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下游不同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累积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74
1
作者 邴海健 吴艳宏 +1 位作者 刘恩峰 羊向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5-683,共9页
利用富集因子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结合年代学结果,对长江中下游湖泊太白湖、龙感湖、巢湖和西氿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o、Cr、Cu、Ni、Pb、Zn的富集程度进行了评价,并比较分析了上述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太白湖和龙... 利用富集因子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结合年代学结果,对长江中下游湖泊太白湖、龙感湖、巢湖和西氿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o、Cr、Cu、Ni、Pb、Zn的富集程度进行了评价,并比较分析了上述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太白湖和龙感湖沉积物中各重金属富集程度均较低;巢湖沉积物中Co、Cr、Ni的富集程度接近中等水平,而Cu、Pb、Zn的富集已经达到中等水平;西氿沉积物中Co的富集非常低,Cr、Ni富集水平较低,Pb达到中等富集,Cu、Zn达到较高的富集水平.对4个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综合污染程度进行比较:巢湖>西氿>龙感湖>太白湖.各湖泊沉积物中单一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都较低,但是,根据多元素潜在生态评价指数,各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存在明显不同的潜在生态风险:巢湖>西氿>龙感湖>太白湖.总体上看,太白湖和巢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以及潜在生态风险自1965年以来一直在加重,而龙感湖和西氿沉积物在表层有下降的趋势.这种差异与各个湖泊流域内人类活动的方式和强度密切相关.巢湖和西氿流域内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迅速,人类活动导致大量重金属元素进入湖泊,给湖泊带来明显的污染;而龙感湖和太白湖流域人类活动主要以农业活动为主,人类活动对重金属的贡献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指标 生态风险 湖泊沉积物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2010-2017年太湖总磷浓度变化趋势分析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69
2
作者 王华 陈华鑫 +1 位作者 徐兆安 芦炳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9-929,共11页
近年来,太湖流域各省市政府加大治理力度,流域水体水质取得明显好转,氨氮浓度和总氮浓度呈大幅度下降趋势,然而太湖水体总磷浓度呈上升趋势.为探讨太湖总磷浓度升高的原因,采用太湖流域管理局2010年以来的水质水量实测数据、遥感监测数... 近年来,太湖流域各省市政府加大治理力度,流域水体水质取得明显好转,氨氮浓度和总氮浓度呈大幅度下降趋势,然而太湖水体总磷浓度呈上升趋势.为探讨太湖总磷浓度升高的原因,采用太湖流域管理局2010年以来的水质水量实测数据、遥感监测数据等,分别从太湖入湖河流污染负荷量、水生植被和蓝藻与总磷浓度的关系3个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入湖河流总磷浓度高于太湖水体总磷浓度,且磷不易出湖,逐年总磷净入湖量持续累积与太湖总磷浓度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入湖污染负荷量大是太湖总磷浓度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水生植被可吸收湖泊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并抑制底泥再悬浮从而降低内源性营养盐的释放,东太湖水生植被的大量减少,一方面减少了沉水植物对磷元素的吸收,另一方面增加了风浪对底泥的扰动再悬浮,造成磷元素释放,是造成湖水总磷浓度升高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太湖蓝藻密度呈上升趋势,受其影响,总磷浓度也有上升,蓝藻水华加快湖体磷循环,藻类密度增加也是太湖总磷浓度升高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总磷 污染负荷 底泥释放 水生植被 蓝藻
下载PDF
巢湖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特征与人为污染评价 被引量:45
3
作者 杜臣昌 刘恩峰 +2 位作者 羊向东 吴艳宏 薛滨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6,共8页
本文分析了巢湖主要入湖河流河口区表层沉积物及西部湖心区沉积岩芯中Al、Fe、Ni、Cr、Cu、Zn、Pb、Li、V等金属元素变化特征,采用地球化学方法对金属元素变化的"粒度效应"进行矫正,并以Li、V为参照元素对矫正结果进行检验;... 本文分析了巢湖主要入湖河流河口区表层沉积物及西部湖心区沉积岩芯中Al、Fe、Ni、Cr、Cu、Zn、Pb、Li、V等金属元素变化特征,采用地球化学方法对金属元素变化的"粒度效应"进行矫正,并以Li、V为参照元素对矫正结果进行检验;参考历史沉积物,对河口区及西部湖心区沉积物重金属人为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沉积岩芯210Pb年代结果,估算西部湖心区近150a来Ni、Cr、Cu、Zn、Pb等重金属元素的人为污染贡献量.结果表明,河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南淝河河口重金属人为污染最重,其中Ni、Cr、Cu、Zn、Pb的人为污染贡献量分别为12.2、32.2、25.3、479.9和76.0 mg/kg,分别占总含量的35%、37%、64%、92%和77%;其次是柘皋河河口,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u、Zn和Pb,人为污染贡献量达57.6、57.0和19.5 mg/kg,分别占总含量的73%、47%和36%;而派河、白石山河、杭埠河等河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人为污染程度较弱.