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烟曲霉菌早期混合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更森 孔晋亮 +4 位作者 罗劲 包崇喜 丁雨迪 王可 蔡双启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61-965,970,共6页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系统(QS)对早期铜绿假单胞菌-烟曲霉菌混合生物被膜(BF)的体外影响。为临床相关混合微生物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建立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和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缺陷菌株(P.aΔlasI/rhlI)分...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系统(QS)对早期铜绿假单胞菌-烟曲霉菌混合生物被膜(BF)的体外影响。为临床相关混合微生物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建立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和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缺陷菌株(P.aΔlasI/rhlI)分别与临床分离的烟曲霉菌株(A.f)形成混合BF,及单独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缺陷菌株(P.aΔlasI/rhlI)、烟曲霉菌生物被膜,pH为7.0的RPMI-1640组作为空白对照组,于孵育24h,用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二甲氧唑黃(XTT)比色法评价生物被膜体外生长动力学;正置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表面形态。结果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24h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提示,P.aΔlasI/rhlI+A.f混合生物被膜厚度大于其他各组(P<0.05);PAO1+A.f混合生物被膜厚度与单纯烟曲霉生物被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TT比色法生长动力学检测显示,P.aΔlasI/rhlI+A.f混合组活力强于PAO1+A.f组(P<0.05);正置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表面形态提示,镜下P.aΔlasI/rhlI+A.f混合生物被膜中可见烟曲霉菌丝密度大于PAO1+A.f组,PAO1+A.f组菌丝密度较单独A.f组减少。结论 QS对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烟曲霉菌株(A.f)早期混合生物被膜的形成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烟曲霉菌 密度感应系统 混合生物被膜
原文传递
异绿原酸联合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烟曲霉混合生物被膜的体外协同抑菌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更森 涂荣祖 +1 位作者 洪训宇 孔晋亮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63-767,共5页
目的研究金银花活性成分异绿原酸及联合伏立康唑+头孢他啶对早期铜绿假单胞菌-烟曲霉菌混合生物被膜的体外协同抑菌作用。方法体外构建早期24 h静止铜绿假单胞菌-烟曲霉混合生物被膜模型并建立不同浓度(250、500、1000μg/ml)的异绿原... 目的研究金银花活性成分异绿原酸及联合伏立康唑+头孢他啶对早期铜绿假单胞菌-烟曲霉菌混合生物被膜的体外协同抑菌作用。方法体外构建早期24 h静止铜绿假单胞菌-烟曲霉混合生物被膜模型并建立不同浓度(250、500、1000μg/ml)的异绿原酸组及联合抗生素组(1μg/ml伏立康唑+16μg/ml头孢他啶)分别作用24 h,扫描电镜(SEM)观察生物被膜形态学改变;结晶紫染色法定量生物被膜;XTT减低法测混合生物被膜内烟曲霉及铜绿假单胞菌的总代谢活性。结果电镜观察证实异绿原酸可破坏早期混合生物被膜结构使胞外基质减少;且异绿原酸联合抗生素组较单纯抗生素联合组对混合菌体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使载体上生物被膜的量明显降低。结晶紫染色法提示:250、500、1000μg/ml异绿原酸组总被膜定量与250、500、1000μg/ml异绿原酸联合伏立康唑+头孢他啶组、伏立康唑+头孢他啶组、空白对照组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TT比色法提示:对于早期混合生物被膜,异绿原酸联合抗生素组与空白组、异绿原酸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代谢活性明显减低(抑制率达50%)。结论异绿原酸在体外不能杀死铜绿假单胞菌-烟曲霉混合生物被膜内菌体,但对早期铜绿假单胞菌-烟曲霉混合生物被膜具有破坏作用,使得异绿原酸联合伏立康唑+头孢他啶对早期混合生物被膜的破坏作用明显强于伏立康唑联合头孢他啶组,且均呈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烟曲霉 混合生物被膜 异绿原酸 伏立康唑 头孢他啶
原文传递
1,2-二羟基蒽醌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混合生物膜的作用研究
3
作者 张永臣 虞玲 +1 位作者 黄菁 陈飞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分析1,2-二羟基蒽醌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混合生物膜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临床分离鉴定的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以及2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1,2-二羟基蒽醌作用... 目的分析1,2-二羟基蒽醌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混合生物膜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临床分离鉴定的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以及2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1,2-二羟基蒽醌作用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DAY185混合菌群生长能力变化,并进一步采用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测定1,2-二羟基蒽醌作用前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DAY185单独生长时以及混合生物膜形成能力差异。结果1,2-二羟基蒽醌可以明显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DAY185混合菌群的生长能力;静态生物膜实验显示1,2-二羟基蒽醌可以明显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DAY185混合生物膜的形成能力,其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白念珠菌DAY185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结论1,2-二羟基蒽醌可以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混合生物膜形成的能力,其机制主要通过降低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相关基因ALS3和RBT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念珠菌 混合生物膜 1 2-二羟基蒽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