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功能化石墨烯层状纳米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提高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树鹏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94-1400,共7页
通过溶液共混技术成功制备了一系列聚乙二醇功能化石墨烯(GO-PEG)填充的聚乙二醇4000(PEG4000)基纳米复合材料.利用红外(FT-IR)、X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热重(TG)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等表征手段详细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热性能... 通过溶液共混技术成功制备了一系列聚乙二醇功能化石墨烯(GO-PEG)填充的聚乙二醇4000(PEG4000)基纳米复合材料.利用红外(FT-IR)、X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热重(TG)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等表征手段详细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热性能.结果表明:GO-PEG可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纳米复合材料呈层状结构;组分间的较强界面相互作用协同增强了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最终提出了层状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及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石墨烯 聚乙二醇 复合材料 热稳定性 层状结构
原文传递
影响钢管3PE防腐层离线拉伸试验结果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云龙 王玉强 王爱玲 《钢管》 CAS 2018年第3期61-65,共5页
根据钢管防腐离线检验中常用的标准GB/T 1040.2—2006和ASTM D638—2014,介绍3PE防腐层试样制备、状态调节等情况,对比3种类型3PE防腐层试样的拉伸强度,分析影响钢管3PE防腐层拉伸试验结果的因素。分析认为:与GB/T 1040.2—2006标准中... 根据钢管防腐离线检验中常用的标准GB/T 1040.2—2006和ASTM D638—2014,介绍3PE防腐层试样制备、状态调节等情况,对比3种类型3PE防腐层试样的拉伸强度,分析影响钢管3PE防腐层拉伸试验结果的因素。分析认为:与GB/T 1040.2—2006标准中的IB型、IBA型试样相比,ASTM D638—2014标准中的Ⅳ型试样的标距相对较小,保证了试样防腐层的厚度均匀,同时试样肩部应力集中小,因此推荐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 拉伸试样 聚乙烯层 拉伸强度
下载PDF
油气管道聚乙烯层粘接缺陷的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岳海鹏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11期16-21,共6页
针对传统的油气管道聚乙烯层粘接缺陷检测方法灵敏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根据红外热成像检测原理,并采用具有红外辐射模块、红外热成像模块和热递模块的红外热成像检测模型作为示例,融了数学模型,形象直观地阐述了红... 针对传统的油气管道聚乙烯层粘接缺陷检测方法灵敏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根据红外热成像检测原理,并采用具有红外辐射模块、红外热成像模块和热递模块的红外热成像检测模型作为示例,融了数学模型,形象直观地阐述了红外热成像检测的原理。还通过提取油气管道聚乙烯层粘结件缺陷特征,进行故障分析,构设出红外热成像检测系统,并借助于软件数据库中的ABAQUS有限元模型,应用六面体二次热传导单元DC3D20,通过软件的模拟分析,生成形象的有限元模型,实现油气管道聚乙烯层粘接缺陷的深度分析。试验表明,本方案相比传统的超声波检测方法,反应快,误差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聚乙烯层 粘接缺陷检测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ABAQUS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无卤阻燃聚乙烯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会娅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62,79,共4页
利用有机杂环磷酸酯1,2,3-三(5,5-二甲基-1,3-二氧杂环己内磷酸酯基)苯(FR)单配阻燃聚乙烯(PE),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水平燃烧(UL-94)、热重分析(TGA)、锥形量热(CONE)等方法研究了FR对聚乙烯材料阻燃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FR总添加量... 利用有机杂环磷酸酯1,2,3-三(5,5-二甲基-1,3-二氧杂环己内磷酸酯基)苯(FR)单配阻燃聚乙烯(PE),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水平燃烧(UL-94)、热重分析(TGA)、锥形量热(CONE)等方法研究了FR对聚乙烯材料阻燃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FR总添加量为10%,阻燃PE的av-HRR、pk-HRR、av-EHC及av-MLR相对未阻燃PE分别降低58.1%、41.6%、56.6%和59.6%,呈现出较好的隔氧、隔气和阻燃性能;但是,阻燃剂的加入并没有对烟及毒性气体的释放量有太大的改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表明:FR催化PE在燃烧初期会结成连续、致密的炭层,有效地阻碍了气体的自由流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卤阻燃 聚乙烯 阻燃性能 力学性能 炭层
