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GA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及降解行为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罗丙红 全大萍 +1 位作者 廖凯荣 卢泽俭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6-49,55,共5页
用本体开环聚合方式合成不同摩尔比的PLGA(n(dl-LA)/n(GA)分别为85/15,75/25,65/35,55/45)共聚物.1H NMR和溶解试验结果表明,共聚物中各链段呈无规分布,GA序列长度在1.3~1.8之间.通过溶液浇铸-低热模压-粒子沥滤技术构建了高度多孔的P... 用本体开环聚合方式合成不同摩尔比的PLGA(n(dl-LA)/n(GA)分别为85/15,75/25,65/35,55/45)共聚物.1H NMR和溶解试验结果表明,共聚物中各链段呈无规分布,GA序列长度在1.3~1.8之间.通过溶液浇铸-低热模压-粒子沥滤技术构建了高度多孔的PLGA组织工程支架,考察了它们在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中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水解的进行,PLGA的特性粘度及构建的多孔支架的压缩强度迅速下降,共聚物中GA组分含量越大,下降的速率越快,与之对应的多孔支架的多孔结构形态保持时间也随共聚物中GA组分含量增加而下降,分别为8周(n(dl-LA)/n(GA)分别为85/15和75/25)、4周(n(dl-LA)/n(GA)为65/35)和2周(n(dl-LA)/n(GA)为55/45);但质量损失速率比[η]下降速率慢得多;多孔支架的降解速率慢于薄膜的降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GA 组织工程 细胞支架材料 聚(dl-丙交酷/乙交酯) 体外降解行为 力学性能 多孔支架
下载PDF
PLGA神经诱导管的制作及其神经再生诱导作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文捷 李兵仓 +2 位作者 王建民 陈菁 王建忠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25-527,共3页
目的 观测制备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 lactide co glycolide) PLGA]管的神经再生诱导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观察以两种构成比不同[(85∶15)或(50∶50)] 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制备的PLGA管的神经再生诱... 目的 观测制备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 lactide co glycolide) PLGA]管的神经再生诱导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观察以两种构成比不同[(85∶15)或(50∶50)] 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制备的PLGA管的神经再生诱导作用。结果 (1)体内神经桥接情况下,硅胶管促发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并形成包囊包裹于管壁,而两种PLGA管组未见类似现象;(2)与硅胶管组相似,PLGA(85:15)管能够顺利完成坐骨神经缺损桥接作用,再生神经电生理及组织学评价显示两组无明显差异,而PLGA(50:50)管体内神经桥接4周时即出现破裂,不能为坐骨神经桥接提供良好的支持作用。结论 与硅胶管及PLGA(50∶50)管相比,PLGA(85∶15)管能够提供良好的神经再生诱导作用,而且由于其异物反应小、生物相容性佳,生物降解率适当,是一种良好的周围神经组织工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神经诱导 大鼠
下载PDF
低热-高压法制备PLGA多孔支架及其体外降解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罗丙红 全大萍 +4 位作者 廖凯荣 卢泽俭 陈用烈 高成杰 余斌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9-154,共6页
采用低热-高压法制备了聚(dl-丙交酯/乙交酯)75/25(PLGA75/25)组织工程多孔支架。该方法避免了使用有机溶剂,支架的孔隙率在90%以上,孔径大小分布均匀。多孔支架经过酒精处理后,支架表面产生许多微小的凹陷;用藻酸钙改性处理后,支架形... 采用低热-高压法制备了聚(dl-丙交酯/乙交酯)75/25(PLGA75/25)组织工程多孔支架。该方法避免了使用有机溶剂,支架的孔隙率在90%以上,孔径大小分布均匀。多孔支架经过酒精处理后,支架表面产生许多微小的凹陷;用藻酸钙改性处理后,支架形态保持良好。两种处理都使支架的压缩强度有所增大,亲水性增强。虽然孔隙率高的支架降解速率稍慢,但其体外降解规律基本一致:特性粘数和力学强度衰减快,而质量损失较慢,降解6周后,支架的质量损失仅为3%左右;体外降解3周后,支架的形态保持良好,可望在细胞移植和组织修复的早期发挥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热-高压法 制备 PLGA 多孔支架 体外降解 组织工程 聚(dl-丙交酯/乙交酯) 孔隙率
下载PDF
嗅鞘细胞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矫树生 李兵仓 +1 位作者 陈建梅 游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将新鲜分离的OECs细胞悬液接种于PLGA膜上,然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将新鲜分离的OECs细胞悬液接种于PLGA膜上,然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及细胞与材料的附着情况;MTT、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测定OECs的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PLGA膜上培养OECs的形态特征、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及倍体水平等与正常培养的OECs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LGA生物材料与OECs相容性好,适于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细胞相容性 人工神经
下载PDF
