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初步研究 被引量:77
1
作者 郑伦举 秦建中 +2 位作者 何生 李广友 李志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6-302,306,共8页
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是研究烃源岩热演化机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现有模拟实验技术主要强调的是温度、压力和时间,忽视了地层流体压力、生烃空间、高温高压地层水及初次排烃等重要影响因素。利用自行研制的地层孔隙热压模拟实验仪,同时考虑... 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是研究烃源岩热演化机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现有模拟实验技术主要强调的是温度、压力和时间,忽视了地层流体压力、生烃空间、高温高压地层水及初次排烃等重要影响因素。利用自行研制的地层孔隙热压模拟实验仪,同时考虑影响烃源岩生排烃过程的多种因素,建立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技术,对比研究发现:流体压力、生烃空间和高温高压液态水跟温度、时间一样自始至终影响着沉积有机质的生烃演化,只是在不同演化阶段其影响程度和表现形式不同。在低成熟—成熟阶段,地层孔隙—高温高压液态水热体系对Ⅰ型干酪根黑色泥岩成烃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延缓了油的生成,抑制了气体的生成,改变了干酪根的组成特征,提高了烃源岩的生油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流体压力 上覆静岩压力 生烃空间 高温高压液态水 生排烃模拟
下载PDF
烃源岩有限空间温压共控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55
2
作者 马中良 郑伦举 李志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55-963,共9页
烃源岩的生烃反应是在其限定的孔隙空间中承受高静岩压力和流体压力下进行的,然而受实验装置和条件的限制,目前大多数的生排烃模拟实验都是在一个低压、相对较大的生烃空间下进行的,与实际地质情况差异较大。通过对同一样品分别进行有... 烃源岩的生烃反应是在其限定的孔隙空间中承受高静岩压力和流体压力下进行的,然而受实验装置和条件的限制,目前大多数的生排烃模拟实验都是在一个低压、相对较大的生烃空间下进行的,与实际地质情况差异较大。通过对同一样品分别进行有限空间和常规高压釜方式加水模拟实验对比研究发现:(1)有限空间热压模拟实验的气态产物更接近地质实际。气体组分中烃气占有更大的比重;重烃气的保存下限大于常规模拟,延迟了重烃气向甲烷的转化;烯烃含量比常规加水模拟条件下更少,基本检测不到。(2)有限空间的限制使水介质参与成烃反应的作用增强,其限定空间内较高的流体压力延迟了油向烃气的转化过程,有利于液态油的生成和保存。(3)有限空间下高压液态水介质条件有利于烃类的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排烃模拟 有限空间生烃 孔隙流体压力 烃源岩
下载PDF
储层条件下砂岩纵波和横波速度的理论计算 被引量:36
3
作者 云美厚 管志宁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3期289-292,298,共5页
详细讨论了利用Biot-Gassmann方程计算储层条件下砂岩纵、横波速度的方法,并利用计算结果对纵、横波速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该方法综合考虑了骨架成分、泥质含量、孔隙度、流体成分、饱和度以及温度和压力对油气层速度的影响。这种... 详细讨论了利用Biot-Gassmann方程计算储层条件下砂岩纵、横波速度的方法,并利用计算结果对纵、横波速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该方法综合考虑了骨架成分、泥质含量、孔隙度、流体成分、饱和度以及温度和压力对油气层速度的影响。这种方法既可用来预测储层条件下油气层的速度,研究各种因素对速度影响的程度;又可用于模拟分析储层特性变化对地震响应的影响。特别是对油藏动态时移地震监测的理论研究与可行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条件 砂岩 纵波 横波 速度 理论计算 地震波速度 孙隙流体 孔隙度 含油饱和度
下载PDF
黄骅坳陷白唐马地区下第三系深层碎屑岩储层裂缝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光奇 岳云福 +1 位作者 漆家福 李健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2年第6期384-388,共5页
根据岩心裂缝观测、岩心微裂缝电镜扫描、裂缝包裹体测试、测井裂缝解释等多项资料分析了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白唐马地区下第三系深层碎屑岩储层裂缝特征.研究表明,本区裂缝主要包括高角度倾斜、走向NEE和NNW的两组构造裂缝,此外还发育... 根据岩心裂缝观测、岩心微裂缝电镜扫描、裂缝包裹体测试、测井裂缝解释等多项资料分析了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白唐马地区下第三系深层碎屑岩储层裂缝特征.研究表明,本区裂缝主要包括高角度倾斜、走向NEE和NNW的两组构造裂缝,此外还发育有不规则的超压裂缝.裂缝主要在东营组沉积期和明化镇组沉积期形成.构造应力作用、流体压力和岩性是控制裂缝形成和演化的主要因素.预测白唐马地区下第三系深层裂缝发育的深度范围主要为3800~4000m,北大港断裂带东南侧港深39-港深78井区是裂缝相对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白唐马地区 下第三系 深层碎屑岩储层 裂缝 孔隙流体压力 构造应力场 油气地质
