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0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粒度的煤样等温吸附研究 被引量:72
1
作者 张晓东 桑树勋 +2 位作者 秦勇 张井 唐家祥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7-432,共6页
根据不同粒度的干燥煤样、含平衡水煤样的等温吸附实验,结合压汞法对煤样孔隙结构的测试实验,分析了粒度变化对孔隙结构的影响,探讨了粒度和孔隙结构变化对干燥煤样和含平衡水煤样吸附甲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 根据不同粒度的干燥煤样、含平衡水煤样的等温吸附实验,结合压汞法对煤样孔隙结构的测试实验,分析了粒度变化对孔隙结构的影响,探讨了粒度和孔隙结构变化对干燥煤样和含平衡水煤样吸附甲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的粒度对干燥煤样吸附甲烷气体的影响只是在吸附时间上,而对含平衡水煤样的同等压力下吸附的甲烷量、Langmuir压力参数(pL)和吸附时间都有明显影响,但对Langmuir体积参数(VL)影响不大.并根据实验中出现的到了某一压力之后随着压力增大煤样吸附量下降的现象,研究认为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已不适用,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等温吸附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孔隙结构 等温吸附
下载PDF
掺合料和引气剂对混凝土孔结构与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张粉芹 王海波 王起才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0-185,共6页
通过压汞法、快速冻融法、美国电量法、干湿循环腐蚀法等试验分析不同类型C30混凝土孔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对于C30混凝土,在单掺矿物掺合料情况下,孔隙率降低,小孔增加,对抗氯离子渗透性、抗腐蚀性有利,但对抗冻性的改善不明显;引气剂较... 通过压汞法、快速冻融法、美国电量法、干湿循环腐蚀法等试验分析不同类型C30混凝土孔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对于C30混凝土,在单掺矿物掺合料情况下,孔隙率降低,小孔增加,对抗氯离子渗透性、抗腐蚀性有利,但对抗冻性的改善不明显;引气剂较大程度增加混凝土闭口孔隙率,对混凝土抗冻性很有利,但毕竟增加了一些开口孔,抗氯离子渗透性、抗腐蚀性有所降低;同时掺这两种物质时,虽增加了混凝土孔隙率,但可以使混凝土的孔径分布相对合理。因此,对混凝土抗冻性、抗氯离子渗透性、抗腐蚀性均有利。单掺矿物掺合料及引气剂混凝土强度有所降低;同时掺这两种物质时,混凝土强度降低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材料 耐久性 试验研究 混凝土 孔结构 引气剂 矿物掺合料 压汞法
原文传递
砂岩储层微观结构分形特征研究——以胜坨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储层为例 被引量:28
3
作者 徐守余 王淑萍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6-893,共8页
岩石微观结构研究是当今储层研究的难点问题,储层微观结构影响和控制了储层微观性质和宏观特征。运用胜坨地区3口井的40个不同沉积类型储层的岩心薄片分析资料及压汞资料求取了其分形维数,利用分形几何的基本理论研究了储层微观结构参... 岩石微观结构研究是当今储层研究的难点问题,储层微观结构影响和控制了储层微观性质和宏观特征。运用胜坨地区3口井的40个不同沉积类型储层的岩心薄片分析资料及压汞资料求取了其分形维数,利用分形几何的基本理论研究了储层微观结构参数特征,结果表明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在一定的尺度范围内具有分形特征,进一步研究了储层物性、储层微观结构参数与分形维数的定量关系。研究发现,无论从单井数据还是多井数据的分析结果均表明,分形维数与储层物性参数、孔隙结构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与三角洲平原储层相比,三角洲前缘储层的分形维数与物性参数、储层微观结构参数的相关性更好。可见,分形维数可以综合反映孔隙空间复杂程度,可以用于储层微观结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孔隙结构 储层 毛细管压力
原文传递
湘西北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储层特征与含气性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唐书恒 范二平 +1 位作者 张松航 姜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5-146,共12页
基于野外地质和钻井资料,结合相关实验测试结果,对湘西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页岩甲烷含气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以深水陆棚-斜坡相沉积为主,厚度范围为50~250m;龙马溪组为闭塞海... 基于野外地质和钻井资料,结合相关实验测试结果,对湘西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页岩甲烷含气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以深水陆棚-斜坡相沉积为主,厚度范围为50~250m;龙马溪组为闭塞海湾沉积,底部黑色页岩发育。两组页岩有机质类型均属于Ⅰ型,有机碳含量平均为3.57%和1.16%,热演化程度较高,平均达2.61%和2.08%。受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影响,两组页岩均具有高石英、低黏土、少量碳酸盐矿物的组成特征。页岩储集空间可划分为3大类:矿物基质孔、有机质孔、微裂缝。受有机质和黏土矿物等因素影响,页岩内部孔隙结构参数各不同,但主体上孔径小于50nm的微孔和中孔提供了大部分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为气体存储主要场所。牛蹄塘组页岩甲烷最大吸附量平均为1.98cm3/g;龙马溪组页岩甲烷最大吸附量较低,为1.16cm3/g。其中有机质与黏土矿物对页岩甲烷吸附量均有一定的贡献,而过高的成熟度和含水量可导致页岩吸附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北 海相页岩 储层特征 孔隙结构 吸附能力