巢湖西部湖心区主要污染元素为Cu、Zn、Pb,人为污染开始于1950s,1980年以来其人为污染贡献量显著增加,平均为16.2、245.6、47.8 mg/(m2.a),分别占各元素沉积通量的23%、61%和37%;Ni人为污染开始于1980s初期,人为污染贡献量平均为12.6 mg/(m2.a),占其沉积通量的13%左右;Cr基本未受人为污染影响.西部湖心区沉积岩芯及南淝河河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均表现为Zn>Pb>Cu,而且南淝河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显著高于西部湖心区.结合主要入湖河流径流量与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认为巢湖西部湖心区重金属污染主要通过南淝河输入,来自合肥等城市的废水是主要的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人为污染 来源 沉积物 巢湖
下载PDF
城市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南京莫愁湖物理生态工程试验 被引量:36
4
作者 成小英 李世杰 濮培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8-224,共7页
为了探索城市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技术,2000年9月在南京市莫愁湖物理生态工程试验区内,开展了隔离外源污染、覆盖底泥和种植水生植物对湖泊水质平均水平和水体脉动强度影响的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围隔隔离外源污染可在较短时间... 为了探索城市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技术,2000年9月在南京市莫愁湖物理生态工程试验区内,开展了隔离外源污染、覆盖底泥和种植水生植物对湖泊水质平均水平和水体脉动强度影响的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围隔隔离外源污染可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改善湖泊TN的平均水平,但难以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覆盖底泥控制内源污染难以改善湖泊水质的平均水平,并且难以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度;种植水生植物不仅能够全面改善湖泊水质的平均水平,而且可以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此外,富营养化湖泊中,藻类生长与湖水营养盐浓度并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对城市湖泊富营养化的防治,在控制外源污染降低营养盐浓度的同时,应恢复湖泊原有的以水生高等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污染 底泥 水生植物 高营养化 生态恢复 莫愁湖
下载PDF
武汉市湖泊中重金属污染状况 被引量:35
5
作者 乔胜英 蒋敬业 +1 位作者 向武 唐俊红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48,共4页
鉴于重金属元素的生理毒害作用,选择武汉市区、近郊、远郊六个代表性湖泊水体研究其水、沉积物、鱼样品中主要毒害重金属元素Hg,Cd,As,Pb,Cu,Cr,Ni,Zn的污染状况。采用原子荧光测试样品中Hg含量,其他元素用ICP-MS测试。结果表明:市区湖... 鉴于重金属元素的生理毒害作用,选择武汉市区、近郊、远郊六个代表性湖泊水体研究其水、沉积物、鱼样品中主要毒害重金属元素Hg,Cd,As,Pb,Cu,Cr,Ni,Zn的污染状况。采用原子荧光测试样品中Hg含量,其他元素用ICP-MS测试。结果表明:市区湖泊水、沉积物及鱼中重金属含量多数明显高于郊区湖泊,其中水及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研究区相应环境背景值对比有显著富集,但湖泊水中重金属含量大多可满足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要求,鱼中重金属含量也可满足相应GB 2736—1994《淡水鱼卫生标准》。市区湖泊与郊区湖泊样品重金属污染程度对比而言,市区湖泊明显表现出受到一定人为污染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水污染 沉积物 重金属
下载PDF
高州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40
6
作者 胡国成 许振成 +4 位作者 赵学敏 蔡立梅 刘伟锋 姚玲爱 周杨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49-957,共9页
为全面了解高州水库(石骨库区和良德库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在高州水库及其入库支流采集沉积物样品15个,分析Cu,Pb,Zn,Cr,Ni,Cd,Mn和As共8种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及其分布特征.采用地累积指数(Igeo)、潜在生态危... 为全面了解高州水库(石骨库区和良德库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在高州水库及其入库支流采集沉积物样品15个,分析Cu,Pb,Zn,Cr,Ni,Cd,Mn和As共8种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及其分布特征.采用地累积指数(Igeo)、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及基于生物效应浓度的评价法,对高州水库及其支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高州水库及入库支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水平变动趋势基本一致,顺序依次为w(Zn)>w(Cr)>w(Pb)>w(Mn)>w(Ni)>w(Cu)>w(As)>w(Cd),w(Cd)和w(Cr)空间分布不均匀;地累积指数显示,8种重金属污染程度处于无污染至中度污染,污染程度强弱顺序为Zn>Cd>Cr>Ni>Pb≈Cu>Mn≈As;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显示,高州水库及其入库支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处于中等生态危害程度;基于沉积物质量基准的评价结果显示,高州水库沉积物重金属对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不明显.水库上游支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毒性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特征 风险评价 沉积物 高州水库
