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境片断化对植物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及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护 被引量:106
1
作者 陈小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84-892,共9页
生境片断化是指大而连续的生境变成空间隔离的小种群的现象。生境片断化对植物种群遗传效应包括生境片断化过程中的取样效应及其后的小种群效应 (遗传漂变、近交等 )。理论研究表明 ,生境片断化后 ,植物种群的遗传变异程度将降低 ,而残... 生境片断化是指大而连续的生境变成空间隔离的小种群的现象。生境片断化对植物种群遗传效应包括生境片断化过程中的取样效应及其后的小种群效应 (遗传漂变、近交等 )。理论研究表明 ,生境片断化后 ,植物种群的遗传变异程度将降低 ,而残留小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将升高。然而对一些植物的研究表明 ,生境片断化对植物种群的遗传效应要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如世代长度、片断化时间、片断种群的大小、基因流的改变等。最后 ,针对生境片断化的种群遗传后果 ,讨论了在植物种群遗传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片断化 植物种群 遗传变异 遗传多样性保护
下载PDF
广西西南桦天然居群的表型变异 被引量:81
2
作者 曾杰 郑海水 +1 位作者 甘四明 白嘉雨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9-65,共7页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南桦天然分布区为研究对象 ,调查了 11个居群 190个单株的 12个表型性状指标 ,运用变异系数和巢式方差分析研究了居群间和居群内的表型变异 ;应用相关分析揭示了表型性状间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以及表型...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南桦天然分布区为研究对象 ,调查了 11个居群 190个单株的 12个表型性状指标 ,运用变异系数和巢式方差分析研究了居群间和居群内的表型变异 ;应用相关分析揭示了表型性状间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以及表型变异的地理格局 ;并且运用聚类分析进行了居群分类。结果表明 ,西南桦天然居群内的变异远大于居群间的变异 ,居群分化较小 ;侧脉数、叶片基部至最宽处距离与经度、纬度显著相关 ,叶片长与经度相关显著 ,种翅宽与海拔显著相关 ,存在较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而表型性状的Mahalanobis距离与地理距离间相关不显著。研究结果为西南桦的遗传改良工作奠定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变异 天然居群 西南桦 MAHALANOBIS距离 广西壮族自治区 表型性状 性状指标 方差分析 相关分析 地理格局 气候因子 聚类分析 居群分化 地理变异 地理距离 改良工作 研究结果 科学依据 利用对策 育种策略 分布区 系数和
下载PDF
八面山银杉林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 被引量:45
3
作者 葛颂 王海群 +1 位作者 张灿明 洪德元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7年第3期266-271,共6页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分布于湖南八面山的濒危植物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Kuang)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对13个酶系统25个等位酶位点的检测表明,该地区的银杉林群体遗传变异水平很低,多态位点比率 P=0...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分布于湖南八面山的濒危植物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Kuang)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对13个酶系统25个等位酶位点的检测表明,该地区的银杉林群体遗传变异水平很低,多态位点比率 P=0.28,等位基因平均数 A=1.36,平均期望杂合度He=0.100;但3个小群体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分化,基因分化系数高达G_ST=0.26,明显不同于其它裸子植物的报道。八面山银杉林低水平的遗传变异和明显的群体分化,一方面反映了银杉的古老性和残遗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在银杉的进化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严重的遗传漂变,而且群体之间的基因流明显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杉 遗传多样性 群体分化
下载PDF
基于种实性状的无患子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1
4
作者 刁松锋 邵文豪 +2 位作者 姜景民 董汝湘 孙洪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51-1460,共10页
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传统的重要绿化树种,其果皮富含皂苷,种仁富含油脂,是国家林业局审定的新型木本油料树种之一。为揭示无患子群体间和群体内种实表型性状变异式样,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巢式方差分... 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传统的重要绿化树种,其果皮富含皂苷,种仁富含油脂,是国家林业局审定的新型木本油料树种之一。为揭示无患子群体间和群体内种实表型性状变异式样,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巢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无患子13个天然群体的10个种实表型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其群体间和群体内种实表型多样性以及表型变异与地理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无患子种实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平均为7.34%,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表型性状分化系数平均为62.21%,群体间变异(39.93%)大于群体内(27.46%),是无患子种实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多数性状在群体间差异显著,不同程度的表现出边缘群体易于分化的特点,但地理变化规律不连续,而在群体内不同性状的差异性亦不一致。种子形态受群体地理生态的影响较果实形态大,西北部群体种子趋于椭圆形,东部、南部则趋于圆球形;地理纬度、年平均气温与多数种实性状间呈显著相关,是无患子种实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地理生态影响因子。可见,无患子种实表型性状在群体间、群体内变异都较为丰富,这些变异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群体间和群体内多层次的变异为无患子优良种质资源保育和利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患子 天然群体 种实性状 表型变异 地理生态因子 群体分化