下载PDF
不同煤级煤及其萃余物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小东 秦勇 桑树勋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7-574,共8页
采用不同溶剂对褐煤、焦煤、低级无烟煤(Ro,max2.62%)以及中级无烟煤(Ro,max3.74%)等四个煤级煤样进行分级超声萃取,然后对原煤和萃余物进行平衡水预湿的方法,进行了等温吸附实验,并结合孔隙结构测试和水分含量变化,分析了溶剂萃取后萃... 采用不同溶剂对褐煤、焦煤、低级无烟煤(Ro,max2.62%)以及中级无烟煤(Ro,max3.74%)等四个煤级煤样进行分级超声萃取,然后对原煤和萃余物进行平衡水预湿的方法,进行了等温吸附实验,并结合孔隙结构测试和水分含量变化,分析了溶剂萃取后萃余物的吸附性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平衡水条件下,原煤对甲烷的吸附能力要大于萃余物,萃取后,尽管煤的组成和孔隙结构发生了变化,但并不能改变不同煤级煤吸附甲烷的能力的对比关系;(2)原煤和各级萃余物都发生了到某一压力后,吸附量随着压力增加而下降的现象,褐煤及其萃余物甚至出现负值,这可能是由超临界状态下吸附相的体积忽视后带来的效应和煤基质在压力、水分作用发生膨胀以及随着压力增加,水分在吸附孔隙中占据吸附点位的增多,造成甲烷有效吸附点位的减少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认为,在讨论影响不同煤化作用的煤吸附能力的因素时,应该首先考虑到煤级对吸附能力的影响;对煤化程度相近的煤,其他因素如孔隙结构和水分的变化对吸附的影响才显现,但对不同煤级煤吸附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在煤层气吸附研究中,吸附量下降现象应该是一个共性,其机理的解释和寻求正确的吸附相体积校正,以及一定压力下,煤基质在水分作用下发生膨胀对吸附性的影响的规律描述,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萃取 孔隙结构 平衡水含量 等温吸附
下载PDF
吸附汽油蒸气活性炭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樊亚娟 张双全 +1 位作者 姚国富 朱文魁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7-820,共4页
以市售活性炭和炭化料为原料,NH4NO3和K2CO3混合物为复合添加剂,水蒸汽活化法制备了汽油蒸气吸附用活性炭.通过测定活性炭的丁烷工作容量(BW C)、碘吸附值和氮吸附等温线,研究了活性炭制备条件特别是添加剂对丁烷工作容量和孔隙结构的影... 以市售活性炭和炭化料为原料,NH4NO3和K2CO3混合物为复合添加剂,水蒸汽活化法制备了汽油蒸气吸附用活性炭.通过测定活性炭的丁烷工作容量(BW C)、碘吸附值和氮吸附等温线,研究了活性炭制备条件特别是添加剂对丁烷工作容量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条件对BW C的影响顺序依次为活化温度、添加剂用量和活化时间;较高的活化温度和较大的添加剂量均促进了活性炭中孔的发育;活性炭的BW C与中孔孔容呈明显正相关性,同时受微孔表面积和总孔容影响也较大;活性炭吸附丁烷后的首次解吸率在60%左右,循环解吸率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添加剂 丁烷工作容量 孔隙结构 中孔孔容 解吸
下载PDF
辽河坳陷雷家地区沙四段致密储层孔隙结构及物性下限 被引量:14
7
作者 汪少勇 李建忠 +1 位作者 王社教 李登华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61,4,共11页
为研究辽河坳陷雷家地区沙四段致密储层储集性能,采用矿物成分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微米CT扫描和高压压汞实验等方法,利用孔喉值确定致密储层的孔隙结构和优势岩性,并估算物性下限。结果表明:杜家台致密储层可分为白云岩、细... 为研究辽河坳陷雷家地区沙四段致密储层储集性能,采用矿物成分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微米CT扫描和高压压汞实验等方法,利用孔喉值确定致密储层的孔隙结构和优势岩性,并估算物性下限。结果表明:杜家台致密储层可分为白云岩、细粒混积岩和方沸石岩三类,其连通孔隙体积分别占总孔喉体积的37%、35%和28%。储层普遍发育纳米孔、微米孔和裂缝,各岩性类致密储层渗透率与最大孔喉半径、主要流动孔喉半径相关性较好,呈指数正相关关系,渗透性主要由较大孔喉提供。白云岩、细粒混积岩和方沸石岩类有利储层孔隙度下限分别为5.8%、6.2%和7.1%,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分别为2.8%、3.3%和4.6%。该结论为认识雷家地区致密油资源潜力并指导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孔隙结构 物性下限 雷家地区
下载PDF
失水过程孔隙结构、孔隙比、含水率变化规律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旭 张利民 敖国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00-105,共6页
