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悬浮填料在ASBBR厌氧氨氧化系统中的性能比较与微生物解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钧 于德爽 +5 位作者 王晓霞 宋新新 李传举 李佳 林甲 刘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438-2448,共11页
选取聚乙烯(T1)和聚氨酯(T2)两种悬浮填料投入到两套相同厌氧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ASBBR)R1和R2中,以城市生活污水为配水基质,考察了两种填料在ASBBR中的性能及菌群结构特征,选出更适宜厌氧氨氧化(ANAMMOX)菌生长的填料.结果表明:R1和R2... 选取聚乙烯(T1)和聚氨酯(T2)两种悬浮填料投入到两套相同厌氧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ASBBR)R1和R2中,以城市生活污水为配水基质,考察了两种填料在ASBBR中的性能及菌群结构特征,选出更适宜厌氧氨氧化(ANAMMOX)菌生长的填料.结果表明:R1和R2反应器分别在第93 d和73 d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并实现稳定运行.稳定运行阶段,R1、R2系统总无机氮(TI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88.34%、87.97%.此外,运行第150 d时,测得单个T1、T2填料的ANAMMOX菌活性分别为5.70和3.70 mg·g^-1·h^-1.同时,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结果证明,球状菌在T1填料上的数量比同倍数下T2填料上多,且杂菌较少.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T1、T2填料上Candidatus anammoxoglobus菌属相对丰度分别为75.29%和38.23%.本研究表明,相比于聚氨酯(T2)填料,聚乙烯(T1)填料更适宜ANAMMOX菌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污水 厌氧氨氧化 生物膜 聚乙烯填料 聚氨酯填料
原文传递
聚四氟乙烯表面改性及粘接 被引量:8
2
作者 陈虹 寇开昌 +1 位作者 李子寓 张宇 《粘接》 CAS 2013年第11期77-81,共5页
分析了聚四氟乙烯难粘的原因,综述了PTFE表面的化学改性法、高能辐射接枝法、高温熔融法、ArF激光辐射改性、离子束注入改性法和等离子体处理法,介绍了常用表面改性剂和几种新型胶粘剂。展望了解决聚四氟乙烯材料粘接难题的研发方向。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PTFE) 表面改性 粘接性能 胶粘剂
下载PDF
活性碳纤维/聚氨酯泡沫复合载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周林成 白雪 李彦锋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79-684,共6页
将活性碳纤维与聚氨酯原料混合发泡,制备一种新型活性碳纤维/聚氨酯泡沫复合载体。活性碳纤维的加入提高了聚氨酯泡沫的亲水性、孔隙率,改善了聚氨酯泡沫载体生物相容性、化学和生物稳定性能,延长了聚氨酯泡沫的使用寿命,在活性碳纤维... 将活性碳纤维与聚氨酯原料混合发泡,制备一种新型活性碳纤维/聚氨酯泡沫复合载体。活性碳纤维的加入提高了聚氨酯泡沫的亲水性、孔隙率,改善了聚氨酯泡沫载体生物相容性、化学和生物稳定性能,延长了聚氨酯泡沫的使用寿命,在活性碳纤维的添加量为3(wt)%~5(wt)%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碳纤维 聚氨酯泡沫 复合载体 固定化微生物
原文传递
微生物固定化网状聚氨酯载体的研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启霞 徐灏龙 吴斌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44,共4页
介绍微生物固定化网状聚氨酯泡沫塑料载体的制备工艺,着重讨论多元醇种类和用量、发泡剂用量和发泡工艺对泡沫孔径和密度等的影响,并对这种新型载体和陶粒载体的应用实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污水处理中,网状聚氨酯泡沫塑料附着的菌量... 介绍微生物固定化网状聚氨酯泡沫塑料载体的制备工艺,着重讨论多元醇种类和用量、发泡剂用量和发泡工艺对泡沫孔径和密度等的影响,并对这种新型载体和陶粒载体的应用实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污水处理中,网状聚氨酯泡沫塑料附着的菌量多,是较好的新型微生物固定化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固定化 网状载体
下载PDF
废旧聚氨酯泡沫回收利用技术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刚 徐金球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6,49,共6页
综述了不同的聚氨酯泡沫回收方法,重点阐述了直接回收法、化学法、微生物载体法及回收热能的研究进展。分析评价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聚氨酯 直接回收 化学法 载体 热能回收
下载PDF
不同生物膜载体下MBBR中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新波 张祖敏 +5 位作者 宋姿 祁丽 张丹 刘阳 纪冬丽 温海涛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3-68,共6页