下载PDF
粒间应力、土骨架应力和有效应力 被引量:18
5
作者 邵龙潭 郭晓霞 郑国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78-1483,共6页
有效应力的概念和有效应力原理对于土力学具有奠基性的意义。但对于诸如"有效应力是虚拟的应力还是真实应力","有效应力方程是否需要修正"等问题在土力学界一直存有争议,尚没有形成共识。在明确有效应力就是不包含... 有效应力的概念和有效应力原理对于土力学具有奠基性的意义。但对于诸如"有效应力是虚拟的应力还是真实应力","有效应力方程是否需要修正"等问题在土力学界一直存有争议,尚没有形成共识。在明确有效应力就是不包含孔隙流体压强作用的土骨架应力的基础上,由土颗粒间力的平衡分析和土骨架单元体的平衡分析得到有效应力与总应力以及孔隙流体压强关系的表达式。对于饱和土,这一表达式就是Terzaghi的有效应力方程。表明Terzaghi的有效应力是真实的物理量,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Terzaghi的有效应力方程不需要做任何修正。文中阐明了有效应力、粒间应力和土骨架应力的物理意义及其相互关系。说明在分离考虑孔隙流体压强作用的情况下,有效应力、粒间应力和土骨架应力三者可以是一致的,即不包含孔隙水压强作用的粒间应力和土骨架应力就是有效应力。土骨架应力可以分成孔隙流体压强产生的土骨架应力和有效应力两部分,两者都对土体的变形和强度有贡献,但是作用效果不同。在孔隙流体压强作用对土体的变形和强度的贡献可以忽略的条件下,有效应力决定土的变形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间应力 土骨架应力 有效应力 孔隙流体压强 有效应力方程
下载PDF
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与碎屑岩深部油气藏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洪香 任继红 +1 位作者 马建英 周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8,共4页
根据黄骅坳陷勘探研究成果 ,总结深部自源封闭成藏系统超压油气藏的油藏特征 ,详尽分析现今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及其历史演化 ;分析高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演化与泥岩黏土矿物演化、烃演化、高异常孔隙演化的关系 ;提出以欠压实作用为主形成... 根据黄骅坳陷勘探研究成果 ,总结深部自源封闭成藏系统超压油气藏的油藏特征 ,详尽分析现今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及其历史演化 ;分析高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演化与泥岩黏土矿物演化、烃演化、高异常孔隙演化的关系 ;提出以欠压实作用为主形成的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是深部自源封闭系统超压油气藏形成的有效动力 ;分析黄骅坳陷第三系石油地质特征 ,认为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烃演化、高孔隙带演化的良好匹配是深部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 ,有利沉积环境、好的生储盖组合、大型砂岩体与正向构造变形等因素的配合是油气富集高产的必备条件。图4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 深部油气藏 特征 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 地质条件
下载PDF
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7
作者 罗川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石油学界对储层渗透率的应力敏感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但不同学者得到的研究结论差异较大,甚至完全相反,这给油气生产和决策带来了困扰。为此,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调研,从应力敏感程度评价标准、实验存在的问题、应力敏感探索性... 石油学界对储层渗透率的应力敏感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但不同学者得到的研究结论差异较大,甚至完全相反,这给油气生产和决策带来了困扰。为此,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调研,从应力敏感程度评价标准、实验存在的问题、应力敏感探索性实验、实验数据分析、微观机理解释、对产能的影响等6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渗透率应力敏感研究现状。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应力敏感的评价指标、敏感程度的划分、实验及数据处理因人而异,亟待建立一套统一的评价标准;有效应力的选用是造成应力敏感评价结果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岩石力学角度进行研究,结合合适的毛细管束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出定量计算公式,将有助于揭示渗透率应力敏感的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敏感 渗透率 孔隙流体压力 有效应力
下载PDF
异常流体高压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8