下载PDF
府河-白洋淀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风险评价 被引量:39
7
作者 胡国成 许木启 +4 位作者 许振成 戴家银 曹宏 彭晓武 齐建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6-153,共8页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是水环境污染评价的重要内容,重金属含量水平常被作为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掌握华北平原的府河和白洋淀中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水平,研究了19个沉积物样品和3个土壤样品中7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利用地积累指数...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是水环境污染评价的重要内容,重金属含量水平常被作为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掌握华北平原的府河和白洋淀中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水平,研究了19个沉积物样品和3个土壤样品中7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利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及生物效应浓度法评估了重金属的环境风险,并初步分析了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府河和白洋淀沉积物受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其中Zn、Pb、Cu和Cd污染较为严重,府河沉积物的潜在生态环境危害强于白洋淀。相关分析显示府河和白洋淀重金属污染具有相似污染源,保定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府河沿岸金属冶炼企业很可能是白洋淀地区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从城市环境管理、生态环境修复、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白洋淀区域重金属污染控制对策与建议,为白洋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特征 风险评价 沉积物 府河 白洋淀
下载PDF
广西土壤和沉积物砷含量及污染分布特征 被引量:31
8
作者 宋波 刘畅 陈同斌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4-668,共15页
广西素有"有色金属之乡"美誉,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较为突出。通过总结1989年以来相关文献,探讨了广西土壤和沉积物中砷含量及污染分布特征。3 045个和477个土壤和沉积物有效样点的统计分析表明,广西砷污染土壤主要分布于桂西... 广西素有"有色金属之乡"美誉,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较为突出。通过总结1989年以来相关文献,探讨了广西土壤和沉积物中砷含量及污染分布特征。3 045个和477个土壤和沉积物有效样点的统计分析表明,广西砷污染土壤主要分布于桂西北地区,尤其是刁江及金城江流域;矿业活动显著影响土壤砷积累,从其均值看:工矿区非农用土壤(140.5 mg/kg)>工矿区农用土壤(80.68 mg/kg)>非工矿区农用土壤(19.11 mg/kg)>城区土壤(18.35 mg/kg),重度砷污染农用地样本均来自南丹;工矿区河流沉积物砷含量(283.5 mg/kg)远高于非工矿区,主要受影响区分布在刁江及大环江流域。为了控制环境风险,建议开展主要水系沉积物砷污染详查,加强南丹及周边区域污染防控和污染土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评价 土壤 沉积物 广西
原文传递
国内城市黑臭水体内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9
作者 孙健 曾磊 +3 位作者 贺珊珊 蔡世颜 刘向荣 万年红 《净水技术》 CAS 2020年第2期77-80,97,共5页
城市黑臭水体不仅影响景观,还会威胁人类健康。其中,内源污染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文章对内源污染的形成及危害、异位和原位治理技术定义及优缺点等内容进行了总结。主要结论如下:底泥清淤能快速转移污染底泥,但易破坏水底的生态系统... 城市黑臭水体不仅影响景观,还会威胁人类健康。其中,内源污染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文章对内源污染的形成及危害、异位和原位治理技术定义及优缺点等内容进行了总结。主要结论如下:底泥清淤能快速转移污染底泥,但易破坏水底的生态系统,且会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底泥覆盖能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释放,但不能移除污染物,仍存在污染物释放到水体的风险;投放化学药剂能有效去除污染物,但可能带来水体毒性以及引起污染物的异常释放,一般适用于应急处理;微生物修复底泥效果好,但目前还处于实验室和中试试验阶段;底泥曝气能加快底泥复氧速度,有效改善黑臭水体污染情况,但其耗能高,受设备因素限制而少应用于实践。在城市黑臭水体内源治理实际工程中,应依据不同治理技术的优缺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以修复城市水体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黑臭水体 内源污染 底泥清淤 底泥覆盖 投放化学药剂 微生物修复 底泥曝气
下载PDF
A distribute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model: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被引量:26
10
作者 HAOFang-hua ZHANGXue-song YANGZhi-fe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46-650,共5页
