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亚甲基蓝和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颜 袁若 +4 位作者 柴雅琴 李群芳 唐点平 戴建远 钟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27,共4页
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上电聚合一层稳定的亚甲蓝聚合物膜,研究了这层膜在0.1 mol/L磷酸缓冲溶液(pH 7.0)中的电化学性质.用纳米金溶胶与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构成复合固酶基质,采用溶胶-凝胶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于亚甲蓝修饰的玻... 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上电聚合一层稳定的亚甲蓝聚合物膜,研究了这层膜在0.1 mol/L磷酸缓冲溶液(pH 7.0)中的电化学性质.用纳米金溶胶与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构成复合固酶基质,采用溶胶-凝胶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于亚甲蓝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成了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实验发现,加入纳米金后提高了酶电极对葡萄糖的电流响应,所制备的传感器具有响应快、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对葡萄糖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10-6~3×10-3mol/L,检出限为5×10 ml/L.并具有抗尿酸、抗坏血酸干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亚甲蓝 葡萄糖传感器 纳米金 电聚合
下载PDF
多巴胺在聚亚甲基蓝/石墨烯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郭新美 王宗花 +3 位作者 夏建飞 张菲菲 夏延致 李延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4-469,共6页
利用电聚合方法在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聚亚甲基蓝/石墨烯修饰电极(PMB/GH/GCE)。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多巴胺(DA)和抗坏血酸(A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 6.9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DA和AA... 利用电聚合方法在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聚亚甲基蓝/石墨烯修饰电极(PMB/GH/GCE)。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多巴胺(DA)和抗坏血酸(A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 6.9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DA和AA分别在0.208 V和-0.108 V处产生灵敏的氧化峰,与其在聚亚甲基蓝和石墨烯单层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相比,两者的峰电流明显增加,峰电位差达316 mV。研究表明,电聚合方法使亚甲基蓝牢固地非共价修饰到石墨烯上,并产生协同增效作用,较好地提高了电极的灵敏度和分子识别性能,有利于在大量AA存在下实现对DA的选择性测定。在1.00×10-3mol/L AA的存在下,DA的差分脉冲伏安法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0×10-7~5.0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1.00×10-8mol/L。将该方法用于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亚甲基蓝 石墨烯 修饰电极 多巴胺 抗坏血酸
下载PDF
聚亚甲蓝修饰碳纤维微电极的性质及对多巴胺的电催化测定 被引量:7
3
作者 冶保献 张娟 +3 位作者 李风菊 刘灵芳 夏萍 付守骏 《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4期10-14,共5页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亚甲蓝在活化的碳纤维微电极上电聚合成膜的方法和条件 ,并对该聚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探讨 .该膜修饰的电极对多巴胺有较强的催化作用 ,催化峰电流与底物浓度在 2 .0× 1 0 - 6~ 1 .2× 1 0 - 4 ...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亚甲蓝在活化的碳纤维微电极上电聚合成膜的方法和条件 ,并对该聚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探讨 .该膜修饰的电极对多巴胺有较强的催化作用 ,催化峰电流与底物浓度在 2 .0× 1 0 - 6~ 1 .2× 1 0 - 4 mol/ 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在一定的条件下 ,该膜修饰电极能有效消除多巴胺和抗坏血酸的相互干扰 ,使多巴胺和抗坏血酸的催化峰电位差达 2 1 0 m V.用这种微电极对注射液中的多巴胺进行测定 ,回收率在 98.75 %~1 0 1 .5 %之间 .该检测过程无需除氧 ,可望用于活体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微电极 聚亚甲蓝 多巴胺 抗坏血酸