当土体总应力状态保持不变时,基质吸力的提高是导致孔隙水排出、土样收缩、孔隙结构改变的主要原因。对于特定吸力下的土样,其微观孔隙结构决定了土壤孔隙比;而土壤孔隙结构,土壤基质吸力共同决定了土壤的含水率。假定在失水过程中,当... 当土体总应力状态保持不变时,基质吸力的提高是导致孔隙水排出、土样收缩、孔隙结构改变的主要原因。对于特定吸力下的土样,其微观孔隙结构决定了土壤孔隙比;而土壤孔隙结构,土壤基质吸力共同决定了土壤的含水率。假定在失水过程中,当孔隙水尚未排出时,其土壤孔隙孔径不会收缩,孔隙体积保持不变。可通过吸力建立起变化的土壤孔隙体积曲线和土-水特征曲线、土壤收缩曲线之间的对应关系:(1)累计孔隙体积曲线的包络线即为实际发生的土水特征曲线;(2)基于累计孔隙体积曲线,能够有效确定土样收缩曲线的上下限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土-水特征曲线 收缩 吸力 失水过程
下载PDF
特低渗透率砂岩储集层电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潮流 李长喜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3-237,共5页
依据歧口沙河街组和白豹延长组的样品配套岩石物理实验为基础,通过考察平均孔喉比、孔喉分选系数等参数与电阻率之间的相关性,指出平均孔喉大小比值、不同大小孔喉分选系数是影响特低渗透率储层渗流与电性的2个重要参数,提出了基于渗透... 依据歧口沙河街组和白豹延长组的样品配套岩石物理实验为基础,通过考察平均孔喉比、孔喉分选系数等参数与电阻率之间的相关性,指出平均孔喉大小比值、不同大小孔喉分选系数是影响特低渗透率储层渗流与电性的2个重要参数,提出了基于渗透率校正和基于孔喉分选系数校正的孔隙结构校正方法。这2种校正模型能够降低孔隙结构的影响,进一步突出流体信息,为饱和度模型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低渗透率储层 校正模型 孔隙结构 岩石物理 核磁共振
下载PDF
A novel model for assessing the pore structure of tight sands and its application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潮流 周灿灿 +3 位作者 李霞 胡法龙 张莉 王伟俊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0年第3期283-291,294,共10页
Pore-structure pose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ermeability and electrical property of tight sand reservoirs and is critical to the petrophysical research of such reservoirs.The uncertainty of permeability for tight sand... Pore-structure pose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ermeability and electrical property of tight sand reservoirs and is critical to the petrophysical research of such reservoirs.The uncertainty of permeability for tight sands is very comm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e- structure and electrical property is often unclear.We propose a new parameterδ,integrating porosity,maximum radius of connected pore-throats,and sorting degree,for investigating the permeability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tight sands.Core data and wireline log analyses show that this newδcan be used to accurately predict the tight sands permeability and has a close relation with electrical parameters,allowing the estimation of formation factor F and cementation exponent m.The normalization of the resistivity difference caused by the pore- structure is used to highlight the influence of fluid type on Rt,enhancing the coincidence rate in the Pickett crossplot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permeability tight sand pore-structure NMR rock physics
下载PDF