下载PDF
植物遗传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6
5
作者 文亚峰 韩文军 吴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0-87,共8页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和核心,了解和掌握植物遗传多样性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对于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特点、影响因素、作用规律和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述。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和核心,了解和掌握植物遗传多样性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对于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特点、影响因素、作用规律和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述。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在长期进化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自然属性,具有广泛性、特异性和适应性等特点。能确定和改变植物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内部因素包括物种的繁育系统(生殖方式)、遗传漂变、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和基因流,同时还包括由于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引起的种群隔离、生境片断化等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可直接作用于基因组,引起等位基因数目与频率的变化,外部因素不会直接改变基因(等位基因)数目与频率,只能通过某种间接方式使植物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发生变化。植物种群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各因素之间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使植物群体遗传多样性维持在相对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体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影响因素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我国烟蚜种群分化的RAPD分析 被引量:46
6
作者 杨效文 张孝羲 +1 位作者 陈晓峰 王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2-380,共9页
用RAPDPCR技术研究了我国烟草上烟蚜Myzuspersicae(Sulzer)的种群分化。结果表明:我国烟蚜的不同地理种群和不同体色之间DNA均呈现出多态性,且不同的引物可在不同水平上反应出烟蚜种群的DNA多态性。Nei的遗传距离表明我国烟草上烟蚜的... 用RAPDPCR技术研究了我国烟草上烟蚜Myzuspersicae(Sulzer)的种群分化。结果表明:我国烟蚜的不同地理种群和不同体色之间DNA均呈现出多态性,且不同的引物可在不同水平上反应出烟蚜种群的DNA多态性。Nei的遗传距离表明我国烟草上烟蚜的分化仅在种群水平上,并未达到亚种水平。用相似性指数和Nei的遗传距离对所筛选的三个引物OPX04、OPX06和OPX19的扩增结果进行聚类,虽然二者的结果不一致,但均可反应出烟蚜的地理种群和体色生物型的DNA差异。在DNA水平上,与完全周期生活史的烟蚜相比,完全周期和不完全周期生活史混合发生的烟蚜与不完全周期生活史的烟蚜更为接近,而两种生活史混合发生的烟蚜之间无明显差异。从体色看,红色比黄绿色更接近褐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 RAPD PCR 相似性指数 遗传距离 种群分化
下载PDF
云南桔小实蝇五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研究 被引量:52
7
作者 施伟 叶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4-388,共5页
对云南省瑞丽、景洪、化念、元江、河口的桔小实蝇 5个地理种群共 2 7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 (COⅠ )基因进行了部分序列测定。序列的碱基变化中转换明显多于颠换、无碱基的插入和缺失。 5个地理种群中共有 2 7个多态位点和2 ... 对云南省瑞丽、景洪、化念、元江、河口的桔小实蝇 5个地理种群共 2 7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 (COⅠ )基因进行了部分序列测定。序列的碱基变化中转换明显多于颠换、无碱基的插入和缺失。 5个地理种群中共有 2 7个多态位点和2 3种单倍型 ,其中 2种为共享单倍型。桔小实蝇 5个地理种群的Fst值在 0 0 36 4~ 0 136 4之间 (P >0 0 5 ) ,Nm值在 3 88~13 2 5之间。对其所有单倍型聚类分析发现 ,单倍型在系统树中的分布散乱、混杂 ,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地理分布族群。分析认为 5个地理种群间已存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但分化的程度还比较低。造成 5个种群这种遗传分化的因素主要与地理隔离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地理种群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氧化酶I基因 遗传分化
下载PDF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0
8
作者 古恒宇 覃小玲 沈体雁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77-1890,共14页
