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厌氧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的SSCP分析条件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鲍立新 李建政 +1 位作者 赵焱 郑国臣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8-32,共5页
针对厌氧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群落中相似基因序列较多等特点,对影响单链构像多态性(SSCP)图谱分辨率的电泳温度、甘油、交联度和影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的BSA等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细菌16SrDNAV3区(约200bp)... 针对厌氧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群落中相似基因序列较多等特点,对影响单链构像多态性(SSCP)图谱分辨率的电泳温度、甘油、交联度和影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的BSA等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细菌16SrDNAV3区(约200bp)PCR扩增片段,在凝胶浓度为12%、丙烯酰胺与双丙烯酰胺质量比为49:1、无甘油等条件下,恒压260V,4℃电泳17h,可获得较为理想的SSCP图谱;BSA的使用,有助于降低样品中残留腐殖酸和棕黄酸等杂质对PCR扩增的抑制作用,提高SSCP图谱的分辨率和可读性,为厌氧活性污泥细菌群落结构解析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聚合酶链式反应 单链构像多态性 厌氧活性污泥 群落结构 牛血清白蛋白
下载PDF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万洋洋 陈相 +1 位作者 赵枰 王朔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8期2566-2567,2570,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用幽门螺杆菌的特异性引物及特异Taqman探针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27例根除治疗失败患者牙菌斑和胃黏膜幽门螺杆菌DNA,并进一步运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技术分析口腔... 目的探讨口腔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用幽门螺杆菌的特异性引物及特异Taqman探针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27例根除治疗失败患者牙菌斑和胃黏膜幽门螺杆菌DNA,并进一步运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技术分析口腔和胃内幽门螺杆菌菌株DNA基因型。结果 FQ-PCR:27例胃黏膜及牙菌斑标本采用FQ-PCR检测幽门螺杆菌,胃黏膜均为阳性;牙菌斑25例阳性,2例阴性。SSCP:胃黏膜和牙菌斑幽门螺杆菌基因型相同者(SSCP带型相同)19例,其余6例两者至少有1种相同的SSCP带型。结论同一个体牙菌斑和胃黏膜中的幽门螺杆菌属同种菌株的可能性大。口腔幽门螺杆菌可能是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来源。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多态性分析
下载PDF
BACTEC MGIT960培养及分子菌种鉴定技术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劲松 陈建庭 +1 位作者 金大地 吴雪琼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30-832,共3页
目的 探讨 BACTEC MGIT 960系统、分子菌种鉴定技术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脊柱结核标本分别应用 BACTEC MGIT 960及罗氏培养基培养,对所得分离株行IS986扩增及16S rRNA PCR-SSCP分析进行菌种鉴定,并与常规方法对照。... 目的 探讨 BACTEC MGIT 960系统、分子菌种鉴定技术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脊柱结核标本分别应用 BACTEC MGIT 960及罗氏培养基培养,对所得分离株行IS986扩增及16S rRNA PCR-SSCP分析进行菌种鉴定,并与常规方法对照。结果 BACTEC MGIT 960系统、罗氏培养法分支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3.87%、61.29%,两者平均报告时间分别为11.3d、26.7d;分子菌种鉴定结果与常规方法一致。结论BACTEC MGIT960系统是临床脊柱结核病原菌分离培养的较好方法,快速培养与分子菌种鉴定联合应用可能是目前结核病临床细菌学诊断的较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CMGIT960系统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分支杆菌 脊柱结核 诊断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快速检测脑脊液中病原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陶洪群 李向阳 +1 位作者 杨雷 杨锦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35-738,共4页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快速检测病原菌的可行性,初步评价该法检测脑脊液中病原菌的意义。方法设计通用引物对不同细菌进行PCR-SSCP,同时利用该法直接检测脑脊液中的病原菌,并与细菌培养比较。结果不同细菌的SSC...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快速检测病原菌的可行性,初步评价该法检测脑脊液中病原菌的意义。方法设计通用引物对不同细菌进行PCR-SSCP,同时利用该法直接检测脑脊液中的病原菌,并与细菌培养比较。结果不同细菌的SSCP图谱呈多态性可相互区别;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的SSCP图谱完全一致;6份化脑的脑脊液,PCR-SSCP检出5份有细菌,而细菌培养只检出1份有细菌;7份病脑两种方法均未检出细菌。结论PCR-SSCP技术可快速、敏感地检测脑脊液中的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细菌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下载PDF
用PCR-SSCP分析区分不同来源的幽门螺杆菌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蔚虹 胡伏莲 +2 位作者 贾博琦 瞿峰 朱立煌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9-12,共4页
以幽门螺杆菌(Hp)特异引物(CAM-2/CAM-4),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将来自97名病人的Hp分成6组;同一病人相隔8个月分离的Hp单链构象不变;4个病人不同培养部位的Hp菌株分别具有相同的单链构... 以幽门螺杆菌(Hp)特异引物(CAM-2/CAM-4),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将来自97名病人的Hp分成6组;同一病人相隔8个月分离的Hp单链构象不变;4个病人不同培养部位的Hp菌株分别具有相同的单链构象;未发现Hp分组与疾病诊断有相关性。10例抗生素治疗前后病人的菌株中,9例治疗前后的菌株相同,1例治疗前后的菌株不同。该方法重复性好,有助于Hp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及治疗后菌株复发和再感染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菌株鉴定
原文传递
