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谚:法律生活道理与经验的民间形态——汉语谚语的法文化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霍存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4-154,共11页
法谚是生成并通行于大众中的有关法律的民间用语形态,属于俗文化范畴。在文化或观念的传承上,法谚比同属俗语的歇后语、惯用语要深入或深刻,比雅语的成语要细微。法谚之民间形态的根基,是大众法律生活道理与经验的总结和传授的需要。法... 法谚是生成并通行于大众中的有关法律的民间用语形态,属于俗文化范畴。在文化或观念的传承上,法谚比同属俗语的歇后语、惯用语要深入或深刻,比雅语的成语要细微。法谚之民间形态的根基,是大众法律生活道理与经验的总结和传授的需要。法谚所反映的法律生活的范围是比较宽广而全面的,囊括了当时社会法律生活的基本领域和主要的法律现象。法谚与法律的关系密切。它们基本上渊源于法律的规定、原则和精神,至少是与其密切相关。法谚与其他谚语关联甚紧,后者对其起支撑、加固或强化作用;法谚有时也衍化为外围谚语,进一步表达一种日常生活道理或经验。从法学、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的学科交叉角度,对法谚进行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谚 法律生活 民间形态 汉语谚语 法文化
下载PDF
流行歌词辞格的含蓄美及其文化解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树春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流行歌词之所以大量运用比喻、双关、借代、用典、象征等含蓄蕴藉的诸多辞格,是因为受到传统文化的支配性影响和为了趋同人们含蓄为美的心理之故。客观上说,这些辞格确实起到促进流行歌曲更好"流行"的作用,而且也是构成中...  流行歌词之所以大量运用比喻、双关、借代、用典、象征等含蓄蕴藉的诸多辞格,是因为受到传统文化的支配性影响和为了趋同人们含蓄为美的心理之故。客观上说,这些辞格确实起到促进流行歌曲更好"流行"的作用,而且也是构成中国流行歌曲"民族特色"的要素之一。但要注意把握分寸,辩证运用,当曲则曲,宜直则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歌词 辞格 含蓄美 文化 比喻 象征 用典 借代 运用规则
下载PDF
俄罗斯大众文学评议 被引量:4
3
作者 孙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7-123,共7页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俄罗斯大众文学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民众的审美情趣,逐步成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艺术体式。在借鉴西方优秀的大众文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俄罗斯文论家主要从语文学的视角对大众文学...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俄罗斯大众文学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民众的审美情趣,逐步成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艺术体式。在借鉴西方优秀的大众文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俄罗斯文论家主要从语文学的视角对大众文学进行了一番界定。侦探、言情、幻想小说是当代俄罗斯书刊市场上最为流行的大众文学题材,这些题材由一定的主题内容模式构成,又在艺术形式上进行拓展,具有了本民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学 消遣文学 情节模武
下载PDF
大众类图书《谜宫:如意琳琅图籍》的形式创新 被引量:3
4
作者 余晨璐 张帅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01-107,共7页
在数字化阅读、知识付费迅速发展的当下,纸质书的生存受到严峻挑战,传统的纸质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故宫出版社推出的创意互动解谜类图书《谜宫:如意琳琅图籍》通过独特的外观展现、数字化游戏设计、虚拟与现实相... 在数字化阅读、知识付费迅速发展的当下,纸质书的生存受到严峻挑战,传统的纸质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故宫出版社推出的创意互动解谜类图书《谜宫:如意琳琅图籍》通过独特的外观展现、数字化游戏设计、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等方式吸引读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启示图书出版工作者,当下纸质书的设计应从突出主题、引入新材料和新技术、创新互动形式等方面入手,突破固有的模式,大胆创新,以适应数字化时代图书出版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类图书 《谜宫·如意琳琅图籍》 出版 形式创新
下载PDF
论通俗小说人物描写词赋化程式之形成 被引量:3
5
作者 梁冬丽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49-56,共8页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人物描写具有高度程式化特征,即"前导语+词赋"的组合方式或"设问+铺陈"的修辞特征。这种程式的形成既受中国传统词、赋之描摹美人、英雄手法的影响,也得益于敦煌变文这样的通俗作品人物描写程式化...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人物描写具有高度程式化特征,即"前导语+词赋"的组合方式或"设问+铺陈"的修辞特征。这种程式的形成既受中国传统词、赋之描摹美人、英雄手法的影响,也得益于敦煌变文这样的通俗作品人物描写程式化创作的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小说 人物描写 词赋化 程式 形成
下载PDF
场域视角下的民初第一小说季刊《小说大观》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利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96-101,共6页