组织工程人工神经诱导管的制备及其在体外与大鼠体内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文捷 李兵仓 +2 位作者 王建民 王建忠 陈建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165-1168,共4页
目的 以构成比不同的聚乳酸 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为原料制备人工神经诱导管 ,并对其体内外降解性能变化进行观测。方法 ①以 0 2mol LPBS(pH 7 4)为人工降解液 ,观测PLGA ( 85 :15 )和PLGA ( 5 0 :5 0 )管 12周体外降解期间吸... 目的 以构成比不同的聚乳酸 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为原料制备人工神经诱导管 ,并对其体内外降解性能变化进行观测。方法 ①以 0 2mol LPBS(pH 7 4)为人工降解液 ,观测PLGA ( 85 :15 )和PLGA ( 5 0 :5 0 )管 12周体外降解期间吸水率、失重率及生物降解率变化 ,并以扫描电镜观察其微结构变化 ;②采用肌肉包埋方法 ,观测PLGA ( 85 :15 )和PLGA ( 5 0 :5 0 )管 8周体内生物降解率变化。结果 ①体内外降解条件下 ,PLGA ( 5 0 :5 0 )管吸水率、失重率及生物降解率显著高于PLGA ( 85 :15 )管 ;②两种材料样品体内生物降解率显著高于体外降解率 ;③扫描电镜观察显示 ,随降解时间延长 ,材料样品表现为特征性的虫蚀样破坏并逐渐加重 ,以PLGA ( 5 0 :5 0 )管尤为明显。结论 共聚物的构成比以及降解环境是影响聚乳酸 -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生物降解性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生物降解 人工神经诱导管
下载PDF
OEC-SC-ECM-PLGA桥接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解剖学修复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游华 矫树生 +2 位作者 冯帅南 陈建梅 李兵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015-2019,共5页
目的研究OEC-SC-ECM-PLGA桥接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解剖学修复作用。方法建立15mm的SD大鼠右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后,用OEC、SC、ECM以及自行制备的PLGA导管构成OEC-SC-ECM-PLGA桥接体进行修复,同时设OEC-ECM-PLGA组、SC-ECM-PLGA组、EC... 目的研究OEC-SC-ECM-PLGA桥接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解剖学修复作用。方法建立15mm的SD大鼠右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后,用OEC、SC、ECM以及自行制备的PLGA导管构成OEC-SC-ECM-PLGA桥接体进行修复,同时设OEC-ECM-PLGA组、SC-ECM-PLGA组、ECM-PLGA组、PLGA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进行对照。术后1、3、6、9周OEC-SC-ECM-PLGA组、OEC-ECM-PLGA组和SC-ECM-PLGA组行细胞示踪检测,在术后9周各组行神经连接率、再生神经相对直径恢复率及超微结构检测。结果OEC和SC可在桥接体内至少存活6周,SC的存活率高于OEC,两者沿神经纵轴呈梭形分布,并向桥接体近心端和远心端坐骨神经内迁移至少2.5mm,OEC-SC-ECM-PLGA组的神经连接率、再生神经相对直径恢复率、有髓神经纤维密度、总神经纤维数及有髓神经纤维成熟度优于OEC-ECM-PLGA组、SC-ECM-PLGA组、ECM-PLGA组和PLGA组,还未达到自体神经移植组水平。结论OEC和SC可在缺损坐骨神经桥接体内存活,沿神经纵轴分布,并向桥接体两端坐骨神经内迁移。OEC-SC-ECM-PLGA桥接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具有显著的解剖学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球成鞘细胞 雪旺细胞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坐骨神经缺损
下载PDF
PLGA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建立及其对bFGF生物学活性的维持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素铠 欧阳斌 +5 位作者 徐晓秋 李培 甘翼博 王利元 涂兵 周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19-1324,共6页
目的探索聚(乳酸乙醇酸)[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纳米粒的制备条件,并进一步验证该纳米粒对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的负载效率和活性维持。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 目的探索聚(乳酸乙醇酸)[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纳米粒的制备条件,并进一步验证该纳米粒对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的负载效率和活性维持。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PLGA纳米粒,研究PLGA浓度、PLGA/BSA质量比、水油体积比及内水相溶剂对纳米粒粒径、蛋白包封效率的影响,然后选择优化条件制备负载b FGF的PLGA纳米粒,通过细胞增殖实验验证b FGF的活性。结果采用优化条件制备的纳米粒对蛋白的包封率达到70.0%,粒径(373±12)nm,Zeta电位(27.1±0.6)m V。蛋白得以缓慢释放,突释现象不明显。负载b FGF的PLGA纳米粒有较好的活性,对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优于b FGF溶液组。结论采用复乳法制备的PLGA纳米粒可用于负载生长因子实现缓释,并能较好地维持其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乙醇酸) 牛血清白蛋白 纳米粒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缓释
下载PDF