下载PDF
Polyethylene interfacial dielectric layer for organic semiconductor single crystal based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5
作者 Min Chen Boyu Peng +2 位作者 Xuyun Guo Ye Zhu Hanying L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31-435,共5页
Organic semiconductor single crystals(OSSCs) have shown their promising potential in high-performance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s(OFETs). The interfacial dielectric layers are critical in these OFETs as they not ... Organic semiconductor single crystals(OSSCs) have shown their promising potential in high-performance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s(OFETs). The interfacial dielectric layers are critical in these OFETs as they not only govern the key semiconductor/dielectric interface quality but also determine the growth of OSSCs by their wetting properties. However, reported interfacial dielectric layers either need rigorous preparation processes, rely on certain surface chemistry reactions, or exhibit poor solvent resistance, which limits their applications in low-cost, large-area, monolithic fabrication of OSSC-based OFETs. In this work, polyethylene(PE) thin films and lamellar single crystals are utilized as the interfacial dielectric layers, providing solvent resistive but wettable surfaces that facilitat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6,13-bis(tri-isopropylsilylethynyl)pentacene(TIPS-PEN) and 6,13-bis(triisopropylsilylethynyl)-5,7,12,14-tetraazapentacene(TIPS-TAP). As evidenced by the presence of ambipolar behavior in TIPS-PEN single crystals and the high electron mobility(2.3 ± 0.34 cm^(2)V^(-1)s^(-1)) in TIPS-TAP single crystals, a general improvement on electron transport with PE interfacial dielectric layers is revealed, which likely associates with the chemically inertness of the saturated C-H bonds. With the advantages in both processing and device operation, the PE interfacial dielectric layer potentially offers a monolithic way for the enhancement of electron transport in solution-processed OSSC-based OF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ethylene Interfacial dielectric layer Organic semiconductor Single crystal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原文传递
针状填料对聚乙烯烟密度的影响
6
作者 艾梁辉 付晓 +2 位作者 陈延安 陈平绪 叶南飚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59-61,共3页
研究了针状填料对PE复合材料烟密度的影响。材料烟密度测试结果表明,单独添加50wt%的ATH时,PE复合材料的有焰最大比光密度为125.1,无焰最大比光密度为373.9。与单独添加ATH相比,当同时添加42.5wt%的ATH和7.5wt%的针状硅灰石时,PE复合材... 研究了针状填料对PE复合材料烟密度的影响。材料烟密度测试结果表明,单独添加50wt%的ATH时,PE复合材料的有焰最大比光密度为125.1,无焰最大比光密度为373.9。与单独添加ATH相比,当同时添加42.5wt%的ATH和7.5wt%的针状硅灰石时,PE复合材料有焰最大比光密度从125.1降低到86.6;无焰最大比光密度从373.9降低到293.5。而当同时添加42.5wt%的ATH和7.5wt%的球形碳酸钙时,PE复合材料有焰最大比光密度为163.5;无焰最大比光密度为411.2。针状的硅灰石提升了复合材料的抑烟性能。通过锥形量热和炭层分析发现,硅灰石提高了PE复合材料的炭层完整性和连续性,连续致密的炭层发挥了优异的覆盖隔绝作用,抑制了燃烧热的释放和烟雾的逸出,从而提高了PE复合材料的抑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灰石 聚乙烯 抑烟 炭层
下载PDF