肺癌P16基因纯合缺失、突变、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冉瑞琼 曹晓运 +3 位作者 涂宣林 傅晓颖 宋后燕 曹世龙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讨P16基因的改变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控制正常细胞对肿瘤组织污染后,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0例肺癌组织P16基因纯合缺失、突变、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小细胞肺癌无P16基... 目的探讨P16基因的改变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控制正常细胞对肿瘤组织污染后,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0例肺癌组织P16基因纯合缺失、突变、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小细胞肺癌无P16基因纯合缺失、突变和蛋白表达异常。非小细胞肺癌P16基因纯合缺失率和突变率分别为40.5%和5.7%且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组织类型、转移和预后明显相关。非小细胞肺癌P16蛋白表达缺失率为42.3%,与p16基因纯合缺失有高度的一致性,两者的缺失符合率为76%。结论P16基因异常和失活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和预后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P16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多态性 基因缺失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中HPV和p53基因表达的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宁 姚勤 +2 位作者 李旭日 罗兵 戴淑真 《齐鲁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98-100,102,共4页
①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p53基因异常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②方法用PCR技术检测12例宫颈原位癌、45例宫颈癌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PV16/18 DNA,RT-PCR检测HPV16/18阳性标本E6基因mRNA表达,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 ①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p53基因异常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②方法用PCR技术检测12例宫颈原位癌、45例宫颈癌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PV16/18 DNA,RT-PCR检测HPV16/18阳性标本E6基因mRNA表达,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p53基因外显子5~8的突变,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53蛋白的表达.③结果宫颈原位癌、宫颈癌HPV16/18阳性率均为66.67%,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20.00%),差异有显著性(x2=5.12、12.09,P<0.05、0.01).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 E6基因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39).宫颈原位癌和正常宫颈组织间、宫颈原位癌和宫颈癌间HPV16/18 E6 mRNA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141、0.272).45例宫颈癌标本中测得exon 5和exon 7突变各1例,均发生在HPV阴性宫颈癌组织,未检测到exon 6和exon 8的突变.宫颈原位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均未检测到p53基因突变.正常宫颈组织中未检测到P53蛋白表达,宫颈原位癌和宫颈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和42.22%,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x2=10.81,P<0.01).P53蛋白的表达与HPV16/18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5).④结论HPV感染和p53基因异常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宫颈癌组织中p53基因的突变率较低,推测P53蛋白的异常累积可能并非p53基因突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乳头瘤病毒 基因 p53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FHIT基因在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的异常改变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田中伟 宋向凤 +3 位作者 马慧群 牛新武 冯捷 彭振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84-586,共3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的转录情况。方法用PCR-SS-CP法检测了10例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皮损FHIT基因外显子5和8的缺失和突变状况,10例健康皮肤组织做对照。结果10例肿瘤组织中,FHIT基因外显子... 目的检测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的转录情况。方法用PCR-SS-CP法检测了10例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皮损FHIT基因外显子5和8的缺失和突变状况,10例健康皮肤组织做对照。结果10例肿瘤组织中,FHIT基因外显子5缺失者7例,FHIT基因外显子8的缺失者2例;而正常人FHIT基因外显子5和8无1例缺失;对扩出的外显子进行SSCP分析,未检测到其突变。结论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存在FHIT基因外显子5和8的异常缺失,这种异常转录可能与该病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 FHIT PCR—SSCP
下载PDF
黄芩苷对错配修复基因缺失LoVo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柏霖 刘飞 +2 位作者 谷云飞 金黑鹰 刘秀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376-2380,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诱导LoVo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黄岑苷40mg溶于19.8mL生理盐水+100μLHCl+100μLNaOH,阿斯匹林1.8g溶于2mL乙腈+4mL NaOH+2m LHCl,分别处理LoVo细胞,1g/L乙腈溶液为对照.采用体外培养技术、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率... 目的:探讨黄芩苷诱导LoVo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黄岑苷40mg溶于19.8mL生理盐水+100μLHCl+100μLNaOH,阿斯匹林1.8g溶于2mL乙腈+4mL NaOH+2m LHCl,分别处理LoVo细胞,1g/L乙腈溶液为对照.采用体外培养技术、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率,变性凝胶电泳检测微卫星标志BAT-25、D2S123状况.结果:黄芩苷和阿斯匹林均能诱导LoVo细胞凋亡,在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00);黄芩对结肠LoVo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明显强于阿司匹林,24h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h和1wk两者差异统计学有显著意义(93.33%vs44.23%,63.29%vs23.20%,均P=0.0000),其作用时间在96h达到高峰,与时间不呈依赖关系.黄芩苷和阿司匹林均未影响LoVo细胞的BAT-25、D2S123微卫星状态.结论:黄芩苷具有较强诱导LoVo细胞凋亡的作用,但对LoVo细胞的BAT-25、D2S123微卫星状态无影响,其诱导LoVo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其它作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凋亡 微卫星不稳定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下载PDF