嗅鞘细胞复合PLGA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矫树生 陈建梅 +1 位作者 游华 李兵仓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4期494-498,503,共6页
探讨嗅鞘细胞(OECs)复合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切除右侧部分神经干造成10mm的神经缺损。OECs+PLGA组用充满细胞外基质凝胶和OECs悬液(CM-DiI预标记)的PLGA导管... 探讨嗅鞘细胞(OECs)复合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切除右侧部分神经干造成10mm的神经缺损。OECs+PLGA组用充满细胞外基质凝胶和OECs悬液(CM-DiI预标记)的PLGA导管桥接坐骨神经缺损;OECs+硅胶管组用含相同内容物的硅胶管桥接;PLGA组和硅胶管组则分别用充满细胞外基质凝胶和DMEM/F12培养基的PLGA导管和硅胶管桥接。术后每周进行感觉运动功能检测,8周时行腓肠肌湿重恢复率、乙酰胆碱脂酶(AChE)染色、电生理和组织形态学分析等检测,同时移植细胞的两组每周进行细胞示踪观察。结果:移植细胞沿神经纵轴分布;除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指标外,OECs+PLGA组的各项再生功能指标均优于其它三组。结论:OECs复合PLGA导管能够促进再生神经的成熟和靶组织功能的恢复,二者联合移植是一种有效的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周围神经缺损
下载PDF
18-甲基炔诺酮-聚氨基酸微球的制备与体外释药实验 被引量:2
9
作者 潘仕荣 易武 施锋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405-408,共4页
以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以5—氟脲嘧啶(5-Fu)为活性药物,用相分离—凝聚法制备了可供肿瘤动脉栓塞化疗用微球,并进行了初步的微球体外药物释放试验。
关键词 缓释药物 微球 甲基炔诺酮
下载PDF
Effect of poly(DL-lactide-co-glycolide) on scar formation after glaucoma filtration surgery 被引量:1
10
作者 DU Li-qun YANG Hong-ling +2 位作者 WU Xin-yi WANG Shen-guo LI Yu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3期4528-4535,共8页
Background Glaucoma filtering surgery (GFS) is the most common procedure performed in the treatment of glaucoma.Although antiscarring agents help prevent postsurgical scarring and improve glaucoma surgical outcomes,... Background Glaucoma filtering surgery (GFS) is the most common procedure performed in the treatment of glaucoma.Although antiscarring agents help prevent postsurgical scarring and improve glaucoma surgical outcomes,they may b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severe and potentially blinding complications.Poly(DL-lactide-co-glycolide) (PDLLA/GA) is a bioresorbable polymer,which can be prepared with a large range of physical,mechanical,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edicine,including as an absorbable suture and a drug carrier and especially as a scaffold in tissue engineering.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DLLA/GA on scar formation after glaucoma filtration surgery (GFS).Methods Forty-eight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and GFS was performed on the right eye of each.PDLLA/GA membranes were put under the sclera flap for evaluation.GFS with no membrane inserted served as control.Clinical evaluations of intraocular pressure (lOP) and the presence of a filtration bleb were performed at intervals (3 days,1,2,4,8,12,20,and 24 weeks) postoperatively.At each time point,three eyes per group were excised to observe histological changes such as inflammation and scar format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collagen type Ⅳ,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and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 (TIMP-1).The expression of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 mRNA was determin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ults The lower lOP level and an effective bleb were maintained for a long time after GFS in the PDLLA/GA group.The histological analysis showed less inflammation and scar formation,weaker expression of collagen type Ⅳ and PCNA,more intense MMP-9 and TIMP-1,slightly elevated ratio of MMP-9 and TIMP-1,and a smaller increase in CTGF mRNA postoperatively in the PDLLA/GA group but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Conclusion PDLLA/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dl-lactide-co-glycolide GLAUcoMA filtration surgery