以沸石粉和聚氨酯海绵为原料制备新型生物膜载体,对比分析了投加新型载体和传统聚氨酯海绵载体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性脱氮菌属的演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微生物在新型载体和传统聚氨酯海绵载体上的生长速... 以沸石粉和聚氨酯海绵为原料制备新型生物膜载体,对比分析了投加新型载体和传统聚氨酯海绵载体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性脱氮菌属的演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微生物在新型载体和传统聚氨酯海绵载体上的生长速率分别为0. 009 5和0. 006 5 g/(g载体·d)。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的分析,两种生物膜载体上的菌群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是最占优势的两种菌:Shannon x ACE和Cliaol等指数表明新型载体上微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稳定,并且存在较多的反硝化功能性菌属(Sphaerotilus、Flavobacterium和Thermomonas等),从而提高了 MBBR工艺的脱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聚氨酯海绵 生物膜载体 微生物群落 功能性菌属
原文传递
改性聚氨酯载体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耿佳 冯芳 +1 位作者 孔丹 王东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5-149,共5页
利用聚丁二酰亚胺对聚氨酯泡沫体进行化学改性处理,研究改性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处理高氨氮模拟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当聚氨酯单元与聚丁二酰亚胺单元摩尔比为10∶1时,对泡沫进行改性后聚氨酯泡沫载体亲水性能良好,且具有较高的微生物负... 利用聚丁二酰亚胺对聚氨酯泡沫体进行化学改性处理,研究改性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处理高氨氮模拟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当聚氨酯单元与聚丁二酰亚胺单元摩尔比为10∶1时,对泡沫进行改性后聚氨酯泡沫载体亲水性能良好,且具有较高的微生物负载量。改性后泡沫体上具有化学活性的官能团增加,有利于通过载体结合法固定化微生物细胞;,改性后的聚氨酯泡沫体作为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用于模拟废水处理时,对主要污染指标呈现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塑料 聚丁二酰亚胺 化学改性 高氨氮废水 生物膜载体
下载PDF
壳聚糖改性聚氨酯载体处理高氨氮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耿佳 冯芳 +1 位作者 孔丹 王东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利用壳聚糖对聚氨酯泡沫体进行化学改性处理,改性载体固定化微生物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考察改性后聚氨酯泡沫的密度、孔径、孔隙率、持水倍率等物性参数变化,并研究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和挂膜率。结果表明:当壳聚糖溶液质量分数为2%、壳... 利用壳聚糖对聚氨酯泡沫体进行化学改性处理,改性载体固定化微生物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考察改性后聚氨酯泡沫的密度、孔径、孔隙率、持水倍率等物性参数变化,并研究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和挂膜率。结果表明:当壳聚糖溶液质量分数为2%、壳聚糖与戊二醛物质的量比为10∶1时,对聚氨酯泡沫进行改性后载体亲水性能良好,并具有较高的微生物负载量。进行曝气生物滤池的实验,研究优选改性聚氨酯泡沫体用于模拟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改性生物膜载体对主要污染指标呈现出良好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塑料 壳聚糖 化学改性 废水处理 生物膜载体
下载PDF
一种负载型生物载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基先 曾红云 +4 位作者 周义 邱珊 马放 王蕾 肖大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16-621,共6页
为强化载体表面生物膜的活性,研究以水性聚氨酯(waterborne polyurethane)为介质制备负载电气石的聚氨酯(tourmaline on polyurethane,TPU)载体.用扫描电镜(SEM)和持水倍率表征载体的物理性能,并且考察TPU载体对挂膜量及硝化能力的影响... 为强化载体表面生物膜的活性,研究以水性聚氨酯(waterborne polyurethane)为介质制备负载电气石的聚氨酯(tourmaline on polyurethane,TPU)载体.用扫描电镜(SEM)和持水倍率表征载体的物理性能,并且考察TPU载体对挂膜量及硝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聚氨酯浓度能够影响TPU载体对电气石的负载量,导入电气石可以优化TPU载体上极性基团的数量以及环境pH值,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在TPU载体上的不可逆附着量分别提高了74.82%和71.89%.与未投载体相比,NH4+-N和NO2--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8.12%和9.08%,表明优化的TPU载体能促进硝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 电气石 水性聚氨酯 硝化菌 生物膜 载体
