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瓦斯抽采过程中的煤层透气性动态演化规律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登科 彭明 +2 位作者 付启超 秦恒洁 夏玉玲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4-712,共9页
为了研究煤层瓦斯抽采过程中的煤体渗透性变化规律,基于Kozeny-Carman方程,利用表面物理化学与含瓦斯煤的有效应力理论,建立考虑有效应力变化、瓦斯解吸和煤基质收缩效应的煤层渗透率动态变化模型,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煤层瓦斯抽采过程... 为了研究煤层瓦斯抽采过程中的煤体渗透性变化规律,基于Kozeny-Carman方程,利用表面物理化学与含瓦斯煤的有效应力理论,建立考虑有效应力变化、瓦斯解吸和煤基质收缩效应的煤层渗透率动态变化模型,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煤层瓦斯抽采过程中煤体透气性动态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所建立的煤层渗透率动态演化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煤层瓦斯抽采过程中的煤体透气性动态演化规律。(2)煤体渗透率与煤体孔隙压力之间呈现出"V"字型变化趋势,低瓦斯压力阶段煤基质收缩效应占主导地位,煤层渗透率随瓦斯压力降低而增大;高瓦斯压力阶段有效应力作用占主导地位,煤层渗透率随瓦斯压力降低而减小。(3)从煤层内部逐渐接近抽采钻孔过程中,煤层瓦斯压力较高时,煤体渗透率先减小后增加;煤层瓦斯压力较低时,煤体渗透率不断增大。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煤矿瓦斯治理和煤层瓦斯抽采提供理论支撑,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煤层瓦斯抽采 煤体渗透率 孔隙率 动态演化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8段孔隙度演化定量模拟 被引量:22
2
作者 姚泾利 唐俊 +2 位作者 庞国印 马晓峰 王琪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46,共9页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8段砂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分析及地层埋藏史和成岩史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以现今孔隙度为约束条件,将孔隙度演化分为孔隙度减小和孔隙度增大2个过程,分别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8段砂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分析及地层埋藏史和成岩史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以现今孔隙度为约束条件,将孔隙度演化分为孔隙度减小和孔隙度增大2个过程,分别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8段砂岩储层从埋藏初始至现今的孔隙度随埋藏深度和地史时间变化的演化模型。结果表明:孔隙度定量演化模型为一个4段式分段函数。机械压实阶段为孔隙度减小模型,是以埋深为自变量的连续函数;压实和胶结作用阶段为孔隙度减小模型,是对埋深和埋藏时间的连续函数;次生增孔是由于地层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而产生的,主要发生在80~100℃的温度窗口内。因此,溶蚀阶段为孔隙度增大模型,是对埋深和埋藏时间的复合函数;溶蚀阶段结束后地层孔隙度为压实和保持阶段,孔隙度减小模型是对埋深、埋藏时间及增孔量的叠加复合函数。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建立的该砂岩孔隙度定量演化模型符合地质实际,可以推广应用到研究区相似岩性、埋藏年代和沉积类型的地层孔隙度计算中,为孔隙度预测提供定量计算方法,以期对该区油气勘探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豹—华池地区 埋藏史 成岩作用 孔隙度演化 定量模拟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长8段砂岩储层孔隙度演化定量模拟 被引量:17
3
作者 唐俊 王琪 +3 位作者 廖朋 郝乐伟 田兵 庞国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0-326,331,共8页
在充分分析研究区长8段砂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及地层埋藏史和成岩史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方法,以现今孔隙度为约束条件,将孔隙度演化分为减小和增大两个过程,分别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长8段砂岩储层从埋藏初始至现今的孔隙度随... 在充分分析研究区长8段砂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及地层埋藏史和成岩史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方法,以现今孔隙度为约束条件,将孔隙度演化分为减小和增大两个过程,分别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长8段砂岩储层从埋藏初始至现今的孔隙度随埋藏深度和地史时间变化的演化模型.结果表明孔隙度定量演化模型为一个4段式分段函数.机械压实和胶结阶段为孔隙度减小模型,是对埋深和埋藏时间的指数函数.次生增孔是由于地层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而产生的,主要发生在80~100℃的温度窗口内.因此,溶蚀阶段为孔隙度增大模型,是对埋深、埋藏时间及增孔过程的复合函数.溶蚀阶段结束后地层孔隙度为压实和保持阶段.最后进行实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砂岩孔隙度定量演化模型符合地质实际,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史 成岩作用 孔隙度演化 定量模拟 环县地区
