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路热管技术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16
1
作者 曲燕 《低温与超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4,共8页
综述了环路热管技术近20年的主要理论和实验研究内容,分析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包括环路热管启动特性研究,以温度滞后和温度波动现象为代表的暂态特性研究,新型毛细芯的研制和毛细结构的优化,蒸发器内的强化传热和可视化研究,以及高级环路... 综述了环路热管技术近20年的主要理论和实验研究内容,分析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包括环路热管启动特性研究,以温度滞后和温度波动现象为代表的暂态特性研究,新型毛细芯的研制和毛细结构的优化,蒸发器内的强化传热和可视化研究,以及高级环路热管、混合冷却环路、多蒸发器混合环路热管、低温环路热管等新型环路热管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路热管 启动特性 温度波动 毛细芯 可视化
下载PDF
环路热管毛细结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计元 邹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5-73,12,共9页
环路热管是一种利用相变换热的高效传热装置,在电子元件高效散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环路热管蒸发器中的多孔毛细结构是整个系统循环的重要动力来源及核心组成部分。文中综述了环路热管蒸发器多孔毛细结构近十年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宏... 环路热管是一种利用相变换热的高效传热装置,在电子元件高效散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环路热管蒸发器中的多孔毛细结构是整个系统循环的重要动力来源及核心组成部分。文中综述了环路热管蒸发器多孔毛细结构近十年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宏观结构(蒸汽槽道及毛细芯宏观尺寸)优化研究、微观结构优化研究以及新型材料研究,并重点讨论了双孔径毛细芯及复合结构毛细芯的研究进展。文中还对多孔毛细结构的毛细抽吸性能的表征方法进行了简要概述,为进一步优化毛细芯性能提供了理论指导。最后文章对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未来高性能毛细芯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路热管 毛细芯 毛细抽吸性能 双孔径
下载PDF
多孔结构毛细抽吸模型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金旺 邹勇 程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7-61,共5页
建立了多孔结构(毛细芯)毛细抽吸的数学模型,推导毛细抽吸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并用实验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毛细芯抽吸工质时,其抽吸量按照指数增长的规律变化,该指数增长函数的初始值大小等于工质密度、毛细芯横截面积、孔隙率... 建立了多孔结构(毛细芯)毛细抽吸的数学模型,推导毛细抽吸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并用实验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毛细芯抽吸工质时,其抽吸量按照指数增长的规律变化,该指数增长函数的初始值大小等于工质密度、毛细芯横截面积、孔隙率和高度的乘积,幅值为负数,其大小一般略小于初始值,二者的比值可视为多孔结构饱和程度的度量,时间常数的大小则等于工质密度、毛细芯相对渗透率和孔隙率的比值以及重力加速度的乘积的倒数。即抽吸量(体积)取决于毛细芯总孔隙体积的大小,而抽吸的快慢则与工质密度、毛细芯相对渗透率和孔隙率的比值成正比。传统的观点认为毛细芯提供的毛细力和渗透率均越大越好,但两者却是矛盾的,毛细抽吸性能可视为它们二者的综合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抽吸模型 毛细抽吸性能 毛细抽吸量关系式 毛细芯 工质
下载PDF
CPL蒸发器多孔芯传热传质特性的新数学模型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晓明 刘伟 韩延民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52-654,共3页
毛细循环泵(CPL),由于具有高热传输性能,目前已经成为大功率载荷的电子芯片排热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飞行器上。选择一种具有较大相变潜热的工质,例如甲醇, CPL可以传输相当大的热流。本文对CPL蒸发器多孔芯流动和... 毛细循环泵(CPL),由于具有高热传输性能,目前已经成为大功率载荷的电子芯片排热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飞行器上。选择一种具有较大相变潜热的工质,例如甲醇, CPL可以传输相当大的热流。本文对CPL蒸发器多孔芯流动和传热的数值模拟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就是在计算中加入非饱和模型数值计算。文中阐述了加入非饱和计算的三层模型对真实模拟蒸发器多孔芯流动和传热问题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应用新的三层模型所得到的初步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L蒸发器 多孔芯 数值计算 三层模型 流动及传热
下载PDF
CPL蒸发器多孔芯温压变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强 刘伟 +1 位作者 刘志春 黄晓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7-89,共3页
应用二维气液两相分层饱和多孔介质模型 ,对蒸发器多孔芯内的传热传质过程进行了非稳态数值模拟 .根据多孔芯内气液相界面移动时 ,内部温度场和压力场分布的计算特性 ,分析了系统启动和变工况运行过程中多孔芯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机制 .
