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0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岩浆热液系统和成矿概念模型 被引量:173
1
作者 侯增谦 杨志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79-1817,共39页
中国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包括斑岩型Cu(-Mo、-Au)、斑岩型Mo、斑岩型Au和斑岩型Pb-Zn等矿床类型,主要产出于青藏高原大陆碰撞带、东秦岭大陆碰撞带和中国东中部燕山期陆内环境,在地球动力学背景、深部作用过程、岩浆起源演化、流体与金... 中国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包括斑岩型Cu(-Mo、-Au)、斑岩型Mo、斑岩型Au和斑岩型Pb-Zn等矿床类型,主要产出于青藏高原大陆碰撞带、东秦岭大陆碰撞带和中国东中部燕山期陆内环境,在地球动力学背景、深部作用过程、岩浆起源演化、流体与金属来源等方面与岩浆弧环境斑岩型矿床存在重要差异。在大洋板块俯冲形成的岩浆弧,主要发育斑岩Cu-Au矿床或富金斑岩Cu矿(岛弧)和斑岩Cu-Mo及斑岩Mo矿床(陆缘弧)。相比,在大陆碰撞带,晚碰撞构造转换环境发育斑岩Cu、Cu-Mo和Cu-Au矿床,矿床受斜交碰撞带的走滑断裂系统控制,后碰撞地壳伸展环境则主要发育斑岩Cu-Mo矿床,矿床受垂直于碰撞带的正断层系统控制;在陆内造山环境,早期发育斑岩Cu-Au矿床,晚期发育斑岩Pb-Zn矿床,它们主要沿古老的但再活化的岩石圈不连续带分布,受网格状断裂系统控制;在后造山(或非造山)伸展环境,则大量发育斑岩Mo矿和斑岩Au矿,它们则主要围绕大陆基底—克拉通(或地块)边缘分布,受再活化的岩石圈不连续带控制。大陆环境斑岩Cu(-Mo,-Au)矿床的含矿斑岩多为高钾钙碱性和钾玄质,以高钾为特征,显示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性。岩浆通常起源于加厚的新生镁铁质下地壳或拆沉的古老下地壳。上地幔通过三种可能的方式向岩浆系统供给金属Cu(和Au):①提供大批量的幔源岩浆并底垫于加厚下地壳底部,构成含Cu岩浆的源岩;②提供小批量的软流圈熔体交代和改造下地壳,并诱发其熔融;③与拆沉的下地壳岩浆熔体发生反应。大陆环境含Mo岩浆系统高SiO2、高K2O,岩相以花岗斑岩为主,花岗闪长斑岩次之,既不同于Climax型,又有别于石英二长斑岩型Mo矿床,岩浆起源于古老的下地壳。金属Mo主要为就地熔出,部分萃取于上部地壳。大陆环境含Pb-Zn花岗斑岩多属铝过饱和型,与S型花岗岩相当,以高δ18O(>10‰)和高放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矿床 含矿斑岩 岩浆起源 动力学机制 成矿模型 大陆环境
下载PDF
初议中亚成矿域 被引量:140
2
作者 涂光炽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97-404,共8页
给出了中亚成矿域的地质含义与地理范围。此巨型成矿域以发育中、晚元古代及晚古生代成矿作用为其特点。以超大型矿床为重点 ,并主要围绕金、铜讨论了中亚成矿域 6种类型矿床的时空展布。近年取得的进展说明 ,中亚成矿域在矿产资源优势... 给出了中亚成矿域的地质含义与地理范围。此巨型成矿域以发育中、晚元古代及晚古生代成矿作用为其特点。以超大型矿床为重点 ,并主要围绕金、铜讨论了中亚成矿域 6种类型矿床的时空展布。近年取得的进展说明 ,中亚成矿域在矿产资源优势与潜力方面并不亚于环太平洋成矿域及特提斯成矿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成矿域 黑色岩矿床 斑岩矿床 金矿床 铜矿床
下载PDF
初论环准噶尔斑岩铜矿带的地质构造背景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106
3
作者 董连慧 徐兴旺 +1 位作者 屈迅 李光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3-737,共25页
准噶尔地区构造-岩浆-成矿带具环准噶尔地块分布的特征,这一格局是准噶尔地区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结果。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在北侧古亚洲洋与南侧南天山洋的俯冲下不断侧向增生,并形成与岩浆作用伴生的火山岩型铜铁多金属矿带、斑... 准噶尔地区构造-岩浆-成矿带具环准噶尔地块分布的特征,这一格局是准噶尔地区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结果。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在北侧古亚洲洋与南侧南天山洋的俯冲下不断侧向增生,并形成与岩浆作用伴生的火山岩型铜铁多金属矿带、斑岩铜钼金矿带与浅成低温金矿带。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碰撞发生了强烈挤压-剪切变形,并导致准噶尔地块发生逆时针旋转,从而造成构造-岩浆-成矿带发生位移、呈环状分布于准噶尔地块周边。环准噶尔斑岩铜矿形成于俯冲成因的大陆岛弧、大洋岛弧与弧后盆地及后碰撞阶段板内4种构造背景,晚古生代是成矿的高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环准噶尔 构造背景 形成机制