1915年,中国第一小说季刊《小说大观》创刊。作为面向市场的通俗文学刊物,《小说大观》不仅是集结作家、编辑、出版商这些文学场中主要行动者的重要活动平台,也是交织着政治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争斗的场域,其结果进而影响着刊物底... 1915年,中国第一小说季刊《小说大观》创刊。作为面向市场的通俗文学刊物,《小说大观》不仅是集结作家、编辑、出版商这些文学场中主要行动者的重要活动平台,也是交织着政治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争斗的场域,其结果进而影响着刊物底色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大观》 场域理论 通俗期刊 过渡形态
下载PDF
流行音乐中的艺术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马鑫明 刘宁妹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43-144,共2页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态,在美学意义上,是人类心理情感本体与社会实用功利意识的连结。它在形式层面上的积淀和表意层面上的张力构成了其艺术内涵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 流行音乐 艺术 形式层 表意层
下载PDF
人民主权内涵新释 被引量:2
8
作者 潘云华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62-65,共4页
以博丹主权思想为渊源的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由于无视并竭力回避公民之间利益协调的困难,存在着高估国家统一有序、压制公民个性的严重弊端。传统社会主义在追求人类的同质性理想的道路上,无疑承继了卢梭的以抽象"人民"掩盖... 以博丹主权思想为渊源的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由于无视并竭力回避公民之间利益协调的困难,存在着高估国家统一有序、压制公民个性的严重弊端。传统社会主义在追求人类的同质性理想的道路上,无疑承继了卢梭的以抽象"人民"掩盖、压制公民差异性的人民主权理论,难以协调主权与人权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它的必然结果。因此,只要我国依然存在着官僚主义的官场作风、严重的腐败等体制性弊病,那么,如何在国家统一与尊重公民个性的基础上重新诠释人民主权的内容与形式、探讨政治体制的改进,就应该始终成为法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主权 卢梭 博丹主权观念 对立统一
下载PDF
可穿戴智能首饰设计的形态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闫思羽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2年第18期151-153,共3页
智能穿戴产品指的是将操作系统以及传感、显示、芯片、无线通信、数据交互等技术集于一身的产品,种类众多,智能首饰是其中之一。可穿戴智能行业在近些年强势崛起,如我国的小米、华为,境外的Apple及三星等,各大科技企业争相进入可穿戴智... 智能穿戴产品指的是将操作系统以及传感、显示、芯片、无线通信、数据交互等技术集于一身的产品,种类众多,智能首饰是其中之一。可穿戴智能行业在近些年强势崛起,如我国的小米、华为,境外的Apple及三星等,各大科技企业争相进入可穿戴智能市场。当智能邂逅首饰碰撞出科技之美,便成就了智能首饰这一可穿戴智能产品的新类别。本研究利用智能穿戴产品开发,剖析与研讨了智能技术和首饰相融的最好着力点,进而对可穿戴智能首饰设计的形态与发展走向展开深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 智能首饰 设计 流行形态
下载PDF
市场需求与当代酒店建筑形式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锋 吴长福 《当代建筑》 2020年第5期138-140,共3页
消费型社会中,商品逻辑支配着当代酒店建筑形式,其中市场需求对其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将市场需求归为大众、精英和小众三个主要类别,通过对大量当代酒店建筑案例的分析,指出大众需求、精英需求和小众需求分别对应产生当代酒店建筑的流... 消费型社会中,商品逻辑支配着当代酒店建筑形式,其中市场需求对其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将市场需求归为大众、精英和小众三个主要类别,通过对大量当代酒店建筑案例的分析,指出大众需求、精英需求和小众需求分别对应产生当代酒店建筑的流行形式、时尚形式和个性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需求 当代酒店 流行形式
下载PDF
桂林抗战美术理论涉及的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国柱 《艺术探索》 2012年第1期49-53,76,共6页
抗战时期,桂林的美术家就创作的题材内容和具体艺术形式展开讨论,涉及艺术大众化、艺术的民族形式等命题。他们指出,抗战时期,美术的主要功能就是为抗战服务,美术家的使命就是最大程度地使美术作品发挥宣传抗日的作用。
关键词 桂林 抗战 美术理论 大众化 民族形式
下载PDF
重新反思作为“范式”的教科书哲学——基于学术形态、政治形态、大众形态相统一的视角
12
作者 张艳涛 王开艳 《桂海论丛》 2013年第4期40-44,共5页
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哲学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和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从学术形态、政治形态、大众形态相统一的视角看,作为"范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在马克思主义中... 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哲学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和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从学术形态、政治形态、大众形态相统一的视角看,作为"范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方面功不可没,但无疑也需要重新反思其利弊得失,从而沿着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不断发展。深入研究作为"范式"的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哲学,揭示其深层理论困难,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 教科书哲学 学术形态 政治形态 大众形态