原文传递
聚(DL-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75/25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GC测定
11
作者 史国华 王勤 +2 位作者 李保陆 冯圣玉 于学丽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1-463,共3页
目的:测定聚(DL-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75/25中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乙醇的含量。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系统为:AC20色谱柱;柱温40℃;载气为氮气;检测器为FID;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在色谱条件下,测得各有机溶剂线性良好(r>... 目的:测定聚(DL-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75/25中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乙醇的含量。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系统为:AC20色谱柱;柱温40℃;载气为氮气;检测器为FID;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在色谱条件下,测得各有机溶剂线性良好(r>0.99);平均回收率为99.3%~99.7%;RSD在0.15%~0.96%;最低检测限0.245~2.520μg·mL-1,3批样品中3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聚(dl-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残留有机溶剂
下载PDF
^(60)Co辐照对睾丸酮/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理化特性及体外释放的影响
12
作者 姜晓虹 沈正荣 +1 位作者 王芳 朱家蕙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34-36,共3页
目的 :睾丸酮 (T) /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 (PLGA)微球6 0 Co辐照灭菌可行性研究。方法 :T/PLGA微球在6 0 Co源下 ,以 2 5kGy的剂量进行辐照 ,对微球辐照前后主药T、载体PLGA的理化特性和微球体外释药速率的变化进行比较 ,考察6 0 Co辐照对... 目的 :睾丸酮 (T) /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 (PLGA)微球6 0 Co辐照灭菌可行性研究。方法 :T/PLGA微球在6 0 Co源下 ,以 2 5kGy的剂量进行辐照 ,对微球辐照前后主药T、载体PLGA的理化特性和微球体外释药速率的变化进行比较 ,考察6 0 Co辐照对T/PLGA微球理化特性及药物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 :6 0 Co辐照引起PLGA分子量一定程度的下降 ,但对T/PLGA微球的理化特性及体外释药速率没有影响。结论 :初步的可行性研究表明T/PLGA微球可用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酮 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 微球 理化特性
下载PDF
PLGA/甲壳胺无纺布三维生物支架的安全性及组织相容性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程友 王秋萍 +4 位作者 薛飞 吴昆旻 陈伟 汤健 李泽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8期2833-2835,共3页
目的:观察新型三维生物支架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甲壳胺无纺布的生物安全性及组织相容性。方法:将PLGA/甲壳胺无纺布三维生物支架植入兔皮下,分别于术后2、4、8、12周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 目的:观察新型三维生物支架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甲壳胺无纺布的生物安全性及组织相容性。方法:将PLGA/甲壳胺无纺布三维生物支架植入兔皮下,分别于术后2、4、8、12周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检测,观察切口局部情况及心、肝、肾组织学变化,植入支架局部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不同时间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检测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心、肝、肾组织学检查观察均未见病理性改变。体内植入大体观察及组织形态学检查显示其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结论:PLGA/甲壳胺无纺布新型三维生物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及组织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支架 甲壳胺无纺布 PLGA 生物安全性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超氧化物歧化酶乳酸-羟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质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玲 袁勤生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18,共4页
