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恢复生态学视角透析防护林衰退及其防治对策:以章古台地区樟子松林为例 被引量:41
1
作者 姜凤岐 曾德慧 于占源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29-2235,共7页
针对防护林衰退问题,以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为案例,应用生态演替、干扰、种群密度等关键性恢复生态学理论和原则,对防护林在决策层面的设计要素的科学性及其与衰退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认为大面积造林与地带性顶极的不吻合(即偏离生... 针对防护林衰退问题,以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为案例,应用生态演替、干扰、种群密度等关键性恢复生态学理论和原则,对防护林在决策层面的设计要素的科学性及其与衰退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认为大面积造林与地带性顶极的不吻合(即偏离生态学原则),使防护林建设的目标、步骤、树种的组成和密度等出现了偏颇,成为防护林衰退的最深层次的原因,疏于管理和粗放经营以及频频发生的自然和人为干扰也是致衰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深化对受损生态系统的认识、强化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建立干扰的防控体系等对策.文中还就人工植被建设目标与生态演替顶极类型的判别,以及偏途顶极在人工植被建设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一并作为对策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演替 干扰 种群密度 恢复生态学 防护林衰退
下载PDF
千岛湖岛屿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种群的维持和天然更新 被引量:32
2
作者 张欣 徐高福 +4 位作者 沈栋伟 顾泳洁 高辉 罗小华 陈小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4-431,共8页
千岛湖是1959年新安江水电站建设时形成的,这里有1078个面积大于2500m2的岛屿和许多更小的小岛。水电站建设清库时,植被基本上被砍伐殆尽,后来受到较好保护,现在植被主要以先锋树种———马尾松为优势种,然而该群落生态效益较低,同时易... 千岛湖是1959年新安江水电站建设时形成的,这里有1078个面积大于2500m2的岛屿和许多更小的小岛。水电站建设清库时,植被基本上被砍伐殆尽,后来受到较好保护,现在植被主要以先锋树种———马尾松为优势种,然而该群落生态效益较低,同时易感病虫害(如松毛虫、松材线虫),因此亟需开展恢复为常绿阔叶林的工作。前期调查表明在一些岛屿上存在常绿阔叶树种,主要以苦槠为主。对岛屿上分布的苦槠进行调查,以揭示其种群结构和主要更新方式,为生态恢复提供建议。结果表明,苦槠可以分布在海拔105.4m以上的岛屿上,而最高水位为108.2m,说明苦槠能耐一定的水淹。岛屿上苦槠个体数与岛屿面积和高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从基株来看,大岛(>100hm2)和多数中岛(10~100hm2)上苦槠种群为稳定型或发展型,能够自我维持,而小岛和部分中岛上的苦槠为衰退型,难以维持下去;然而若从分株种群来看,几乎所有的种群都为稳定型或发展型。从苦槠的起源来看,大多数苦槠为无性繁殖(主要是萌条)的后代,有性繁殖的贡献小于20%。以上结果表明,无性繁殖在岛屿苦槠种群的形成和维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得种群在没有较大环境变化情况下,能够在一定时期内维持下去;但在中小岛上,基株种群也不容易扩大,表明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结果也表明,尽管一些岛屿很小,但也满足苦槠生存和生长的条件,一些岛屿上不存在苦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缺乏种源,因此,在中大岛上开展生态恢复时,只要提供合适的种子种苗,这些岛屿上是能够恢复为常绿阔叶林的。但在小岛和一些中岛上,存在制约种群扩大的因素,生态恢复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槠 岛屿 种群结构 更新 生态恢复 千岛湖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种群空间格局对比 被引量:30
3
作者 杨洪晓 张金屯 +3 位作者 李振东 吴波 张忠山 王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01-1910,共10页