自密实轻骨料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月顺 卫军 +2 位作者 曾三海 李厚祥 赵正奇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42,共4页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由于具有轻质高强、保温耐火、抗震性能好及便于施工等优点,作为隧道及地下工程的防水新手段,有其优越性。以某高速公路隧道防水工程为例,通过不同的抗渗性能测试手段,研究粉煤灰、聚丙烯纤维和UEA 复掺对自密实轻骨...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由于具有轻质高强、保温耐火、抗震性能好及便于施工等优点,作为隧道及地下工程的防水新手段,有其优越性。以某高速公路隧道防水工程为例,通过不同的抗渗性能测试手段,研究粉煤灰、聚丙烯纤维和UEA 复掺对自密实轻骨料防水混凝土(SCLC)抗渗性的影响,利用SEM、孔结构试验,探讨SCLC的抗渗机理。结果表明,粉煤灰、聚丙烯纤维和UEA复掺能显著提高SCLC的抗渗性及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自密实轻骨料防水混凝土 抗渗性 孔结构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膜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江扬 韩德昌 +1 位作者 魏民 魏健敏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6-11,共6页
选用聚偏氟乙烯(PVDF)为膜材料,聚乙二醇(PEG)为添加剂,二甲基乙酰胺(DMAC)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讨论了制膜液组成,凝胶浴及溶剂蒸发时间对膜孔道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孔道结构
下载PDF
FeCl_3对准东煤基多孔碳孔隙结构与石墨化协同调控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丽杰 孙飞 +3 位作者 刘冬冬 皮信信 杨玉奇 高继慧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77-1783,共7页
多孔碳制备过程中,孔结构的发展和石墨化的演变相互依存,且高的石墨化度往往导致孔隙结构衰减。为同时提高煤基多孔碳孔隙结构与石墨化程度,本文以我国大储量准东煤为原料,通过添加FeCl_3实现孔隙结构与石墨化度的协同调控,探究不同FeC... 多孔碳制备过程中,孔结构的发展和石墨化的演变相互依存,且高的石墨化度往往导致孔隙结构衰减。为同时提高煤基多孔碳孔隙结构与石墨化程度,本文以我国大储量准东煤为原料,通过添加FeCl_3实现孔隙结构与石墨化度的协同调控,探究不同FeCl_3添加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FeCl_3添加量增加,煤焦比表面积由346 m^2·g^(-1)增加到574m^2·g^(-1);石墨化程度逐渐增加,I_G/I_(All)由8.774%增加到9.328%。通过分析得出:FeCl_3水解及热解作用产生的铁氧化物与热解、活化过程产生的CO反应原位形成CO_2,对煤焦刻蚀,促进微孔的发展;煤焦中无定型碳与还原性Fe形成Fe_3C中间相,在碳不断"溶解析出"过程实现了催化石墨化的进行;酸洗过程释放了一部分中孔。由此可见,FeCl_3同时起着微孔造孔剂、中孔模板剂及催化石墨化促进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L3 准东煤 孔隙结构 石墨化度 协同调控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霍玛吐背斜带紫三段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夏威峰 夏振宇 +3 位作者 王振奇 吴穹螈 周钱山 陈江贻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7,共8页
基于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等实验数据,利用分形几何的基本理论,对准噶尔盆地霍玛吐背斜带紫三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霍玛吐背斜带紫三段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和剩余粒间孔为主,喉道以缩颈... 基于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等实验数据,利用分形几何的基本理论,对准噶尔盆地霍玛吐背斜带紫三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霍玛吐背斜带紫三段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和剩余粒间孔为主,喉道以缩颈型喉道为主,且大多是中喉。分形维数与物性、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综合表征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弥补了单一参数在反映孔隙结构方面的不足。霍玛吐背斜带紫三段储层孔隙结构类型以Ⅱ类中孔中喉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孔隙结构 紫三段 霍玛吐背斜带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不锈钢纤维烧结多孔材料孔结构分形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邸小波 奚正平 +1 位作者 汤慧萍 朱纪磊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3期571-573,共3页
借助分形几何理论研究了不锈钢纤维烧结多孔材料孔结构的分形特征。通过对不锈钢纤维烧结多孔材料的扫描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利用盒维法计算分形维数,研究了盒维法计算分形维数的影响因素。确定出分形维数与多孔材料孔隙度之间的定量... 借助分形几何理论研究了不锈钢纤维烧结多孔材料孔结构的分形特征。通过对不锈钢纤维烧结多孔材料的扫描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利用盒维法计算分形维数,研究了盒维法计算分形维数的影响因素。确定出分形维数与多孔材料孔隙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说明了分形维数的物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孔结构 分形维数 孔隙度