利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乳酸 -羟乙酸共聚物 (PL GA)微球 ,考察了各工艺因素对微球粒径、包封率等的影响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DSC)初步研究了其性质。结果表明 ,通过调整内水相的体... 利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乳酸 -羟乙酸共聚物 (PL GA)微球 ,考察了各工艺因素对微球粒径、包封率等的影响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DSC)初步研究了其性质。结果表明 ,通过调整内水相的体积及浓度、分散相体积及 p H值 ,可得到较高包封率、粒径在 2 0~ 30μm、形态圆整、表面多孔的 SOD微球 ,DSC表明 SOD被有效地包入了 PL GA微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乳酸-羟乙酸共聚物 微球 制备 性质 药物载体
下载PDF
CuZn-SOD乳酸-羟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体内释放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玲 葛宇 袁勤生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08-211,共4页
目的 探讨CuZn-SOD包裹入乙酸-羟乙酸共聚物制备的药物微球的缓释效果。方法 采用复乳法制备CuZn-SOD乙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药物微球,分别用恒温摇瓶法和ELISA法检测体外和体内的释放效果。结果 有机相/分散相体积比、内水相体积、蛋... 目的 探讨CuZn-SOD包裹入乙酸-羟乙酸共聚物制备的药物微球的缓释效果。方法 采用复乳法制备CuZn-SOD乙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药物微球,分别用恒温摇瓶法和ELISA法检测体外和体内的释放效果。结果 有机相/分散相体积比、内水相体积、蛋白质浓度等因素影响微球的性质,由于聚合物的吸附作用,CuZn-SOD的体外释放呈明显的两段释放,释放不完全;体内释放显示微球制剂有一定的缓释效果。结论 该微球有比较好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羟乙酸共聚物 缓释微球 释放 重组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蛋白质药物
下载PDF
Effect of Excipients on Stability and Structure of rhCuZn-SOD Encapsulated in PLGA Microspheres
16
作者 LIU Ling 1,2 ,GE Yu 1 and YUAN Qin-sheng 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reactor Engineering and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237,P. R. China 2. Public Health School,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29,P. R. China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23-327,共5页
When a protein is encapsulated into poly( DL -lactide-co-glycolide)(PLGA) microspheres by means of the double-emulsion method,the harsh microspheres formation process including ultrasonification,exposure to an organic... When a protein is encapsulated into poly( DL -lactide-co-glycolide)(PLGA) microspheres by means of the double-emulsion method,the harsh microspheres formation process including ultrasonification,exposure to an organic solvent and a polymer may cause the denaturation of the protein. 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enzymatic activity change and the effect of the excipients on the stability of recombinant human Cu,Zn-superoxide dismutase(rhCu,Zn-SOD) during the emulsification. The specific activity recovery was found to be concentration dependent and the excipients involved such as PEG 600 and Tween 20,and trehalose were shown to increase the stability of rhCu,Zn-SOD. The protein structural integrity within the microspheres was analyzed by FTIR. The structure of rhCu,Zn-SOD within PLGA microspheres containing trehalose was found to b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native solid state,whereas the protein encapsulated during the preparation in the absence of any excipient changed due to the possible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with the polymer.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rational stability strategy for protein to be encapsulated into microspheres should aim at different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 dl -lactide-co-glycolide)(PLGA) microsphere Recombinant human Cu Zn-superoxide dismutase(rhCu Zn-SO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spectroscopy Protein stability EXCIPIENT