以空间自相关分析、半方差分析和九项轨迹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比研究了毛乌素沙地优良固沙小灌木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在不同沙地条件下的小尺度种群格局。结果表明:在半固定沙地上油蒿种群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较强,同时斑块与... 以空间自相关分析、半方差分析和九项轨迹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比研究了毛乌素沙地优良固沙小灌木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在不同沙地条件下的小尺度种群格局。结果表明:在半固定沙地上油蒿种群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较强,同时斑块与斑块间隙的分化较为显著;在固定沙地上油蒿种群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较弱,同时斑块与斑块间隙的分化较轻微。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的空间格局可能受控于地表风沙流,因为频繁而强烈的风沙流可以通过淘汰非聚集植株促使油蒿种群发生斑块分化。聚集斑块不仅是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生存的重要形式,而且是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继续发展的基础。在半固定沙地上油蒿种群的面积扩增很可能通过斑块边缘的连续性扩张过程实现。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缺乏斑块分化的现象可能与种群盖度高和种内竞争剧烈有关。研究结果对流沙治理具有指导意义,当把油蒿人工移栽到流动沙地时,如果将其配置为斑块与斑块间隙交替排列的格局,将有助于提高流沙固定和植被恢复重建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固沙植物 种群格局 斑块分化 斑块扩张 植被恢复
下载PDF
三峡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的回归引种和种群重建 被引量:25
4
作者 陈芳清 谢宗强 +2 位作者 熊高明 刘彦明 杨会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811-1817,共7页
疏花水柏枝分布于三峡库区原海拔70~155m的消落带,三峡工程修建后它将丧失其全部生境而成为濒危植物。实验结果显示其种子在土壤含水量大于10%以上时开始萌发,以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状况时萌发最好。种子萌发与定居阶段对土壤水分条件... 疏花水柏枝分布于三峡库区原海拔70~155m的消落带,三峡工程修建后它将丧失其全部生境而成为濒危植物。实验结果显示其种子在土壤含水量大于10%以上时开始萌发,以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状况时萌发最好。种子萌发与定居阶段对土壤水分条件的严格要求使得疏花水柏枝分布区十分狭小。回归引种和种群重建是拯救该物种的主要手段。三峡工程修建后库区内新的消落带将形成夏旱冬淹的水节律,完全不同于库区原有消落带所具有的冬旱夏淹的水节律,不适于作为疏花水柏枝种群的迁移地。相比之下库区淹没区以上各支流消落带的生态环境与疏花水柏枝原有生境较为接近,适于作其新的生境。种群遗传多样性、年龄结构、分布格局、繁殖与扩展等生物学特性是种群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以此为依据,对疏花水柏枝种群重建与管理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疏花水柏枝种群恢复与重建中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增强被隔离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促进种群的种子扩散与萌发、协调新建种群与当地物种的关系、营造有利于新建种群定居与生长的生态环境。重建种群的管理应结合疏花水柏枝的生长发育节律和移栽地的生态环境条件来开展,要有效地监控种群的生长发育动态,合理地在隔离种群间相互引种,适时地进行水分管理,并对周围植被适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回归引种 种群重建 疏花水柏枝
下载PDF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风灾迹地的更新与恢复 被引量:18
5
作者 侯向阳 韩进轩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19-425,共7页
在长白山西坡的风灾干扰迹地进行永久样地连续更新调查和生境条件测定。结果表明,风灾迹地更新种群是由耐荫的红松、冷杉、鱼鳞云杉和阳性树种白桦、山杨、大青杨、大黄柳、落叶松等的混合;耐荫树种优势度趋于降低,阳性树种优势度逐... 在长白山西坡的风灾干扰迹地进行永久样地连续更新调查和生境条件测定。结果表明,风灾迹地更新种群是由耐荫的红松、冷杉、鱼鳞云杉和阳性树种白桦、山杨、大青杨、大黄柳、落叶松等的混合;耐荫树种优势度趋于降低,阳性树种优势度逐年增加。风灾迹地土壤水分及碳、氮、有机质含量有所降低,人工抚育迹地生境恢复指标较天然更新迹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林 风灾迹地 种群更新 生境恢复
下载PDF
松嫩平原水淹恢复演替过程中羊草无性系种群构件的年龄结构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海燕 杨允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171-2177,共7页
