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印迹手性整体柱的制备及对非对映异构体的分离 被引量:26
1
作者 黄晓冬 邹汉法 +3 位作者 毛希琴 罗权舟 陈小明 肖湘竹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6-438,共3页
采用原位分子印迹技术 ,单步制备了一种辛可宁印迹的手性整体柱。为了提高柱效和选择性 ,选择了相对低极性的甲苯 /十二醇复合致孔体系。在等度及梯度洗脱条件下 ,非对映异构体辛可宁与辛可尼丁被完全分离。等度洗脱中相对较宽的色谱峰... 采用原位分子印迹技术 ,单步制备了一种辛可宁印迹的手性整体柱。为了提高柱效和选择性 ,选择了相对低极性的甲苯 /十二醇复合致孔体系。在等度及梯度洗脱条件下 ,非对映异构体辛可宁与辛可尼丁被完全分离。等度洗脱中相对较宽的色谱峰可以在梯度洗脱中得到改善。同时考察了流动相中醋酸浓度、流速以及温度对分离的影响。由于柱中存在大的流通孔 ,大大降低了分离过程中的柱压降 ,从而使这种色谱柱能够在相对高的流速下使用。提高温度可以提高分离因子 ,在 60℃获得最大分离因子 5 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整体柱 制备 分子印迹 原位聚合 手性分离 非对映异构体 色谱固定相
下载PDF
球形分子烙印聚合物分离立体异构体 被引量:23
2
作者 孟子晖 王进防 +2 位作者 周良模 王清海 朱道乾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了粒径为50~70μm的均匀球形的分子烙印聚合物,对立体异构体辛可宁和辛可尼丁获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α=2.89,Rs=0.76)。通过对物理性质的研究发现:球形的分子烙印聚合物呈均匀完美的球形,并具有良好的热... 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了粒径为50~70μm的均匀球形的分子烙印聚合物,对立体异构体辛可宁和辛可尼丁获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α=2.89,Rs=0.76)。通过对物理性质的研究发现:球形的分子烙印聚合物呈均匀完美的球形,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相 异构体分离 HPLC 填料 分子烙印聚合物
下载PDF
原位聚合那格列奈分子印迹手性固定相的分子识别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尹俊发 杨更亮 +2 位作者 张轶华 刘海燕 陈义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922-1926,共5页
以手性药物那格列奈为模板分子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具有特定识别性能和手性拆分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并用作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实现了那格列奈与其对映体的手性拆分 .通过静态结合方法考察了该聚合物的选择结合能力 ,并讨论了手性... 以手性药物那格列奈为模板分子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具有特定识别性能和手性拆分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并用作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实现了那格列奈与其对映体的手性拆分 .通过静态结合方法考察了该聚合物的选择结合能力 ,并讨论了手性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性质 .结果表明 ,原位聚合法制备的棒状聚合物固定相对模板分子及其对映体有很好的手性拆分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 那格列奈 分子印迹聚合物 手性固定相 分子识别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制备技术几点思考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泽 徐卫军 +2 位作者 康宏亮 徐坚 刘瑞刚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2-161,共10页
针对中国高性能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其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基础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了研究和产业发展建议。在PAN原丝纺丝溶液制备过程中,可通过聚合工艺和设备的协同,实现PAN连续溶液聚合,得到均匀的PAN... 针对中国高性能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其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基础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了研究和产业发展建议。在PAN原丝纺丝溶液制备过程中,可通过聚合工艺和设备的协同,实现PAN连续溶液聚合,得到均匀的PAN纺丝溶液。在原丝制备过程中,可通过凝固参数控制,调控PAN纺丝溶液细流的相分离过程,减小相分离过程形成的微孔尺寸;在干燥致密化和干热牵伸过程中,调控温湿度和张力,可控制微孔融合和PAN分子结晶与取向,制备出高品质碳纤维原丝。在预氧化和炭化过程中,通过对温度场和应力场的调控,控制预氧化过程的皮芯结构和炭化过程中的乱层石墨结构,可实现对碳纤维性能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连续聚合 相分离 结构与性能 微缺陷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合型抗污染油水分离膜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枢 褚良银 +3 位作者 陈文梅 顾雪林 李艳 王广金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6,共6页
采用界面聚合法对具有陶瓷基膜的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出具有聚酰胺/聚乙烯醇(PVA)复合功能表层的抗污染有机/无机复合膜。用红外光谱,电镜扫描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复合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制备的复合膜对平均油... 采用界面聚合法对具有陶瓷基膜的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出具有聚酰胺/聚乙烯醇(PVA)复合功能表层的抗污染有机/无机复合膜。用红外光谱,电镜扫描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复合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制备的复合膜对平均油滴粒径为 2.365μm 的油水乳化液在 0.4MPa 操作压力下进行分离,并系统研究了在界面聚合法制备复合膜过程中各反应物浓度对复合膜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复合膜的油截留率随界面聚合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增大;哌嗪与对苯二甲酰氯的浓度对于提高复合膜水通量存在最优值,分别为 15g·L-1和 40g·L-1,复合膜水通量随 PVA 浓度增加持续减小;优选性能参数的复合膜的水通量为 190L·m-2·h-1,滤液油含量小于 1.6mg·L-1,油截留率大于 98.5%,皆优于 PVDF 超滤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膜 抗污染 油水分离 乳化液 界面聚合
下载PDF
含氟聚氨酯-丙烯酸酯核壳乳液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7
6
作者 盛艳 李慧 +3 位作者 李珍 韩炜 钱军 韩哲文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0-124,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封端的水性聚氨酯作为大分子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全氟烷基乙基酯在乳液中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水性含氟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通过激光粒度分析、FT-IR、DSC、TGA、表面性能测试、力学... 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封端的水性聚氨酯作为大分子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全氟烷基乙基酯在乳液中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水性含氟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通过激光粒度分析、FT-IR、DSC、TGA、表面性能测试、力学性能测试等表征手段,对乳液及其乳胶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检测,另外,还着重探讨了甲基丙烯酸全氟烷基乙基酯的含量对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得的材料具有预期结构,并且表面能及吸水率低,力学性能优异。氟单体的引入使乳胶膜的表面能大大降低,而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含氟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微相分离 表面性能
下载PDF
复合式微流控芯片上阴离子型固相萃取微柱柱性能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徐溢 张晓凤 张剑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7-450,共4页
利用原位聚合法在玻璃微管道内制备阴离子交换型固相萃取(SPE)微柱,以NO-2 为分析对象,针对NaNO2 KI Luminol发光体系设计微流控芯片,并将SPE微柱与微流控芯片连接起来组建成带有SPE微柱的复合式微流控芯片。分析了SPE微柱对NO-2 的吸... 利用原位聚合法在玻璃微管道内制备阴离子交换型固相萃取(SPE)微柱,以NO-2 为分析对象,针对NaNO2 KI Luminol发光体系设计微流控芯片,并将SPE微柱与微流控芯片连接起来组建成带有SPE微柱的复合式微流控芯片。分析了SPE微柱对NO-2 的吸附保留与富集作用,在复合式微流控芯片上,实现了NO-2的进样、分离富集和检测,通过漏点曲线和交换容量两种方法分析了SPE微柱的柱容量。为控制SPE微柱的最大进样体积提供有利保障,并实现了食品中NO-2 的在线分离富集与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固相萃取 复合式 微柱 性能分析 阴离子型 NO2^- LUMINOL 在线分离富集 离子交换型 原位聚合法 SPE 体系设计 富集作用 交换容量 微管道 柱容量 进样 检测 发光 体积
下载PDF
(S)-萘普生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特性及制备中复合物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萍 戎非 +2 位作者 谢一兵 朱馨乐 袁春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5-478,共4页
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 ,合成了对 (S) 萘普生具有高手性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通过紫外光谱分析了聚合物制备过程中 (S) 萘普生与功能单体丙烯酰胺形成的复合物 ,并用Hyper chem软件模拟其结构 .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结合量... 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 ,合成了对 (S) 萘普生具有高手性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通过紫外光谱分析了聚合物制备过程中 (S) 萘普生与功能单体丙烯酰胺形成的复合物 ,并用Hyper chem软件模拟其结构 .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结合量高于其对映异构体 ,手性分离因子α达 1 87.Scatchard分析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识别 (S) 萘普生分子过程中存在 2类结合位点 ,计算得到高亲和力的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1 和最大表观结合常数Qmax,1 分别为 2 8 0 μmol/L和5 2 94μmol/g ,低亲和力的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2 和最大表观结合常数Qmax,2 分别为 0 489mmol/L和 0 1 2 2mmol/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萘普生 分子印迹聚合物 结构模拟 结合位点 复合物