下载PDF
一种基于体内释药行为的胸腺五肽微球体外加速释放方法(英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向阳 杨阳 +5 位作者 张慧 李志平 李迎 杨臻博 蔡兴诗 梅兴国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6期672-679,692,共9页
目的建立一种与体内释药数据相关的体外加速释药评价方法,用于胸腺五肽微球的处方优化和质量控制。方法残留法测定微球在大鼠体内的释放情况,绘制体内累积释药曲线;对体外加速释放的重要条件进行筛选,包括释放介质种类、乙醇浓度、... 目的建立一种与体内释药数据相关的体外加速释药评价方法,用于胸腺五肽微球的处方优化和质量控制。方法残留法测定微球在大鼠体内的释放情况,绘制体内累积释药曲线;对体外加速释放的重要条件进行筛选,包括释放介质种类、乙醇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加热温度,进行体内外释放相关性拟合,最大程度模拟体内释放,并采用最终优化的条件验证另两种处方。结果最终优化的体外释放条件为:20%(V/V)乙醇中含0.06%(W/V)Tween 80作为释放介质,程序升温(0~1 h 40°C,1~6 h 45°C,6~30 h 50°C)的方法用于介质加热,(8、13和28)×1033种相对分子质量PLGA制备的微球体外加速曲线与体内释药曲线相关系数r2依次为0.9783、0.9886和0.9780。结论释放介质中加入乙醇并采取程序升温的办法,能最大程度模拟体内释药,可用于胸腺五肽微球的处方优化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五肽 加速释放 梯度加热 PLGA微球
下载PDF
微包囊优化制备及复合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姬烨 闫景龙 +1 位作者 徐公平 张东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84-1190,共7页
目的探讨优化生长因子微包囊制作方法,观察其释放规律和复合微小颗粒骨异位成骨的效果。方法正交设计优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微包囊制作工艺,于2、4、8、12、24、36、48、60、72、84、96、120、... 目的探讨优化生长因子微包囊制作方法,观察其释放规律和复合微小颗粒骨异位成骨的效果。方法正交设计优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微包囊制作工艺,于2、4、8、12、24、36、48、60、72、84、96、120、144、168、192、216、240和264h计算微包囊的累计释放量。实验取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6),每只大鼠于双侧股部作1cm切口,制备臀大肌肌袋模型。A组双侧植入胶原,B组双侧植入胶原和颗粒骨,C组双侧植入胶原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PLGA缓释微包囊;D组双侧植入胶原、颗粒骨与rhBMP-2/PLGA缓释微包囊。于术后3、4和5周取样(n=2)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各优化变量对微包囊粒径及其包封率均有影响,包囊表面光滑,成球较好。体外能够在11d内缓慢释放。术后3周大体观察,A组未触及移植物,B、C、D组可触及,微包囊呈白色颗粒包裹于组织中。组织学观察:术后3周,A组胶原已经完全吸收,其余3组可见残余胶原;术后4周,A组胶原已不易见到,B组可见微小颗粒骨继续吸收,体积变小;C组包囊体积缩小,囊间成骨性细胞增多;D组微小颗粒骨和微包囊继续吸收,成骨性细胞和软骨性细胞团增多;术后5周,B、C、D组均可见植入物体积减小,包囊被吸收破碎,但颗粒骨和包囊周围的软骨性细胞、成骨性细胞更加密集。结论优化PLGA微包囊制备工艺,使其在体外能够长时间缓释。自体微小颗粒骨可在臀大肌肌袋内异位诱导生成大量成骨性细胞,PLGA微包囊可以与其有机复合,并在减少生长因子用量的同时协同微小颗粒骨成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微包囊 自体微小颗粒骨 异位成骨 大鼠
下载PDF
多西他赛纳米泡的制备和性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欣 丁亚琼 +2 位作者 丁晶 杜丽娜 金义光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6-960,共5页
目的优化多西他赛(docetaxel,DTX)纳米泡处方和工艺,并考察其性质。方法用Langmuir膜天平筛选成膜材料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m PEG-PLGA)与不同膜稳定剂的最佳比例。以沸点为29.5℃的全氟戊烷为有机相,采用注入法制... 目的优化多西他赛(docetaxel,DTX)纳米泡处方和工艺,并考察其性质。方法用Langmuir膜天平筛选成膜材料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m PEG-PLGA)与不同膜稳定剂的最佳比例。以沸点为29.5℃的全氟戊烷为有机相,采用注入法制备m PEG-PLGA包裹DTX的纳米胶束,加入全氟戊烷后可形成纳米乳。考察纳米乳的处方工艺、及其形成纳米泡的条件。采用MTT法考察DTX纳米泡的MCF-7细胞毒性。结果成膜材料最佳比例为m PEG-PLGA∶司盘20=10∶1(摩尔比),形成的膜弹性好,可耐受温度和超声。DTX纳米泡有明显的温度和超声敏感性。随温度升高粒径逐渐增大;温度降低粒径减小。在超声作用下,纳米泡先发生合并,粒径变大,随后略有减小。DTX纳米泡有显著的MCF-7细胞毒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DTX纳米泡有望成为肿瘤靶向超声触发释药新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全氟戊烷 多西他赛 聚合物胶束 纳米泡
下载PDF
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的试制
20
作者 郑连义 李振亚 翟超进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03-105,共3页
由羟基乙酸和羟基丙酸一步共聚而成新型医用生物降解材料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收率62.5%。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与国外同类产品接近。
关键词 羟基乙酸 羟基丙酸 乙交酯丙交酯 共聚物 制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