对松嫩平原羊草草甸水淹恢复演替过程中不同大小羊草无性系斑块的种群构件年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羊草种群分蘖株在斑块中心由 4个龄级组成 ;最外圈层由 3个龄级组成。根茎在斑块中心和中间圈层均由 2~ 4个龄级组成 ,最外层由1... 对松嫩平原羊草草甸水淹恢复演替过程中不同大小羊草无性系斑块的种群构件年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羊草种群分蘖株在斑块中心由 4个龄级组成 ;最外圈层由 3个龄级组成。根茎在斑块中心和中间圈层均由 2~ 4个龄级组成 ,最外层由1~ 2个龄级组成。潜在种群冬性苗和分蘖节芽总量各圈层均由 4个龄级组成。斑块中心的分蘖株种群为稳定型年龄结构 ,向外发展至增长型年龄结构。根茎长度和潜在种群在各圈层均呈增长型年龄结构。在水淹羊草草甸的恢复过程中 ,不同大小羊草无性系斑块均呈不断扩展的趋势。在生存空间充足时 ,羊草的分蘖节在一个生长季里可以繁殖多个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无性系种群 年龄结构 恢复演替 水淹草甸
下载PDF
退化红壤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蚯蚓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满强 胡锋 +2 位作者 陈小云 何圆球 李辉信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2152-2156,共5页
对 4种人工林 (小叶栎、木荷、马尾松及木荷 马尾松混交林 )和 2种荒草地 (保护荒地、轻度干扰荒地 )及疏草荒地对照进行了蚯蚓种群的季节动态调查 .结果表明 ,退化红壤植被恢复 10年后蚯蚓种群有了明显的发展 ,但仅 1种天锡杜拉蚓存在 ... 对 4种人工林 (小叶栎、木荷、马尾松及木荷 马尾松混交林 )和 2种荒草地 (保护荒地、轻度干扰荒地 )及疏草荒地对照进行了蚯蚓种群的季节动态调查 .结果表明 ,退化红壤植被恢复 10年后蚯蚓种群有了明显的发展 ,但仅 1种天锡杜拉蚓存在 .蚯蚓密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平均值顺序为 :保护荒地 >干扰荒地>小叶栎 >木荷 >马尾松 >混交林 >疏草荒地 ,其中前三者显著高于其余植被类型 (P <0 0 5 ) .蚯蚓种群季节波动明显 ,夏季干热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就季节变异系数所体现的种群稳定性而言 ,小叶栎最高 ,而马尾松最低 ,荒草地也较低 .鉴别分析从整体上刻画了不同恢复植被下蚯蚓种群的分异 .由植被类型决定的归还土壤的有机物数量和质量是蚯蚓种群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 .另外 ,联系蚯蚓种群发展 ,讨论了退化红壤恢复中选择适宜植被类型的重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红壤 蚯蚓种群 密度与生物量 季节波动 植被恢复
下载PDF
松嫩草甸水淹恢复演替过程中羊草和寸草苔无性系种群的相互动态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海燕 杨允菲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21-25,共5页
羊草和寸草苔均是典型的无性系植物。在松嫩平原水淹恢复演替过程中,从5个大小不同的羊草无性系斑块的中心至外围,羊草分蘖株的数量和生物量均逐圈层减少,寸草苔则逐圈层增加。羊草平均单株生产力有逐圈层减弱,寸草苔则逐圈层增强的趋... 羊草和寸草苔均是典型的无性系植物。在松嫩平原水淹恢复演替过程中,从5个大小不同的羊草无性系斑块的中心至外围,羊草分蘖株的数量和生物量均逐圈层减少,寸草苔则逐圈层增加。羊草平均单株生产力有逐圈层减弱,寸草苔则逐圈层增强的趋势。从半径0.5~5.0m无性系斑块中心的羊草分蘖株数量逐渐增加,寸草苔则逐渐减少,呈现出羊草定居时间越长,斑块中心羊草分蘖株的数量越多,寸草苔则越少的趋势。随着水淹恢复演替的进程,羊草正在并将最终取代寸草苔而成为草甸群落的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寸草苔 无性系斑块 种群动态 恢复演替 水淹草甸
下载PDF
濒危植物膝柄木生存现状及其恢复对策 被引量:15
9
作者 莫竹承 范航清 +1 位作者 李蕾鲜 曾聪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34-137,共4页
膝柄木(Bhesa sinica)是卫矛科膝柄木属植物中分布最北的一个种,目前仅在广西海岸发现3株成年树和7株幼树,是我国几乎绝迹的特有种。膝柄木花期7~9月,次年3~4月果实成熟,很难有性繁殖。在群落演替中无更新层,将会被红鳞蒲桃(S... 膝柄木(Bhesa sinica)是卫矛科膝柄木属植物中分布最北的一个种,目前仅在广西海岸发现3株成年树和7株幼树,是我国几乎绝迹的特有种。膝柄木花期7~9月,次年3~4月果实成熟,很难有性繁殖。在群落演替中无更新层,将会被红鳞蒲桃(Syzigium hancei)和潺稿树(Litsea glutinosa)取代。膝柄木插条扦插处理20d后插条可以形成明显的愈伤组织圈,扦插60d的成活率最高为15%。建议通过人工快速繁殖或者组织培养措施实现膝柄木种群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柄木 濒危植物 种群恢复
下载PDF
两栖类栖息地的构建技术及效果评估 被引量:12
10
作者 谢汉宾 张伟 +3 位作者 李贲 李必成 张云飞 王天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771-2777,共7页