下载PDF
碰撞造山带斑岩型矿床的深部约束机制 被引量:46
4
作者 罗照华 卢欣祥 +3 位作者 陈必河 黄凡 杨宗锋 王秉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7-456,共10页
在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程中,俯冲板片断离触发了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下地壳部分熔融和冈底斯岩基带以及同岩基斑岩的产生。在此过程中,幔源岩浆分离结晶的产物、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残余和地壳分异过程中下沉的镁铁质块体,构成了加厚下地... 在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程中,俯冲板片断离触发了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下地壳部分熔融和冈底斯岩基带以及同岩基斑岩的产生。在此过程中,幔源岩浆分离结晶的产物、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残余和地壳分异过程中下沉的镁铁质块体,构成了加厚下地壳。随着造山岩石圈的冷却和加厚下地壳重力不稳定性的增加,岩石圈拆沉作用触发了后碰撞斑岩型岩浆活动。与此相应,碰撞造山带斑岩型矿床可以形成于同碰撞和后碰撞两个不同的构造阶段。同碰撞成矿作用发生于岩基带形成时期,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底侵幔源岩浆及更深部的含矿流体,其触发机制是俯冲板片的断离。后碰撞成矿作用发生于加厚下地壳冷却之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新生矿源层和更深部的含矿流体,其触发机制为岩石圈拆沉作用。在同碰撞构造阶段,伴随着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深部流体和幔源岩浆所含的成矿物质被注入到岩基岩浆中,与从岩基岩浆源区萃取的成矿物质汇聚在一起,一部分受岩基热的驱使上升成矿。由于流体中成矿元素的浓度强烈依赖于压力,另一部分成矿元素则滞留在难熔残余中形成新的矿源层。当发生岩石圈拆沉作用时,由此矿源层部分熔融形成的斑岩岩浆将相对富含成矿物质,导致碰撞造山带第二次成矿作用大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造山带 斑岩型矿床 深部过程 岩石圈拆沉作用 矿源层
下载PDF
与火山-次火山-侵入-热液作用有关的金矿床分类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胡受奚 王文斌 《黄金地质》 1997年第3期25-29,共5页
讨论近年来在陆相火山-次火山-侵入-热液作用有关的金矿床分类中的一些争论问题。从具体资料出发,认为扩大浅成低温热液作用的范围,摒弃中温热液和高温热液矿床,以及否定它们与斑岩矿床的关系是不妥当的;认为斑岩成矿系列是建立... 讨论近年来在陆相火山-次火山-侵入-热液作用有关的金矿床分类中的一些争论问题。从具体资料出发,认为扩大浅成低温热液作用的范围,摒弃中温热液和高温热液矿床,以及否定它们与斑岩矿床的关系是不妥当的;认为斑岩成矿系列是建立成矿模式、划分有关矿床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热液作用 矿床分类 火山 次火山
下载PDF
山东七宝山隐爆角砾岩型金铜矿床含矿蚀变斑岩石英颗粒中高温高盐度沸腾包裹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6
作者 孙思 李永刚 +1 位作者 张小允 刘洪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319-3326,共8页
山东七宝山隐爆角砾岩型金铜矿床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浅成低温、低盐度热液型矿床。本研究通过对该矿床含矿蚀变斑岩石英颗粒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发现存在大量多相包裹体与气体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共生。显微测温显示这些包裹体具有相... 山东七宝山隐爆角砾岩型金铜矿床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浅成低温、低盐度热液型矿床。