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死刑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1
作者 田文昌 颜九红 《当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34,共8页
现阶段 ,死刑的威慑力和一般预防的作用受到广泛质疑。就中国适用死刑而言 ,死刑不是严重犯罪的杀手锏 ,应在死刑与重刑主义之外寻求和制定更为科学的刑事政策 ;死刑误判危害是巨大的也是双重的 ,不仅给无辜者造成终生难忘的伤痛和屈辱 ... 现阶段 ,死刑的威慑力和一般预防的作用受到广泛质疑。就中国适用死刑而言 ,死刑不是严重犯罪的杀手锏 ,应在死刑与重刑主义之外寻求和制定更为科学的刑事政策 ;死刑误判危害是巨大的也是双重的 ,不仅给无辜者造成终生难忘的伤痛和屈辱 ,而且严重损害了国家司法公正的形象 ;死刑适用应体现立法中已表达的民意 ,而不是屈从于局部民愤而扭曲法律的规定。中国死刑制度在大幅度削减的基础上 ,最终走向废除 ,这是我国死刑的发展趋势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适用 死刑制度 威慑力 一般预防 适用死刑 重刑主义 刑事政策 中国 发展趋势 国家
原文传递
“民意中国”的破题--兼议民意及其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童兵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13,共5页
论文在分析舆论、民意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观察与标识中国的一种新视角——"民意中国",即通过真实全面的民意呈现,构建由民众意愿与诉求梳理而成的现实中国。论文对这种新视角的特征及构建要求,对民意和"民意中... 论文在分析舆论、民意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观察与标识中国的一种新视角——"民意中国",即通过真实全面的民意呈现,构建由民众意愿与诉求梳理而成的现实中国。论文对这种新视角的特征及构建要求,对民意和"民意中国"的流动与变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意 民意中国 流动性
下载PDF
民众意愿在数字化时代的表达——以社会自我批判为视域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新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43,共9页
价值的“主体-利益”结构决定了作为价值形态世界创造者的人民主体与其利益不可分离。在社会自我批判中,维护自身利益的价值诉求就成为人民意愿表达的根本动因。民众意愿的表达有不同途径和类型。社会舆论、社会谣言、民谣及由此形成的... 价值的“主体-利益”结构决定了作为价值形态世界创造者的人民主体与其利益不可分离。在社会自我批判中,维护自身利益的价值诉求就成为人民意愿表达的根本动因。民众意愿的表达有不同途径和类型。社会舆论、社会谣言、民谣及由此形成的社会思潮等作为民众意愿表达的主要类型具有无机性、自发性和巨大能量。自媒体使民众意愿的表达在信息源和信息渠两方面发生革命。要分析自媒体中民众意愿表达的“本真”和“后真相”问题,由此所形成的悖论指引了辩证思维的方向。不能把数字化简单地等同于大数据。与数据挖掘联系在一起的大数据的镜像化反映离不开诠释。马克思的实践诠释论决定了必须对民众意愿的自媒体表达持敬畏态度,这就成为人们在大数据形成过程中进行正确诠释的根本态度。在诠释中区分其“本真”和“后真相”,从而旗帜鲜明地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众意愿 自媒体 后真相 大数据
下载PDF
政府公关与政府形象 被引量:3
4
作者 付丽青 马仁菊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8-21,共4页
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服务型政府,政府必须加快职能转变,树立起“廉洁、勤政、 务实、高效”的良好政府新形象。树立良好政府形象的最有效途径可以通过积极开展政府 公关,将公共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政府的形象建设,这必定会... 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服务型政府,政府必须加快职能转变,树立起“廉洁、勤政、 务实、高效”的良好政府新形象。树立良好政府形象的最有效途径可以通过积极开展政府 公关,将公共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政府的形象建设,这必定会推动政府形象战略的顺 利实施,使新时期的政府形象大放异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公关 公众至上 政府形象 民意
下载PDF
司法与舆论的纠结及分隔 被引量:4
5
作者 周安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5-148,共4页
司法的工作是判断,但凡有判断,就不可避免带有一定主观性。因此,关于案件判断的任何争议,最终都必须借助于司法权威来消除。司法免于舆论的压迫,既是司法确定性的保证,也是保护民众防范法律外伤害的底线。但是,由于司法权力与国家其他... 司法的工作是判断,但凡有判断,就不可避免带有一定主观性。因此,关于案件判断的任何争议,最终都必须借助于司法权威来消除。司法免于舆论的压迫,既是司法确定性的保证,也是保护民众防范法律外伤害的底线。但是,由于司法权力与国家其他权力并未有效地分离,公众将社会不公等现实问题期待于司法的解决,而司法机关也对民众的这一期待持积极回应的态度,从而造成了舆论与司法纠缠不清的司法实际,以致于司法与舆论始终不能进行有效地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 民意 司法权威
下载PDF
尴尬的台湾“民意”——论台湾政治中“民意”的祛魅
6
作者 陈星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4年第2期1-17,共17页