The applicability of a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model—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 in a large river basin with high sediment runoff modulus(770 t/km2 in the Yellow River) was examined. The basic database, ... The applicability of a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model—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 in a large river basin with high sediment runoff modulus(770 t/km2 in the Yellow River) was examined. The basic database, which includes DEM, soil and landuse map, weather data, and land management data,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study area using GIS. A two-stage “Brute Force' optimiz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calibrate the parameters with the observed monthly flow and sediment data from 1992 to 1997. In the process of calibration automated digital filter technique was used to separate direct runoff and base flow. The direct runoff was firstly calibrated, and the base flow, then the total runoff was matched. The sediment yield was calibrated to match well. Keeping input parameters set during the calibration process unchanged,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with 1998—1999's observed monthly flow and sediment. The evaluation coefficients for simulated and observed flow and sediment showed that SWAT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the study area: relative error was within 20%,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and Nash-Suttcliffe simulation efficiency were all equal to or above 0.70 during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llow River SWAT sediment flow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下载PDF
沘江表层底泥中重金属化学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乔庆霞 黄小凤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1999年第2期195-198,共4页
针对兰坪铅锌矿的开发带来水体污染的现实,对表层底泥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及沿河流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底泥中重金属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为较强的离子键结合态,在氧化还原电位正常及水中有足够氧时不易释放,但当... 针对兰坪铅锌矿的开发带来水体污染的现实,对表层底泥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及沿河流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底泥中重金属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为较强的离子键结合态,在氧化还原电位正常及水中有足够氧时不易释放,但当水中溶解氧减少或水中pH值减少时将会引起底泥中重金属释放,造成水体污染,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底泥 重金属 化学形态 Bi江 水体污染
下载PDF
河流污染底泥的生态修复 被引量:26
12
作者 钟萍 李丽 +2 位作者 李静媚 徐凤英 刘正文 《生态科学》 CSCD 2007年第2期181-185,共5页
通过综合近几年国内外对河流污染的治理方法,介绍了河流污染底泥的污染类型及现状,说明目前河流污染的严重性和进行修复的重要性及迫切性;阐述河流底泥生态修复的主要内容,对生态修复做了简要解释;介绍了几种目前处于试验阶段的生态修... 通过综合近几年国内外对河流污染的治理方法,介绍了河流污染底泥的污染类型及现状,说明目前河流污染的严重性和进行修复的重要性及迫切性;阐述河流底泥生态修复的主要内容,对生态修复做了简要解释;介绍了几种目前处于试验阶段的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河流生态修复的总体目标是恢复河流系统健康,实现人与河流的和谐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污染 底泥 生态修复
下载PDF
广东长潭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胡国成 许振成 +5 位作者 彭晓武 赵学敏 刘伟锋 姚玲爱 周杨 邹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66-1171,共6页