下载PDF
The Three Forms of the Marxist Philosophy and Their Historical Fate
13
作者 Han Qingxiang Zhang Yantao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1年第2期19-34,共16页
The "general problem" that Marx's philosophy analyzes and aims to solve is capital's ownership of labor-power and the emancipation of the proletariat. In the course of exploring this problem, Marx's philosophy de... The "general problem" that Marx's philosophy analyzes and aims to solve is capital's ownership of labor-power and the emancipation of the proletariat. In the course of exploring this problem, Marx's philosophy developed three basic, organically integrated forms: the popular, the scholarly and the political. However, the post-Marx history of Marxist philosophy has seen these three forms evolve differently and meet with different fates. The situ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The popular form is proposed but not fully realized; the scholarly form is robust but estranged from politics and the public; and the political form is prominent but needs further academic support and popular recognition.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arxist philosophical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China, we must not only clarify the integral structure of Marx's philosophy but also create 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avorable to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a view to facilitating the benign interaction of the three basic f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xist philosophy popular form scholarly form political form
原文传递
缺陷面料肌理的流行及其表现形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文艳 胡迅 《设计》 2016年第7期128-129,共2页
随着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设计师通过对面料肌理进行不同的设计和创作,从而缺陷面料应运而生。面料肌理是设计师用来抒发情感的设计语言,面料肌理设计已成为服装设计的重要手段。缺陷面料的灵活运用可以赋予服装不同的表情和气质,丰富和... 随着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设计师通过对面料肌理进行不同的设计和创作,从而缺陷面料应运而生。面料肌理是设计师用来抒发情感的设计语言,面料肌理设计已成为服装设计的重要手段。缺陷面料的灵活运用可以赋予服装不同的表情和气质,丰富和表现设计构思,从而刺激观者的感官神经,最终使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本文首先是对缺陷面料的流行分析,继而对其表现形式进行研究和探索,为服装设计行业和服装设计师提供些许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面料肌理 流行 表现形式
下载PDF
邓洪山五音戏表演艺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蔚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65-71,共7页
邓洪山是山东五音戏早期表演艺术家(工青衣花旦),对五音戏的形成与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邓洪山自幼受家庭环境熏陶,后天勤学苦练,博采众长,经多年艺术实践逐步形成雅俗相融、形神兼备、唱中带说的艺术风格与表演特色。"演的活一点... 邓洪山是山东五音戏早期表演艺术家(工青衣花旦),对五音戏的形成与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邓洪山自幼受家庭环境熏陶,后天勤学苦练,博采众长,经多年艺术实践逐步形成雅俗相融、形神兼备、唱中带说的艺术风格与表演特色。"演的活一点,好一点,像一点"的理念,是他创新求变的终生艺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洪山 五音戏 悠板 雅与俗 形与神
下载PDF
不妨随俗自婵娟——从流行歌曲视角看唐宋词的通俗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秋敏 《殷都学刊》 2007年第2期81-86,共6页