下载PDF
聚次甲基蓝膜的生长及性质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金翠 穆绍林 李永舫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9-233,共5页
The in situ spectroelectrochemical experiment shows that an absorption peak at 580.5 nm attributable to poly(methylene blue) grows slowl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lectrolysis of methylene blue, and then this peak grow... The in situ spectroelectrochemical experiment shows that an absorption peak at 580.5 nm attributable to poly(methylene blue) grows slowl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lectrolysis of methylene blue, and then this peak grows more quickly. The visible spectra prove that there are two absorption peaks at 580.5 and 690.2 nm respectively for the mixture solution after electrolysis. The former one indicates that poly(methylene blue)polymerized on the ITO electrode is partly soluble; the latter one is attributed to a water-soluble polymer since it completely dissolves in the aqueous solution. The result from the rotating ring-disk electrode identifies that an intermediate is produced at the disk electrode, which is collected at the ring electrode. The ring current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the ring potential and with increasing the rotation rate. Thus, the intermediate is a species carrying a positive charge and not too stable.The result from the XPS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anions can be doped into poly(methylene blue) film and dedoped from it during oxidation and reduction processes. The results from the impedance experiment indicate that the charge transfer impedance of poly(methylene blue) decreases with decreasing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次甲基蓝 现场光谱电化学 旋转环-盘电极 XPS 交流阻抗 薄膜生长 薄膜性质
下载PDF
Dye removal by eco-friendly physically cross-linked double network polymer hydrogel beads and their functionalized composites 被引量:5
5
作者 Yan Kong Yuan Zhuang +4 位作者 Zhiyong Han Jianwei Yu Baoyou Shi Kun Han Haotian Ha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81-91,共11页
Hydrogels have attracted large attention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fields due to their low-cost and good interaction with pollutants,among which novel double network hydrogel is an outstanding class.To expand the applic... Hydrogels have attracted large attention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fields due to their low-cost and good interaction with pollutants,among which novel double network hydrogel is an outstanding class.To expand the application of double network hydrogel in water treatment,in this study,eco-friendly physically cross-linked double network polymer hydrogel beads(DAP)are prepared and studied in depth on the mechanism of Methylene Blue(MB)adsorption;and then the polymer hydrogels are further functionalized by inorganic materials.MB adsorption on DAP favors alkaline condition which is due to the increase of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and adsorption site,and it reaches equilibrium within 10 hr,which is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network hydrogel beads(SAP).Through thermodynamics study,the process shows to be an exothermic and spontaneous process.