关键词 CPL 蒸发器 压力变化 多孔芯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液氮温区重力辅助深冷回路热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莫青 梁惊涛 +1 位作者 蔡京辉 周远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2,共4页
给出了液氮温区重力辅助深冷回路热管结构设计方案,建立了实验系统,对其启动特性和工作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深冷回路热管以高纯氮作为工作液体,工作温区为 90K^126K。实验结果表明,深冷回路热管能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启动,在气体管线高于... 给出了液氮温区重力辅助深冷回路热管结构设计方案,建立了实验系统,对其启动特性和工作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深冷回路热管以高纯氮作为工作液体,工作温区为 90K^126K。实验结果表明,深冷回路热管能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启动,在气体管线高于液体管线 20mm的情况下,最大可传送的功率为 11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集成技术 深冷回路热管 多孔吸液芯 液氮
下载PDF
超亲水毛细芯环路热管启动及热性能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郭浩 纪献兵 +2 位作者 周儒鸿 彭家略 徐进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27-1234,共8页
为解决电子设备高热通量下的散热问题,采用H2O2氧化法对烧结毛细芯进行了超亲水改性,研究了毛细芯表面润湿性对吸液性能的影响。并将改性后的超亲水毛细芯应用到环路热管内,研究了倾斜角度及加热功率对超亲水毛细芯环路热管的换热特性... 为解决电子设备高热通量下的散热问题,采用H2O2氧化法对烧结毛细芯进行了超亲水改性,研究了毛细芯表面润湿性对吸液性能的影响。并将改性后的超亲水毛细芯应用到环路热管内,研究了倾斜角度及加热功率对超亲水毛细芯环路热管的换热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亲水毛细芯的吸液速度增加,吸液时间较亲水毛细芯减小了3.52ms;与普通亲水毛细芯环路热管相比,在加热功率Q=200W时,超亲水毛细芯环路热管蒸发器中心温度降低了约6.0℃,在Q=20W时启动时间与温度分别降低了33s与2.5℃。同时发现超亲水毛细芯环路热管在正重力状态时的运行温度更低,热阻较小,最低热阻仅为0.084℃/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路热管 毛细芯 纳米结构 超亲水 启动 相变 传热
下载PDF
多孔芯冷凝器内流动与换热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曲艺 李智敏 +2 位作者 颜岩 彭晓峰 刘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1-353,共3页
CPL热控系统由于其独特的运行优势,在航天热控系统及微电子冷却装置等应用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孔芯冷凝器的提出很好地解决了压力波动和启动困难问题,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试图建立多孔芯冷凝器冷凝通... CPL热控系统由于其独特的运行优势,在航天热控系统及微电子冷却装置等应用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孔芯冷凝器的提出很好地解决了压力波动和启动困难问题,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试图建立多孔芯冷凝器冷凝通道内的流动和换热模型,探讨各影响因素对凝结换热过程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多孔芯冷凝器内部工作状况的可视化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芯 冷凝换热 冷凝器 换热特性 热流动
下载PDF
泡沫金属作为毛细层的风冷型平板环路热管传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薛强 纪献兵 +1 位作者 Abanda Aime Marthial 徐进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58-63,10,共7页
该文研究了以水为工质及最终热沉采用风冷的平板型环路热管,其蒸发腔采用凹槽微结构并叠加压缩铜泡沫。实验研究加热功率、热管倾斜角度及充液比对环路热管热性能的影响,获得了环路热管各部件的温度分布及不同运行条件下的热性能数据。... 该文研究了以水为工质及最终热沉采用风冷的平板型环路热管,其蒸发腔采用凹槽微结构并叠加压缩铜泡沫。实验研究加热功率、热管倾斜角度及充液比对环路热管热性能的影响,获得了环路热管各部件的温度分布及不同运行条件下的热性能数据。结果表明:当充液比为50%及倾斜角度为270时,环路热管的热性能最佳。当加热功率为110 W时,环路热管蒸发受热面最高温度可控制在85℃以下,能满足大功率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等电子设备冷却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金属 多孔毛细层 风冷 环路热管 传热
下载PDF
三维多孔吸液芯毛细特性孔隙尺度格子Boltzmann模拟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健 郑雯瀚 洪芳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58-762,共5页