作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唐宋词具有鲜明的通俗性特征。这不仅表现在其音乐性质的世俗化,更表现在其歌词所反映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想乃至人生价值定位都与以雅文化为核心的正统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一方面导致了雅俗文化的冲突和对... 作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唐宋词具有鲜明的通俗性特征。这不仅表现在其音乐性质的世俗化,更表现在其歌词所反映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想乃至人生价值定位都与以雅文化为核心的正统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一方面导致了雅俗文化的冲突和对峙,另一方面,它们又促成了这两种文化的渗透与融合,从而使宋代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雅俗交融共存的良性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流行歌曲视角 通俗特征 表现形态 价值分析
下载PDF
网络大众民族主义表现方式与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奕翔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57-64,共8页
网络大众民族主义指的是以大众文化的形态出现在网络上的民族主义。其表现方式有帖子、Q群消息、博客与微博、网络游戏、网络新闻、黑客等等。其特征是:更为可见的大众性、更为多元的互动性、多样化的表达形式和狂欢式的话语风格、即时... 网络大众民族主义指的是以大众文化的形态出现在网络上的民族主义。其表现方式有帖子、Q群消息、博客与微博、网络游戏、网络新闻、黑客等等。其特征是:更为可见的大众性、更为多元的互动性、多样化的表达形式和狂欢式的话语风格、即时的反应与巨大的影响。网络大众民族主义惊人的号召力、多样化的形式和强大的现实影响力,越来越引起研究者和决策者的重视。在未来,它仍将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论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民族主义 大众文化 形式 特征
下载PDF
《孟子》“塗有餓莩”解
18
作者 周俊勛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22年第1期197-201,共5页
從東漢趙岐注以來,“餓莩”中的“莩”都被釋爲“餓死的人”。這并不是“莩”的詞義,而是“餓莩”的語境義的誤解。從文字演變和使用情况看,“莩”是“■”的俗寫,而“■”是“■”的義類化類推字,“殍”是“莩”的義類化類推字;“莩”... 從東漢趙岐注以來,“餓莩”中的“莩”都被釋爲“餓死的人”。這并不是“莩”的詞義,而是“餓莩”的語境義的誤解。從文字演變和使用情况看,“莩”是“■”的俗寫,而“■”是“■”的義類化類推字,“殍”是“莩”的義類化類推字;“莩”和“殍”都是“踣”或“殕”的借義字。從先秦“餓”的詞語組合看,“餓莩”不是動補結構,而是連動結構,其含義當爲“因餓而倒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餓殍 俗寫 倒仆
原文传递
试论清末华北民变的组织发动形式及领导者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清坡 郑京辉 《保定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7-40,共4页
清末华北民变的发生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将个人行动转变为集体行动的过程中,分别有社会感染、基于个人领导的组织发动、民间组织的作用等几种方式起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几乎乡村的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而那些乡村社区中的精英人物则无可... 清末华北民变的发生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将个人行动转变为集体行动的过程中,分别有社会感染、基于个人领导的组织发动、民间组织的作用等几种方式起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几乎乡村的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而那些乡村社区中的精英人物则无可争议地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变 组织发动形式 领导者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新诗的“大众化形式”采用与传播——以《新诗歌》为中心
20
作者 邬非非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13-419,共7页
1932年成立的中国诗歌会,作为"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新诗歌团体,创办了以《新诗歌》为代表的一系列诗歌刊物,在20世纪30年代承担起了无产阶级诗歌创作和传播的重任。这一时期的左翼诗歌表现出鲜明的"大众化"创作倾向... 1932年成立的中国诗歌会,作为"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新诗歌团体,创办了以《新诗歌》为代表的一系列诗歌刊物,在20世纪30年代承担起了无产阶级诗歌创作和传播的重任。这一时期的左翼诗歌表现出鲜明的"大众化"创作倾向和时代特征,呼吁使用"大众化形式"来创作诗歌,追求诗歌语言的口语化和可朗诵性,以增强无产阶级诗歌在民众中的感染力和传播力。这一时期的左翼诗人从歌谣等"旧形式"中汲取诗歌资源,借此建设适应时代需求的"大众化"新形式。"大众合唱诗"作为"大众化形式"的建设代表,表现出较强的"戏剧化"特征,也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文体互渗的现象。这一时期的左翼新诗不仅摆脱了之前理论殷实而作品贫乏的"国语诗歌"创作困境,而且真正实现了无产阶级诗歌甚至是新诗的大众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新诗 “大众化形式” 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