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are well fitted by Langmuir model,with a maximum monolayer adsorption capacity of 1437.48 mg/g,which is larger than SAP(1255.75 mg/g).After being functionalized with common inorganic materials including activated carbon,Fe_3O_4and graphene oxide(GO),the composites show to have larger pore sizes and have obvious increases in adsorption capacity especially the one contains GO.Then the composites contains Fe_3O_4are used as heterogeneous Fenton catalyst which shows to have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MB degradation.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potential of polymer double network to be functionalized in environmental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orption ALGINATE poly(vinyl alcohol) Hydrogel methylene blue
原文传递
超小尺寸碳载Mn_(3)O_(4)纳米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润奇 颜雨坤 +3 位作者 温国栋 周杨韬 那铎 张劲松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2-599,607,共9页
以MnCl_(2)为原料,聚乙烯醇(PVA)为稳定剂,利用PVA介导沉淀法制备Mn_(3)O_(4)纳米粒子(PVA/Mn_(3)O_(4)),进一步将冻干的PVA/Mn_(3)O_(4)复合物炭化制备了超小尺寸的Mn_(3)O_(4)-C催化剂。使用XRD、XPS、TEM、BET表征制备材料的结构和形... 以MnCl_(2)为原料,聚乙烯醇(PVA)为稳定剂,利用PVA介导沉淀法制备Mn_(3)O_(4)纳米粒子(PVA/Mn_(3)O_(4)),进一步将冻干的PVA/Mn_(3)O_(4)复合物炭化制备了超小尺寸的Mn_(3)O_(4)-C催化剂。使用XRD、XPS、TEM、BET表征制备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发现PVA能够有效减小Mn_(3)O_(4)在制备过程中的聚集和长大。无PVA介导沉淀法制备的Mn_(3)O_(4)-P平均粒径为(38.8±9.3)nm。加入PVA后,制备过程中PVA分子链间的Mn_(3)O_(4)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3.2±0.8)nm,经过Ar保护炭化处理后,平均粒径为(4.5±1.2)nm的Mn_(3)O_(4)纳米粒子被均匀固定在碳基底上。制备的Mn_(3)O_(4)-C催化剂具有高效的类芬顿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的能力,在MB质量浓度为40 mg/L的40 mL溶液中,催化剂质量浓度为75 mg/L,H_(2)O_(2)投加量为4 mL,反应时间为40 min,反应温度为80℃的条件下,MB的降解率为94.4%。催化剂经过3次循环使用后,MB的降解率保持在91.1%,且碳基底上的Mn_(3)O_(4)纳米粒子结构和形貌与使用前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沉淀法 稳定剂 Mn_(3)O_(4) 类芬顿 亚甲基蓝 功能材料
下载PDF
聚胺酸修饰酵母对碱性品红和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3
7
作者 许彬彬 佟蜜 +1 位作者 孙小梅 李步海 《化学工程师》 CAS 2008年第6期60-62,共3页
用面包酵母作单体、戊二醛为变联剂,制备成交联酵母后用聚胺酸进行修饰,得到聚胺酸修饰酵母。研究了pH值、染料浓度、吸附时间、温度对聚胺酸修饰酵母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聚胺酸修饰面包酵母可同时吸附碱性品红和亚甲基蓝。在p... 用面包酵母作单体、戊二醛为变联剂,制备成交联酵母后用聚胺酸进行修饰,得到聚胺酸修饰酵母。研究了pH值、染料浓度、吸附时间、温度对聚胺酸修饰酵母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聚胺酸修饰面包酵母可同时吸附碱性品红和亚甲基蓝。在pH值为4.0~11.0,酸度对吸附量的影响较小,吸附反应分别在40、20min达到平衡,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35.9、694.2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聚胺酸 碱性品红 亚甲基蓝 吸附
下载PDF
聚亚甲蓝修饰碳纤维微电极同时测定多巴胺和抗坏血酸(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灵芳 曲松 +1 位作者 夏萍 冶保献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3期43-48,共6页
研究了聚亚甲蓝修饰碳纤维微电极同时测定多巴胺和抗坏血酸的分析方法 ,在该修饰电极上 ,多巴胺和抗坏血酸均具有高的灵敏度 ,并且在电极反应过程中不沾污电极 ,重现性好 ,测定过程无需除氧 。