基于国家卫计委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运用相关GIS空间统计工具探讨了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空间分异问题,进而考察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相比居留意愿及户籍迁移意愿,中国城市流动人... 基于国家卫计委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运用相关GIS空间统计工具探讨了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空间分异问题,进而考察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相比居留意愿及户籍迁移意愿,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回流意愿偏低(6.17%),其中,绝大多数流动人口(74.05%)的回流去向地是返回原居住地。城市规模、城市等级与流动人口回流意愿呈非对称"U型"格局。②流动人口回流意愿总体上呈现出集聚分布模式,并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等城市群流动人口的回流意愿较高,成渝和哈长城市群流动人口回流意愿较低;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回流意愿最高,东北地区的回流意愿最低;华南、中南和部分华东地区为回流意愿热点区,东北和华北地区为回流意愿的冷点区。③回流意愿受流动人口内部因素与流入地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同时作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教育水平及经济发展变量对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影响方向不同。④流动人口的家庭联系、社会网络、住房及经济因素是塑造流动人口空间格局的主要力量,流入地家庭规模及住房拥有率等对流动人口回流意愿产生抑制作用,非流入地家庭规模、流动次数、家庭收入支出比等对回流意愿产生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回流意愿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城市
原文传递
中国村域人口空心化分异机制及重构策略 被引量:57
9
作者 郑殿元 文琦 +1 位作者 王银 米欢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1-168,189,共9页
村域人口空心化是乡村地域系统发生剧烈演化的直接原因,也是乡村发展所需各类人才资源流失、主体日渐老弱化的关键所在,如何有效缓解村域人口空心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运用综合测评法对村域人口空... 村域人口空心化是乡村地域系统发生剧烈演化的直接原因,也是乡村发展所需各类人才资源流失、主体日渐老弱化的关键所在,如何有效缓解村域人口空心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运用综合测评法对村域人口空心化程度进行测度,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和地理探测器等模型方法,得出影响村域人口空心化的主要因素,揭示其空间分异机制,从而探究重构策略。结果表明:①村域人口空心化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地域差异性,西部扬黄灌区村域人口空心化均值为18.27%,中部干旱山区为21.78%,东部旱作塬区为20.37%,整体呈现西部低、中东部较高的趋势;②影响村域人口空心化的主要因素为行政村海拔、贫困发生率、地面坡度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其影响力q值分别为0.63、0.56、0.39、0.35;③村域人口空心化分异机制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且任何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都要大于单个因素的独自作用。文章基于村域人口空心化分异机制,分别从空间、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探究乡村重构策略,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域 人口空心化 人口流出 乡村重构 空间分异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同心县
原文传递
棉蚜(Aphis gossypii)种群寄主分化和季节分化的微卫星引物PCR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龚鹏 杨效文 +2 位作者 张孝羲 刘向东 陈晓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65-771,共7页
通过对棉蚜群体进行室外观察、室内培养和分子遗传标记的 DNA多态性分析 (用 3个微卫星序列为引物进行PCR)等研究 ,结果表明 :1 .冬寄主 (木槿、石榴和花椒 )上棉蚜种群分化较小 (种群相似性指数在 0 .833~ 0 .91 7之间 ) ,而冬寄主种... 通过对棉蚜群体进行室外观察、室内培养和分子遗传标记的 DNA多态性分析 (用 3个微卫星序列为引物进行PCR)等研究 ,结果表明 :1 .冬寄主 (木槿、石榴和花椒 )上棉蚜种群分化较小 (种群相似性指数在 0 .833~ 0 .91 7之间 ) ,而冬寄主种群和夏寄主 (棉花和南瓜 )种群之间有较大的分化 (种群相似性指数在 0 .589~ 0 .756之间 )。2 .棉蚜自然种群是由体色不变的生物型 (干母为黄色 ,其后代始终为黄色 )和体色可变型生物型 (干母为绿色 ,其后代有绿色和黄色两种体色 )组成的混合种群。3.黄色小型蚜 (伏蚜 )来源于混合类群 ,但主要来自绿色干母多代选择分化的黄色后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微卫星引物 PCR DNA多态性 种群分化 寄主
下载PDF
1990-2010年福建省县域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53
11
作者 张开洲 陈楠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5-615,共11页
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应用于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研究,以福建省为例,分析1990-2010年间县域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导致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人口老龄化的总体空间格局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但空间集聚有所减弱... 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应用于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研究,以福建省为例,分析1990-2010年间县域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导致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人口老龄化的总体空间格局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但空间集聚有所减弱。②热点区(高度热点区)由沿海向内陆演进,属跃迁式突变;边缘区发展方向刚好相反,属收缩式渐变。③总变异中随机性因素增大,结构化分异减弱;区域空间差异愈发显著,主要体现在西北—东南方向上。④各类因素对不同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各不相同,但在空间上按一定的方向产生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分化。总体而言,死亡率和每千人拥有病床数对人口老龄化贡献为正,出生率、人均受教育年限及迁入率具有抑制作用,而人均GDP对人口老龄化既有推动也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空间差异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福建省