作者 黄海平 马刊创 王国庆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5-48,共4页
异常流体压力是由于流体流通不畅导致孔隙流体压力不平衡造成的 ,其存在能延缓储层的成岩作用和源岩的成熟进程 ,它的分布和大小控制了油气从源岩排出的时间和运移方向。有些沉积体内的孔隙流体压力已接近岩石所能承受的破裂强度 ,它将... 异常流体压力是由于流体流通不畅导致孔隙流体压力不平衡造成的 ,其存在能延缓储层的成岩作用和源岩的成熟进程 ,它的分布和大小控制了油气从源岩排出的时间和运移方向。有些沉积体内的孔隙流体压力已接近岩石所能承受的破裂强度 ,它将直接影响圈闭的有效性。每个盆地由于岩性组合和沉积埋藏史的差异 ,其异常流体压力的产生和演化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异常流体压力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许多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流体压力 超压 含油气系统 高压 异常流体
下载PDF
孔隙流体压力与流体排驱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冯乔 张小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97-302,共6页
本文讨论了在压实作用下孔隙流体压力的形成以及与流体排驱的关系,指出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是因岩石渗透率变化引起毛细管力增加而产生的,且二者之间在流体压力孕育过程中一直维持一个动态平衡状态。对于连续沉积的盆地,只有当异常孔隙流... 本文讨论了在压实作用下孔隙流体压力的形成以及与流体排驱的关系,指出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是因岩石渗透率变化引起毛细管力增加而产生的,且二者之间在流体压力孕育过程中一直维持一个动态平衡状态。对于连续沉积的盆地,只有当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增加到超过岩石的抗剪强度时,因岩石发生剪切破裂导致毛细管力降低,流体才被排出;对于强烈构造变动的盆地,因地层大量剥蚀引起负荷压力降低,其降低幅度达到或超过岩石的抗张强度时,岩石亦会破裂,并促使流体被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压实 孔隙流体压力 流体排驱 油气运移
下载PDF
最大似然函数法确定渗透率有效应力系数 被引量:9
10
作者 郑玲丽 李闽 +1 位作者 肖文联 曾亮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7-749,共3页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有效应力定律,不同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拟合效果不同,求取的有效应力系数精度存在差异。为了更准确地确定渗透率有效应力系数,采用最大似然函数法对切姆斯福德和贝雷花岗岩渗透率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并将此法得到的...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有效应力定律,不同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拟合效果不同,求取的有效应力系数精度存在差异。为了更准确地确定渗透率有效应力系数,采用最大似然函数法对切姆斯福德和贝雷花岗岩渗透率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并将此法得到的结果和常规回归拟合方法的结果以及Bernabe传统方法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最大似然函数法是可行的,并且其拟合效果比常规回归拟合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 应力 系数 最大似然函数 孔隙流体压力
下载PDF
深部流体与地震成因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友联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9-245,255,共7页
论述了地震的形成、发生机制与深部流体在地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地震的孕育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地震的成因机制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前兆形成机理的深入认识对实现准确预测地震和减轻地震灾害有重要意义。地球内部是个含... 论述了地震的形成、发生机制与深部流体在地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地震的孕育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地震的成因机制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前兆形成机理的深入认识对实现准确预测地震和减轻地震灾害有重要意义。地球内部是个含水体系,流体和壳幔内不连续层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有着密切关系。深部流体可以降低岩石的强度、熔点,可以传输热能,改变矿物相变的温压条件,促进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当地质体内流体的压力大于岩石抗压强度时,可以直接导致地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成因 深部流体 流体压力 矿物相变