原文传递
亲水化改性生物载体聚氨酯泡沫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凯 张子贤 +2 位作者 李晓燕 武福平 周添红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58-1660,1665,共4页
采用化学氧化加丙烯酸接枝技术对聚氨酯泡沫(PUF)进行亲水化改性,考察了接枝时间、接枝温度以及接枝单体的浓度对亲水化改性的影响,并对改性前后的PUF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改性条件:接枝温度40℃,接枝时间1.5 h... 采用化学氧化加丙烯酸接枝技术对聚氨酯泡沫(PUF)进行亲水化改性,考察了接枝时间、接枝温度以及接枝单体的浓度对亲水化改性的影响,并对改性前后的PUF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改性条件:接枝温度40℃,接枝时间1.5 h,丙烯酸浓度2.5 mol/L;羟基接枝到了PUF上,有效提高了PUF的亲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 生物载体 亲水化改性 接枝
下载PDF
聚氨酯生物膜载体处理高氨氮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耿佳 冯芳 +1 位作者 孔丹 王东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4-127,共4页
利用NaOH对聚氨酯泡沫塑料进行碱解扩孔处理,研究其作为微生物膜载体应用于曝气生物滤池,处理高氨氮模拟废水的效果。泡沫经ω=8%NaOH溶液处理0.5、1和1.5 h,结果表明:扩孔后的聚氨酯载体在孔隙率、持水倍率等方面都有所提高。碱解0.5 ... 利用NaOH对聚氨酯泡沫塑料进行碱解扩孔处理,研究其作为微生物膜载体应用于曝气生物滤池,处理高氨氮模拟废水的效果。泡沫经ω=8%NaOH溶液处理0.5、1和1.5 h,结果表明:扩孔后的聚氨酯载体在孔隙率、持水倍率等方面都有所提高。碱解0.5 h对聚氨酯处理效果最好,孔隙率达到93.4%,持水倍率达到31.4。碱解扩孔处理聚氨酯泡沫载体亲水性能良好,微生物负载量达到264.35 mg/g,具有较高的微生物负载量。使用扩孔前后的聚氨酯泡沫作为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用于模拟废水处理时,对于污水各指标的去除效果表明,对COD、NH4+-N等均具有较好的降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塑料 碱解处理 废水处理 生物膜载体
下载PDF
聚氨酯泡沫固定化菌脱色偶氮染料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师奇 朱超 杨冰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6期27-32,共6页
以水、甲基硅油、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乙醇胺联合聚酯多元醇等制备的聚氨酯泡沫为微生物固定化载体,考察了异质孔径聚氨酯泡沫载体固定的偶氮染料高效脱色菌对金橙I的脱色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一个运行周期,大、小孔径聚氨酯泡沫所... 以水、甲基硅油、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乙醇胺联合聚酯多元醇等制备的聚氨酯泡沫为微生物固定化载体,考察了异质孔径聚氨酯泡沫载体固定的偶氮染料高效脱色菌对金橙I的脱色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一个运行周期,大、小孔径聚氨酯泡沫所构建的微生物固定化系统对金橙I的最优脱色率分别为96.2%和94.8%;向小孔径聚氨酯泡沫固定化系统中添加碳源后,其脱色率最终达到了97.4%.两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COD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H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该固定化系统在连续式和序批式运行模式下对高浓度金橙I染料的脱色率分别为93.8%和8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 孔径 固定化载体 偶氮染料脱色
下载PDF
基于BPU新型生物载体的废水处理应用研究
13
作者 孙坚明 陈淇 +1 位作者 陈加棋 任洁琼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229-230,250,共3页
生物载体作为生物膜法的核心,其整体质量对废水处理工作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既有废水处理工作中所使用的传统商用生物载体往往存在亲和力差、挂膜困难甚至无法挂膜等缺陷,因此研发新型生物载体用以提升废水处理工作的效率,对生物膜反应... 生物载体作为生物膜法的核心,其整体质量对废水处理工作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既有废水处理工作中所使用的传统商用生物载体往往存在亲和力差、挂膜困难甚至无法挂膜等缺陷,因此研发新型生物载体用以提升废水处理工作的效率,对生物膜反应器的应用与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采用物理涂覆方法制备生物亲和性聚氨酯(文中简称为BPU),对该载体的表观特征以及化学组分进行表征,并将其作为可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基体开展废水处理工作,以此对BPU的生物亲和性以及废水处理效果进行评价。希望本文研究结果能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亲和性聚氨酯 BPU 生物载体 废水处理
下载PDF
采用生物亲和聚氨酯处理污水的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方琳 叶正芳 +3 位作者 陈艳玲 翟雪 康蒙恩 白雪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47-2155,共9页