原文传递
珍稀濒危植物夏蜡梅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40
12
作者 金则新 李钧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7-253,共7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濒危植物夏蜡梅10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蜡梅种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3.08%,Shannon指数为0.3097,Nei指数为0.1987;而居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多态位点百分率平均为23.65%,Sh...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濒危植物夏蜡梅10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蜡梅种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3.08%,Shannon指数为0.3097,Nei指数为0.1987;而居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多态位点百分率平均为23.65%,Shannon指数平均为0.1251,Nei指数平均为0.0839.AMOVA分子差异分析显示: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高,57.11%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42.89%存在于居群内,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5779;居群间的基因流为0.3651.生境的片断化使居群间的基因流受阻,可能是导致居群间高遗传分化和居群水平低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10个居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471.利用UPG-MA法对10个居群进行聚类,结果是天台县内的2个居群、临安市内的8个居群各组成一大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蜡梅 天然居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IS SR
下载PDF
北京流动人口特征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区域差异 被引量:45
13
作者 鲁奇 吴佩林 +1 位作者 鲁礼新 王国霞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51-862,共12页
在整理分析官方网站和实地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1997年以来北京流动人口来源地、教育水平、年龄结构、就业等特征变化与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3个圈层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不同来源地、不同来京时间、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不... 在整理分析官方网站和实地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1997年以来北京流动人口来源地、教育水平、年龄结构、就业等特征变化与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3个圈层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不同来源地、不同来京时间、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不同居住状况、不同未来流动意愿的人口在这三个区域的分布差异。研究表明:①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华北地区的传统格局在发生着变化,来自距离相对较远文化上与北京差异较大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7.5%),表明距离成本、文化心理成本在流动人口总转移成本中的重要性下降;②流动人口趋于在近远郊区的集中分布与这一地带日益成为北京的发展重心密切相关;③第三产业在创造流动人口的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④其就业结构趋于与全市产业结构一致并接近北京城区常住居民的就业结构,而与乡村居民的就业结构差异较大是这一群体的重要就业特征;⑤他们在第三产业白领部门就业的比重远低于城区常住居民,但这一状况在逐步转变,已由1997年约为城区常住居民的1/8升到2002年的1/5;⑥中心区的流动人口在来源地、来京时间、年龄结构、教育水平、职业构成、收入水平、居住状况、未来愿望等方面与近远郊区的流动人口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来源构成 就业特点 区域差异 区域经济发展 北京 流动人口 北京城区 经济发展 区域差异 特征 就业结构 教育水平 年龄结构 文化心理
下载PDF
云锦杜鹃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44
14
作者 金则新 李钧敏 顾奇萍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63-1267,共5页
利用ISSR技术对浙江省境内的5个云锦杜鹃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2个引物共检测到170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5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88.24%。物种水平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317,Nei指数(h)为0.2848,表明物种水平的遗传多... 利用ISSR技术对浙江省境内的5个云锦杜鹃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2个引物共检测到170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5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88.24%。物种水平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317,Nei指数(h)为0.2848,表明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很高;而居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低,P%平均为48.23%,I平均为0.2682,h平均为0.1818。AMOVA分子差异分析显示40.03%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59.97%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明显。居群间的基因流较低,为0.8824。居群隔离、自交衰退可能是导致云锦杜鹃居群间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5个居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755。聚类显示,括苍山居群和天台山居群组成一组,凤阳山居群和百山祖居群组成另一组,干坑居群单独成一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锦杜鹃 自然居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ISSR