关键词 聚亚甲蓝 碳纤维微电极 抗坏血酸 多巴胺 同时测定 化学修饰电极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亚甲基兰聚合膜的电化学表征及性质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海霞 杨西萍 +2 位作者 王焕梅 高兰玲 康敬万 《河西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44-48,共5页
在碱性溶液中用重复电位扫描法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了亚甲基兰聚合膜.亚甲基兰的聚合是在高电位引发下,氧化亚甲基兰产生自由基发生链式引发聚合.用铁氰化钾作为探针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扫描电镜表征了不同聚合圈数的电极的表面性质.随... 在碱性溶液中用重复电位扫描法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了亚甲基兰聚合膜.亚甲基兰的聚合是在高电位引发下,氧化亚甲基兰产生自由基发生链式引发聚合.用铁氰化钾作为探针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扫描电镜表征了不同聚合圈数的电极的表面性质.随着扫描圈数的增加,聚合膜的厚度也增加,同时电极由导体向绝缘体转变.电极表面的形貌图也说明了这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亚甲基兰 电化学性质 电化学隧道显微镜
下载PDF
聚亚甲基蓝-电还原石墨烯修饰电极电化学检测药物芦丁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玉华 钱淼 +2 位作者 李环 李得鑫 王成森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04-2111,共8页
以离子液体碳糊电极(CILE)为基底电极,将表面涂有氧化石墨烯(GO)的CILE浸入含亚甲基蓝(MB)的缓冲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制备了聚亚甲基蓝-电还原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CILE(PMB-EGR/CILE)。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表征表明,滴涂在CILE... 以离子液体碳糊电极(CILE)为基底电极,将表面涂有氧化石墨烯(GO)的CILE浸入含亚甲基蓝(MB)的缓冲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制备了聚亚甲基蓝-电还原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CILE(PMB-EGR/CILE)。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表征表明,滴涂在CILE表面的GO在一定电位条件下可被电还原为石墨烯(EGR)。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的表征表明PMB-EGR/CILE具有较小的电子转移阻力和较高的导电率。考察了芦丁在PMB-EGR/CILE上的电化学行为,考察了溶液pH和扫描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芦丁在PMB-EGR/CILE上是等电子等质子的反应过程,电子传递系数为0.52,电子转移数为1.7,表观异相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1.71 s^(-1)。获得了最优实验条件下,PMB-EGR/CILE为工作电极检测0.02~200.0μmol·L^(-1)范围内芦丁的工作曲线,检测限为0.0064μmol·L^(-1)。PMB-EGR/CILE进一步应用于药物芦丁片的检测,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进行比对,两者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石墨烯 聚亚甲基蓝 芦丁
下载PDF
聚乙烯缩丁醛膜固定聚亚甲基蓝和纳米银修饰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颜 柴雅琴 +4 位作者 钟霞 孙爱丽 唐点平 戴建远 袁若 《化学传感器》 CAS 2004年第4期25-29,共5页
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上电聚合一层稳定的亚甲蓝聚合物膜,研究了这层膜在0.1 mol/L磷酸缓冲溶液(pH 7.0)中的电化学性质。用纳米银颗粒吸附葡萄糖氧化酶(GOD),采用乙烯醇缩丁醛(PVB)为辅助固酶基质将其固定于亚甲蓝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 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上电聚合一层稳定的亚甲蓝聚合物膜,研究了这层膜在0.1 mol/L磷酸缓冲溶液(pH 7.0)中的电化学性质。用纳米银颗粒吸附葡萄糖氧化酶(GOD),采用乙烯醇缩丁醛(PVB)为辅助固酶基质将其固定于亚甲蓝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成了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实验发现,加入纳米银后提高了酶电极对葡萄糖的电流响应,所制备的传感器具有响应快、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对葡萄糖的线性响应范围为2.5×10^(-6)~2×10^(-3)mol/L,检测下限为1×10^(-6)mol/L,并具有抗坏血酸、抗尿酸干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醛 纳米银 聚乙烯 磷酸 新型 聚合物膜 PVB 固定 亚甲蓝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PVDF/PDA/Ag催化膜对亚甲基蓝的催化降解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熙 王爽 +4 位作者 马胜奎 赵博武 王文强 赵楚 张彬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9,共6页