坡缕石/硅烷交联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降解动力学计算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哲 魏博 +2 位作者 赵帅 周鹏鑫 刘雅妮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69,共7页
以坡缕石黏土为添加剂,低密度聚乙烯为基体,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出坡缕石/硅烷接枝交联聚乙烯(PGS/XLPE)新型复合材料.利用动态热重分析法研究了硅烷接枝交联聚乙烯(XLPE)及坡缕石/硅烷接枝交联聚乙烯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稳... 以坡缕石黏土为添加剂,低密度聚乙烯为基体,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出坡缕石/硅烷接枝交联聚乙烯(PGS/XLPE)新型复合材料.利用动态热重分析法研究了硅烷接枝交联聚乙烯(XLPE)及坡缕石/硅烷接枝交联聚乙烯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稳定性及热降解动力学,并通过扫描电镜(SEM)、万能试验机及极限氧指数仪分别对材料形貌、力学性能及阻燃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0.2≤α≤0.9时,XLPE的表观活化能E在59.5~75.2kJ·mol^-1之间,而PGS/XLPE的表观活化能E在97.1~145.6kJ·mol^-1之间;相同升温速率下,PGS/XLPE在550℃下的残留量略高于XLPE;坡缕石黏土的引入不但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而且也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坡缕石黏土 阻燃性 炭化层 热降解动力学
下载PDF
氢氧化镁/碳微球复合阻燃剂对PET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莹 牛梅 +3 位作者 薛宝霞 杨雅茹 李京京 戴晋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2-105,109,共5页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氢氧化镁[Mg(OH)2]/碳微球(CM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复合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热重法、差示扫描量热仪、数显氧指数测试仪和水平垂直燃烧仪等手段对Mg(OH)2/CMS/PET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热性能及阻...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氢氧化镁[Mg(OH)2]/碳微球(CM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复合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热重法、差示扫描量热仪、数显氧指数测试仪和水平垂直燃烧仪等手段对Mg(OH)2/CMS/PET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热性能及阻燃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g(OH)2/CMS复合阻燃剂较好地分散在PET基体上;Mg(OH)2/CMS复合阻燃剂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有效地利用Mg(OH)2和CMS的协同作用,促进材料形成炭层起到隔热隔氧的作用,使得材料的极限氧指数提高了39%,熔滴降低了65%,提高了材料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碳微球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复合阻燃剂 热稳定性 炭层 阻燃性能
下载PDF
Influence of Freezing Layer on the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of PCL on Oriented PE Film 被引量:1
9
作者 Hao Zhang Ying-Xiao Song +6 位作者 Na Li Shao-Juan Wang Jian Hu Rui Xin Jie Zhang Chun-Feng Song Shou-Ke Yan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778-786,I0010,共10页
The effect of freezing layer on the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of poly(ε-caprolactone)(PCL)thin and ultrathin films was investigated by monitor the growth process of it on oriented polyethylene(PE)and CaF_(2)with and w... The effect of freezing layer on the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of poly(ε-caprolactone)(PCL)thin and ultrathin films was investigated by monitor the growth process of it on oriented polyethylene(PE)and CaF_(2)with and without freezing layer,respectively.It was found that the PCL films with similar thicknesses crystallize much faster on oriented PE than on CaF_(2)substrate.For example,the crystallization rate constant of a 102 nm thick PCL film decreases tremendously by 3 orders of magnitude from 1.1×10^(-1) on PE substrate at 50℃to 