全球范围内两栖类的种类和数量急剧下降,栖息地面积减少和质量下降为重要原因之一,修复和重建两栖类栖息地是恢复两栖类种类和数量的重要手段,在城市化进程中,构建适宜的两栖类栖息地对两栖类的保护尤为关键.本研究选取上海市闵行区浦... 全球范围内两栖类的种类和数量急剧下降,栖息地面积减少和质量下降为重要原因之一,修复和重建两栖类栖息地是恢复两栖类种类和数量的重要手段,在城市化进程中,构建适宜的两栖类栖息地对两栖类的保护尤为关键.本研究选取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的鲁汇苗木基地,于2014年5月—2016年9月开展两栖类栖息地的构建技术及效果评估研究.针对上海市常见的5种两栖类的生境需求,经过地形地貌改造、水系沟通调整和植被恢复等生态工程措施,构建了19 hm2两栖类栖息地.为评估两栖类栖息地的保护效果,采取样线法,选取5条100 m×5 m的调查样线,于多数两栖类的繁殖期(5-6月)和非繁殖期(8-9月)各调查1次,对比分析改造前(2014年)和改造后(2016年)两栖类的种类和数量.调查发现,改造前的繁殖期记录到两栖类4种,密度为(164.0±63.7)ind·hm^(-2);非繁殖期4种,密度为(160.0±29.7)ind·hm^(-2);改造后的繁殖期5种,密度为(560.0±159.3)ind·hm^(-2);非繁殖期5种,密度为(628.0±186.2)ind·hm^(-2).结果表明,通过构建适宜的两栖类栖息地,能够显著增加两栖类的种类和数量,具有较好的两栖类保护效果.本研究提出的两栖类栖息地的构建技术,为受损的两栖类栖息地的生态修复和重建以及城市林绿地的优化改造提供了参考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类 栖息地 生态修复 种群恢复 上海
原文传递
1983~2017年间丹顶鹤在盐城越冬地的种群变化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亚楠 赵永强 +2 位作者 陈浩 吕士成 左平 《四川环境》 2018年第6期154-159,共6页
盐城滨海湿地是丹顶鹤在中国的主要越冬地,也是江苏省唯一可靠的土地后备资源地。东部沿海开发战略曾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区域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湿地系统退化严重,丹顶鹤的生境不断缩小。通过实地调查和文... 盐城滨海湿地是丹顶鹤在中国的主要越冬地,也是江苏省唯一可靠的土地后备资源地。东部沿海开发战略曾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区域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湿地系统退化严重,丹顶鹤的生境不断缩小。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检索的方式统计了全球野生丹顶鹤在其繁殖地、越冬地的种群数量现状,分析了导致盐城越冬地数量下降的直接原因:(1)丹顶鹤繁殖地的种群数量在下降;(2)部分丹顶鹤可能会向东部韩国-朝鲜种群迁徙,并在铁原地区越冬。针对盐城越冬地丹顶鹤种群的健康实际情况和盐城海岸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议:(1)建立全球丹顶鹤保护网络,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跟踪研究,并找出其迁徙规律和数量变化的关系,(2)对丹顶鹤种群生境质量进行持续的周期性监测,并对其种群进行相应的健康评估,(3)对已开发的湿地进行修复,同时对因为生境变化而退化的湿地进行生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越冬地 种群数量 系统监测 湿地修复
下载PDF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及其对石漠化地区植被修复的启示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甫昭 李冬兴 +5 位作者 王斌 丁涛 向悟生 文淑均 郭屹立 李先琨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5期599-610,共12页
【目的】研究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优势木本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了解群落内各种群对资源的利用状况及生态适应性,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参考。【方法】在对弄岗15hm^2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进行样方划分及植... 【目的】研究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优势木本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了解群落内各种群对资源的利用状况及生态适应性,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参考。