为制备可降解染料抗污染的催化膜材料,首先用多巴胺(DA)对聚偏氟乙烯(PVDF)粉末进行改性,然后用改性的PVDF粉末制备了多孔平板膜,随后利用聚多巴胺的还原性原位在膜中负载和固定了银纳米颗粒,得到了PVDF/PDA/Ag催化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 为制备可降解染料抗污染的催化膜材料,首先用多巴胺(DA)对聚偏氟乙烯(PVDF)粉末进行改性,然后用改性的PVDF粉末制备了多孔平板膜,随后利用聚多巴胺的还原性原位在膜中负载和固定了银纳米颗粒,得到了PVDF/PDA/Ag催化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对膜进行表征,并用亚甲基蓝溶液对膜的催化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PDA改性的PVDF膜表面和膜孔中成功引入了Ag纳米粒子;随着催化反应温度由20℃增加到40℃,催化膜对亚甲基蓝的催化反应速率常数由0.088 min^(-1)增加到0.394 min^(-1);实验中对亚甲基蓝的催化降解呈一级反应动力学,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0.066 15 min^(-1),活化能Ea值为56.13 k J/mol,而且催化膜表现出很好的重复利用性,在重复使用8次后,降解率仍保持在80.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多巴胺 银纳米颗粒 催化 亚甲基蓝
下载PDF
用聚合亚甲蓝修饰的酶电极进行青霉素残留的测定研究
13
作者 朱亚琦 李大印 +2 位作者 马洁 刘平 范炜昱 《化学传感器》 CAS 2006年第1期44-48,共5页
将青霉素酶与亚甲蓝用循环伏安法共聚合到玻碳电极上,制成青霉素酶电极,通过交流阻抗谱对酶电极表征。研究了聚合亚甲蓝在不同pH值下,酸催化还原反应的活化能随pH值的变化。在一定电位范围内,青霉素微小浓度变化与亚甲蓝循环伏安还原峰... 将青霉素酶与亚甲蓝用循环伏安法共聚合到玻碳电极上,制成青霉素酶电极,通过交流阻抗谱对酶电极表征。研究了聚合亚甲蓝在不同pH值下,酸催化还原反应的活化能随pH值的变化。在一定电位范围内,青霉素微小浓度变化与亚甲蓝循环伏安还原峰电流成正比,据此可间接测定牛奶中残留青霉素含量,分别利用计时电流法和循环伏安法在磷酸缓冲溶液和牛奶中测量,计时电流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40×10-4~2.81×10-3mmol/L和5.61×10-4~2.81×10-3mmol/L,循环伏安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81×10-4~2.81×10-3mmol/L和1.12×10-3~2.81×10-3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聚合亚甲蓝 青霉素酶电极 电化学聚合
下载PDF
基于聚亚甲基蓝和碳纳米管/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有机过氧化物传感器
14
作者 杨绍明 刘斌 +1 位作者 查文玲 郑龙珍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2-326,共5页
本文结合层层组装法和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电子介体聚亚甲基蓝(PMB)修饰的碳纳米管(CNTs)/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多层膜有机过氧化物传感器。利用电化学阻抗表征了(CNTs/HRP)n的层层组装过程,探讨了不同HRP层数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并研究... 本文结合层层组装法和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电子介体聚亚甲基蓝(PMB)修饰的碳纳米管(CNTs)/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多层膜有机过氧化物传感器。利用电化学阻抗表征了(CNTs/HRP)n的层层组装过程,探讨了不同HRP层数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并研究了传感器对有机过氧化物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异丙基苯的电催化还原性能。该传感器对过氧化氢叔丁基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75×10-5~7.25×10-3mol/L,检测限为1.36×10-6 mol/L;对过氧化氢异丙基苯的线性检测范围为3.87×10-6~1.47×10-3 mol/L,检测限为6.48×10-7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亚甲基蓝 辣根过氧化物酶 碳纳米管 有机过氧化物 传感器
下载PDF
聚糠醛吸附亚甲基蓝的研究
15
作者 宛美 许峰 +1 位作者 马健岩 王丽娟 《当代化工》 CAS 2014年第4期506-508,511,共4页
通过聚糠醛吸附亚甲基蓝水溶液,从两个方面研究了聚糠醛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一方面是在制备聚糠醛过程中加入不同的硫酸量,另一方面是聚糠醛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煅烧。通过记录的吸附数据建立亚甲基蓝吸附量Q与加入不同硫酸... 通过聚糠醛吸附亚甲基蓝水溶液,从两个方面研究了聚糠醛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一方面是在制备聚糠醛过程中加入不同的硫酸量,另一方面是聚糠醛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煅烧。通过记录的吸附数据建立亚甲基蓝吸附量Q与加入不同硫酸量样品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并绘制成图。通过分析,结果表明加入硫酸量为50 mL制备的聚糠醛吸附亚甲基蓝的性能较好;在300℃煅烧下,聚糠醛吸附亚甲基蓝的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糠醛 亚甲基蓝 吸附