7×10^(-4)on CaF_(2)surface at 40℃.Moreover,the crystallization of PCL accelerates on CaF_(2)surface while slows down at PE surface with increasing film thickness.The ultrathin films of PCL with thickness less than 14 nm exhibits the fastest crystallization rate on oriented PE with a rate constant of about 3.5×10^(-1),which is 3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a ca.50 nm thick film.This illustrates the great influence of freezing layer on the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of PCL.The freezing layer thickness of PCL on PE is estimated to be in the range of 14-17 nm.Taking the radius of gyration(R_(g)~15.6 nm)of the used PCL material into account,the obtained results may imply the existence of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_(g)of PCL and its freezing layer thickness at PE subst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ε-caprolactone) polyethylene INTERFACE Freezing layer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原文传递
高强度超薄液体包装膜的研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爱民 魏爱萍 《塑料科技》 CAS 2000年第4期19-20,48,共3页
研制了一种三层共挤高强度液体包装膜,该膜厚度仅为 0 0 5 5mm,强度高。
关键词 聚乙烯 三层共挤 液体包装膜 超薄包装膜
下载PDF
侧向缠绕式3PE防腐层螺距与涂敷层数的理论计算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东升 王耀光 +2 位作者 赵金兰 魏亚秋 李安强 《焊管》 2011年第8期26-28,共3页
通过对钢管3PE防腐层侧向缠绕工艺生产过程的分析,推导出决定聚乙烯层螺距与涂敷层数的工艺参数,从而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某一规格钢管的理论计算,得出不同螺旋角下聚乙烯层相应的螺距和涂敷层数。根据与工厂的实际参数进行对... 通过对钢管3PE防腐层侧向缠绕工艺生产过程的分析,推导出决定聚乙烯层螺距与涂敷层数的工艺参数,从而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某一规格钢管的理论计算,得出不同螺旋角下聚乙烯层相应的螺距和涂敷层数。根据与工厂的实际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基本一致,并且此理论计算能更方便地指导工厂进行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防腐 聚乙烯层 螺距 螺旋角 涂敷层数
下载PDF
气相白炭黑/低分子量聚乙二醇悬浮体系的分子弛豫与流变行为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贝 宋义虎 郑强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32-1840,共9页
采用亲水气相二氧化硅(FS)、非缠结聚乙二醇(PEG,重均分子量400)制备悬浮体系,考察FS体积分数(φ)对PEG本体相α-松弛、结晶行为及悬浮体系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FS可延缓PEG本体相α-松弛,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并显著增加浮体系黏度... 采用亲水气相二氧化硅(FS)、非缠结聚乙二醇(PEG,重均分子量400)制备悬浮体系,考察FS体积分数(φ)对PEG本体相α-松弛、结晶行为及悬浮体系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FS可延缓PEG本体相α-松弛,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并显著增加浮体系黏度,降低本体PEG相结晶与熔融焓.低填充时,FS起成核作用;高填充时,FS延迟PEG分子扩散,并降低结晶温度.FS对PEG结晶的不同作用发生在悬浮体系溶胶-凝胶转变附近,此时悬浮液非线性动态流变行为呈现显著的硬化软化特性,线性动态流变行为呈现最为显著的频率依赖性.通过建立线性动态流变行为叠加曲线,揭示了FS对PEG分子链扩散行为的显著推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二氧化硅 聚乙二醇 界面层 剪切增稠 分子松弛
原文传递
Influence of polyethylene glycol on pore structure and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ance of carbon xerogel
13
作者 侯朝辉 李新海 +2 位作者 何则强 刘恩辉 邓凌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4年第3期255-260,共6页
