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腰围和内脏脂肪面积(VFA)的影响。方法选择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洛塞那肽组60例、二甲双胍组30例。洛塞那肽组予聚乙二醇洛塞那肽皮下注射,二甲双胍组予二甲双胍口服,两...目的探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腰围和内脏脂肪面积(VFA)的影响。方法选择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洛塞那肽组60例、二甲双胍组30例。洛塞那肽组予聚乙二醇洛塞那肽皮下注射,二甲双胍组予二甲双胍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体质量、腰围、BMI、VFA、FPG、2 h PG、HbA1c、血脂(TC、TG、HDL-C、LDL-C)、肝功能(ALT、AST),以及治疗期间胃肠道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洛塞那肽组治疗后体质量、腰围、BMI、VF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二甲双胍组治疗后体质量、腰围、BM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而VFA与治疗前比较P>0.05;洛塞那肽组体质量、腰围、BMI和VFA降幅较二甲双胍组更明显(P均<0.05)。两组治疗后FPG、2 h PG、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但两组FPG、2 h PG、HbA1c降幅比较P均>0.05。洛塞那肽组治疗后TC、TG、HDL-C、LDL-C、ALT、AS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二甲双胍组治疗后H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TC、TG、LDL-C、ALT、AST与治疗前比较P均>0.05;洛塞那肽组TC、TG、LDL-C、ALT、AST降幅较二甲双胍组更明显(P均<0.05),而HDL-C降幅与二甲双胍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聚乙二醇洛塞那肽能够显著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腰围和VFA,其效果优于二甲双胍。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比较聚乙二醇洛塞那肽与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类疾病选择更高效的用药方案。方法选取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予以相应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共136例作为此次试验对象,...目的通过比较聚乙二醇洛塞那肽与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类疾病选择更高效的用药方案。方法选取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予以相应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共136例作为此次试验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8例A组(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与68例B组(利拉鲁肽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肥胖相关指标、治疗前后两组血脂相关指标、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指标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体质量、腰臀比、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均下降,B组体质量和BMI[分别为(80.31±7.62)kg和(24.13±1.82)kg·m^(-2)]低于A组体质量[分别为(83.65±7.93)kg和BMI(25.34±1.84)kg·m^(-2)](体质量:t=2.504,P=0.014;BMI:t=3.855,P<0.05);治疗后两组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均P<0.05);治疗后两组餐后2 h血糖(2 h FB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均下降,空腹血糖胰岛素(FINS)、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水平均上升,A组2 h FBG、FBG[分别为(7.86±1.12)mmol·L^(-1)、(6.18±0.71)mmol·L^(-1)]低于B组[分别为2 h FBG(8.72±1.34)mmol·L^(-1)和FBG(7.02±0.62)mmol·L^(-1)](2 h FBG:t=4.061,P<0.05;FBG:t=7.349,P<0.05),A组HOMA-β[(74.62±3.78)%]高于B组[(62.79±3.56)%](t=18.93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9%vs 25.00%,χ^(2)=0.376,P=0.540)。结论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聚乙二醇洛塞那肽与利拉鲁肽均能有效减轻体质量、调节血脂、降低血糖水平以及增强胰岛β细胞的功能,且安全性相似。然而,在降低体质量方面,利拉鲁肽的效果更为显著,而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在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降低血糖方面则表现更为出色。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消渴康颗粒联合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2例。对照组皮下注射聚...目的探讨消渴康颗粒联合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2例。对照组皮下注射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0.1 mg/次,1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消渴康颗粒,1袋/次,3次/d。两组在治疗30 d后统计疗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糖指标、血糖波动指标以及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趋化素(chemerin)、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6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BG)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FPG、HbA1c、2 h BG比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MAGE、MODD、SDB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A-FABP、chemerin、IL-17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清A-FABP、chemerin、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渴康颗粒联合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确切,可提高降糖疗效,降低血糖波动,调节A-FABP、chemerin、IL-17水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腰围和内脏脂肪面积(VFA)的影响。方法选择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洛塞那肽组60例、二甲双胍组30例。洛塞那肽组予聚乙二醇洛塞那肽皮下注射,二甲双胍组予二甲双胍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体质量、腰围、BMI、VFA、FPG、2 h PG、HbA1c、血脂(TC、TG、HDL-C、LDL-C)、肝功能(ALT、AST),以及治疗期间胃肠道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洛塞那肽组治疗后体质量、腰围、BMI、VF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二甲双胍组治疗后体质量、腰围、BM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而VFA与治疗前比较P>0.05;洛塞那肽组体质量、腰围、BMI和VFA降幅较二甲双胍组更明显(P均<0.05)。两组治疗后FPG、2 h PG、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但两组FPG、2 h PG、HbA1c降幅比较P均>0.05。洛塞那肽组治疗后TC、TG、HDL-C、LDL-C、ALT、AS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二甲双胍组治疗后H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TC、TG、LDL-C、ALT、AST与治疗前比较P均>0.05;洛塞那肽组TC、TG、LDL-C、ALT、AST降幅较二甲双胍组更明显(P均<0.05),而HDL-C降幅与二甲双胍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聚乙二醇洛塞那肽能够显著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腰围和VFA,其效果优于二甲双胍。
文摘目的通过比较聚乙二醇洛塞那肽与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类疾病选择更高效的用药方案。方法选取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予以相应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共136例作为此次试验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8例A组(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与68例B组(利拉鲁肽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肥胖相关指标、治疗前后两组血脂相关指标、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指标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体质量、腰臀比、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均下降,B组体质量和BMI[分别为(80.31±7.62)kg和(24.13±1.82)kg·m^(-2)]低于A组体质量[分别为(83.65±7.93)kg和BMI(25.34±1.84)kg·m^(-2)](体质量:t=2.504,P=0.014;BMI:t=3.855,P<0.05);治疗后两组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均P<0.05);治疗后两组餐后2 h血糖(2 h FB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均下降,空腹血糖胰岛素(FINS)、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水平均上升,A组2 h FBG、FBG[分别为(7.86±1.12)mmol·L^(-1)、(6.18±0.71)mmol·L^(-1)]低于B组[分别为2 h FBG(8.72±1.34)mmol·L^(-1)和FBG(7.02±0.62)mmol·L^(-1)](2 h FBG:t=4.061,P<0.05;FBG:t=7.349,P<0.05),A组HOMA-β[(74.62±3.78)%]高于B组[(62.79±3.56)%](t=18.93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9%vs 25.00%,χ^(2)=0.376,P=0.540)。结论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聚乙二醇洛塞那肽与利拉鲁肽均能有效减轻体质量、调节血脂、降低血糖水平以及增强胰岛β细胞的功能,且安全性相似。然而,在降低体质量方面,利拉鲁肽的效果更为显著,而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在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降低血糖方面则表现更为出色。
文摘目的探讨消渴康颗粒联合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2例。对照组皮下注射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0.1 mg/次,1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消渴康颗粒,1袋/次,3次/d。两组在治疗30 d后统计疗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糖指标、血糖波动指标以及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趋化素(chemerin)、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6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BG)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FPG、HbA1c、2 h BG比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MAGE、MODD、SDB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A-FABP、chemerin、IL-17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清A-FABP、chemerin、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渴康颗粒联合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确切,可提高降糖疗效,降低血糖波动,调节A-FABP、chemerin、IL-17水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