通过改进后的QSGS方法构造了三维复杂多孔吸液芯结构,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和GPU并行算法,数值模拟了孔隙尺度下多孔吸液芯毛细抽吸两相传输动态特性,并探讨了表面润湿性和孔隙率对两相界面分布和毛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三... 通过改进后的QSGS方法构造了三维复杂多孔吸液芯结构,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和GPU并行算法,数值模拟了孔隙尺度下多孔吸液芯毛细抽吸两相传输动态特性,并探讨了表面润湿性和孔隙率对两相界面分布和毛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三维复杂结构多孔吸液芯,毛细抽吸过程中两相界面不规则性、分布不均匀性程度较大,孔尺度效应显著。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多孔表面润湿性的增强,吸液芯孔隙率的降低,毛细作用相应增强,吸液芯内液体抽吸速率增加,最大吸液量逐步增大,毛细性能也随之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吸液芯 两相流 毛细抽吸 格子BOLTZMANN 孔隙尺度
原文传递
烧结铜基多孔毛细芯的孔隙特征及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达 汪琳 +3 位作者 刘如铁 王铸博 熊翔 邹俭鹏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9-397,共9页
以Na Cl为造孔剂,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具有高孔隙率的铜基多孔毛细芯材料,研究造孔剂粉末含量及粒度对毛细芯材料孔隙率、孔隙微观结构、等效孔径大小、渗透性能及抽吸性能的影响,并讨论孔隙结构、等效孔径及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以Na Cl为造孔剂,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具有高孔隙率的铜基多孔毛细芯材料,研究造孔剂粉末含量及粒度对毛细芯材料孔隙率、孔隙微观结构、等效孔径大小、渗透性能及抽吸性能的影响,并讨论孔隙结构、等效孔径及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造孔剂含量增加,材料的孔隙率明显上升,材料内部的预制孔洞数量显著增加,使得许多预制孔洞相互贯通;减小造孔剂粒度会小幅度降低材料的孔隙率,同时使材料内部预制孔洞尺寸明显变小且分布趋向于均匀;毛细芯材料内部的间隙孔洞和预制孔洞可以组成不同类型的孔道,等效孔径大小与材料内部孔道结构及数量密切相关;通过改变造孔剂的含量和粒度,产生不同孔隙结构,可调控材料的等效孔径大小及分布;毛细芯的渗透性能及抽吸性能不仅仅由孔隙率决定,也与材料的孔结构、孔径大小及分布密切相关;孔隙率越高、平均等效孔径越小且孔径分布越集中的毛细芯,其毛细抽吸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多孔材料 毛细芯 孔结构 等效孔径 抽吸性能
下载PDF
粉末粒径和烧结温度对K418高温合金多孔材料显微结构及性能影响
12
作者 张迈 梁加淼 +4 位作者 刘墨瀚 李东 白肖承体 徐凯 王俊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2-448,共7页
以气雾化K418镍基高温合金球形粉末为原料,经过粉末松装烧结制备出高温合金多孔材料。通过对多孔材料微观结构、渗透性能、毛细性能及压缩强度进行表征,研究了原始粉末粒径和烧结温度对多孔吸液芯样品显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气雾化K418镍基高温合金球形粉末为原料,经过粉末松装烧结制备出高温合金多孔材料。通过对多孔材料微观结构、渗透性能、毛细性能及压缩强度进行表征,研究了原始粉末粒径和烧结温度对多孔吸液芯样品显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烧结温度增加,样品的平均孔径和孔隙率减小;在相同烧结温度下,随着原始粉末粒径增加,样品的平均孔径和孔隙率增大。在烧结温度为1230℃,粉末粒径为53~150μm的条件下,多孔材料样品综合性能最优,渗透率为13.69×10^(-15)m^(2),毛细压力为22.1kPa,压缩强度为86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吸液芯 粉末粒径 烧结温度 渗透率 毛细压力 压缩强度
下载PDF
CPL蒸发器毛细芯中流动与传热的场协同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志春 刘伟 +1 位作者 杨金国 邓芳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5-297,共3页
本文从场协同的角度分析工质在蒸发器毛细芯中的流动与传热情况,针对不同的蒸发器肋片结构参数、毛细多孔芯厚度以及不同的热流密度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场协同原理,可以解释不同的蒸发器结构参数和热负荷对蒸发器传热效果的影... 本文从场协同的角度分析工质在蒸发器毛细芯中的流动与传热情况,针对不同的蒸发器肋片结构参数、毛细多孔芯厚度以及不同的热流密度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场协同原理,可以解释不同的蒸发器结构参数和热负荷对蒸发器传热效果的影响,从而为优化蒸发器结构,提高CPL效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L 蒸发器 毛细芯 流动及传热 场协同
下载PDF
低温回路热管吸液芯渗透率测试及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雅楠 闫涛 梁惊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93-1096,共4页