【方法】在对弄岗15hm^2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进行样方划分及植被调查的基础上,以375个20m×20m的样方作为不同的资源位,以各样方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计测的状态指标,运用Levins和Pianka公式计算、分析样地内30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结果】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群为苹婆、广西牡荆、茎花山柚、假玉桂和日本五月茶等,生态位宽度分别为207.04,195.01,176.88,142.05和126.23;生态位宽度较小的是三角车、肥牛树、对叶榕、米扬噎和中国无忧花等,分别为37.95,35.79,33.83,25.87和15.76;重要值排序靠前的闭花木、蚬木、海南椴和劲直刺桐的生态位宽度居于中间位置,生态位宽度为107.54,77.54,113.48,95.12。生态位重叠值等于1的种对有0对;生态位重叠值大于或等于0.5、小于1的种对有20对,占总种对数的4.6%,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小于0.5的种对有401对,占92.2%;生态位重叠度等于0的种对有14对,占种对数3.2%。【结论】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中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的种群,生态位宽度较大,且绝大部分种对的生态位重叠度较小。苹婆、金丝李和茎花山柚等生态位宽度比较大,资源利用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而且兼具生态和经济价值,在岩溶石漠化地区进行植被恢复时应作为优先考虑物种。要建立完整的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参照系统,应在不同岩溶气候带建立不同演替阶段的天然植被监测样地,分析其环境条件、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等。在针对某个地区某个恢复阶段进行植被恢复设计时,应参照该地区这个恢复阶段的天然群落,选择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作为先锋种,选择生态位重叠度较小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 优势种群 生态位特征 石漠化 植被修复
下载PDF
松嫩草原水淹恢复演替过程中羊草无性系种群构件的物质生产与贮藏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海燕 杨允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339-2343,共5页
在松嫩平原羊草草甸,对水淹恢复演替过程中半径为0.5、1、3、5和10m的羊草无性系种群斑块分蘖株的物质生产和根茎的物质贮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5、1、3、5m斑块各圈和10m中间及边缘根茎的物质贮藏以1龄级、不同斑块各圈分蘖株的物... 在松嫩平原羊草草甸,对水淹恢复演替过程中半径为0.5、1、3、5和10m的羊草无性系种群斑块分蘖株的物质生产和根茎的物质贮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5、1、3、5m斑块各圈和10m中间及边缘根茎的物质贮藏以1龄级、不同斑块各圈分蘖株的物质生产以1、2龄级对种群的贡献最大,其物质贮藏和生产所占比例均逐圈增加.整体上,年轻龄级分蘖株和根茎具有旺盛的物质生产力和贮藏力.无性系斑块由中心至外围的物质生产和贮藏规律与斑块扩展趋势具有一致性.0.5~10m斑块分蘖株物质生产力和根茎贮藏力的变异以最外圈最大.在水淹羊草草甸的恢复过程中,不同大小羊草无性系斑块种群构件的物质生产和贮藏策略为种群不断扩展和群落进展演替奠定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无性系种群 物质生产和贮藏 恢复演替 水淹草甸
下载PDF
Importance of Stewards and Other Protection Efforts for Conservation of Red Knots (Calidris canutus rufa) and Other Shorebirds on Delaware Bay, New Jersey
14
作者 Joanna Burger Amanda Dey Larry Niles 《Natural Science》 2024年第9期162-182,共21页
Understanding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population stability in long-distance migrant birds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articularly given global climate change, sea level rise, and loss or disturbance at essentia... Understanding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population stability in long-distance migrant birds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articularly given global climate change, sea level rise, and loss or