本研究通过对该矿床含矿蚀变斑岩石英颗粒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发现存在大量多相包裹体与气体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共生。显微测温显示这些包裹体具有相似的均一温度(374~404℃),盐度高达48%NaCleqv。激光拉曼光谱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显示,多相包裹体中的子矿物除了石盐外,还有赤铁矿、重晶石、黄铜矿与黄铁矿等。这些捕获有高温高盐度沸腾包裹体的石英颗粒可能是早期成矿流体在硅化交代蚀变的过程中重结晶形成的,而不是斑岩体的斑晶。这一结果表明该矿床深部存在高温、高盐度的沸腾包裹体。这种高温高盐度的沸腾流体包裹体及多相包裹体中黄铜矿、黄铁矿等子矿物是斑岩型矿床的典型特征,因此该发现表明山东七宝山隐爆角砾岩型金铜矿在深部可能转变为斑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铜矿 沸腾包裹体 斑岩矿床 石英颗粒 斑岩 山东七宝山
下载PDF
黑龙江金厂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9
7
作者 赵玉锁 闫家盼 +4 位作者 张桂凤 杨立强 何丽 杨玉霞 黄芳根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5-88,共14页
金厂铜金矿床是中国东北的一个特大型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兴蒙造山带东缘,成矿时代集中于110~130Ma。金厂铜金矿床矿体类型主要为角砾岩型和裂控型。角砾岩型矿(化)体以J-1矿体为代表,产于穷棒子沟Ⅰ号角砾岩筒内,为典型的隐爆角砾岩... 金厂铜金矿床是中国东北的一个特大型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兴蒙造山带东缘,成矿时代集中于110~130Ma。金厂铜金矿床矿体类型主要为角砾岩型和裂控型。角砾岩型矿(化)体以J-1矿体为代表,产于穷棒子沟Ⅰ号角砾岩筒内,为典型的隐爆角砾岩筒,全筒矿化,与围岩界限清楚。矿区内角砾岩型矿体常成群成串出现,东西走向具等间距分布特征。裂控型矿体包括环形和放射状矿体,环形矿体以Ⅱ和18号脉群为代表,放射状矿体以Ⅲ脉群为代表。Ⅱ脉群处于裂控型矿体的上部,18号脉群处于Ⅱ脉群的下部,矿体呈层状或脉状分布,在剖面上具"背形"分布特征,环形矿体由内向外存在矿化分带现象。金厂铜金矿床产于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陆缘弧环境,其流体性质及成矿物质来源均与深部岩浆岩有关,角砾岩型矿体和裂控型矿体均具有斑岩型矿床的成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金厂 铜金矿床 斑岩型矿床角砾岩
下载PDF
Metallogenic model of the copper deposit 被引量:4
8
作者 孟良义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7年第3期225-231,共7页
The copper deposits in the mid-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consist mainly of porphyry, skarn and massive sulphide deposits.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the types of ore deposits and the mineraliz... The copper deposits in the mid-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consist mainly of porphyry, skarn and massive sulphide deposits.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the types of ore deposits and the mineralization, the metallogenic model of the copper deposits is discuss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ore-forming hydrother-mal fluids came mainly from magmatic water and were related to the intermediate-acid intrusions, and that the formation of skarn and massive sulphide deposits coincided with the mineralization of porphyry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phyry deposits SKARN deposits massive SULPHIDE deposits intermediate-acid INTRUSIONS