下载PDF
苯丙氨酸衍生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手性拆分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萍 沈迅伟 +1 位作者 谢一兵 袁春伟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4,共3页
以分子印迹技术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 ,作为手性色谱柱的固定相来拆分苯丙氨酸衍生物的对映异构体。采用了新型的交联剂及光引发剂。模板分子和可聚合的功能单体形成配合物是分子印迹聚合物必不可少的条件。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比例为 1... 以分子印迹技术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 ,作为手性色谱柱的固定相来拆分苯丙氨酸衍生物的对映异构体。采用了新型的交联剂及光引发剂。模板分子和可聚合的功能单体形成配合物是分子印迹聚合物必不可少的条件。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比例为 1∶4时 ,获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 ,分离因子α为 1 .6 9。光聚合方式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比热聚合方式合成的拆分能力要高。且聚合的温度越低 ,聚合物分离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衍生物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制备 分子印迹 光聚合 手性拆分 分离 分子识别 色谱柱 固定相 对映异构体
下载PDF
仿荷叶聚苯乙烯超疏水薄膜的制备 被引量:8
10
作者 魏增江 肖成龙 +1 位作者 田冬 刘伟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4-76,共3页
将本体聚合制备的聚苯乙烯溶于四氢呋喃,然后向该溶液中滴加乙醇来引发相分离,通过控制乙醇的含量来控制相分离的程度,从而制备出表面结构可控的聚苯乙烯薄膜。通过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薄膜表面形貌类似于荷叶结构,通过接触角测试仪... 将本体聚合制备的聚苯乙烯溶于四氢呋喃,然后向该溶液中滴加乙醇来引发相分离,通过控制乙醇的含量来控制相分离的程度,从而制备出表面结构可控的聚苯乙烯薄膜。通过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薄膜表面形貌类似于荷叶结构,通过接触角测试仪测得薄膜的接触角和滚动角分别为151.6°和8.2°,表现出良好的超疏水效果。这种采用相分离技术制备超疏水材料的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可重复性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聚合 相分离 超疏水 聚苯乙烯薄膜 仿荷叶
下载PDF
超疏水/超亲油含棉复合材料构造及其油水分离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井一凡 广靖 +2 位作者 陈双双 刘浩钥 陈诚 《印染》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5,78,共5页
以多丙烯酸酯基化合物与多氨基化合物胶凝作用形成的凝胶体系为基础,引入棉纤维、含短氟碳链单体、交联单体、引发剂,基于原位聚合法制得超疏水/超亲油含棉复合材料[OC-PG@P(DVB-HFBMA)]。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微观结构,探究... 以多丙烯酸酯基化合物与多氨基化合物胶凝作用形成的凝胶体系为基础,引入棉纤维、含短氟碳链单体、交联单体、引发剂,基于原位聚合法制得超疏水/超亲油含棉复合材料[OC-PG@P(DVB-HFBMA)]。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微观结构,探究了其对水相及油相展现的不同特殊润湿行为并评价其应用稳定性。结果表明,OCPG@P(DVB-HFBMA)的水接触角大于158°,水滚动角为1°,油接触角为0°,具有出色的超疏水/超亲油性及突出的油水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 超疏水 超亲油 棉纤维 复合材料 油水分离
下载PDF
瓜环的合成及其连续分离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桂玲 罗绪强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22-324,共3页
苷脲和多聚甲醛在盐酸存在下反应,合成了多种聚合度的混合瓜环{Q[n],n=5-8};利用其在盐酸中的溶解性差异,通过连续分离得到了单聚合度的Q[5]-Q[8],其结构经^1H NMR表征。
关键词 瓜环 聚合度 连续分离 合成
下载PDF
新型复合纳滤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宇昊 刘家辉 +2 位作者 刘娟 章洪斌 孙海翔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65-2675,共11页
纳滤膜因操作压力低、通量高、具有分离选择性以及运行成本较低等优势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已在苦咸水脱盐、污水治理和海水淡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界面聚合作为常见的制备聚酰胺纳滤膜的方法,其聚合反应进程的调控可以有效地调... 纳滤膜因操作压力低、通量高、具有分离选择性以及运行成本较低等优势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已在苦咸水脱盐、污水治理和海水淡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界面聚合作为常见的制备聚酰胺纳滤膜的方法,其聚合反应进程的调控可以有效地调节纳滤膜的微观结构,进而对其分离性能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复合纳滤膜的结构入手,总结了当前常用的提升纳滤膜性能的改性方法,包括优化分离选择层、构建中间层、调整底膜结构三个方面,讨论了界面聚合过程反应单体、添加剂种类、制备条件等对分离层结构和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底膜的孔径、孔隙率、亲疏水性等理化性质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中间层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前业界内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纳滤膜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膜 界面聚合 膜结构 中间层 分离性能