Mesoporous polyethylene glycol-resorcinol and formaldehyde(PEG-RF) carbon xerogels were prepared by a new polymer blend method in which PEG-RF mixed organic xerogels were synthesized by blending thermally unstable p... Mesoporous polyethylene glycol-resorcinol and formaldehyde(PEG-RF) carbon xerogels were prepared by a new polymer blend method in which PEG-RF mixed organic xerogels were synthesized by blending thermally unstable polyethylene glycol with organic monomers, resorcinol and formaldehyde and then subjected to pyrolization at 1 000 ℃. The influences of mass ratio of PEG to the theoretical yield of RF xerogel, m(PEG)/m(RF) and the (relative) molecular mass of PEG on the pore structure and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ance(EDLC) performance of PEG-RF carbon xerogel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PEG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leads to the difference of phase separation structure of the polymer blend and thus the change of pore structure of PEG-RF carbon xerogels.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capacity of PEG-RF carbon xerogels in 30% H2SO4 solution can reach (755 m2/g) and 150 F/g, respectively. Their surface can be fully utilized to form electric double layer. However, the pore structure differences of PEG-RF carbon xerogels result in their different EDLC performances. The distributed capacitance effect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the pore size of PEG-RF carbon xerog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 blend method polyethylene glycol carbon xerogel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ance
下载PDF
聚乙烯/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14
作者 张瑞英 梁成刚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4期30-31,共2页
用聚醚多元醇(POP)N303与Na基蒙脱土(MMT)制备出聚醚插层蒙脱土。经热失重分析及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聚醚已进入蒙脱土层间;将聚乙烯(PE)与聚醚插层蒙脱土熔融复合,制得了分散效果良好的纳米复合材料,经塑料注射成型机压片制样,测试... 用聚醚多元醇(POP)N303与Na基蒙脱土(MMT)制备出聚醚插层蒙脱土。经热失重分析及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聚醚已进入蒙脱土层间;将聚乙烯(PE)与聚醚插层蒙脱土熔融复合,制得了分散效果良好的纳米复合材料,经塑料注射成型机压片制样,测试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显示:添加有机蒙脱土的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聚醚插层蒙脱土 插层 纳米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上海南汇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蒋晓娟 姜芸 +1 位作者 尹毅 孔祥海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32-1139,共8页
上海南汇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是国内首条采用柔性直流输电电缆的工程。针对这些电缆,通过脉冲电声测试方法得到了空间电荷的分布规律,在温控电极系统中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电场下绝缘材料电导率的变化规律,进而计算得到了电缆绝缘... 上海南汇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是国内首条采用柔性直流输电电缆的工程。针对这些电缆,通过脉冲电声测试方法得到了空间电荷的分布规律,在温控电极系统中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电场下绝缘材料电导率的变化规律,进而计算得到了电缆绝缘层的电场分布。介绍了直流电缆敷设时为消除与附近交流电缆的感性耦合影响所需采取的相应措施以及电缆附件安装关键工艺等。研究结果表明:进行电缆附件设计时需重点考虑电缆绝缘层与附件绝缘层交界面上累积空间电荷的影响;且2种绝缘材料的电导率与介电常数之比越接近,则界面电荷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交联聚乙烯电缆 电缆附件 空间电荷 电导率 绝缘层的径向电场 电场畸变 电缆敷设
下载PDF
LDPE与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技术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常颖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5-300,共6页