disturbance at essential habitats. While the populations of most shorebirds are declining worldwide, those that migrate through Delaware Bay, New Jersey and Delaware, are declining at the most rapid rate despite conservation efforts. In this paper, we 1) provid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n population declines of red knots (Calidris canutus rufa) using Delaware Bay, threats to their foraging, and efforts to reduce threats, 2) summarize briefly our studies of the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knots and other shorebirds, 3) present data on management efforts to protect knots and other shorebirds from the activities of people, and 4) discuss the efficacy of such efforts (usually referred to as “decreasing the effect of human disturbances”). The Shorebird Project on Delaware Bay is over 25 years old and provides long-term data to help assess the status of shorebird numbers, particularly for red knot, as well as the density of horseshoe crabs (Limulus polyphemus) and their eggs. Red knots have continued to decline even more precipitously in the last few years, presenting cause for concern. Protective efforts have been successful in reducing human disruption on the N.J. Delaware Bay beaches, but the lack of uniformity in implementation across the New Jersey side, and across the whole Bay have hampered further improvements. Implementation of signs, fencing, and stewards on some beache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use of these beaches by red knots, determined by examining the use of beaches pre- and post-implementation. Implementation of fencing and stewards had the greatest effect. From 1986 to 2018,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shift in the percent of Delaware Bay red knots using the NJ side, where protection efforts had been implemented on many of the beaches. Merely restricting access (without fencing or other efforts) did not 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 Knot Calidris canutus rufa CONSERVATION Beach Monitors Human Disturbance Habitat restoration Management Stewards Education population Declines Coastal
下载PDF
我国赛加羚羊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红军 赵之旭 《当代畜牧》 2015年第11期76-79,共4页