运用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和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鉴别大肠杆菌血清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洪帮兴 冯志博 钟跃星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 扩增大肠杆菌GroEL基因并通过限制性长度多态性 (RFLP)和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分析 ,探讨进行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大肠杆菌GroEL基因作为鉴别的靶基因 ,通过设计合适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 ,并对 5种不同血... 目的 扩增大肠杆菌GroEL基因并通过限制性长度多态性 (RFLP)和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分析 ,探讨进行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大肠杆菌GroEL基因作为鉴别的靶基因 ,通过设计合适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 ,并对 5种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扩增产物的酶切片段进行RFLP分析和SSCP分析。结果 运用通用引物可以扩增出 5种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的GroEL基因 ,PstI酶切产物的RFLP分析表明 ,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表现出不同的RFLP图谱 ,SSCP分析表明 ,图谱变异性更大 ,有利于进行血清型鉴别甚至株间的鉴别。结论 运用PCR RFLP和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EL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单链构象多态性 大肠杆菌
下载PDF
p73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永奇 崔大祥 +2 位作者 金桂秋 郭晏海 陈勇 《胃肠病学》 2005年第3期153-156,共4页
背景:p73基因是新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p73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突变程度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鄄PCR)检测35例肝细胞癌和配对癌旁组织,以及10例... 背景:p73基因是新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p73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突变程度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鄄PCR)检测35例肝细胞癌和配对癌旁组织,以及10例转移淋巴结和10例正常淋巴结组织中p73基因的表达;采用内含子PCR产物StyⅠ酶切分析法调查标本的杂合性;采用PCR鄄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检测p73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35例肝细胞癌组织中有26例p73mRNA呈高表达,癌旁组织则呈低表达,两者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1);20例中高分化癌组织中有13例p73mRNA呈中高表达,15例低分化癌组织中有13例p73mRNA呈中高表达,两者阳性率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18例Ⅰ~Ⅱ期肝细胞癌标本中有9例p73mRNA呈中高表达,17例Ⅲ~Ⅳ期肝细胞癌标本中p73mRNA均呈中高表达,两者阳性率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10例转移淋巴结组织中p73mRNA均呈高表达,而10例正常淋巴结组织中均呈低表达,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12例杂合性肝细胞癌组织标本中,有10例p73基因存在G/C:A/T双等位基因表达,在癌旁组织中则均为G/C表达,未见A/T表达。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未见p73基因突变。结论:p73基因的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预后有关,突变可能不是p73基因起作用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73基因 肝细胞癌 基因表达 肿瘤 抑癌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
下载PDF
青岛地区结核分支杆菌吡嗪酰胺耐药基因pncA的检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冰梅 于红 张克佳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25-127,131,共4页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结核分支杆菌耐吡嗪酰胺(PZA)分离株pncA基因突变的情况,探讨其与耐PZA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BACTEC-460培养系统对76例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结核分支杆菌常规培养和药敏检测,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结核分支杆菌耐吡嗪酰胺(PZA)分离株pncA基因突变的情况,探讨其与耐PZA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BACTEC-460培养系统对76例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结核分支杆菌常规培养和药敏检测,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pncA基因的突变。结果76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均经PCR扩增出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保守序列IS6110基因片段,69株扩增出pncA基因的特异序列。后者包括:SSCP泳动异常者18株,其中耐药株13株,敏感株5株;SSCP泳动正常者51株,其中耐药株14株,敏感株37株。结论青岛地区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耐PZA主要分子机制之一为pncA基因的突变;PCR-SSCP技术能快速准确地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PZA基因pncA的突变,可弥补常规药敏试验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杆菌 结核 基因 PNCA BACTEC培养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PCR-SSCP in detecting rpoB drug resistant gene polymorphism of M. tuberculosis L-form from pneumoconiosis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13