中国台湾民意顶着“神圣”的光环,俨然是中国台湾政治的正当性基础。不过现实政治中公共意志的价值意涵不断遭到挤压,工具意涵却无限扩张。“民意表达”事实上被转化成为大规模动员后的观点呈现,民意呈现也因此变成了技术问题而不是价... 中国台湾民意顶着“神圣”的光环,俨然是中国台湾政治的正当性基础。不过现实政治中公共意志的价值意涵不断遭到挤压,工具意涵却无限扩张。“民意表达”事实上被转化成为大规模动员后的观点呈现,民意呈现也因此变成了技术问题而不是价值问题。进而,民意呈现成为可引导、可塑造的观点产制过程。“观念茧房”的建构与强化加强了民意引导与塑造的效果,导致社会理性反思能力的进一步萎缩。民意对政治结构与政治生态的制约作用逐步减弱,政治系统内部的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意志 祛魅 大众观点 民意产制 观念茧房
下载PDF
社会舆论、群体意志与话语互动——流行语义生成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明洁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0-147,共8页
流行语义(即流行语的语义)是感受性的文化含义,是当下中国社会舆论和群体意志的重要来源。法国哲学家塔尔德的"模仿律"为证实这种主观性、群体性的话语意义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由38份深度访谈构成的质性研究表明:流行语的... 流行语义(即流行语的语义)是感受性的文化含义,是当下中国社会舆论和群体意志的重要来源。法国哲学家塔尔德的"模仿律"为证实这种主观性、群体性的话语意义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由38份深度访谈构成的质性研究表明:流行语的传播本质上是情绪和意志的社会互动。流行语义中存在着共通的信念和欲望,通过社会模仿而扩散并逐渐固化,公共舆论和普遍意志因此实现;经由时间的检验,民间意志争夺到了当下中国社会的部分话语权和价值观。流行语义的研究为符号的公众意义的建构乃至社会意志的实现路径提供了切近的实证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语义 话语互动 社会舆论 群体意志
下载PDF
公众意见表达中的符号学阐释:基于舆论形成阶段的考量 被引量:1
8
作者 第五淳 卢毅刚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6-154,共9页
当今的舆论学存在一个庞杂的理论体系。由多元学科和方法共同编织的舆论研究之网始终以“实证主义”哲学为根本主线,而在舆论问题考察的融贯视阈中,符号学知识似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位置。戴维森“舆论形成十阶段”的经典论述给予我们的... 当今的舆论学存在一个庞杂的理论体系。由多元学科和方法共同编织的舆论研究之网始终以“实证主义”哲学为根本主线,而在舆论问题考察的融贯视阈中,符号学知识似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位置。戴维森“舆论形成十阶段”的经典论述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舆论的形成及其意义实现是一个无法简单地以定量研究来解释的复杂过程,由此以现象学、语言学等传统哲学、人文学为基础,以揭示意义活动之规律为旨归的符号学,或许可以为这一复杂现象建构一套更适切,也更有深度的释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意见 表意 舆论 舆论形成 符号学
下载PDF
死刑的废除与中国民意 被引量:1
9
作者 谭育阳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9-12,共4页
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法律和司法体系,是应当与其社会基础相适应的,如此,在死刑的废除之路上,民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废除或者限制死刑,今天已经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共识。但是,死刑的废除和中国民意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双方的矛盾是否不... 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法律和司法体系,是应当与其社会基础相适应的,如此,在死刑的废除之路上,民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废除或者限制死刑,今天已经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共识。但是,死刑的废除和中国民意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双方的矛盾是否不可调和;中国的民意到底是怎么回事;统治机关,学者和社会在死刑废除的民意上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将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废除 民意 前景 制度
下载PDF
中央苏区廉政建设中的民意功能刍议
10
作者 吴永生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09-111,共3页
在中央苏区的廉政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能主动关注与回应民意,也因此深化了唯物史观,推动了反腐倡廉的制度化建设,改进了体制内人员的工作作风,证明了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
关键词 中央苏区 廉政建设 民意
下载PDF
显影、悬置与归化:“孤岛”电影民众心理的取证想象
11
作者 陈接峰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5-160,共6页