下载PDF
天然红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夏铭 周晓峰 赵士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30-737,共8页
用 RAPD技术分析了分布于中国东北的 3个红松 ( Pinuskoraiensis Seib. et Zucc.)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38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 2 4 1个可重复的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 1 39个 ,占总位点的 57.68%。 Shannon信息指数和 ... 用 RAPD技术分析了分布于中国东北的 3个红松 ( Pinuskoraiensis Seib. et Zucc.)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38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 2 4 1个可重复的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 1 39个 ,占总位点的 57.68%。 Shannon信息指数和 Nei指数的统计结果都表明 ,红松种内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 ,凉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黑河、虎林群体。群体内平均遗传相似度为 0 .92 7,群体间为 0 .84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群本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RAPD分析
下载PDF
五角枫种群表型多样性 被引量:47
16
作者 张翠琴 姬志峰 +2 位作者 林丽丽 赵瑞华 王祎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5343-5352,共10页
为揭示五角枫种群的表型分化程度、变异模式及地理变异规律,以山西19个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从形态学角度对五角枫种群的叶片、果实、种子等23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五角枫23个... 为揭示五角枫种群的表型分化程度、变异模式及地理变异规律,以山西19个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从形态学角度对五角枫种群的叶片、果实、种子等23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五角枫23个表型性状中除果柄长、着生痕、种子长/宽以外,其余20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2)19个种群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8.07。叶片、果实、种子的平均表型变异系数依次为:果实19.78%>叶片18.77%>种子10.25%。(3)五角枫种群间表型分化系数(VST)均值为48.82%,种群内变异(51.18%)与种群间变异(48.82%)基本相当。叶片、果实、种子表型分化系数的平均值为:叶片58.08%>果实41.24%>种子25.87%。(4)五角枫叶片、果实和种子的信息多样性指数(H)为:叶片6.1079>果实5.9118>种子5.2855;多样性指数平均值(D)分别为:果实0.9967>叶片0.9961>种子0.9948。(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五角枫种群表型多样性基本来源为:叶片贡献率>果实贡献率>种子贡献率。(6)五角枫表型变异呈现出以经度和纬度变异并存的趋势,少数表型性状与经度和纬度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7)利用欧氏距离对五角枫种群进行UPGMA聚类分析,将五角枫19个种群划分为两大类群。五角枫种群具有较高的表型多样性,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与其遗传特点和分布生境等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今后五角枫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角枫 种群 表型性状 表型分化
下载PDF
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及“胡焕庸线”思想应用 被引量:45
17
作者 戚伟 刘盛和 周亮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5-267,共13页
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全球典型的人口稀疏区之一,但内部人口地域分异明显。通过构建青藏高原乡镇街道尺度的人口空间数据集,系统核算青藏高原人口数量及其空间密度,从经度、纬度、极向和垂直4个维度解析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并基于&q... 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全球典型的人口稀疏区之一,但内部人口地域分异明显。通过构建青藏高原乡镇街道尺度的人口空间数据集,系统核算青藏高原人口数量及其空间密度,从经度、纬度、极向和垂直4个维度解析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并基于"胡焕庸线"思想,提出青藏高原的"祁吉线"人口地理划分方案。结论包括:①青藏高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具有"东南密、西北疏"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距离"寒旱核心区"近疏远密的极向地域分异明显;②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与海拔、土壤、水资源、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本底具有高度耦合关系,自然因素间交互作用加强了人口地域分异;③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可以通过连接祁连县与吉隆县的"祁吉线"体现,两侧地域面积大致相同,但是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人口比例达到93∶7的悬殊;④"祁吉线"长期稳定,但是东南半壁人口持续微降,西北半壁人口持续微增,未来时期,东南半壁依然是青藏高原城镇化及人类活动的主要区域,而西北半壁应当重视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压力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 青藏高原 地域分异 胡焕庸线 祁吉线