下载PDF
吐哈盆地巴喀气田八道湾组致密砂岩储层分析及孔隙度演化定量模拟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国亭 何东博 +4 位作者 李易隆 蒋平 张喜 程立华 王丽娟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47-1856,共10页
在吐哈盆地巴喀气田八道湾组砂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地史时间和埋藏深度为变量,以现今孔隙度为约束条件,紧密结合埋藏阶段分析和关键成岩阶段窗口分析,分阶段建立了巴喀气田八道湾组储层从埋藏初始直至现今的孔隙度演化... 在吐哈盆地巴喀气田八道湾组砂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地史时间和埋藏深度为变量,以现今孔隙度为约束条件,紧密结合埋藏阶段分析和关键成岩阶段窗口分析,分阶段建立了巴喀气田八道湾组储层从埋藏初始直至现今的孔隙度演化定量模型,动态体现了整个孔隙度演化过程。定量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总孔隙度演化是一个七段式分段函数,各个阶段孔隙度演化或遵循减小模型或遵循减小与增大的叠加模型;机械压实阶段的孔隙度减小模型是以埋深为自变量的函数,压实和胶结综合作用阶段则是以埋深和埋藏时间为变量的函数;孔隙增大模型适用于Ro值范围为0.6%~1.0%的溶蚀作用窗口内;早期的纯机械压实作用使八道湾组储层已接近致密,溶蚀作用之前的压实和胶结综合作用导致储层致密化,而后期溶蚀作用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孔隙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孔隙度演化 定量模拟 埋藏阶段 成岩作用 致密砂岩
下载PDF
储层成岩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林承焰 王文广 +3 位作者 董春梅 张宪国 任丽华 史祥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84-1101,1143,共19页
从储层成岩环境参数、物理化学作用和孔隙度演化3个方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层序地层格架/沉积微相框架下的成岩数值模拟研究、不同时期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下的效应数值模拟研究、沉积模拟和成岩作用模拟相结合的成岩数值模拟研究... 从储层成岩环境参数、物理化学作用和孔隙度演化3个方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层序地层格架/沉积微相框架下的成岩数值模拟研究、不同时期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下的效应数值模拟研究、沉积模拟和成岩作用模拟相结合的成岩数值模拟研究、成岩物理模拟和成岩数值模拟的融合研究、基于构造-沉积-成岩相融合的成岩数值模拟研究,阐述了成岩数值模拟技术包括基于成岩环境参数研究的储层成岩相演化预测、基于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作用、基于沉积模拟和成岩作用模拟相融合的成岩数值模拟和基于成岩作用的储层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正演盆地模拟和成岩作用模块相互耦合的孔隙度演化模拟技术,重现孔隙演化过程,可准确地评价出孔隙度空间差异性,评价出低渗-致密储层"甜点"空间分布;2)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下的效应数值模拟,研究地质体矿物组分空间差异性条件下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揭示储层"溶蚀次生孔隙"型和"原生+溶蚀"型"甜点"的成因机制及响应特征;3)分级次、分类型、按照不同尺度构造-沉积-成岩"三相"融合的成岩数值模拟一体化技术,可评价出低渗-致密储层"甜点"空间分布、控制因素和油气富集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数值模拟 孔隙度演化模拟 效应数值模拟 成岩物理模拟 构造-沉积-成岩三相融合
原文传递
Diagenesis of the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in the Xifeng–Ansai Area of Ordos Basin and its Porosity Evolution 被引量:11
6
作者 LIU Mingjie LIU Zhen +1 位作者 WANG Peng PAN Gaof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956-970,共15页