将"孤岛"电影作为研究民族电影心理史的一种文献,通过对"孤岛"电影重映次数、电影命名的流行词汇等数据的取证比较,展开对"孤岛"电影显影现实政治、悬置民族悲剧和归化民众意愿的研究,揭示"孤岛&qu... 将"孤岛"电影作为研究民族电影心理史的一种文献,通过对"孤岛"电影重映次数、电影命名的流行词汇等数据的取证比较,展开对"孤岛"电影显影现实政治、悬置民族悲剧和归化民众意愿的研究,揭示"孤岛"电影在主题、人物形象、影片名称、观众趣味上的内在特征,以此建立电影生产、民众心理与现实政治互动关系之间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能够让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民族习性得以显影,有助于理解处于民族危难之中的民众内心倾向的心理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电影 民众意愿 电影心理 取证想象
原文传递
“欲迎还拒”:中国古代司法与民意的互动关系研究
12
作者 朱兵强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中国古代的司法对待民意既有尊重与吸纳的一面,亦有拒斥与打压的一面,二者之间维持一种微妙平衡,统治者为维持这种平衡,采取了诸多措施。潜藏在古代司法与民意关系背后的是政治的身影,统治者乃将司法作工具化考量,实用主义的政治观使得... 中国古代的司法对待民意既有尊重与吸纳的一面,亦有拒斥与打压的一面,二者之间维持一种微妙平衡,统治者为维持这种平衡,采取了诸多措施。潜藏在古代司法与民意关系背后的是政治的身影,统治者乃将司法作工具化考量,实用主义的政治观使得古代的司法与民意平衡出现扭曲。当今中国的司法仍未完全脱离"政法逻辑",现代性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建构有赖于现代化政治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 民意 互动 平衡
下载PDF
民意助推司法公正
13
作者 李杰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27-29,共3页
随着人民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舆论民意对热点案件的关注度逐年提高,民意对司法公正的监督作用也日益凸显。有观点认为舆论民意的参与是对司法的干预,但事实上民意对于司法公正的作用是助推而不是干预。
关键词 民意 司法 公正
下载PDF
台湾民意的三个层次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陈孔立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2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认为台湾民意有三个层次:一,"台湾民意"有"一般意见"与"政治态度"之分,是可以改变的、多元的;二,"台湾主流民意"有具体问题与总体发展之分,当前涉及台湾前途与两岸关系的主流民意有两岸关... 本文认为台湾民意有三个层次:一,"台湾民意"有"一般意见"与"政治态度"之分,是可以改变的、多元的;二,"台湾主流民意"有具体问题与总体发展之分,当前涉及台湾前途与两岸关系的主流民意有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维持现状以及"台湾认同"等;三,"台湾认同"的形成有其国际因素、内部因素以及大陆因素,它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等同于政治态度,"认同台湾"与"认同中国"并不一定互相对立。研究台湾民意的重点在于研究"台湾认同",需要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民意 台湾主流民意 台湾认同
下载PDF
试论20世纪40年代四川新县制下的基层民意机构 被引量:10
15
作者 曹成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9-95,共7页
20世纪 40年代 ,四川省按照国民政府制定的《县各级组织纲要》 ,力图在社会基层建立各级“民意机构”。然而 ,由于未能充分发动广大基层民众来公正选举民意机构 ,而是以“公正士绅”来代表民意 ,并且着重把“民意机构”当作完成各种行... 20世纪 40年代 ,四川省按照国民政府制定的《县各级组织纲要》 ,力图在社会基层建立各级“民意机构”。然而 ,由于未能充分发动广大基层民众来公正选举民意机构 ,而是以“公正士绅”来代表民意 ,并且着重把“民意机构”当作完成各种行政任务的工具 ,这就造成“民意机构”只代表地方士绅以及其他有产者的意志 ,在解决民众最感痛苦的诸如摊筹派募、征丁、吏治腐败等问题上作用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40年代 四川 新县制 地方自治 基层民意机构 国民政府 地方政府
下载PDF
热点事件中的网络舆论:缘起、产生、内涵与层次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薛可 许桂苹 赵袁军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8-83,55,共7页
[目的/意义]面对频发的网络舆情,有效引导和管控热点事件中的网络舆论成为近年来网络空间治理工作的重点。因此对网络舆论的缘起、产生、内涵和层次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网络舆论的正确认知,同时对网络舆论的有效治理大有裨益。... [目的/意义]面对频发的网络舆情,有效引导和管控热点事件中的网络舆论成为近年来网络空间治理工作的重点。因此对网络舆论的缘起、产生、内涵和层次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网络舆论的正确认知,同时对网络舆论的有效治理大有裨益。[方法/过程]在已有文献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网络舆论内涵的辨析,探讨了热点事件中民意、网络舆论以及网络舆情的前后递进关系,着重讨论了网络舆论的存在形态和层次演进,梳理了各层次舆论间的相互关系。[结果/结论]通过对网络舆论形态的深入分析可以得出民意、网络舆论与网络舆情的前后关系图,以及传播视角下热点事件中网络舆论主体、本体和客体层面的层次构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情 网络舆情 网络舆论 网络民意
下载PDF
20世纪40年代四川省新县制下地方自治的施行 被引量:7
17