下载PDF
对“低渗透储层存在强应力敏感”观点的质疑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鹏高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3-168,共6页
储层的应力敏感问题是近年来石油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对"低渗透储层是否存在强应力敏感",石油学界存在2种相反的观点,且争议不断,给油气生产和决策带来困扰。通过剖析应力敏感实验研究的局限,并根据应力敏感评价理论计... 储层的应力敏感问题是近年来石油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对"低渗透储层是否存在强应力敏感",石油学界存在2种相反的观点,且争议不断,给油气生产和决策带来困扰。通过剖析应力敏感实验研究的局限,并根据应力敏感评价理论计算结果,对"低渗透储层存在强应力敏感"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应力敏感实验测试存在难以模拟储层实际受力状态、微间隙影响实验结果、不同渗透率岩心测试稳定时间差异大等问题,实验结果难以反映岩石渗透率的真实特性;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错误使用Terzaghi有效应力,放大了储层的应力敏感程度。以双重有效应力和多孔介质弹性力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管流来模拟实际岩石中的渗流,从岩石力学角度推导出储层应力敏感评价的理论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低渗透储层不存在强应力敏感。研究结果对于指导低渗透油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敏感 渗透率 孔隙流体压力 有效应力 低渗透储层
下载PDF
水力破裂机制及其在盖层和断层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廷微 孟令东 +3 位作者 冯丹 周新娜 夏宁 魏志鹏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2,共6页
水力破裂现象在世界上许多沉积盆地内均有发现,是指由孔隙流体压力增加导致的岩石破裂过程,包括孔隙流体压力增加导致的新裂缝的形成和原有裂缝的张开两方面。由于孔隙流体压力不断地积累和释放,使得水力破裂表现为周期性和瞬时性的特... 水力破裂现象在世界上许多沉积盆地内均有发现,是指由孔隙流体压力增加导致的岩石破裂过程,包括孔隙流体压力增加导致的新裂缝的形成和原有裂缝的张开两方面。由于孔隙流体压力不断地积累和释放,使得水力破裂表现为周期性和瞬时性的特点。水力破裂往往会引起盖层和断层发生油气渗漏,通常以发生水力破裂所需的孔隙流体压力增加量来定量评价水力破裂的风险性。深入研究水力破裂机理及形成条件,对进一步认识岩石中流体活动、油气运移和油气田安全开采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中在调研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水力破裂准则、地质条件以及水力破裂在盖层和断层稳定性定量评价中的应用,以对以后水力破裂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破裂 孔隙流体压力 水力裂缝 油气渗漏 破裂风险
下载PDF
密实及稀疏泥石流的流动性控制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东日 陈倩 +3 位作者 陈晓清 周公旦 白艺彤 胡洪森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5-598,共14页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固-液两相协同作用使泥石流明显区别于崩塌碎屑流、洪水等其他地质流体.由于泥石流固-液两相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现阶段泥石流流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密实泥石流(体积固相浓度~0.6,也称为黏性泥石流).然而,...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固-液两相协同作用使泥石流明显区别于崩塌碎屑流、洪水等其他地质流体.由于泥石流固-液两相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现阶段泥石流流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密实泥石流(体积固相浓度~0.6,也称为黏性泥石流).然而,对密实泥石流向稀疏泥石流转变(体积固相浓度0.6~0.4)中的物理过程研究较少.本研究以体积固相浓度和液相黏度为变量,通过一系列泥石流水槽实验对应力状态和孔隙水压的精准测量,探究体积固相浓度的变化对孔隙水压及泥石流流动性的影响,揭示密实泥石流及稀疏泥石流的流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泥石流的高流动性与液化程度密切相关.在密实泥石流向稀疏泥石流的转变过程中,固相颗粒从剪胀状态过渡到剪缩状态,孔隙水压上升导致泥石流液化,流动性激增.剪应力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对比表明,密实泥石流的剪切阻力由颗粒间摩擦主导,而稀疏泥石流的剪切阻力则部分来源于液相黏性,因此表征密实流体剪切阻力的流变关系不足以完全描述稀疏流体的流变行为,充分考虑颗粒间相互作用(摩擦、碰撞)和液相黏性的模型有助于揭示稀疏泥石流的流动机理,这一点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流动性 剪胀效应 体积固相浓度 孔隙水压 库仑摩擦