原文传递
西藏铁格隆南-多不杂矿床对冲储矿机制——地球物理勘查的证据 被引量:8
9
作者 宋扬 唐菊兴 +4 位作者 刘治博 李发桥 王勤 肖扬 王阳玲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63-1277,共15页
铁格隆南和多不杂矿床是西藏多龙整装勘查区的2个主要矿床,目前控制铜资源量1400万吨。2个矿床空间距离仅6~7 km,它们之间的构造关系和深部资源潜力仍不明确。笔者在铁格隆南和多不杂矿区实施音频大地电磁测深,识别出多条逆冲推覆断层... 铁格隆南和多不杂矿床是西藏多龙整装勘查区的2个主要矿床,目前控制铜资源量1400万吨。2个矿床空间距离仅6~7 km,它们之间的构造关系和深部资源潜力仍不明确。笔者在铁格隆南和多不杂矿区实施音频大地电磁测深,识别出多条逆冲推覆断层。通过恢复原始矿体的形态,进一步确认了被荣那沟断层错失的另一半矿体,预测铁格隆南矿床铜资源量可能达到2000万吨以上。在多不杂识别出被推覆构造错失的矿体,推测多不杂铜资源量400~500万吨。本次勘查地球物理工作构建了铁格隆南-多不杂对冲断层储矿格架,提出美日切错组安山岩和逆冲推覆断层对矿体的保存具有双重作用,建议优先对铁格隆南荣那沟断层下盘物探异常实施深钻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深部探测 斑岩矿床 多龙 铁格隆南 多不杂 西藏
下载PDF
岩浆锆石和磷灰石矿物化学及在斑岩矿床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华伟 杨志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3-1001,共29页
斑岩矿床是全球铜钼的主要来源,其形成与中酸性岩体的浅成侵位有关。斑岩矿床形成的精细过程与斑岩体成矿潜力判别,一直是新世纪以来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前沿。作为中酸性岩体中最常见且化学性质较为稳定的副矿物,锆石和磷灰石矿物化学近... 斑岩矿床是全球铜钼的主要来源,其形成与中酸性岩体的浅成侵位有关。斑岩矿床形成的精细过程与斑岩体成矿潜力判别,一直是新世纪以来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前沿。作为中酸性岩体中最常见且化学性质较为稳定的副矿物,锆石和磷灰石矿物化学近年来在岩浆作用与斑岩成矿作用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一方面,这是得益于近年来以LA-ICP-MS为代表的原位分析技术的快速进步及普及,使得精确获取矿物组分信息、特别是微量组分信息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锆石和磷灰石的化学成分中蕴含丰富的成岩成矿信息,包括年龄、温度、氧逸度、含水量、S和Cl含量等,综合这些指标可以揭示岩浆-成矿演化规律及精细过程。为此,本文详细综述了近年来利用锆石和磷灰石约束斑岩矿床形成过程及成矿潜力评价等方面的主要进展,特别是在判断岩石类型、岩石成因、岩浆源区、反演母岩浆成分、区分矿床类型、示踪成矿流体来源、揭示流体交代作用与斑岩矿床蚀变分带、评价矿床剥蚀与保存情况等方面的进展;同时也梳理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锆石和磷灰石在斑岩矿床领域的应用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磷灰石 微量元素 斑岩矿床 氧逸度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栾川Mo-W矿集区和柞水-山阳Cu-Mo矿集区斑岩型矿床成矿差异性对比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龙龙 唐利 +6 位作者 沈彦谋 郭旭飞 赵风芸 盛渊明 曾涛 王汉辉 陈雅鹏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89,共23页
栾川Mo-W矿集区和柞水–山阳Cu-Mo矿集区是秦岭造山带内152~140 Ma后碰撞造山环境下形成的两个典型斑岩型矿集区,其成矿差异显著,但控制因素尚不清楚。笔者收集两个矿集区的全岩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锆石和磷灰石成分,从岩浆源区... 栾川Mo-W矿集区和柞水–山阳Cu-Mo矿集区是秦岭造山带内152~140 Ma后碰撞造山环境下形成的两个典型斑岩型矿集区,其成矿差异显著,但控制因素尚不清楚。笔者收集两个矿集区的全岩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锆石和磷灰石成分,从岩浆源区、岩浆水含量、氧逸度、挥发分和S含量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其成矿差异性的主控因素。