作为生物膜法的核心,生物载体在污水处理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传统的商用生物载体存在生物亲和性差、挂膜困难等固有缺陷,因此,开发新型载体用以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对生物膜反应器的应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物理涂覆方法制备得到BPU(... 作为生物膜法的核心,生物载体在污水处理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传统的商用生物载体存在生物亲和性差、挂膜困难等固有缺陷,因此,开发新型载体用以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对生物膜反应器的应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物理涂覆方法制备得到BPU(生物亲和性聚氨酯),对载体的表观特性和化学组分进行表征,并将其作为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填料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初步评价BPU的生物亲和性和污水处理效果,之后通过比较生物膜生长情况差异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对其增效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改性增加了载体表面的粗糙度和比表面积,载体表面Zeta电位由(−31.70±1.93)mV变为(2.14±0.14)mV,接触角由44.50°±0.14°降至24.88°±1.46°.②投入生物膜反应器使用后,BPU表面附着的生物量和胞外聚合物(EPS)分泌量增加,生物膜组成结构得到改善,TN和NH_(4)^(+)-N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6.27%±0.30%和13.74%±0.68%.③微生物分析表明,BPU丰富了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脱氮功能菌数量增加,从而促进了污染物的去除.研究显示,BPU具有良好的生物亲和性,能够有效提高生物膜反应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载体改性 生物亲和性 污水处理
下载PDF
有机物冲击对颗粒污泥/填料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安雪迪 彭永臻 +1 位作者 李自强 邱珊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7-23,共7页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与生物膜均有助于污泥的持留,为研究实际废水中存在的有机物冲击对两种状态厌氧氨氧化污泥的影响差异,将颗粒污泥与聚氨酯海绵填料置于同一反应器内,进行厌氧氨氧化污泥的挂膜,以及高氨氮废水的长期培养驯化。经过12...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与生物膜均有助于污泥的持留,为研究实际废水中存在的有机物冲击对两种状态厌氧氨氧化污泥的影响差异,将颗粒污泥与聚氨酯海绵填料置于同一反应器内,进行厌氧氨氧化污泥的挂膜,以及高氨氮废水的长期培养驯化。经过120 d的运行,颗粒/填料复合反应器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氮去除率,进水NH_4^+-N浓度从30 mg/L提高至420 mg/L,容积去除负荷从0.08 kgN/(m^3·d)提升至3.39 kgN/(m^3·d),系统内厌氧氨氧化活性良好。通过平行批次试验,对颗粒污泥和生物膜在不同浓度有机物冲击下的去除效果进行对比,在初始NO_2^--N为125 mg/L左右、COD≤200 mg/L时,两种体系中厌氧氨氧化反应均没有受到抑制,且一定程度得到了促进;而COD在300 mg/L时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相比于生物膜,等质量的颗粒污泥表现出了更好的抵抗有机物冲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颗粒污泥 聚氨酯填料 厌氧氨氧化 有机物冲击
原文传递
阳离子型聚氨酯泡沫载体的制备及对活性污泥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德源 冯权 +2 位作者 王玉晓 唐黎明 邢新会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9-684,共6页
通过在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备过程中加入不同用量的N-甲基二乙醇胺(简称N-MDA),并对聚氨酯泡沫进行酸化处理,得到了一系列阳离子型聚氨酯泡沫塑料(简称改性PUF),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醋酸和磷酸(质量比为1∶1)作为N-MDA... 通过在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备过程中加入不同用量的N-甲基二乙醇胺(简称N-MDA),并对聚氨酯泡沫进行酸化处理,得到了一系列阳离子型聚氨酯泡沫塑料(简称改性PUF),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醋酸和磷酸(质量比为1∶1)作为N-MDA的催化抑制剂,可在较宽N-MDA用量范围内顺利合成改性PUF.随着N-MDA用量的增加,改性PUF的回弹率、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均出现先增强后降低的趋势,而阳离子含量和亲水性不断增加.进一步将改性PUF作为固定化载体用于吸附活性污泥,结果显示,由于亲水性的增强和静电相互作用,改性PUF对活性污泥的吸附速度明显高于普通聚氨酯泡沫(简称对比PUF),其对活性污泥的单位体积吸附量最高可达180 g/L,是对比PUF(80 g/L)的2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塑料 亲水性 阳离子 固定化载体