原文传递
平衡深度法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过剩压力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齐亚林 惠潇 +3 位作者 梁艳 周军太 刘鑫 孙勃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5期20-22,154,共3页
借鉴延长组长7段泥岩孔隙微观结构研究成果,应用核磁共振测井孔隙结构评价技术,结合岩相学观察,对欠压实段泥岩孔隙微观结构和孔隙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平衡深度法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地层异常压力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核磁共振孔隙结... 借鉴延长组长7段泥岩孔隙微观结构研究成果,应用核磁共振测井孔隙结构评价技术,结合岩相学观察,对欠压实段泥岩孔隙微观结构和孔隙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平衡深度法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地层异常压力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核磁共振孔隙结构评价、孔隙结构观察及定量分析、孔隙度实测均不支持延长组长7欠压实段泥岩存在异常高原生粒间孔或孔隙度,其声波时差偏离正常压实趋势曲线,不能反映该段存在异常高原生粒间孔或孔隙度,平衡深度法计算最大埋深期异常压力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深度法 声波时差 地层孔隙流体压力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测试技术在纤维状方解石脉体现今应力状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存飞 董春梅 +7 位作者 王倩 孙钰 封猛 刘振阳 杨国杰 于大川 郭瑷铭 袁月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30,共8页
以济阳坳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富有机质页岩中发育的纤维状方解石脉体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测试技术定量获得方解石脉体受到的现今应力类型及大小,建立方解石脉体剪切破裂的应力模型和判别式,明确方解石脉体中破裂线的力学... 以济阳坳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富有机质页岩中发育的纤维状方解石脉体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测试技术定量获得方解石脉体受到的现今应力类型及大小,建立方解石脉体剪切破裂的应力模型和判别式,明确方解石脉体中破裂线的力学成因,并分析孔隙流体压力对方解石脉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状方解石脉体的垂向有效应力为59 MPa,水平有效应力为16 MPa,处于三向挤压的空间应力状态中;任意剖面上的有效应力模型和剪切破裂判别式决定了方解石脉体表现为共轭剪切破裂,破裂线呈折线状或曲线状,理论破裂角为45°或28°,与薄片实际测量结果一致但也受薄片磨制方向影响;孔隙流体压力导致正应力减小而剪应力不变,影响页岩岩石骨架或方解石脉体的破裂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状方解石脉体 残余应力 应力模型 破裂线 孔隙流体压力
下载PDF
页岩气层内运移机理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长兵 张峰 +4 位作者 李顺平 杨震 张雪锐 胡泊 童守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6752-6759,共8页
前人对页岩气运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吸附-解吸附规律及其在微纳米孔喉中扩散流动的微观运移规律。页岩气的层内运移也会受到流体势的控制,介于页岩的孔渗特点,流体势的高低取决于孔隙流体压力。根据不同地质环境的孔隙流体压力差异,建立... 前人对页岩气运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吸附-解吸附规律及其在微纳米孔喉中扩散流动的微观运移规律。页岩气的层内运移也会受到流体势的控制,介于页岩的孔渗特点,流体势的高低取决于孔隙流体压力。根据不同地质环境的孔隙流体压力差异,建立3种页岩气层内运移的理论模型:①褶皱中的层内运移模型;②差异剥蚀引起的层内运移模型;③有机质成熟度差异引起的层内运移模型。微观运移为层内运移提供必要的运移通道,层内运移进一步促进微观运移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川东地区焦石坝断背斜开展页岩气层内运移机理研究。结果证明,川东地区焦石坝断背斜中,页岩气和孔隙压力分布情况与建立的层内运移模型相一致。通过页岩气的层内运移和微观运移规律研究,更有助于准确地找到油气勘探的“甜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运移机理 孔隙流体压力 流体势 焦石坝
下载PDF
大情字井地区青山口组泥岩超压发育特征及分布预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世忠 吴迪 景丽娟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669-673,共5页