柞水−山阳矿集区Cu-Mo矿的εHf(t)和εNd(t)值为−5~2和−6.6~−1.5,(^(87)Sr/^(86)Sr)_(i)值接近于上地幔(平均为0.7051),指示岩浆源区为增厚的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与幔源岩浆的混合。栾川矿集区具有相对较低的εHf(t)和εNd(t)值(平均值为−18.38和−14.63)以及较老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表明富Mo-W斑岩来源于古老的太华群基底和扬子板块俯冲陆壳沉积物部分熔融。柞水−山阳矿集区和栾川矿集区成矿斑岩具有高Sr低Y,全岩Eu/Eu*>0.6,锆石饱和温度较低(<750℃),锆石EuN/Eu_(N)^(*)>0.3,锆石Ce_(N)/Ce_(N)^(*)>100,Ce/Nd>10,全岩V/Sc>5,氧化还原状态>FMQ+3等,指示其成矿岩浆均具有高水含量和高氧逸度特征。此外,柞水−山阳矿集区斑岩Cu-Mo体系更富集Cl,而栾川矿集区斑岩Mo-W体系更富集F,二者的S含量相近。以上表明岩浆源区的不同是造成二者成矿差异的根本原因;Cl和F作为Cu和Mo在岩浆热液中迁移的主要配体,是造成两个矿集区成矿差异的另一关键因素;富水、高S和高氧逸度岩浆是两个矿集区斑岩型矿床形成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造成矿化差异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矿床 岩浆源区 水含量和氧逸度 挥发分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斑岩型矿床容矿裂隙成因的几种概念模型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茂春 余先川 +8 位作者 张翼飞 王亚伟 何云 苏泰民 姚金昌 唐琼 刘仕军 赵思传 李石磊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41,共23页
斑岩型矿床对成矿的围岩没有选择性,但斑岩型矿床的网状裂隙系统控制了矿体的分布、矿石的品位和组构变化、矿化蚀变等特征,因此对容矿裂隙的形成机制、控制因素、裂隙分布规律等开展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斑岩在侵位、冷却、结... 斑岩型矿床对成矿的围岩没有选择性,但斑岩型矿床的网状裂隙系统控制了矿体的分布、矿石的品位和组构变化、矿化蚀变等特征,因此对容矿裂隙的形成机制、控制因素、裂隙分布规律等开展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斑岩在侵位、冷却、结晶演化过程中,在岩体及其围岩中形成网状裂隙系统的相关机制及其制约因素,将斑岩型矿床容矿裂隙的成因归纳为岩浆结晶冷缩、侵入挤压、水岩分离和区域应力叠加等4种主要成因类型,并构建了它们的概念模型。这些裂隙成因概念模型较好地反映了不同成因的裂隙系统与斑岩侵入体的空间依存关系、裂隙的分布特征及裂隙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较好地解释了斑岩型矿床的成矿作用特点及其共性特征。在分析典型斑岩型矿床容矿裂隙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概念模型应用于斑岩型矿床勘查找矿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型矿床 容矿裂隙 成因 概念模型 成矿作用 找矿应用 地质意义
下载PDF
基于GF-5卫星的西藏珠勒—芒拉地区矿物蚀变信息提取及找矿前景分析
13
作者 白龙洋 代晶晶 +4 位作者 王楠 李宝龙 刘治博 李志军 陈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5-1007,共13页
【研究目的】近年来,遥感在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基于多光谱遥感数据的蚀变矿物填图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然而基于国产高光谱遥感数据在此领域的研究却为数不多。高分五号(GF-5)较小的波谱间隔提供了... 【研究目的】近年来,遥感在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基于多光谱遥感数据的蚀变矿物填图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然而基于国产高光谱遥感数据在此领域的研究却为数不多。高分五号(GF-5)较小的波谱间隔提供了相比于多光谱更为丰富的目标地物波谱信息,为矿物的精细识别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源。本文主要基于GF-5开展西藏革吉南地区的矿物蚀变信息提取,同时结合Landsat-8、ASTER多光谱数据提取结果叠加对比,综合野外调查验证,进一步深化遥感在地质矿产资源调查领域的应用。