采用原子吸收方法分析了广东蕉岭长潭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u、Pb、Zn、Cr、Ni、Cd、As、Hg)含量水平,以广东省红壤重金属环境背景值和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Ⅰ级自然背景值为参比标准,采用地积累指数和H覽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采用原子吸收方法分析了广东蕉岭长潭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u、Pb、Zn、Cr、Ni、Cd、As、Hg)含量水平,以广东省红壤重金属环境背景值和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Ⅰ级自然背景值为参比标准,采用地积累指数和H覽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长潭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潭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较轻,Cu、Pb、Zn、Cr、Ni、As和Hg平均含量分别为55.7、65.1、280.9、30.7、16.2、10.9mg·kg-1和0.05mg·kg-1,Cd在所有沉积物中未检出。重金属地积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长潭水库处于无污染至中度污染范畴,具有轻微潜在生态风险。工农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及旅游观光等人为活动及自然因素是长潭水库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对库区上游的农业面源污染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沉积物 长潭水库
下载PDF
合流制排水管道雨季出流污染负荷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李海燕 徐尚玲 +1 位作者 黄延 魏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522-2530,共9页
针对北京城区合流制排水管道雨季溢流及雨后河道水质恶化等问题,研究了3场降雨期间合流制排水系统不同来源的污染物特性及污染贡献.通过对2012年雨季几场降雨的降雨量数据监测与统计发现,护城河沿岸合流制排水系统累积雨量约10mm时发生... 针对北京城区合流制排水管道雨季溢流及雨后河道水质恶化等问题,研究了3场降雨期间合流制排水系统不同来源的污染物特性及污染贡献.通过对2012年雨季几场降雨的降雨量数据监测与统计发现,护城河沿岸合流制排水系统累积雨量约10mm时发生溢流.特大暴雨情况下,溢流水质的污染物平均浓度高于排水系统旱流污水的污染物浓度,溢流水质差,污染物浓度范围为:TN5.11~16.36mg·L-1,TP4.34~10.52mg·L-1,氨氮1.88~12.73mg·L-1,COD134~250mg·L-1,SS120~155mg·L-1.管道沉积物在降雨期间对出流水质的污染贡献率分别为:TN20.9%~44.6%,TP35.76%~47.3%,COD46.2%~48.8%,SS35.7%~79.7%.控制合流制排水管道沉积物的沉积和冲刷对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削减雨季出流污染负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流制 雨季溢流污染 管道沉积物 污染负荷
原文传递
Fraction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hallow marine sediments from Jinzhou Bay,China 被引量:22
15
作者 Shaofeng Wang, Yongfeng Jia, Shuying Wang, Xin Wang, He Wang, Zhixi Zhao, Bingzhu LiuKey Laboratory of Pollutio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6,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3-31,共9页
This work investigated the distribution and speciation of Cd, Cu, Pb, Fe and Mn in the shallow sediments of Jinzhou Bay, Northeast China, which has been heavily contaminated by nonferrous smelting activities. The conc... This work investigated the distribution and speciation of Cd, Cu, Pb, Fe and Mn in the shallow sediments of Jinzhou Bay, Northeast China, which has been heavily contaminated by nonferrous smelting activiti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Cd, Cu and Pb in sediments were found to be 100, 13 and 7 times, respectively, being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guideline (GB 18668-2002). Sequential extraction test showed that 39%-61% of Cd were exchangeable fractions, indicating that Cd in the sediments posed a high risk to local environments. While Cu and Pb were at moderate risk levels.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centage of metal speciation and total metal concentrat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distributions of Cd, Cu and Pb in some geochemical fractions were dynamic in the process of pollutants migrat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metals in sediments of Jinzhou Bay decreased in the order of Pb 〉 Cu 〉 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metals sediment pollution FRACTIONATION Jinzhou Bay risk assessment
下载PDF