选定大情字井高台子油层青山口组青一、二段页岩油勘探的最有利区域,研究该区泥页岩层段大规模发育超压情况。依据岩心及测井资料、泥岩段声波时差与埋深关系和应用平衡深度法建立工区岩性图版,筛选出泥岩,依据计算对应深度的孔隙流体... 选定大情字井高台子油层青山口组青一、二段页岩油勘探的最有利区域,研究该区泥页岩层段大规模发育超压情况。依据岩心及测井资料、泥岩段声波时差与埋深关系和应用平衡深度法建立工区岩性图版,筛选出泥岩,依据计算对应深度的孔隙流体压力和超压系数来研究超压发育程度。结果表明:在工区内,超压在垂向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层控效应,作为烃源岩质量最好、有机碳含量最高的qn 1-Ⅰ、qn 2-Ⅴ小层超压最为发育;平面上,超压的分布受泥岩的分布及相带展布的控制,在泥岩较为发育的前三角洲亚相超压最为发育。超压特征研究可为大情字井地区青山口组泥页岩油有利富集区域、成藏模式、油气藏评价等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 高台子油层 超压系数 孔隙流体压力 超压平面分布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孔隙流体压力预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贺洲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9年第12期247-248,共2页
在勘探开采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学者发现孔隙流体压力预测对于油田开采有着重要作用。于是开始对孔隙流体压力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在非常规储层当中孔隙流体压力越大就越有利于油气的保存,并能够获得较高的单井产量。因此,为了寻找更好的... 在勘探开采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学者发现孔隙流体压力预测对于油田开采有着重要作用。于是开始对孔隙流体压力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在非常规储层当中孔隙流体压力越大就越有利于油气的保存,并能够获得较高的单井产量。因此,为了寻找更好的油井,就必须对孔隙流体压力进行深入的研究剖析,利用物理实验来进行地质、岩石勘探、证实孔隙流体压力和横波速度之间的关系,并由此推算出新的方式来计算非常规储层中的孔隙流体压力,实现利用孔隙流体压力预测勘探出高效、高产的油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孔隙流体压力 探讨
下载PDF
On the Reactivation of the Pre-Existing Normal Fault 被引量:1
20
作者 Shuping Chen Zongpeng Chen 《World Journal of Mechanics》 2018年第5期210-217,共8页
The reactivation of pre-existing fault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a basi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existing faults and the newly formed Coulomb shear fractures regarding pore fluid pressu... The reactivation of pre-existing fault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a basi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existing faults and the newly formed Coulomb shear fractures regarding pore fluid pressures. Based on the Coulomb fracture criterion and Byerlee frictional sliding criterion, an equation relating pore pressure coefficient (&lambda;e), minimum dip angle (αe) of the reactive pre-existing fault and the intersection point depth (z) between the pre-existing fault and a newly formed Coulomb shear fault in an extensional basin, i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This equation enhanced the understanding on the reactivation of pre-existing faults and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paleo-pore fluid pressures. The bigger the pore fluid pressure in a pre-existing fault is, the less the minimum dip angle for a reactive pre-existing fault will be. The minimum dip angle is less in shallow area than that in deep area. This will be of significance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LOMB CRITERION Frictional SLIDING CRITERION Pre-Existing FAULT pore fluid pressure REACTIV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