【研究方法】基于多光谱数据建立了不同类别蚀变矿物的光谱指数模型,在GF-5数据蚀变信息提取方面,摒弃了传统的光谱角匹配等方法,提出了基于决策树分类辅助混合调谐匹配滤波技术进行矿化蚀变信息的提取方法,最后综合区域构造、蚀变信息提取结果等要素,圈定成矿有利区,并开展野外调查验证。【研究结果】基于Landsat-8、ASTER两种多光谱数据对铁染、羟基类(Mg-OH、Al-OH)、碳酸盐类矿物信息进行了增强与提取;基于GF-5数据识别出了方解石、钠云母、普通白云母、多硅白云母、明矾石、高岭石、地开石、绿帘石8种蚀变矿物。【结论】结合不同数据源的提取与叠加结果,证实了本文提出的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方法的可行性。根据野外验证情况综合揭示了该地区发育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蚀变矿物组合,具有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成矿潜力。本文认为高光谱与多光谱数据相结合有助于后续蚀变分带的分析与更精确的成矿预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矿产勘查工程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蚀变信息 GF-5 光谱指数 决策树 混合调谐匹配滤波 斑岩矿床 矿产勘查工程 西藏
下载PDF
西准噶尔北金齐地区英安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勇 付乐兵 +3 位作者 黎琼礼 陈耀 赵旭 王谋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9-146,共8页
北金齐地区出露一套英安斑岩,内部及周缘发育钾化到青磐岩化蚀变带,部分地段见孔雀石化,指示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铜矿化。为进一步评价该区找矿潜力,对该区英安斑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 北金齐地区出露一套英安斑岩,内部及周缘发育钾化到青磐岩化蚀变带,部分地段见孔雀石化,指示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铜矿化。为进一步评价该区找矿潜力,对该区英安斑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英安斑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05.6±1.3)Ma;岩石富SiO2、Al2O3,贫MgO、CaO、TiO2,属准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英安斑岩整体上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弱负铕异常和较高εHf(t)值(15.7~19.5)。综合研究表明,英安斑岩应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下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锆石微量元素结果指示,英安斑岩氧逸度高于铁橄榄石-磁铁矿-石英缓冲线两个对数单位,该岩体有利于斑岩型矿床的形成。综合研究区矿化-蚀变及英安斑岩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北金齐地区具较大的斑岩型矿床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岗组 英安斑岩 新生地壳 氧逸度 斑岩型矿床
下载PDF
斑岩型Cu±Mo±Au矿床的勘查标志:岩石化学和矿物化学指标 被引量:5
15
作者 冷成彪 陈喜连 +4 位作者 张静静 马晓花 田丰 郭剑衡 张乐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189-3212,共24页
斑岩型矿床作为全球Cu、Mo等金属的主要来源,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一直是矿业公司的重点勘查目标。本文从岩石化学和矿物化学两方面,综述了有关斑岩矿床成矿潜力评价与矿体定位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相应的勘查指标,以期促进该类矿床... 斑岩型矿床作为全球Cu、Mo等金属的主要来源,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一直是矿业公司的重点勘查目标。本文从岩石化学和矿物化学两方面,综述了有关斑岩矿床成矿潜力评价与矿体定位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相应的勘查指标,以期促进该类矿床的找矿突破。研究证实,成矿岩体一般为富H_2O、高氧逸度的浅成中酸性斑岩体,发育角闪石-磁铁矿-榍石等矿物组合,显示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如高Sr、低Y和Yb、Eu异常不明显等)。