原文传递
2000-2010年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45
18
作者 周春山 童新梅 +1 位作者 王珏晗 赖舒琳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3-118,共16页
分析2010年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方法划分老年人口社会空间地域类型,将两者叠加分析,得出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可划分为8种类型区并呈圈层和扇形分布的特征。通过与2000年的人口老龄化空... 分析2010年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方法划分老年人口社会空间地域类型,将两者叠加分析,得出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可划分为8种类型区并呈圈层和扇形分布的特征。通过与2000年的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进行比较,归纳出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的变化具有历史继承性、随城市开发进程而结构趋于复杂化、出现类型更新和类型区范围变化等特征。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模式主要分为四种:老城区延续发展模式、中心城区更新转变模式、近郊区急剧转变模式、远郊区分异发展模式。最后从城市历史发展传承、城市规划建设引导、住房等制度变迁影响、房地产发展等方面探讨了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空间分异 形成机制 广州市
原文传递
中国辽宁省杂草稻遗传多样性及群体分化研究 被引量:42
19
作者 马殿荣 李茂柏 +2 位作者 王楠 徐正进 陈温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3-411,共9页
杂草稻是指在稻田间或周边作为杂草类型而伴随栽培稻生长的水稻植株,现已严重发生于中国辽宁省。2003—2005年对中国辽宁稻区的杂草稻进行了初步的考察、收集和整理,对其植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利用收集到的部分杂草稻、栽培稻和野生... 杂草稻是指在稻田间或周边作为杂草类型而伴随栽培稻生长的水稻植株,现已严重发生于中国辽宁省。2003—2005年对中国辽宁稻区的杂草稻进行了初步的考察、收集和整理,对其植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利用收集到的部分杂草稻、栽培稻和野生稻,采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杂草稻植物学特性变异较大。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中国辽宁杂草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30对SSR引物中有26对在杂草稻中扩增出多态产物,多态性位点所占比例为86.67%,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62。杂草稻群体的基因分化系数(GST)平均为0.843,杂草稻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大,遗传差异明显。中国辽宁杂草稻与当地粳型栽培稻血缘关系很近,与籼稻和野生稻的遗传关系较远,很可能起源于当地栽培稻品种,是栽培稻种个体间自然杂交、回复突变等产生的退化类型,远距离种子调运促进了它的进一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 分布 形态特征 SSR 遗传多样性 起源 群体分化
下载PDF
天然蒙古栎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34
20
作者 夏铭 周晓峰 赵士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26-133,共8页
Genetic diversity and differentiation of four natural populations of \%Quercus mongolica \%in Northeast China were studied with the method of RAPD.Through the amplification with 48 random primers,344 repeatable loci w... Genetic diversity and differentiation of four natural populations of \%Quercus mongolica \%in Northeast China were studied with the method of RAPD.Through the amplification with 48 random primers,344 repeatable loci were detected and 245 loci were polymorphic.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loci was 71.22%.According to the measurement of Shannon index,genetic diversity of \%Quercus mongolica\% was on relative high level and genetic variation mainly distributed within population (64.50%).In the studied populations of \%Quercus mongolica,\%the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OLJ was the highest,that of OHH was the lowest, and that of OSZ and OHL were the middle.The average genetic distance within populations was 0.0962 ,that among populations was 0.1290.Abundant genetic diversity of Quercus mongolica assured the steady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its pop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群体 RAPD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栎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