笔者介绍了赛加羚羊在世界范围的数量分布,各国对赛加羚羊的保护现状,对国内唯一的赛加羚羊人工驯养地一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驯养的赛加羚羊种群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唯有通过从国外引入新种源,壮... 笔者介绍了赛加羚羊在世界范围的数量分布,各国对赛加羚羊的保护现状,对国内唯一的赛加羚羊人工驯养地一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驯养的赛加羚羊种群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唯有通过从国外引入新种源,壮大现有驯养种群进而分群饲养等途径,以解决现种群数量过小、遗传多样性下降等迫在眉睫的问题。同时,对今后中心的赛加羚羊人工驯养基地能否发展成为国家赛加羚羊种源繁殖基地和实现野外种群就地恢复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对"拯救赛加羚羊,保护中药资源、谋求双赢"长远规划做了展望和深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加羚羊 濒危物种 种群恢复 中药材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塔里木荒漠绿洲过渡带植物种间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韩路 王海珍 +1 位作者 王家强 郝文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2-937,共6页
采用2×2联列表,应用方差比率(VR)、χ2检验、种间关联指标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塔里木荒漠绿洲过渡带植物群落种间关系,测定了8个主要种群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胡杨、柽柳和甘草、骆驼刺重要值... 采用2×2联列表,应用方差比率(VR)、χ2检验、种间关联指标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塔里木荒漠绿洲过渡带植物群落种间关系,测定了8个主要种群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胡杨、柽柳和甘草、骆驼刺重要值较大(49.78%、31.21%、11.99%、11.86%),它们是构成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的优势种。植物群落大多数种对(78.57%)呈中性关联,负关联的种对数(6)多于正关联(0),种间联结松散,物种趋向于独立分布。植物群落总体关联性为显著负关联(0.568 8),不同检验方法对种对间的检验结果均为正负关联比<1,反映出塔里木荒漠绿洲过渡带正处于不稳定的演替前期阶段,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而演替。乔灌木层为不显著的正关联,而乔灌木-草本层和草本-草本主要物种间呈显著负关联。因此,塔里木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恢复应选择乔灌木作为恢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荒漠绿洲过渡带 种群 种间关联 植被恢复
下载PDF
云南铁杉开花结实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立 杨佳妮 +4 位作者 崔凯 R.Talbot TROTTER 李正红 李根前 廖声熙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20-829,共10页
以进入生殖阶段的8个天然云南铁杉(Tsuga dumosa)种群为对象,对开花、结实植株(24个样株)的生长量进行测定,并采用标准枝法对不同树冠层次与方位的开花及结实数量进行调查,研究了开花结实规律和对其有主要影响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云... 以进入生殖阶段的8个天然云南铁杉(Tsuga dumosa)种群为对象,对开花、结实植株(24个样株)的生长量进行测定,并采用标准枝法对不同树冠层次与方位的开花及结实数量进行调查,研究了开花结实规律和对其有主要影响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云南铁杉雌、雄球花比为1:2,雌球花转化为果实的数量仅占28%,胸径为7 cm(树龄约25年)的植株最早进入开花结实阶段,胸径为25–30 cm的植株开花结实量最高,胸径为89 cm(树龄约200年)的植株开花结实最晚;树冠不同层次与方位上开花结实数量有着明显的差异;相关性分析得出植株胸径与开花结实量极显著相关(p<0.01)、与冠幅显著相关,生境中林分郁闭度与开花结实量、株高、胸径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结实量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得出植株开花及结实主要受到温度因子、水分因子、光照因子协同作用的影响。云南铁杉雌雄球花的比例偏雄性、结实周期长、结实方式不经济、灾害性天气的影响是造成该种群逐渐走向濒危的主要原因。因此,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建立母树林和种子园以提高种子的质量,对云南铁杉种群的恢复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雄球花 雌球花 种群恢复 球果 云南铁杉
原文传递
海南重楼(Paris dunniana Lévl.)种群的生存状况 被引量:5
18
作者 包维楷 王丽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2-36,共5页