斑岩体Al_2O_3/TiO_2、Sr/Y、La/Yb、V/Sc和Sr/MnO等比值可以用来反映其成矿潜力。黑云母中Cu的含量、Cl/F比值以及特殊结构的石英(如UST、石英眼)等也可作为成矿潜力评价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锆石、磷灰石和榍石等副矿物的化学组成被广泛用来评价岩浆的温度、压力、氧逸度以及H_2O含量,进而反映其成矿潜力。此外,某些岩石化学和矿物化学参数还是岩浆成矿专属性的灵敏指标。斑岩矿床独特的蚀变-矿化-元素分带模式是找矿勘查的基本准则。针对不同蚀变带发育的特征矿物(如钾化带的金红石、青磐岩化带的绿泥石和绿帘石、绢英岩化带的绢云母等)开展原位微区成分分析和(或)短波红外光谱分析,不仅能够明确勘查方向,还有助于确定主矿体的位置。鉴于不同矿区成矿母岩的成分、侵位深度、围岩性质、蚀变分带模式等可能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找矿实践中应综合考虑各项找矿指标,进而提升发现新矿产的能力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矿床 找矿勘查 成矿潜力 岩石地球化学 矿物化学
下载PDF
斑岩矿床成矿时间尺度的研究进展:以藏东玉龙斑岩铜(钼)矿床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奇 王长明 +5 位作者 祝佳萱 杜斌 段泓羽 石康兴 钱金龙 刘俐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9-123,共15页
精确限定多期次岩浆-热液活动的时间尺度一直是剖析斑岩矿床形成过程的热点和难点。借助矿物的高精度同位素定年、热力学数值模拟以及石英的钛扩散模型等方法,斑岩矿床中岩浆-热液活动的时间尺度已经被限定在几万年之内。本文以三江特... 精确限定多期次岩浆-热液活动的时间尺度一直是剖析斑岩矿床形成过程的热点和难点。借助矿物的高精度同位素定年、热力学数值模拟以及石英的钛扩散模型等方法,斑岩矿床中岩浆-热液活动的时间尺度已经被限定在几万年之内。本文以三江特提斯超大型玉龙斑岩铜(钼)矿床为例,重点识别含矿热液脉中普遍存在的石英,利用钛元素的扩散年代学方法,精确限定斑岩矿床中多期岩浆-热液流体活动的时间尺度。扩散模型表明玉龙斑岩矿床热液活动的时间尺度为32000~870000年,有力支持了超大型斑岩矿床可以在几万至几十万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形成的观点。此外,为避免钛扩散模型产生较大的误差,需要在精确测定石英中钛含量的基础上,结合矿床地质背景或其他实验方法合理地估测温度和压力条件。研究认为,将矿物的高精度同位素定年与元素的扩散年代学相结合,可以在更为精细的尺度上完善斑岩矿床岩浆-热液活动的时间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矿床 时间尺度 扩散模型 玉龙铜(钼)矿床
下载PDF
南蒙古欧玉陶勒盖斑岩型矿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波 赵元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111,共22页
南蒙古欧玉陶勒盖矿床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斑岩型铜金矿床之一,处在中古生代哈萨克-蒙古岩浆弧内,是中国"一带一路"项目中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向之一。铜金储量高、矿床品位好、矿化范围广、矿体规模巨大,属世... 南蒙古欧玉陶勒盖矿床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斑岩型铜金矿床之一,处在中古生代哈萨克-蒙古岩浆弧内,是中国"一带一路"项目中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向之一。铜金储量高、矿床品位好、矿化范围广、矿体规模巨大,属世界级超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开发潜力巨大。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和分析,建立成因模型,并划分出北Heruga区域、Javkhlant区域、西Hugo深部区域、西Hugo深部区域、Ulaan Khud北部矿点5个找矿远景区。欧玉陶勒盖矿床所在成矿带沿哈萨克-蒙古岩浆弧向两端延伸,向西经新疆土屋铜矿延伸至哈萨克斯坦境内的科翁腊德和阿克脱盖斑岩铜矿,向东延伸至中国境内多宝山、铜山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蒙古 欧玉陶勒盖 斑岩型矿床 岛弧
下载PDF
黑龙江岔路口-塔源斑岩成矿模式及找矿远景预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娥梅 《云南冶金》 2018年第4期1-5,10,共6页