This work aims to reveal the evolution of the porosity in the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of the Xifeng-Ansai area of Ordos Basin. Based on destructive diagenesis (compaction and cementation... This work aims to reveal the evolution of the porosity in the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of the Xifeng-Ansai area of Ordos Basin. Based on destructive diagenesis (compaction and cementation) and constructive diagenesis (dissolution) of sandstone reservoir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diagenesi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this area, and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ndstone diagenesis and porosity evolu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present porosity profile characteristics of sandstone reservoir. The effect simulation principle was employed for the mathematical derivation and simula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porosity in the Yanchang Formatio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The result shows that compaction always occurs i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the Yanchang Formation, and cementation occurs when the burial depth increases to a certain value and remains ever since. Dissolution occurs only at a certain stage of the evolution with window features. In the corresponding present porosity profile, diagenesis is characterized by segmentation. From the shallow to the deep, compaction, compaction, cementation and dissolution, compaction and cementation occur successively. Therefore, the evolution of sandstone porosity can be divided into normal compaction section, acidification and incremental porosity section, and normal compaction section after dissol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volution of sandstone porosity can be decomposed into porosity reduction model and porosity increase model. The superposition of the two models at the same depth in the three stages or in the same geological time can constitute the evolution simulation of the total porosity in sandstone reservoirs. By simulating the evolution of sandstone reservoir porosity of the eighth member in Xifeng area and the sixth member in Ansai area, it shows that they are similar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trend. The difference is caused by the regional uplift or subsidence and burial dep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ht sandstone DIAGENESIS porosity evolution effect simulation Yanchang Formation Ordos Basin
下载PDF
镇泾长8砂岩古孔隙度恢复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潘高峰 刘震 胡晓丹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38,共5页
砂岩储层古孔隙度特征和演化过程是油气成藏机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现行方法存在一些缺陷,包括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应用过程复杂繁琐,运用结果可靠性不高,不能体现孔隙度演化的整个过程。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砂岩古孔隙度恢复研究方法,综... 砂岩储层古孔隙度特征和演化过程是油气成藏机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现行方法存在一些缺陷,包括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应用过程复杂繁琐,运用结果可靠性不高,不能体现孔隙度演化的整个过程。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砂岩古孔隙度恢复研究方法,综合考虑了建设性和破坏性成岩作用的影响,建立砂岩孔隙度演化的数学模型,以此恢复砂岩孔隙度演化的整个过程。建立的模型以效应模拟为原则,包括增孔作用和减孔作用模型,通过模型叠加得到总孔隙度演化模型。模型以时间为变量、现今孔隙度为约束条件体现动态性和可靠性。在镇泾地区的应用结果表明,镇泾地区砂岩孔隙度演化受到构造和沉积相的控制,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和局部微构造的高点。储集层孔隙度演化过程是高产油藏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泾地区 成岩作用 孔隙度演化 效应模拟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段孔隙度演化定量模拟 被引量:9