下载PDF
花岗岩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基本性能及气体渗透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周翱翔 张云升 +4 位作者 钱如胜 苗改霞 薛翠真 张宇 乔宏霞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04-3715,共12页
采用花岗岩石粉等质量(0%~32%)替代部分水泥制备机制砂混凝土,应用等温量热、压汞、准稳态气体渗透等方法测试机制砂混凝土的水泥水化热、孔隙结构、力学强度及气体渗透性能,结合灰色关联分析建立不同龄期(28天~130天)石粉-机制砂混凝... 采用花岗岩石粉等质量(0%~32%)替代部分水泥制备机制砂混凝土,应用等温量热、压汞、准稳态气体渗透等方法测试机制砂混凝土的水泥水化热、孔隙结构、力学强度及气体渗透性能,结合灰色关联分析建立不同龄期(28天~130天)石粉-机制砂混凝土气体渗透特性与孔隙特征之间关系。结果表明:机制砂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石粉可减缓水化放热、改善孔隙结构、提高抗压强度及降低气体渗透系数;8%石粉掺量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高、气体渗透系数最低,其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有效孔隙率和小于100 nm孔隙对气体渗透性影响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石粉 机制砂混凝土 孔隙特征 气体渗透性 灰色关联分析
原文传递
多孔聚二甲基硅氧烷吸油材料制备及吸油性质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梓楷 项丽 +1 位作者 董欣琦 唐建设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192-9196,共5页
以葡萄糖、蔗糖和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原材料,制备疏水亲油性的多孔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吸油材料,对其吸收有机溶液和植物油性能进行测试,探讨其吸收机理。实验表明,多孔PDMS吸油材料具有明显的3D孔洞结构,进行油水分离实验室时,材料表现... 以葡萄糖、蔗糖和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原材料,制备疏水亲油性的多孔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吸油材料,对其吸收有机溶液和植物油性能进行测试,探讨其吸收机理。实验表明,多孔PDMS吸油材料具有明显的3D孔洞结构,进行油水分离实验室时,材料表现出良好的亲油疏水性,对有机溶剂和油类物质具有高选择性和高吸收性。吸收的有机溶剂和油类物质的质量能够达到其自身质量的3~20倍。通过物理挤压多孔材料,可将材料中吸收的有机溶液和油类物质回收,同时材料恢复吸附和吸收能力,可以重复使用。该研究为油水分离和废油回收提供了一种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材料及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孔洞结构 疏水吸油 膨胀 比表面积 回收利用
下载PDF
多孔材料孔结构分形维数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8
作者 邸小波 奚正平 +2 位作者 汤慧萍 朱纪磊 廖际常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10期3849-3852,共4页
分形表征是多孔材料孔结构表征中的一种新兴的方法。通过构造分形几何模型,阐述了多孔材料孔结构分形表征中不同类型的分形维数。分析了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分形表征在多孔材料孔结构表征中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多孔材料 孔结构 分形维数
下载PDF
Fast and stable K-ion storage enabled by synergistic interlayer and pore-structure engineering 被引量:3
19
作者 Deping Li Qing Sun +6 位作者 Yamin Zhang Xinyue Dai Fengjun Ji Kaikai Li Qunhui Yuan Xingjun Liu Lijie Ci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1年第12期4502-4511,共10页
Carbon-based material has been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potassium-ion batteries(PIBs).However,the battery performance based on reported porous carbon electrodes is still unsatisfac... Carbon-based material has been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potassium-ion batteries(PIBs).However,the battery performance based on reported porous carbon electrodes is still unsatisfactory,while the in-depth K-ion storage mechanism remains relatively ambiguous.Herein,we propose a facile“in situ self-template bubbling”method for synthesizing interlayer-tuned hierarchically porous carbon with different metallic ions,which delivers superior K-ion storage performance,especially the high reversible capacity(360.6 mAh·g^(−1)@0.05 A·g^(−1)),excellent rate capability(158.6 mAh·g^(−1)@10.0 A·g^(−1))and ultralong high-rate cycling stability(82.8%capacity retention after 2,000 cycles at 5.0 A·g^(−1)).Theoretical simulation reveals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interlayer distance and K-ion diffusion kinetics.Experimentally,deliberately designed consecutive cyclic voltammetry(CV)measurements,ex situ Raman tests,galvanostatic intermittent titration technique(GITT)method decipher the origin of the excellent rate performance by disentangling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interlayer and pore-structure engineering.Considering the facile preparation strategy,superio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nd insightful mechanism investigations,this work may deepen the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s of carbon-based PIBs and related energy storage devices like sodium-ion batteries,aluminum-ion batteries,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s,and dual-ion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assium-ion batteries synergistic interlayer and pore-structure engineering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carbonaceous electrode ex situ Raman technique
原文传递
Effect of Nd-doping on the Thermal Stability and Pore-structure of Al_2O_3 Membranes
20
作者 俞建长 徐卫军 +1 位作者 黄清明 胡胜伟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9-333,共5页
Unsupported Nd-doped Al2O3 membranes have been prepared with a sol-gel treat- nt by using aluminium isopropoxide and Nd(NO3)3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s. The properties of Nd-doped Al2O3 membranes were characterized ... Unsupported Nd-doped Al2O3 membranes have been prepared with a sol-gel treat- nt by using aluminium isopropoxide and Nd(NO3)3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s. The properties of Nd-doped Al2O3 membran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DTA-TG, IR and N2 adsorption. The effects of Nd-doping on the phase composition, thermal stability as well as applications of pore- structure of Nd-doped Al2O3 membranes at high temperature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Nd-doping can raise th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rom γ-Al2O3 to α-Al2O3, enhance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Al2O3 membranes, and evidently improve the pore-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Al2O3 mem- branes applied at higher temper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a membranes NEODYMIUM DOPING thermal stability pore-structu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