下载PDF
聚苯乙烯增强的室温硫化硅橡胶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乃强 董建 刘宗林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0-123,共4页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使苯乙烯(St)在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甲苯溶液中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备PDMS/聚苯乙烯(PS)共混物,在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与PDMS的质量比为1∶1时,制得PS增强的室温硫化硅橡胶。研究了原料配比、BPO用...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使苯乙烯(St)在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甲苯溶液中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备PDMS/聚苯乙烯(PS)共混物,在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与PDMS的质量比为1∶1时,制得PS增强的室温硫化硅橡胶。研究了原料配比、BPO用量和甲苯用量对硅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PDMS/St(质量比)为60/40、BPO为PDMS质量的2.5%、甲苯/PDMS(质量比)为2时,所得硅橡胶的拉伸强度可达到3.8 MPa,PS的增强效果明显;该室温硫化硅橡胶具有微相分离结构,PS作为分散相分布于PDMS连续相中,且具有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室温硫化 硅橡胶 自由基聚合 聚苯乙烯 甲苯 力学性能 微相分离
下载PDF
Fe_3O_4@SiO_2/P(MA-AM)复合微球调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谦定 王甜甜 +1 位作者 孟祖超 马士越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7-70,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得纳米Fe_3O_4粒子,SiO_2包覆处理后用KH-570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后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得Fe_3O_4@SiO_2/P(MA-AM)聚合物复合微球。通过红外光谱、电镜扫描、激光粒度分析等手段对微球的Fe_3O_4@SiO_2内核和P(MAAM)聚合物外壳... 采用共沉淀法制得纳米Fe_3O_4粒子,SiO_2包覆处理后用KH-570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后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得Fe_3O_4@SiO_2/P(MA-AM)聚合物复合微球。通过红外光谱、电镜扫描、激光粒度分析等手段对微球的Fe_3O_4@SiO_2内核和P(MAAM)聚合物外壳的复合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对聚合物复合微球溶胀性能、封堵性能的试验表明,该微球具有良好的吸水膨胀性、耐温抗盐性以及一定的封堵运移能力,可以用于注水井的深度调剖;同时,在用于注水井调剖驱油剂使用时,若被挤入油层随采出液携带出时,也可采用磁性分离处理,是具有应用潜力的磁性调剖堵水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复合微球 分散聚合法 扫描电镜 调剖堵水 磁性分离
下载PDF
漆酚-喔星功能聚合物的合成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史伯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7-729,共3页
合成了漆酚喔星功能聚合物(UOXP),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初步研究了该聚合物对几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吸附金属离子前后聚合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聚合物能有效吸附Fe3+、Pb2+、Cd2+、Hg2+和Cu2+等... 合成了漆酚喔星功能聚合物(UOXP),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初步研究了该聚合物对几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吸附金属离子前后聚合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聚合物能有效吸附Fe3+、Pb2+、Cd2+、Hg2+和Cu2+等金属离子,吸附容量(mgMn+/gUOXP)分别为42.6、87.3、110、25.3和92.8;在180℃以下的空气氛围中,吸附金属离子前后的聚合物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该聚合物能用于金属离子的吸附分离和作为高分子催化剂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酚一喔星聚合物 合成 吸附作用 热稳定性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重油正庚烷萃余物的反应(甲醛)分离与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冯新娟 闵小建 +6 位作者 郑化安 樊英杰 李亚波 孔祥玺 万冲 孙鸣 马晓迅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6,共12页