为提高应力吸收层材料的抗裂性和疲劳耐久性,阻止反射裂缝的发生和发展,将橡胶粉与低密度PE进行复配,基于室内加速加载、小梁弯曲和间接拉伸疲劳试验研究了LDPE和橡胶粉掺量对应力吸收层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抗疲劳耐久性的... 为提高应力吸收层材料的抗裂性和疲劳耐久性,阻止反射裂缝的发生和发展,将橡胶粉与低密度PE进行复配,基于室内加速加载、小梁弯曲和间接拉伸疲劳试验研究了LDPE和橡胶粉掺量对应力吸收层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抗疲劳耐久性的影响并将其路用性能与STRATA应力吸收层混合料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同LDPE掺量情况下,增大橡胶粉掺量复合改性沥青旋转黏度呈二次函数关系增大,橡胶粉和LDPE掺量对复合改性沥青软化点有显著的影响,橡胶粉对LDPE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LDPE掺量越大复合改性沥青低温抗裂性越差;以软化点≥75℃,5℃延度≥20 cm,135℃黏度≤3.5 Pa·s,25℃弹性恢复率≥65%作为判别标准优选了五种不同复配方案,经室内试验和试验路验证推荐最佳复配方案为6%LDPE+18%橡胶粉。研究成果可对今后同类型工程设计提供技术参考与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聚乙烯 橡胶粉 应力吸收层 路用性能
下载PDF
输水隧洞软岩段TBM掘进挤压大变形与支护受力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付敬 黄书岭 +2 位作者 艾凯 张雨霆 秦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9-55,共7页
隧洞软岩大变形严重威胁到TBM安全运行,软弱围岩的变形具有明显的蠕变特性。针对某深埋输水隧洞软岩TBM掘进洞段的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安全展开分析和评价,研究高应力条件下软岩的蠕变特性,比较不同支护方式管片结构的受力状态。研究表明... 隧洞软岩大变形严重威胁到TBM安全运行,软弱围岩的变形具有明显的蠕变特性。针对某深埋输水隧洞软岩TBM掘进洞段的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安全展开分析和评价,研究高应力条件下软岩的蠕变特性,比较不同支护方式管片结构的受力状态。研究表明:软岩洞段TBM掘进采取大断面扩挖和管片+豆砾石层+聚乙烯泡沫板缓冲层支护,缓冲层的施加明显改善管片的受力状态,有效地提高了管片结构的安全裕度。建议在类似的深埋软岩隧洞工程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岩体流变试验和变形监测,选取合适扩挖断面尺寸和支护方式,给围岩变形预留足够空间,为TBM的顺利掘进提供可靠的作业条件。研究成果为保障隧洞顺利掘进提供了技术支持,也可为其他同类超长深埋隧洞的修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掘进 挤压大变形 蠕变 管片 聚乙烯缓冲层
下载PDF
斜拉索HDPE防护套的损伤机理及预防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山洪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888-893,共6页
阳光照射在常规斜拉索HDPE护套上形成温度梯度,在截面上护套形成不均匀变形,除两锚固端外,通常无缝的护套结构形式导致其不可避免的产生环向及纵向裂纹。对常见的斜拉索防护套破损机理以及典型的斜拉索防护层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 阳光照射在常规斜拉索HDPE护套上形成温度梯度,在截面上护套形成不均匀变形,除两锚固端外,通常无缝的护套结构形式导致其不可避免的产生环向及纵向裂纹。对常见的斜拉索防护套破损机理以及典型的斜拉索防护层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增加刚性过渡层的防护套构造措施。增设遮阳系统,可降低HDPE管的应力幅值,有效地延长斜拉索防护套的使用寿命,节约养护维修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斜拉索 护套 损伤机理 刚性过渡层 耐久性
下载PDF
110kV交联电缆绝缘层晶体结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爱荣 曹晓珑 《绝缘材料》 CAS 2005年第2期39-41,共3页
通过X -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绝缘层的结晶结构。发现电缆工艺中的热过程和热历史会造成超高压交联电缆绝缘层各部分结晶形态分布不均,中层聚集态结构均匀性较好,内层外层结晶程度低于中层。热应力改变了晶区中的... 通过X -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绝缘层的结晶结构。发现电缆工艺中的热过程和热历史会造成超高压交联电缆绝缘层各部分结晶形态分布不均,中层聚集态结构均匀性较好,内层外层结晶程度低于中层。热应力改变了晶区中的晶面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交联聚乙烯 绝缘层 结晶形态 热应力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加聚酰亚胺薄膜阻挡层的聚乙烯中空间电荷分布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何华琴 王霞 +1 位作者 吴超一 屠德民 《绝缘材料》 CAS 2005年第5期35-38,共4页
选用聚酰亚胺(PI)薄膜作为电极注入的阻挡层,用电声脉冲法装置测量茂金属聚乙烯(MPE)试样中空间电荷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场强下,放置在上电极和MPE之间的阻挡层,既能有效地抑制负电极的电子的注入,也能阻止正电极的空穴注入到MPE... 选用聚酰亚胺(PI)薄膜作为电极注入的阻挡层,用电声脉冲法装置测量茂金属聚乙烯(MPE)试样中空间电荷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场强下,放置在上电极和MPE之间的阻挡层,既能有效地抑制负电极的电子的注入,也能阻止正电极的空穴注入到MPE。用聚合物的能带和界面理论解释了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聚乙烯 MPE 空间电荷 电极注入 阻挡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