湖泊底泥释磷模型及其影响显著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智 刘亚丽 段秀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50,共6页
双龙湖是浅水型城市湖泊,一度为重富营养化湖泊,经综合治理其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内源污染可能成为湖泊营养物主要负荷。为研究释磷模型预测不同环境条件下底泥释磷规律,进而采取适宜措施抑制磷释放,通过底泥正交模拟试验测定分析方... 双龙湖是浅水型城市湖泊,一度为重富营养化湖泊,经综合治理其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内源污染可能成为湖泊营养物主要负荷。为研究释磷模型预测不同环境条件下底泥释磷规律,进而采取适宜措施抑制磷释放,通过底泥正交模拟试验测定分析方法,考察了环境因子(温度、pH值、溶解氧、水动力)对湖泊底泥中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溶解氧、pH值、水动力均是影响双龙湖底泥磷释放的显著因素,各因素水平间有显著差异,影响因素显著性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溶解氧、温度、pH值、水动力。用多元回归得出双龙湖底泥平均释磷强度模型:R=0.396+0.0184[T]+0.0589[pH]-0.176[DO]+0.122[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龙湖 富营养化 内源污染 底泥 释磷 模型
下载PDF
粤西海域表层沉积物生源要素分布与污染评价 被引量:21
17
作者 谷阳光 王朝晖 +5 位作者 吕颂辉 杨宇峰 冯杰 方军 舒永红 牟德海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7-353,共7页
采集2006年7月至2007年11月中国粤西海陵湾、水东港、雷州湾和流沙湾表层沉积物,分析沉积物中生物硅(biogenic silica,BSi)、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4种生源要素含量... 采集2006年7月至2007年11月中国粤西海陵湾、水东港、雷州湾和流沙湾表层沉积物,分析沉积物中生物硅(biogenic silica,BSi)、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4种生源要素含量.结果表明,粤西海域生源要素含量与国内外港湾相比属中等水平,整体来说夏季各种生源要素含量较高,BSi、TOC、TN和TP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27%、0.90%、0.27%和0.027%,冬季BSi、TOC、TN和TP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24%、0.67%、0.06%和0.022%.沉积物中TOC/TN值表明,海陵湾、水东港和雷州湾的TOC主要来源于水生,流沙湾TOC主要源自陆源.BSi的含量在春夏秋3个季节均较高,反映了较高的硅藻生产力;而夏季丰富的TOC、TN和TP含量则反映了夏季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和大量陆源输入.生源要素污染评价表明,4个港湾中,TOC除流沙湾属Ⅱ类污染,其余3个港湾属于Ⅰ类污染;TP均属于Ⅰ类污染;而TN均属于Ⅱ类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球化学 海洋污染 沉积物 生物硅 总有机碳 总氮 总磷 中国粤西海域
下载PDF
湛江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际标 刘加飞 +3 位作者 张才学 张瑜斌 陈春亮 孙省利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4-648,共5页
利用ICP-MS分析测定了湛江湾表层沉积物中Cr、Cu、Zn、Cd、Pb等重金属含量。各站位中Cr、Cu、Zn、Cd和Pb等元素全海湾平均含量分别为(84.84±3.86)×10-6、(29.51±1.44)×10-6、(110.02±10.14)×10-6、(0.205... 利用ICP-MS分析测定了湛江湾表层沉积物中Cr、Cu、Zn、Cd、Pb等重金属含量。各站位中Cr、Cu、Zn、Cd和Pb等元素全海湾平均含量分别为(84.84±3.86)×10-6、(29.51±1.44)×10-6、(110.02±10.14)×10-6、(0.205±0.003)×10-6、(56.49±1.31)×10-6。各站位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较高及其富集系数较大的区域大多集中在人类活动较频繁的港口、码头等海域,体现了人类活动加速重金属沉积过程的痕迹。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r与Cu、Pb、Zn等元素的沉积行为差异较大,可能与其在沉积物中主要赋存形态为氧化态和残渣态,而Zn、Cd和Pb等元素在各相中都有富集有关。与已有结果比较,湛江湾表层沉积物中Cr、Cu、Pb、Zn等引起的污染呈逐渐加重的演变趋势,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 污染评价 重金属 表层沉积物 湛江湾
原文传递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Southern China:Implications for sources and historical changes 被引量:18
19
作者 Feng Ye Xiaoping Huang +2 位作者 Dawen Zhang Lei Tian Yanyi Ze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4期579-588,共10页
The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Pb, Zn, Cd and As) in sediments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was investiga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displayed a decreasing pattern from the turbidity maxima to bot... The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Pb, Zn, Cd and As) in sediments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was investiga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displayed a decreasing