低温回路热管的吸液芯是由不锈钢粉末烧结成的多孔结构,为低温工质的循环流动提供动力。渗透率是吸液芯重要的性能参数,决定液体径向流过吸液芯时的压降。本文介绍了以达西定律为理论依据的测量渗透率实验系统,采用无水乙醇作为工质在... 低温回路热管的吸液芯是由不锈钢粉末烧结成的多孔结构,为低温工质的循环流动提供动力。渗透率是吸液芯重要的性能参数,决定液体径向流过吸液芯时的压降。本文介绍了以达西定律为理论依据的测量渗透率实验系统,采用无水乙醇作为工质在室温下进行实验,用高压氮气对液体施压,推动液体加速流动,改变驱动压力得到不同的质量流量来分析计算渗透率。本文分析了在层流范围内驱动压力与渗透率的关系,最终获得比较准确的渗透率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回路热管 吸液芯 渗透率
原文传递
Phase change driving mechanism and modeling for heat pipe with porous wick 被引量:4
15
作者 LIU Wei LIU ZhiChun YANG Kun TU ZhengKa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21期4000-4004,共5页
According to heat pipe theory, capillary force is the only driving force for the circle of working fluid in heat pipe with porous wick. By developing a simulating circuit of liquid and vapor flow in heat pipe with por... According to heat pipe theory, capillary force is the only driving force for the circle of working fluid in heat pipe with porous wick. By developing a simulating circuit of liquid and vapor flow in heat pipe with porous wick,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driving mechanism which is from phase change of fluid. Furthermore, by analyzing transport process of working fluid between evaporation and condensation interfaces, a mathematical model is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is driving mechanism. Besides, calculating examples are given for heat pipe with water as working fluid to predict its driving force and flow resistance. By applying the model presented in the paper, thermal design and calculation for heat pipe with porous wick, especially for miniature heat pipe, can be made correctly, and phase change driving mechanism of working fluid can be explained, which thereby leads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eat transfer limitation of heat pipe with porous wi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制 驱动机制 多孔芯 相变热 建模 芯管 计算实例 水热管
原文传递
丙烯环路热管补偿器的可视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成 谢荣建 +1 位作者 王仕越 吴亦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3-940,共8页
通过采用石英补偿器和高速摄像机实现了对丙烯环路热管补偿器的可视化实验研究,重点研究了补偿器内工质的状态随充装量和传热量的变化及充装量对环路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容积为51.4 mL的环路热管最佳充装量约为19.7 g。充装... 通过采用石英补偿器和高速摄像机实现了对丙烯环路热管补偿器的可视化实验研究,重点研究了补偿器内工质的状态随充装量和传热量的变化及充装量对环路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容积为51.4 mL的环路热管最佳充装量约为19.7 g。充装量小于最佳充装量的各工况下,能观察到对应补偿器内工质液面高度低于引流管,蒸发器和补偿器之间相变换热强烈,引流管外壁面明显有工质的冷凝及流动,且工质冷凝和流动的速度随着传热量的增加而加快;随着充装量增加,环路热管传热热阻减小,280 K工作温度以下的传热量增大。最佳充装量对应的补偿器内液面高度浸没引流管而接近蒸发器核心通道顶端,得到280 K以下最大传热量为40 W,对应的最优传热热阻为2 K/W。充装量大于最佳充装量的工况下,补偿器内液面高度超过蒸发器核心顶端,随着充装量增加,环路热管传热热阻增大,280 K以下的传热量减小。补偿器和蒸发器核心通道内的工质分布能影响蒸发器向补偿器的漏热量,这是充装量影响环路热管性能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路热管 丙烯 补偿器 可视化 充装量 热阻 毛细芯
下载PDF