岔路口钼矿是近年大兴安岭地区的重大找矿突破,其斑岩成矿模式对区域找矿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该矿床北东32 km的塔源二支线矿床位于相似的构造、岩性、蚀变环境中,浅部已探明规模达到中型的热液铅锌矿床,深部钻探已揭露厚达270 m的钼矿... 岔路口钼矿是近年大兴安岭地区的重大找矿突破,其斑岩成矿模式对区域找矿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该矿床北东32 km的塔源二支线矿床位于相似的构造、岩性、蚀变环境中,浅部已探明规模达到中型的热液铅锌矿床,深部钻探已揭露厚达270 m的钼矿化。通过成矿地质背景、物质来源、成矿机制等研究,初步显示两区均为同源、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塔源铅锌铜钼矿化同属斑岩成矿热液体系分带富集的结果,研究区寻找斑岩型矿床具有充足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岔路口 塔源二支线 斑岩矿床 成矿模式
下载PDF
加拿大海兰德瓦利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硕 赵元艺 +1 位作者 许虹 刘晓菲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71,共8页
海兰德瓦利矿集区(Highland Valley district)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中南部,是加拿大最大的铜矿产地,该矿集区开采历史悠久,研究资料丰富。矿集区位于太平洋东岸,山间带的克内尔(Quesnel)陆缘弧上,赋存于三叠纪末期侵入的吉琼河(Gu... 海兰德瓦利矿集区(Highland Valley district)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中南部,是加拿大最大的铜矿产地,该矿集区开采历史悠久,研究资料丰富。矿集区位于太平洋东岸,山间带的克内尔(Quesnel)陆缘弧上,赋存于三叠纪末期侵入的吉琼河(Guichon Creek)岩体中。矿集区中主要有瓦利(Valley)、洛尼克斯(Lornex)、海蒙特(Highmont)、伯利恒(Bethlehem)和JA 5个矿床。矿体主要与晚期的侵入体有关,且受多组断裂交叉复合控制。矿石的构造类型主要为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和辉钼矿等,矿化蚀变分带明显,锆石U-Pb年龄和辉钼矿Re-Os年龄以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出岩浆侵位与成矿作用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形成时代约205Ma。该铜矿从形成构造背景、形成年代到矿床特征均与中国德兴斑岩型铜矿有相似之处。在矿集区的勘查历史中,感应激发极化法、航磁、水系沉积物以及遥感均对该矿床的找矿做出了很大贡献。对海兰德瓦利矿集区特点及找矿经验的系统总结,可以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及在我国境内寻找同类矿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矿 海兰德瓦利 矿床成因 找矿模型 加拿大
下载PDF
玻利维亚劳拉尼矿区根据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推测斑岩型矿床存在的原因分析
20
作者 赵文军 王新刚 李洋洋 《世界有色金属》 2017年第12期176-178,共3页
玻利维亚拉巴斯市劳拉尼(Laurani)矿区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成矿带中部,矿区大面积出露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英安斑岩,斑岩中广泛而普遍的发育有高龄石化、石英明矾石化、褐铁矿化等热液蚀变,浅地表位置形成了浅成低温热液金银铜多金属脉状... 玻利维亚拉巴斯市劳拉尼(Laurani)矿区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成矿带中部,矿区大面积出露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英安斑岩,斑岩中广泛而普遍的发育有高龄石化、石英明矾石化、褐铁矿化等热液蚀变,浅地表位置形成了浅成低温热液金银铜多金属脉状矿体。通过研究矿化类型、蚀变等特征,认为矿区显示出明显的斑岩型矿床特征。从矿床空间分布来看,套叠模型揭示了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与斑岩型矿床的空间关系,同时将两者的成因统一起来,初步推测劳拉尼金银铜多金属矿床底部或周围存在斑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斑岩矿床 玻利维亚劳拉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