作者 陆军 江姗 郑昭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6年第5期330-332,共3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ymorphism of drug resistant gene rpoB and drug resistance against rifampicin(RFP) of M. tuberculosis L-forms, and to evaluate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A to...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ymorphism of drug resistant gene rpoB and drug resistance against rifampicin(RFP) of M. tuberculosis L-forms, and to evaluate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52 clinical isolated strains of M. tuberculosis L-forms were collected. rpoB gene polymorphism was analyz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PCR-SSCP) and conventional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 (AST). Their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ST results showed that 38 of 52 clinical isolated strains were drug resistance (73.08%),while PCR-SSCP indicated 65.38% (32/52) rpoB gene polymorphism. There was no statistic significance(χ2= 2.4914) between the 2 methods. Conclusion:Combined the application of PCR-SSCP with AST in detecting rpoB drug resistant gene polymorphism of M. tuberculosis L-form from pneumoconiosis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may have advantages at earlier diagnosis and guidance of clinical med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EUMOCONIOSIS TUBERCULOSIS M. TUBERCULOSIS L-FORM drug-resistance RPOB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
下载PDF
中国广东汉族人群核苷酸修复基因hMTH1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高峰 庄志雄 +3 位作者 刘起展 徐雷 何云 杜柳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9,共5页
为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核苷酸修复基因hMTH1遗传多态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检测172名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hMTH1基因启动子及全部5个外显子多态性,并进行DNA测序。结果发现hMTH1基因启动子及外显子1序列保守,未见突变;... 为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核苷酸修复基因hMTH1遗传多态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检测172名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hMTH1基因启动子及全部5个外显子多态性,并进行DNA测序。结果发现hMTH1基因启动子及外显子1序列保守,未见突变;外显子2第73位碱基存在T→C杂合型突变,基因型TT和TC频率分别为93 02%、6 98%,等位基因T和C频率分别为96 51%、3 49%;外显子3第45位遗传密码存在T→C杂合型突变,基因型TT和TC频率分别为95 35%、4 65%,等位基因T和C频率分别为97 67%、2 33%,该多态性为首次发现;外显子4第83位遗传密码存在G→A杂合型突变,基因型GG和GA频率分别为89 53%、10 47%,等位基因G和A频率分别为94 77%、5 23%;外显子5第119位氨基酸遗传密码存在C→T杂合型突变,基因型CC和CT频率分别为95 93%、4 07%,等位基因C和T频率分别为97 97%、2 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TH1 基因 遗传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下载PDF
自发性腹膜炎常见致病菌PCR-SSCP图谱的建立 被引量:1
15
作者 全敏 李炜 +2 位作者 王琦 邢卉春 成军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腹膜炎快速诊断的方法。方法利用细菌特有16SrRNA基因序列片段设计引物,分别通过单引物和双引物扩增标准菌种样品,通过PCR-SSCP分析常见致病菌的单链构象差异。结果建立了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的自发性腹膜炎7种常见致病菌... 目的探讨自发性腹膜炎快速诊断的方法。方法利用细菌特有16SrRNA基因序列片段设计引物,分别通过单引物和双引物扩增标准菌种样品,通过PCR-SSCP分析常见致病菌的单链构象差异。结果建立了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的自发性腹膜炎7种常见致病菌的PCR-SSCP图谱。结论 PCR-SSCP技术可快速检测及鉴定自发性腹膜炎常见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细菌 自发性腹膜炎
原文传递
苯丙酮尿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7突变特点及临床研究
16
作者 周怡 阙敏 王新静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1338-1341,共4页
目的:探究苯丙酮尿症(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7突变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取87例PKU患儿为研究对象。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PAH基因外显子7突变与基因测序,分析其与经典型、中间型及轻型PK... 目的:探究苯丙酮尿症(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7突变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取87例PKU患儿为研究对象。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PAH基因外显子7突变与基因测序,分析其与经典型、中间型及轻型PKU之间的关系。结果:87例患儿检出6种PAH基因外显子7位点突变,分别为R243Q、IVS7+2T-A、R241C、G247R、L255S、G247V,其基因频率分别为18.97%、4.02%、1.72%、1.15%、1.15%、0.57%;经典型PKU患儿检出6种突变,中间型PKU检出R243Q、IVS7+2T-A、R241C等3种突变,而轻型PKU仅检出R243Q突变;应用外显子7位点突变情况预测患儿PKU表型显示,经典型、中间型及轻型PKU预测与临床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值分别为0.818、0.781、0.935。结论:PKU患儿PAH外显子7突变主要以R243Q、IVS7+2T-A为主,其基因型与PKU表型存在相关性,有助于患儿PKU表型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 外显子7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苯丙酮尿症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中P^(53)基因点突变的初步研究