8
作者 唐俊 庞国印 +2 位作者 唐丽 马晓峰 王琪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56-65,共10页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段砂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及地层埋藏史和成岩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石油地质理论,应用数理统计方法,以现今孔隙度为约束条件,将孔隙度演化分为孔隙度减小和孔隙度增大2个过程,分别建立研究区长8段砂岩储层从...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段砂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及地层埋藏史和成岩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石油地质理论,应用数理统计方法,以现今孔隙度为约束条件,将孔隙度演化分为孔隙度减小和孔隙度增大2个过程,分别建立研究区长8段砂岩储层从埋藏初始至现今的孔隙度随埋藏深度和地史时间变化的演化模型。结果表明:孔隙度定量演化模型为一个四段式分段函数。机械压实阶段为孔隙度减小模型,是以埋深为自变量的连续函数;压实和胶结作用阶段为孔隙度减小模型,是对埋深和埋藏时间的连续函数;次生增孔是由于地层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而产生的,主要发生在70℃~110℃的温度窗口内,因此溶蚀阶段为孔隙度增大模型,是对埋深和埋藏时间的复合函数;溶蚀阶段结束后,地层孔隙度处于压实和保持阶段,该阶段为孔隙度减小模型,是对埋深、埋藏时间及增孔量的叠加复合函数。最后进行实例验证,发现在研究区建立的砂岩孔隙度定量演化模型符合地质实际,可以推广应用到研究区任一地层孔隙度计算,为孔隙度预测提供定量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 演化 模拟 次生孔隙 成岩作用 埋藏史 姬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东濮凹陷濮卫地区沙三段储层孔隙定量演化 被引量:9
9
作者 潘志鸿 庞雄奇 +6 位作者 郭坤章 徐田武 胡涛 唐令 邵新荷 倪仕琪 徐源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99,共9页
东濮凹陷濮卫地区沙三段是重点勘探目标之一,沙三段发育常规储层及致密储层,如何有效进行孔隙度预测、分析储层致密演化是目前的重要难点。在分析研究区储层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基础上,以现今孔隙度为约束,并... 东濮凹陷濮卫地区沙三段是重点勘探目标之一,沙三段发育常规储层及致密储层,如何有效进行孔隙度预测、分析储层致密演化是目前的重要难点。在分析研究区储层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基础上,以现今孔隙度为约束,并结合埋藏史建立了以时间、深度为参数的孔隙度模型。该模型将成岩作用分为4段,即浅部压实作用、压实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溶蚀作用结束以后的压实胶结作用,可以模拟出地史过程中储层孔隙演化。该模型经过实例验证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符合实际地质情况且精度较高,可以推广到相同沉积相带储层孔隙演化模拟,为濮卫地区油气勘探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埋藏史 孔隙演化 定量模拟 沙三段 东濮凹陷
下载PDF
白云岩化作用与白云岩孔隙的形成——来自实验模拟交代反应的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广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2-642,共11页
【意义】白云岩是一种常见的碳酸盐岩和重要的油气储集层,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96%的探明地质储量来自于白云岩储层。因此,白云岩化作用和白云岩孔隙成因的研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有关白云岩化作用对孔隙的... 【意义】白云岩是一种常见的碳酸盐岩和重要的油气储集层,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96%的探明地质储量来自于白云岩储层。因此,白云岩化作用和白云岩孔隙成因的研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有关白云岩化作用对孔隙的影响仍存在较大争议。【方法】通过归纳总结白云岩孔隙成因的主要理论观点,结合多种类型交代反应的实验模拟结果,阐明白云岩化过程中孔隙的形成与演化,并对白云岩孔隙成因的研究提出了展望。【进展】已有理论表明,白云岩的孔隙可以继承于原岩,也可形成于等摩尔交代、白云岩化过程中的方解石溶解或者白云岩形成之后的溶蚀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可以增加、保持或者降低储层孔隙,取决于交代反应的环境、时间和流体性质。【结论与展望】综合实验模拟结果的共性特征发现,交代反应是一个溶解—运移—沉淀的微过程;新孔隙的形成贯穿交代反应的整个过程,并提供了流体、离子交换的通道,以保持交代反应的持续进行;新孔隙的形成并非受矿物摩尔体积控制,而是受控于相对溶解度,即反应物的溶解量大于生成物的沉淀量。交代过程中产生的新孔隙以微孔隙为主,对储层有效孔隙度的贡献仍待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化 孔隙演化 实验模拟 交代作用