以陕北中低温煤焦油重油为原料,采用正庚烷溶剂萃取得到煤焦油正庚烷萃余物(H-CT)并与甲醛反应,通过溶剂萃取法将反应后产物(P)分为:正庚烷可溶物(HS-P)、正庚烷不溶甲苯可溶物(HI-TS-P)、甲苯不溶喹啉可溶物(TI-QS-P)和喹啉不溶物(QI-P... 以陕北中低温煤焦油重油为原料,采用正庚烷溶剂萃取得到煤焦油正庚烷萃余物(H-CT)并与甲醛反应,通过溶剂萃取法将反应后产物(P)分为:正庚烷可溶物(HS-P)、正庚烷不溶甲苯可溶物(HI-TS-P)、甲苯不溶喹啉可溶物(TI-QS-P)和喹啉不溶物(QI-P)。借助GC-MS、FT-IR、TG-FTIR等分析手段,对P的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H-CT相比,P中TIQS-P组分和氧原子的含量较多,C/H原子比较高;HS-P、HI-TS-P、TI-QS-P和QI-P的含量分别为11.63%、26.42%、57.08%和4.88%;HS-P和HI-TS-P均以中性组分(以芳烃为主)为主,酸性组分(以酚类为主)含量较少,其余为含O、N、S等杂原子化合物;TI-QS-P富集了羰基、亚甲基桥键及稠环芳香化合物,且含酚羟基及芳环取代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 酚醛反应 聚合 萃取 分离与分析
下载PDF
荷电镶嵌膜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浩勤 陈卫航 +2 位作者 范国栋 刘金盾 杨艳红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2-244,267,共4页
以聚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为基膜,2,5-二胺基苯磺酸、聚乙烯亚胺、均苯三甲酰氯为界面聚合单体,4-氯甲基苯酰氯和三甲胺为化学修正剂,正十二烷和水分别为两相溶剂,通过界面聚合方法制备了能够有效传递电解质而截留低分子量有机物的荷电镶... 以聚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为基膜,2,5-二胺基苯磺酸、聚乙烯亚胺、均苯三甲酰氯为界面聚合单体,4-氯甲基苯酰氯和三甲胺为化学修正剂,正十二烷和水分别为两相溶剂,通过界面聚合方法制备了能够有效传递电解质而截留低分子量有机物的荷电镶嵌膜,研究了无机盐-水和有机物-水二元混合体系的分离性能和无机盐-有机物-水三元混合体系中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分离因子。结果表明:在三元混合物分离体系中,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膜的分离因子有所降低;盐与有机物之间的交互作用会对分离因子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聚合 荷电镶嵌膜 表征 分离因子
下载PDF
S-布洛芬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武 汤又文 +3 位作者 刘燕英 左雄军 李核 徐志广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93-1297,共5页
以S-布洛芬为模板,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在甲苯-乙腈的混合溶剂中,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得粒径为3~6μm的印迹聚合物微球。将印迹聚合物微球用作高效液相色谱(HPLC)固定相,以乙腈为流动相,通过拆分外消旋... 以S-布洛芬为模板,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在甲苯-乙腈的混合溶剂中,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得粒径为3~6μm的印迹聚合物微球。将印迹聚合物微球用作高效液相色谱(HPLC)固定相,以乙腈为流动相,通过拆分外消旋布洛芬及分离其类似物,评价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特异识别性能;研究了流动相中乙酸含量、流速对拆分能力的影响;通过测定分离过程中焓变、熵变及自由能的变化,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离过程做了详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沉淀聚合 S-布洛芬 拆分
下载PDF
β-环糊精为水相单体的复合纳滤膜制备及染料截留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丽雪 张少峰 +3 位作者 赵长伟 宝乐尔呼 俞灵 王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89-898,共10页
采用β-环糊精(β-CD)作为水相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油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高通量的β-CD/TMC复合纳滤膜,利用细孔模型和静电排斥-立体位阻模型探究染料分离机理。采用红外光谱仪、场发射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及Zeta电位... 采用β-环糊精(β-CD)作为水相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油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高通量的β-CD/TMC复合纳滤膜,利用细孔模型和静电排斥-立体位阻模型探究染料分离机理。采用红外光谱仪、场发射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及Zeta电位分析仪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红外光谱中出现了酯基官能团的特征峰;Zeta电位分析表明所制备的复合纳滤膜表面荷负电;SEM图像结构和接触角数值表明β-CD浓度为4.0%时,膜表面出现大量褶皱,膜的亲水性更好,0.2 MPa压力下,纯水通量可达207.81 L·m^-2·h^-1,对染料刚果红(CR)、孟加拉玫瑰红(RB)、活性艳红X-3B、亚甲基蓝(MB)的截留率分别为100%、99.05%、97.65%、32.92%;6 h连续运行实验,通量呈现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对染料活性艳红X-3B的截留率始终高于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界面聚合 Β-环糊精 分离 染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