原文传递
基于聚氨酯海绵载体的棘孢木霉固体发酵培养基筛选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小龙 石朝慧 +8 位作者 乔燚 游钟浩 顾钢 林智慧 周挺 梁颁捷 陈承亮 刘国坤 肖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6,共9页
以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THGY-01(CGMCC No:22422)为试验菌株,对其在聚氨酯海绵载体上固体发酵产孢的培养基种类、浓度及促进产孢元素进行了筛选与优化。以聚氨酯海绵载体的单位质量产孢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对11种碳源... 以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THGY-01(CGMCC No:22422)为试验菌株,对其在聚氨酯海绵载体上固体发酵产孢的培养基种类、浓度及促进产孢元素进行了筛选与优化。以聚氨酯海绵载体的单位质量产孢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对11种碳源、6种氮源和14种无机盐(8种含大量元素,6种含微量元素)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糖蜜为产孢最佳的碳源,发酵6 d时,浓度为5%(V/V)处理的产孢量达4.92×10^(9)孢子/g;发酵8 d时,浓度为30.0%(V/V)处理的产孢量达到18.86×10^(9)孢子/g,其产孢量是其他碳源最高产孢量的11.45倍;筛选出产孢最佳的氮源为酵母粉,发酵6d时,浓度为0.4%(M/V)处理的产孢量可达1.42×10^(9)孢子/g,其产孢量是其他氮源最高产孢量的1.27倍。研究还发现,一定浓度范围内含钾离子的无机盐可提高聚氨酯海绵载体上木霉菌固体发酵的孢子产量,向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为0.20%(M/V)的KH_(2)PO_(4),发酵6 d时孢子产量达2.31×10^(9)孢子/g,比对照产孢量高203倍;一些微量元素如Cu、Zn、Mn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菌株的产孢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研究为棘孢木霉在聚氨酯海绵载体上的固体发酵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孢木霉 聚氨酯海绵 惰性载体 固体发酵 培养基
下载PDF
作为药物载体的聚氨酯纳米胶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建鹏 赵昱贺 +1 位作者 沈丁丰 罗振扬 《聚氨酯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共5页
聚氨酯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合成简单且分子结构可设计性强等优点,不可降解的聚氨酯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已经得到应用。目前可生物降解聚氨酯纳米胶束用作药物载体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综述主要从生物相容性、刺激响应性、靶向作用... 聚氨酯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合成简单且分子结构可设计性强等优点,不可降解的聚氨酯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已经得到应用。目前可生物降解聚氨酯纳米胶束用作药物载体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综述主要从生物相容性、刺激响应性、靶向作用、细胞摄取能力强的聚氨酯纳米胶束这几个方面,介绍了作为药物载体的可生物降解聚氨酯纳米胶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纳米胶束 药物载体
下载PDF
聚氨酯微胶囊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凡 杨建军 +2 位作者 吴庆云 张建安 吴明元 《粘接》 CAS 2013年第12期80-83,共4页
聚氨酯的微胶囊化制备工艺因其有别于常规聚氨酯材料的制备工艺,所得材料的性能也更具其自身特色,同时因为芯材的存在赋予了聚氨酯材料新的功能,大幅度扩展了聚氨酯材料的应用范围。本文介绍了聚氨酯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建筑、纺织、医... 聚氨酯的微胶囊化制备工艺因其有别于常规聚氨酯材料的制备工艺,所得材料的性能也更具其自身特色,同时因为芯材的存在赋予了聚氨酯材料新的功能,大幅度扩展了聚氨酯材料的应用范围。本文介绍了聚氨酯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建筑、纺织、医药、农业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聚氨酯(PU) 涂料 药物载体 织物整理
下载PDF
聚氨酯用作抗癌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菘 周瑜 +2 位作者 刘静怡 陈红祥 陶旺旺 《聚氨酯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共3页
将聚氨酯抗癌药物载体分为靶向输送型、敏感释药型和增强摄取型3种类型,介绍了在抗癌药物载体领域聚氨酯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关键词 聚氨酯 药物载体 胶束 抗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