对海南岛尖峰岭林区海南重楼(ParisdunnianaL啨vl.)种群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其生存环境条件及种群结构特征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尖峰岭林区,只有35%的被调查沟谷生境存有海南重楼个体,大多数生境个体不足3株,平均种群密度... 对海南岛尖峰岭林区海南重楼(ParisdunnianaL啨vl.)种群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其生存环境条件及种群结构特征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尖峰岭林区,只有35%的被调查沟谷生境存有海南重楼个体,大多数生境个体不足3株,平均种群密度仅为3.2株·km-2,小群聚株间距大(3~30m),种群联系程度低,呈孤立的分散状态。81%的调查个体株高低于100cm,而低于80cm的个体占75%以上;87.5%的个体未开花;平均根茎长10.5cm,变幅在4~20cm之间。植株小叶片数为3~9,只有34.3%的植株的小叶片数在7片或7片以上。个体年龄3~14a,缺失3a以下的幼年个体和10~11a的个体,种群年龄结构呈缺失的不正常的"菱"型。综合分析表明,该种的生境退化严重,种群数量小,有性繁殖能力极弱,种群处于衰退状态,如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将濒于灭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重楼 种群 生存环境 结构特征 密度 有性繁殖 生境恢复
下载PDF
濒危植物居群恢复的遗传学考量 被引量:7
19
作者 丁剑敏 张向东 +4 位作者 李国梁 王隽 黄江 张兆祥 高浦新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2-458,共7页
本文针对濒危植物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生殖适合度、基因流、近交和远交衰退等遗传学问题在居群恢复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濒危植物居群的回归重建,既面临遗传多样性的迅速丧失、近交衰退等遗传风险,还因回归引种地存在较多近缘种而带... 本文针对濒危植物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生殖适合度、基因流、近交和远交衰退等遗传学问题在居群恢复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濒危植物居群的回归重建,既面临遗传多样性的迅速丧失、近交衰退等遗传风险,还因回归引种地存在较多近缘种而带来远交衰退的风险,最终导致遗传适应性降低,生境适应性变窄,繁殖和竞争能力减弱。为提高濒危物种保护的质量和效率,在构建回归居群时,应分批次从同一来源居群的不同母株采集材料,确保种源的遗传纯正性和遗传组成的多样性,还应使回归居群尽可能远离近缘广布种。另外,还需要对回归种群进行持续的监测和管理才能保证回归引种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居群恢复 遗传多样性 基因流 远交和近交衰退
下载PDF
珠江河网密刺苦草种群衰退的表观性状特征指示
20
作者 李毅 杨婉玲 +6 位作者 王超 赖子尼 李海燕 刘乾甫 高原 麦永湛 曾艳艺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4,共10页
探讨珠江河网密刺苦草现存种群衰退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可为珠江河网水草床种群复建,珠江河网水生态功能和渔业资源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基础依据。于2017-2019年对珠江河网水草床及其中外海(S3)、小塘(S5)和榄核(S8)的密刺苦草开展调查... 探讨珠江河网密刺苦草现存种群衰退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可为珠江河网水草床种群复建,珠江河网水生态功能和渔业资源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基础依据。于2017-2019年对珠江河网水草床及其中外海(S3)、小塘(S5)和榄核(S8)的密刺苦草开展调查,利用冗余分析(RDA)和主成分分析(PCA)等。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密刺苦草的株高、株重、叶片指标等参数与环境因子关系,并结合2019年该区域密刺苦草种群急剧衰退情况探讨其衰退前的表观性状特征指示意义。结果显示,珠江河网密刺苦草衰退前一年度种群表观性状时空分布特征差异明显,S3和S8站位密刺苦草株高、株重等在2月、8月至12月期间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而S5站位密刺苦草上述指标持续增加;12月,不同站位密刺苦草种群出现生长特征分化,S5站位密刺苦草进入花果期,而S3和S8站位密刺苦草则开始衰退。RDA结果显示,密刺苦草株高主要受水深、沉积物中粒径组分及沉积物总磷含量等影响,株重主要受沉积物总磷含量影响,不同站位群丛受到不同环境因子的影响制约。PCA结果显示,密刺苦草的9种表观性状可表征其克隆生长力、有性繁殖力和多年生长力,并决定其种群维持策略:一种以S5站位为代表,种群越冬期保持持续生长力,并进行有性繁殖资源分配,能适应环境变化,种群在次年得以维持和延续;另一种以S3和S8为代表,种群在越冬期生长力减弱,无有性繁殖资源分配,未能有效应对不利环境条件,最终导致两站位种群在次年急剧退化甚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刺苦草 表观性状 有性繁殖 种群恢复 珠江河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