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化锆陶瓷有机前驱体的热解过程 被引量:4
1
作者 孔玮佳 于守泉 +2 位作者 戈敏 张伟刚 杜令忠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3-630,共8页
合成了碳化锆陶瓷有机前驱体,研究了其在热解过程中化学成分和物相组成变化,探讨了从有机高分子向无机陶瓷转化的机理,对碳热还原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前驱体在600℃以下完成了有机结构的断裂、裂解碎片的重排与挥发,600℃... 合成了碳化锆陶瓷有机前驱体,研究了其在热解过程中化学成分和物相组成变化,探讨了从有机高分子向无机陶瓷转化的机理,对碳热还原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前驱体在600℃以下完成了有机结构的断裂、裂解碎片的重排与挥发,600℃以上裂解产物不再具备有机特征;随热解温度升高,无定型碳和单斜相ZrO2逐渐生成,大于1200℃时可检测到立方相ZrC,1400℃时单斜相ZrO2基本消失;1500℃时完成碳热还原反应,在远低于热力学反应温度的条件下生成了高度结晶的纳米尺寸的立方相碳化锆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锆陶瓷 有机前驱体 碳热还原
原文传递
PCS/VHPCS复相碳化硅先驱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2
作者 陈义 邱海鹏 +3 位作者 陈明伟 谢巍杰 王岭 张琪悦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5,共6页
固态聚碳硅烷和全氢聚碳硅烷是目前研究较多的聚合物碳化硅陶瓷先驱体,在碳化硅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制备了由不同比例固态聚碳硅烷(PCS)和乙烯基全氢聚碳硅烷(VHPCS)组成的复相碳化硅陶瓷先驱体,并对先驱体及其裂... 固态聚碳硅烷和全氢聚碳硅烷是目前研究较多的聚合物碳化硅陶瓷先驱体,在碳化硅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制备了由不同比例固态聚碳硅烷(PCS)和乙烯基全氢聚碳硅烷(VHPCS)组成的复相碳化硅陶瓷先驱体,并对先驱体及其裂解产物的理化性质以及结构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当PCS引入量低于30 wt.%时,PCS/VHPCS复相先驱体黏度低于200mPa·s;当PCS引入量低于20wt.%时,陶瓷产率可达到80%以上。PCS/VHPCS复相先驱体陶瓷产物为半结晶状β-SiC,晶粒尺寸较小,无明显晶界出现,且元素分布均匀,碳硅比低于PCS衍生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S VHPCS 碳化硅陶瓷先驱体
下载PDF
三元巯基/乙烯基硅氮烷UV固化制备聚合物陶瓷前驱体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家乐 陈立新 +2 位作者 王亚洲 王汝敏 张教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2-144,149,共4页
采用差光量热扫描研究了三元巯基化合物与乙烯基硅氮烷紫外光固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光引发剂浓度和辐照强度的增加,体系聚合速率增大,体系终止方式以自由基双基偶合终止为主。聚合反应为一级,且聚合速率与乙烯基浓度有关,而与巯基浓度... 采用差光量热扫描研究了三元巯基化合物与乙烯基硅氮烷紫外光固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光引发剂浓度和辐照强度的增加,体系聚合速率增大,体系终止方式以自由基双基偶合终止为主。聚合反应为一级,且聚合速率与乙烯基浓度有关,而与巯基浓度无关。对制备的聚合物陶瓷前驱体的基本性能进行分析表明,玻璃化转变温度随巯基化合物用量的减少而降低,在巯基-乙烯基硅氮烷等摩尔比时,体系的固化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乙烯基 紫外光固化 差光量热扫描 聚合物陶瓷前驱体
下载PDF
三元巯基/乙烯基硅氮烷UV固化制备聚合物陶瓷前驱体
4
作者 宋家乐 陈立新 +2 位作者 王亚洲 王汝敏 张教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8-171,共4页
采用差光量热扫描研究了三元巯基化合物与乙烯基硅氮烷紫外光固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光引发剂浓度和辐照强度的增加,体系聚合速率增大,体系终止方式以自由基双基偶合终止为主。聚合反应为一级,且聚合速率与乙烯基浓度有关,而与巯基浓度... 采用差光量热扫描研究了三元巯基化合物与乙烯基硅氮烷紫外光固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光引发剂浓度和辐照强度的增加,体系聚合速率增大,体系终止方式以自由基双基偶合终止为主。聚合反应为一级,且聚合速率与乙烯基浓度有关,而与巯基浓度无关。对制备的聚合物陶瓷前驱体的基本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玻璃化转变温度随巯基化合物用量的减少而降低,在巯基-乙烯基硅氮烷等摩尔比时,体系的固化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乙烯基 紫外光固化 差光量热扫描 聚合物陶瓷前驱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