17
作者 陈波洁 黄光琦 +1 位作者 王世阆 王靖华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1995年第4期309-311,共3页
为研究肿瘤抑制基因P53与卵巢癌的关系,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了30例上皮性卵巢癌中P53基因第5~8外显子的点突变。结果;SSCP阳性12例,阳性率为40%,第5、6、7外显子... 为研究肿瘤抑制基因P53与卵巢癌的关系,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了30例上皮性卵巢癌中P53基因第5~8外显子的点突变。结果;SSCP阳性12例,阳性率为40%,第5、6、7外显子分别为1、2、9例。P53基因点突变率在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之间未发现明显差异,说明P53基因是突变在卵巢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P^53基因 点突变
下载PDF
中国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与δ-肌聚糖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陈航 饶莉 +3 位作者 闫亚非 徐俊波 陈守春 刘童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471-474,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是否与δ肌聚糖基因(SGCD)的突变相关。方法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DNA测序法对70名特发性心肌病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SGCD基因的全部9个外显子进行分... 目的探讨中国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是否与δ肌聚糖基因(SGCD)的突变相关。方法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DNA测序法对70名特发性心肌病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SGCD基因的全部9个外显子进行分析。结果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外显子2,3,6,9m,9p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图谱均呈相同形态,DNA测序发现两组的核苷酸序列没有差异;经反复改变电泳条件仍未能分离出外显子4,5,7,8的SSCP电泳条带。结论未证实δ肌聚糖基因(SGCD)是特发性心肌病患者的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肌聚糖 扩张型心肌病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下载PDF
结核分支杆菌耐异烟肼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雪琼 庄玉辉 +3 位作者 张晓刚 何秀云 李国利 张俊仙 《中国防痨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了解结核分支杆菌耐异烟肼(INH)分离株KatG基因完全缺失或突变的情况,探讨其在INH耐药性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PCR和PCR-SSCP方法对58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的KatG基因进行分析。结果以H37,R... 目的了解结核分支杆菌耐异烟肼(INH)分离株KatG基因完全缺失或突变的情况,探讨其在INH耐药性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PCR和PCR-SSCP方法对58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的KatG基因进行分析。结果以H37,RV标准株为对照,12株敏感株的KatG基因扩增产物,11株SSCP泳动正常,1株(8.3%)异常;24株耐INH株中,3株(l.5%)PCR扩增阴性,ZI株KatG扩增阳性,其中16株(76.2%)SSCP泳动异常;22株耐其它抗结核药物株中,也有7株(31.8%)SSCP异常。结论某些结核分支杆菌INH耐药性产生可能是由于其KatG基因完全缺失或KatG基因突变所致,但某些菌株也可能与KatG基因无关,是其它耐药基因所致或存在多种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药物耐受性 结核分枝杆菌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FADD基因的表达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琴 朱润庆 +3 位作者 方忠 夏东 刁路明 刘铭球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1-326,共6页
背景与目的: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s-associateddeathdomain,FADD)是细胞凋亡信号转导过程中重要的转接蛋白,研究表明其异常表达可能与肿瘤关系密切,但有关FADD与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研究尚鲜见报道。... 背景与目的: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s-associateddeathdomain,FADD)是细胞凋亡信号转导过程中重要的转接蛋白,研究表明其异常表达可能与肿瘤关系密切,但有关FADD与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研究尚鲜见报道。本研究检测FADD基因在NSCLC中的表达及突变情况,以探讨该基因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chainreactionand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PCR-SSCP)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分别检测62例NSCLC及13例癌旁非癌肺组织中FADD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情况,原位杂交法(insituhybridization,ISH)检测其中30例肺癌组织FADDmRNA表达水平,原位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mediateddUTP-biotinnicklabeling,TUNEL)检测62例NSCLC中的癌细胞凋亡。结果:PCR-SSCP检出62例NSCLC组织中有4例N2期组织发生FADD基因突变,提示FADD基因突变与淋巴结转移有关。IHC结果显示:NSCLC组织中FADD蛋白阳性率为80.6%(50/62),其阳性表达程度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s=0.411,P<0.01),癌组织中FADD阳性表达程度高于癌旁非癌肺组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FADD基因 突变 凋亡 PCR-SSC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