颗粒烧结多孔芯蒸发/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振 洪芳军 郑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45-1748,共4页
以水为工质,在热管工况(真空减压条件)下对具有不同颗粒种类(电解粉和水雾粉)、颗粒直径和多孔芯厚度的铜粉颗粒烧结多孔芯进行了蒸发/沸腾换热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流密度的上升,换热系数先上升后下降;在孔隙率一定的情况下,存在... 以水为工质,在热管工况(真空减压条件)下对具有不同颗粒种类(电解粉和水雾粉)、颗粒直径和多孔芯厚度的铜粉颗粒烧结多孔芯进行了蒸发/沸腾换热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流密度的上升,换热系数先上升后下降;在孔隙率一定的情况下,存在最优多孔芯厚度使得蒸发/沸腾换热性能最佳;当多孔芯厚度一定时,在热流密度不是很大时存在着最优孔隙率,但是当热流密度较大时,孔隙率越小的多孔芯的换热性能越好。本文还总结了蒸发/沸腾换热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烧结 多孔芯 蒸发/沸腾 热管
原文传递
低温环路热管综述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兵谣 谢荣建 陶乐仁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2,共12页
环路热管是以多孔毛细芯抽吸力为动力的相变传热设备,可根据实际应用改变结构形式,能在远距离传热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均温性,并且可在微重力环境下运行。环路热管工作温区较广,按照其工作温区一般可分为高温环路热管(350 K以上)、常温环... 环路热管是以多孔毛细芯抽吸力为动力的相变传热设备,可根据实际应用改变结构形式,能在远距离传热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均温性,并且可在微重力环境下运行。环路热管工作温区较广,按照其工作温区一般可分为高温环路热管(350 K以上)、常温环路热管(200~350 K)和低温环路热管(200 K以下)。为了满足深空探测的需要,低温环路热管广泛应用于航天设备温控系统中并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按照孔隙特征和结构形式将用于环路热管的毛细芯分为四种,简要阐述每种毛细芯制备和特点;综合分析了近年来低温环路热管技术主要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将目前低温环路热管常见的工作温区分成五个部分,分析影响低温环路热管传热性能的因素,包括工质充装量、反重力高度、次蒸发器功率等。最后,提出优化措施以满足未来深空以及地面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路热管 多孔芯 传热 相变
原文传递
颗粒形貌及表面润湿性对毛细芯及环路热管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浩 纪献兵 徐进良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73-179,共7页
利用粒径63.5μm的球形铜粉和66.0μm的枝状铜粉烧结了两种不同结构的环路热管(Loop heat pipe,LHP)毛细芯,并采用H2O2化学氧化方法对毛细芯进行了润湿性改进处理,试验分析了颗粒形貌和润湿性对毛细芯的吸液性能以及LHP换热性能的影响... 利用粒径63.5μm的球形铜粉和66.0μm的枝状铜粉烧结了两种不同结构的环路热管(Loop heat pipe,LHP)毛细芯,并采用H2O2化学氧化方法对毛细芯进行了润湿性改进处理,试验分析了颗粒形貌和润湿性对毛细芯的吸液性能以及LHP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球形颗粒毛细芯相比,工质在枝状颗粒毛细芯内具有较快的爬升速率。对于改性前的亲水毛细芯,蒸馏水在枝状颗粒毛细芯内爬升18.0cm所用时间降低了约85.0s,且枝状颗粒毛细芯的总吸液质量较大,为球形颗粒毛细芯吸液量的2.0倍。毛细芯经H2O2氧化后表层生长出纳米级的片状结构,增强了毛细芯的亲水性,吸液性能得以提高。热性能试验结果显示,与球形颗粒毛细芯LHP相比,枝状颗粒毛细芯LHP的运行温度较低。在加热功率为280W时,运行温度降低了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毛细芯 颗粒形貌 抽吸性能 孔隙率 润湿性 换热
原文传递
平板式毛细抽吸两相回路系统启动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伟 宰军 +1 位作者 刘志春 邓芳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1-33,36,共4页
介绍了毛细抽吸两相流体回路(CPL)系统的运行特点,结合国内外研究经验,基于便于启动、减少系统不稳定性的思路,设计制造并安装了一套新型平板式CPL实验系统.平板式CPL实验系统中,改变了传统的CPL系统蒸发器为圆管的设计模式,设计了能与... 介绍了毛细抽吸两相流体回路(CPL)系统的运行特点,结合国内外研究经验,基于便于启动、减少系统不稳定性的思路,设计制造并安装了一套新型平板式CPL实验系统.平板式CPL实验系统中,改变了传统的CPL系统蒸发器为圆管的设计模式,设计了能与发热面更紧密贴合的平面结构蒸发器;冷凝器也突破了传统的光管式结构,被设计成中间加有多孔芯的平板形结构;系统还改变了贮液器和循环回路连结位置,贮液器的注入点放置在冷凝器的一端.通过结构改进,在平板式CPL实验系统的实验性能测试中发现,该系统在高、低热负荷下都具有可靠、简便的启动特性.冷凝器中多孔芯很好地抑制了系统中的温度压力波动现象.贮液器注入点的设计,减小了启动阻力,大大改善了系统启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抽吸两相回路 启动特性 多孔芯 汽液界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