下载PDF
四川盆地灯影组多类型流体多期次改造作用下孔隙度演化的定量研究
11
作者 杨磊磊 魏国 +4 位作者 于志超 鲁雪松 周慧 王珊 李昌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6,共12页
选取四川盆地灯影组四段(灯四段)地层,在传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多组分、多相态、温度—流体—化学多场耦合的反应溶质运移模拟技术,基于物质平衡和能量守恒原理,深入探究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成岩过程中多类型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的机制... 选取四川盆地灯影组四段(灯四段)地层,在传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多组分、多相态、温度—流体—化学多场耦合的反应溶质运移模拟技术,基于物质平衡和能量守恒原理,深入探究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成岩过程中多类型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的机制,分析计算多期次流体对储层孔隙的叠加改造,定量恢复地质时间尺度的孔隙度演化史。结果表明:灯四段地层受到大气淡水、海水、有机酸和热液4种流体多达6期改造影响,控制孔隙度的主要成岩作用为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与胶结作用,矿物间以方解石—镁方解石—白云石之间的转化为主;不同类型的流体对储层的改造差异较大,充足的大气淡水为建设性流体,而海水、有机酸和热液均为建设性—破坏性共存的流体;多期次流体对储层的改造有叠加效应,储层最终的物性条件取决于多期次流体的综合改造,同时流体改造的顺序对储层孔隙度的演变影响也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碳酸盐岩储层 多类型流体 叠加改造 孔隙度演化 成岩作用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孔隙度演化模拟的低孔低渗砂岩成岩相划分——以鄂尔多斯盆地晋西挠曲带二叠系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雨龙 张冲 +3 位作者 聂昕 石文睿 刘敬强 郭冀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87-693,共7页
低孔低渗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关键,是预测其储集层物性相对较好的区域,以寻找含油气有利区。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下,成岩相是控制储集层物性的核心因素。划分油气富集区的成岩相,应考虑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空间的影响程度。依据岩石组分、面... 低孔低渗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关键,是预测其储集层物性相对较好的区域,以寻找含油气有利区。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下,成岩相是控制储集层物性的核心因素。划分油气富集区的成岩相,应考虑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空间的影响程度。依据岩石组分、面孔率以及岩石物性资料,通过孔隙度演化模拟,在原始孔隙度的基础上模拟出压实、胶结和溶蚀等成岩作用前后的孔隙度变化,采用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率表征成岩作用对孔隙空间的建设与破坏程度,使得这种作用程度数据化。在此基础上,基于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率数据,将成岩作用分为强、中和弱3类,综合压实、胶结和溶蚀强度,对成岩相进行定量划分。应用此划分方法,把鄂尔多斯盆地晋西挠曲带二叠系成岩相划分为强胶结强溶蚀相、强胶结中溶蚀相和中胶结中溶蚀相3种相类,划分结果与岩样薄片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晋西挠曲带 二叠系 低孔低渗储集层 砂岩 孔隙度演化模拟 成岩相划分
下载PDF
沉积盆地碎屑岩地层孔隙度演化模型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施辉 刘震 +1 位作者 潘高峰 胡晓丹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32-746,共15页
碎屑岩地层孔隙度演化特征的研究已经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化方向发展,掌握了地层孔隙度在地史过程中的演化规律有助于深化油气成藏机理的认识。本文分别以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延长组8段砂岩和姬塬地区延长组7段泥岩为研究对象,以现今孔隙... 碎屑岩地层孔隙度演化特征的研究已经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化方向发展,掌握了地层孔隙度在地史过程中的演化规律有助于深化油气成藏机理的认识。本文分别以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延长组8段砂岩和姬塬地区延长组7段泥岩为研究对象,以现今孔隙度特征为切入点,以地史时间为主线,分别建立了适用于砂岩孔隙度和泥岩孔隙度演化的数学模型。砂岩孔隙度演化模型是总体减孔效应和局部增孔效应数学模型的叠加,前者主要受机械压实和化学压实作用的影响,而后者以溶蚀作用为主。泥岩孔隙度是正常压实趋势下孔隙度演化模型与欠压实段孔隙度增量模型的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演化 定量模拟 成岩作用 古孔隙度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