pattern from the turbidity maxima to both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of the estuary, which suggested that suspended sediment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ce metal distribution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In addition, metal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in the west part of the estuary which received most of the pollutants from the Pearl River. In the sediment cores, fluxes of heavy metals were consistent with a predominant anthropogenic input in the period 1970-1990. From the mid-1990s to the 2000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heavy metal pollution. The observed decline has shown the result of pollution control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However, it is noteworthy that the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the most recent sediment still remained considerably high. Taken together, the enrichment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was largely controlled by anthropogenic pol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pollution sedim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historical change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原文传递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Estuarine Surface Sediments of Tangxi River in Chaohu Lake Basin 被引量:19
20
作者 LI Ruzhong SHU Kun +1 位作者 LUO Yueying SHI Yo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0年第1期9-17,共9页
A total of 30 surface sediments samples from the estuary wetland of the Tangxi River, Chaohu Lake Basin were obtained and tested. Enrichment factor (EF) and geoaccumulation index (Igeo) as well as multivariate sta... A total of 30 surface sediments samples from the estuary wetland of the Tangxi River, Chaohu Lake Basin were obtained and tested. Enrichment factor (EF) and geoaccumulation index (Igeo) as well as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including Factor Analysis (FA)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HCA) were applied for the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urface sediments. The results of EF values show that the pollution of copper (Cu) and cadmium (Cd) occurs in the estuarine sediments, and that zinc (Zn), lead (Pb) and chrome (Cr) may originate from crustal materials or natural weathering process. The mean EF values of the five heavy metals are in the decreasing order: Cu〉Cd)Zn〉Pb〉Cr. Based on the lgeo of target heavy metals, the surface sediments collected from the study area can be approximately categorized as unpolluted with Zn, Pb and Cr, and moderately polluted with Cu and Cd. The degree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decreases in the order of Cu〉Cd〉Zn〉Pb〉Cr. Three groups of pollution factors are presented from FA: Zn-TOC, Cu-Cd and Cr-Pb, which respectively accounte for 27.22%, 25.20% and 21.05% of variance. By means of HCA, a total number of seven groups are distinguished from 30 sampling sites. Results indicate that Cu and Cd are the prior controlled pollutants in the estuarine sediments of the Tangxi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metal pollution sediment ESTUARY multivariate analysis Chaohu Lake Bas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