下载PDF
聚甲基苯胺-木质素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
16
作者 赖文辉 王坚持 +2 位作者 陈威涯 桂祖雁 吕秋丰 《广州化工》 CAS 2015年第3期54-56,共3页
以N-甲基苯胺为单体,酶解木质素(LG)为分散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聚甲基苯胺-木质素复合物(PMALG)。采用恒温静态吸附法,研究PMA-LG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热重分析表明成功得到了PMA-LG复合物。MB的... 以N-甲基苯胺为单体,酶解木质素(LG)为分散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聚甲基苯胺-木质素复合物(PMALG)。采用恒温静态吸附法,研究PMA-LG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热重分析表明成功得到了PMA-LG复合物。MB的吸附结果表明,PMA-LG复合物对MB的吸附效果明显优于聚甲基苯胺和LG对MB的吸附效果。在吸附温度为30℃,MB的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PMA-LG对MB的吸附容量为4.97 mg/g,吸附率高达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苯胺 酶解木质素 亚甲基蓝 吸附
下载PDF
亚甲蓝的电化学聚合及其聚合膜特性 被引量:10
17
作者 贾能勤 江丽萍 +2 位作者 黄绘宏 吴霞琴 章宗穰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34-236,230,233,共5页
研究了亚甲蓝在平面薄膜型铂盘电极的电化学聚合及聚亚甲蓝膜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 ,亚甲蓝在偏碱性溶液中能较好地电聚合成膜 ;聚亚甲蓝膜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和快速电子传递能力。聚亚甲蓝修饰膜电极在较低氧化电位下对
关键词 聚亚甲蓝 电化学聚合 NADH 电催化氧化
下载PDF
电聚合制作DNA芯片以及无标记检测的探索 被引量:1
18
作者 江丽萍 吴霞琴 +3 位作者 朱洁文 陈海宝 章宗穰 赵建龙 《化学传感器》 CAS 2003年第3期7-13,共7页
在合成一种新的吡咯衍生物DNA-3-吡咯甲基-四聚乙二醇单醚的基础上,探索了恒电位法在铂盘电极上的电化学聚合,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散射谱(EDX)等对聚合膜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探索了利用亚甲基蓝(MB)进... 在合成一种新的吡咯衍生物DNA-3-吡咯甲基-四聚乙二醇单醚的基础上,探索了恒电位法在铂盘电极上的电化学聚合,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散射谱(EDX)等对聚合膜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探索了利用亚甲基蓝(MB)进行DNA芯片杂交检测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证明,MB可以用作无标记的DNA杂交检测,同时证明了基于恒电位聚合制作的DNA芯片是有检测功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聚合 制备 DNA芯片 无标记检测 DNA-3-吡咯甲基-四聚乙二醇单醚 恒电位法
下载PDF
聚次甲基蓝-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测定叶酸 被引量:3
19
作者 杜学萍 屈建莹 +1 位作者 康世平 娄童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9-712,共4页
利用电聚合方法制备了聚次甲基蓝/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PMB/MWCNTs/GC)电极,该修饰电极对叶酸(FA)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叶酸在-0.51V处的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在3.4×10-6~1.1×10-4 mol/L之间呈... 利用电聚合方法制备了聚次甲基蓝/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PMB/MWCNTs/GC)电极,该修饰电极对叶酸(FA)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叶酸在-0.51V处的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在3.4×10-6~1.1×10-4 mol/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6×10-6 mol/L。用标准加入法做了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0.8%~101%之间。该电极制备简单,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甲基蓝 多壁碳纳米管 叶酸
下载PDF
ε-聚L-赖氨酸生产菌株的选育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延岭 周昌豹 +2 位作者 李峰 赵萍 陈丽清 《四川食品与发酵》 2008年第2期47-49,共3页
通过在分离培养基中加入170mg/LK2Cr2O7,0.002%亚甲基蓝可快速从土壤中富集产碱菌株,利用Dragendorff试剂与生物碱特有的颜色反应从产碱菌株中筛选生物碱产生株,对产生物碱的菌株的发酵液提取物进行结构分析,确定ε-聚L-赖氨酸产生菌株。
关键词 ε-聚L-赖氨酸 选育 白色链霉菌 亚甲基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