作者 曹成建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6-38,共13页
本文探讨了 2 0世纪 4 0年代四川省新县制下的基层社会控制及民主的实际状况 ,指出四川省在当时所推行的基层地方自治仍未摆脱受行政控制的从属地位 ,行政工作先于、多于自治工作 ,“民意机构”非民众直接选举产生并且多反映地方有力者... 本文探讨了 2 0世纪 4 0年代四川省新县制下的基层社会控制及民主的实际状况 ,指出四川省在当时所推行的基层地方自治仍未摆脱受行政控制的从属地位 ,行政工作先于、多于自治工作 ,“民意机构”非民众直接选举产生并且多反映地方有力者的意志 ,它在解决民众最感痛苦的诸如“摊筹派募”、“征丁”以及“吏治腐败”等问题上的作用十分有限。国民政府在基层所实行的“以官治求自治”的所谓地方自治政策 ,非但未能发展地方事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自治 新县制 直接选举 统治基础 行政控制 民众 民主 四川 施行 实行
下载PDF
中国特色舆情理论研究及学科建设论略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来华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7-114,132,共9页
本文着重阐释了当前舆情理论和实践研究话语体系所具有中国特色的三个主要体现。一是对舆情现象的概念解释,以中国传统话语语境下舆情词语的历史使用涵义为基础,主要吸收了民意概念解释的相关内容,是舆情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要开端;二是... 本文着重阐释了当前舆情理论和实践研究话语体系所具有中国特色的三个主要体现。一是对舆情现象的概念解释,以中国传统话语语境下舆情词语的历史使用涵义为基础,主要吸收了民意概念解释的相关内容,是舆情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要开端;二是在论述舆情与舆论两个概念之间异同的基础上,阐释了舆情研究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了这种独立性是舆情理论和实践研究得以开展并不断完善的重要支点;三是对舆情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以及为党和政府提供直接的舆情信息汇集、分析、研判,使其成为了维护和推动民众与党和政府工作之间利益联系依存性和建设性的一门政策服务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舆情研究 民意和舆论 学科定位
下载PDF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特征浅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祁晓霞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6期116-119,共4页
网络舆论是互联网上唤起、形成的,一定时期内大多数网民对某一问题、现象所持的总体看法和观点。当前,网络舆论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较以前更加明显,但客观分析网络舆论的功用,还必须把它放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背景里加以考察,关... 网络舆论是互联网上唤起、形成的,一定时期内大多数网民对某一问题、现象所持的总体看法和观点。当前,网络舆论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较以前更加明显,但客观分析网络舆论的功用,还必须把它放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背景里加以考察,关注其形成过程中技术、个人、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复杂互动。在一个网络社会,如果要想实现更多群体性事件由"危"到"机"的转变,决不能忽略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深入分析。网上舆论应当被视作社会民意系统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体现了特定时期社会发展的某些重要问题。但网络舆论并不等同于民意,网络媒体提供了一种平等讨论的可能和被期待的环境,但仔细审视之后,我们发现平等充分的讨论在网上存在一系列显著障碍。研究网络舆论,需判断"主流意见"之下各种意见的冲突和消长过程,有时分析舆论产生、发展的过程,比单纯分析舆论的结果更具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社会 群体性事件 网络舆论 形成路径 民意特征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谢觉哉的乡村民主政治思想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正付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44-46,共3页
谢觉哉抗日战争时期的乡村民主政治思想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民主政治的支柱在于广泛的乡村;各别群众都有自己的组织;民主就得有民意机关。谢觉哉乡村民主政治思想对当时共产党在边区的基层民主政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对今天的村... 谢觉哉抗日战争时期的乡村民主政治思想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民主政治的支柱在于广泛的乡村;各别群众都有自己的组织;民主就得有民意机关。谢觉哉乡村民主政治思想对当时共产党在边区的基层民主政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对今天的村民民主自治建设也不无启迪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觉哉 乡村民主政治思想 民众组织 民意机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