对冈底斯成矿带的甲马和知不拉铜_铅_锌矿床的辉钼矿进行了Re_Os同位素定年。甲马矿区辉钼矿的模式年龄介于15.4~15.5Ma之间,7件样品得到187Re_187Os等时线年龄为(15.18±0.98)Ma。知不拉矿区辉钼矿样品的模式年龄介于16.8... 文章首次对冈底斯成矿带的甲马和知不拉铜_铅_锌矿床的辉钼矿进行了Re_Os同位素定年。甲马矿区辉钼矿的模式年龄介于15.4~15.5Ma之间,7件样品得到187Re_187Os等时线年龄为(15.18±0.98)Ma。知不拉矿区辉钼矿样品的模式年龄介于16.88~17.06Ma之间,5件样品得到187Re_187Os等时线年龄为(16.90±0.64)Ma。获得的Re_Os年龄与冈底斯成矿带驱龙、拉抗俄和冲江、厅宫等斑岩铜矿床的成矿年龄一致,明显晚于侏罗纪拉萨弧间盆地的发育时限。据此作者认为甲马和知不拉等铜_铅_锌矿床不属于喷流型矿床,而是冈底斯成矿带斑岩_矽卡岩成矿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岩浆_热液流体系统在不同的深度条件下与富钙围岩交代成矿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铜多金属矿床 RE-OS年龄 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 甲马 知不拉 西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